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菩提树下的悲欣人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李叔同

春日的西湖,杨柳依依、水波滟滟。夏日的西湖烈日骄阳、莲叶连绵,酝酿着太多的浓情蜜意。而春日西湖的云淡风轻,草长莺飞,似乎更适合离别。1918年的春天,西湖正在经历离别。

一个日本女人,牵着幼子,带着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然而,庙门紧闭,只闻声音,不见真人。

女子痛哭流涕,却无可奈何,只能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空旷的石阶上,只回荡着女人的啜泣声,再没收到一丝回响……

这个悲痛欲绝的女人,苦苦守望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弘一法师李叔同。

当时年少青衫薄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亦官亦商的富裕人家,李叔同五岁时,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富足的家庭条件,加上兄长和母亲对他教育的注重,儿时的李叔同享受到了优越的教育,天资聪颖的他小小年纪便积累了深厚的国学艺术修养。

▲李叔同自画像

李叔同七岁时已经能熟读《文选》,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被人称为“神童”。天津艺界名人姚惜云甚至撰文称其为说“公认为天津一才子。”

▲李叔同(息霜)饰演茶花女默凤

当时的李叔同,才华横溢,少年得意,可谓阅尽千帆,青春不羁。于是,一个满腹诗情的富家公子,毫不意外地被十里洋城的花红柳绿吸引了。一时间,红袖留香,蜂蝶飞舞,李叔同开始与一些艺界女子来往不断,与不少名伶都成为了密友,他甚至玩起了粉黛,在一方博人嬉笑的舞台上穿起了女装。

▲茶花女装束的李叔同与曾孝谷

1894年,留恋于戏园子的李叔同,遇到了让自己一见倾心的杨翠喜。李叔同为了她,将一身的才气化作了浓情蜜意:不仅挥金如土地夜夜去“天仙园”为杨翠喜包场,还在散场后,亲自陪提着灯笼送她回家,他甚至还亲自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可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终没有成为童话。

▲李叔同书法作品

1897年,18岁时,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而他曾经心心念念的杨翠喜,也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嫁作商人妇。李叔同一片痴情,最终化作闲愁万种。

可怜肠断玉人箫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成为蔡元培的得意门生。之后,李叔同的文章屡次被上海文坛著名的“沪学会”评为第一,他的“才子”之名也最终驰名上海滩。

▲1900年李叔同摄于上海

这个时期,李叔同不仅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还吸纳了“新学”的精华。他也因赞同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而成了当局眼中的敌人。

▲李叔同作品

这是李叔同思想的脱变期,同时也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时期。他开始结交浪荡公子哥们,出入于声色场所,与上海滩的名伶名妓们打得火热,他与沪上名妓朱慧百、谢秋云等都成了好友。此时,他遇到了李苹香。

▲李叔同作品

李淑同对李苹香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他第一次来到李苹香的天韵阁,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赠李苹香七绝三首。后来,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学习,二人更是形影不离。除了上课,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诗酒唱和,风花雪月,情深意长。本以为共度良宵,就能天长地久,然而,世间总被离别误。

▲1905年秋,李叔同在东渡的轮船上

1905年,李叔同深爱的母亲因病逝去。李叔同一向事母至孝,认为自己的“人生最幸福的五六年时间”随着母亲的离去而画上了句号,他甚至一度自己改名为“李哀”。痛心无比的让李叔同一时间无法排解,最终他选择以出国留学的方式,与这段伤痛告别。

▲1911年3月,东京美术学校同学合影,中为李叔同。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恨来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历波折、风骨初现。挥别了纸醉金迷、诗酒风流的上海洋场,李叔同最终踏上了远赴日本留学游船。

▲李叔同书法作品

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

1905年,26岁的李叔同东渡,在这里,他遇上了他红尘里最后的爱,一个樱花般的洁静的女子。

李叔同在第一次见到雪子时,就被她吸引了。她娴静地像一片樱花的花瓣,飘飘然落在了李叔同的窗前。

▲1906年木炭画《少女》留日时作品

李叔同直言邀请雪子担任自己的裸体模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姑娘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由于相同的爱好,又彼此真诚相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 最终,眉目间的情愫变作了心底的爱恋。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后,1907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李叔同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两个人开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李叔同以雪子为模特的油画作品

1911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校顺利毕业,他美丽的日本妻子雪子,也舍弃了故乡,随着挚爱的丈夫一起回国。本以为此后就只剩朝朝暮暮,殊不知,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

胜愿终成苦行僧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李叔同(弘一)与丰子恺(右一)及弟子刘质平的合影

1918年,看遍了人世的李叔同终于参悟,立志舍弃小我普渡众生,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法号弘一,他和雪子的这段12年异国情缘也终于凄美落幕。

▲1919年,李叔同(弘一)在杭州玉泉寺

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在剃度几个星期后,雪子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十二年的情愫,本以为相见后就能重归圆满,可事实却让雪子更加悲痛。曾经的亲昵爱人,此时却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儿进去。

