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a4)

3-1 金属的常识

一、原子结构

一般最外层电子不超过 (4),过渡元素一般为1--2。 二、表中位置

左下部和中部, 过渡元素均为金属,(过度元素包括7个副族和1个第VIII 族~价电子不单是最外层电子,

还与次外层有关,甚至与倒数第三层有关,容易形成络离子。)

三、价态判断

只能显 价和零价,绝对不能显 价。IA 、IIA 、IIIA 族分别显+1、+2、+3,没有可变价。VIA 族和过渡元素大多均有可变价,如Pb 、Fe 、Cu 等。

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Ca 、Na 、K 、Mg 、H 等,大多金属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四、强弱比较

1、本质——失电子的难易而非多少··· 2、依据—— (1)理论依据

1)依据反应原理即反应方程式~金属置换

2)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正易逆难、正强逆弱~氧化性:Ag+、Fe3+、 Cu2+、(H+)、Fe2+、Zn2+、Al3+、Mg2+ 3)依据元素周期表——左下于右上 (2)性质反应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最高价含氧碱)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金属越; 2)反应难易

能否——铁与铜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条件——钠与铁分别和硫的反应··· 快慢——镁与铝分别与等浓度盐酸···

——与等浓度相同非氧化性酸或水生成氢气的难易,生氢越快,金属性越 ; 3)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弱强···

4)依据从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进行的后先··· 5)依据电化学反应

原电池——一般负极金属于正极金属。

电解池——电解池中,阴极先放电析出金属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较强,对应金属就弱。 6)依据能量变化——不同金属原子失去等量电子吸热少多··· 五、物理性质

1、通性——大多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如常见电热良导体银Ag 、铜Cu 、铝Al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Au ,;

2、差异——密度、硬度、熔沸点差异很大。密度最小的金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镉Cr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熔点最低的金属 。

3、分类——

(1)根据冶金:分黑色金属(铁铬锰)和有色金属(处铁铬锰以外的金属);

(2)根据密度:以4.5g/cm3为界,分轻金属(铝、镁、钾、钠、锂、钙、锶、钡等)和重金属(铜、

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根据含量:分常见金属(铝、铁、铜、锌等)和稀有金属(锆、铪、铌、钽等);

六、化学性质——注意变价问题

1、与非金属反应;

2、氢前金属与非氧化性酸、极活金属与水置换氢气;

3、大多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但一般不生成氢气; 4、与盐反应。 七、合金

1、定义——合金就是一种或多种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其中必须至少有一种金属) 经过熔合却后形

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性质——一般较纯金属有更优良的机械性能,如硬度大、韧性强等,但熔点比成分金属低。

3、例举——(1)铁合金——钢铁(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2)铜合金——青铜(中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黄铜(含锌及少量锡铅铝)、白铜(含镍

锌及少量锰)等;

(3)铝合金——硬铝(镁铝合金)。

八、金属冶炼

物理分离法:沙里澄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化学还原法:

冶炼过程——矿石的富集-冶炼-精制。

1、极活金属(Al前) ——电解法,如钠、镁、铝等;

2、较活泼金属(Fe-Cu )——还原法,如铁、铜等;

(1)热还原法(干法)——常用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铝,

Fe 2O 3+3CO==2Fe+3CO2(工业炼铁) , Al+ Fe3O 4— Al2O 3+ Fe(铝热反应);

(2)冷还原法(湿法)——“曾青遇铁而化为铜”CuSO4+Fe= 。

3、不活泼金属——热分解法,如银、汞等,Ag2O==4Ag+O2,HgS==Hg+S。

3-2 钠及化合物

(一)钠 一、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表中位置

第族。 三、物理性质

色具有密度于乙醇,硬度,熔点较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O2

1)常温:色固体·部分氧化了的钠; 2)加热: (2)+Cl2: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3)+S:2Na+S==Na2S (研磨即可反应得白色固体)。 2、与水反应 (1)现象:

1)浮——说明密度

2)熔——说明反应

3)游——说明反应在某一瞬间向各个方向产生不同强度的 4)鸣——说明剧烈产生氢气气流且有少量氢氧燃烧的轻微爆鸣; 5)失——反应快速进行使钠耗完;

6)红——若加酚酞,溶液变,说明反应生成了 (2)反应:

1)化学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 思考:

(1)活泼金属着火,能否用水泼? ;泡沫灭火器呢? 。

(2)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否在试管中进行? ,用大块钠是否合适? 。 (3)实验室直接用钠与水制氢气是否合适? ,如何验证钠水反应生成了氢气? 。

(铝箔包钠针穿小孔镊子夹住伸入水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验证···比理论钠完全反应生氢多~铝反应) 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比在水中反应 ,认为先与 反应生成 和 气,待 反应耗完后,再与 反应生成 和 。

例习1:将足量钠加入少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先2Na +2H+=2Na++H2↑、后2Na +2H 2O=2Na++2OH-+H2↑

例习2:将质量均为3.0g 的Na 、Mg 、Al 三种金属分别加到100mL1mol/L的盐酸中,生气情况为 ,若盐酸均为1000mL 呢? 。

A 、Na 多 B 、Mg 多 C 、Al 多 D 、一样多 E 、无法确定 4、与盐反应

(1)无水共热:置换不活泼金属如铌、锆、钛等,

如4Na+TiCl4==4NaCl+Ti和特殊反应Na+KCl==NaCl+K↑;

(2)有水溶液:特别注意先与 反应生成 和 ,再考虑生成的 与盐是否发生后继反应。 1)硫酸铜溶液加钠,现象, 有关反应 ; 2)氯化镁溶液逐加钠至过量,现象 3)氯化铝溶液逐加钠至过量,现象 4)硫酸铁溶液加钠,现象 5)硫酸亚铁溶液加钠,现象;

6)氯化铵溶液加钠的有关变化 7)饱和石灰水加钠的现象 5、与醇或酚反应

将钠加入无水乙醇中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式为 。

五、用途 1、无水制取不活泼金属钛、锆、铌等;2、钾钠合金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3、高压钠灯,透雾黄光。 六、制取

自然界只以 态形式存在,

工业电解熔融氯化钠:2NaCl==2Na+Cl2↑(2Na++2Cl-==2Na+Cl2↑) 七、保存 之中或石蜡密封。 (二)钠的化合物

222 *二者与盐溶液的反应先考虑水的反应,早考虑生成物与盐的反应。 二、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俗名 、 或 ,极易吸水的白色晶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注意取用和称取的操作 。

2、化学性质 (1)碱的通性,一元强碱,电子式 ,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变 、紫色石蕊变 ; (2)与酸反应(注意与多元酸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不同情况)。 1)+苯酚: 2)+氢硫酸(多少不同):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1)+CO2(多少不同):; 2)+SiO2: (4)与酸式盐反应

