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真正的幸福

  幸福和苦难看起来像遥遥相望的两极,但其实是硬币的正反面。如果不能经历真正的幸福,我们就容易一次次地迷失、被苦难吞没;如果不经历灾难,我们也不会真正懂得并珍惜幸福。

  对幸福的通俗解释

  有人将幸福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人们在持续较长的时间内,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乐趣,并自然地希望这种愉快心情持久的感觉。但要想对幸福形成一个更清晰的定义并不容易。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对幸福的感受显然并不一样。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地思考:究竟什么是幸福?究竟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幸福?

  很多人觉得要更有财富,在经济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满足才能幸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经济学家用许多实证研究证明,发达国家的人民的确相比贫穷国家总体来说要更加幸福,同时一个国家的高收入人群的确要比最低收入人群总体更加幸福。所以,我们切莫轻易宣称物质、财富与幸福无关,从而落入“虚无主义”的窠臼。

  但是,经济学目前也只能粗浅地回答某些和幸福相关的问题。因为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及人们的行为选择,而对“经济人”的心理以及由此心理决定的幸福的主观感受的研究却涉及较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注意到由此形成的只见物质不见人、只见财富不见幸福的“经济学的穷困”,他大声呼吁,经济学应该回到它的出发之地——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因为,经济学在童年时期,不仅研究物质、国民财富,也相当关注人们的心理和幸福,但后来的经济学却偏离了其出发点,主要侧重于关注财富及相关行为。

  经济学已经发现,经济、财富与幸福程度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关关系。对一个国家作持续的研究会发现:很多时候,财富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长;或者财富阶层的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财富的继续增长对于幸福带来的益处其实也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家通常代表着成功、财富和幸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经济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或时常出现“烦躁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

  此外,中国普通民众对收入增长与幸福增长的关系如今也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在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大陆排名第112位,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由此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的发展理应走出幸福经济学所讲的收入增长不带来幸福增长的所谓“幸福悖论”。

  认识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再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认识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整个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从传统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积极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运动几个阶段。从最初对于心理不良状况的治疗,逐渐走向对积极心理的追求。从对心理的干预手段和干预目的来看,最初的传统心理学(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消除消极因素而使心理更健康;积极心理学则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幸福感,甚至寻求使心理更超脱的方法;到认知行为主义的第三浪潮,心理学更注重如何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已经不太关注消除负面心理因素,例如,主张不评价事物、不抵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如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塞利格曼提出的后现代积极心理学模型。他认为一个人要达到蓬勃的人生(flourish life),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PERMA——更多的持续积极情绪(P)、更多的投入(E)、更好的人际关系(R)、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M)以及更多的成就(A)。其中,第二项“更多的投入”指的是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最后一项“更多的成就”指的是已经获得的成就。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创始人,马丁·沙利文(Martin Seligman) 认为,幸福包括“积极情感”和“积极行动”,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主动增加这两方面。按照这个标准和塞利格曼模型的五因子,生活能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幸福循环”,最终使我们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是拥抱幸福的时候了

  在过去50年中,虽然全球的科技、经济及医疗卫生状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GDP、家庭收入、长寿水平等指标始终在增加,但是诸如抑郁、焦虑、自杀、药物滥用等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虽然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努力、无数的金钱致力于提高健康水平及延长寿命,但是全球现在仍然有超过16%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幸福是最根本的货币,该是提升我们的心智资产和幸福感的时候了,毕竟没有人希望在抑郁和焦虑中度过已经变得更长久的寿命。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充满充实、更加丰富的人生。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2008年,英国政府的前瞻计划项目(UK Government’s Foresight Project)研究了世界各地400多名科学家的跨学科工作成果,试图建立一套有事实依据并可以增进幸福感的行为指南。项目试图凸显出日常生活中那些可以增进幸福感的简单行为。项目报告《心智资本与幸福(Mental Capital and Wellbeing)》建议我们:第一,经常与他人联系,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二,培养业余爱好,坚持适当的运动;第三,留心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丽;第四,不断地学习,保持一颗向上的心;第五,乐于奉献,多为邻里和社区服务。这五条建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的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人类的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财富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经济发展,但人类的幸福又与非物质的因素有关,因此,我们还需要关注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理性地生活以及识别“虚假的幸福”和“真正的幸福”。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有三件事情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建构幸福的能力,追求生命的成长,保持终极的关怀。首先,真正的幸福需要幸福能力的建构,这既包括外在能力的建构,也包括内在能力的建构,而真正的幸福最终体现出来是一种内心深层的实际感受。真正的幸福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状况相对独立,也不取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真正幸福的人,总是对简单地活着都充满感恩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生气、沮丧、恐惧,而是能对这些负面情绪有一个深层、完全的认识,并且有能力让自己走出来。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不断认清自己并向内心世界探索的过程。

