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语热以及汉语难学论的初步探讨

全球“汉语热”与“汉语难学论”的初步探讨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之出现的是全球“汉语热”,汉语成为各国人学习语言的新宠。然而,全世界普遍认为汉语难学,这与学习汉字的难度有关。汉字是目前地球人唯一留传和应用的形义文字。从宇宙的角度看,它不仅是某个民族的,更是人类的。对于“汉字难学论”,不但要从理论上探讨,更要用今天不断发展的客观事实来回答。从未来世界的意义上说,我们对汉字潜在价值的研究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刚刚开始。关键词: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汉语难学论”;字本位;教学法

一、全球“汉语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化”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里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及“汉语热”的表现。

(一)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

1.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或可称为“中国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联系网络已经深入而广泛、密切而频繁,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商机。来华投资以及来中国从事贸易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同时,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海外中国企业也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外国人。即使仅仅从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件事来说,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汉语的导游、导购、翻译以及娱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功利性目的是最基本的动力,学好汉语就意味着商机或者就业的机会。

2.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前景怀有希望,或可称为“中国希望”。中国从1978年到2016年,30对年间经济保持了平均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个潜力无穷且生机勃勃的中国,必然让世人产生希望和遐想。“中国希望”或“中国前景”无疑促使许多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对未来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在于此。

3.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回归和海外华人华侨民族认同感的强化,或可称为“中国认同”。中国全民上下团结一心,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时代,中国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华侨华人有了更多的民族自豪感,重新找回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重新强化。“使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使华人华侨子女成为了海外的一个庞大群体。

4.在快速成功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给世界以新的形象,并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模式,或可称为“中国形象”。近些年来,中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拥有与西方世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中国模式”成为世界上许多人的新希望和兴趣点,促使一些人想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成功因素,如中国的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等等。许多人正式被实力增长而行为良好的“中国形象”所激化。

5.中国政府的推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海外的汉语热。“汉语水平考试”的推广、

“汉语桥工程”的实施、海外“孔子学院”创办,等等。这些措施都是经由中国政府批准的,大体上反映了在当前世界性汉语热中的中国政府的行为。

(二)全球“汉语热”的表现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仅用10年的时间,发展迅速。孔子学院设在120国(地区)共475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03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9国159所,美洲17国15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65国共851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7国79个,

非洲13国18个,欧洲25国211个,美洲7国478个,大洋洲3国65个。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海外有1亿多人在学习汉语,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以50%甚至更高幅度在增长。专家预测,到2014年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将达

1.5亿。“汉语热”持续升温。

二、汉语难学论

汉字究竟是好学还是难学?这一问题,目前已不仅仅是学术之争。它涉及到汉语能否成功走向世界这件大事,甚至涉及汉字是否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终究要被拼音文字取代而灭亡,等等。本文将从“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汉字本身独特的魅力、对比英汉之间的词汇差异等方面,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对“汉语难学论”做初步的探讨。

(一)“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

1.在国外,对“汉语难学”的说法

“汉语难学”这一说法流传很广。法语有句成语C’ertduChinois,字面意思是“这是汉语”,表示“这简直不可理喻”;德语、荷兰语、波兰语、也有同样的说法:Dasistchinesischfurmich/DatischineesVoorme/Todlamniechinszczyzna,字面意思均为“这对我来说是汉语”,意思都是“这对我来说是不可理解的”......美国从事汉语教育的顾百里(CorneliusU.Kubler)教授认为,汉语要达到外交官的职业要求水平需要两年的强化训练时间,要用四倍于学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

早期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就曾表示,汉语声调“非常难于掌握,区别小而且不易领会”,每个发音的字的确切意义是由他的声调质量决定的,这就增加了学习说这种语言以及听懂别人的困难”;而汉字“简直不可思议”,“写法像画画”,没有哪一种语言是像中国话一样难于被外国人所学到的”。

