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经济贸易学院 系(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
辛志鹏
班
级
2011 级 2 班
学
号
2011101289
指导教师
苏兆荣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五 年
五 月
二十 日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Coal Import and Export
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表 插 格 图
31 6 11
页 个 幅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的主体,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通过介绍世界与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和进出口贸易现状,探讨我国在煤炭资源产销逆 向分布的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变化情况和影响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诸多要素,进 而分析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如何在全球煤炭贸易一体化的形势下,寻求长远发展道路,并 更好的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目标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使之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煤炭 进出口 现状 对策 展望
I
Abstract
Abstract
As China's primary energy main user-coal,which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decad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orld and China's coal reserves and i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ituation, to explore our country in co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revers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n analysis our country coal trade at the global coal trade integration situation, to seek long-term development path, and better 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need to push forwar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Keywords: China Coal; Import and Export; Status quo; Proposal; Prospects
II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摘
录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言 ...............................................................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选题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 1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2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 3
2.1 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特点 ....................................
.......... 3 2.2 中国煤炭资源产量状况 .................................................. 3 2.2.1 煤炭产量地区分布不均 .............................................. 3 2.2.2 煤炭产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 ........................................ 4 2.3 中国煤炭资源需求状况 .................................................. 4 2.3.1 中东部沿海地区消费量巨大 .......................................... 4 2.3.2 消费量与生产量大致呈相同增长趋势 .................................. 5 2.3.3 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依然占主体地位 ................................ 6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贸易现状 ..................................... 8
3.1 中国煤炭贸易处于净进口状态 ............................................ 8 3.1.1 2003 年以后中国煤炭出口急剧下降 .................................... 9 3.1.2 2009 年以后中国煤炭进口急剧上升 ................................... 10 3.2 煤炭进口来源国以印尼、澳大利亚等为主 ................................. 11 3.3 中国煤炭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动力煤为主 ................................... 12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14
4.1 中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煤炭进出口速度和规模 ........................... 14 4.2 中外煤炭市场价格差异是影响煤炭进出口的动因 ........................... 14 4.3 政府政策引导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很重要 ............................... 16 4.4 新能源发展对煤炭进出口贸易有影响 ..................................... 16
III
目录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 18
5.1 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 ............................................... 18 5.1.1 中国煤炭出口 ..................................................... 18 5.1.2 中国煤炭进口 ..................................................... 19 5.2 适应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对策建议 ..................................... 19 5.2.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煤炭产业结构升级 ........................... 19 5.2.2 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20 5.2.3 积极实施市场化原则,加快煤炭行业市场化步伐 ....................... 20
参考文献 ................................................................. 22 致 谢 ................................................................. 23
IV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我国煤炭产业经历建国后数十年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一 方面保障了国内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但是近些年新式能源的发展成为趋势,它们因清洁、高效、绿色的优
势而受到人们的 青睐,发展潜力巨大。传统煤炭利用方式已逐渐落伍,亦由于环境和效益等原因逐渐有被 淘汰的趋势。那么,研究中国与世界煤炭进出口变化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对于在全球煤 炭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1.2 选题意义 通过分析近几年世界煤炭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针对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的各 种因素,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国内外煤炭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展望我国煤炭进出口 产业调整的前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文献综述
1993 年-2001 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期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煤炭出口量相对有下降。在 2003 年左右,我国煤炭出口达到历史峰值。2003 年以后,出 口不断下降,进口持续上升,煤炭净出口额逐渐缩小。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 ,调整 进出口政策和国内需求的改变亦会对世界煤炭贸易产生影响。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煤 炭供应相对稳定,除了寻求煤炭进出口途径的多样化,还应直接参与海外煤炭的开发。国 际相关机构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煤炭消费将会达到 100 亿吨左右,可见煤炭在世界能源 利用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 因此,对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 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学 者对煤炭进出口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煤炭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相关探究 冯雨、韩雷(2014)《2014 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分析及展望》从煤炭供给、 煤炭需求、煤炭进出口、煤炭价格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了 2014 年上半年国际煤炭 市场和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运行情况;进而对下半年国际煤炭市场和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 进行了展望。艾顺龙(2014)《国际煤炭贸易格局:因中国而改变》通过对国际煤炭产业
1
第一章 绪言
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策略及展望。黄佐钘,邵汝军(2008) 《我国煤炭出口的国 际竞争环境分析》描述世界煤炭贸易现状、列举我国煤炭出口的竞争国家、探究我国煤炭 出口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关于提升我国煤炭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二)针对煤炭进出口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于保华、刘荣林、戴春山(2002)《煤炭出口分析与对策》论述了我国煤炭出口的不 利因素,阐述了煤炭出口应该加快法制建设,把控进口煤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出口企业 通利合作等措施。陈洁 (2011)主要分析各类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因素,指出当前中国 煤炭出口锐减、进口高速增长的现状是深受我
国政府煤炭出口导向政策变化的影响。并对 煤炭贸易独特的国内外环境,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还结合环境保护及国家安全给出相关建 议。 (三)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王震(2012 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展望》分析近几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的特点,并 找出影响煤炭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各主要进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国煤炭供需趋 势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煤炭进出口趋势进行了预测。刘敬青、李宏(2014 年)《世界煤炭 贸易及我国煤炭进口的新趋势》阐述世界煤炭生产与消费、国际煤炭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状况,做出我国未来煤炭进口发展趋势的相关论断。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本文共分五章,着重阐述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第一章为绪言。其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对 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第二章是我国煤炭资源概况。其分别对煤炭的国内外分布贮备状况,开采状况,供需 状况等进行分析,并特别对我国煤炭供需现状进行分析。 第三章是我国煤炭进出口发展概况。此章节通过回顾我国煤炭资源近几年的进出口发 展变化,发现与探讨进出口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 第四章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各类影响因素作出评价分析,并探讨新式能源对传统煤炭 利用的冲击。 第五章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作为总结章,对我国煤炭资源进出口存在的 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与改革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关展望。
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2.1 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特点
从《2014 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相关数据可知,截至 2013 年底,已探明的全球煤炭 资源储量为 8915 亿吨,美国、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煤炭储量前三位的国家,其 中全球可采储量的 25%在美国、俄罗斯占 23%、中国占 12%。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 与南非四国共占 29%,上述的七个国家总煤炭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80%。此外全球的煤