1)+小苏打 2)+碳酸氢钙(多少不同):; (5)与弱碱盐(铵盐和镁后金属盐)反应

注意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过限量的不同(6)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 2、Br 2、I 2、S 、Si 等) 1)2NaOH +Cl2=NaCl+NaClO+H2O(冷稀) 2)6NaOH +3Cl2=5NaCl+NaClO3+3H2O(热浓) 3)6NaOH +3S=2Na2S+Na2SO3+3H2O(热浓) 4)Si+2NaOH+2H2O= Na2SiO3+2H2

(7)与两性金属、两性金属氧化物和两性金属氢氧化物反应 1)+Al: 2)+Al2O 3: 3)+Al(OH)3:。 (8)与卤代烃

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2)溴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 (9)与酯类反应

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

3、用途

(1)尾气吸收酸性污染气体如Cl 2、SO 2、H 2S 、NO 2等; (2)制碱石灰干燥剂; (3)环境杀菌消毒。 4、制取

(1)工业: ; (2)实验室:Ca(OH)2+Na2CO3 = Ca CO3↓+2NaOH 三、氯化钠

1、俗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但不是太,且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 ,粗盐因混氯化钙和氯化镁而易吸水潮解且味苦,医用0.9%生理盐水。

2、工业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3、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Na2SO4·10H2O (芒硝),玻璃、造纸、染色工业,医用缓泻剂;MgSO4利泻剂。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名称 碳酸钠 和 碳酸氢钠

2、俗名 3、化学式 4、色态 无水碳酸钠(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无色晶体)

5、水溶性 易溶于水 > 能溶于水

6、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 > 固体受热分解,溶液不易分解

* 7、类别 弱酸正盐 弱酸酸式盐 8、水解程度 > 9、与酸反应

(1)+较强酸~~均可

1)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现象及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的现象及反应。

*没有其他任何试剂的情况下,能否区别盐酸和碳酸钠两无色溶液?如果能,请简述操作及现象?

。 (2)+弱酸

1)碳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碳( 2)碳酸钠溶液加苯酚 10、与碱反应

(1)+NaOH /KOH~~NaH CO 3

(2)+Ca(OH)2/Ba(OH)2~~均可 1)Ba(OH)2+ Na2CO 3—

2)Ca(OH)2+ NaH CO 3(注意过限) 11、与盐反应

(1)可溶性钙钡盐~~ Na2CO 3

(2)可溶性铝铁盐(双水解)~~均可

*如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1、观察触摸法2、加热分解法);

~~溶液呢?(1、可溶性钙钡盐 2、逐加稀盐酸3、测等浓度PH )。 (三)焰色反应

(1)原理——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呈现某种特殊的颜色,常用于检验某些 元素的存在。本质是金属元素外围电子受热处于激发状态而呈现出来的特殊颜色,无论灼烧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均有此色。

(2)注意——蘸取用具和灼烧火焰的烟色均应较浅,防止对焰色观察的干扰,一般用洁净的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在煤气灯或酒精灯上灼烧。——绝对不用玻璃棒

(3)操作——先将铂丝在稀盐酸中浸洗,再于灯上灼烧至于原焰相同焰色后,蘸取样品(若为固体须趁热蘸取,否则可能蘸而不上)于灯上灼烧,观察焰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

(4)记色——钠元素: ,钾元素: 。 (四)有关分析计算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比较

1、二者等物质的量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耗酸 2、二者等质量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耗酸,生气; 二、NaOH 与CO2溶液的反应

分析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1时恰好生成Na2CO3;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时恰好生成NaHCO3。 1、>2:1~~ Na2CO3、NaOH ; 2、=2:1~~ Na2CO3;

3、1:1~2:1~~ Na2CO3、Na HCO3; 4、

三、设计方案如何用NaOH 溶液和CO2制取纯净的Na2CO 3? 。

(将NaOH 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通过量CO2后煮沸,再与另一份混合)

四、饱和碳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碳的现象及原理 。 五、了解侯氏制碱法

——盐水氨碳小苏打,高温煅烧成苏打。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 (A 、氨气,B 、二氧化碳,)至过量,再通过量 (同前),(为什么? )会析出 ,然后 (填一操作名称),加热分解即得 。 六、NaHCO 3与NaOH 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先考虑NaHCO 3+NaOH= Na2CO 3+H2O 再考虑2NaHCO 3 ==Na2CO 3+H2O+CO2

七、互滴区别无色溶液Na2CO3(x )和盐酸(y)~~各量和滴加方式不同,现象和生气也不同。

x>=y ——y/2或0 y>x>y/2 ——y/2或(y-x) x

八、Na 2O 2和NaHCO 3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先有2NaHCO 3 ==Na2CO 3+H2O+CO2 继而2Na 2O 2+ 2CO2= 2Na2CO 3 +O2 最后2Na 2O 2+ 2H2O= 4NaOH +O2

3-3 铝(镁) 及化合物

(一)铝(镁) 一、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二、表中位置

三、物理性质

物性共有: (银白)色(有色金属)、密度小(轻金属)、含量高(常见金属)、硬度小、熔点低、电和热的良导体、延展性好。 四、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O2:

常温下,Al (Mg)在空气中于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失去光泽,但防止了进一步氧化。 注意:做单质反应实验时必须先除去氧化膜(砂纸打磨或盐酸浸洗再水洗)。在纯氧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白烟。

4Al+3O2==2Al2O 3(2Mg+O2==2MgO)

(2)+Cl2

反应方程式 (Mg+Cl2==MgCl2),现象均为剧烈反应放热产生白色固体。 (3)+S 2Al+3S==Al2S 3 (Mg+S==MgS)

(Al 2S 3因双水解而不能存在于水溶液只能用干法制取:Al 2S 3+6H2O= 2Al(OH)3↓+3H2S ↑) 2、与氧化物反应 *铝热反应

(1)概念——铝与较 活泼金属的 化物加热或点燃引发的剧烈 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反应—— Al+ Fe 2O 3== Al+ Fe 3O 4==

(3)实验——铝粉足量,氧化铁烘干,滤纸漏斗必须润湿,插引燃剂镁条,混氧化剂氯酸钾。 (4)应用——野外焊接,冶炼高熔点金属如钒V 、镉Cr 、锰Mn 等。 *铝与沸水反应但仍还不明显

*镁与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缓慢产生气体点燃爆鸣,加酚酞变浅红;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2Mg+O2==2MgO、少量3Mg+N2==Mg3N 2 3、与酸反应