在华多年的美国汉学博士莫大伟(DavidMoser)表示,中文不仅对于说英语

的美国人来说难学,甚至对于中国人来说也非常困难;汉字系统虽然魅力、神秘,但却近乎荒唐(ridiculous);汉语不太具备语音性(notveryphonetic),汉语的声调则特别奇怪(weird);现代汉语已经难得不可思议了(perverselyhard),更可怕的是文言,简直成心不想让人学会(deliberatelyimpossible)。可见,“汉语难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印象,或者说公认的结论了。

(2)在中国,“汉语难学论”的由来,“汉语难学论”是比较的产物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汉语汉学是由于汉字难学。第一个提出汉字难学的卢戆章在1892年提出“当今普天之下,除中国而外,其余大概皆用二三十个字母为切音字”,“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下之字之至难者”。此后凡说汉字难学的无不以拼音文字为参照系,而且整个学界都竭力推崇这种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传统中国备受敬畏的汉字,似乎一夜之间跌下了神坛,成为文化精英们共同批判的对象。例如:“汉字真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细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胡适也说过这样的话“汉字实在是很难写很难学的教育工具,所以我始终赞成各种拼音文字的运动......我对于拼音文字替代汉字的运动,虽然诚心的赞成,总没有热烈的提倡”,这是温和地对废除汉字表示赞同。

汉字繁难的批评,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一直不绝于耳,成了汉字的一大罪状。批判者把汉字同西方拼音文字对比:西方语言只有一套26个字母用不了多久就能掌握字母的书写和拼音规则;而汉字则成千上万,下不了几年苦工,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直到今天,汉语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当今,就连不少语文教师,认为汉字难学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批判汉字的风潮,其内在的逻辑是: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文化教育了封建制度落后,而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落后,则是由落后的文字造成的。这股“汉字落后论”的风潮席卷中国大地,对中国20世界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难学论”实质是“汉字难学论”,认为“汉字是汉语难学的罪魁祸首”的观点,则是“汉字落后论”的延续。这种观点最终导致语言教学实践上形成了

排斥汉字教学的强烈倾向,不仅影响西方人对汉语汉字的学习,而且通过我们的基础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二)汉语及汉字的特征

1.汉语的特征

(1).简洁美

汉语不但发音简洁,且言简意赅。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汉语的基本音节只有416个(不含声调),其中常用的音节只有380多个。这不但比英语简洁得多,而且比绝大多数民族的语言都要简洁。而且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只有6个:bdgjzzh.其它声母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放松闭合程度而发出来的。由于汉语的简洁性,曾在国外从事多年汉语教学的文学语言大师老舍早就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中国话是世界上最进步的。

汉语的简洁性还体现在:每个音节都对应着一个意义明确的字,即一字一音(一个字一次只能读一个音,多音字也是如此)而绝大多数的字同时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这样就为语意的表达奠定了基础。许多专家用汉语和英语比较,如果表达同样的内容,汉语不但音节少,而且文字数量也少。据北京语言大学李润新教授文章说: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文字中,记载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是最薄的。

(2)韵律美

在简洁美的基础上,汉语的韵律美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那琅琅上口、规范成诀、合辙押韵的形式,只要会说中国话的孩子就会喜欢。还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可以整首整首的背唐诗,但问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说根本不懂,就是背起来好听。其实这里的“好听”,就是汉语的韵律美决定的。

例如义近字韵律歌

它把汉语中意义相近的字用韵律的形式编成歌诀。

江河湖海泊洋泽潮汐涛滔注浪波

沟洼池深溪滩浅湘潭鸿洞流渠洁

汉语的基本音节,也可以按照韵律的形式编成歌诀,而且一音不重,一字不重。

阿里巴人热爱和平早晨班机

到达北京

(3)节奏美

由于汉语的简洁和韵律美,便产生了汉语的节奏美。汉语的节奏美首先体现在诗歌上,请看:“关关

水雎鸠,在河之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人家”这里以两字一节,节奏美非常明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相远”这里以三字一节,节奏美也非常明显。“白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以两字和三字交替分节,节奏美也非常明

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以四字和三显。再请看:“日照香炉

字交替分节,节奏美也非常明显。

2.汉字独特的优越性

(1)传承性。

作为东方智慧、华夏文化的载体,上下几千年,古今多少事,都聚集于小小方块汉字里。它是民族之魂魄,国家之瑰宝,也是散居于全球几千万炎黄子孙的根和魂。

(2)简明性。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简短明确”。在联合国各语种的文本中,最薄的一本必是中文。其与英文的篇幅之比是1∶1.6