炭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在北纬 30°~70°之间约分布着全球煤炭资源总量的 70%,而这其
中,亚洲又占全球储量的 58%,北美洲占 30%,欧洲仅占 8%,南极洲则极少。 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4 年的调查统计,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已查明煤炭储量为 1.53 万 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12.9%。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含煤面积约 60 多万平方公里,在 地理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煤炭分布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 12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89%,而此线以东的 20 个省份仅占
全国的 11%;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 18 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93.8%, 该线以南的 14 省(市、自治区)仅占全国的 6.4%。所以,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华北地区最 多,约占 51%,西北地区占 30%,西南地区占 9%,华东地区占 5%,中南地区占 3%,东北地 区占 3%。行政区以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新疆、和贵州这 6 省区最多,约占全国的 81.6%。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局面。
2.2 中国煤炭资源产量状况
2.2.1 煤炭产量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多, 此三省约分布了全国煤炭资源的 60%。安徽、山东两省占有华东地区的煤炭储量的 80%。 而中南地区的 70%集中在河南。西南地区煤炭储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在贵州。具体如下表:
表 2.1 各省煤炭产量 大于 10000 万吨 5000-10000 万吨 1000-5000 万吨 小于 1000 万吨 小于 500 万吨
黑龙江、河北、新 内蒙古、山西、 疆、安徽、四川、 陕西、河南、山东、 贵州、云南、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吉林、 辽宁、 甘肃、 宁夏、 青海、 重庆、 京津、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广西、海南 福建、
西藏、台湾
3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2.2.2 煤炭产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煤炭大国,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2%,居世界第三,煤炭产量占世界 的 35%以上,丰富的煤炭储量不仅可以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提供稳定的保障,还可 以为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做出贡献。我国煤炭生产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发展需 求相适应,也同时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外部环境影响,并且受到近些年新式能源的影响, 产量增长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如下图所示,在经历了 1998 年经济危机以后,从 2000 年到 2008 年中国煤炭产量一 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也较快,并在 2009 年时突破了 30 亿吨的大关,这一时期得 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国经济建设迎来发展的春天,煤炭需求量较大。而 2009 年以后,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并且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打击,经 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煤炭需求量相对减少,煤炭产量增长相对暂缓。
图 2-1 2000-2014 年我国煤炭年产量(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整理
2.3 中国煤炭资源需求状况
2.3.1 中东部沿海地区消费量巨大 作为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占到 50%以
4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上。之前已经讲到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很
大,但分布极不均衡,而煤炭消费量又与经济 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我国西部地区虽储量丰富,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运输也不便利, 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少;而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旺盛且运输条件良好,所 以导致了我国煤炭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局势。详见下表。
表 2.2 我国各省区煤炭消费量 大于 10000 万吨 5000-10000 万吨 内蒙古、辽宁、山西、 黑龙江、吉林、新疆、 河北、山东、河南、湖 陕西、四川、湖南、安 北、江苏、广东 徽、浙江、福建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1000-5000 万吨 宁夏、甘肃、重庆、 广西、云南、贵州、江 西 小于 1000 万吨 甘肃、海南
图 2-2 各省煤炭资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2.3.2 消费量与生产量大致呈相同增长趋势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使用能源,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煤炭需求的上 升。据 2010 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已占到 20%以上,而 在 2014 年我国这一占比已达到 68%,此外 2013 年为 65.7%,2012 年为 67.97%, 2011 年 为 68.8%。可见短时期内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无法摆脱煤炭能源的使用,并有逐渐增多的趋
5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势。如下图所示:
图 2-3 2000 年-2014 年我国煤炭资源消费量(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3.3 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依然占主体地位
图 2-4 我国能源利用占比趋势 数据来源:申万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许多矛盾, 化石能源的使用也是导致全球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类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挑战的
6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今天,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然成为趋势,因而实现由传统化石能源转化向可再生绿色 能源是不可抵挡的潮流,特别是在我国确立科学发展观之后,作为主要利用能源的煤炭, 其使用量也在逐年下降,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煤炭依然是主要的动力能源。如上图所示,在 2001—2010 年间,中国煤炭的使用量有着稳中有降的趋势,从 2001 年的 70%下降到 2010 年的 60%左右,而相比其他类型能源的使用量,它们均在不同程度增加。
7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贸易现状
3.1 中国煤炭贸易处于净进口状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而作为世界煤 炭利用大国,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发展亦取得了重大飞跃,煤炭出口为我国带来巨额外汇收 入,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资金基础,而煤炭进口不仅可以满
足国内对不同煤种的多样 化需求,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推动。2003 年和 2009 年对我国煤炭进出口来说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2003 年我国煤炭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2009 年我国煤炭进口大幅 超过出口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 如图 3-1 所示,2000~2008 年我国煤炭进口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也较快, 并在 2007 年迅速突破 5000 万吨的大关,而反观煤炭出口量则稳中有降,期间 2003 年我 国煤炭出口量达到历史峰值,年出口量 9000 万吨以上,2007、2008 年进出口量基本持平。 2007 年到 2014 年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煤炭出口量开始不断下降,进口量正式进入暴涨期, 一举从 2008 年的 4040 万吨增长到 2013 年的 32718 万吨,在 2009 年,我国正式转变为煤 炭净进口国。
图 3-1 2001 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8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1.1 2003 年以后中国煤炭出口急剧下降 我国煤炭出口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在出口早期,我国主要是从原料出口国的立场来看 待煤炭资源,主要出口至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出口煤炭主要可以换回大量外汇,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此外还可以减轻产能过剩带来的浪费。日、韩等国 在七八十年代正经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煤炭能源需求量大,而这个时候近邻中国恰巧 在改革初期,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煤炭需求不是很大,而大量外汇需求恰巧可以由煤炭出 口获得。所以此时期,国家对煤炭实行出口退税的出口导向型政策,鼓励煤炭走出国门, 当然也积极征收煤炭进口关税减少煤炭进口量。总之,煤炭出口分两大时期如下: 1979 年~2001 年,我国煤炭出口总量持续上涨,净出口额也在增加。2003 年前后, 出口量达到历史顶峰,每年均大约在 9000 万吨以上。受 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我国 政府把煤炭出口退税率从 3%上调至 13%, 出口量受到刺激也从 1998 年 3240 万吨猛涨到 2003 年的 9320 万吨。 从 2003 年我国步入新一轮经济发展黄金期开始,能源需求量又大增。2003 年我国煤 炭总产量为 15.8 亿吨,但国内需求较 2002 年也同比增加七成左右达十亿吨。对内供应与 对外出口出现了一定的矛盾, 虽然现实如此, 但 2003 年我国煤炭出口仍达到了 9402 万吨, 进口 1077 万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差开始减小,并于 2009 年成为煤 炭净进口国。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81
9402 9012 8389 8665
出口量
单位:万吨
7167 6329 5316 4543 3648 2000
694 981 2239 1903 1466 928 751
出口量
574
1986
2001
2003
2006
2008
2011
1991
1996
2002
2004
2005
2007
2009
2010
2012
2
013
年份
图 3-2 我国煤炭出口趋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9
2014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3.1.2 2009 年以后中国煤炭进口急剧上升 众所周知,能源需求量与经济发展速度大致上是正比例关系,从煤炭出口国到净进口 国的过程,恰好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一种表现。10 年间,我们国家煤炭进 出口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已经从 2003 年前后的 13%上升到 2013 年的 28%。这 期间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主因。为了避免 2008 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波及影响,我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刺激经济发展,特别是诸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 振兴计划”,这些大型经济计划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能源需求特别是煤炭需求暴 涨,煤炭市场的火热使得煤炭进口相应猛涨,实现从煤炭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转变。 第二,出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我国能源现状和世界能源市场的近况使得我国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必须仍然要把煤炭作为国家主要使用能源,但受制于我国煤炭产能偏低,不 足以完全匹配市场需求。众所周知,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以石油最为激烈,能源安全已 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安全层面,而作为“贫油”国家,我国石油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特别是 中东地区,而那里又充满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极其不稳定,数次中东战争就是实质上的资 源战争,所以中国的对外石油依赖风险极大。煤炭需求缺口太大,这些实际现状都不能与 美、俄、澳、加等主要产煤国比较。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执意大力开采国内煤炭资源不仅缺 乏经济效益,而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会对子孙后代的煤炭供应造成潜在危险。所以 鼓励大量进口,适当限制出口,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有 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第三,煤炭价格稳中有降。一方面,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受到 了不同程度打击,受此影响,2009 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供过于求,国际航海运费持 续下跌使得国际煤炭价格有大幅度下降,这些使进口煤成本较之以前更为低廉,海运煤到 岸价格比内陆煤低很多,我国的运煤铁路系统欠发达,运输成本偏高,导致进口煤比内陆 煤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利用研究不断深入,煤炭利用开始显露诸多弊端,这也 是冲击煤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其他原因。在政策上国家一方面降低煤炭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降低煤炭进口 关税来鼓励进口;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国家大量进口煤炭 也有利于合理利