次日,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雪子:“叔同——”

李叔同:“请叫我弘一”

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昔日的湖边亲密相依,此时,这剩下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缥缈回忆。

▲李叔同作品

万事皆空,不废书法

出家前的李叔同,绘画、音乐、诗词、戏剧样样精通,种种留恋,而遁入空门的弘一法师,选择浮华褪尽,只留下丹青墨香,超然余生。李叔同的字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趣。

▲李叔同作品

叶圣陶说弘一法师的字: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李叔同死前写下“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小巧拙朴,毫无雕饰。三天后,他沐浴更衣,在念佛声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详圆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前半生,繁华旖旎,翩翩公子,阅尽人间春色,享尽万众瞩光。后半生,以戒为师,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领衲衣,寂寥无色,却供养出了超然禅意。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63个流年组构一生,俗世39年,在佛24年,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李叔同剧变的人生轨迹,最终连同他的法号一起,最终被视作是传奇。

青衫旖旎杨柳岸

镜花水月百花残

半世风流半世佛

禅香袅袅留人间

——长城君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李叔同

春日的西湖,杨柳依依、水波滟滟。夏日的西湖烈日骄阳、莲叶连绵,酝酿着太多的浓情蜜意。而春日西湖的云淡风轻,草长莺飞,似乎更适合离别。1918年的春天,西湖正在经历离别。

一个日本女人,牵着幼子,带着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然而,庙门紧闭,只闻声音,不见真人。

女子痛哭流涕,却无可奈何,只能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空旷的石阶上,只回荡着女人的啜泣声,再没收到一丝回响……

这个悲痛欲绝的女人,苦苦守望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弘一法师李叔同。

当时年少青衫薄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亦官亦商的富裕人家,李叔同五岁时,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富足的家庭条件,加上兄长和母亲对他教育的注重,儿时的李叔同享受到了优越的教育,天资聪颖的他小小年纪便积累了深厚的国学艺术修养。

▲李叔同自画像

李叔同七岁时已经能熟读《文选》,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被人称为“神童”。天津艺界名人姚惜云甚至撰文称其为说“公认为天津一才子。”

▲李叔同(息霜)饰演茶花女默凤

当时的李叔同,才华横溢,少年得意,可谓阅尽千帆,青春不羁。于是,一个满腹诗情的富家公子,毫不意外地被十里洋城的花红柳绿吸引了。一时间,红袖留香,蜂蝶飞舞,李叔同开始与一些艺界女子来往不断,与不少名伶都成为了密友,他甚至玩起了粉黛,在一方博人嬉笑的舞台上穿起了女装。

▲茶花女装束的李叔同与曾孝谷

1894年,留恋于戏园子的李叔同,遇到了让自己一见倾心的杨翠喜。李叔同为了她,将一身的才气化作了浓情蜜意:不仅挥金如土地夜夜去“天仙园”为杨翠喜包场,还在散场后,亲自陪提着灯笼送她回家,他甚至还亲自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可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终没有成为童话。

▲李叔同书法作品

1897年,18岁时,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而他曾经心心念念的杨翠喜,也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嫁作商人妇。李叔同一片痴情,最终化作闲愁万种。

可怜肠断玉人箫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成为蔡元培的得意门生。之后,李叔同的文章屡次被上海文坛著名的“沪学会”评为第一,他的“才子”之名也最终驰名上海滩。

▲1900年李叔同摄于上海

这个时期,李叔同不仅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还吸纳了“新学”的精华。他也因赞同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而成了当局眼中的敌人。

▲李叔同作品

这是李叔同思想的脱变期,同时也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时期。他开始结交浪荡公子哥们,出入于声色场所,与上海滩的名伶名妓们打得火热,他与沪上名妓朱慧百、谢秋云等都成了好友。此时,他遇到了李苹香。

▲李叔同作品

李淑同对李苹香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他第一次来到李苹香的天韵阁,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赠李苹香七绝三首。后来,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学习,二人更是形影不离。除了上课,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诗酒唱和,风花雪月,情深意长。本以为共度良宵,就能天长地久,然而,世间总被离别误。

▲1905年秋,李叔同在东渡的轮船上

1905年,李叔同深爱的母亲因病逝去。李叔同一向事母至孝,认为自己的“人生最幸福的五六年时间”随着母亲的离去而画上了句号,他甚至一度自己改名为“李哀”。痛心无比的让李叔同一时间无法排解,最终他选择以出国留学的方式,与这段伤痛告别。

▲1911年3月,东京美术学校同学合影,中为李叔同。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恨来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历波折、风骨初现。挥别了纸醉金迷、诗酒风流的上海洋场,李叔同最终踏上了远赴日本留学游船。

