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气体体积的测定原理、方法、误差分析
1. 气体体积的测定
(1)原理: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无法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如H 2 、O 2等)通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定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装置(a ):(1)集气瓶至量筒之间的那段导管内液体无法读出,使测定的气体体积偏
小(改进方法:实验前将导管注满水)
(2)为保证量筒内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故量筒内外液面应相平,当量筒内液面高于量筒外液面时,应将量筒下移,反之,应上移。
装置(b ):测定气体,应当使气体冷却到室温,再调整液面使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再读书
装置(c ):实验时水面要没过漏斗颈部,量筒装满水,反应在漏斗中进行,生成的气体为量筒内气体体积
装置(d ):避免了(a )的不足,但它操作复杂。其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2. 连接好装置后,在量气管内注满水,上下移动乙管,使两管液面相平并读数3. 反应完毕,再次上下移动乙管,使两管液面相平并再次读数(两次读数得出气体体积)
装置应用范围: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主要是测定某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确定某气体(或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关键:无论是直接测量法还是间接测量法,准确读取液面是关键。在读数之前,必须保证气体的温度、压强均与外界相同。为此,应等所制备气体的温度与环境一致后,通过调节两端液面,到两端高度相同时再读取体积
(3)实验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2.若反应物为金属,需注意除去表面的氧膜(如: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3.若需除膜,应先除膜再称量(如:称量好镁带后,用砂纸擦表面的氧化膜——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4.保证所加药品充足,使样品物质完全反应(如: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5. 对于固液不加热实验装置连接好后,向装置中加入了液体,这部分液体排开的气体体积也要考虑。(如:未考虑反应装置内所加液体体积——V(排) 偏高——气体体积偏大)
6. 对于固体加热实验或反应放热的实验装置完全冷却再读数(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V(排) 偏高——气体体积偏大)
7. 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极少的气体溶于水,也会产生误差(实测气体体积偏大)
8. 读数时,保证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9. 如果可以,通过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之差也可计算出气体的质量或体积
10. 若要用到量筒,要考虑到量筒的精确度是0.1mL ,先估计好所测气体体积的大小,选择适当大小量程的量筒;并且天平称量也会有一定误差。
11. 定量实验存在误差是一定的、允许的,重要的是误差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积,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④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⑤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3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 中加入质量为m 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 向B
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
夹, 立即移出D 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 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
量。
IV .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 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
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
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 中,移出D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导致计算结果偏。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A .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 .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6
)若a 为0.4g ,V 为80mL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在实验条件下,H 2的密度为0.09g/L);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 ,与酸充沛反响后,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 ,则铜的质量分数为(7)实验过程中,若未冷却就读取气体体积,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8)可指导老师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用测得的氢气的体积计算出的结果总会偏小,原因是。
7.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 2O 2 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 2O 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
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
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 mL 的量筒。
1.C
2、2KMnO 4 ==加热K 2MnO 4+MnO2+O2↑;试管 量筒;c 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
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3. (1)酒精灯 锥形瓶 (2)A E (3)催化 方程式略 所收集水的体积包含了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未移出F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4. (1)Zn + H2SO 4 = ZnSO4 + H2↑ (2)洗涤(或洗净)、干燥 (3)未考虑B 中液体所占体积 大
5. (1)分液漏斗 (2)Zn+H2SO4==ZnSO4+H2↑(2分) (3)加快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接触面积,浓度,温度等】 (4)提高D 管,静止片刻后,C 、D 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管内空气如果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话,就不会保持高度差。】 (5)使D 、C 中的液面相平【这个利用连通器原理,最右边的管子可以上下移动,保持液面平就能使中间管子里的气体保持在标准大气压下。气压如果不同,气体的密度也会变化(气体容易被压缩),计算会有误差】 (6)测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7)重新实验,中途添加酸时,会造成气体逸散,影响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
6. (1)除去合金外表的氧化膜 (2)⑤①④③② ;使D 和C 的液面相平
(3)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 (4)B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5)D
(6)41.5%;(a-b)/a×100% (7)偏小;偏大 (8)未考虑B 中稀硫酸的体积
7、(1)0.4; 4.25% (2)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误差较大;需用500 mL量筒(因为产生氧气的体积约是282 mL)。