(1)+非氧化性酸如盐酸:Al+ (Mg+ ); (2)+氧化性酸(注意钝化·常温下铁铝与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镁不钝化) 热的浓硝酸 , 稀硝酸 。 4、与强碱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镁不反应)

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5、与盐溶液反应

Al+ CuSO 4= ( Mg+ CuSO 4= ); Fe2++Al=Fe+Al3+

3Fe3++Al(少量)=3Fe2++Al3+ Fe3++Al(足量)=Fe+Al3+ (二)铝的化合物 一、氧化铝(氧化镁)

1、物理性质:均为溶于水、

(刚玉·天然硬度第二,红宝石和蓝宝石亦为含有色金属氧化物杂质的氧化铝)。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1)定义——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氧化物。

(2)反应——以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氧化镁为碱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MgO+ H2SO 4= MgSO4+ H2O 3、用途:耐火材料和冶铝()。

4、制取: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氢氧化镁加热分解。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均为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分解性 ,[Mg(OH)2== MgO+ H2O]; (2)两性氢氧化物

(1)定义——既能与 酸反应又能与 碱反应的氢氧化物。

电离方程式:AlO 2-+H++H 2O ==Al(OH)3==Al3++3OH-

(2)反应——以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氢氧化镁为难溶于水的中强碱,只与酸反应Mg(OH)2+ H2SO 4= MgSO4+ 2H2O

三、可溶性铝盐 1、氯化铝

(1)水解 性:离子方程式 ; *双水解

氯化铝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泡沫灭火器原理); 氯化铝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 (2)与强碱反应

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逐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加氯化铝溶液至过量

思考1:向氯化铝、氯化镁、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液中逐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有关离子反应及沉淀图像如何?

思考2:向NaOH 与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CO2至过量的反应与现象 例练1:向2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150mLNaOH 溶液得到7.8g 沉淀,则所加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例练2:5.1gMgAl 合金全部溶于500mL2mol/L盐酸后,再加 mL 4mol/LNaOH溶液可使沉淀完全。 例练3:amolAl 溶于VL 稀HNO3溶液时无固体剩余(假设反应过程只生成NO ),当再加入bmolNaOH 时沉淀最多,则c(HNO3)= 。

(3)与弱碱反应~向氯化铝溶液加入氨水(或通氨气)至过量:

有关现象 ,原理应用~可溶性铝盐加氨水制取氢氧化铝 反应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氯化镁~硫酸镁(降压利便)

(1)易水味苦,水解酸性:Mg2++2H2O==Mg(OH)2+2H+(海水晒盐后的海水称为苦卤) (2)溶液加足量氢氧化钠 ; (3)溶液加足量氨水 。 2、明矾

(1)化学式:

(2)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3)电离方程式: ,如何检验其离子? (4)水解离子方程式: ,原理应用 。 (5)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一定量明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铝离子恰好沉淀时,沉淀物质的量最大;

+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一定量明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时,铝离子恰好转化为偏铝酸根,沉淀质量最大。 3、偏铝酸钠~NaAlO2或Na[Al(OH)4]

(1) 色 水,水液 性(AlO 2-+2H2O==Al(OH)3+OH-)。 (2)与强酸反应:

加少量盐酸~现象,反应 加过量盐酸~现象,反应 逐加盐酸至过量

现象 ;

反应 、 。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加偏铝酸钠至过量 现象 ;

反应 、 。 思考:向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加盐酸至过量 现象; 有关沉淀图像变化

涉及反应

(3)与弱酸反应:

通少量二氧化碳~现象,反应; 通过量二氧化碳~现象,反应。

小结:Al3+====== Al(OH)3====== AlO2-

3-4 铁及化合物

(一)铁

一、表中位置:第 周期、 族。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26 2 8 14 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三、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延展性良好,传导性(导电、导热)好(密度 7.8g/cm3)。 四、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见价态+2、+3。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吸氧腐蚀) 正极(+): , 负极(-): ; 总反应式:2Fe+O2+2H2O=Fe(OH)2

后续反应: ,

Fe(OH)3——Fe2O3·XH2O+ H2O (未配平·了解)

(2)在纯氧中燃烧:

现象 ,反应 ;

(3)在氯气中燃烧: (2Fe +3Cl2 ==2FeCl3,注意铁过量时产物仍为FeCl3,固体不写离子方程式,若加水才会归中生成FeCl2); (4)与硫反应共热 Fe + S == FeS

2、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共热: 3、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 4、与氧化性酸反应

(1)常温下铁和铝遇浓硫酸和浓硝酸 (强氧化性的缘故)。 (2)向一定量的热的浓硫酸中加入铁至过量的有关现象及反应:

现象—— , 反应—— ; 2Fe+6H2SO4(浓)=(加热)=Fe2(SO4)3+3SO2↑+6H2O Fe+Fe2(SO4)3=3FeSO4 Fe+H2SO4=FeSO4 + H2↑

(3)向一定量的热的浓硝酸中加入铁至过量的有关现象及反应:

现象—— , 反应—— ; Fe + 6HNO3(浓) =(加热)=Fe(NO3)3 + 3NO2↑+ 3H2O Fe + 4HNO3(稀) =Fe(NO3)3 + NO↑+ 2H2O Fe +2Fe(NO3)3 =3Fe(NO3)2

*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 : ; ~~3Fe + 8HNO3(稀) == 3Fe(NO3) 2 + 2NO↑+ 4H2O 5、与盐溶液反应

(1)向氯化铁溶液加铁粉:现象~ ,溶液质量 ;

有关反应~ ( ); (2)将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现象~ ,溶液质量 ;

有关反应~ ( );

例习:向氯化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加入KSCN 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D 、剩余固体一定有Cu (二)铁的化合物

* 3FeO+10HNO3=Fe(NO3)3+5H2O+NO Fe2O3+6HI=2FeI2+I2+3H2O

* 3Fe(OH )2+10HNO3=Fe(NO3)3+8H2O+NO 2Fe (OH )3+6HI=FeI2+I2+6H2O

* 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

1、将刚煮沸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伸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中(液面覆一层汽油或苯更好);

2、压液反应——左~~具支试管加铁和稀硫酸,右~~试管盛氢氧化钠溶液,先打开支管上的止水夹反应一会儿,目的是 ;然后关闭止水夹,现象是 。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

3、铁与石墨做电极电解氯化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1)铁连电源的 极;

(2)所用溶液先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并于液面加一层苯或汽油再进行电解反应,其目的是,

(3)电极反应式为( ): ,( ): ;

(4)电解反应方程式 ;

(5)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或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制取氢氧化亚铁现象有何细微的不同之处是 ;待生成一定量的白色沉淀后将电极反接在进行电解,其现象为 。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3+

