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 知识拓展:

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

(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

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 1,Aa 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

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

(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

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

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

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

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 、O 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 复制、RNA 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 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 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 标记在戊糖5'C 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 -P 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 相连的32P 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 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 复制与RNA 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 2-DNA 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 2-DNA 和其它一些DNA 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 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 2的DNA 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 与DNA 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 到DNA 的逆转录现象。

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

a 、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

b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c 、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

d 、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e 、RNA 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 科学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

①提出假设

②演绎就是推理

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

④得出结论

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

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 )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 )的有限观察的规律。

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

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

③平行重复原则

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

∙ 知识拓展:

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

(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

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 1,Aa 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

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

(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

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

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

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

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

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 、O 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 复制、RNA 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 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 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 标记在戊糖5'C 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 -P 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 相连的32P 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 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 复制与RNA 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 2-DNA 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 2-DNA 和其它一些DNA 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 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 2的DNA 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 与DNA 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 到DNA 的逆转录现象。

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

a 、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

b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c 、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

d 、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e 、RNA 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相关内容

  •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及其发展历史
  •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及其发展历史 1, 生物信息学的概念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这一名词的来由 八十年代末期, 林华安博士认识到将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 开始留意要为这一领域构思一个合适的名称. 起初, 考虑到与将要支持他主办一系列生物信息学会议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

  •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6083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 /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 ) 课程号(代码):504055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

  • 人工湿地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 第12卷第2期2014年4月 湿地科学 WETLAND SCIENCE V ol.12No.2April 2014 人工湿地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边玉1,2, 阎百兴1*, 欧洋1 (1.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 2. 中国科学院大 ...

  • 新一代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
  • 项目名称: 新一代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 2009.1至2013.8 江苏省科技厅 首席科学家: 一.研究内容 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新一代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1)生化反应体系中生物质碳资源的高效利用机制:(2)生物催化剂功能实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
  • 第42卷第20期2014年10月 广 州 化 工 Vol畅42No畅2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倡 李旭东,徐莉娜,薛林贵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 ...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作者姓名 ZYK 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班级 1004 班 学号 U201234567 日期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 BME)是一 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 ...

  • 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 2007届) 题 目: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学 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班 级: 03生科本 姓 名: 潘友兵 学 号: 03081119 指导老师: 林国栋中学高级教师 完成日期: 2007年6月3日 模型方法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 ...

  • 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工农业生产,与有关应用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将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 生物课程是普通 ...

  •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 第45卷第5期 2008年9月 土 壤 学 报 ACT A PEDOLOGI CA SI N I CA Vol 145, No 15 Sep. , 200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林先贵 1, 2 3 胡君利 1, 2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