用国家外汇储备,减轻贸易顺差压力,改善国际贸易形象;在煤质上我国 煤炭的品质较低,含磷含硫量高,热量少,因此为了在国家环保政策上达标,发电厂最好 的选择是从国外进口高质量动力煤来减少磷硫含量。
10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2 煤炭进口来源国以印尼、澳大利亚等为主
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蒙古、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近几年从这六个国家的煤炭进口量占当年总量的 85%以上。除此之外,也会少量从加拿大、 美国、南非等进口一定数量的煤炭。在动力煤方面主要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进口,炼焦煤 则从澳大利亚和蒙古国进口。 自 2009 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明显从澳大利亚、印尼、蒙古、俄罗斯等国 的进口数量增多。例如在 2013 年,我国全年共进口煤炭 32709 万吨,这其中从印尼进口 12580 万吨,澳大利亚 8820 万吨,俄罗斯口 2729 万吨,蒙古 1748 万吨,这四国的对华煤 炭输出总量占当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 80%。详见下表:
表 3.1 2002 年-2014 年我国煤炭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尼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93.8 77.8 127.5 235 494.6 1124 1186 3030 5503 6469 11846 12580 澳大利亚 434 464 528 588 690 413 354 4394 3696 3255 5945 8820 俄罗斯 115.2 72.5 60.7 89.7 99.1 26.8 76 1178 1158 1057 2019 2729 蒙古国 0 0 0 235 215 311 404 600 1659 2015 2212 1748
(单位:万吨) 越 南 224 248 611 993 2008 2461 1690 2408 1804 2206 1741 朝 鲜 39 72.8 157 280 248 374 253 359 464 1116 1187 -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11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表 3.2 2002 年-2014 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各国占比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 俄罗斯 蒙古 越南 朝鲜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 -59.00% 64% 84.20% 110% 127% -0.50% 171% 81.60% 17.60% 83.1% 6.1%
6.90% 13.80% 11.40% 17.30% -40% -14.40% 1140% -15.90% -11.90% 82.6% 48.3%
-37.10% -16,2% 47.70% 10.50% -72.90% 183% 1450% -1.70% -8.70% 91% 35.1%
-8.30% 44.80% 29.70% 48.50% 176% 21.50% 9.7% -20.9%
11,0% 145.90% 62.40% 102.20% 22.60% -31.30% 42.44% -25.10% 22.30% -21.7% -
86.60% 115.70% 78.20% -11.40% 50.80% -32.20% 41,8% 29% 140.70% -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3.3 中国煤炭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动力煤为主
我国煤炭进口结构中优质动力煤所占比重最大,无烟煤与焦煤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 我国此类煤种储量少而需求巨大,特别是最近十年,经济繁荣使得发电用煤与炼钢用煤所 需的动力煤和炼焦煤比例增加迅速,无烟煤在煤炭进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则逐年降低。 2004 年到 2014 年我国动力煤进口量从 8.5%增加到 35%, 自 2009 年我国转变为煤炭净 进口以来,动力煤在煤炭进口总量
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可见动力煤需求增长是我国煤炭 进口量暴增的主要推动力。2013 年以后我国三大进口煤种所占比例开始趋于均衡,显示出 我国在煤炭利用方面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印尼与澳大利亚是我国动力煤主要进口国,澳 大利亚和蒙古是炼焦煤主要进口国,越南和朝鲜则是无烟煤主要进口来源国。
1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图 3-3 2006-2013 年我国不同煤种进口量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在 2009 年我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之前,我国对外煤炭输出也是以动力煤为主,并 且所占比例很高,但在此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口量从 2003 年的 7336 万吨速降至 2011 年的 670 万吨,下降比例达 90%,相比炼焦煤与无烟煤由于它们自身的使用市场并不广泛, 带来的利润较少,所以出口量一直不高,一直维持在 1000 万吨以下。
图 3-4 2006-2013 年我国不同煤种出口量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13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煤炭进出口速度和规模
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直接影响着能源的供求关系,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国民经济的 快速健康发展,必然会使电力和钢铁的需求增加,而这些都离不开动力煤的支持,供需变 化带来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煤炭的出口力减弱,一旦国际能源价格未变,那么进口倾向就 更加突出;反之经济增速放缓时,煤炭需求疲软,若市场供过于求,各类成本降低使出口 价格下降,那么国内煤炭就倾向于对外出口。
图 4-1 我国 GDP 与煤炭进出口走势图(单位:万亿/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网、国家财政局数据整理
4.2 中外煤炭市场价格差异是影响煤炭进出口的动因
煤炭的价格问题是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核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煤炭价 格的起伏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众多基础领域,如电力、钢铁、建筑等产生直接影响,煤 价的上涨不可避免的会加重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负担,因此煤价的合理稳定,对于国计民生 意义非凡。 我国煤炭贸易现状与其他煤炭使用大国相比成本太高,尤其产需逆向分布造成交通运 输的瓶颈使得国内煤价居高不下,坑口煤价往往低廉,但到了最终消费者手中,价格已被 推升数倍。煤炭成本主要有两方面组成,即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生产环节包括开采成本, 人力成本、税费、企业利润等,流通领域主要有运费、倒手利差等方面。我国地下煤开采 成本高风险大价格方面不具优势,而国外进口煤煤质好价格低。远距离
煤炭运输价格组成 见下表:
14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表 4.1 国内煤炭价格构成 影响因素 生产成本(开采设备折旧损耗 10%;人力成本 8%;税费 18%;利润率 12%) 短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铁路运费、海运费) 销售环节收费 总计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协会 所占比重 17% 23% 40% 20% 100%
从下图数据趋势不难看出国外进口煤比我国国内自产煤的优势在逐年加大, 20 多年 来国内煤价增长了近十倍,而进口煤价同比增长了约三倍, 2000 年前后国内外煤价基本 持平,之后进口煤优势逐渐明显。
图 4-2 1990-2014 年国内外煤碳价格(单位:吨/元) 数据来源:煤炭安全监察局、中国海关网数据整理
15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3 政府政策引导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很重要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相适应,政府常用煤炭关税与煤炭出口退税来作为调节工 具。 总体来讲我国对煤炭行业的政策调整经历了由松趋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 具体如下表:
表 4.2 煤炭进出口政策的相关调整 20 世纪 90 年代 2004 年 1 月 1 日 2004 年 5 月 24 日 2005 年 1 月 1 日 2005 年 5 月 1 日 2006 年 9 月 15 日 2006 年 11 月 1 日 我国开始进行煤炭出口退税。 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率由 13%下调为 11%,焦 煤出口退税率由 15%下降至 5%, 炼焦煤出口退税率 由 13%下降为 5% 取消对炼焦煤和焦炭出口退税 取消炼焦煤进口关税税率, 动力煤和无烟煤进口分 别征收 6%和 3%的进口关税;同年 4 月 1 日起,动 力煤进口关税税率由 6%下调为 3% 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率由 11%下调为 8% 取消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 将动力煤、无烟煤进口关税率由 3%下调到 1%,对 炼焦煤、 焦炭征收 5%出口关税, 取消焦炭进口关税 税率 取消动力煤、无烟煤的进口关税率,焦炭出口关税 税率由 5%抬高 15%。 焦炭、半焦炭出口税率由 15%提高至 25%,焦煤出 口关税 5%;煤焦油出口关税将由 10%上调至 15% 焦炭出口暂定税率由 25%提高到 40%;炼焦煤出口 暂定税率由 5%抬高至 10%, 其他烟煤等出口征收关 税暂定 10% 取消褐煤进口关税率 012 年 1 月 1 日 2013 年 1 月 1 日 2014 年 10 月 15 日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局 出口配额制改为出口许可证制,取消焦炭出口 40% 关税 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煤种的零 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 3%、3%、6%、5%的最 惠国税率
2007 年 6 月 1 日
2008 年 1 月 1 日
2008 年 8 月 20 日 2
4.4 新能源发展对煤炭进出口贸易有影响
当今时代,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凸显和化石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利 用不仅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在优化能源
消费结构、拉动国内需求,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消费结构,已开始从
16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煤炭、石油为主导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新能源以其高效率、绿色环保、稳定安全和可持续 性等特点,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电力行业为例,传统煤炭火力发电有很大的不足,粉 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等是其带来的主要污染物,发电后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 氟化物、硫酸盐,渗入地下水会有剧毒,同时煤碳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前景不 可持续。与之相比,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如 果操作得当,就有着高效率低污染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页岩气(储藏在页岩层中的天然气)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新式清洁能 源同样燃烧后它比石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要少一半以上,发展前景巨大。但在采收率方面 页岩气在 5%到 60%之间,而常规天然气采收率在 60%以上。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气 商业开采比较领先。
17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2013 年起,我国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基本结束,煤炭价格开始回落,煤企利润大 幅下滑,环保压力剧增、能源结构面临调整、进口煤优质煤冲击加大等因素已成为我国煤 炭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尽管已采取一些政策改善煤炭行业所处环境,但在产能过剩 的大背景下,煤炭价格仍将低位弱势运行。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倒逼煤企加速产业转 型升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煤炭进出口贸易前景做出简要展望。
5.1 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展望
5.1.1 中国煤炭出口 我国煤炭贸易自 2009 年后已经转变为净进口,煤炭出口量持续下行,2014 年煤炭出 口已低至 574 万吨,所以在国内外煤炭市场供给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会延续 这种下降的势头。 在国家政策层面随着我国对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强,为了国家能源安全与煤炭资源 战略储备,国家必定会维持限制煤炭出口政策,严控出口数量。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我 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随着政府出台相关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和对矿产开采特别是煤 炭资源开采行为的规范,生产浪费会逐步缓解,供需趋于平衡。随着煤炭行业技术的日趋 成熟,生产成本会被压低,再加上政府对煤炭运输问题的重视,煤炭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从而增加煤企可获得利润,那么煤炭出口企业对外出口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转而内销。 此外,在新能源尚处于发展前期,石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能源背景下国
