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的智慧

“舍”与“得”的智慧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差别考核”的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01 版)

题图为金秀街景。本报通讯员 陈默摄

记者日前来到广西金秀采访,一路行歇,涌进眼帘的是四周轻雾环绕的青山,叠翠的丛林,潺潺的绿水,山腰上青砖碧瓦、焕然一新的瑶族吊脚楼,以及百姓们灿烂的笑脸。

当地干部群众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上级对金秀实施的“差别考核”。

卸下传统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的包袱,一心一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几年过去,金秀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走上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旧三篇”到“新三篇”

2008年1月,广西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

严重的灾情,对原本贫困的金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给刚刚履新的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极大的震撼,也让他陷入了思考。

金秀,不仅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的却是沉重的生态保护责任。

而上级对金秀的考核,也曾经一如其他地方的“旧三篇”——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在这样的考评制度下,金秀也在努力地发展工业,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收效甚微。“十五”末期,全县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元。人们过着“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穷日子。

经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和问计于民后,一条适合金秀县情的科学发展路线图,在张秀隆的头脑中呈现:既然金秀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就应该对金秀实行“差别考核”,为其“解套”,鼓励他们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这样就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尊重民族自治。

2008年10月,来宾市委、市政府对金秀“另眼相待”——实行“差别考核”:在200分制的考评细则里,将传统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的“旧三篇”改成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为考核内容的“新三篇”。

于是,生态环境保护,旋即成为金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的首要指标,而一条由金秀精心打造的“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生态农、林、牧、副、渔业和生态工业为两翼”的特色产业链,更是让“金秀特色”分外突出。

从“招商引资”到“选商择资”

实行“差别考核”后,金秀38%的国土面积被列为生态功能区划的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不符合生态保护和发展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禁止落户本地;关停酒精厂和金海纸业等一批高污染企业;全县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达100%……

这样做的结果是:金秀的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水源林面积达到了10.57万公顷,金秀成为了集“碳库”“氧库”“绿色水库”和“物种基因库”为一体的“四库全县”。

初尝“甜头”的金秀人,更加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促使当地的领导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维。

2010年6月9日,一场具有“创历史”意义的“选商会”在金秀上演。金秀县四家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无记名投票“选商”,通过对竞标公司在项目开发生态维护上的“挑拣”,他们最终将金秀锦绣山庄的开发经营权,批给了柳州一家房地产公司。

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8.7元,同比增长15%。今年1—5月,该县接待游客20.6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20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6.8%和36.8%。如今,贫困县的形象离金秀渐行渐远。

让百姓共享发展果实

记者来到长垌乡道江村屯西屯,只见一个美若仙境的小山村镶嵌在罗汉山上,整洁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的门前,栋栋充满瑶族风情、青砖碧瓦的二层小楼依山而建……

“这些小楼叫‘姜楼’,都是靠用卖姜的钱盖起来的。”说到自家的新楼房,道江村村委会副支书冯文荣不禁露出了几分自豪。他说,由于这里的气候好,土壤好,种出来的生姜品质高,很好卖。去年,他家种的10亩姜,就收入16万多元。

在金秀,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已成为人们致富的共识。山外甘蔗、香芋、马蹄、辣椒、水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山内茶叶、八角、中草药、生姜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已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格局。新增3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全县1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再次通过无公害认证;三江乡水果生产基地顺利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其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

发展的成果当然最终还要惠及百姓。28个公路沿线村屯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81个村屯共148.5公里的巷道变成了硬化水泥路;1767户农民完成新房型示范建设和旧房改造;26个市县两级新农村示范点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富裕起来的金秀人修建起了休闲广场和篮球场,组建起了乡村文艺队和篮球队,仅是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就达60多支,每逢民族传统节日,金秀县乡处处都是“瑶歌瑶舞的海洋”。(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梁家海 陈 坤 梁永帅)

“舍”与“得”的智慧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差别考核”的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01 版)

题图为金秀街景。本报通讯员 陈默摄

记者日前来到广西金秀采访,一路行歇,涌进眼帘的是四周轻雾环绕的青山,叠翠的丛林,潺潺的绿水,山腰上青砖碧瓦、焕然一新的瑶族吊脚楼,以及百姓们灿烂的笑脸。

当地干部群众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上级对金秀实施的“差别考核”。

卸下传统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的包袱,一心一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几年过去,金秀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走上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旧三篇”到“新三篇”

2008年1月,广西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

严重的灾情,对原本贫困的金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给刚刚履新的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极大的震撼,也让他陷入了思考。