(3)适应性。

电子计算机一度被认为是汉字的掘墓人,国外也曾有专项研究,结论是汉字无法输入电脑。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目前汉字电脑输入已是万“码”奔腾还开发了许多汉字软件总体输入速度已超过拼音文字。

(4)艺术性。

以优美的书法艺术和对联、诗词等的形式美、音韵美而深具审美价值。其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著名符号学,语言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在其著作中说:汉字是一门学问,一个个的表意字,把意义--声响--事物三者融合在一起。然后便如各司其职的演员,在空间维度这个舞台上,扮演者种种角色。汉字成为实物的表现体,它像一个个徽标,营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无边无界的意境。

(5)“全脑性”

由于汉字的形象性、表意性,对它的学习需左右脑同时运作,有利于右脑开发,易于引发联想和扩散思维。日本一位研究了一辈子汉字教育的石井勋博士认

1.8。

为汉字是启智文字,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健脑剂”。

(6)汉字“简单象形”

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化而来。“象成串系统形字”本身就有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征,现在留存下来的“象形字”大多很简单。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等。它们基本上是作为“母体字”而能生出一系列汉字。由于一个“母体字”能“生”出一系列汉字,这样,记住了一个“母体字”就会很容易地记住一串字。如:以“非”作为“母体字”生出:匪、菲、斐、绯、翡、啡......

(7)汉字组合灵活1笔画的灵活组合:一撇一捺即可组合成“人”,还可组合成“乂”、“入”、“八”。一横一竖组合成“十”,上面加一短横为“干”,下面加一短横为“士”。笔画可以交叉,而且字与字可以包容。如:困、围;这、近、趟;等等。这就自然的缩小了它所占据的空间。而拼音文字则没有这个优势,英文的一个单词最多要十几个以上字母组成,要写很长的一大串。2字与字的组合:“三、人、日”为“春”,日换成天为“奏”,换成水为“泰”,换成禾为“秦”。等等。汉字组合灵活的另一个特点是:汉字与汉字组成的词或词组也是异常丰富的。比如一个“美”字,正序可组成“美食、美貌、美人美轮美奂、等等”。倒序又可组成“优美、语言美、形象美、等等。”有趣的是,一些本身就有独立意义的汉字不但组合在一起可生出新的汉字,而且拆开来又是词。如:女、子组合为好,少、女组合为妙,可它们拆开后又是一个词。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都是“语言里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具备“词”的性质。

以上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恰恰证明汉字就像“七色光”一样,它的色彩极为丰富,通过不同组合,可描绘出许多精美的图画。

三、英语难学还是汉语难学:以词汇为例

英语、法语、俄语等其他印欧语系,语法已经大大简化,但却发展了庞大的词汇系统,成为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形成了典型的“大词库,小语法”特征。26个字母固然易学,但对由26个字母无数排列组合产生的大量词汇要记得住、拼得准、写得出实在并非易事。

汉语虽然有“像画画”一般复杂的书写系统,但是语法和印欧语相比,没有

屈折变化,没有繁复的语法规则,名词无需变格,动词不必变位句子成分自然的组合在一起,被普遍认为是好学的语法。汉字总量不小,但常用字不多,2500个常用字即可覆盖99%的语料,次常用字1000个。更重要的是汉字具有很强很灵活的构词能力,有的常用字能组词几百个。《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56000个词条由3000多个汉字构成。因此,学习词语相对比较容易,往往是生词熟字,似曾相识,由此及彼,以少御多。

