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社区创建指导手册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手册

鲤城区临江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促进委员会

二○一○年元月

引言

一、安全社区概述

二、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解读

三、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引 言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社区安全基础差。通过建设安全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安全促进活动,大力推广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先进的社区建设理念,贯彻了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是社区改革发展的需要。安全社区建设也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满足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安全促进活动,不但可以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帮助提升社区的社会形象。

一、安全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它至少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或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也就是说,社区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

(二)安全社区的概念

安全社区概念(国际):已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内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概念(国家):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理念:

基本原则: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

基本理念: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

方式:资源整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内容:涵盖——生活、工作、环境等诸多领域;

目的:降低伤害;

模式:不断干预,持续改进。

(三)安全社区的由来

1975年,瑞典Falkoping推行社区安全计划;

1982年,瑞典Lidkoping安全社区计划开展;

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预防事故和伤害世界大会。会议通过的决议制定《安全社区宣言》,提出:“任何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及安全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设于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全球“安全社区”的考核和确认工作。

(四)安全社区的发展及现状

1、国际:

——1989年,瑞典Lidkoping社区首获认可。

——亚洲第一个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在韩国的水原市。

2、我国港、澳、台地区: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

—2000年引进计划;

—成为第六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

—两个社区2003年确认,一个2005年确认。

——台湾卫生署与国民健康局

—一个社区2005年确认。

3、我国内陆地区:

—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

—2002年5月,温斯朗教授考察了该社区;

—2004年5月提出确认申请,于06年3月确认;

—2004年7月,河北开滦“安全社区”启动

—2004年10月,北京朝阳“安全社区”启动

—2004年11月,山西潞安“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6月,上海浦东花木镇“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5月,北京东城区“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7月,北京西城区“安全社区”启动

—2007年10月,山西潞安等7个社区被授予国际“安全社区”。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工作

—负责“安全社区”—推广、联络、推荐、技术支持;

—03、04、05年,组团出席香港第12届、布拉格第13届、卑尔根14届世界安全社区大会并考察安全社区;

—04年3月、5月,邀请香港OSH局、WHO专家举办讲座; —04年6月,组织北京“安全社区”研讨会;

—05年4月,邀请温思朗来华考察并举办讲座;

—05年6月,组团参观香港安全社区;

—07年9月,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营市街等21个社区被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命名为全国首批 “国家安全社区”。

二、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解读

2006年2月27日,AQ/T2001-2006《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2006年5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本标准是按照国际安全社区准则和指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中国社区建设的特点与要求,依据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的。该标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纳入社区环境、工作和生活场所中涉及到的伤害问题,便于以安全社区建设为平台,广泛开展事故与伤害的预防工作。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安全社区基本要素等4部分。在范围部分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对象,表明了本标准的广泛适用性;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的安全社区准则的技术内容,又与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接轨,同时,考虑了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相关条款内容的要求,做到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术语部分对本标准所使用的15个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明确界定了它们在标准中的准确内涵;第4部分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完整要求,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是掌握、运用本标准的关键。本文重点就第4部分规定的12项“安全社区基本要素”逐一进行解读。

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创建安全社区的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与决策,所以,安全社区项目又称为“一把手”工程。在此前提下,社区要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安全社区创建机构承担着组织对事故与伤害风险的辨识及其评价、制定社区安全目标和计划、组织安全促进项目实施、评审社区安全绩效、提供资源和条件保障等职责。

所谓跨部门合作,就是将社区所在的政府部门、安全、卫生、社区行政管理、民政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消防、公安、交通、科研、教育、医院、物业、企业、商业机构等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安全社区推进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建设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设立工作场所安全、健康促进、家居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治安、伤害记录和统计分析等执行机构,具体实施安全促进。

为了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必须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创建安全社区

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标准要求社区建立事故和伤害预防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建立社区内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渠道,建立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开拓外部交流机制,提高全员参与率。

这里的信息是指与社区安全管理和安全状况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变化信息、事故与伤害发生信息、有关危险源点的信息以及社区安全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群众安全需求、伤害监测结果、国内外安全社区网络活动等。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包括与外部(国内外)的交流,社区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宣传培训、公告、会议、考察、参观、座谈、社区调查、意见收集等。社区应积极组织以互相交流为形式的安全社区活动,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本社区安全健康工作的发展。