▲李叔同书法作品

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

1905年,26岁的李叔同东渡,在这里,他遇上了他红尘里最后的爱,一个樱花般的洁静的女子。

李叔同在第一次见到雪子时,就被她吸引了。她娴静地像一片樱花的花瓣,飘飘然落在了李叔同的窗前。

▲1906年木炭画《少女》留日时作品

李叔同直言邀请雪子担任自己的裸体模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姑娘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由于相同的爱好,又彼此真诚相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 最终,眉目间的情愫变作了心底的爱恋。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后,1907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李叔同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两个人开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李叔同以雪子为模特的油画作品

1911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校顺利毕业,他美丽的日本妻子雪子,也舍弃了故乡,随着挚爱的丈夫一起回国。本以为此后就只剩朝朝暮暮,殊不知,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

胜愿终成苦行僧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李叔同(弘一)与丰子恺(右一)及弟子刘质平的合影

1918年,看遍了人世的李叔同终于参悟,立志舍弃小我普渡众生,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法号弘一,他和雪子的这段12年异国情缘也终于凄美落幕。

▲1919年,李叔同(弘一)在杭州玉泉寺

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在剃度几个星期后,雪子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十二年的情愫,本以为相见后就能重归圆满,可事实却让雪子更加悲痛。曾经的亲昵爱人,此时却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儿进去。

次日,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雪子:“叔同——”

李叔同:“请叫我弘一”

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昔日的湖边亲密相依,此时,这剩下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缥缈回忆。

▲李叔同作品

万事皆空,不废书法

出家前的李叔同,绘画、音乐、诗词、戏剧样样精通,种种留恋,而遁入空门的弘一法师,选择浮华褪尽,只留下丹青墨香,超然余生。李叔同的字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趣。

▲李叔同作品

叶圣陶说弘一法师的字: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李叔同死前写下“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小巧拙朴,毫无雕饰。三天后,他沐浴更衣,在念佛声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详圆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前半生,繁华旖旎,翩翩公子,阅尽人间春色,享尽万众瞩光。后半生,以戒为师,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领衲衣,寂寥无色,却供养出了超然禅意。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63个流年组构一生,俗世39年,在佛24年,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李叔同剧变的人生轨迹,最终连同他的法号一起,最终被视作是传奇。

青衫旖旎杨柳岸

镜花水月百花残

半世风流半世佛

禅香袅袅留人间

——长城君语


相关内容

  • 历史上的李叔同
  • 历史上的李叔同 教心学院 教管1401班 [1**********] 郭晓语 提起李叔同,也许大家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弘一法师,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名字和他一生的成就.当然,弘一法师就是我今天要写的李叔同.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 ...

  •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德阳中学
  •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德阳中学吴小娟 一. 开篇导入语.李叔同先生一生就是一个传奇.通过预习,同学们说一说李先生一生经历过哪几种身份啊?学生答"翩翩公子,留学生,教师,道人,僧人"师问:李先生一生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答"认真".师:"知道森马的广告 ...

  • 2014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一材多用
  • 一点素心 作者:黎武静 来源:<羊城晚报>2013年2月3日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

  • 转在弘一法师围墙外面
  • 最早无意中走进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城南旧事>有一首插曲<送别>,记忆深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曲子舒缓婉转,歌词优美蕴藉,很有些宋代婉约词的味道.那时还不 ...

  • 散文阅读训练四篇
  • 阅读训练 一."悲欣交集"李叔同 许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杭州虎跑的李叔同纪念馆里,一曲<送别>,清新优雅,余音袅袅.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 同如何就可以想见了. 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李叔同无疑是最具 ...

  • 非主流幸福爱情语录
  • 在我所读过的作品中,惟一与这个无名老僧相近的人物是毛姆<刀锋>中的莱雷.在经历了漫长的阅读.思索和寻求后,莱雷选择了做一个出租车司机来安度余生.1991年,在写<艺术家生涯>时,我写下我一生的理想:走过大地,不留痕迹. 多年的重读使我确信:金庸写这个无名老僧,是有深意的,我想 ...

  • 李叔同与叶圣陶(6P)
  • 正文 拜见大师 早在李叔同于<太平洋报>办副刊时,叶圣陶就对李叔同的书画艺术留有深刻的印象.李叔同出家后,叶圣陶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弘一大师的情况.至于叶圣陶与李叔同的相识,还是在李叔同出家以后得益于丰子恺的介绍.他在<两法师>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 ...

  • 莲花之下有藕茁长
  • "二十文章惊海内."人们这样评价你. 对于你,我曾试图读懂,却难以读懂.你的生命,被赋予了太多灵慧--你诗词了得,绘画了得,篆刻了得,音乐了得,戏剧了得.你怀着一颗恭肃的心,侍弄自己挚爱的文学艺术.读书.作画.弹琴之前,都要净手.你说,音乐是所有人的灵魂圣水:你第一个把光与影请到 ...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译文]  长亭外是一片苍茫的古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芳草,碧绿的芳草一直连接到天边. [出典]  李叔同  <送别> 注: 1.  <送别>  李叔同 (丰子恺广泛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