(1)汉语意义相关的词由为数不多的核心词组成,体现了相当大的系统性,而对应的英语单词在形式上则联系不大。

汉语

公牛

母牛

小牛

牛肉英语bullcowcalfBeef汉语一月二月卡车火车英语JanuaryFebruarytrucktrain

(2)汉字偏旁在一定意义上表示事物的属性,以汉字“月”偏旁为例,表示人体器官。然而英语词则形式上没有联系。

汉语

英语肝liver肺lung胃stomach肾kidney脑brain脸face脚foot(3)总结英汉词汇对比

对比项目

为一般使用语言

所需识认的词汇量

例词

one

成词成

词1派生词,约占合体字,包括有系统性,仍族Sun英语20000个语汉语2500--3500个汉字man日月水木--------识认难度描词汇总量的会意字和形声字,需逐个记忆,但记述24%,历史上一直约占汉字总量的忆负担有所减轻

是英语最主要的90%以上

构词法

词2述描Freedomrecord复合词,在英,词,以双音系统性很强,休明湖钢语词汇中比重不节词为主,同时也绝大多数能“顾名高是现代汉语词汇思义”,最容易掌

的主体

例Hard-working睡觉

打扰雪白握词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仅就词汇系统的识认来说,汉语为一般应用而需要识认的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记忆负担上,都比英语容易一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难学”的解决方法实为教学法

汉字和声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大难题。而汉字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各种语言间并不存在难易的问题。如果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在不同种族和文化间没有大的差异,那么人类语言在总体上来说,难易程度也应该是相近的。由此,“汉语难学”的问题,可以通关教学法的改善得以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大体上遵循着“拼音教学--听说教学--读写教学”的顺序进行。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只教拼音,不教汉字。这对于有更高目标的学习者来说,在听说机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开始学习汉字,便会觉得汉字繁难,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不利于后续的读写学习。这样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培养出了一大批只会拼音,不会汉字的“文盲学生”。

长期以来,也涌现出了许多教学法,每种教学法不论好坏,它们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人们针对汉字的教学做出了种种尝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例如:随文识字,识写同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识写分开等教学法。

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教授与北京语言大学教师合编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开创了对外汉语教学“字本位”思想的先河。提倡在汉语教学中

突出汉字的特点,改变以往的“词本位”为“字本位”教学,充分利用汉语字与词的关系,采取由汉字入手学习汉语的办法,主张“遵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吕必松教授,近年来,致力于“组合汉语”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思路是:汉字教学从笔画教起,由汉字入手教汉语直接由汉字教学发音和说话,不使用汉语拼音;用汉字教学带动书面语汉字教学......这一教学法以“字”为基础,突出汉语字、词、句构成的系统性,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专家,学者,教师不断的努力,创新教学法,找出适用于汉语汉字教学的办法,是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

结语

本文从全球汉语热的现状,以及出现的“汉语难学论”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从汉语汉字本身独特的魅力以及比较英汉词汇,反驳“汉语难学论”。

“汉语难学”这一观点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反驳。我们应当坚持客观的、全面的比较,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汉字固有缺陷,也必有优点。汉字确有难学一面,也必有易学一面。拼音文字优点再多,也必有缺点。汉语汉字具有独特的源远流长的魅力,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改变“汉语难学”的观念,调整心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认识汉语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兼批“汉语难学论”,支持国家的汉语推广和传播,不能使“汉语难学论”成为汉语推广和传播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7-130

[2]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法].语言,这个未知的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75

[3]赵宏.语言文化的探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6/162183

[4]李燕.语言文化十五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71-72

11

全球“汉语热”与“汉语难学论”的初步探讨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之出现的是全球“汉语热”,汉语成为各国人学习语言的新宠。然而,全世界普遍认为汉语难学,这与学习汉字的难度有关。汉字是目前地球人唯一留传和应用的形义文字。从宇宙的角度看,它不仅是某个民族的,更是人类的。对于“汉字难学论”,不但要从理论上探讨,更要用今天不断发展的客观事实来回答。从未来世界的意义上说,我们对汉字潜在价值的研究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刚刚开始。关键词:全球“汉语热”;孔子学院;“汉语难学论”;字本位;教学法

一、全球“汉语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化”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里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及“汉语热”的表现。

(一)出现“汉语热”的可能原因

1.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或可称为“中国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联系网络已经深入而广泛、密切而频繁,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商机。来华投资以及来中国从事贸易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同时,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海外中国企业也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外国人。即使仅仅从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件事来说,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汉语的导游、导购、翻译以及娱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功利性目的是最基本的动力,学好汉语就意味着商机或者就业的机会。