实验探究 :气体体积的测定原理、方法、误差分析
1. 气体体积的测定
(1)原理: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无法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如H 2 、O 2等)通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定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装置(a ):(1)集气瓶至量筒之间的那段导管内液体无法读出,使测定的气体体积偏
小(改进方法:实验前将导管注满水)
(2)为保证量筒内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故量筒内外液面应相平,当量筒内液面高于量筒外液面时,应将量筒下移,反之,应上移。
装置(b ):测定气体,应当使气体冷却到室温,再调整液面使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再读书
装置(c ):实验时水面要没过漏斗颈部,量筒装满水,反应在漏斗中进行,生成的气体为量筒内气体体积
装置(d ):避免了(a )的不足,但它操作复杂。其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2. 连接好装置后,在量气管内注满水,上下移动乙管,使两管液面相平并读数3. 反应完毕,再次上下移动乙管,使两管液面相平并再次读数(两次读数得出气体体积)
装置应用范围: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主要是测定某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确定某气体(或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关键:无论是直接测量法还是间接测量法,准确读取液面是关键。在读数之前,必须保证气体的温度、压强均与外界相同。为此,应等所制备气体的温度与环境一致后,通过调节两端液面,到两端高度相同时再读取体积
(3)实验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2.若反应物为金属,需注意除去表面的氧膜(如: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3.若需除膜,应先除膜再称量(如:称量好镁带后,用砂纸擦表面的氧化膜——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4.保证所加药品充足,使样品物质完全反应(如: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V(排) 偏低——气体体积偏小)
5. 对于固液不加热实验装置连接好后,向装置中加入了液体,这部分液体排开的气体体积也要考虑。(如:未考虑反应装置内所加液体体积——V(排) 偏高——气体体积偏大)
6. 对于固体加热实验或反应放热的实验装置完全冷却再读数(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V(排) 偏高——气体体积偏大)
7. 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极少的气体溶于水,也会产生误差(实测气体体积偏大)
8. 读数时,保证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9. 如果可以,通过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之差也可计算出气体的质量或体积
10. 若要用到量筒,要考虑到量筒的精确度是0.1mL ,先估计好所测气体体积的大小,选择适当大小量程的量筒;并且天平称量也会有一定误差。
11. 定量实验存在误差是一定的、允许的,重要的是误差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积,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④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⑤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3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 中加入质量为m 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 向B
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
夹, 立即移出D 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 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
量。
IV .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 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
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
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 中,移出D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导致计算结果偏。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A .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 .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6
)若a 为0.4g ,V 为80mL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在实验条件下,H 2的密度为0.09g/L);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 ,与酸充沛反响后,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 ,则铜的质量分数为(7)实验过程中,若未冷却就读取气体体积,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8)可指导老师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用测得的氢气的体积计算出的结果总会偏小,原因是。
7.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 2O 2 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 2O 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
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
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 mL 的量筒。
1.C
2、2KMnO 4 ==加热K 2MnO 4+MnO2+O2↑;试管 量筒;c 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
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3. (1)酒精灯 锥形瓶 (2)A E (3)催化 方程式略 所收集水的体积包含了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未移出F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4. (1)Zn + H2SO 4 = ZnSO4 + H2↑ (2)洗涤(或洗净)、干燥 (3)未考虑B 中液体所占体积 大
5. (1)分液漏斗 (2)Zn+H2SO4==ZnSO4+H2↑(2分) (3)加快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接触面积,浓度,温度等】 (4)提高D 管,静止片刻后,C 、D 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管内空气如果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话,就不会保持高度差。】 (5)使D 、C 中的液面相平【这个利用连通器原理,最右边的管子可以上下移动,保持液面平就能使中间管子里的气体保持在标准大气压下。气压如果不同,气体的密度也会变化(气体容易被压缩),计算会有误差】 (6)测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7)重新实验,中途添加酸时,会造成气体逸散,影响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
6. (1)除去合金外表的氧化膜 (2)⑤①④③② ;使D 和C 的液面相平
(3)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 (4)B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5)D
(6)41.5%;(a-b)/a×100% (7)偏小;偏大 (8)未考虑B 中稀硫酸的体积
7、(1)0.4; 4.25% (2)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误差较大;需用500 mL量筒(因为产生氧气的体积约是282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