(1)可溶性铁盐 色或棕黄色,水解 性,可做净水剂:( );

~~Fe3++3H 2O== Fe(OH)3(胶体) +3H+;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大多金属、S2-(H2S) 、I-(HI)、SO 32-(H2SO 3~H2O+SO2) 等。 使淀粉-KI 溶液变~~2Fe3++2 I-=2Fe2++I2;

如何除去FeCl2中的FeCl3? ;

将硫化氢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至足量有何变化?;(氧化还原弱酸制强酸) 若逐加和硫化钠溶液至过量呢? 。

~~2FeCl3+ H2S=2FeCl2+2HCl+S

(3)鉴定验证

浅黄色或棕黄色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直接生成 色沉淀;

加KSCN (或NH4SCN )溶液,变 色;

加苯酚溶液显 色。

2、Fe2+

(1)可溶性亚铁盐溶液为 色,水解 性;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镁铝锌等还原置换,更易被Cl 2、O 2、H 2O 2(H+)、HNO 3、MnO 4-(H +)等氧化剂氧化。

如何除去FeCl3中的FeCl2?~~2Fe2++ Cl2=2Fe3+

Fe2+与NO3-或MnO4-在酸性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而大量共存。 ~~3Fe2++ NO3-+4H+=3Fe3++2H2O+NO↑

2Fe2++ H2O2+2H+=2Fe3++2 H2O

(3)鉴定验证

浅绿色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色;

先加色。

3-5 铜及化合物

(一)铜

一、表中位置:第四周期、IB 族。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29 2-8-18-1,

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电和热的良导体。

四、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2Cu+O2+H2O+CO2=Cu2(OH)2CO 3

铜绿加热: 。

(2)于空气或氧气中加热 2Cu+O2==2CuO (4Cu+O2==2Cu2O)

(3)光亮的铜丝烧至红热置于氯气中燃烧 Cu+Cl2=点燃=CuCl 2

(4)与硫粉共热 2Cu+S=加热= Cu 2S

2、与氧化性酸反应

与浓硫酸共热

与浓硝酸反应();

与稀硝酸反应

Cu+2H2SO 4(浓)=加热=CuSO4+SO2↑+2H2O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

3Cu+8HNO3(稀)=3 Cu(NO3) 2+2NO↑+4H2O (3Cu+8H++2NO3-=3 Cu2++2NO↑+4H2O )

*了解:2Cu+2H2SO 4(稀)+O2==2CuSO4+2H2O

2Cu+4HCl+O2==2CuCl2+2H2O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1)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雕刻铜质印刷线路板: ;

~~Cu+2FeCl3=2FeCl2+CuCl2

(2)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的变化: 。

~~Cu+2AgNO3= Cu(NO3) 2+2Ag

(二)铜的化合物

一、氧化铜

1、溶于水的

2、能溶于酸 CuO+H2SO 4==CuSO4+H2O

3、加热条件下可被C 、CO 、H2或Al 还原:

回顾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先通氢后点灯,反应固体黑变红,结束撤灯再撤氢。

~~CuO+H2=加热=Cu+ H2O

4、了解4CuO=高温=Cu2O+O2↑

二、氢氧化铜

1、溶于水的弱碱。

2、能溶于酸 Cu(OH)2+H2SO 4==CuSO4+2H2O

3、受热分解 Cu(OH)2=加热=CuO+H2O

三、铜盐

1、无水硫酸铜(硫酸铜粉末)——白色粉末,

五水硫酸铜(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蓝色晶体。

*水蒸气的检验:

~~ CuSO 4+ 5H2O= CuSO4·5H 2O

* 硫酸铜晶体的脱水·风化 CuSO 4·5H 2O== CuSO4+ 5H2O

硫酸铜晶体加浓硫酸的现象

回顾实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测定。

了解:强热分解(CuSO 4=加热=CuO+SO3↑ 或2CuSO 4==加热==2CuO+2SO2↑+O2↑)

2、易溶于水的铜盐——溶液色,水解显性。

加强碱氢氧化钠溶液 Cu2+ + 2OH- =Cu(OH)2↓

逐加氨水至过量——先形成蓝色沉淀后溶解

Cu2++2NH3·H2O =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2+ +2OH-+ 4H2O

通硫化氢气体或加氢硫酸 Cu2++H 2S=CuS↓+2H+

(三)银及化合物

一、银

1、电子排布式:

2、光亮的色重金属,密度大,质软,电和热的导体。

3、与氧化性酸如稀硝酸反应:。

~~3Ag+4HNO3(稀)=3AgNO3+2H2O+NO↑

二、氧化银——白色固体,与酸反应。

三、氢氧化银——白色固体,易分解为氧化银和水。溶于硝酸(中和)和氨水(络合)。

四、易水银盐·硝酸银

1、重金属盐,

2、可被大多数金属置换;

3、与可溶性碱或卤化物(氟化物除外)、硫化物生成沉淀。

Ag++Cl-= AgCl↓

银氨溶液的配制——硝酸银溶液逐加稀氨水至生成沉淀恰好溶解,现用现配,防止形成易爆物。 Ag++NH 3·H 2O=AgOH↓+NH 4+ AgOH+ 2NH3·H 2O=Ag(NH3) 2++OH-+2H2O

五、卤化银

1、溶解性依次变小、颜色依次加深、感光性依次增强:

特殊AgF ——无色易水,无感光性,受热不分解;

AgCl (白色)

2、难溶性卤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但能溶于氨水。

3、感光性药品用色瓶,阴冷处避光保存。

3-1 金属的常识

一、原子结构

一般最外层电子不超过 (4),过渡元素一般为1--2。 二、表中位置

左下部和中部, 过渡元素均为金属,(过度元素包括7个副族和1个第VIII 族~价电子不单是最外层电子,

还与次外层有关,甚至与倒数第三层有关,容易形成络离子。)

三、价态判断

只能显 价和零价,绝对不能显 价。IA 、IIA 、IIIA 族分别显+1、+2、+3,没有可变价。VIA 族和过渡元素大多均有可变价,如Pb 、Fe 、Cu 等。

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Ca 、Na 、K 、Mg 、H 等,大多金属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四、强弱比较

1、本质——失电子的难易而非多少··· 2、依据—— (1)理论依据

1)依据反应原理即反应方程式~金属置换

2)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正易逆难、正强逆弱~氧化性:Ag+、Fe3+、 Cu2+、(H+)、Fe2+、Zn2+、Al3+、Mg2+ 3)依据元素周期表——左下于右上 (2)性质反应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最高价含氧碱)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金属越; 2)反应难易

能否——铁与铜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条件——钠与铁分别和硫的反应··· 快慢——镁与铝分别与等浓度盐酸···