安全社区建设的对象是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层次的人群,创建安全社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此外,社区还应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作用,群策群力,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我国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此前又致力于社区服务功能的建立与完善,相对来说,社区安全管理基础较弱,安全建设滞后于企业。所以,标准按照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在社区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评价等工作,并根据我国社区安全现状,规定了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主要内容。

社区安全建设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进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是保证安全促进的核心基础,应当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对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分析、评价社区安全现状和伤害的变化趋势,了解和掌握社区安全基本状况,摸清社区安全现在处于什么位臵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安全意识、行为能力水平和急需提供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服务工作。事故与伤害风险识别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社区工作、环境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考虑到社区所涉及的事故与伤害类别比较多,范围广泛,人群构成复杂等实际情况,在选择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评价方法时,应本着实用的原则,尽量采用简单、易学且有效的方法,不宜要求过高。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社区应制定安全目标、

工作目标以及事故与伤害控制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制定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实施的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

安全促进目标和计划,是根据社区特点和考虑其规模、经济、人口等情况制定的,要体现事故与伤害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连续性,并能够长期执行。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各单位和各项目实施机构应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目标,并分解为相关指标。安全计划应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环境的改善,突出重点人群的管理与关怀。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目标和计划应当能够实现,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安全促进项目

实现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的途径是安全促进项目,这是建设安全社区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执行和完成社区安全计划,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安全促进项目,是安全社区建设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重的内容,有好项目才有好效果。社区应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的结果,安全目标与计划的要求,社区能力与资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促进项目。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是针对容易被伤害或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高危人群、发生事故概率较高的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综合考虑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老年人安全、运动安全、社会治安等12个方面的内容,制定职责、权限和方法明确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方案。

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的确定,是建立在社区伤害监测和风险辨识评价基础上的。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社区以及不同内容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是不同的。

社区不同于企业,管理难度较高,因此,项目实施方法应考虑社区情况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可从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设施、安全意识与技能几方面入手,尽量采用涉及面广、简单明了、群众易于参与和接受的形式。

宣传教育与培训

建设安全社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标准要求社区通过相应的资源和渠道,包括设施、师资、教材等,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但由于社区构成成分复杂,人员分散度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完全采用企业安全教育的方法,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本条款的实现应注意2个重点:

一是内容的设定。不同层次人群的安全意识强弱不等,安全能力高低不同,自身文化素质不一,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教育课程,使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接受并受益。

二是形式的选择。应利用各种机会,尽量采用受益面广、参与度高的形式。例如,文艺演出、体育活动、联谊活动、知识竞赛、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安全提示、社区咨询、实物演示、发放宣传品、社区

志愿者活动等。

应急预案和响应

标准要求社区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落实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减少或消除事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社区要对常见的火灾、爆炸、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等潜在的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辨识和后果预测,加强日常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标准规定了社区内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和应急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如提供人员、物资、经费等保障,有效地落实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家庭应急预案也是社区考虑的重点内容。要组织相关培训,动员居民识别家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讨论如何配合实施社区应急措施,制定家庭应急措施,培训应急能力,作好防范工作。

社区事故与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必须到位,应急响应行动应当及时、快速、有序、高效,保障应急救援人员和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监测与监督

有效的监督与监测是保证社区安全建设效果的保障手段。标准要求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与监督方法,监测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的实现情况;建立社区安全三大监督机制,即: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居民的公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机制。对社区安全目标实现过程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立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安全监测与监督内容包括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的实现、安全促进计划与项目的实施、社区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全员参与度等。

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方法的目的,是及时反映社区事故与伤害发生与变化趋势以及控制效果,包括社区伤害调查、伤害日常监测、群众满意度调查、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风险识别与评价,安全常识知晓率调查等,可根据项目需要合理确定。

事故与伤害记录

社区应有记录伤害的制度,对社区发生的各种伤害及时、如实地予以描述。应在制度中明确记录种类、记录格式、记录方法和记录的管理。通过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记录,分析伤害发生的数量、类别、原因、分布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或调整安全促进计划加以解决。 记录是社区伤害监测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已经普遍建立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4类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其他类别的伤害,由于操作难度较大,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记录机制。