际煤价毫无疑问 将继续保持价格和供需的稳定,我国对外主要出口国需求变化不大,也不会对我国出口产 生较大影响。而且经济危机影响日益消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各国对煤炭的需求量重新 增加,国内煤炭价格受此刺激定然会上升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汇率的上升会导致一国对外出 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就会加深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人民币的升值会提高中 国煤炭产品出口价格,使得中国煤炭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如图 5-1 所示,人民 币与美元间的汇率由 2001 年的 8.28 下降到 2014 年的 6.14,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总体呈下 降趋势,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总体下降,图中所示在 2001—2007 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 2008—2009 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见下图)
18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份
价格
美元对 人民币 汇率 欧元对 人民币 汇率
图 5-1 2001 年—2014 年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5.1.2 中国煤炭进口 当下,我国煤炭能源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省份,尤其是山东、江苏、浙江、 广东几省刚性需求大,2014 年鲁、苏、浙、粤的进口煤总量达到 23000 万吨左右,占到当 年全国进口煤炭的 76%左右,由于国际煤价较国内煤价稳定一些,所以我国煤炭进口来源 国变化不大,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朝鲜等依旧会是首选,另外美国的煤炭出 口限制政策也在逐年放开,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指日可待。 在政策上国家会加强已有探明煤炭资源的储备,出于可持续发展考虑会进行限制性开 采和出口,那么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煤炭需求上涨的矛盾,必然会转向进口煤来缓解压力, 而且进口关税也已基本取消,刺激外煤的大量涌入。汇率的提高也将有力促进煤炭进口。 “十二五”计划已进入末期,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已走出短期低迷,更趋于 稳定而不急于求成,关乎煤炭利用的产业也步入复苏,新一轮煤炭需求浪潮将会到来。 综合上述因素,在今后一定的时间内,我国煤炭进口将继续保持大力增长趋势。
5.2
适应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对策建议
5.2.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煤炭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中国煤炭贸易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政府要加强对煤炭行业监管,并通过颁布一 系列的政策规定以及资金的支持,来为煤炭行业提供有力支撑,以加快煤炭产业的转型。 煤炭行业整改以前,乱挖乱采、无序竞争成为了煤炭产业结构升级的顽疾,2008 年开始我
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对煤企进行整改,规范竞争秩序,为企业在良好的竞争 环境中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对煤质制定较高检测标准,
19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实施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禁止劣质煤炭的进口,这些是我国煤炭产业走向成熟的必 经之路,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府在倡导“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对向外发展的企业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督促煤炭生产 企业,积极淘汰生产管理落后、高污染、高耗能的模式,重点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 企业, 引导这些企业发展成高新化、 集约化以及国际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引领企业进入 “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促进中国煤炭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5.2.2 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煤炭产品由于自身煤质较差的原因,一直处于国际煤炭贸易的中低端市场 环节,市场销路窄,获取利润低,主要靠以量取胜来获得。因此,中国煤企必须要向技术 和资本密集型模式靠拢,特别注重煤炭清洁技术和深加工延长产品线的研究,这样才能在 国际煤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资金, 为井下安全生产供高保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同 时,我国政府要推进煤炭产业的结构升级,可以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 设备等方面,来解决煤炭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鼓励开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合作, 缩小与国外大型煤企的差距,增强中国煤炭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5.2.3 积极实施市场化原则,加快煤炭行业市场化步伐 我国政府应不断巩固和发展与各主要煤炭进口来源国的长期稳定贸易伙伴关系,尽量 做到互惠互利,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新秩序,协同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出于长 远考虑,应该拓宽煤炭进口渠道,实现煤炭进口多元化,避免过于集中而受制于人,为此, 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境外煤炭资源投资开发中。 5.2.4 加快建设国家煤炭能源安全战略储备 我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后,国内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煤 炭需求量将会持续保持增长,对外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外煤炭供应 出现大量短缺,或煤价大幅波动,毫无疑问会威胁到国家能源安全,所以为了有效应对突 发情况,我国必须加快建立煤炭战略储备机制。首先,从根本上应扩大煤炭资源勘
察力度, 勘明煤炭真实储量,限制非法企业胡乱开采,做好煤源保护工作,特别是对稀缺煤种的保 护。其次,可以选择合适地方,如西部地区建设一些大型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做好实际储 备工作,保障储存环境安全。然后,应尽快进行国家能源储备方面的立法工作,用专项法 律和产业政策保障煤炭储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后,也可以适当拓展海外煤炭储
20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备工作,在世界煤炭主要产区,采用企业合作、并购、参股等形式进行外煤储备。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实现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国内国外双面顾及,坚持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深化煤炭企业整合。出于国家能源安全考虑, 政府要鼓励优质煤进口,并做优质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工作,以期在将来实现煤炭能源的 可持续利用发展。在国际煤炭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进出口既要坚持开放原则, 高效利用国际煤炭资源,又要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让煤炭资源在经济新常 态下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前进发挥作用。
2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杨博.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0):10-12. [2]冯雨,韩雷.2014 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分析及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4, (07):27-29 [3]邓郁松.我国煤炭进口现状与未来进口趋势分析[J].发展研究,2014,(08):31-33. [4]王震.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2,(07):20-24. [5]杨东彪.煤炭进口形势与检验监管探讨[J].大众科技,2014,(08):219-220. [6]刘敬青,李宏.世界煤炭贸易及我国煤炭进口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13,(01): 44-57. [7]刘文革.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分析及展望[J].中国煤炭,2013,(04):117-120. [8]才汝骏,沙炜,李响.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及未来走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06):93-97. [9]邓郁松.我国煤炭进口现状与未来进口趋势分析[J].发展研究,2014,(08):4-9. [10]于保华,刘荣林,戴春山.煤炭出口分析与对策[J].煤炭科技,2003,(01):7-8. [11]陈洁.中国煤炭出口政策调整对煤炭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 [12]田丰.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13]宋洪柱.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4]李思.S 集团国际煤炭贸易业务的竞争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5]崔君鸣.中国能源保障与煤炭新格局的形成[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16]Kevin Jianjun Tu.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12,2:36-41
2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本论文在苏兆荣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历时近半年时
间完成选题、构思、材料的收集直 至成稿。期间除了自己的努力创作之外,更离不开老师的不厌其烦的教导,从论文各方面 都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为我人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给予了巨大帮助。此外, 还要感谢诸位在此学术领域的学者的优质论文资料以供我参考。最后,再次特别感谢苏兆 荣老师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对我的帮助,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 忙之中能给予我评价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23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经济贸易学院 系(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
辛志鹏
班
级
2011 级 2 班
学
号
2011101289
指导教师
苏兆荣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五 年
五 月
二十 日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Coal Import and Export
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表 插 格 图
31 6 11
页 个 幅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的主体,几十年来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通过介绍世界与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和进出口贸易现状,探讨我国在煤炭资源产销逆 向分布的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变化情况和影响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诸多要素,进 而分析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如何在全球煤炭贸易一体化的形势下,寻求长远发展道路,并 更好的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目标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使之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煤炭 进出口 现状 对策 展望
I
Abstract
Abstract
As China's primary energy main user-coal,which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decad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orld and China's coal reserves and i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ituation, to explore our country in co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revers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n analysis our country coal trade at the global coal trade integration situation, to seek long-term development path, and better 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need to push forwar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Keywords: China Coal; Import and Export; Status quo; Proposal; Prospects
II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摘
录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言 ...............................................................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选题意义 .......................................................... 1 1.2 文献综述 .............................................................. 1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2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 3
2.1 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特点 ....................................
