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课时: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A 、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 、试一试2、

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回忆

二、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让生认真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订正。

3、解方程。

独立完成,订正。

4、让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

5、认真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复习题。

生独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景图。

2、生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

4、让生先估一估,画出线段图。

5、讨论完成。

6、交流订正。

7、让生学着检验。

8、教师总结。

三、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电脑用户。

让生认真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3、五年级有多少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解方程。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完成?

学生读题。

找出等量关系式。

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让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所求得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

4、讨论完成。

5、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数学万花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9、交流。

三、练习。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受伤的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3、占地面积。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4、拉拉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5、水资源。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营业额。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体重是多少?

分析知道的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打稿件。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5、计算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野鸭与大雁何时相遇? 小组讨论完成。 交流汇报。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课时: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A 、试一试1、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B 、试一试2、

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回忆

二、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让生认真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订正。

3、解方程。

独立完成,订正。

4、让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

5、认真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复习题。

生独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景图。

2、生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

4、让生先估一估,画出线段图。

5、讨论完成。

6、交流订正。

7、让生学着检验。

8、教师总结。

三、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电脑用户。

让生认真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3、五年级有多少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解方程。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完成?

学生读题。

找出等量关系式。

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让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所求得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

4、讨论完成。

5、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数学万花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交流。

7、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8、学生讨论完成。

9、交流。

三、练习。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受伤的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3、占地面积。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4、拉拉队。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5、水资源。

让学生独立分析、计算。

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营业额。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体重是多少?

分析知道的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打稿件。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5、计算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野鸭与大雁何时相遇? 小组讨论完成。 交流汇报。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1节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

  • 2014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及教案
  • 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 ...

  • 最新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 教案
  •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 ...

  • 2014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表格式
  • 六年级上册 数学 教者:范婷婷 花果畈小学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执教:范婷婷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本班女生多,好管理,但思维欠活跃.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整体水平不高,后进生的面很大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 ...

  • 八年级数学分式教案
  • 第十六章 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16.3 分式方程 其中,16.1 节引进分 ...

  •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苏洁
  •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六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抢答比赛,要求:不计算,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203-135+9 ②3×9÷6 ③75+360÷20+5 ④428+63÷9-17×5 ⑤64×(12+65÷13) ⑥17×23-7×23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引导:整 ...

  •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反思
  • 反思一: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反思 1.掌握策略,学活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更加疲惫.所以人们常说要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学活数学,也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这也是本套教材一直坚持的,在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也有这样的自主探 ...

  •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15.3
  • 课 题:折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 ...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