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期末考试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语言趋于平淡

审美追求生新,构思重在思理,结撰追求深折

好用事典,好发议论

句法洗练

有意避开高亮谐和的声调之美,造出拗折奇崛之响

宋诗并不低于唐诗,只是有别于唐诗。较之于唐诗,宋诗内容更广阔,刻画更精细,技巧更讲究,思理更深折省人。

唐诗的美美在风(丰)神情韵

宋诗的美美在筋骨思理

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⒈白体

风格:浅俗平易

代表人物:王禹偁 徐铉

模仿元白诗风

⒉晚唐体

特点:模仿贾岛、姚合,诗境狭窄,语言工巧

代表人物:九僧诗人 隐逸诗人 林逋 潘阆

⒊西昆体

⑴得名由来:《西昆酬唱集》

⑵风格特点:追慕李商隐,诗风绵密富丽

⑶代表人物:杨亿 刘筠 钱惟演

⑷衰落原因: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词新变)

创体:出现“慢词”,大量写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

创调:创出很多词牌

创意:内容开始反映大量市井新声,表现市民情调,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创法:大量使用铺叙手法以及俚俗语言的运用。

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王荆公体(半山体):指的是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深婉不迫,含蓄深沉,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回归。

江西诗派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正式成立的诗歌流派。

由于北宋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影响甚大,许多诗人追慕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

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元代方回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苏轼生平:家学传统、学识渊博、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受审、贬谪黄州、重回中央、连放外任、一贬再贬、仙逝常州。

思想:儒道禅的融合是苏轼处世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

生观的哲学基础。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二、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文学思想:主张文、道并重,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苏轼散文的特征: ⑴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⑵超凡入化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⑶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翻新出奇的议论叙事、抒情、议论的结合,具有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诗歌:

⒈思想内容:⑴向外:干预社会,反映现实。如《荔枝叹》;歌咏自然。如《游金山寺》;品评艺术。如《王维吴道子画》;描写民风民俗。如《秧马歌》。⑵向内:表现自我—从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哲理,借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传达,具有理趣。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塑造了超脱、旷达的“坡仙”性格。

2、艺术成就:

⑴才思横溢,触处生春:生动活泼、丰富出奇的想象;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构思布局出没开合,波澜起伏;善于使事用典。

⑵议论新奇警策,深刻精彩,富有启发性。

⑶语言特点:善于修辞,尤善于比喻。

苏轼的词:

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强调写词应抒发自我的真诗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2、东坡范式:

⑴主体意识的强化:词的抒情主人公由“共我”向“自我”转变,与作者对应统一;情感内质上,主要揭示心灵的矛盾冲突,由花间词的一往情深式变为矛盾伏叠式,表现个体与现实的矛盾。⑵感事性的加强:词从普泛化的抒情向具体化纪实转变,由因文造情到因情造文,多用题序以达到情事互补。为了解决情事矛盾,加强感事性,还多用典故;由重情略事变为情事并重。⑶力度美的高扬:由女性化的柔美向男性化力度美、阳刚美转变;从词的内涵和意向结构上看,显示出流走奔放的气势。 ⑷音乐性的突破:词由附属于音乐转为独立于音乐;强化词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淡化词的可歌性。

3、苏词的开创之功:扩大了题材、提高了词品、改进了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文学上的影响;人生态度的影响。

黄庭坚:“苏黄”并称。

文学主张—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文章最忌随人后”,应超俗和“钩深入神”。

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山谷体):“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

(1)章法回旋曲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

⑵修辞新警,语脉紧缩,务去陈言,力撰硬语,且善于化用典故与前人诗句,以故为新。

⑶声律、节奏常作拗峭处理,每每造成陌生遒劲的效果。

⑷丰富的人文意象。偏于表现文人情味的题材,努力抉发题材的人文意蕴,用典是将自然意象转为人文意象的常用手段

苏门词人群:苏轼为领袖,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为羽翼。晏几道、贺铸不属苏门,但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包括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曾供职于大晟府的词人。

北宋最能体现词的当红本色的是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秦黄”、“秦周”、“秦柳”。“前无伦而后无继”、“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词作特点

⑴题材内容:

①男女相恋、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之作。

“虽作艳语,终有品格。”(王国维)

对女性的同情与尊重;少写艳情,多心理描写;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②羁旅行役词

艺术特色:情辞相称,意韵兼胜

⑴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相结合,加强词的凄婉意境。

⑵对心绪物象进行细节刻画传达深悠的哀伤。

⑶运用多种修辞手段表达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⑷语言精美而平易。

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强调词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⑴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南渡前多写闺情相思,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南渡后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风格趋于含蓄深沉。

(2)词作特点(易安体)①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

②情景交融的描绘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境界。写真情实感;将抽象的情景化为可听可想的艺术景象。③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的语言。

陆游诗的特点及成就:集大成的总成就;爱国诗的高度抒情性:富于想象、高度概括、语言宏丽恣肆;农村诗的田园本色;各体皆工;工力与锤炼。

陆游的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按其一生经历的变化,可将陆游的诗歌创作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中务豪放悲壮;晚年归于清淡秀逸。

辛词的艺术成就

⑴创造战争和军事意象群

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⑶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江湖诗派:南宋时期⑴得名由来:书商陈起为江湖谒客刻印诗集《江湖集》

⑵特点:只是具有相似的创作倾向,无统一的师法取向,构成松散;题材来源丰富,艺术成就不一。⑶代表人物:刘克庄 戴复古

二窗词:周密(草窗)吴文英(梦窗)双白词:张炎,姜夔词的合称。姜夔:《扬州慢》。

元好问

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特点:寓悲壮慷慨的感情于苍莽雄阔的意境

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⒈历史剧

⑴《单刀会》

⑵《西蜀梦》

浓郁的悲剧氛围

⒉爱情婚姻剧

《救风尘》《调风月》《拜月亭》《金线池》《谢天香》

浓郁的喜剧色彩

⒊社会问题剧

代表剧作:《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对清官的渴望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⒈借激烈的矛盾冲突营造戏剧氛围,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⒊本色当行的语言。

炼俗为雅,化雅为俗,雅俗兼收,串合无痕,而始终新鲜活泼,生气蓬勃,不失本色。

剧场性:1、入戏快、节奏快,迅速达到戏剧高潮。

2、善于运用巧合、误会的手法安排情节,在四折的短小体制内,使剧情波澜起伏。

3、曲词本色质朴,切合人物身份、性格、遭遇。

《西厢记》艺术成就

矛盾冲突张弛有致

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叛逆者内部的性格矛盾。

几次戏剧高潮:赖婚 赖简 拷红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莺莺:美丽而多情,性格内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炽热;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涉狡狯。 张生:至诚种;傻角。才高性狂。

红娘:机智,泼辣。

戏剧语言: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体制创新:⑴突破一本四折、一人主唱到底的体制,开创了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多人主唱的新形式。⑵唱的方式,也不止是独唱,还有合唱与对唱。⑶结构谨严。五本二十一折,各本自可独立,而本与本之间,又环环相扣;每本一至四折或五折,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王西厢》中“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揭露了封建家庭爱情与婚姻相脱离的不合理性,打破了门第与财产观念及“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的婚姻观念,是自由爱情对封建礼法的彻底胜利。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留宋元南戏本来面目的,目前仅《永乐大典》残存的《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故名。

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元杂剧简介

角色分类 末旦净杂

音乐: 一折既是一个内容单元,也是音乐单元

一折一人主唱,称为旦本戏或末本戏

九个宫调: 五 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个调式:双调、商调、越调、大石调

南戏形式特点

⑴结构:篇幅较长,不受折(出)的限制

⑵音乐:以南方小调为基础,不要求只押一个韵

⑶人物:生、旦、净、杂

⑷写法:先唱后白(副末开场)

铁崖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杨诗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撤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形式。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体”。

第一个提出韩柳的是柳开。第一个提出革除旧壁的是柳开

1、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或关、王、马、白

2.江湖词人群:刘、吴、陈、孙、黄

3、元佑词人群:苏、黄、秦、贺、周

4、南渡词人群:叶、朱、李、李、张

5、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 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6、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7、钟嗣成《录鬼簿》

