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萧县2010年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各初中: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反映我县初中生综合素质

状况,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教基[2006]10号)和省、市、县《关于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现对我县2010年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要求,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学校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监察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主要职责为:制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和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实施本校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予以仲裁和认定。监察小组由学校有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为:监控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工作;接受本校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

三、评价的内容和对象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分为维度和要素两级指标,关键表现和

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详见附件1。

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为报名参加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四、评价的主体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统一考查三个方面进行,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学校要将三元评价主体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到评价的工作量和学生的把握度,学校在开展评价时,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在一级指标5个维度上进行评定,教师评价在二级指标15个要素上进行评定,统一考查在一级指标5个维度上进行评定。

五、评价的办法和程序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县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组织实施,具体分以下步骤进行。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监察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制定学校评价方案和工作程序。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共5-7人组成(其中学生代表2人,科任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少于一年)。成员名单需在班级公布并经学生表决同意,如有1/3学生不同意某教师或学生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则要予以调换。

2.将《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和《等级评定参考标准》(附件2)印发至每一位毕业生、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学校组织班级评价小组、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全班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评价方法分层进行培训。

3.组织毕业生向班级评价小组提供实证材料,并经班级评价小组核实认定。建议主要提供六项材料:①关键的表现性

作品、作业(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学科论文等);②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③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可的表彰奖励证书;④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教师或其他重要人士)、学生自我描述;⑤日常考勤、表现记录的统计资料;⑥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

4.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互评以班级进行,首先由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实证材料概括性地对所有学生进行逐一介绍(或打印分发),全班学生根据介绍情况和平时的观察了解按一级指标5个维度逐个评定出等级,并在纸质表(详见附件3、4)中进行记录。

5.开展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实证材料和平时的观察了解,按二级指标15个要素客观公正地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代表不参与),作好纸质记录。

6.开展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初中阶段各类课程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考查的成绩按一级指标5个维度进行评定。评价结果需经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共同签字确认。

7.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县教体局将定期检查各校开展评价工作情况。

六、数据的处理和汇总

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统一考查三个评价主体的权重为:学生自评、互评0.4,教师评价0.3,统一考试(考查)0.3,三元评价主体按评定等级赋予分值,再按权重换算成均分值和总分值四舍五入后得出综合素质评价5个维度等级及总评等级。综合素质等级比例划分,以学校为单位,A等一般控制在

学生总数的35%左右,B等一般控制在学生总数的45%左右;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等级不划分比例,一般为B等以上。

七、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

1.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由班级评价小组共同研究评定,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潜能,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定性描述为主,准确反映学生5个维度的具体表现。

2.评定等级。评定结果以等级呈现。除公民道德素养维度及其5个要素分A、B两个等级外,其他四个维度及其10个要素分A、B、C、D四个等级。

3.学生综合素质5个维度等级评定结果按照A、B、C、D分别赋分为4、3、2、1分进行总评,总评分达到18—20分为A等,14—17分为B等,10—13分为C等,9分以下(含9分)为D等。

八、评价结果的使用

1.学生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初中学生毕业标准由初中学生考试成绩(包括统考科目、学校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内容组成。2010年,凡综合素质评价中有1个维度为D的等学生不予毕业,只发给初中结业证书。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省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录取的必要条件。综合素质评价5个维度中应具有1个A、2个B、2个C或以上等级方能录取省示范高中(不包括择校生)。

3.在普通高中录取过程中,若考生文化课总成绩相同,按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录取。

九、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制度

为确保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正、科学地进行,各校要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相关制度。

l.公示制度。各校在评价工作开展之前,要将评价内容、方法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宣传和解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领导组应进行调解与处理。总评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在学校公示,但不要将所有学生的评价结果对外公布。某一维度或总评为D等的学生,其材料要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2.诚信制度。各校要为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和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循私不公情况,则在当事人诚信档案中记载并予以教育。如当事人系学生则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若当事人系教师则取消评价小组成员资格。

3.评价监控和举报制度。

县教育局将对各校评价情况监督检查,每学年检查1次。各地各校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如有学生、家长、教师或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结果提出质疑,可向学校评价监督小组申诉或举报

十、有关说明

(一)、2010年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信息、中考报名号和姓名等信息由基教股根据招生办报名库提供给各校,学校在报名库里只填写评价结果,不变动其它信息。

(二)各校在基教股发的中考报名库里录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后,以 “学校四位编码+学校名称+2010年初中评价” 作为文件名,于5月2前上传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并注明发件人单位、姓名,纸质材料学校存档、备查。

附件:1. 安徽省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表

2. 2010年初中毕业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参评标准

3. 学生自评、互评情况记录表

4. 教师评价情况记录表

萧县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萧县2010年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各初中: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反映我县初中生综合素质

状况,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教基[2006]10号)和省、市、县《关于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现对我县2010年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要求,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学校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和监察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主要职责为:制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和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实施本校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予以仲裁和认定。监察小组由学校有关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为:监控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工作;接受本校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

三、评价的内容和对象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维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分为维度和要素两级指标,关键表现和

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详见附件1。

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为报名参加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四、评价的主体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统一考查三个方面进行,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学校要将三元评价主体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到评价的工作量和学生的把握度,学校在开展评价时,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在一级指标5个维度上进行评定,教师评价在二级指标15个要素上进行评定,统一考查在一级指标5个维度上进行评定。

五、评价的办法和程序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县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组织实施,具体分以下步骤进行。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监察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制定学校评价方案和工作程序。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代表共5-7人组成(其中学生代表2人,科任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少于一年)。成员名单需在班级公布并经学生表决同意,如有1/3学生不同意某教师或学生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则要予以调换。