.......... 3 2.2 中国煤炭资源产量状况 .................................................. 3 2.2.1 煤炭产量地区分布不均 .............................................. 3 2.2.2 煤炭产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 ........................................ 4 2.3 中国煤炭资源需求状况 .................................................. 4 2.3.1 中东部沿海地区消费量巨大 .......................................... 4 2.3.2 消费量与生产量大致呈相同增长趋势 .................................. 5 2.3.3 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依然占主体地位 ................................ 6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贸易现状 ..................................... 8
3.1 中国煤炭贸易处于净进口状态 ............................................ 8 3.1.1 2003 年以后中国煤炭出口急剧下降 .................................... 9 3.1.2 2009 年以后中国煤炭进口急剧上升 ................................... 10 3.2 煤炭进口来源国以印尼、澳大利亚等为主 ................................. 11 3.3 中国煤炭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动力煤为主 ................................... 12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14
4.1 中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煤炭进出口速度和规模 ........................... 14 4.2 中外煤炭市场价格差异是影响煤炭进出口的动因 ........................... 14 4.3 政府政策引导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很重要 ............................... 16 4.4 新能源发展对煤炭进出口贸易有影响 ..................................... 16
III
目录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 18
5.1 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 ............................................... 18 5.1.1 中国煤炭出口 ..................................................... 18 5.1.2 中国煤炭进口 ..................................................... 19 5.2 适应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对策建议 ..................................... 19 5.2.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煤炭产业结构升级 ........................... 19 5.2.2 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20 5.2.3 积极实施市场化原则,加快煤炭行业市场化步伐 ....................... 20
参考文献 ................................................................. 22 致 谢 ................................................................. 23
IV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我国煤炭产业经历建国后数十年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一 方面保障了国内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但是近些年新式能源的发展成为趋势,它们因清洁、高效、绿色的优
势而受到人们的 青睐,发展潜力巨大。传统煤炭利用方式已逐渐落伍,亦由于环境和效益等原因逐渐有被 淘汰的趋势。那么,研究中国与世界煤炭进出口变化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对于在全球煤 炭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1.2 选题意义 通过分析近几年世界煤炭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针对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的各 种因素,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国内外煤炭市场变化。因此,积极展望我国煤炭进出口 产业调整的前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文献综述
1993 年-2001 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期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煤炭出口量相对有下降。在 2003 年左右,我国煤炭出口达到历史峰值。2003 年以后,出 口不断下降,进口持续上升,煤炭净出口额逐渐缩小。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 ,调整 进出口政策和国内需求的改变亦会对世界煤炭贸易产生影响。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煤 炭供应相对稳定,除了寻求煤炭进出口途径的多样化,还应直接参与海外煤炭的开发。国 际相关机构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煤炭消费将会达到 100 亿吨左右,可见煤炭在世界能源 利用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 因此,对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 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学 者对煤炭进出口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煤炭贸易进出口发展现状相关探究 冯雨、韩雷(2014)《2014 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分析及展望》从煤炭供给、 煤炭需求、煤炭进出口、煤炭价格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了 2014 年上半年国际煤炭 市场和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运行情况;进而对下半年国际煤炭市场和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 进行了展望。艾顺龙(2014)《国际煤炭贸易格局:因中国而改变》通过对国际煤炭产业
1
第一章 绪言
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策略及展望。黄佐钘,邵汝军(2008) 《我国煤炭出口的国 际竞争环境分析》描述世界煤炭贸易现状、列举我国煤炭出口的竞争国家、探究我国煤炭 出口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关于提升我国煤炭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二)针对煤炭进出口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 于保华、刘荣林、戴春山(2002)《煤炭出口分析与对策》论述了我国煤炭出口的不 利因素,阐述了煤炭出口应该加快法制建设,把控进口煤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出口企业 通利合作等措施。陈洁 (2011)主要分析各类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因素,指出当前中国 煤炭出口锐减、进口高速增长的现状是深受我
国政府煤炭出口导向政策变化的影响。并对 煤炭贸易独特的国内外环境,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还结合环境保护及国家安全给出相关建 议。 (三)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王震(2012 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展望》分析近几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的特点,并 找出影响煤炭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各主要进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国煤炭供需趋 势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煤炭进出口趋势进行了预测。刘敬青、李宏(2014 年)《世界煤炭 贸易及我国煤炭进口的新趋势》阐述世界煤炭生产与消费、国际煤炭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状况,做出我国未来煤炭进口发展趋势的相关论断。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本文共分五章,着重阐述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第一章为绪言。其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对 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第二章是我国煤炭资源概况。其分别对煤炭的国内外分布贮备状况,开采状况,供需 状况等进行分析,并特别对我国煤炭供需现状进行分析。 第三章是我国煤炭进出口发展概况。此章节通过回顾我国煤炭资源近几年的进出口发 展变化,发现与探讨进出口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 第四章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各类影响因素作出评价分析,并探讨新式能源对传统煤炭 利用的冲击。 第五章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作为总结章,对我国煤炭资源进出口存在的 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与改革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关展望。
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2.1 中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特点
从《2014 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相关数据可知,截至 2013 年底,已探明的全球煤炭 资源储量为 8915 亿吨,美国、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煤炭储量前三位的国家,其 中全球可采储量的 25%在美国、俄罗斯占 23%、中国占 12%。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 与南非四国共占 29%,上述的七个国家总煤炭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80%。此外全球的煤
炭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在北纬 30°~70°之间约分布着全球煤炭资源总量的 70%,而这其
中,亚洲又占全球储量的 58%,北美洲占 30%,欧洲仅占 8%,南极洲则极少。 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4 年的调查统计,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已查明煤炭储量为 1.53 万 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 12.9%。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含煤面积约 60 多万平方公里,在 地理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煤炭分布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 12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89%,而此线以东的 20 个省份仅占
全国的 11%;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 18 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93.8%, 该线以南的 14 省(市、自治区)仅占全国的 6.4%。所以,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华北地区最 多,约占 51%,西北地区占 30%,西南地区占 9%,华东地区占 5%,中南地区占 3%,东北地 区占 3%。行政区以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新疆、和贵州这 6 省区最多,约占全国的 81.6%。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局面。
2.2 中国煤炭资源产量状况
2.2.1 煤炭产量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多, 此三省约分布了全国煤炭资源的 60%。安徽、山东两省占有华东地区的煤炭储量的 80%。 而中南地区的 70%集中在河南。西南地区煤炭储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在贵州。具体如下表:
表 2.1 各省煤炭产量 大于 10000 万吨 5000-10000 万吨 1000-5000 万吨 小于 1000 万吨 小于 500 万吨
黑龙江、河北、新 内蒙古、山西、 疆、安徽、四川、 陕西、河南、山东、 贵州、云南、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吉林、 辽宁、 甘肃、 宁夏、 青海、 重庆、 京津、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广西、海南 福建、
西藏、台湾
3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2.2.2 煤炭产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煤炭大国,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2%,居世界第三,煤炭产量占世界 的 35%以上,丰富的煤炭储量不仅可以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提供稳定的保障,还可 以为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做出贡献。我国煤炭生产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发展需 求相适应,也同时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外部环境影响,并且受到近些年新式能源的影响, 产量增长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如下图所示,在经历了 1998 年经济危机以后,从 2000 年到 2008 年中国煤炭产量一 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也较快,并在 2009 年时突破了 30 亿吨的大关,这一时期得 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国经济建设迎来发展的春天,煤炭需求量较大。而 2009 年以后,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并且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打击,经 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煤炭需求量相对减少,煤炭产量增长相对暂缓。
图 2-1 2000-2014 年我国煤炭年产量(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整理
2.3 中国煤炭资源需求状况
2.3.1 中东部沿海地区消费量巨大 作为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占到 50%以
4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上。之前已经讲到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很
大,但分布极不均衡,而煤炭消费量又与经济 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我国西部地区虽储量丰富,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运输也不便利, 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少;而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旺盛且运输条件良好,所 以导致了我国煤炭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局势。详见下表。
表 2.2 我国各省区煤炭消费量 大于 10000 万吨 5000-10000 万吨 内蒙古、辽宁、山西、 黑龙江、吉林、新疆、 河北、山东、河南、湖 陕西、四川、湖南、安 北、江苏、广东 徽、浙江、福建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1000-5000 万吨 宁夏、甘肃、重庆、 广西、云南、贵州、江 西 小于 1000 万吨 甘肃、海南
图 2-2 各省煤炭资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2013
2.3.2 消费量与生产量大致呈相同增长趋势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使用能源,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煤炭需求的上 升。据 2010 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已占到 20%以上,而 在 2014 年我国这一占比已达到 68%,此外 2013 年为 65.7%,2012 年为 67.97%, 2011 年 为 68.8%。可见短时期内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无法摆脱煤炭能源的使用,并有逐渐增多的趋
5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势。如下图所示:
图 2-3 2000 年-2014 年我国煤炭资源消费量(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3.3 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依然占主体地位
图 2-4 我国能源利用占比趋势 数据来源:申万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许多矛盾, 化石能源的使用也是导致全球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类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挑战的
6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今天,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然成为趋势,因而实现由传统化石能源转化向可再生绿色 能源是不可抵挡的潮流,特别是在我国确立科学发展观之后,作为主要利用能源的煤炭, 其使用量也在逐年下降,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煤炭依然是主要的动力能源。如上图所示,在 2001—2010 年间,中国煤炭的使用量有着稳中有降的趋势,从 2001 年的 70%下降到 2010 年的 60%左右,而相比其他类型能源的使用量,它们均在不同程度增加。
7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贸易现状
3.1 中国煤炭贸易处于净进口状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而作为世界煤 炭利用大国,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发展亦取得了重大飞跃,煤炭出口为我国带来巨额外汇收 入,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资金基础,而煤炭进口不仅可以满
足国内对不同煤种的多样 化需求,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推动。2003 年和 2009 年对我国煤炭进出口来说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2003 年我国煤炭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2009 年我国煤炭进口大幅 超过出口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 如图 3-1 所示,2000~2008 年我国煤炭进口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也较快, 并在 2007 年迅速突破 5000 万吨的大关,而反观煤炭出口量则稳中有降,期间 2003 年我 国煤炭出口量达到历史峰值,年出口量 9000 万吨以上,2007、2008 年进出口量基本持平。 2007 年到 2014 年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煤炭出口量开始不断下降,进口量正式进入暴涨期, 一举从 2008 年的 4040 万吨增长到 2013 年的 32718 万吨,在 2009 年,我国正式转变为煤 炭净进口国。
图 3-1 2001 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8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1.1 2003 年以后中国煤炭出口急剧下降 我国煤炭出口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在出口早期,我国主要是从原料出口国的立场来看 待煤炭资源,主要出口至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出口煤炭主要可以换回大量外汇,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此外还可以减轻产能过剩带来的浪费。日、韩等国 在七八十年代正经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煤炭能源需求量大,而这个时候近邻中国恰巧 在改革初期,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煤炭需求不是很大,而大量外汇需求恰巧可以由煤炭出 口获得。所以此时期,国家对煤炭实行出口退税的出口导向型政策,鼓励煤炭走出国门, 当然也积极征收煤炭进口关税减少煤炭进口量。总之,煤炭出口分两大时期如下: 1979 年~2001 年,我国煤炭出口总量持续上涨,净出口额也在增加。2003 年前后, 出口量达到历史顶峰,每年均大约在 9000 万吨以上。受 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我国 政府把煤炭出口退税率从 3%上调至 13%, 出口量受到刺激也从 1998 年 3240 万吨猛涨到 2003 年的 9320 万吨。 从 2003 年我国步入新一轮经济发展黄金期开始,能源需求量又大增。2003 年我国煤 炭总产量为 15.8 亿吨,但国内需求较 2002 年也同比增加七成左右达十亿吨。对内供应与 对外出口出现了一定的矛盾, 虽然现实如此, 但 2003 年我国煤炭出口仍达到了 9402 万吨, 进口 1077 万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差开始减小,并于 2009 年成为煤 炭净进口国。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81
9402 9012 8389 8665
出口量
单位:万吨
7167 6329 5316 4543 3648 2000
694 981 2239 1903 1466 928 751
出口量
574
1986
2001
2003
2006
2008
2011
1991
1996
2002
2004
2005
2007
2009
2010
2012
2
013
年份
图 3-2 我国煤炭出口趋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9
2014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3.1.2 2009 年以后中国煤炭进口急剧上升 众所周知,能源需求量与经济发展速度大致上是正比例关系,从煤炭出口国到净进口 国的过程,恰好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一种表现。10 年间,我们国家煤炭进 出口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已经从 2003 年前后的 13%上升到 2013 年的 28%。这 期间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主因。为了避免 2008 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波及影响,我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刺激经济发展,特别是诸如“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 振兴计划”,这些大型经济计划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能源需求特别是煤炭需求暴 涨,煤炭市场的火热使得煤炭进口相应猛涨,实现从煤炭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转变。 第二,出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我国能源现状和世界能源市场的近况使得我国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必须仍然要把煤炭作为国家主要使用能源,但受制于我国煤炭产能偏低,不 足以完全匹配市场需求。众所周知,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竞争以石油最为激烈,能源安全已 经上升到国家政治安全层面,而作为“贫油”国家,我国石油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特别是 中东地区,而那里又充满大国间的政治博弈,极其不稳定,数次中东战争就是实质上的资 源战争,所以中国的对外石油依赖风险极大。煤炭需求缺口太大,这些实际现状都不能与 美、俄、澳、加等主要产煤国比较。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执意大力开采国内煤炭资源不仅缺 乏经济效益,而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会对子孙后代的煤炭供应造成潜在危险。所以 鼓励大量进口,适当限制出口,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有 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第三,煤炭价格稳中有降。一方面,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受到 了不同程度打击,受此影响,2009 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供过于求,国际航海运费持 续下跌使得国际煤炭价格有大幅度下降,这些使进口煤成本较之以前更为低廉,海运煤到 岸价格比内陆煤低很多,我国的运煤铁路系统欠发达,运输成本偏高,导致进口煤比内陆 煤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新能源的利用研究不断深入,煤炭利用开始显露诸多弊端,这也 是冲击煤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其他原因。在政策上国家一方面降低煤炭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降低煤炭进口 关税来鼓励进口;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国家大量进口煤炭 也有利于合理利