8、《琵琶记》——南戏中兴之祖

9、第一个提出改革晚唐,恢复韩柳的人,柳开

10、秦观最能体现词的当行本色——宋一代词人之冠

11、秦观、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

12、“生不幸,死亦不幸”——朱淑真

13、马致远:“文场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

《双调 夜行船 秋思》——万中无一之作

《天净沙 秋思》——秋思之祖

14、张可久,乔吉(多选)

15、酸甜乐府:酸,贾云石,甜,徐再思

16、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17、杨维桢,铁崖体

18、关汉卿,赵盼儿

19、碾玉观音,墟秀秀

20、陆游主体诗风的奠定时间:巴山蜀水之间 《剑南诗稿》

2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踏莎行)

2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鹊桥仙)

2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山园小梅)

24、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 登快阁)

2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26. 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喜剧和水浒剧,元代水浒系的双壁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苏东坡《定风波》【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苏幕遮·周邦彦(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魂断。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

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

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金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外家南寺》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刘克庄《清平乐》宋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吴文英 风入松【宋】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蒋捷 《贺新郎 》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椎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不考)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语言趋于平淡

审美追求生新,构思重在思理,结撰追求深折

好用事典,好发议论

句法洗练

有意避开高亮谐和的声调之美,造出拗折奇崛之响

宋诗并不低于唐诗,只是有别于唐诗。较之于唐诗,宋诗内容更广阔,刻画更精细,技巧更讲究,思理更深折省人。

唐诗的美美在风(丰)神情韵

宋诗的美美在筋骨思理

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⒈白体

风格:浅俗平易

代表人物:王禹偁 徐铉

模仿元白诗风

⒉晚唐体

特点:模仿贾岛、姚合,诗境狭窄,语言工巧

代表人物:九僧诗人 隐逸诗人 林逋 潘阆

⒊西昆体

⑴得名由来:《西昆酬唱集》

⑵风格特点:追慕李商隐,诗风绵密富丽

⑶代表人物:杨亿 刘筠 钱惟演

⑷衰落原因: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词新变)

创体:出现“慢词”,大量写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

创调:创出很多词牌

创意:内容开始反映大量市井新声,表现市民情调,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创法:大量使用铺叙手法以及俚俗语言的运用。

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王荆公体(半山体):指的是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深婉不迫,含蓄深沉,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回归。

江西诗派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正式成立的诗歌流派。

由于北宋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影响甚大,许多诗人追慕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

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元代方回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苏轼生平:家学传统、学识渊博、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受审、贬谪黄州、重回中央、连放外任、一贬再贬、仙逝常州。

思想:儒道禅的融合是苏轼处世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

生观的哲学基础。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二、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文学思想:主张文、道并重,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苏轼散文的特征: ⑴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⑵超凡入化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⑶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翻新出奇的议论叙事、抒情、议论的结合,具有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诗歌:

⒈思想内容:⑴向外:干预社会,反映现实。如《荔枝叹》;歌咏自然。如《游金山寺》;品评艺术。如《王维吴道子画》;描写民风民俗。如《秧马歌》。⑵向内:表现自我—从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哲理,借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传达,具有理趣。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塑造了超脱、旷达的“坡仙”性格。

2、艺术成就:

⑴才思横溢,触处生春:生动活泼、丰富出奇的想象;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构思布局出没开合,波澜起伏;善于使事用典。

⑵议论新奇警策,深刻精彩,富有启发性。

⑶语言特点:善于修辞,尤善于比喻。

苏轼的词:

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强调写词应抒发自我的真诗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2、东坡范式:

⑴主体意识的强化:词的抒情主人公由“共我”向“自我”转变,与作者对应统一;情感内质上,主要揭示心灵的矛盾冲突,由花间词的一往情深式变为矛盾伏叠式,表现个体与现实的矛盾。⑵感事性的加强:词从普泛化的抒情向具体化纪实转变,由因文造情到因情造文,多用题序以达到情事互补。为了解决情事矛盾,加强感事性,还多用典故;由重情略事变为情事并重。⑶力度美的高扬:由女性化的柔美向男性化力度美、阳刚美转变;从词的内涵和意向结构上看,显示出流走奔放的气势。 ⑷音乐性的突破:词由附属于音乐转为独立于音乐;强化词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淡化词的可歌性。

