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第28卷第4期(下)

2012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8No.4

Apr.2012

论水利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炀,楼

羿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水利工程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如何将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本文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阶段分析出发,引用三种维度试图解决工程决策难题,为水利工程决策和工程哲学理论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决策;三门峡中图分类号:TV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4-0201-02

的《规划报告》于同年底出台:三门峡水库将蓄水至350米设计允许泄量8000立方米每高度,总库容360亿立方米,秒,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全部解除;水坝下游的黄河水将是清水,清水冲刷下游河床,最终将黄河这条“地上河”变成“地下河”———千年未解的治黄难题将毕功于此役.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这意味着是否建设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争论基本结束,三门峡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决议”,此文件也成为了日后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政府指导性文件,三门峡水利工程水利专家就此上马.受限于科学认识不足和技术条件落后,的设计规划方案和决策层的决策考虑都没有意识到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并不完全代表着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片面强调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而未重视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就决策该工程的上马,这样的决策过程明显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在当时,社会舆论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抱有超出实际的期望.人们普遍认为,建设一座三门峡水利工程就能够黄河改道、地上悬河等问题,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洪水泛滥、

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黄河清”的局面.在理论上,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上讲,认为一座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能够解决黄河全流域水自然灾害问题是不合乎逻辑的.唯物辩证主义讲所有事物都是联系变化发展的,在总体与个体的关系上,通过改变关键部分的性质会影响到整体性质的变化,但是仅仅单独改变某部分的性质是无法引起整体性质的同质化改变.在现实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调节作用是需要黄河上游开展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来支持的,这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然而人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3

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三门峡水利工程决策过程概述

三门峡工程是我国建国初期作为根除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从1949年始,三门峡水利枢“三上三下”的决策论证,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够得以纽经过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水利部编制的决策实施.直至1954年,

黄河流域规划中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同年,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的《规划报告》随之出台.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门峡水利工程就此上马.

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从形式上看基本是完备的:由国家领导人牵头,水利部集合众多水利工程专家为这一重要工程决策曾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反复进行讨论、论证,最后并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批“三上三下”到最终上马,三门峡水利工程经历了五年准.从

的论证时期,然而,是否可以说决策论证时间长短,或者论证程序复杂决定了一个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呢?时间上的充裕和形式上的完备,都不足以说明一项工程的科学合理性.正是因为三门峡水利工程在工程决策存在盲目迷信、片面分析、主观决策等问题,使得在以后的工程运行阶段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2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存在的三个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继往开来的局面和形势,加上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由前苏联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形式来促进和推动的.尤其是以“156工程”为核心的技术援助项目,为建设我国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唯一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援助项目,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水利部集合150多位中苏水利专家编制黄河流域规划,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决策上最大的思维误区在于没有把握好“工程是社会、自然、经济与人相结合的复杂统一体”这一基本认识,决策思维绝对化、单一化、片面化是三门

-201-

第28卷第4期(下)

2012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8No.4

Apr.2012

论水利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炀,楼

羿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水利工程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如何将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本文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阶段分析出发,引用三种维度试图解决工程决策难题,为水利工程决策和工程哲学理论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决策;三门峡中图分类号:TV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4-0201-02

的《规划报告》于同年底出台:三门峡水库将蓄水至350米设计允许泄量8000立方米每高度,总库容360亿立方米,秒,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全部解除;水坝下游的黄河水将是清水,清水冲刷下游河床,最终将黄河这条“地上河”变成“地下河”———千年未解的治黄难题将毕功于此役.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这意味着是否建设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争论基本结束,三门峡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决议”,此文件也成为了日后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政府指导性文件,三门峡水利工程水利专家就此上马.受限于科学认识不足和技术条件落后,的设计规划方案和决策层的决策考虑都没有意识到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并不完全代表着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片面强调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而未重视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就决策该工程的上马,这样的决策过程明显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在当时,社会舆论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抱有超出实际的期望.人们普遍认为,建设一座三门峡水利工程就能够黄河改道、地上悬河等问题,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洪水泛滥、

