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 客观精神说 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这样一来,艺术是 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 “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 。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 主观精神说 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 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要, 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 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 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完全可以这么讲, “艺术生产”理论为艺 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 活动。 2,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3,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1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 审美性: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 与形式美

的统一。

第二章: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理论家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种种探 索,产生了许多不同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 1:艺术起源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 有三点差别,即摹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 这一 理论具有合理之处,但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主要有席勒和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由于人类没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把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 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进一步认为,认得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但这种起源 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 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认为周围的世界非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考古发现, 早期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 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首次提出。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克罗齐认为艺术 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 界都具有一定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表现感情, 艺术家确实是通过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 ,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科学阐述艺术的起源。

5:艺术起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只有从此入手, 才能真正揭开艺术诞生的奥秘。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 展过程。艺术的起源和可能是多因的而非单因的,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的出现更难用单一的原因来概括,但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发展是由

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 应当是原始社会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 :审美认识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两个方面的审美认识功能,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到天体,小到细胞 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 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 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之所以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 而且能够表达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 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是欣赏着从中受的启迪和教育。特点 “以情感 特点: 特点 人”“潜移默化” , “寓教于乐” 。 3:审美娱乐作用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娱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和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 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文艺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2,使劳动者通过艺 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投入新的工作。3,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寓教于乐” 。 美育: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他在《美育书简》中不仅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而且还系统的 美育 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席勒已经不仅限于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 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 的领域来阐述美育,是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领域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 美育的核心 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 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

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 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他对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 艺术教育的任务: 1,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艺术文化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以整个人类 艺术文化学 文化作为参考系来探讨艺术问题。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首先表现在参与和推动, 体现和放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 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时,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和流露出来。还表现在,出现一些哲理性 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能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各种艺术思潮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相联系,具有各自不同的哲 学基础。同时,艺术对哲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的内容。尤其表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 现在它能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作用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艺术 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区别 区别:宗教是人的自我 区别 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人的只有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劝人去天国寻求精神安慰,有时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

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

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道德: 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 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 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 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 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 大的影响。 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 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从方式来看, 道德是以概念、 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 的现象。 对立现象: 从实质上讲,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 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从目的上讲, 对立现象: 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 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从具体操作上讲,科学客观冷静地对 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 表现情感。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表现在 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 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

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例如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 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第五章 艺术创作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 特征: 特征: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第三,艺 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 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一次性艺术生产: 多次性艺术生产: 一次性艺术生产: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一次性全部完成创作,拿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多次性艺术生产:是 多次性艺术生产 指需要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多次完成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的关系: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 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间接体验: 间接体验: 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 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 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就是讲曹仲达的人物画,挺进有力,画中人物衣衫紧窄贴肉。而吴道子的画,神采飞扬, 画中人物衣带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 “十八描” ,就是指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除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两种描发外还有游丝描、 柳叶描、减笔描等等。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 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 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了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 艺术创作形成的意象。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 作品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形成或产生这种审美意象。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 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艺术传达 又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的生命 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可以放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作品来。 “以意运笔” “意在笔先” “以心运手” 。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 形象思维 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 种心理功能。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首先,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其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 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再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也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 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无意识: 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 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 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 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正因为如此,艺术 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 自己的艺术风格。 所以说,艺术风格的形成,虽然是由于艺术家的性格、气质等内在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 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有蕴含着深刻的客观社会原因。艺术家总是处在一定的时代、民族、文化、地域之中,使得 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不能不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对于艺术风格来讲,他是在个体性中体现出社会性,在主观性中蕴含着客观性。在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因此我 们说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他来源于艺术家主体精神的独特性,同时凝聚着文化 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的客观社会因素。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 很审美追求。形成艺术的时代风格。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 艺术流派 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有以下三种类型: 艺术流派有以下三种类型: 1: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它艺术流派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 2: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3: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不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 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巡回展览画派”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

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作品 第六章 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 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 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例如,一幅绘画,一件雕 塑,一幅书法作品,一座建筑物,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件实用工艺品, 听觉形象: 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 音乐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 性。 综合形象: 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 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 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 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艺术作品的内容 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主题: 主题:又叫主旨,题旨或主题思想。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主题既 有题材本身的意义更有艺术家主体情思的移入,它是作家艺术家对于丰富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是艺术作品的灵 魂。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是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它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结构: 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组织和构造。 结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安排构造,将艺术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结合成完美统一的整体。结构在造型艺术 结构作用: 中主要是指构图和形体设计,在叙事艺术中主要指情节的安排,在抒情艺术中主要指情感节奏的安排等等。 再现: 再现: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表现: 表现: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愿望和情感。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典型 艺术典型的个性:

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外表、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有独特 艺术典型的个性 的性格、独特的感情、独特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 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 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 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 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艺术鉴赏 第七章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 种审美的再创造。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 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才能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 现。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鉴赏心理的保守性: 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 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 趋向。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

及国际文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 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 审美心理包含: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 注意: 注意: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感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 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 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联想: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 蒙太奇:就是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剪辑和组接来形成完整的电影形象。 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情 情 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 体的一种态度。 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艺术鉴赏活动第一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一阶段) 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 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审美直觉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直接性。 审美直觉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直接性。直观性:就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必须亲身去感受,听音乐必须亲自去听,看 电影必须亲自去看,读小说必须亲自去阅读,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这也是艺术与科学等其它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它不能通过间接经验而获得审美感受,必须鉴赏主体亲身 参与和直接感受。直接性:这种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是在一 瞬间完成,无须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通感: 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

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艺术鉴赏活动第二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二阶段)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 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 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艺术鉴赏活动第三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三阶段) 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 : 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 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使鉴赏主体育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统一,物我两忘。 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作用: 的作用 1,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特征: (试论述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艺术批评的特征: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 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艺 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 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 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 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尤其 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 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艺体裁。 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 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 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实用艺术 第八章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

代设计等。实用 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 建筑艺术: 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 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形体: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 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 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 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自然美和建筑美,更应该欣赏所蕴含的文化美? 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自然美和建筑美,更应该欣赏所蕴含的文化美? 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但是,一般 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特别 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 人的诗词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 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 亭》 ,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 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工艺美术,又可称

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美术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与建筑艺术相仿,集中体现为 造型美。 金银错,是指一种金属工艺,它是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错平磨光而成。 金银错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一是产品设计,从家俱、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二是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一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 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三是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从狭义 上讲,视觉设计又被称作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 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等。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

(2) ,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 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3) ,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4) ,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 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实用艺术中, 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 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 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2, 表现性与形式美。 笔意: 笔意:就是书法家精神气质的表现和外化,也就是书法家通过笔画运转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情趣。 笔法: 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尤其是表现笔意的具体手法。 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 素,也包括对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总之,在实用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3,民族性与时代性。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 书法艺术 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其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笔、用墨、结 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 书法的“韵律” 书法的“韵律” 主要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这种韵律来自于书法作品中线条整体形势的生动 : 气韵。 书法的“风格” :是指作品的整体的艺术特征,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它是由用笔、用墨、 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

造型艺术 第九章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造型艺术 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 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 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 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 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 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 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 ( 建筑、园林、工艺美 术与现代设计) 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 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 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 要。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 绘画艺术 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 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

、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 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从作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样式。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中国画特点: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 中国画特点 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2,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 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3,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4,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 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 也有写意画。 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 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

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 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 ,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 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它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 油画 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洋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 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 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地讲,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 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 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 写意,形成鲜明差异,成为世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制作出具有实体形

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种类: 雕塑的种类: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如著名的 巴黎歌剧院周围有三十多座雕塑;有城市园林雕塑,如北京市街道和公园里均有不少美化城市景观的雕塑;有宗教 雕塑,如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大量彩塑;有陵墓雕塑,如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著名大型石刻《马踏匈奴》 ;还有 陈列性雕塑,如室内架上雕塑、展览馆室内雕塑等。 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 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 西方雕塑史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西方雕塑史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西方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 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 。西方雕塑艺术的第二高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 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大卫》 、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当属 19 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 ;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 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 、 、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是 20 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 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 探索新的雕塑语言。 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它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 摄影艺术 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 种艺术样式。 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杰出的作品必然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影调和色调:影调是指黑白照片上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是指彩色照片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影调和色调 影艺术的分类 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 分类: 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按摄影器材和技术, 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 影艺术的分类: 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按题材分,还可以分为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 影等。 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 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 绘画主义摄影, 很快传世界各国, 成为摄影艺术史