2005年,卫生部已在全国开展伤害监测工作,但一时还难以进行全面监测。由于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在策划伤害记录时应考虑简单、实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阶段性基线调查、在医院或社区建立伤害信息登记、查阅伤患者档案,以居委会或楼座为单位进行伤害监测、社区伤害普查、社区伤害抽样调查等方法。

记录管理包含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储存、查阅、保管和处臵等内容,要求记录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和可见证性,且便于查阅。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的目的,是保存创建过程的信息,以便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规范、齐全的安全社区创建档案,能够反映安全社区创建的全过程,反映社区安全管理、安全促进过程以及风险控制情况。安全社区创建档案应当完整、管理规范、易于查询。

预防与纠正措施

对于在安全监测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制定纠正措施,明确纠正要求,跟踪落实情况和效果。

应当认识到,仅仅解决了已经发生和发现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认真分析该问题产生的管理原因、环境原因以及深层次的根源,举一反三,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同类情况不再重复发生,真正实现事故与伤害的预防机制。

评审与持续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社区应制定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和安全绩效评审方法,定期对安全社区创建的整体绩效进行评审和评价,反映安全促进效果,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问题。依据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效和结果分析,持续开展安全促进工作。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设立持续改进的计划和目标,策划新一轮安全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安全绩效,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促进社区内所有人员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可以通过工作过程监测、环境安全监测、安全促进效果监测等方法,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安全措施实施效果。也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媒体监督、总结会、群众满意度调查,不同阶段和时段伤害监测的分析及对比等方法进行评审。

安全社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安全促进,在于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三、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

[2006]67号)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确认申请社区已基本满足标准,并命名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过程。评定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社区”定义的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均可提出申请。

第四条 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在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社区评定与管理工作。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促进中心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进行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注:凡启动安区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呈报促进中心备案。

第六条 促进中心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编制《安全社区评定指标》作为安全社区评定的工作标准。

第七条 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组建评定组、现场评定、综合评定和证后管理。

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

第八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并经社区所在地上级政府综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

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寄送促进中心。

第九条 社区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向促进中心提交三份工作报告,并提交电子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

(二)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

(三)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可参考《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编制;

(四)安全社区建设项目的评估方法、结果以及持续改进的证据。

(五)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条 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认可。

第三章 现场评定准备

第十一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促进中心组建现场评定工作组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其进行现场评定。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准备包括组建评定组、编制评定计划和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第十三条 评定组成员一般为3-5名,根据评定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可以将评定组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十四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

(一)编制相关工作文件;

(二)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三)负责现场评定工作并与申请社区领导进行沟通;

(四)将个人的现场评定发现及时与组长或其他成员沟通;

(五)对申请社区的安全促进工作做出评价;

(六)负责社区整改情况的跟踪评定。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有效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五条 评定组成员除具备必须的培训、教育、工作经历和从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经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与申请社区性质有关的安全专业知识;

(二)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方面的指示。能从评定现场的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中作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善于交往。评定成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申请方各个层次的人能够很好地相处,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以取得理想的评定效果。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安全社区评定人员应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如有违反,经查实后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七条 编制评定计划

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八条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评定工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评定组在实施评定过程中控制评定的进程,进行评定记录和对安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四章 现场考察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 第二十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介绍双方人员;

(二)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三)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

首次会议由评定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创建机构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察

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

(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具体指标的评定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45个二级评定指标。对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的判定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45个二级评定指标中;A级指标个数〉=30个的评定为合格。

(二)B级指标缺陷经整改、并经专家组两个月内复审达到A级后且满足(一)要求的,评定为合格。

(三)出现C级指标评定为不合格;

(四)若某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评定均为B,则安全社区评定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末次会议

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向申请方报告评定发现;

(二)评价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宣布现场评定结论性意见,并提出对评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

第二十四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意外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社区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判定不符合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评定标准为依据,并与申请方共同确认事实。 第二十五条 申请方有如下权利:

(一)与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协商确定现场评定时间;

(二)对不适宜参加本次评定的人员提出异议,但应有合理的理由;

(三)对现场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与评定组协商,若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申请方可向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提出申诉或投诉。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和资料;

(二)为现场评定工作组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

(三)允许评定人员实施评定时进入相关现场,调阅相关记录和访问有关人员。

(四)申请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评定组进行评定,以便及时把相关消息进行反馈。

第五章 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应撰写出评定报告。评定报告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简述评定过程、方法、评定的项目、查阅的资料、随机调查结果、指标评定结果、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对申请社区总体情况的评定,并提出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评定组将评定报告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十九条 促进中心将总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