——与等浓度相同非氧化性酸或水生成氢气的难易,生氢越快,金属性越 ; 3)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弱强···

4)依据从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进行的后先··· 5)依据电化学反应

原电池——一般负极金属于正极金属。

电解池——电解池中,阴极先放电析出金属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较强,对应金属就弱。 6)依据能量变化——不同金属原子失去等量电子吸热少多··· 五、物理性质

1、通性——大多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如常见电热良导体银Ag 、铜Cu 、铝Al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Au ,;

2、差异——密度、硬度、熔沸点差异很大。密度最小的金属 ,硬度最大的金属镉Cr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 ,熔点最低的金属 。

3、分类——

(1)根据冶金:分黑色金属(铁铬锰)和有色金属(处铁铬锰以外的金属);

(2)根据密度:以4.5g/cm3为界,分轻金属(铝、镁、钾、钠、锂、钙、锶、钡等)和重金属(铜、

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根据含量:分常见金属(铝、铁、铜、锌等)和稀有金属(锆、铪、铌、钽等);

六、化学性质——注意变价问题

1、与非金属反应;

2、氢前金属与非氧化性酸、极活金属与水置换氢气;

3、大多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但一般不生成氢气; 4、与盐反应。 七、合金

1、定义——合金就是一种或多种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其中必须至少有一种金属) 经过熔合却后形

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性质——一般较纯金属有更优良的机械性能,如硬度大、韧性强等,但熔点比成分金属低。

3、例举——(1)铁合金——钢铁(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2)铜合金——青铜(中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黄铜(含锌及少量锡铅铝)、白铜(含镍

锌及少量锰)等;

(3)铝合金——硬铝(镁铝合金)。

八、金属冶炼

物理分离法:沙里澄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化学还原法:

冶炼过程——矿石的富集-冶炼-精制。

1、极活金属(Al前) ——电解法,如钠、镁、铝等;

2、较活泼金属(Fe-Cu )——还原法,如铁、铜等;

(1)热还原法(干法)——常用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铝,

Fe 2O 3+3CO==2Fe+3CO2(工业炼铁) , Al+ Fe3O 4— Al2O 3+ Fe(铝热反应);

(2)冷还原法(湿法)——“曾青遇铁而化为铜”CuSO4+Fe= 。

3、不活泼金属——热分解法,如银、汞等,Ag2O==4Ag+O2,HgS==Hg+S。

3-2 钠及化合物

(一)钠 一、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表中位置

第族。 三、物理性质

色具有密度于乙醇,硬度,熔点较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O2

1)常温:色固体·部分氧化了的钠; 2)加热: (2)+Cl2: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3)+S:2Na+S==Na2S (研磨即可反应得白色固体)。 2、与水反应 (1)现象:

1)浮——说明密度

2)熔——说明反应

3)游——说明反应在某一瞬间向各个方向产生不同强度的 4)鸣——说明剧烈产生氢气气流且有少量氢氧燃烧的轻微爆鸣; 5)失——反应快速进行使钠耗完;

6)红——若加酚酞,溶液变,说明反应生成了 (2)反应:

1)化学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 思考:

(1)活泼金属着火,能否用水泼? ;泡沫灭火器呢? 。

(2)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否在试管中进行? ,用大块钠是否合适? 。 (3)实验室直接用钠与水制氢气是否合适? ,如何验证钠水反应生成了氢气? 。

(铝箔包钠针穿小孔镊子夹住伸入水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验证···比理论钠完全反应生氢多~铝反应) 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比在水中反应 ,认为先与 反应生成 和 气,待 反应耗完后,再与 反应生成 和 。

例习1:将足量钠加入少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先2Na +2H+=2Na++H2↑、后2Na +2H 2O=2Na++2OH-+H2↑

例习2:将质量均为3.0g 的Na 、Mg 、Al 三种金属分别加到100mL1mol/L的盐酸中,生气情况为 ,若盐酸均为1000mL 呢? 。

A 、Na 多 B 、Mg 多 C 、Al 多 D 、一样多 E 、无法确定 4、与盐反应

(1)无水共热:置换不活泼金属如铌、锆、钛等,

如4Na+TiCl4==4NaCl+Ti和特殊反应Na+KCl==NaCl+K↑;

(2)有水溶液:特别注意先与 反应生成 和 ,再考虑生成的 与盐是否发生后继反应。 1)硫酸铜溶液加钠,现象, 有关反应 ; 2)氯化镁溶液逐加钠至过量,现象 3)氯化铝溶液逐加钠至过量,现象 4)硫酸铁溶液加钠,现象 5)硫酸亚铁溶液加钠,现象;

6)氯化铵溶液加钠的有关变化 7)饱和石灰水加钠的现象 5、与醇或酚反应

将钠加入无水乙醇中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式为 。

五、用途 1、无水制取不活泼金属钛、锆、铌等;2、钾钠合金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3、高压钠灯,透雾黄光。 六、制取

自然界只以 态形式存在,

工业电解熔融氯化钠:2NaCl==2Na+Cl2↑(2Na++2Cl-==2Na+Cl2↑) 七、保存 之中或石蜡密封。 (二)钠的化合物

222 *二者与盐溶液的反应先考虑水的反应,早考虑生成物与盐的反应。 二、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俗名 、 或 ,极易吸水的白色晶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注意取用和称取的操作 。

2、化学性质 (1)碱的通性,一元强碱,电子式 ,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变 、紫色石蕊变 ; (2)与酸反应(注意与多元酸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不同情况)。 1)+苯酚: 2)+氢硫酸(多少不同):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1)+CO2(多少不同):; 2)+SiO2: (4)与酸式盐反应

1)+小苏打 2)+碳酸氢钙(多少不同):; (5)与弱碱盐(铵盐和镁后金属盐)反应

注意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过限量的不同(6)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 2、Br 2、I 2、S 、Si 等) 1)2NaOH +Cl2=NaCl+NaClO+H2O(冷稀) 2)6NaOH +3Cl2=5NaCl+NaClO3+3H2O(热浓) 3)6NaOH +3S=2Na2S+Na2SO3+3H2O(热浓) 4)Si+2NaOH+2H2O= Na2SiO3+2H2

(7)与两性金属、两性金属氧化物和两性金属氢氧化物反应 1)+Al: 2)+Al2O 3: 3)+Al(OH)3:。 (8)与卤代烃

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2)溴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 (9)与酯类反应

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

3、用途

(1)尾气吸收酸性污染气体如Cl 2、SO 2、H 2S 、NO 2等; (2)制碱石灰干燥剂; (3)环境杀菌消毒。 4、制取

(1)工业: ; (2)实验室:Ca(OH)2+Na2CO3 = Ca CO3↓+2NaOH 三、氯化钠

1、俗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但不是太,且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 ,粗盐因混氯化钙和氯化镁而易吸水潮解且味苦,医用0.9%生理盐水。

2、工业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3、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Na2SO4·10H2O (芒硝),玻璃、造纸、染色工业,医用缓泻剂;MgSO4利泻剂。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名称 碳酸钠 和 碳酸氢钠

2、俗名 3、化学式 4、色态 无水碳酸钠(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无色晶体)

5、水溶性 易溶于水 > 能溶于水

6、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 > 固体受热分解,溶液不易分解

* 7、类别 弱酸正盐 弱酸酸式盐 8、水解程度 > 9、与酸反应

(1)+较强酸~~均可

1)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现象及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的现象及反应。

*没有其他任何试剂的情况下,能否区别盐酸和碳酸钠两无色溶液?如果能,请简述操作及现象?