金秀,不仅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的却是沉重的生态保护责任。

而上级对金秀的考核,也曾经一如其他地方的“旧三篇”——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在这样的考评制度下,金秀也在努力地发展工业,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收效甚微。“十五”末期,全县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元。人们过着“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穷日子。

经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和问计于民后,一条适合金秀县情的科学发展路线图,在张秀隆的头脑中呈现:既然金秀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就应该对金秀实行“差别考核”,为其“解套”,鼓励他们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这样就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尊重民族自治。

2008年10月,来宾市委、市政府对金秀“另眼相待”——实行“差别考核”:在200分制的考评细则里,将传统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的“旧三篇”改成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为考核内容的“新三篇”。

于是,生态环境保护,旋即成为金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的首要指标,而一条由金秀精心打造的“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生态农、林、牧、副、渔业和生态工业为两翼”的特色产业链,更是让“金秀特色”分外突出。

从“招商引资”到“选商择资”

实行“差别考核”后,金秀38%的国土面积被列为生态功能区划的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不符合生态保护和发展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禁止落户本地;关停酒精厂和金海纸业等一批高污染企业;全县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达100%……

这样做的结果是:金秀的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水源林面积达到了10.57万公顷,金秀成为了集“碳库”“氧库”“绿色水库”和“物种基因库”为一体的“四库全县”。

初尝“甜头”的金秀人,更加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促使当地的领导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维。

2010年6月9日,一场具有“创历史”意义的“选商会”在金秀上演。金秀县四家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无记名投票“选商”,通过对竞标公司在项目开发生态维护上的“挑拣”,他们最终将金秀锦绣山庄的开发经营权,批给了柳州一家房地产公司。

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8.7元,同比增长15%。今年1—5月,该县接待游客20.6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20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6.8%和36.8%。如今,贫困县的形象离金秀渐行渐远。

让百姓共享发展果实

记者来到长垌乡道江村屯西屯,只见一个美若仙境的小山村镶嵌在罗汉山上,整洁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的门前,栋栋充满瑶族风情、青砖碧瓦的二层小楼依山而建……

“这些小楼叫‘姜楼’,都是靠用卖姜的钱盖起来的。”说到自家的新楼房,道江村村委会副支书冯文荣不禁露出了几分自豪。他说,由于这里的气候好,土壤好,种出来的生姜品质高,很好卖。去年,他家种的10亩姜,就收入16万多元。

在金秀,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已成为人们致富的共识。山外甘蔗、香芋、马蹄、辣椒、水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山内茶叶、八角、中草药、生姜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已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格局。新增3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全县1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再次通过无公害认证;三江乡水果生产基地顺利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其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

发展的成果当然最终还要惠及百姓。28个公路沿线村屯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81个村屯共148.5公里的巷道变成了硬化水泥路;1767户农民完成新房型示范建设和旧房改造;26个市县两级新农村示范点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观……

富裕起来的金秀人修建起了休闲广场和篮球场,组建起了乡村文艺队和篮球队,仅是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就达60多支,每逢民族传统节日,金秀县乡处处都是“瑶歌瑶舞的海洋”。(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梁家海 陈 坤 梁永帅)


相关内容

  • 2017年智慧医疗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 景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205055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智慧医疗建设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智慧医疗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注重指导 ...

  • 2016年智慧农业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智慧农业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990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 2008年第10期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郭明俊 [摘要]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 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 ...

  • 2017年智慧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中国智慧旅游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2017-2023) 报告编号:208982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智慧旅游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智慧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 ...

  •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
  • 本期主题: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编者按]当前,我国已有95个城市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智慧城市成为优化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迄今智慧城市尚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对其规划和建设也需进行合理统筹与探索创新.基于此,本期" ...

  • 欧洲十大智慧城市深度研究报告
  •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智慧城市行业有价值? 第四: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特点 第七: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五要素是什么 中国产业洞察 ...

  • 智慧城市可行性报告
  • 篇一:智慧城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详细编制方案目录 第一部分博思远略编制智慧城市项目可研报告思 路 ................................................... 3 一.智慧城市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主要内 容 .... ...

  • 中国智慧停车市场调查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宁夏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策略_邓慧丽
  • 第14卷第2期2015年6月 夏工工程技技术术宁宁夏 Ningxia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卷Vol.第1414No.2 Jun .2015 文章编号:1671-7244(2015)02-0184-05 宁夏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邓慧丽,苗红*,马金涛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