2.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前景怀有希望,或可称为“中国希望”。中国从1978年到2016年,30对年间经济保持了平均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个潜力无穷且生机勃勃的中国,必然让世人产生希望和遐想。“中国希望”或“中国前景”无疑促使许多人把学习汉语作为对未来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在于此。

3.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回归和海外华人华侨民族认同感的强化,或可称为“中国认同”。中国全民上下团结一心,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时代,中国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华侨华人有了更多的民族自豪感,重新找回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重新强化。“使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使华人华侨子女成为了海外的一个庞大群体。

4.在快速成功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给世界以新的形象,并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模式,或可称为“中国形象”。近些年来,中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拥有与西方世界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中国模式”成为世界上许多人的新希望和兴趣点,促使一些人想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成功因素,如中国的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价值观的世界意义等等。许多人正式被实力增长而行为良好的“中国形象”所激化。

5.中国政府的推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海外的汉语热。“汉语水平考试”的推广、

“汉语桥工程”的实施、海外“孔子学院”创办,等等。这些措施都是经由中国政府批准的,大体上反映了在当前世界性汉语热中的中国政府的行为。

(二)全球“汉语热”的表现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仅用10年的时间,发展迅速。孔子学院设在120国(地区)共475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03所,非洲29国42所,欧洲39国159所,美洲17国15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65国共851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瓦努阿图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7国79个,

非洲13国18个,欧洲25国211个,美洲7国478个,大洋洲3国65个。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海外有1亿多人在学习汉语,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以50%甚至更高幅度在增长。专家预测,到2014年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将达

1.5亿。“汉语热”持续升温。

二、汉语难学论

汉字究竟是好学还是难学?这一问题,目前已不仅仅是学术之争。它涉及到汉语能否成功走向世界这件大事,甚至涉及汉字是否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终究要被拼音文字取代而灭亡,等等。本文将从“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汉字本身独特的魅力、对比英汉之间的词汇差异等方面,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对“汉语难学论”做初步的探讨。

(一)“汉语难学论”何以形成

1.在国外,对“汉语难学”的说法

“汉语难学”这一说法流传很广。法语有句成语C’ertduChinois,字面意思是“这是汉语”,表示“这简直不可理喻”;德语、荷兰语、波兰语、也有同样的说法:Dasistchinesischfurmich/DatischineesVoorme/Todlamniechinszczyzna,字面意思均为“这对我来说是汉语”,意思都是“这对我来说是不可理解的”......美国从事汉语教育的顾百里(CorneliusU.Kubler)教授认为,汉语要达到外交官的职业要求水平需要两年的强化训练时间,要用四倍于学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

早期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就曾表示,汉语声调“非常难于掌握,区别小而且不易领会”,每个发音的字的确切意义是由他的声调质量决定的,这就增加了学习说这种语言以及听懂别人的困难”;而汉字“简直不可思议”,“写法像画画”,没有哪一种语言是像中国话一样难于被外国人所学到的”。

在华多年的美国汉学博士莫大伟(DavidMoser)表示,中文不仅对于说英语

的美国人来说难学,甚至对于中国人来说也非常困难;汉字系统虽然魅力、神秘,但却近乎荒唐(ridiculous);汉语不太具备语音性(notveryphonetic),汉语的声调则特别奇怪(weird);现代汉语已经难得不可思议了(perverselyhard),更可怕的是文言,简直成心不想让人学会(deliberatelyimpossible)。可见,“汉语难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印象,或者说公认的结论了。

(2)在中国,“汉语难学论”的由来,“汉语难学论”是比较的产物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汉语汉学是由于汉字难学。第一个提出汉字难学的卢戆章在1892年提出“当今普天之下,除中国而外,其余大概皆用二三十个字母为切音字”,“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下之字之至难者”。此后凡说汉字难学的无不以拼音文字为参照系,而且整个学界都竭力推崇这种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传统中国备受敬畏的汉字,似乎一夜之间跌下了神坛,成为文化精英们共同批判的对象。例如:“汉字真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细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胡适也说过这样的话“汉字实在是很难写很难学的教育工具,所以我始终赞成各种拼音文字的运动......我对于拼音文字替代汉字的运动,虽然诚心的赞成,总没有热烈的提倡”,这是温和地对废除汉字表示赞同。