。 (2)+弱酸

1)碳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碳( 2)碳酸钠溶液加苯酚 10、与碱反应

(1)+NaOH /KOH~~NaH CO 3

(2)+Ca(OH)2/Ba(OH)2~~均可 1)Ba(OH)2+ Na2CO 3—

2)Ca(OH)2+ NaH CO 3(注意过限) 11、与盐反应

(1)可溶性钙钡盐~~ Na2CO 3

(2)可溶性铝铁盐(双水解)~~均可

*如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1、观察触摸法2、加热分解法);

~~溶液呢?(1、可溶性钙钡盐 2、逐加稀盐酸3、测等浓度PH )。 (三)焰色反应

(1)原理——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呈现某种特殊的颜色,常用于检验某些 元素的存在。本质是金属元素外围电子受热处于激发状态而呈现出来的特殊颜色,无论灼烧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均有此色。

(2)注意——蘸取用具和灼烧火焰的烟色均应较浅,防止对焰色观察的干扰,一般用洁净的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在煤气灯或酒精灯上灼烧。——绝对不用玻璃棒

(3)操作——先将铂丝在稀盐酸中浸洗,再于灯上灼烧至于原焰相同焰色后,蘸取样品(若为固体须趁热蘸取,否则可能蘸而不上)于灯上灼烧,观察焰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

(4)记色——钠元素: ,钾元素: 。 (四)有关分析计算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比较

1、二者等物质的量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耗酸 2、二者等质量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耗酸,生气; 二、NaOH 与CO2溶液的反应

分析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1时恰好生成Na2CO3;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时恰好生成NaHCO3。 1、>2:1~~ Na2CO3、NaOH ; 2、=2:1~~ Na2CO3;

3、1:1~2:1~~ Na2CO3、Na HCO3; 4、

三、设计方案如何用NaOH 溶液和CO2制取纯净的Na2CO 3? 。

(将NaOH 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通过量CO2后煮沸,再与另一份混合)

四、饱和碳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碳的现象及原理 。 五、了解侯氏制碱法

——盐水氨碳小苏打,高温煅烧成苏打。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 (A 、氨气,B 、二氧化碳,)至过量,再通过量 (同前),(为什么? )会析出 ,然后 (填一操作名称),加热分解即得 。 六、NaHCO 3与NaOH 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先考虑NaHCO 3+NaOH= Na2CO 3+H2O 再考虑2NaHCO 3 ==Na2CO 3+H2O+CO2

七、互滴区别无色溶液Na2CO3(x )和盐酸(y)~~各量和滴加方式不同,现象和生气也不同。

x>=y ——y/2或0 y>x>y/2 ——y/2或(y-x) x

八、Na 2O 2和NaHCO 3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先有2NaHCO 3 ==Na2CO 3+H2O+CO2 继而2Na 2O 2+ 2CO2= 2Na2CO 3 +O2 最后2Na 2O 2+ 2H2O= 4NaOH +O2

3-3 铝(镁) 及化合物

(一)铝(镁) 一、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二、表中位置

三、物理性质

物性共有: (银白)色(有色金属)、密度小(轻金属)、含量高(常见金属)、硬度小、熔点低、电和热的良导体、延展性好。 四、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O2:

常温下,Al (Mg)在空气中于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失去光泽,但防止了进一步氧化。 注意:做单质反应实验时必须先除去氧化膜(砂纸打磨或盐酸浸洗再水洗)。在纯氧中燃烧,剧烈反应产生白烟。

4Al+3O2==2Al2O 3(2Mg+O2==2MgO)

(2)+Cl2

反应方程式 (Mg+Cl2==MgCl2),现象均为剧烈反应放热产生白色固体。 (3)+S 2Al+3S==Al2S 3 (Mg+S==MgS)

(Al 2S 3因双水解而不能存在于水溶液只能用干法制取:Al 2S 3+6H2O= 2Al(OH)3↓+3H2S ↑) 2、与氧化物反应 *铝热反应

(1)概念——铝与较 活泼金属的 化物加热或点燃引发的剧烈 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反应—— Al+ Fe 2O 3== Al+ Fe 3O 4==

(3)实验——铝粉足量,氧化铁烘干,滤纸漏斗必须润湿,插引燃剂镁条,混氧化剂氯酸钾。 (4)应用——野外焊接,冶炼高熔点金属如钒V 、镉Cr 、锰Mn 等。 *铝与沸水反应但仍还不明显

*镁与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缓慢产生气体点燃爆鸣,加酚酞变浅红;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2Mg+O2==2MgO、少量3Mg+N2==Mg3N 2 3、与酸反应

(1)+非氧化性酸如盐酸:Al+ (Mg+ ); (2)+氧化性酸(注意钝化·常温下铁铝与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镁不钝化) 热的浓硝酸 , 稀硝酸 。 4、与强碱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镁不反应)

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 5、与盐溶液反应

Al+ CuSO 4= ( Mg+ CuSO 4= ); Fe2++Al=Fe+Al3+

3Fe3++Al(少量)=3Fe2++Al3+ Fe3++Al(足量)=Fe+Al3+ (二)铝的化合物 一、氧化铝(氧化镁)

1、物理性质:均为溶于水、

(刚玉·天然硬度第二,红宝石和蓝宝石亦为含有色金属氧化物杂质的氧化铝)。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1)定义——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氧化物。

(2)反应——以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氧化镁为碱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MgO+ H2SO 4= MgSO4+ H2O 3、用途:耐火材料和冶铝()。

4、制取: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氢氧化镁加热分解。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均为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分解性 ,[Mg(OH)2== MgO+ H2O]; (2)两性氢氧化物

(1)定义——既能与 酸反应又能与 碱反应的氢氧化物。

电离方程式:AlO 2-+H++H 2O ==Al(OH)3==Al3++3OH-

(2)反应——以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氢氧化镁为难溶于水的中强碱,只与酸反应Mg(OH)2+ H2SO 4= MgSO4+ 2H2O

三、可溶性铝盐 1、氯化铝

(1)水解 性:离子方程式 ; *双水解

氯化铝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泡沫灭火器原理); 氯化铝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 (2)与强碱反应

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逐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加氯化铝溶液至过量

思考1:向氯化铝、氯化镁、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液中逐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有关离子反应及沉淀图像如何?

