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案北京课改版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所蕴含的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了解反语的作用。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北京的圆明园,曾经是一个世界奇迹。但现在是一片断瓦残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它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圆明园被 1

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茸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是法国作家雨果答复强盗头子布特勒的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的。

二、感知理解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指导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及字形。(小组互检,矫正补缺)

箱箧(qiè) 掠夺(lü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箧:箱子。

赃物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贪污、受贿、盗窃等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这封信中对布特勒的态度?初步体会信中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2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分析:

文中集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主要体现在第三自然段。

先作总评,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之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类比,指出圆明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再用“请您想象”引起一连串的精彩描绘,展现圆明园令人惊骇而不可名状的梦幻般的美妙。通过具体描绘,生动地告诉人们,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华丽而伟大的建筑。本段是世界伟大作家的语言艺术与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的精美融合,美不胜收。

5.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请同学想一想,雨果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

7.雨果是怎样一个人?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以看出,雨果能够跨越国界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不畏强权,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中国是被掠夺被损坏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便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作为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点奴颜媚骨,就可能迎合布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铁骨铮铮,难能可贵。

8.怎样体会这封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分析: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滔天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首先,雨果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雨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谴责强盗政府,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其次,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圆明园当时虽然是皇家园林,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非常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三、复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

四、练习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4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所蕴含的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了解反语的作用。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北京的圆明园,曾经是一个世界奇迹。但现在是一片断瓦残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它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圆明园被 1

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茸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是法国作家雨果答复强盗头子布特勒的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的。

二、感知理解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指导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及字形。(小组互检,矫正补缺)

箱箧(qiè) 掠夺(lü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箧:箱子。

赃物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贪污、受贿、盗窃等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这封信中对布特勒的态度?初步体会信中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2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分析:

文中集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主要体现在第三自然段。

先作总评,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之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类比,指出圆明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再用“请您想象”引起一连串的精彩描绘,展现圆明园令人惊骇而不可名状的梦幻般的美妙。通过具体描绘,生动地告诉人们,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华丽而伟大的建筑。本段是世界伟大作家的语言艺术与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的精美融合,美不胜收。

5.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请同学想一想,雨果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

7.雨果是怎样一个人?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以看出,雨果能够跨越国界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不畏强权,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中国是被掠夺被损坏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便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作为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点奴颜媚骨,就可能迎合布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铁骨铮铮,难能可贵。

8.怎样体会这封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分析: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滔天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首先,雨果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雨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谴责强盗政府,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其次,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圆明园当时虽然是皇家园林,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非常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三、复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

四、练习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4


相关内容

  •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 ...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北京课改版
  •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解读
  • 杨中原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单元导语这样写道:"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这番话语告诉我们这个单元是中国人屈 ...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读后感作文(2000字)
  • 读<钓鱼的启示>后感 五年一 施美龄 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34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离鲈鱼开放日的时间只差两个小时,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可是父亲命令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后,功成名就的我对父亲的教育有了深刻的感悟.从此,我便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 读了圆明园有感
  • 读了<圆明园>有感_100字 "唉,多么可惜呀!"我合上语文书,眼前不禁浮现出圆明园被烧毁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对英法联军的仇恨. 日记http://www.0s.Net.Cn 这篇课文讲了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瑰丽多姿,园中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 ...

  • 新苑中学八年级语文
  • 新苑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试卷 ( 120分钟120分) 姓名: 分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绩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350字
  • 圆明园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放火焚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荒草丛中几根残柱和破石. 读了这篇课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的中国难道真的那么"脆弱"吗?圆明园是皇帝的离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头道沟寄宿制小学 董书飞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