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研究分析
【摘要】针对个体原因、职业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容易面临职业困惑问题,文章探讨从寻找工作乐
趣、保持个人心态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再辅以组织干预,以
化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困惑。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从规模建
设向全面质量建设发展。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而高职教师是落实教改的关键主体,也是实现学校
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把中职生培养成
“人”并成“才”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
选择了一个社会角色,最终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当前,很多教
师感觉,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学生难管理,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
又辛苦,待遇又不好。但是如何实现解决教师职业困惑,内因方面
关键还是要我们自己作出努力。教师职业好比一家独立经营的企
业,教师需要从待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出发,用管理学的方法思考
和分析问题,为“自己”这家既充满生机又面临挑战的“企业”制
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策略来。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心理
调节者”、“朋友和知己”,因而,教师常常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
当这些角色与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随着近
年来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的教学
任务也随之加重。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调查发现,不少体育教师每
周二十几课时,平均每天六节左右,加上备课的时间,他们基本一
周都在忙于上课。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部分体育教师还要承担
一些行政管理任务(如班主任工作等)。此外,还要承受职称评定
与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新创办的或由
中专改制而来,其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教师缺乏参与
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有效途径,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
的尊重,缺乏归宿感等等,这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
多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注重专业建设,体育课难
以引起学校及学生的重视。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多为一年一度的运动
会和篮球赛,而这些活动多为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参加,不能十分
有效地发动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也无形之中将体育课
归入”副科”的行列,认为可上可不上,体育课上出现缺课、逃课、
不服从老师安排的现象很普遍。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
教师作为大学存在的基础之一,对其作用,中外有很多知名的大
学校长有过精彩的论述。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已经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有两种忠诚,一种是
学科的忠诚,另外一种是对学科所在单位的忠诚。如果说对学科的
忠诚是对事业的追求的话,对学科所在单位的忠诚是为了生存的必
需。在当前,后者忠诚似乎要大于前者,其中的原因在于教师面临
的生存压力。最大的困惑是数字化评价。教师的工作要求变得更加
量化,如教学的课时数,科研成果数量,尤其是获得科研经费的数
量成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尺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数字化评价的
奴隶。在强大的职业压力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强烈,现在的
幸福感似乎不如以前。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经师和人师的圣洁感在
弱化,甚至在动摇。正是在这种巨大的阵痛之下,教师的倦怠感在
增加,甚至背负的骂名在增加,教师也逐渐成为社会抨击的对象,
甚至被列入社会丑化的行列之中。
(三)教育对象的变化困惑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现在的学生与教师作为学生时代的学生
已大大不同。首先学生对教师已经失去师道尊严,过去,学生对教
师是毕恭毕敬的,因为在教师身上有太多的意蕴在里面。教师是太
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智慧的象
征。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召下,学生对教师始终是怀着一种崇高的
心情。但是,到了现在,情况却大大不同。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如
学生就业的压力、实习的压力等等。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普片轻视
公共体育课,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其次对课堂采取逃课的态
度。学生对学习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对教育采取娱乐的态度。这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的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现实和功利化,即
课程本身的使用价值决定是否上课的态度。而体育课程对于高职院
校就业影响十分有限,另外加上学生身体处于人体机能发育较好时
期,少量体育锻炼对学生影响较小,不能形成较为直接效果。最后,
体育课程中技术学习有些时候枯燥无味,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学生
觉得乏味。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
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个人角度而言,不断学习、提升能力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
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减轻工作心理压力、保持
高职业效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管理者,应该帮助教师提升能
力、发展教学技能,落实和健全体制,让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效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一)提高完善自身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怎样如何自我完善,第一要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
就是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勇于超越
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第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
业理想目标,明确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找准立足点,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三要积极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和专业科研活动,
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学者型、科研
型、专家型的体育教师;第四发挥专业所长和优势,开展社会服务
活动,在专业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塑形象展风采;第五要要开
展专业交流对话活动,自主进行专业反思,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写好教育教学随笔,不断积累提高。
(二)体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估体系,指导教师工作
的健康开展和对其工作成效的评估。在评估体系方面,应设立恰当
的评估指标,包括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体
育教育的状况,课程的开设,科研工作,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当对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或预算、师资配置、办公设备、工
作人员、工作量、工资、津贴、职称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
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利于
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前景的期望值。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职
业生涯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开发的需求,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师的行
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与情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体
育教师的角色期待,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获得良
好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领导要充分了解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体谅体育教
师的辛苦,给予他们合理公平的待遇
作为学校领导应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体会特殊职业岗位的特殊
性,应体谅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与心理,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予
关心和鼓励,重新制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还应当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体育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真正让体育教师在工
作中消除困惑感,找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滕爱萍,李奇.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36).
[2]文洁.高职青年专业教师职志淡化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7(8).
[3]欧阳群宏.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焦虑成因分析[j].职业教育
研究,2009(7).