汉字繁难的批评,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一直不绝于耳,成了汉字的一大罪状。批判者把汉字同西方拼音文字对比:西方语言只有一套26个字母用不了多久就能掌握字母的书写和拼音规则;而汉字则成千上万,下不了几年苦工,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直到今天,汉语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当今,就连不少语文教师,认为汉字难学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批判汉字的风潮,其内在的逻辑是: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文化教育了封建制度落后,而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落后,则是由落后的文字造成的。这股“汉字落后论”的风潮席卷中国大地,对中国20世界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语难学论”实质是“汉字难学论”,认为“汉字是汉语难学的罪魁祸首”的观点,则是“汉字落后论”的延续。这种观点最终导致语言教学实践上形成了

排斥汉字教学的强烈倾向,不仅影响西方人对汉语汉字的学习,而且通过我们的基础教育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二)汉语及汉字的特征

1.汉语的特征

(1).简洁美

汉语不但发音简洁,且言简意赅。汉字虽然成千上万,但汉语的基本音节只有416个(不含声调),其中常用的音节只有380多个。这不但比英语简洁得多,而且比绝大多数民族的语言都要简洁。而且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只有6个:bdgjzzh.其它声母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放松闭合程度而发出来的。由于汉语的简洁性,曾在国外从事多年汉语教学的文学语言大师老舍早就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中国话是世界上最进步的。

汉语的简洁性还体现在:每个音节都对应着一个意义明确的字,即一字一音(一个字一次只能读一个音,多音字也是如此)而绝大多数的字同时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这样就为语意的表达奠定了基础。许多专家用汉语和英语比较,如果表达同样的内容,汉语不但音节少,而且文字数量也少。据北京语言大学李润新教授文章说: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文字中,记载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是最薄的。

(2)韵律美

在简洁美的基础上,汉语的韵律美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那琅琅上口、规范成诀、合辙押韵的形式,只要会说中国话的孩子就会喜欢。还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可以整首整首的背唐诗,但问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说根本不懂,就是背起来好听。其实这里的“好听”,就是汉语的韵律美决定的。

例如义近字韵律歌

它把汉语中意义相近的字用韵律的形式编成歌诀。

江河湖海泊洋泽潮汐涛滔注浪波

沟洼池深溪滩浅湘潭鸿洞流渠洁

汉语的基本音节,也可以按照韵律的形式编成歌诀,而且一音不重,一字不重。

阿里巴人热爱和平早晨班机

到达北京

(3)节奏美

由于汉语的简洁和韵律美,便产生了汉语的节奏美。汉语的节奏美首先体现在诗歌上,请看:“关关

水雎鸠,在河之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人家”这里以两字一节,节奏美非常明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相远”这里以三字一节,节奏美也非常明显。“白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以两字和三字交替分节,节奏美也非常明

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以四字和三显。再请看:“日照香炉

字交替分节,节奏美也非常明显。

2.汉字独特的优越性

(1)传承性。

作为东方智慧、华夏文化的载体,上下几千年,古今多少事,都聚集于小小方块汉字里。它是民族之魂魄,国家之瑰宝,也是散居于全球几千万炎黄子孙的根和魂。

(2)简明性。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简短明确”。在联合国各语种的文本中,最薄的一本必是中文。其与英文的篇幅之比是1∶1.6

(3)适应性。

电子计算机一度被认为是汉字的掘墓人,国外也曾有专项研究,结论是汉字无法输入电脑。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目前汉字电脑输入已是万“码”奔腾还开发了许多汉字软件总体输入速度已超过拼音文字。

(4)艺术性。

以优美的书法艺术和对联、诗词等的形式美、音韵美而深具审美价值。其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著名符号学,语言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在其著作中说:汉字是一门学问,一个个的表意字,把意义--声响--事物三者融合在一起。然后便如各司其职的演员,在空间维度这个舞台上,扮演者种种角色。汉字成为实物的表现体,它像一个个徽标,营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无边无界的意境。

