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摘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也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诚信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在全面发展的今天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赋予了诚信新的时代内涵。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及功能,阐述了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的局限,并提出了诚信的维护机制,为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诚信 内涵 机制

1绪论

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它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集合体,他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系统运行的润滑剂,他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得以延续的底线。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也影响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诚信是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直观表现,无论哲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诚信始终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诚信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道德维系的基本准则。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们以信为先,增进了民众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也为稳定社会安全、维系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诚信文化拥有了相对更为丰富的现代意义,同时也拥有了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

诚信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础,也影响着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发现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同时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诺千金”的说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国人的现代诚信意识、提升道德水平、做诚

信公民、建设诚信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内涵及功能

2.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涵义

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二者可以互训。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诚信论述,其有三重涵义。

第一层涵义是诚实。孔子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所以诚信首先就是有诚实,既不欺人,更不欺己。欺人者,人必弃之。欺己者,人必辱之。但不欺人者,千不得一,不欺己者,万不得一。所以这两点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总之,就是要对自己的言论持负责的态度,既对自己诚实,也对他人诚实。

第二层涵义是守信。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墨子说:“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实际能做的事情就说,实际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去说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荡口”。做人要守信,说话要讲信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守信更是推崇备至,比如尾生抱柱,又如季布一诺。前者为了守信不惜献出生命,后者因为守信得到了自己敌人的尊重而因此免祸。

第三层涵义是信任。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列为政权稳定的最重要条件。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所以,我们要讲诚信。杨泉说:“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更有孔子求仁得仁之意境。你信任别人,别人才能信任你。否则,即使是自己的至亲,也会同床异梦。诚信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广泛地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人际关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特定的价值观。

2.2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功能

(1)诚信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诚信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够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乃至价值导向。同时还能理顺和化解社会内部矛盾和冲突的功能。它包括价值理念

整合功能、行为规范整合功能、以及社会结构整合功能。

诚信文化的价值理念整合功能是整合功能中最基本最一种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对诚信行为产生共同的认同感。只有对诚信的价值观一致,人们才能对诚信产生正确的态度,才能够知行合一,以诚信为荣,以欺骗为耻。

行为规范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规范社会群体的的行为准则,从而使诚信由内在的道德规范逐渐演化出相应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行为范式,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结构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对的社会结构协所产生的整合作用。在具备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后,诚信文化对社会的规范作用使社会结构成为一个和谐的组织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2)诚信文化的社会推进功能

诚信文化对社会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诚信文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推进社会进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诚信不仅仅是公民的一种道德意识,更是公民修身的重要渠道。对公民个人世界观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次,诚信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诚信文化是维系正常交易行为的纽带和安全带。良好的诚信关系可以减少各种欺诈和欺骗行为,使市场秩序更加有序,使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得发展。

(3)反向功能

诚信文化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也就具备了文化的的特性。美国功能论者R•默顿认为,社会并非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兼而有之。各人或群体并不是总是服从社会的,违反规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非整合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功能的另一种体现。默顿认为,文化的反向功能有可在两种情形下发生的:一是发生于文化滞后时,即非物质文化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时。比如说现代社会讲契约精神,但很多时候的商业行为仍然以传统的信用体系作为依托,三角债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发生于负文化团体之中。如黑社会,传销组织,诈骗团伙,在这些帮派团体中,内部人员必须讲兄弟义气,江湖习气,内部帮规。这显示是对诚信的曲解,是一种伪诚信。

诚信文化的反向功能向我们阐明,当诚信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时,那么诚信文化就非但不利于社会和谐,反而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负文化团体存在,不能把伪诚信的作为一种诚信来弘扬,而要意识到伪诚信的之害甚于不诚信。

3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局限

3.1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起源于血缘关系熟人诚信

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系统,我国传统的诚信观起源于这种关系的早期。在生产力很低的自然经济时代,男耕女织式的田园牧歌生活是人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更多的产品是靠个人的名誉和声望来维持交换的通畅。所以在农耕时代,诚信的范围是亲戚邻居以及与一个家庭发生关系的全部范围,最多不超过一个自然村的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国寡民”。这种情况下下的诚信往往是亲戚关系的一种延伸。可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诚信”,并非是一种普遍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而是农耕社会宗族人际关系的延伸。