[4]张晓丹,林妙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作者简介:王世军(198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职业
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研究分析
【摘要】针对个体原因、职业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容易面临职业困惑问题,文章探讨从寻找工作乐
趣、保持个人心态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再辅以组织干预,以
化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困惑。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从规模建
设向全面质量建设发展。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高,而高职教师是落实教改的关键主体,也是实现学校
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把中职生培养成
“人”并成“才”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
选择了一个社会角色,最终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当前,很多教
师感觉,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学生难管理,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
又辛苦,待遇又不好。但是如何实现解决教师职业困惑,内因方面
关键还是要我们自己作出努力。教师职业好比一家独立经营的企
业,教师需要从待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出发,用管理学的方法思考
和分析问题,为“自己”这家既充满生机又面临挑战的“企业”制
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策略来。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心理
调节者”、“朋友和知己”,因而,教师常常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
当这些角色与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随着近
年来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的教学
任务也随之加重。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调查发现,不少体育教师每
周二十几课时,平均每天六节左右,加上备课的时间,他们基本一
周都在忙于上课。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部分体育教师还要承担
一些行政管理任务(如班主任工作等)。此外,还要承受职称评定
与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新创办的或由
中专改制而来,其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成熟。教师缺乏参与
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有效途径,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
的尊重,缺乏归宿感等等,这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
多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注重专业建设,体育课难
以引起学校及学生的重视。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多为一年一度的运动
会和篮球赛,而这些活动多为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参加,不能十分
有效地发动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也无形之中将体育课
归入”副科”的行列,认为可上可不上,体育课上出现缺课、逃课、
不服从老师安排的现象很普遍。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
教师作为大学存在的基础之一,对其作用,中外有很多知名的大
学校长有过精彩的论述。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已经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有两种忠诚,一种是
学科的忠诚,另外一种是对学科所在单位的忠诚。如果说对学科的
忠诚是对事业的追求的话,对学科所在单位的忠诚是为了生存的必
需。在当前,后者忠诚似乎要大于前者,其中的原因在于教师面临
的生存压力。最大的困惑是数字化评价。教师的工作要求变得更加
量化,如教学的课时数,科研成果数量,尤其是获得科研经费的数
量成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尺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数字化评价的
奴隶。在强大的职业压力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强烈,现在的
幸福感似乎不如以前。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经师和人师的圣洁感在
弱化,甚至在动摇。正是在这种巨大的阵痛之下,教师的倦怠感在
增加,甚至背负的骂名在增加,教师也逐渐成为社会抨击的对象,
甚至被列入社会丑化的行列之中。
(三)教育对象的变化困惑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现在的学生与教师作为学生时代的学生
已大大不同。首先学生对教师已经失去师道尊严,过去,学生对教
师是毕恭毕敬的,因为在教师身上有太多的意蕴在里面。教师是太
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智慧的象
征。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召下,学生对教师始终是怀着一种崇高的
心情。但是,到了现在,情况却大大不同。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如
学生就业的压力、实习的压力等等。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普片轻视
公共体育课,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其次对课堂采取逃课的态
度。学生对学习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对教育采取娱乐的态度。这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的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现实和功利化,即
课程本身的使用价值决定是否上课的态度。而体育课程对于高职院
校就业影响十分有限,另外加上学生身体处于人体机能发育较好时
期,少量体育锻炼对学生影响较小,不能形成较为直接效果。最后,
体育课程中技术学习有些时候枯燥无味,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学生
觉得乏味。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
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个人角度而言,不断学习、提升能力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
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减轻工作心理压力、保持
高职业效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管理者,应该帮助教师提升能
力、发展教学技能,落实和健全体制,让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效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一)提高完善自身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怎样如何自我完善,第一要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
就是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勇于超越
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第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
业理想目标,明确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找准立足点,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地努力;第三要积极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和专业科研活动,
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学者型、科研
型、专家型的体育教师;第四发挥专业所长和优势,开展社会服务
活动,在专业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塑形象展风采;第五要要开
展专业交流对话活动,自主进行专业反思,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写好教育教学随笔,不断积累提高。
(二)体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估体系,指导教师工作
的健康开展和对其工作成效的评估。在评估体系方面,应设立恰当
的评估指标,包括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体
育教育的状况,课程的开设,科研工作,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当对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或预算、师资配置、办公设备、工
作人员、工作量、工资、津贴、职称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
来。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利于
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前景的期望值。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职
业生涯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开发的需求,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师的行
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与情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体
育教师的角色期待,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获得良
好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领导要充分了解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体谅体育教
师的辛苦,给予他们合理公平的待遇
作为学校领导应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了解体会特殊职业岗位的特殊
性,应体谅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与心理,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予
关心和鼓励,重新制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还应当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体育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真正让体育教师在工
作中消除困惑感,找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滕爱萍,李奇.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36).
[2]文洁.高职青年专业教师职志淡化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7(8).
[3]欧阳群宏.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焦虑成因分析[j].职业教育
研究,2009(7).
[4]张晓丹,林妙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作者简介:王世军(198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职业
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