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意见,促进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并抄送其申请认可部门。

第六章确认与命名

第三十一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促进中心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

第三十二条 被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一般在安全社区会议期间举行命名仪式,也可以在当地举行命名仪式。证书和证牌和旗臶一般在命名仪式上颁发。

第三十四条 总评未获通过的社区,整改后可在一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

第七章 证后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保持时间为五年。届满六个月前应该重新提出申请,促进中心将派评定组进行现场复评,以确定是否继续保持称号。复评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十六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促进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年度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年度持续改进计划。促进中心视情况抽检。

第三十七条 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者,促进中心将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继续保持称号。

第三十八条 五年到期未提出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称号,促进中心将在媒体予以公布,撤销其称号。

第三十九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影响特别恶劣的事件者,应及时通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将视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保持称号。

第四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手册

鲤城区临江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促进委员会

二○一○年元月

引言

一、安全社区概述

二、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解读

三、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引 言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社区安全基础差。通过建设安全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安全促进活动,大力推广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先进的社区建设理念,贯彻了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是社区改革发展的需要。安全社区建设也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满足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安全促进活动,不但可以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帮助提升社区的社会形象。

一、安全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它至少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或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也就是说,社区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

(二)安全社区的概念

安全社区概念(国际):已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内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概念(国家):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理念:

基本原则: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

基本理念: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

方式:资源整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内容:涵盖——生活、工作、环境等诸多领域;

目的:降低伤害;

模式:不断干预,持续改进。

(三)安全社区的由来

1975年,瑞典Falkoping推行社区安全计划;

1982年,瑞典Lidkoping安全社区计划开展;

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预防事故和伤害世界大会。会议通过的决议制定《安全社区宣言》,提出:“任何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及安全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设于卡罗林斯卡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全球“安全社区”的考核和确认工作。

(四)安全社区的发展及现状

1、国际:

——1989年,瑞典Lidkoping社区首获认可。

——亚洲第一个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在韩国的水原市。

2、我国港、澳、台地区: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

—2000年引进计划;

—成为第六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

—两个社区2003年确认,一个2005年确认。

——台湾卫生署与国民健康局

—一个社区2005年确认。

3、我国内陆地区:

—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

—2002年5月,温斯朗教授考察了该社区;

—2004年5月提出确认申请,于06年3月确认;

—2004年7月,河北开滦“安全社区”启动

—2004年10月,北京朝阳“安全社区”启动

—2004年11月,山西潞安“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6月,上海浦东花木镇“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5月,北京东城区“安全社区”启动

—2005年7月,北京西城区“安全社区”启动

—2007年10月,山西潞安等7个社区被授予国际“安全社区”。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工作

—负责“安全社区”—推广、联络、推荐、技术支持;

—03、04、05年,组团出席香港第12届、布拉格第13届、卑尔根14届世界安全社区大会并考察安全社区;

—04年3月、5月,邀请香港OSH局、WHO专家举办讲座; —04年6月,组织北京“安全社区”研讨会;

—05年4月,邀请温思朗来华考察并举办讲座;

—05年6月,组团参观香港安全社区;

—07年9月,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营市街等21个社区被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命名为全国首批 “国家安全社区”。

二、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解读

2006年2月27日,AQ/T2001-2006《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2006年5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本标准是按照国际安全社区准则和指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中国社区建设的特点与要求,依据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的。该标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纳入社区环境、工作和生活场所中涉及到的伤害问题,便于以安全社区建设为平台,广泛开展事故与伤害的预防工作。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安全社区基本要素等4部分。在范围部分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对象,表明了本标准的广泛适用性;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的安全社区准则的技术内容,又与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接轨,同时,考虑了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相关条款内容的要求,做到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术语部分对本标准所使用的15个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明确界定了它们在标准中的准确内涵;第4部分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完整要求,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是掌握、运用本标准的关键。本文重点就第4部分规定的12项“安全社区基本要素”逐一进行解读。

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创建安全社区的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与决策,所以,安全社区项目又称为“一把手”工程。在此前提下,社区要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安全社区创建机构承担着组织对事故与伤害风险的辨识及其评价、制定社区安全目标和计划、组织安全促进项目实施、评审社区安全绩效、提供资源和条件保障等职责。