3、苏词的开创之功:扩大了题材、提高了词品、改进了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文学上的影响;人生态度的影响。

黄庭坚:“苏黄”并称。

文学主张—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文章最忌随人后”,应超俗和“钩深入神”。

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山谷体):“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

(1)章法回旋曲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

⑵修辞新警,语脉紧缩,务去陈言,力撰硬语,且善于化用典故与前人诗句,以故为新。

⑶声律、节奏常作拗峭处理,每每造成陌生遒劲的效果。

⑷丰富的人文意象。偏于表现文人情味的题材,努力抉发题材的人文意蕴,用典是将自然意象转为人文意象的常用手段

苏门词人群:苏轼为领袖,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为羽翼。晏几道、贺铸不属苏门,但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包括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曾供职于大晟府的词人。

北宋最能体现词的当红本色的是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秦黄”、“秦周”、“秦柳”。“前无伦而后无继”、“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词作特点

⑴题材内容:

①男女相恋、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之作。

“虽作艳语,终有品格。”(王国维)

对女性的同情与尊重;少写艳情,多心理描写;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②羁旅行役词

艺术特色:情辞相称,意韵兼胜

⑴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相结合,加强词的凄婉意境。

⑵对心绪物象进行细节刻画传达深悠的哀伤。

⑶运用多种修辞手段表达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⑷语言精美而平易。

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强调词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⑴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南渡前多写闺情相思,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南渡后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风格趋于含蓄深沉。

(2)词作特点(易安体)①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

②情景交融的描绘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境界。写真情实感;将抽象的情景化为可听可想的艺术景象。③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的语言。

陆游诗的特点及成就:集大成的总成就;爱国诗的高度抒情性:富于想象、高度概括、语言宏丽恣肆;农村诗的田园本色;各体皆工;工力与锤炼。

陆游的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按其一生经历的变化,可将陆游的诗歌创作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中务豪放悲壮;晚年归于清淡秀逸。

辛词的艺术成就

⑴创造战争和军事意象群

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⑶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江湖诗派:南宋时期⑴得名由来:书商陈起为江湖谒客刻印诗集《江湖集》

⑵特点:只是具有相似的创作倾向,无统一的师法取向,构成松散;题材来源丰富,艺术成就不一。⑶代表人物:刘克庄 戴复古

二窗词:周密(草窗)吴文英(梦窗)双白词:张炎,姜夔词的合称。姜夔:《扬州慢》。

元好问

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特点:寓悲壮慷慨的感情于苍莽雄阔的意境

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⒈历史剧

⑴《单刀会》

⑵《西蜀梦》

浓郁的悲剧氛围

⒉爱情婚姻剧

《救风尘》《调风月》《拜月亭》《金线池》《谢天香》

浓郁的喜剧色彩

⒊社会问题剧

代表剧作:《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对清官的渴望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⒈借激烈的矛盾冲突营造戏剧氛围,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⒊本色当行的语言。

炼俗为雅,化雅为俗,雅俗兼收,串合无痕,而始终新鲜活泼,生气蓬勃,不失本色。

剧场性:1、入戏快、节奏快,迅速达到戏剧高潮。

2、善于运用巧合、误会的手法安排情节,在四折的短小体制内,使剧情波澜起伏。

3、曲词本色质朴,切合人物身份、性格、遭遇。

《西厢记》艺术成就

矛盾冲突张弛有致

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叛逆者内部的性格矛盾。

几次戏剧高潮:赖婚 赖简 拷红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莺莺:美丽而多情,性格内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炽热;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涉狡狯。 张生:至诚种;傻角。才高性狂。

红娘:机智,泼辣。

戏剧语言: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体制创新:⑴突破一本四折、一人主唱到底的体制,开创了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多人主唱的新形式。⑵唱的方式,也不止是独唱,还有合唱与对唱。⑶结构谨严。五本二十一折,各本自可独立,而本与本之间,又环环相扣;每本一至四折或五折,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王西厢》中“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揭露了封建家庭爱情与婚姻相脱离的不合理性,打破了门第与财产观念及“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的婚姻观念,是自由爱情对封建礼法的彻底胜利。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留宋元南戏本来面目的,目前仅《永乐大典》残存的《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故名。