上最早形成、 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 绘画主义摄影 从 19 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 它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作品形式从构图布局到用光影调阴极严谨的法则,该派曾风行一时。 纪实主义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该派从照相机能起初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 纪实主义摄影 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印象主义摄影,它是美术上印象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反映,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 印象主义摄影 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尤其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 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现代主义摄影流派之一,其美学思想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基本相同,在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 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暴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 对象。 除此之外,西方现代派摄影还有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等。 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 抽象派摄影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 , 造型性 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摄影是用影调、色调在二度空间里 创造形象,雕塑则是用泥土、木石在三度空间里创作出具有实在物质性艺术形象,书法则是通过笔墨、布白、结构、 用笔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基本的表现方式。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 直观性 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或者一幅摄影作品、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 这个特征,使造型艺术同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区别开来。 2,瞬间性与永固性。 瞬间性: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 瞬间性: 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由于造型艺 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典型瞬间固定下来,使得造型艺术在具有瞬间性特点的同时,也 具有了永固性的特点。永固性 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

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 永固性 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相比之下,舞蹈、曲艺、戏剧、戏曲等表演艺术或综合艺术则不能够 将艺术形象物化固定下来,只能一次次表演来创造形象,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传播技术发明之前,它们也无法流传 后世。正因为如此,流传至今的原始艺术作吕,其中相当数量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作品。造型艺术的永性,使 这些古的艺术品能够被若干年后的现代人所欣赏。 3,再现性与表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点之一。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 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首先在于它要体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其次,造型艺术的表现性更应当传达艺术家的思想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 情感和审美理想。 ,第三,造型艺术的表现性,还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

第十章: 第十章:表情艺术

不考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综合艺术 不考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语言艺术 不考

2010 年考研必胜

考研笔记

王佳佳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 客观精神说 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这样一来,艺术是 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 “美是 理念的感性显现” 。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 主观精神说 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 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要, 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 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 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完全可以这么讲, “艺术生产”理论为艺 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 活动。 2,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3,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1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点 审美性:1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 与形式美

的统一。

第二章: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历代的理论家们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种种探 索,产生了许多不同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 1:艺术起源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不管何种样式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 有三点差别,即摹仿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 这一 理论具有合理之处,但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主要有席勒和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由于人类没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把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 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进一步认为,认得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但这种起源 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真正原因。 3:艺术起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 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认为周围的世界非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考古发现, 早期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 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首次提出。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克罗齐认为艺术 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 界都具有一定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表现感情, 艺术家确实是通过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 ,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科学阐述艺术的起源。

5:艺术起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只有从此入手, 才能真正揭开艺术诞生的奥秘。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 展过程。艺术的起源和可能是多因的而非单因的,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的出现更难用单一的原因来概括,但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发展是由

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 应当是原始社会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 :审美认识功能: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两个方面的审美认识功能,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其次,对于大到天体,小到细胞 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 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 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之所以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 而且能够表达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 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是欣赏着从中受的启迪和教育。特点 “以情感 特点: 特点 人”“潜移默化” , “寓教于乐” 。 3:审美娱乐作用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娱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和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 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文艺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2,使劳动者通过艺 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投入新的工作。3,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寓教于乐” 。 美育: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他在《美育书简》中不仅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而且还系统的 美育 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席勒已经不仅限于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 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 的领域来阐述美育,是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领域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 美育的核心 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 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

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 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他对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任务: 艺术教育的任务: 1,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艺术文化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以整个人类 艺术文化学 文化作为参考系来探讨艺术问题。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首先表现在参与和推动, 体现和放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 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时,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和流露出来。还表现在,出现一些哲理性 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能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各种艺术思潮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相联系,具有各自不同的哲 学基础。同时,艺术对哲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的内容。尤其表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 现在它能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作用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艺术 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区别 区别:宗教是人的自我 区别 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人的只有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劝人去天国寻求精神安慰,有时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

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宗教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

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道德: 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 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 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 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 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 大的影响。 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 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从方式来看, 道德是以概念、 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 的现象。 对立现象: 从实质上讲,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 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从目的上讲, 对立现象: 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 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从具体操作上讲,科学客观冷静地对 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 表现情感。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表现在 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 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