所谓跨部门合作,就是将社区所在的政府部门、安全、卫生、社区行政管理、民政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消防、公安、交通、科研、教育、医院、物业、企业、商业机构等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安全社区推进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建设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设立工作场所安全、健康促进、家居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治安、伤害记录和统计分析等执行机构,具体实施安全促进。

为了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必须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创建安全社区

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标准要求社区建立事故和伤害预防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建立社区内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渠道,建立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开拓外部交流机制,提高全员参与率。

这里的信息是指与社区安全管理和安全状况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变化信息、事故与伤害发生信息、有关危险源点的信息以及社区安全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群众安全需求、伤害监测结果、国内外安全社区网络活动等。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包括与外部(国内外)的交流,社区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宣传培训、公告、会议、考察、参观、座谈、社区调查、意见收集等。社区应积极组织以互相交流为形式的安全社区活动,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本社区安全健康工作的发展。

安全社区建设的对象是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层次的人群,创建安全社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此外,社区还应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作用,群策群力,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我国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此前又致力于社区服务功能的建立与完善,相对来说,社区安全管理基础较弱,安全建设滞后于企业。所以,标准按照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在社区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评价等工作,并根据我国社区安全现状,规定了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主要内容。

社区安全建设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进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是保证安全促进的核心基础,应当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对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分析、评价社区安全现状和伤害的变化趋势,了解和掌握社区安全基本状况,摸清社区安全现在处于什么位臵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安全意识、行为能力水平和急需提供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服务工作。事故与伤害风险识别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社区工作、环境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考虑到社区所涉及的事故与伤害类别比较多,范围广泛,人群构成复杂等实际情况,在选择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评价方法时,应本着实用的原则,尽量采用简单、易学且有效的方法,不宜要求过高。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社区应制定安全目标、

工作目标以及事故与伤害控制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制定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实施的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

安全促进目标和计划,是根据社区特点和考虑其规模、经济、人口等情况制定的,要体现事故与伤害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连续性,并能够长期执行。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各单位和各项目实施机构应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目标,并分解为相关指标。安全计划应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环境的改善,突出重点人群的管理与关怀。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目标和计划应当能够实现,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安全促进项目

实现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的途径是安全促进项目,这是建设安全社区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执行和完成社区安全计划,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安全促进项目,是安全社区建设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重的内容,有好项目才有好效果。社区应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的结果,安全目标与计划的要求,社区能力与资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促进项目。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是针对容易被伤害或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高危人群、发生事故概率较高的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综合考虑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老年人安全、运动安全、社会治安等12个方面的内容,制定职责、权限和方法明确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方案。

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的确定,是建立在社区伤害监测和风险辨识评价基础上的。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社区以及不同内容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是不同的。

社区不同于企业,管理难度较高,因此,项目实施方法应考虑社区情况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可从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设施、安全意识与技能几方面入手,尽量采用涉及面广、简单明了、群众易于参与和接受的形式。

宣传教育与培训

建设安全社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标准要求社区通过相应的资源和渠道,包括设施、师资、教材等,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但由于社区构成成分复杂,人员分散度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完全采用企业安全教育的方法,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本条款的实现应注意2个重点:

一是内容的设定。不同层次人群的安全意识强弱不等,安全能力高低不同,自身文化素质不一,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教育课程,使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接受并受益。

二是形式的选择。应利用各种机会,尽量采用受益面广、参与度高的形式。例如,文艺演出、体育活动、联谊活动、知识竞赛、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安全提示、社区咨询、实物演示、发放宣传品、社区

志愿者活动等。

应急预案和响应

标准要求社区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落实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减少或消除事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社区要对常见的火灾、爆炸、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等潜在的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辨识和后果预测,加强日常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标准规定了社区内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和应急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如提供人员、物资、经费等保障,有效地落实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家庭应急预案也是社区考虑的重点内容。要组织相关培训,动员居民识别家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讨论如何配合实施社区应急措施,制定家庭应急措施,培训应急能力,作好防范工作。

社区事故与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必须到位,应急响应行动应当及时、快速、有序、高效,保障应急救援人员和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监测与监督