  其次,真正的幸福需要追求生命的成长。这意味着,不断对自己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否定、反思、改进,是经历真正幸福的开始。借助经常吸收积极正面的“营养”,就能找到内心喜乐的源泉。

  最后,真正的幸福还需要保持终极的关怀。终极关怀会带来更美好的人性追求和更高尚的价值观,就如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的,“我们需要比黄金更宝贵的诚信,比大海更宽广的胸怀,比高山更崇高的道德,比爱自己更多地爱别人的博爱精神。”

  盛夏已至,万物向上。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到了一个拥抱幸福的季节。让每一个人可以做幸福的梦,让每一个中国人实现幸福,实在应该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史贵存系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经济研究组成员)

  幸福和苦难看起来像遥遥相望的两极,但其实是硬币的正反面。如果不能经历真正的幸福,我们就容易一次次地迷失、被苦难吞没;如果不经历灾难,我们也不会真正懂得并珍惜幸福。

  对幸福的通俗解释

  有人将幸福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人们在持续较长的时间内,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乐趣,并自然地希望这种愉快心情持久的感觉。但要想对幸福形成一个更清晰的定义并不容易。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对幸福的感受显然并不一样。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地思考:究竟什么是幸福?究竟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幸福?

  很多人觉得要更有财富,在经济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满足才能幸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经济学家用许多实证研究证明,发达国家的人民的确相比贫穷国家总体来说要更加幸福,同时一个国家的高收入人群的确要比最低收入人群总体更加幸福。所以,我们切莫轻易宣称物质、财富与幸福无关,从而落入“虚无主义”的窠臼。

  但是,经济学目前也只能粗浅地回答某些和幸福相关的问题。因为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及人们的行为选择,而对“经济人”的心理以及由此心理决定的幸福的主观感受的研究却涉及较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注意到由此形成的只见物质不见人、只见财富不见幸福的“经济学的穷困”,他大声呼吁,经济学应该回到它的出发之地——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因为,经济学在童年时期,不仅研究物质、国民财富,也相当关注人们的心理和幸福,但后来的经济学却偏离了其出发点,主要侧重于关注财富及相关行为。

  经济学已经发现,经济、财富与幸福程度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关关系。对一个国家作持续的研究会发现:很多时候,财富增长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长;或者财富阶层的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财富的继续增长对于幸福带来的益处其实也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家通常代表着成功、财富和幸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经济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或时常出现“烦躁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

  此外,中国普通民众对收入增长与幸福增长的关系如今也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在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大陆排名第112位,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由此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的发展理应走出幸福经济学所讲的收入增长不带来幸福增长的所谓“幸福悖论”。

  认识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再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认识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整个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从传统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积极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运动几个阶段。从最初对于心理不良状况的治疗,逐渐走向对积极心理的追求。从对心理的干预手段和干预目的来看,最初的传统心理学(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消除消极因素而使心理更健康;积极心理学则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幸福感,甚至寻求使心理更超脱的方法;到认知行为主义的第三浪潮,心理学更注重如何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已经不太关注消除负面心理因素,例如,主张不评价事物、不抵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如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塞利格曼提出的后现代积极心理学模型。他认为一个人要达到蓬勃的人生(flourish life),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PERMA——更多的持续积极情绪(P)、更多的投入(E)、更好的人际关系(R)、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M)以及更多的成就(A)。其中,第二项“更多的投入”指的是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最后一项“更多的成就”指的是已经获得的成就。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创始人,马丁·沙利文(Martin Seligman) 认为,幸福包括“积极情感”和“积极行动”,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主动增加这两方面。按照这个标准和塞利格曼模型的五因子,生活能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幸福循环”,最终使我们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是拥抱幸福的时候了