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例如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 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第五章 艺术创作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 特征: 特征: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第三,艺 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 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一次性艺术生产: 多次性艺术生产: 一次性艺术生产: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一次性全部完成创作,拿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多次性艺术生产:是 多次性艺术生产 指需要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多次完成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的关系: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 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间接体验: 间接体验: 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 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 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就是讲曹仲达的人物画,挺进有力,画中人物衣衫紧窄贴肉。而吴道子的画,神采飞扬, 画中人物衣带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 “十八描” ,就是指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除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两种描发外还有游丝描、 柳叶描、减笔描等等。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 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 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了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 艺术创作形成的意象。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 作品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形成或产生这种审美意象。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 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艺术传达 又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的生命 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可以放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作品来。 “以意运笔” “意在笔先” “以心运手” 。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 形象思维 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 种心理功能。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首先,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其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 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再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也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 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无意识: 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 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 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 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正因为如此,艺术 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 自己的艺术风格。 所以说,艺术风格的形成,虽然是由于艺术家的性格、气质等内在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 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有蕴含着深刻的客观社会原因。艺术家总是处在一定的时代、民族、文化、地域之中,使得 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不能不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对于艺术风格来讲,他是在个体性中体现出社会性,在主观性中蕴含着客观性。在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因此我 们说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他来源于艺术家主体精神的独特性,同时凝聚着文化 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的客观社会因素。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 很审美追求。形成艺术的时代风格。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 艺术流派 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有以下三种类型: 艺术流派有以下三种类型: 1: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它艺术流派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 2: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3: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不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 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巡回展览画派”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

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作品 第六章 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 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各门艺术都有自 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例如,一幅绘画,一件雕 塑,一幅书法作品,一座建筑物,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件实用工艺品, 听觉形象: 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 音乐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 性。 综合形象: 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 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 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 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艺术作品的内容 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主题: 主题:又叫主旨,题旨或主题思想。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主题既 有题材本身的意义更有艺术家主体情思的移入,它是作家艺术家对于丰富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是艺术作品的灵 魂。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是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它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结构: 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组织和构造。 结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安排构造,将艺术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结合成完美统一的整体。结构在造型艺术 结构作用: 中主要是指构图和形体设计,在叙事艺术中主要指情节的安排,在抒情艺术中主要指情感节奏的安排等等。 再现: 再现: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表现: 表现: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愿望和情感。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典型 艺术典型的个性:

是指作品中人物形象非常独特,不仅有独特的外表、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有独特 艺术典型的个性 的性格、独特的感情、独特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形象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 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 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 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 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艺术鉴赏 第七章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 种审美的再创造。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 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才能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 现。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鉴赏心理的保守性: 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 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 趋向。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

及国际文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 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 审美心理包含: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 注意: 注意: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感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 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 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联想: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 蒙太奇:就是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剪辑和组接来形成完整的电影形象。 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情 情 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 体的一种态度。 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艺术鉴赏活动第一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一阶段) 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 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审美直觉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直接性。 审美直觉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直接性。直观性:就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必须亲身去感受,听音乐必须亲自去听,看 电影必须亲自去看,读小说必须亲自去阅读,在感性直观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这也是艺术与科学等其它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它不能通过间接经验而获得审美感受,必须鉴赏主体亲身 参与和直接感受。直接性:这种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是在一 瞬间完成,无须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通感: 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

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艺术鉴赏活动第二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二阶段)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 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 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艺术鉴赏活动第三阶段) 艺术鉴赏活动第三阶段) 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 : 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 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使鉴赏主体育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统一,物我两忘。 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作用: 的作用 1,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特征: (试论述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艺术批评的特征: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 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艺 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 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 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 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尤其 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 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艺体裁。 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 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 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实用艺术 第八章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

代设计等。实用 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 建筑艺术: 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 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形体: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 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 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 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自然美和建筑美,更应该欣赏所蕴含的文化美? 为什么说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自然美和建筑美,更应该欣赏所蕴含的文化美? 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但是,一般 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特别 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 人的诗词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 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 亭》 ,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 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工艺美术,又可称

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美术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与建筑艺术相仿,集中体现为 造型美。 金银错,是指一种金属工艺,它是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错平磨光而成。 金银错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一是产品设计,从家俱、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二是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一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 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三是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从狭义 上讲,视觉设计又被称作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 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等。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

(2) ,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 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3) ,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4) ,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 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实用艺术中, 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 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 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2, 表现性与形式美。 笔意: 笔意:就是书法家精神气质的表现和外化,也就是书法家通过笔画运转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情趣。 笔法: 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尤其是表现笔意的具体手法。 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 素,也包括对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总之,在实用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3,民族性与时代性。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 书法艺术 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汉字书法可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其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笔、用墨、结 构、章法、韵律、风格等几个方面。 书法的“韵律” 书法的“韵律” 主要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这种韵律来自于书法作品中线条整体形势的生动 : 气韵。 书法的“风格” :是指作品的整体的艺术特征,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它是由用笔、用墨、 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