用国家外汇储备,减轻贸易顺差压力,改善国际贸易形象;在煤质上我国 煤炭的品质较低,含磷含硫量高,热量少,因此为了在国家环保政策上达标,发电厂最好 的选择是从国外进口高质量动力煤来减少磷硫含量。
10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2 煤炭进口来源国以印尼、澳大利亚等为主
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蒙古、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近几年从这六个国家的煤炭进口量占当年总量的 85%以上。除此之外,也会少量从加拿大、 美国、南非等进口一定数量的煤炭。在动力煤方面主要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进口,炼焦煤 则从澳大利亚和蒙古国进口。 自 2009 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明显从澳大利亚、印尼、蒙古、俄罗斯等国 的进口数量增多。例如在 2013 年,我国全年共进口煤炭 32709 万吨,这其中从印尼进口 12580 万吨,澳大利亚 8820 万吨,俄罗斯口 2729 万吨,蒙古 1748 万吨,这四国的对华煤 炭输出总量占当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 80%。详见下表:
表 3.1 2002 年-2014 年我国煤炭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尼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93.8 77.8 127.5 235 494.6 1124 1186 3030 5503 6469 11846 12580 澳大利亚 434 464 528 588 690 413 354 4394 3696 3255 5945 8820 俄罗斯 115.2 72.5 60.7 89.7 99.1 26.8 76 1178 1158 1057 2019 2729 蒙古国 0 0 0 235 215 311 404 600 1659 2015 2212 1748
(单位:万吨) 越 南 224 248 611 993 2008 2461 1690 2408 1804 2206 1741 朝 鲜 39 72.8 157 280 248 374 253 359 464 1116 1187 -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11
第三章 中国煤炭资源进出口概况
表 3.2 2002 年-2014 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各国占比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 俄罗斯 蒙古 越南 朝鲜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 -59.00% 64% 84.20% 110% 127% -0.50% 171% 81.60% 17.60% 83.1% 6.1%
6.90% 13.80% 11.40% 17.30% -40% -14.40% 1140% -15.90% -11.90% 82.6% 48.3%
-37.10% -16,2% 47.70% 10.50% -72.90% 183% 1450% -1.70% -8.70% 91% 35.1%
-8.30% 44.80% 29.70% 48.50% 176% 21.50% 9.7% -20.9%
11,0% 145.90% 62.40% 102.20% 22.60% -31.30% 42.44% -25.10% 22.30% -21.7% -
86.60% 115.70% 78.20% -11.40% 50.80% -32.20% 41,8% 29% 140.70% -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数据整理
3.3 中国煤炭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动力煤为主
我国煤炭进口结构中优质动力煤所占比重最大,无烟煤与焦煤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 我国此类煤种储量少而需求巨大,特别是最近十年,经济繁荣使得发电用煤与炼钢用煤所 需的动力煤和炼焦煤比例增加迅速,无烟煤在煤炭进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则逐年降低。 2004 年到 2014 年我国动力煤进口量从 8.5%增加到 35%, 自 2009 年我国转变为煤炭净 进口以来,动力煤在煤炭进口总量
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可见动力煤需求增长是我国煤炭 进口量暴增的主要推动力。2013 年以后我国三大进口煤种所占比例开始趋于均衡,显示出 我国在煤炭利用方面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印尼与澳大利亚是我国动力煤主要进口国,澳 大利亚和蒙古是炼焦煤主要进口国,越南和朝鲜则是无烟煤主要进口来源国。
1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图 3-3 2006-2013 年我国不同煤种进口量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在 2009 年我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之前,我国对外煤炭输出也是以动力煤为主,并 且所占比例很高,但在此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口量从 2003 年的 7336 万吨速降至 2011 年的 670 万吨,下降比例达 90%,相比炼焦煤与无烟煤由于它们自身的使用市场并不广泛, 带来的利润较少,所以出口量一直不高,一直维持在 1000 万吨以下。
图 3-4 2006-2013 年我国不同煤种出口量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13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煤炭进出口速度和规模
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直接影响着能源的供求关系,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国民经济的 快速健康发展,必然会使电力和钢铁的需求增加,而这些都离不开动力煤的支持,供需变 化带来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煤炭的出口力减弱,一旦国际能源价格未变,那么进口倾向就 更加突出;反之经济增速放缓时,煤炭需求疲软,若市场供过于求,各类成本降低使出口 价格下降,那么国内煤炭就倾向于对外出口。
图 4-1 我国 GDP 与煤炭进出口走势图(单位:万亿/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网、国家财政局数据整理
4.2 中外煤炭市场价格差异是影响煤炭进出口的动因
煤炭的价格问题是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核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煤炭价 格的起伏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众多基础领域,如电力、钢铁、建筑等产生直接影响,煤 价的上涨不可避免的会加重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负担,因此煤价的合理稳定,对于国计民生 意义非凡。 我国煤炭贸易现状与其他煤炭使用大国相比成本太高,尤其产需逆向分布造成交通运 输的瓶颈使得国内煤价居高不下,坑口煤价往往低廉,但到了最终消费者手中,价格已被 推升数倍。煤炭成本主要有两方面组成,即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生产环节包括开采成本, 人力成本、税费、企业利润等,流通领域主要有运费、倒手利差等方面。我国地下煤开采 成本高风险大价格方面不具优势,而国外进口煤煤质好价格低。远距离
煤炭运输价格组成 见下表:
14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表 4.1 国内煤炭价格构成 影响因素 生产成本(开采设备折旧损耗 10%;人力成本 8%;税费 18%;利润率 12%) 短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铁路运费、海运费) 销售环节收费 总计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协会 所占比重 17% 23% 40% 20% 100%
从下图数据趋势不难看出国外进口煤比我国国内自产煤的优势在逐年加大, 20 多年 来国内煤价增长了近十倍,而进口煤价同比增长了约三倍, 2000 年前后国内外煤价基本 持平,之后进口煤优势逐渐明显。
图 4-2 1990-2014 年国内外煤碳价格(单位:吨/元) 数据来源:煤炭安全监察局、中国海关网数据整理
15
第四章 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3 政府政策引导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很重要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相适应,政府常用煤炭关税与煤炭出口退税来作为调节工 具。 总体来讲我国对煤炭行业的政策调整经历了由松趋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 具体如下表:
表 4.2 煤炭进出口政策的相关调整 20 世纪 90 年代 2004 年 1 月 1 日 2004 年 5 月 24 日 2005 年 1 月 1 日 2005 年 5 月 1 日 2006 年 9 月 15 日 2006 年 11 月 1 日 我国开始进行煤炭出口退税。 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率由 13%下调为 11%,焦 煤出口退税率由 15%下降至 5%, 炼焦煤出口退税率 由 13%下降为 5% 取消对炼焦煤和焦炭出口退税 取消炼焦煤进口关税税率, 动力煤和无烟煤进口分 别征收 6%和 3%的进口关税;同年 4 月 1 日起,动 力煤进口关税税率由 6%下调为 3% 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率由 11%下调为 8% 取消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 将动力煤、无烟煤进口关税率由 3%下调到 1%,对 炼焦煤、 焦炭征收 5%出口关税, 取消焦炭进口关税 税率 取消动力煤、无烟煤的进口关税率,焦炭出口关税 税率由 5%抬高 15%。 焦炭、半焦炭出口税率由 15%提高至 25%,焦煤出 口关税 5%;煤焦油出口关税将由 10%上调至 15% 焦炭出口暂定税率由 25%提高到 40%;炼焦煤出口 暂定税率由 5%抬高至 10%, 其他烟煤等出口征收关 税暂定 10% 取消褐煤进口关税率 012 年 1 月 1 日 2013 年 1 月 1 日 2014 年 10 月 15 日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局 出口配额制改为出口许可证制,取消焦炭出口 40% 关税 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煤种的零 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 3%、3%、6%、5%的最 惠国税率
2007 年 6 月 1 日
2008 年 1 月 1 日
2008 年 8 月 20 日 2
4.4 新能源发展对煤炭进出口贸易有影响
当今时代,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凸显和化石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利 用不仅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在优化能源
消费结构、拉动国内需求,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消费结构,已开始从
16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煤炭、石油为主导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新能源以其高效率、绿色环保、稳定安全和可持续 性等特点,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电力行业为例,传统煤炭火力发电有很大的不足,粉 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等是其带来的主要污染物,发电后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 氟化物、硫酸盐,渗入地下水会有剧毒,同时煤碳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前景不 可持续。与之相比,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如 果操作得当,就有着高效率低污染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页岩气(储藏在页岩层中的天然气)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新式清洁能 源同样燃烧后它比石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要少一半以上,发展前景巨大。但在采收率方面 页岩气在 5%到 60%之间,而常规天然气采收率在 60%以上。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气 商业开采比较领先。
17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2013 年起,我国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基本结束,煤炭价格开始回落,煤企利润大 幅下滑,环保压力剧增、能源结构面临调整、进口煤优质煤冲击加大等因素已成为我国煤 炭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尽管已采取一些政策改善煤炭行业所处环境,但在产能过剩 的大背景下,煤炭价格仍将低位弱势运行。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倒逼煤企加速产业转 型升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煤炭进出口贸易前景做出简要展望。