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黄河清”的局面.在理论上,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上讲,认为一座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能够解决黄河全流域水自然灾害问题是不合乎逻辑的.唯物辩证主义讲所有事物都是联系变化发展的,在总体与个体的关系上,通过改变关键部分的性质会影响到整体性质的变化,但是仅仅单独改变某部分的性质是无法引起整体性质的同质化改变.在现实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调节作用是需要黄河上游开展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来支持的,这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然而人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3

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三门峡水利工程决策过程概述

三门峡工程是我国建国初期作为根除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从1949年始,三门峡水利枢“三上三下”的决策论证,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够得以纽经过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水利部编制的决策实施.直至1954年,

黄河流域规划中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同年,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的《规划报告》随之出台.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门峡水利工程就此上马.

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从形式上看基本是完备的:由国家领导人牵头,水利部集合众多水利工程专家为这一重要工程决策曾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反复进行讨论、论证,最后并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批“三上三下”到最终上马,三门峡水利工程经历了五年准.从

的论证时期,然而,是否可以说决策论证时间长短,或者论证程序复杂决定了一个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呢?时间上的充裕和形式上的完备,都不足以说明一项工程的科学合理性.正是因为三门峡水利工程在工程决策存在盲目迷信、片面分析、主观决策等问题,使得在以后的工程运行阶段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2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存在的三个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继往开来的局面和形势,加上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由前苏联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形式来促进和推动的.尤其是以“156工程”为核心的技术援助项目,为建设我国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唯一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援助项目,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水利部集合150多位中苏水利专家编制黄河流域规划,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决策上最大的思维误区在于没有把握好“工程是社会、自然、经济与人相结合的复杂统一体”这一基本认识,决策思维绝对化、单一化、片面化是三门

-201-


相关内容

  • 三门峡工程美好愿望:黄河清,圣人出
  • 黄万里与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 (原载"炎黄春秋"2004年第8期)因篇幅太长经笔者删节摘录 黄万里,这个绝大多数国人颇为陌生的名字注定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他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儿子.立志以学问报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因反对三门峡工程戴上右派帽子备受歧视的水利和水文学专家.有胆有 ...

  • 三门峡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站厂房等.主 ...

  • 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成败分析
  • 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成败分析 一.黄河三门峡大坝背景介绍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三门峡大坝建筑在三门峡八里胡同,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qu ...

  • 反思三门峡大坝工程半个世纪之"错"难以回头
  • 反思三门峡大坝工程 半个世纪之"错"难以回头.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反思三门峡大坝工程 半个世纪之"错"难以回头 NEWS.SOHU.COM ...

  • 基于数据仓库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29卷第1期2012年3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9No.1 Mar.2012 文章编号:1673-9469(2012)01-0090-05 ...

  • 水电厂年度工作总结
  • 一、xx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xx年公司紧紧围绕投资开发水电和加强资产管理两大业务,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成功组建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公司和收购新疆新水股份公司为标志的水电拓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实施合同投资额达2亿元。资产管理运营工作成效显著,电力生产经营创造历史最 ...

  • 三门峡水电站的始末
  • 三门峡水电站的始末 一个大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而其主要功能的丧失便意味着大坝的死亡.作为惟一一座成为人民币图案的水电站,三门峡很有可能同印着自己影像的第二版人民币五角钱一样无法避免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1930-1940年代·设想 最早提出在黄河三门峡修建拦洪水库是在1935 ...

  • 江河无情人有情--我国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教授生平 黄且圆
  • 江河无情人有情--我国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教授生平 作者:黄且圆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蜚声中外的水利.水文学专家,我国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河流水文与水流泥沙的先驱者之一.1911年8月20日生于上海南市施家弄,2001年8月27日卒于北京清华园,享年90岁.祖籍江苏省川沙县,即现今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其父 ...

  • 工程项目划分
  •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德泽水库枢纽工程 工 程 项 目 划 分 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枢纽工程部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监理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 1 审定:谭志林 审查:吴君 校核:鞠永芳 编写:董运武 曹文弼 范凯 2 目 录 1.编制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