3.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缺少外部约束机制

中国传统诚信往往建立道德自律之上,基本上把当作内心信念,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所以往往缺乏法律规范。诚信在遭遇危机时,民众求助的往往不是法律和政府,而是传统的德高望重的宗族之人。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往往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它强调以理服人,主张当事人的道德内省,而恰恰缺了“合法”的理性要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只有伦理关系,比如说三从四德,而其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要统统让位于伦理关系之。这样,道德的约束功能甚至超过了法律的效力。崇尚善行既是民众价值目标追求也是民众的行为规范,因为在传统诚信思想中,“诚信”的核心是本真,是一种善的行为,讲诚信体现了知行合一。与传统的道德思想相联系,诚信在古代社会们的观念中地位颇高。个人的自我道德规范要讲“诚信”,人与人的交往准则也要讲“诚信,君王治国仍然要讲“诚信”。凡事有利有弊,传统诚信文化在提升古代先民的道德素质的同时,先天就缺乏外部机制的有效约束,更没有法律上的制约,被少数人所利用后也会沦为民众的道德枷锁阻碍社会进步。

3.3儒家文化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注重以道德义务为本位

儒家文化的的诚信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更是体现了儒家文化推崇的封建等级制度,诚信的最强调的就是“君君”,诚信要屈从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这也是自汉代以来的“三纲五常”的主要内容。而传统诚信很多是不平等的,在君臣父子中,君、父、均处于统治地位,前者拥有支配后者的权利,而后者只有听命于前者的义务,这两者间不是对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君父对臣子甚至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相对宽容的孔子,也逃不过“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孔子家语·六本》)的窠臼。因此,我们可以说就某种意义而言传统诚信是一种具有等级的义务诚信。

4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从地域上说流传甚广,其对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时间上说,更是源远流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几千年,悠悠岁月。也是唯一的现存四大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功不可没。研究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诚信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维护机制主要有:

4.1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要求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将人说话算话的品德比之为牛车的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马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都是古代车辆重要的构件。诚信是君子必备的品行,是人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孟子以“诚”为做人的根本道德,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有之也;不诚,为有能动者也” 指出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诚意”作为八目之一,上联“格物”、“知至”,下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承上启下,使其成为内养与外创的关键点。儒家文化往往特别强调诚自我意识对道德规范形成的重要意义,认为意诚才能心正,心正才能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道德本源的意义上,诚成为儒家文化自我修养修炼的重要环节。

只有社会成员将个人的诚视为合理的行为状态,将诚定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使不诚信之事人人喊打,不诚信之人无所遁形,和谐社会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

4.2诚信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诉求

《弟子规》里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孔子把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 (《论语·学而》)。荀子则更进一步,指出了“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阐明了相信那些值得相信的人和怀疑那些应当怀疑的人都是“信”。到汉代,信更被列为“五常”之一(仁、义、礼、智、信)。更体现了它的道德规范作用。

但诚信作为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靠人们的自律。要提升民众的诚信意识,往往要靠国家的主动推动。通过宣传正面典型,谴责失信行为,对社会公众传递“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理念;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弘扬诚信文化,高度重视社会诚信道德角色的塑造;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以物质利益为杠杆或导向,实行奖诚罚假,通过利益机制调节人们的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诚信心理;同时更充分发挥诚信法律规范在诚信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使社会公众法律制度氛围中逐渐养成诚信的行为,从而内化为诚信的道德规范。

4.3建立诚信机制是构建诚信文化的制度保障

在诚信文化中,诚信机制则更侧重于制度约束的方面,发挥着惩恶的功效,它以制度化的力量强化着诚信观念。诚信机制的建立往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培植政府信用,建立和健全信用查询系统,增大失信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最后建立诚信机制和法律保障信用机制,通过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外部强制约束力来规范诚信活动及诚信行为,以强制性手段消灭那些危害到和谐社会的失信行为,有效地消除的诚信过程中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主观随意性,增大失信成本,从而引导民众自我道德意识的提高,给和谐社会提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诚信文化的发展和维护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5结论

我们要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传统诚信文化,避免被传统诚信观中固有的时代特征所束缚,同时也要发扬传统诚信理论中的精华,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形成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的诚信文化。针对社会上各个层面不同主体的失信行为要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深究其产生的根源,从本质上着手,从根源杜绝失信行为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桂波.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关系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25—26.