造型艺术 第九章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造型艺术 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 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 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 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 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 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 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 ( 建筑、园林、工艺美 术与现代设计) 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 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 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 要。 绘画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 绘画艺术 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 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

、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 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从作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样式。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中国画特点: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 中国画特点 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2,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 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3,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4,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 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 也有写意画。 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 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

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 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 ,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 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它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 油画 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洋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 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 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地讲,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 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 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 写意,形成鲜明差异,成为世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制作出具有实体形

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的种类: 雕塑的种类: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如著名的 巴黎歌剧院周围有三十多座雕塑;有城市园林雕塑,如北京市街道和公园里均有不少美化城市景观的雕塑;有宗教 雕塑,如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大量彩塑;有陵墓雕塑,如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的著名大型石刻《马踏匈奴》 ;还有 陈列性雕塑,如室内架上雕塑、展览馆室内雕塑等。 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 群像等。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 西方雕塑史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西方雕塑史的发展的四个时期 西方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 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 。西方雕塑艺术的第二高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 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大卫》 、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当属 19 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 ;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 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 、 、 。西方雕塑艺术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是 20 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 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 探索新的雕塑语言。 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它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 摄影艺术 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 种艺术样式。 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杰出的作品必然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影调和色调:影调是指黑白照片上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是指彩色照片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影调和色调 影艺术的分类 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 分类: 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按摄影器材和技术, 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 影艺术的分类: 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按题材分,还可以分为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 影等。 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 摄影艺术的风格和流派: 绘画主义摄影, 很快传世界各国, 成为摄影艺术史

上最早形成、 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 绘画主义摄影 从 19 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 它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作品形式从构图布局到用光影调阴极严谨的法则,该派曾风行一时。 纪实主义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该派从照相机能起初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 纪实主义摄影 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印象主义摄影,它是美术上印象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反映,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 印象主义摄影 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尤其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 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现代主义摄影流派之一,其美学思想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基本相同,在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 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暴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 对象。 除此之外,西方现代派摄影还有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等。 抽象派摄影、前卫派摄影 抽象派摄影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 , 造型性 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摄影是用影调、色调在二度空间里 创造形象,雕塑则是用泥土、木石在三度空间里创作出具有实在物质性艺术形象,书法则是通过笔墨、布白、结构、 用笔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基本的表现方式。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 直观性 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或者一幅摄影作品、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 这个特征,使造型艺术同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区别开来。 2,瞬间性与永固性。 瞬间性: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 瞬间性: 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由于造型艺 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典型瞬间固定下来,使得造型艺术在具有瞬间性特点的同时,也 具有了永固性的特点。永固性 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

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 永固性 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相比之下,舞蹈、曲艺、戏剧、戏曲等表演艺术或综合艺术则不能够 将艺术形象物化固定下来,只能一次次表演来创造形象,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传播技术发明之前,它们也无法流传 后世。正因为如此,流传至今的原始艺术作吕,其中相当数量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作品。造型艺术的永性,使 这些古的艺术品能够被若干年后的现代人所欣赏。 3,再现性与表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点之一。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 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首先在于它要体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其次,造型艺术的表现性更应当传达艺术家的思想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 情感和审美理想。 ,第三,造型艺术的表现性,还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

第十章: 第十章:表情艺术

不考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综合艺术 不考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语言艺术 不考

2010 年考研必胜

考研笔记

王佳佳


相关内容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么可以推荐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 么可以推荐 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动画艺术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22动画学基础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 约翰·A·兰特:<亚太动 ...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9部分
  • 1.艺术的功能 主要有三方面: (1)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里通过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或真实体验的抒发,使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以及政治.经济.历史.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某些本质规律的 ...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对于艺术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中传艺术硕士,您直接问一句,中传艺术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中传艺术硕士考研,更谈不 ...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6部分
  •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社会的总体看法,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 ...

  • 艺术学概论艺术总论结构图彭吉象
  • 揭示了艺术的起源(人类实践).性质(审美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特点(艺术家强烈主观因素渗透到创作中去并融入到作品中) 2.阐明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横关系":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如:19世纪俄国)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创作(生产)-艺术作品(产品)-艺术鉴赏( ...

  • 彭吉象[艺术概论]完整资料
  • 彭吉象<艺术概论>完整资料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概要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第二种,"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绍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 绍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 ...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些?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 些?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考研难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辅导,中传文化产业考研参考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专业课等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