2.将《安徽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和《等级评定参考标准》(附件2)印发至每一位毕业生、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学校组织班级评价小组、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全班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评价方法分层进行培训。

3.组织毕业生向班级评价小组提供实证材料,并经班级评价小组核实认定。建议主要提供六项材料:①关键的表现性

作品、作业(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学科论文等);②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③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可的表彰奖励证书;④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教师或其他重要人士)、学生自我描述;⑤日常考勤、表现记录的统计资料;⑥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

4.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互评以班级进行,首先由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实证材料概括性地对所有学生进行逐一介绍(或打印分发),全班学生根据介绍情况和平时的观察了解按一级指标5个维度逐个评定出等级,并在纸质表(详见附件3、4)中进行记录。

5.开展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实证材料和平时的观察了解,按二级指标15个要素客观公正地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代表不参与),作好纸质记录。

6.开展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初中阶段各类课程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考查的成绩按一级指标5个维度进行评定。评价结果需经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共同签字确认。

7.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县教体局将定期检查各校开展评价工作情况。

六、数据的处理和汇总

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统一考查三个评价主体的权重为:学生自评、互评0.4,教师评价0.3,统一考试(考查)0.3,三元评价主体按评定等级赋予分值,再按权重换算成均分值和总分值四舍五入后得出综合素质评价5个维度等级及总评等级。综合素质等级比例划分,以学校为单位,A等一般控制在

学生总数的35%左右,B等一般控制在学生总数的45%左右;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等级不划分比例,一般为B等以上。

七、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

1.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由班级评价小组共同研究评定,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潜能,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定性描述为主,准确反映学生5个维度的具体表现。

2.评定等级。评定结果以等级呈现。除公民道德素养维度及其5个要素分A、B两个等级外,其他四个维度及其10个要素分A、B、C、D四个等级。

3.学生综合素质5个维度等级评定结果按照A、B、C、D分别赋分为4、3、2、1分进行总评,总评分达到18—20分为A等,14—17分为B等,10—13分为C等,9分以下(含9分)为D等。

八、评价结果的使用

1.学生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初中学生毕业标准由初中学生考试成绩(包括统考科目、学校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内容组成。2010年,凡综合素质评价中有1个维度为D的等学生不予毕业,只发给初中结业证书。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省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录取的必要条件。综合素质评价5个维度中应具有1个A、2个B、2个C或以上等级方能录取省示范高中(不包括择校生)。

3.在普通高中录取过程中,若考生文化课总成绩相同,按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录取。

九、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制度

为确保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正、科学地进行,各校要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相关制度。

l.公示制度。各校在评价工作开展之前,要将评价内容、方法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宣传和解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领导组应进行调解与处理。总评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在学校公示,但不要将所有学生的评价结果对外公布。某一维度或总评为D等的学生,其材料要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2.诚信制度。各校要为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和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循私不公情况,则在当事人诚信档案中记载并予以教育。如当事人系学生则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若当事人系教师则取消评价小组成员资格。

3.评价监控和举报制度。

县教育局将对各校评价情况监督检查,每学年检查1次。各地各校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如有学生、家长、教师或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结果提出质疑,可向学校评价监督小组申诉或举报

十、有关说明

(一)、2010年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信息、中考报名号和姓名等信息由基教股根据招生办报名库提供给各校,学校在报名库里只填写评价结果,不变动其它信息。

(二)各校在基教股发的中考报名库里录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后,以 “学校四位编码+学校名称+2010年初中评价” 作为文件名,于5月2前上传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并注明发件人单位、姓名,纸质材料学校存档、备查。

附件:1. 安徽省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表

2. 2010年初中毕业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参评标准

3. 学生自评、互评情况记录表

4. 教师评价情况记录表

萧县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相关内容

  • 河北中考和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做好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巩固和扩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的重要作用,河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印发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冀教基[ ...

  •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6
  •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株洲县2014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2014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1.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

  •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反思
  •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在中考招生改 ...

  • 关于南宁中高考
  • 关于中考 一.考试招生工作原则 (一)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方式(参加升学考试以考生志愿为原则,对于不报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由学校自行组织考查评价,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考试科目有六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与历史. (二)继续实行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及命题与 ...

  •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师而言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调整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鉴定学习成绩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为学生接受终生教育.实现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现将我校实施学 ...

  • 2013年海南中考录取原则及招录办法
  • 2013年海南中考录取原则及招录办法 (一) 录取原则 1. 录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据招生计划指标和考生报考志愿的批次.顺序,按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考试学科等级和各学科原始分总分的高低依次择优录取. 2. 省一级学校和面向全省招生的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只录取各考试学科成绩均达到C 等 ...

  • 重磅!陕西中考改革:2020年全面推行高中招生4 4模式!
  • 头条新闻 「新中考方案出炉,初中再无副科!」 省教育厅今天发布新中考改革方案"4 4"模式: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物理.化学和生物任选2门,政治.历史和地理任选2门,2017年新七年级宝鸡市.延安市和汉中市开始试点,2020年全省开始推广! 陕西省中考改革真的要来了! 9月4日 ...

  • 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
  •   为切实做好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我校根据《关于做好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的通知》(深教【2011】130号)和《盐田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制定了《深圳市沙头角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现予公布和印发,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

  • 高坝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报告
  • 高坝一中 学业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报告 一.指导思想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项不行不能说啥都不行.高坝一中学生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评价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根据普通初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