[2] 吴婷婷.诚信文化乃立足之本[J].商场现代化,2011,(14):18—19.

[3] 莫新明.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31—33

[4] 孙炜.中国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重构[J].西南金融,2010,(9):22—23.

[5] 冯常荣.“诚信”的文化传承与践行[J].社会科学战线,2010,(4):30—31.

[6]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考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7—28.

[7] 李羽.试论传统诚信文化与现代诚信文化[J].岭南学刊,2008,(5):13—15.

[8] 李奋生.我国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8,(7):29—31.

[9] 李奋生.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8,(2):20—22.

[10] 罗昌勤.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构建现代诚信社会的理论价值[J].理论观察,2007,(5):29—30.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及局限

摘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也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诚信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在全面发展的今天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赋予了诚信新的时代内涵。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及功能,阐述了传统文化中诚信内涵的局限,并提出了诚信的维护机制,为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诚信 内涵 机制

1绪论

诚信是一种维持社会整体正常秩序和个体正当合法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它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集合体,他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系统运行的润滑剂,他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得以延续的底线。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也影响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诚信是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直观表现,无论哲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诚信始终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诚信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道德维系的基本准则。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们以信为先,增进了民众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价值观导向功能也为稳定社会安全、维系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诚信文化拥有了相对更为丰富的现代意义,同时也拥有了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

诚信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础,也影响着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发现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同时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诺千金”的说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国人的现代诚信意识、提升道德水平、做诚

信公民、建设诚信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诚信内涵及功能

2.1传统文化中诚信的涵义

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二者可以互训。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诚信论述,其有三重涵义。

第一层涵义是诚实。孔子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所以诚信首先就是有诚实,既不欺人,更不欺己。欺人者,人必弃之。欺己者,人必辱之。但不欺人者,千不得一,不欺己者,万不得一。所以这两点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总之,就是要对自己的言论持负责的态度,既对自己诚实,也对他人诚实。

第二层涵义是守信。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墨子说:“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实际能做的事情就说,实际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如果去说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荡口”。做人要守信,说话要讲信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守信更是推崇备至,比如尾生抱柱,又如季布一诺。前者为了守信不惜献出生命,后者因为守信得到了自己敌人的尊重而因此免祸。

第三层涵义是信任。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列为政权稳定的最重要条件。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所以,我们要讲诚信。杨泉说:“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更有孔子求仁得仁之意境。你信任别人,别人才能信任你。否则,即使是自己的至亲,也会同床异梦。诚信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广泛地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调整人际关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特定的价值观。

2.2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功能

(1)诚信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诚信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够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乃至价值导向。同时还能理顺和化解社会内部矛盾和冲突的功能。它包括价值理念

整合功能、行为规范整合功能、以及社会结构整合功能。

诚信文化的价值理念整合功能是整合功能中最基本最一种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对诚信行为产生共同的认同感。只有对诚信的价值观一致,人们才能对诚信产生正确的态度,才能够知行合一,以诚信为荣,以欺骗为耻。

行为规范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能规范社会群体的的行为准则,从而使诚信由内在的道德规范逐渐演化出相应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行为范式,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结构整合功能是指诚信文化对的社会结构协所产生的整合作用。在具备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后,诚信文化对社会的规范作用使社会结构成为一个和谐的组织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2)诚信文化的社会推进功能

诚信文化对社会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诚信文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推进社会进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诚信不仅仅是公民的一种道德意识,更是公民修身的重要渠道。对公民个人世界观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次,诚信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诚信文化是维系正常交易行为的纽带和安全带。良好的诚信关系可以减少各种欺诈和欺骗行为,使市场秩序更加有序,使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得发展。