(5)“全脑性”

由于汉字的形象性、表意性,对它的学习需左右脑同时运作,有利于右脑开发,易于引发联想和扩散思维。日本一位研究了一辈子汉字教育的石井勋博士认

1.8。

为汉字是启智文字,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健脑剂”。

(6)汉字“简单象形”

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化而来。“象成串系统形字”本身就有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征,现在留存下来的“象形字”大多很简单。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等。它们基本上是作为“母体字”而能生出一系列汉字。由于一个“母体字”能“生”出一系列汉字,这样,记住了一个“母体字”就会很容易地记住一串字。如:以“非”作为“母体字”生出:匪、菲、斐、绯、翡、啡......

(7)汉字组合灵活1笔画的灵活组合:一撇一捺即可组合成“人”,还可组合成“乂”、“入”、“八”。一横一竖组合成“十”,上面加一短横为“干”,下面加一短横为“士”。笔画可以交叉,而且字与字可以包容。如:困、围;这、近、趟;等等。这就自然的缩小了它所占据的空间。而拼音文字则没有这个优势,英文的一个单词最多要十几个以上字母组成,要写很长的一大串。2字与字的组合:“三、人、日”为“春”,日换成天为“奏”,换成水为“泰”,换成禾为“秦”。等等。汉字组合灵活的另一个特点是:汉字与汉字组成的词或词组也是异常丰富的。比如一个“美”字,正序可组成“美食、美貌、美人美轮美奂、等等”。倒序又可组成“优美、语言美、形象美、等等。”有趣的是,一些本身就有独立意义的汉字不但组合在一起可生出新的汉字,而且拆开来又是词。如:女、子组合为好,少、女组合为妙,可它们拆开后又是一个词。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都是“语言里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具备“词”的性质。

以上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恰恰证明汉字就像“七色光”一样,它的色彩极为丰富,通过不同组合,可描绘出许多精美的图画。

三、英语难学还是汉语难学:以词汇为例

英语、法语、俄语等其他印欧语系,语法已经大大简化,但却发展了庞大的词汇系统,成为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形成了典型的“大词库,小语法”特征。26个字母固然易学,但对由26个字母无数排列组合产生的大量词汇要记得住、拼得准、写得出实在并非易事。

汉语虽然有“像画画”一般复杂的书写系统,但是语法和印欧语相比,没有

屈折变化,没有繁复的语法规则,名词无需变格,动词不必变位句子成分自然的组合在一起,被普遍认为是好学的语法。汉字总量不小,但常用字不多,2500个常用字即可覆盖99%的语料,次常用字1000个。更重要的是汉字具有很强很灵活的构词能力,有的常用字能组词几百个。《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56000个词条由3000多个汉字构成。因此,学习词语相对比较容易,往往是生词熟字,似曾相识,由此及彼,以少御多。

(1)汉语意义相关的词由为数不多的核心词组成,体现了相当大的系统性,而对应的英语单词在形式上则联系不大。

汉语

公牛

母牛

小牛

牛肉英语bullcowcalfBeef汉语一月二月卡车火车英语JanuaryFebruarytrucktrain

(2)汉字偏旁在一定意义上表示事物的属性,以汉字“月”偏旁为例,表示人体器官。然而英语词则形式上没有联系。

汉语

英语肝liver肺lung胃stomach肾kidney脑brain脸face脚foot(3)总结英汉词汇对比

对比项目

为一般使用语言

所需识认的词汇量

例词

one

成词成

词1派生词,约占合体字,包括有系统性,仍族Sun英语20000个语汉语2500--3500个汉字man日月水木--------识认难度描词汇总量的会意字和形声字,需逐个记忆,但记述24%,历史上一直约占汉字总量的忆负担有所减轻

是英语最主要的90%以上

构词法

词2述描Freedomrecord复合词,在英,词,以双音系统性很强,休明湖钢语词汇中比重不节词为主,同时也绝大多数能“顾名高是现代汉语词汇思义”,最容易掌

的主体

例Hard-working睡觉

打扰雪白握词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仅就词汇系统的识认来说,汉语为一般应用而需要识认的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记忆负担上,都比英语容易一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难学”的解决方法实为教学法