有效的监督与监测是保证社区安全建设效果的保障手段。标准要求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与监督方法,监测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的实现情况;建立社区安全三大监督机制,即: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居民的公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机制。对社区安全目标实现过程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立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安全监测与监督内容包括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的实现、安全促进计划与项目的实施、社区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全员参与度等。

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方法的目的,是及时反映社区事故与伤害发生与变化趋势以及控制效果,包括社区伤害调查、伤害日常监测、群众满意度调查、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风险识别与评价,安全常识知晓率调查等,可根据项目需要合理确定。

事故与伤害记录

社区应有记录伤害的制度,对社区发生的各种伤害及时、如实地予以描述。应在制度中明确记录种类、记录格式、记录方法和记录的管理。通过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记录,分析伤害发生的数量、类别、原因、分布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或调整安全促进计划加以解决。 记录是社区伤害监测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已经普遍建立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4类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其他类别的伤害,由于操作难度较大,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记录机制。

2005年,卫生部已在全国开展伤害监测工作,但一时还难以进行全面监测。由于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在策划伤害记录时应考虑简单、实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阶段性基线调查、在医院或社区建立伤害信息登记、查阅伤患者档案,以居委会或楼座为单位进行伤害监测、社区伤害普查、社区伤害抽样调查等方法。

记录管理包含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储存、查阅、保管和处臵等内容,要求记录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和可见证性,且便于查阅。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的目的,是保存创建过程的信息,以便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规范、齐全的安全社区创建档案,能够反映安全社区创建的全过程,反映社区安全管理、安全促进过程以及风险控制情况。安全社区创建档案应当完整、管理规范、易于查询。

预防与纠正措施

对于在安全监测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制定纠正措施,明确纠正要求,跟踪落实情况和效果。

应当认识到,仅仅解决了已经发生和发现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应认真分析该问题产生的管理原因、环境原因以及深层次的根源,举一反三,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同类情况不再重复发生,真正实现事故与伤害的预防机制。

评审与持续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社区应制定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和安全绩效评审方法,定期对安全社区创建的整体绩效进行评审和评价,反映安全促进效果,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问题。依据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效和结果分析,持续开展安全促进工作。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设立持续改进的计划和目标,策划新一轮安全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安全绩效,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促进社区内所有人员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可以通过工作过程监测、环境安全监测、安全促进效果监测等方法,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安全措施实施效果。也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媒体监督、总结会、群众满意度调查,不同阶段和时段伤害监测的分析及对比等方法进行评审。

安全社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安全促进,在于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三、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

[2006]67号)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确认申请社区已基本满足标准,并命名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过程。评定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社区”定义的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均可提出申请。

第四条 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在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社区评定与管理工作。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促进中心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进行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注:凡启动安区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呈报促进中心备案。

第六条 促进中心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编制《安全社区评定指标》作为安全社区评定的工作标准。

第七条 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组建评定组、现场评定、综合评定和证后管理。

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

第八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并经社区所在地上级政府综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

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寄送促进中心。

第九条 社区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向促进中心提交三份工作报告,并提交电子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

(二)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

(三)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可参考《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编制;

(四)安全社区建设项目的评估方法、结果以及持续改进的证据。

(五)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话、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

第十条 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认可。

第三章 现场评定准备

第十一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促进中心组建现场评定工作组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其进行现场评定。

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准备包括组建评定组、编制评定计划和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第十三条 评定组成员一般为3-5名,根据评定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可以将评定组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十四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

(一)编制相关工作文件;

(二)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

(三)负责现场评定工作并与申请社区领导进行沟通;

(四)将个人的现场评定发现及时与组长或其他成员沟通;

(五)对申请社区的安全促进工作做出评价;

(六)负责社区整改情况的跟踪评定。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有效控制负全面责任。

第十五条 评定组成员除具备必须的培训、教育、工作经历和从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经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与申请社区性质有关的安全专业知识;

(二)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方面的指示。能从评定现场的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中作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善于交往。评定成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申请方各个层次的人能够很好地相处,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以取得理想的评定效果。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安全社区评定人员应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如有违反,经查实后予以严肃查处。

第十七条 编制评定计划

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 第十八条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评定工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评定组在实施评定过程中控制评定的进程,进行评定记录和对安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四章 现场考察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程序

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 第二十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介绍双方人员;

(二)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三)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

首次会议由评定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创建机构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察