(3)反向功能

诚信文化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也就具备了文化的的特性。美国功能论者R•默顿认为,社会并非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兼而有之。各人或群体并不是总是服从社会的,违反规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非整合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功能的另一种体现。默顿认为,文化的反向功能有可在两种情形下发生的:一是发生于文化滞后时,即非物质文化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时。比如说现代社会讲契约精神,但很多时候的商业行为仍然以传统的信用体系作为依托,三角债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发生于负文化团体之中。如黑社会,传销组织,诈骗团伙,在这些帮派团体中,内部人员必须讲兄弟义气,江湖习气,内部帮规。这显示是对诚信的曲解,是一种伪诚信。

诚信文化的反向功能向我们阐明,当诚信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时,那么诚信文化就非但不利于社会和谐,反而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负文化团体存在,不能把伪诚信的作为一种诚信来弘扬,而要意识到伪诚信的之害甚于不诚信。

3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局限

3.1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起源于血缘关系熟人诚信

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基本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系统,我国传统的诚信观起源于这种关系的早期。在生产力很低的自然经济时代,男耕女织式的田园牧歌生活是人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更多的产品是靠个人的名誉和声望来维持交换的通畅。所以在农耕时代,诚信的范围是亲戚邻居以及与一个家庭发生关系的全部范围,最多不超过一个自然村的范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国寡民”。这种情况下下的诚信往往是亲戚关系的一种延伸。可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诚信”,并非是一种普遍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而是农耕社会宗族人际关系的延伸。

3.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缺少外部约束机制

中国传统诚信往往建立道德自律之上,基本上把当作内心信念,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所以往往缺乏法律规范。诚信在遭遇危机时,民众求助的往往不是法律和政府,而是传统的德高望重的宗族之人。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往往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它强调以理服人,主张当事人的道德内省,而恰恰缺了“合法”的理性要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只有伦理关系,比如说三从四德,而其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要统统让位于伦理关系之。这样,道德的约束功能甚至超过了法律的效力。崇尚善行既是民众价值目标追求也是民众的行为规范,因为在传统诚信思想中,“诚信”的核心是本真,是一种善的行为,讲诚信体现了知行合一。与传统的道德思想相联系,诚信在古代社会们的观念中地位颇高。个人的自我道德规范要讲“诚信”,人与人的交往准则也要讲“诚信,君王治国仍然要讲“诚信”。凡事有利有弊,传统诚信文化在提升古代先民的道德素质的同时,先天就缺乏外部机制的有效约束,更没有法律上的制约,被少数人所利用后也会沦为民众的道德枷锁阻碍社会进步。

3.3儒家文化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注重以道德义务为本位

儒家文化的的诚信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更是体现了儒家文化推崇的封建等级制度,诚信的最强调的就是“君君”,诚信要屈从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这也是自汉代以来的“三纲五常”的主要内容。而传统诚信很多是不平等的,在君臣父子中,君、父、均处于统治地位,前者拥有支配后者的权利,而后者只有听命于前者的义务,这两者间不是对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君父对臣子甚至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相对宽容的孔子,也逃不过“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孔子家语·六本》)的窠臼。因此,我们可以说就某种意义而言传统诚信是一种具有等级的义务诚信。

4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维护机制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从地域上说流传甚广,其对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时间上说,更是源远流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几千年,悠悠岁月。也是唯一的现存四大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传承功不可没。研究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诚信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维护机制主要有:

4.1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要求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将人说话算话的品德比之为牛车的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马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都是古代车辆重要的构件。诚信是君子必备的品行,是人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孟子以“诚”为做人的根本道德,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有之也;不诚,为有能动者也” 指出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诚意”作为八目之一,上联“格物”、“知至”,下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承上启下,使其成为内养与外创的关键点。儒家文化往往特别强调诚自我意识对道德规范形成的重要意义,认为意诚才能心正,心正才能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道德本源的意义上,诚成为儒家文化自我修养修炼的重要环节。

只有社会成员将个人的诚视为合理的行为状态,将诚定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使不诚信之事人人喊打,不诚信之人无所遁形,和谐社会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

4.2诚信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诉求

《弟子规》里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孔子把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 (《论语·学而》)。荀子则更进一步,指出了“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阐明了相信那些值得相信的人和怀疑那些应当怀疑的人都是“信”。到汉代,信更被列为“五常”之一(仁、义、礼、智、信)。更体现了它的道德规范作用。

