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走进[论语]教案(1)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之道和学习之道。

2. 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习得一些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技巧。

3. 通过诵读,使学生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与好书同伴,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你们都读了哪些书啊?

师小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四(4)班的同学真棒,个个都是好读书的孩子!

2.透过经典,相信有一个人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孔子。 (板书:孔子)

一、走近孔子

1.你对孔子已经了解了什么?(自由说)

2.师小结:

(1)有人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倘若不知道孔子,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我们班同学对孔子那么感兴趣,你们一定都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对吗?

(2)孔子呀,生下来,脑袋顶上就有点儿凹陷下去,像一个小山丘,所以取名叫孔丘,字仲尼。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6年就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75位诺贝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3.过渡:孔子远去了,我们到哪儿去了解孔子,寻找智慧呢? (板书:走近 走进《论语》)

二.走进《论语》

1.导入:

话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人到皇帝那儿告密,说他身为一国宰相,怎能没读多少书呢?皇帝便把赵普叫来,问:“爱卿,有人说你读多少书?真有这么回事?”赵普说:“皇上,我确实没过多少书,我这一生只读过一本书。”皇上睁大眼睛,问:“你只读一本书?那是什么书?”赵普回答道:“皇上,我只读《论语》。我用半部《论语》为先帝夺取了天下,我用半部《论语》为皇帝治理了天下。皇上,您怎能说我没读多少书呢?”

师小结:孩子们,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你看《论语》有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能治理天下的《论语》,走进我们中国的圣经——《论语》。

齐读:走进《论语》。

三.聚焦快乐

过渡: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私人学校。

“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典礼的钟声响起来了,弟子们静静地等候孔子作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ppt出示三句话)

1.四读三句话。

(1)师范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引读)说完,孔子就走了,但是孔子的话又在弟子的耳畔响起:

学而时习之, ---------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3)(引读)孔子的身影越走越远了,可孔子的话仍在弟子的耳畔回响:

学而---------

有朋---------

人不知---------

(4)(引读)弟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咀嚼着:

---------

---------

---------

2.如果你就是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的三句话,你听懂了些什么了吗?

3.师生交流反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古代的“ ”,问:“这是怎么字?”下面 是一个? 这是什么?中间的 是什么?人一生下来,就被一种东西蒙蔽住了,要学习,才能把它摘掉,所以古代的儿童又叫蒙童,小学教育又叫启蒙教育。

那我们要学什么呢?

“时”什么意思?“习”指什么?“说”在这儿读什么,什么意思?

什么是高兴的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有不明白的吗?什么是“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这儿指同学。)

这么多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你觉得怎么样?

这里的“乐”能换成“说”吗?为什么?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是什么意思?“愠”呢?

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怨恨,不生气,这样的人不正是君子吗?或许你品学兼优,或许你才华横溢,可同学们不知道你,不了解你,没有推举你当班长,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你怨恨了吗?生气了吗?你怨恨,你生气,这是人之常情。你不怨恨,不生气,那你就是真正

的君子了!

话说当年诸葛亮多有才华,可是没有被世人所发现,他隐居山中,依然快乐地弹琴,快乐地作诗,快乐地饮酒!你们想做像他一样快乐的君子吗?

4.孔子在开学典礼上只讲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弟子们的心上,齐读。

为什么孔子只讲三句话呢?学生讨论。

师小结:对,孔子要求弟子们自个儿学习要快乐,与朋友交往要快乐,当别人不了解你时仍要快乐。看来,孔子想让他的弟子们做快乐的君子,度幸福的人生。(板书:做快乐的君子)

四、学习之道

孔子刚说完,心急的子路,就跑上来问孔子:“老师,老师,我们该怎么学习呢?”孔子微微一笑,说:“答案在这儿呢?”

(ppt出示四句话)

1. 齐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 借助注释,想想这4句话的意思。

3. 反馈:你知道了哪一把学习的金钥匙?(师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把学习的金钥匙收藏于心中。(齐读)

4. 是呀,弟子们跟你们一样,有的低头沉思,一语不发;有的微微一笑,似懂非懂。

五.回味《论语》

1.孩子们,你们每个人都很认真读了《论语》这本书,你还对《论语》的哪些内容有深刻的印象?

师小结:读《论语》是不是觉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生)你们的感觉太好了,马上接近一们名人了。

2.出示:宋朝理学家程颐这样称赞《论语》:读之愈久,愈觉气

味深长。

3.有人说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你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什么书都可以不读,但《论语》不可不读。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就读《论语》吧!

将来,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就告诉你的孩子读《论语》吧!

4.孔子告诉我们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止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或许,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懂它。正像于丹说的那样:(出示) 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 解读。——于丹

六.《论语》之歌

2500年前圣贤的对话,还可以用现代的方式来演唱呢!就让我们在《论语》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七.板书设计

乐 做快乐的君子

不愠

执教人单位:六石中心小学

执教人:王丽英

联系电话:[1**********](政府网581825)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之道和学习之道。

2. 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习得一些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技巧。

3. 通过诵读,使学生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与好书同伴,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你们都读了哪些书啊?

师小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四(4)班的同学真棒,个个都是好读书的孩子!

2.透过经典,相信有一个人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孔子。 (板书:孔子)

一、走近孔子

1.你对孔子已经了解了什么?(自由说)

2.师小结:

(1)有人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倘若不知道孔子,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我们班同学对孔子那么感兴趣,你们一定都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对吗?