5.1 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展望
5.1.1 中国煤炭出口 我国煤炭贸易自 2009 年后已经转变为净进口,煤炭出口量持续下行,2014 年煤炭出 口已低至 574 万吨,所以在国内外煤炭市场供给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会延续 这种下降的势头。 在国家政策层面随着我国对资源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强,为了国家能源安全与煤炭资源 战略储备,国家必定会维持限制煤炭出口政策,严控出口数量。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我 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随着政府出台相关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和对矿产开采特别是煤 炭资源开采行为的规范,生产浪费会逐步缓解,供需趋于平衡。随着煤炭行业技术的日趋 成熟,生产成本会被压低,再加上政府对煤炭运输问题的重视,煤炭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从而增加煤企可获得利润,那么煤炭出口企业对外出口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转而内销。 此外,在新能源尚处于发展前期,石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能源背景下国
际煤价毫无疑问 将继续保持价格和供需的稳定,我国对外主要出口国需求变化不大,也不会对我国出口产 生较大影响。而且经济危机影响日益消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各国对煤炭的需求量重新 增加,国内煤炭价格受此刺激定然会上升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汇率的上升会导致一国对外出 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就会加深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人民币的升值会提高中 国煤炭产品出口价格,使得中国煤炭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如图 5-1 所示,人民 币与美元间的汇率由 2001 年的 8.28 下降到 2014 年的 6.14,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总体呈下 降趋势,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总体下降,图中所示在 2001—2007 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 2008—2009 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见下图)
18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份
价格
美元对 人民币 汇率 欧元对 人民币 汇率
图 5-1 2001 年—2014 年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5.1.2 中国煤炭进口 当下,我国煤炭能源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省份,尤其是山东、江苏、浙江、 广东几省刚性需求大,2014 年鲁、苏、浙、粤的进口煤总量达到 23000 万吨左右,占到当 年全国进口煤炭的 76%左右,由于国际煤价较国内煤价稳定一些,所以我国煤炭进口来源 国变化不大,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朝鲜等依旧会是首选,另外美国的煤炭出 口限制政策也在逐年放开,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指日可待。 在政策上国家会加强已有探明煤炭资源的储备,出于可持续发展考虑会进行限制性开 采和出口,那么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煤炭需求上涨的矛盾,必然会转向进口煤来缓解压力, 而且进口关税也已基本取消,刺激外煤的大量涌入。汇率的提高也将有力促进煤炭进口。 “十二五”计划已进入末期,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已走出短期低迷,更趋于 稳定而不急于求成,关乎煤炭利用的产业也步入复苏,新一轮煤炭需求浪潮将会到来。 综合上述因素,在今后一定的时间内,我国煤炭进口将继续保持大力增长趋势。
5.2
适应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对策建议
5.2.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煤炭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中国煤炭贸易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政府要加强对煤炭行业监管,并通过颁布一 系列的政策规定以及资金的支持,来为煤炭行业提供有力支撑,以加快煤炭产业的转型。 煤炭行业整改以前,乱挖乱采、无序竞争成为了煤炭产业结构升级的顽疾,2008 年开始我
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对煤企进行整改,规范竞争秩序,为企业在良好的竞争 环境中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对煤质制定较高检测标准,
19
第五章 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前景展望
实施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禁止劣质煤炭的进口,这些是我国煤炭产业走向成熟的必 经之路,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府在倡导“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坚持“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对向外发展的企业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督促煤炭生产 企业,积极淘汰生产管理落后、高污染、高耗能的模式,重点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 企业, 引导这些企业发展成高新化、 集约化以及国际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引领企业进入 “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促进中国煤炭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5.2.2 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煤炭产品由于自身煤质较差的原因,一直处于国际煤炭贸易的中低端市场 环节,市场销路窄,获取利润低,主要靠以量取胜来获得。因此,中国煤企必须要向技术 和资本密集型模式靠拢,特别注重煤炭清洁技术和深加工延长产品线的研究,这样才能在 国际煤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资金, 为井下安全生产供高保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同 时,我国政府要推进煤炭产业的结构升级,可以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 设备等方面,来解决煤炭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鼓励开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合作, 缩小与国外大型煤企的差距,增强中国煤炭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5.2.3 积极实施市场化原则,加快煤炭行业市场化步伐 我国政府应不断巩固和发展与各主要煤炭进口来源国的长期稳定贸易伙伴关系,尽量 做到互惠互利,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新秩序,协同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出于长 远考虑,应该拓宽煤炭进口渠道,实现煤炭进口多元化,避免过于集中而受制于人,为此, 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境外煤炭资源投资开发中。 5.2.4 加快建设国家煤炭能源安全战略储备 我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后,国内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煤 炭需求量将会持续保持增长,对外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外煤炭供应 出现大量短缺,或煤价大幅波动,毫无疑问会威胁到国家能源安全,所以为了有效应对突 发情况,我国必须加快建立煤炭战略储备机制。首先,从根本上应扩大煤炭资源勘
察力度, 勘明煤炭真实储量,限制非法企业胡乱开采,做好煤源保护工作,特别是对稀缺煤种的保 护。其次,可以选择合适地方,如西部地区建设一些大型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做好实际储 备工作,保障储存环境安全。然后,应尽快进行国家能源储备方面的立法工作,用专项法 律和产业政策保障煤炭储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后,也可以适当拓展海外煤炭储
20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备工作,在世界煤炭主要产区,采用企业合作、并购、参股等形式进行外煤储备。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实现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国内国外双面顾及,坚持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深化煤炭企业整合。出于国家能源安全考虑, 政府要鼓励优质煤进口,并做优质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工作,以期在将来实现煤炭能源的 可持续利用发展。在国际煤炭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进出口既要坚持开放原则, 高效利用国际煤炭资源,又要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让煤炭资源在经济新常 态下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前进发挥作用。
2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杨博.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0):10-12. [2]冯雨,韩雷.2014 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分析及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4, (07):27-29 [3]邓郁松.我国煤炭进口现状与未来进口趋势分析[J].发展研究,2014,(08):31-33. [4]王震.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2,(07):20-24. [5]杨东彪.煤炭进口形势与检验监管探讨[J].大众科技,2014,(08):219-220. [6]刘敬青,李宏.世界煤炭贸易及我国煤炭进口的新趋势[J].综合运输,2013,(01): 44-57. [7]刘文革.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分析及展望[J].中国煤炭,2013,(04):117-120. [8]才汝骏,沙炜,李响.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及未来走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06):93-97. [9]邓郁松.我国煤炭进口现状与未来进口趋势分析[J].发展研究,2014,(08):4-9. [10]于保华,刘荣林,戴春山.煤炭出口分析与对策[J].煤炭科技,2003,(01):7-8. [11]陈洁.中国煤炭出口政策调整对煤炭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 [12]田丰.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13]宋洪柱.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4]李思.S 集团国际煤炭贸易业务的竞争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5]崔君鸣.中国能源保障与煤炭新格局的形成[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16]Kevin Jianjun Tu.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12,2:36-41
22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本论文在苏兆荣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历时近半年时
间完成选题、构思、材料的收集直 至成稿。期间除了自己的努力创作之外,更离不开老师的不厌其烦的教导,从论文各方面 都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为我人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给予了巨大帮助。此外, 还要感谢诸位在此学术领域的学者的优质论文资料以供我参考。最后,再次特别感谢苏兆 荣老师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对我的帮助,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 忙之中能给予我评价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