汉字和声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大难题。而汉字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各种语言间并不存在难易的问题。如果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在不同种族和文化间没有大的差异,那么人类语言在总体上来说,难易程度也应该是相近的。由此,“汉语难学”的问题,可以通关教学法的改善得以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大体上遵循着“拼音教学--听说教学--读写教学”的顺序进行。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只教拼音,不教汉字。这对于有更高目标的学习者来说,在听说机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开始学习汉字,便会觉得汉字繁难,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不利于后续的读写学习。这样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培养出了一大批只会拼音,不会汉字的“文盲学生”。

长期以来,也涌现出了许多教学法,每种教学法不论好坏,它们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人们针对汉字的教学做出了种种尝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例如:随文识字,识写同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识写分开等教学法。

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教授与北京语言大学教师合编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开创了对外汉语教学“字本位”思想的先河。提倡在汉语教学中

突出汉字的特点,改变以往的“词本位”为“字本位”教学,充分利用汉语字与词的关系,采取由汉字入手学习汉语的办法,主张“遵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吕必松教授,近年来,致力于“组合汉语”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思路是:汉字教学从笔画教起,由汉字入手教汉语直接由汉字教学发音和说话,不使用汉语拼音;用汉字教学带动书面语汉字教学......这一教学法以“字”为基础,突出汉语字、词、句构成的系统性,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道路上,需要专家,学者,教师不断的努力,创新教学法,找出适用于汉语汉字教学的办法,是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

结语

本文从全球汉语热的现状,以及出现的“汉语难学论”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从汉语汉字本身独特的魅力以及比较英汉词汇,反驳“汉语难学论”。

“汉语难学”这一观点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反驳。我们应当坚持客观的、全面的比较,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汉字固有缺陷,也必有优点。汉字确有难学一面,也必有易学一面。拼音文字优点再多,也必有缺点。汉语汉字具有独特的源远流长的魅力,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改变“汉语难学”的观念,调整心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认识汉语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兼批“汉语难学论”,支持国家的汉语推广和传播,不能使“汉语难学论”成为汉语推广和传播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7-130

[2]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法].语言,这个未知的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75

[3]赵宏.语言文化的探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6/162183

[4]李燕.语言文化十五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71-72

11


相关内容

  •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中华文化传承思考
  •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要求教育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正是教学资源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改革和创新的一种体现形式,但重要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看到,面对跨国文化合作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文化导向失衡问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传承 ...

  • 七年级 地理上册全部教学目标与知识结构
  • 08地理 陈佳璇 2008964218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知识结构与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

  • 国内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构与研究现状及展望_黄立波
  • 第1期 2013年1月 当代外语研究 No.1 Jan.2013·45· 主持人语: ().印象式"imressionistic 传统翻译研究因其"p "()随感式"的研究方式而被认为有失严essaisticy谨.二战后,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横空出世,从语音到语篇 ...

  • 汉语国际教育搭建的那座"汉语桥"
  •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近1亿人正在学习汉语,并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长.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需求量激增,全球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业已成为国人 ...

  • 蒙族人使用汉语的书面语言特点的初步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蒙族人使用汉语的书面语言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者:雪梅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35期 摘 要 由于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蒙族中某些不法人员使用汉语作案也逐年增多,为了提高对这类案件的语言识别能力,本文对蒙族人使用汉语 ...

  • 国际物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 第21卷3期2008年8月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SCIENCE&TECHNOLOGYTRANSLATORSJOURNALVo.l21.No.3 Aug.2008 #经贸翻译# 国际物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黄映秋 (广西财经学院外语系 [email protected] 南宁市 530003 ...

  •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第60 卷 第4 期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Vol. 60. No. 4 2007 年7 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 Humanity Sciences) July 2007. 513-516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陈 毅 平(武汉大学外国语言 ...

  • 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
  • 一.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它们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这些办学形式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各类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两种形式是,从入学到毕业整班移动,专 ...

  • 初一地理教案
  • 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