思考2:向NaOH 与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CO2至过量的反应与现象 例练1:向20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150mLNaOH 溶液得到7.8g 沉淀,则所加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例练2:5.1gMgAl 合金全部溶于500mL2mol/L盐酸后,再加 mL 4mol/LNaOH溶液可使沉淀完全。 例练3:amolAl 溶于VL 稀HNO3溶液时无固体剩余(假设反应过程只生成NO ),当再加入bmolNaOH 时沉淀最多,则c(HNO3)= 。

(3)与弱碱反应~向氯化铝溶液加入氨水(或通氨气)至过量:

有关现象 ,原理应用~可溶性铝盐加氨水制取氢氧化铝 反应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氯化镁~硫酸镁(降压利便)

(1)易水味苦,水解酸性:Mg2++2H2O==Mg(OH)2+2H+(海水晒盐后的海水称为苦卤) (2)溶液加足量氢氧化钠 ; (3)溶液加足量氨水 。 2、明矾

(1)化学式:

(2)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3)电离方程式: ,如何检验其离子? (4)水解离子方程式: ,原理应用 。 (5)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一定量明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铝离子恰好沉淀时,沉淀物质的量最大;

+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一定量明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时,铝离子恰好转化为偏铝酸根,沉淀质量最大。 3、偏铝酸钠~NaAlO2或Na[Al(OH)4]

(1) 色 水,水液 性(AlO 2-+2H2O==Al(OH)3+OH-)。 (2)与强酸反应:

加少量盐酸~现象,反应 加过量盐酸~现象,反应 逐加盐酸至过量

现象 ;

反应 、 。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加偏铝酸钠至过量 现象 ;

反应 、 。 思考:向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加盐酸至过量 现象; 有关沉淀图像变化

涉及反应

(3)与弱酸反应:

通少量二氧化碳~现象,反应; 通过量二氧化碳~现象,反应。

小结:Al3+====== Al(OH)3====== AlO2-

3-4 铁及化合物

(一)铁

一、表中位置:第 周期、 族。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26 2 8 14 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三、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延展性良好,传导性(导电、导热)好(密度 7.8g/cm3)。 四、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见价态+2、+3。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吸氧腐蚀) 正极(+): , 负极(-): ; 总反应式:2Fe+O2+2H2O=Fe(OH)2

后续反应: ,

Fe(OH)3——Fe2O3·XH2O+ H2O (未配平·了解)

(2)在纯氧中燃烧:

现象 ,反应 ;

(3)在氯气中燃烧: (2Fe +3Cl2 ==2FeCl3,注意铁过量时产物仍为FeCl3,固体不写离子方程式,若加水才会归中生成FeCl2); (4)与硫反应共热 Fe + S == FeS

2、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共热: 3、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 4、与氧化性酸反应

(1)常温下铁和铝遇浓硫酸和浓硝酸 (强氧化性的缘故)。 (2)向一定量的热的浓硫酸中加入铁至过量的有关现象及反应:

现象—— , 反应—— ; 2Fe+6H2SO4(浓)=(加热)=Fe2(SO4)3+3SO2↑+6H2O Fe+Fe2(SO4)3=3FeSO4 Fe+H2SO4=FeSO4 + H2↑

(3)向一定量的热的浓硝酸中加入铁至过量的有关现象及反应:

现象—— , 反应—— ; Fe + 6HNO3(浓) =(加热)=Fe(NO3)3 + 3NO2↑+ 3H2O Fe + 4HNO3(稀) =Fe(NO3)3 + NO↑+ 2H2O Fe +2Fe(NO3)3 =3Fe(NO3)2

*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 : ; ~~3Fe + 8HNO3(稀) == 3Fe(NO3) 2 + 2NO↑+ 4H2O 5、与盐溶液反应

(1)向氯化铁溶液加铁粉:现象~ ,溶液质量 ;

有关反应~ ( ); (2)将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现象~ ,溶液质量 ;

有关反应~ ( );

例习:向氯化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加入KSCN 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D 、剩余固体一定有Cu (二)铁的化合物

* 3FeO+10HNO3=Fe(NO3)3+5H2O+NO Fe2O3+6HI=2FeI2+I2+3H2O

* 3Fe(OH )2+10HNO3=Fe(NO3)3+8H2O+NO 2Fe (OH )3+6HI=FeI2+I2+6H2O

* 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

1、将刚煮沸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伸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中(液面覆一层汽油或苯更好);

2、压液反应——左~~具支试管加铁和稀硫酸,右~~试管盛氢氧化钠溶液,先打开支管上的止水夹反应一会儿,目的是 ;然后关闭止水夹,现象是 。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

3、铁与石墨做电极电解氯化钠、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1)铁连电源的 极;

(2)所用溶液先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并于液面加一层苯或汽油再进行电解反应,其目的是,

(3)电极反应式为( ): ,( ): ;

(4)电解反应方程式 ;

(5)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或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制取氢氧化亚铁现象有何细微的不同之处是 ;待生成一定量的白色沉淀后将电极反接在进行电解,其现象为 。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3+

(1)可溶性铁盐 色或棕黄色,水解 性,可做净水剂:( );

~~Fe3++3H 2O== Fe(OH)3(胶体) +3H+;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大多金属、S2-(H2S) 、I-(HI)、SO 32-(H2SO 3~H2O+SO2) 等。 使淀粉-KI 溶液变~~2Fe3++2 I-=2Fe2++I2;

如何除去FeCl2中的FeCl3? ;

将硫化氢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至足量有何变化?;(氧化还原弱酸制强酸) 若逐加和硫化钠溶液至过量呢? 。

~~2FeCl3+ H2S=2FeCl2+2HCl+S

(3)鉴定验证

浅黄色或棕黄色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直接生成 色沉淀;

加KSCN (或NH4SCN )溶液,变 色;

加苯酚溶液显 色。

2、Fe2+

(1)可溶性亚铁盐溶液为 色,水解 性;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镁铝锌等还原置换,更易被Cl 2、O 2、H 2O 2(H+)、HNO 3、MnO 4-(H +)等氧化剂氧化。