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

(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具体指标的评定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45个二级评定指标。对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的判定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45个二级评定指标中;A级指标个数〉=30个的评定为合格。

(二)B级指标缺陷经整改、并经专家组两个月内复审达到A级后且满足(一)要求的,评定为合格。

(三)出现C级指标评定为不合格;

(四)若某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评定均为B,则安全社区评定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 末次会议

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一)向申请方报告评定发现;

(二)评价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宣布现场评定结论性意见,并提出对评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

第二十四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

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

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意外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社区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判定不符合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评定标准为依据,并与申请方共同确认事实。 第二十五条 申请方有如下权利:

(一)与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协商确定现场评定时间;

(二)对不适宜参加本次评定的人员提出异议,但应有合理的理由;

(三)对现场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与评定组协商,若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申请方可向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提出申诉或投诉。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方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和资料;

(二)为现场评定工作组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

(三)允许评定人员实施评定时进入相关现场,调阅相关记录和访问有关人员。

(四)申请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评定组进行评定,以便及时把相关消息进行反馈。

第五章 综合评定

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应撰写出评定报告。评定报告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简述评定过程、方法、评定的项目、查阅的资料、随机调查结果、指标评定结果、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对申请社区总体情况的评定,并提出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评定组将评定报告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

第二十九条 促进中心将总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

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协调司的意见,促进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并抄送其申请认可部门。

第六章确认与命名

第三十一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促进中心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

第三十二条 被授予“国家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一般在安全社区会议期间举行命名仪式,也可以在当地举行命名仪式。证书和证牌和旗臶一般在命名仪式上颁发。

第三十四条 总评未获通过的社区,整改后可在一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

第七章 证后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保持时间为五年。届满六个月前应该重新提出申请,促进中心将派评定组进行现场复评,以确定是否继续保持称号。复评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十六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促进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年度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年度持续改进计划。促进中心视情况抽检。

第三十七条 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者,促进中心将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继续保持称号。

第三十八条 五年到期未提出申请者,视为自动放弃称号,促进中心将在媒体予以公布,撤销其称号。

第三十九条 保持“国家级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影响特别恶劣的事件者,应及时通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将视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保持称号。

第四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相关内容

  • 魏都区创建安全和谐型社区指导手册
  • 魏都区安全和谐型社区建设操作指导 一.工作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居委会要把社区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安全建设总体部署,将社区安全与其他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协调推进,成立"安全和谐型社区"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 (二)健全管理网络 ...

  • 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工作方案
  •   —— 求真社发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方案   为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培育学校党建工作典型,并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浙教工委办[2011]6号《关于创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文件精神,我支部积极筹备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建设,现结合学校及我支部实际,制订如 ...

  • xx社区志愿者服务情况汇报
  • xx社区xx志愿者服务队情况汇报 根据<xx市xx区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和<xx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的精神,xx社区xx志愿者服务队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自身建设,大力弘扬"奉 ...

  • 街道"精品社区"创建工作汇报
  • 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前来检查调研工作.下面,我根据区委组织部<"精品社区"创建检查调研方案>的要求,就***街道"精品社区"创建工作进行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于批评指正.一.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及专干队伍 ...

  • 残疾人康复检查督导方案
  • 开展省级辅助器具中心达标验收工作;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加强各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辅助器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长江新里程计划、贫困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抢救性康复、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等重点项目工作;积极推广辅助器具评估适配服务;推进辅助器具进社区、入家庭; ...

  • 环保局宣教工作总结
  • xx年上半年,我局法规宣教工作坚持以党的xx大、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环保责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并重,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管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切实开展了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工作。截止6月底,责任目标和指标任务已逐 ...

  • 社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2016
  • 范文一 尊敬的党组织: 做为一名党员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在社区党支部及其他党员同志的帮助下,我对入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感到做为一名积极分子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一名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周围同事当中要体现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 ...

  • 2013年区司法局年度工作情况总结
  • xx年以来,我局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及xx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总体思路,把维护社 ...

  • 陕西物业管理服务方案物业管理质量目标
  • 陕西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目 录 1.高起点.严要求,创建绿色生态品牌 ----同升湖山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2.创建绿色社区会议纪要 3.长沙同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建绿色社区的组织机构 4.同升湖山庄"绿色社区"创建领导小组 5.同升湖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