  在过去50年中,虽然全球的科技、经济及医疗卫生状况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GDP、家庭收入、长寿水平等指标始终在增加,但是诸如抑郁、焦虑、自杀、药物滥用等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虽然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努力、无数的金钱致力于提高健康水平及延长寿命,但是全球现在仍然有超过16%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幸福是最根本的货币,该是提升我们的心智资产和幸福感的时候了,毕竟没有人希望在抑郁和焦虑中度过已经变得更长久的寿命。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充满充实、更加丰富的人生。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2008年,英国政府的前瞻计划项目(UK Government’s Foresight Project)研究了世界各地400多名科学家的跨学科工作成果,试图建立一套有事实依据并可以增进幸福感的行为指南。项目试图凸显出日常生活中那些可以增进幸福感的简单行为。项目报告《心智资本与幸福(Mental Capital and Wellbeing)》建议我们:第一,经常与他人联系,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二,培养业余爱好,坚持适当的运动;第三,留心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丽;第四,不断地学习,保持一颗向上的心;第五,乐于奉献,多为邻里和社区服务。这五条建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的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人类的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财富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经济发展,但人类的幸福又与非物质的因素有关,因此,我们还需要关注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理性地生活以及识别“虚假的幸福”和“真正的幸福”。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有三件事情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建构幸福的能力,追求生命的成长,保持终极的关怀。首先,真正的幸福需要幸福能力的建构,这既包括外在能力的建构,也包括内在能力的建构,而真正的幸福最终体现出来是一种内心深层的实际感受。真正的幸福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状况相对独立,也不取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真正幸福的人,总是对简单地活着都充满感恩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生气、沮丧、恐惧,而是能对这些负面情绪有一个深层、完全的认识,并且有能力让自己走出来。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不断认清自己并向内心世界探索的过程。

  其次,真正的幸福需要追求生命的成长。这意味着,不断对自己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否定、反思、改进,是经历真正幸福的开始。借助经常吸收积极正面的“营养”,就能找到内心喜乐的源泉。

  最后,真正的幸福还需要保持终极的关怀。终极关怀会带来更美好的人性追求和更高尚的价值观,就如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的,“我们需要比黄金更宝贵的诚信,比大海更宽广的胸怀,比高山更崇高的道德,比爱自己更多地爱别人的博爱精神。”

  盛夏已至,万物向上。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到了一个拥抱幸福的季节。让每一个人可以做幸福的梦,让每一个中国人实现幸福,实在应该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史贵存系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经济研究组成员)


相关内容

  • 活着就是幸福的格言
  •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 赫拉克利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 艾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一个人 ...

  •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
  •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 <拥抱幸福的小熊>这本书是著名儿童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的成名大作.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就是憨厚笨拙.温和驯良.毛绒绒.圆润又贴心的小熊.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单翼天使"(单亲家庭的小孩)小念.五岁那年,小念的父 ...

  •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了<拥抱幸福的小熊>这本书,便随手拿了起来.谁知这一拿我却不愿再放下来! 我把它买回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的魅力非同凡响,我感动的流出了眼泪.故事讲的是:小念在童年时代,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女孩,还常常受到伙伴的欺负.一次并非偶然的机会,林医 ...

  • [优秀作文]拥抱文明,幸福成长
  •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这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也是能不能交到朋友,能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关键. 我认为,谦让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谈谈,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只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遇到老师时主动向老师问好:上课迟到时,进教室要喊报告:坐公交车给老 ...

  • 心怀感恩 拥抱幸福
  •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从大家的微笑中,我能看到,大家是幸福的!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感恩 拥抱幸福.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幸福是各种各样的,她可以是少女嘴角甜甜的微笑,也可以是老人手中的一杯清茶,是初为 ...

  • 原来幸福那么简单
  • 原来幸福那么简单500字 幸福总是不经意间发生在任何一个角落里,让人琢磨不透,来的又是那么突然-- 今天早读课上,我正沉浸于读书的状态中--忽然听到教室里大家一齐发出的雷鸣般的鼓掌声.我还没回过神,只瞧见大家都朝窗外望去,啊,一个熟悉的面孔和声音出现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我也跟着鼓掌起来,当那个熟悉而 ...

  • 张小娴与各种经典作者的经典语句
  • 是不是会有那种时候,你把积累了好久的烦恼苦闷一股脑的告诉了周围你认为的好朋友.当然,他们肯定会很有礼貌的听你说完,然后安慰几句.可是听完了他们的安慰之后,你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事情解决了,反而为了向朋友诉苦,费了很多力气,让自己觉得更加的烦闷.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 岁月流逝,坟墓只是一 ...

  • 拥抱自己作文
  • 拥抱自己作文 拥抱自己作文(一) "成功,只属于会拥抱自己的人,而那些„„" --题记 在长满荆棘的漫长路上,有无数的挑战和困难.而我们要学会拥抱,拥抱没有声音,它是无言的.学会拥抱知识的你是充实的:学会拥抱友人的你是幸福的:学会拥抱智慧的你是聪明的:而当你学会拥抱自己时,你也许 ...

  • 让幸福拥抱世界(1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让幸福拥抱世界(150字)作文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它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你不要总是希望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幸福属于每个人,幸福是平凡的,就像空气一样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 带着一颗懂得幸福的心去生活,幸福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