如何除去FeCl3中的FeCl2?~~2Fe2++ Cl2=2Fe3+

Fe2+与NO3-或MnO4-在酸性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而大量共存。 ~~3Fe2++ NO3-+4H+=3Fe3++2H2O+NO↑

2Fe2++ H2O2+2H+=2Fe3++2 H2O

(3)鉴定验证

浅绿色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色;

先加色。

3-5 铜及化合物

(一)铜

一、表中位置:第四周期、IB 族。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29 2-8-18-1,

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电和热的良导体。

四、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2Cu+O2+H2O+CO2=Cu2(OH)2CO 3

铜绿加热: 。

(2)于空气或氧气中加热 2Cu+O2==2CuO (4Cu+O2==2Cu2O)

(3)光亮的铜丝烧至红热置于氯气中燃烧 Cu+Cl2=点燃=CuCl 2

(4)与硫粉共热 2Cu+S=加热= Cu 2S

2、与氧化性酸反应

与浓硫酸共热

与浓硝酸反应();

与稀硝酸反应

Cu+2H2SO 4(浓)=加热=CuSO4+SO2↑+2H2O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

3Cu+8HNO3(稀)=3 Cu(NO3) 2+2NO↑+4H2O (3Cu+8H++2NO3-=3 Cu2++2NO↑+4H2O )

*了解:2Cu+2H2SO 4(稀)+O2==2CuSO4+2H2O

2Cu+4HCl+O2==2CuCl2+2H2O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1)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雕刻铜质印刷线路板: ;

~~Cu+2FeCl3=2FeCl2+CuCl2

(2)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的变化: 。

~~Cu+2AgNO3= Cu(NO3) 2+2Ag

(二)铜的化合物

一、氧化铜

1、溶于水的

2、能溶于酸 CuO+H2SO 4==CuSO4+H2O

3、加热条件下可被C 、CO 、H2或Al 还原:

回顾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先通氢后点灯,反应固体黑变红,结束撤灯再撤氢。

~~CuO+H2=加热=Cu+ H2O

4、了解4CuO=高温=Cu2O+O2↑

二、氢氧化铜

1、溶于水的弱碱。

2、能溶于酸 Cu(OH)2+H2SO 4==CuSO4+2H2O

3、受热分解 Cu(OH)2=加热=CuO+H2O

三、铜盐

1、无水硫酸铜(硫酸铜粉末)——白色粉末,

五水硫酸铜(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蓝色晶体。

*水蒸气的检验:

~~ CuSO 4+ 5H2O= CuSO4·5H 2O

* 硫酸铜晶体的脱水·风化 CuSO 4·5H 2O== CuSO4+ 5H2O

硫酸铜晶体加浓硫酸的现象

回顾实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测定。

了解:强热分解(CuSO 4=加热=CuO+SO3↑ 或2CuSO 4==加热==2CuO+2SO2↑+O2↑)

2、易溶于水的铜盐——溶液色,水解显性。

加强碱氢氧化钠溶液 Cu2+ + 2OH- =Cu(OH)2↓

逐加氨水至过量——先形成蓝色沉淀后溶解

Cu2++2NH3·H2O =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2+ +2OH-+ 4H2O

通硫化氢气体或加氢硫酸 Cu2++H 2S=CuS↓+2H+

(三)银及化合物

一、银

1、电子排布式:

2、光亮的色重金属,密度大,质软,电和热的导体。

3、与氧化性酸如稀硝酸反应:。

~~3Ag+4HNO3(稀)=3AgNO3+2H2O+NO↑

二、氧化银——白色固体,与酸反应。

三、氢氧化银——白色固体,易分解为氧化银和水。溶于硝酸(中和)和氨水(络合)。

四、易水银盐·硝酸银

1、重金属盐,

2、可被大多数金属置换;

3、与可溶性碱或卤化物(氟化物除外)、硫化物生成沉淀。

Ag++Cl-= AgCl↓

银氨溶液的配制——硝酸银溶液逐加稀氨水至生成沉淀恰好溶解,现用现配,防止形成易爆物。 Ag++NH 3·H 2O=AgOH↓+NH 4+ AgOH+ 2NH3·H 2O=Ag(NH3) 2++OH-+2H2O

五、卤化银

1、溶解性依次变小、颜色依次加深、感光性依次增强:

特殊AgF ——无色易水,无感光性,受热不分解;

AgCl (白色)

2、难溶性卤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但能溶于氨水。

3、感光性药品用色瓶,阴冷处避光保存。


相关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1651-89劳动防护用品规则
  •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1651-89 UDC 675-682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rticles for Labour Protection Use)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10-12批准 1990-04-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选用劳动 ...

  • 聚丙烯酸酯类流平剂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
  • 摘 要 在粉末涂料中,流平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添加剂,其中应用较广的是聚丙烯酸酯类流平剂.重点讨论了聚丙烯酸酯类流平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添加量等对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 0 引言 在粉末涂料体系中,表面张力和体系黏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表面张力是涂膜流平的驱动力,黏度制约着熔融粉末涂料的流动.只有当两者达到 ...

  • 高一必修一化学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与习题(含答案)
  •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 1.Fe 铁 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因氧化而带黑色,能被磁化(被磁铁吸引),溶于非氧化性酸产生氢气 2.Fe 水溶液呈浅绿色 ⑴ 与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 + 2OH = Fe(OH)2 ↓ 4Fe(OH)2 +O 2+ 2H2O = 4Fe(OH) ...

  • 九年级科学 化学练习 3 绝对经典 A4纸
  • 期末复习 化学2 1.常见金属R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 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 .该金属可能是铁 C .R 的活泼性比Ag 弱 D .R 表面有固体析出 2.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 ...

  • 手性催化剂
  • 手性催化剂的综述 院系: 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关于手性催化剂的探讨 目的: 这次任务我主要找关于手性催化剂的发展的研究,通过看这些专利可以看出这些年在手性物质方面研究的重点.以及推测今后手性物质研究的方向. 概念: 大家都知道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一个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 ...

  • 铝及其化合物说课
  • 铝及其化合物说课 高三化学系统复习必修一铝及其化合物. 一.说教材: 1.地位与功能:铝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金属部分重要知识,是学生理解和应用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主要知识载体,是学习其它和基本理论的基础材料,也是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好本部分知识, ...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 时间: 编写人: 陈晓龙 审核人:高一化学组 编号 005 课题: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 1 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预案 2. 阿伏伽德罗常数与 6.02 X 1023mol-1 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为什么要引入摩尔质量这一概念? 预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预习 ...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 ...

  •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 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 教学设计 姓 名 学 号 课 题 顾佳萍 08090146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设计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08090146 顾佳萍 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通过本专题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