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元杂剧简介

角色分类 末旦净杂

音乐: 一折既是一个内容单元,也是音乐单元

一折一人主唱,称为旦本戏或末本戏

九个宫调: 五 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个调式:双调、商调、越调、大石调

南戏形式特点

⑴结构:篇幅较长,不受折(出)的限制

⑵音乐:以南方小调为基础,不要求只押一个韵

⑶人物:生、旦、净、杂

⑷写法:先唱后白(副末开场)

铁崖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杨诗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撤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形式。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体”。

第一个提出韩柳的是柳开。第一个提出革除旧壁的是柳开

1、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或关、王、马、白

2.江湖词人群:刘、吴、陈、孙、黄

3、元佑词人群:苏、黄、秦、贺、周

4、南渡词人群:叶、朱、李、李、张

5、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 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6、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7、钟嗣成《录鬼簿》

8、《琵琶记》——南戏中兴之祖

9、第一个提出改革晚唐,恢复韩柳的人,柳开

10、秦观最能体现词的当行本色——宋一代词人之冠

11、秦观、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

12、“生不幸,死亦不幸”——朱淑真

13、马致远:“文场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

《双调 夜行船 秋思》——万中无一之作

《天净沙 秋思》——秋思之祖

14、张可久,乔吉(多选)

15、酸甜乐府:酸,贾云石,甜,徐再思

16、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17、杨维桢,铁崖体

18、关汉卿,赵盼儿

19、碾玉观音,墟秀秀

20、陆游主体诗风的奠定时间:巴山蜀水之间 《剑南诗稿》

2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踏莎行)

2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鹊桥仙)

2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山园小梅)

24、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 登快阁)

2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26. 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喜剧和水浒剧,元代水浒系的双壁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苏东坡《定风波》【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苏幕遮·周邦彦(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魂断。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

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

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金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外家南寺》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刘克庄《清平乐》宋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吴文英 风入松【宋】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蒋捷 《贺新郎 》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椎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不考)


相关内容

  • 期末考试说明(1)
  • 期末考试说明 1. 文言文默写 ①每周一诗 8首 春日五首 三衢道中 卜算子咏梅 归园田居 北陂杏花 冬夜读书示子聿 雪梅 ②宋词三首 诉衷情 丑奴儿 破阵子 ③孔孟论学前四则 黄生借书说2.3段 2. 宋词鉴赏 诉衷情 丑奴儿 破阵子 3. 课内文言文 孔孟论学 黄生借书说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

  • 杭电选课推荐
  • ~~~~~~~~~~~~~~~~~~~~~~~~~~~~~~~~~~~~~~~~~~~~~~~~~~~~~~~~~~~~ #代表上课能学习一些东西的 #代表给分不错的 #注意分数的同学需要注意的课 ~~~~~~~~~~~~~~~~~~~~~~~~~~~~~~~~~~~~~~~~~~~~~~~~~~~ ...

  • 最新2015迎接期末考试演讲
  • 打印文章下载本文 [唐诗三百首] 字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我们即将迎来对我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期末考试.这对于我们初一学生,是初中生活的第一次大考,许多同学可能会很紧张,很担心,甚至很烦恼,因为你心中的梦想是那么美好;你的父母对你的期望是那么殷切;而你又是那 ...

  • 湖南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 一.<大学之道> 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 ...

  • 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
  • 摘要: "唐诗宋词赏析"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理工农林类大学开设往往受到冷遇,实行改革势所必然,探索多维教学成为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作者在教学探索中,总结出了"三结合"教学法,即赏析与创作的结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网络的结合,效果较为明显." ...

  •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瓷的中国心 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还有一些的.譬 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 ...

  • 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档
  • 2009--2010学年德政镇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标准的推崇,要求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做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做好提质工做.在求真务实求发展.和谐创新图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下,我校初中语 ...

  •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 语文试题 综三.综四 <语文>期末试题(A 卷)(满分100分)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 ...

  • 201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设计:陈小赟.侯强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必须填入下列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