(2)孔子呀,生下来,脑袋顶上就有点儿凹陷下去,像一个小山丘,所以取名叫孔丘,字仲尼。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6年就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75位诺贝奖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3.过渡:孔子远去了,我们到哪儿去了解孔子,寻找智慧呢? (板书:走近 走进《论语》)

二.走进《论语》

1.导入:

话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人到皇帝那儿告密,说他身为一国宰相,怎能没读多少书呢?皇帝便把赵普叫来,问:“爱卿,有人说你读多少书?真有这么回事?”赵普说:“皇上,我确实没过多少书,我这一生只读过一本书。”皇上睁大眼睛,问:“你只读一本书?那是什么书?”赵普回答道:“皇上,我只读《论语》。我用半部《论语》为先帝夺取了天下,我用半部《论语》为皇帝治理了天下。皇上,您怎能说我没读多少书呢?”

师小结:孩子们,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你看《论语》有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能治理天下的《论语》,走进我们中国的圣经——《论语》。

齐读:走进《论语》。

三.聚焦快乐

过渡: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私人学校。

“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典礼的钟声响起来了,弟子们静静地等候孔子作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ppt出示三句话)

1.四读三句话。

(1)师范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引读)说完,孔子就走了,但是孔子的话又在弟子的耳畔响起:

学而时习之, ---------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3)(引读)孔子的身影越走越远了,可孔子的话仍在弟子的耳畔回响:

学而---------

有朋---------

人不知---------

(4)(引读)弟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咀嚼着:

---------

---------

---------

2.如果你就是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的三句话,你听懂了些什么了吗?

3.师生交流反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古代的“ ”,问:“这是怎么字?”下面 是一个? 这是什么?中间的 是什么?人一生下来,就被一种东西蒙蔽住了,要学习,才能把它摘掉,所以古代的儿童又叫蒙童,小学教育又叫启蒙教育。

那我们要学什么呢?

“时”什么意思?“习”指什么?“说”在这儿读什么,什么意思?

什么是高兴的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有不明白的吗?什么是“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这儿指同学。)

这么多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你觉得怎么样?

这里的“乐”能换成“说”吗?为什么?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是什么意思?“愠”呢?

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怨恨,不生气,这样的人不正是君子吗?或许你品学兼优,或许你才华横溢,可同学们不知道你,不了解你,没有推举你当班长,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你怨恨了吗?生气了吗?你怨恨,你生气,这是人之常情。你不怨恨,不生气,那你就是真正

的君子了!

话说当年诸葛亮多有才华,可是没有被世人所发现,他隐居山中,依然快乐地弹琴,快乐地作诗,快乐地饮酒!你们想做像他一样快乐的君子吗?

4.孔子在开学典礼上只讲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弟子们的心上,齐读。

为什么孔子只讲三句话呢?学生讨论。

师小结:对,孔子要求弟子们自个儿学习要快乐,与朋友交往要快乐,当别人不了解你时仍要快乐。看来,孔子想让他的弟子们做快乐的君子,度幸福的人生。(板书:做快乐的君子)

四、学习之道

孔子刚说完,心急的子路,就跑上来问孔子:“老师,老师,我们该怎么学习呢?”孔子微微一笑,说:“答案在这儿呢?”

(ppt出示四句话)

1. 齐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 借助注释,想想这4句话的意思。

3. 反馈:你知道了哪一把学习的金钥匙?(师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把学习的金钥匙收藏于心中。(齐读)

4. 是呀,弟子们跟你们一样,有的低头沉思,一语不发;有的微微一笑,似懂非懂。

五.回味《论语》

1.孩子们,你们每个人都很认真读了《论语》这本书,你还对《论语》的哪些内容有深刻的印象?

师小结:读《论语》是不是觉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生)你们的感觉太好了,马上接近一们名人了。

2.出示:宋朝理学家程颐这样称赞《论语》:读之愈久,愈觉气

味深长。

3.有人说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你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什么书都可以不读,但《论语》不可不读。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就读《论语》吧!

将来,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就告诉你的孩子读《论语》吧!

4.孔子告诉我们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止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或许,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懂它。正像于丹说的那样:(出示) 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 解读。——于丹

六.《论语》之歌

2500年前圣贤的对话,还可以用现代的方式来演唱呢!就让我们在《论语》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七.板书设计

乐 做快乐的君子

不愠

执教人单位:六石中心小学

执教人:王丽英

联系电话:[1**********](政府网581825)


相关内容

  • 走进孔子,走进论语
  •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生之道和学习之道. 2. 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习得一些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技巧. 3. 通过诵读,使学生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 ...

  • 初一传统文化教案02
  • <论语>八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 ...

  • 走近你,孔子
  • 你为我划过汹涌的浪,那前进的道路上立刻展现出万丈霞光;你就像一个风向标,这风向标指引着我树立人生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你――就是孔子.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不懂装懂之时,你告诉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我被生活琐事缠身,不愿承担而推脱他人之时,你告诉我&quo ...

  • [论语]十二章教案
  • 10.<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 ...

  • 国学经典教案
  •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有关信的<论语>章句,激发孩子学习& ...

  • 走进孔子.亲近论语
  • 课题授课 级 班.一学教容分析与内处 走进孔理.亲近子语论 学 时 2学时 课程 称名授课 日 期 语文 周 第 第次课 1. 为贯了设彻计想思,结合教材设我计"走了近孔.子亲近论语活"专题动让,生学课预前,习搜集资 ,料时积同极在课堂展示分享,教师引.导点评.和总. 结.2 本 ...

  •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 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学生. 师: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教师. 师: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你们"学"什么?向谁"学"?我"教&quo ...

  •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 17 公 输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 ...

  • 经典阅读教案
  • 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导读讲义 沙河汉子 一.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论语>的编辑特色: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如政治主张.社会伦理.教育.为人处世等内容:学习<论语>言简意赅的交际语言特色等. 能力目标: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