但诚信作为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靠人们的自律。要提升民众的诚信意识,往往要靠国家的主动推动。通过宣传正面典型,谴责失信行为,对社会公众传递“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理念;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弘扬诚信文化,高度重视社会诚信道德角色的塑造;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以物质利益为杠杆或导向,实行奖诚罚假,通过利益机制调节人们的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诚信心理;同时更充分发挥诚信法律规范在诚信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使社会公众法律制度氛围中逐渐养成诚信的行为,从而内化为诚信的道德规范。

4.3建立诚信机制是构建诚信文化的制度保障

在诚信文化中,诚信机制则更侧重于制度约束的方面,发挥着惩恶的功效,它以制度化的力量强化着诚信观念。诚信机制的建立往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培植政府信用,建立和健全信用查询系统,增大失信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最后建立诚信机制和法律保障信用机制,通过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外部强制约束力来规范诚信活动及诚信行为,以强制性手段消灭那些危害到和谐社会的失信行为,有效地消除的诚信过程中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主观随意性,增大失信成本,从而引导民众自我道德意识的提高,给和谐社会提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诚信文化的发展和维护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5结论

我们要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传统诚信文化,避免被传统诚信观中固有的时代特征所束缚,同时也要发扬传统诚信理论中的精华,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形成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的诚信文化。针对社会上各个层面不同主体的失信行为要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深究其产生的根源,从本质上着手,从根源杜绝失信行为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桂波.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关系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25—26.

[2] 吴婷婷.诚信文化乃立足之本[J].商场现代化,2011,(14):18—19.

[3] 莫新明.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31—33

[4] 孙炜.中国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重构[J].西南金融,2010,(9):22—23.

[5] 冯常荣.“诚信”的文化传承与践行[J].社会科学战线,2010,(4):30—31.

[6]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考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7—28.

[7] 李羽.试论传统诚信文化与现代诚信文化[J].岭南学刊,2008,(5):13—15.

[8] 李奋生.我国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8,(7):29—31.

[9] 李奋生.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8,(2):20—22.

[10] 罗昌勤.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构建现代诚信社会的理论价值[J].理论观察,2007,(5):29—30.


相关内容

  •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1
  •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第九课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张双扣 北海一中 教材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框.前 三单元分别围绕"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 民法基本原则探讨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民法基本原则探讨 李锡鹤 华东政法大学 教授 关键词: 民法/哲学/体系 内容提要: 笔者近年来出版了一本<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表了一些民法学论文,字数不多,问题不少,有观点上的,表述上的,也有排校上 ...

  • [诚信认知与养成]PPT总结1
  • <诚信的认知与养成>PPT 总结 整理:Zhang 第一讲导论 诚信的含义:诚实守信,内诚于心,外诚于人:诚实无欺,一言九鼎. 诚信的特征:内心外显真善美 诚信的基本功能:诚信是人类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 一.支撑功能:民以诚而立.国家.法律.人类社会 二.激励功能:讲诚信能够赢得人心,走 ...

  • 论合同正义性
  • 第53卷 第5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9月 WuhanUniversityJournal(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l.53,No.5 Sept.2000,637-640 ●法 学 论 合 同 正 义 性 段启俊1,蔡学恩2,邱启雄2 a ...

  • 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 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诚信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自从人类脱离了他与自然及动物的那种植根关系,实现了族类的提升并开始社会交往以来,就始终存在着社会诚信问题.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如此才能组成社会.其实在许多群居性的动物那里,就可以看到诚信的萌芽,比如植根于血缘关系 ...

  •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文档
  •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价格一线:价值--供求关系-消费-企业生产---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 ...

  • 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
  •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国务院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旅游业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广大游客对旅游市场规范和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41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力 ...

  •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_司占营
  • 企业管理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司占营 题,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企业管理建筑施工品牌建设 邸惠芳郭静 (河南郑煤矿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立足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分析企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存在的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对于 目前, ...

  • mirsali 毕业论文二稿
  • 目 录 一.新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1 二.新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5 (一)许多新疆民营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以家族式管理为主·······5 (二)多数新疆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