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及评价

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及评价

蒙古人占领中国后,官方对岳飞态度及评价如何?有关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传世的并不多见。但是,仍可以从这些少许遗存资料和相关材料中,较为准确地了解到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和评价。

元朝灭亡南宋后,对原属南宋的臣民有明确的政策。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曾颁布一份安抚亡宋臣民的诏书,可以反映元朝政府对前朝的态度。现引录于下:

间者,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遣使来奏,宋母后、幼主暨大臣百官,已于正月十八日斋玺表绶奉并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觐之礼,已遣使特往迎致。尔等各守职业,其勿妄生疑畏。凡归附前犯罪,悉从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应抗拒王师及逃往啸聚者,并赦其罪。百官有司、诸邸第、三学、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余物权免征税。秘书省图书,太常寺祭器、乐器、法服、乐工、卤簿、仪卫,宗正谱牒,天文地理图册,凡典故文字,并户口版籍,尽仰收拾。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巫,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赡给。

在改朝换代之后,元朝政府明确地宣布了对原宋臣民政策,而且实际上也是遵守的诺言的。优待前贤之后,保护寺观庙宇和前代名人遗迹等等,都是做得很不错的。尤其对原南宋封授的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并未有拆毁的举动。元朝政府对于岳飞不仅给与封谥,而支持对杭州的岳庙及坟墓的修缮。对此,元人陶宗仪曾有记述,现转录于下: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国初以来,坟渐倾圮。江州岳氏讳士迪者,于王为六世孙,与宜兴州岳氏通谱,合力以起废,庙与寺复完美。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时何君颐贞为湖州推官,柯君敬仲九思以书白其事,田之没于人者复归,然庙与寺无寸椽片瓦。会李君全初为杭总管府经历,慨然以兴废为己任。而郑君明德,元佑为作疏语曰:西湖北山褒忠演禅寺,窥见故宋赠太师武穆岳鄂王,忠孝绝人,功名盖世,方略如霍骠姚,不逢汉武,徒结志于亡家,意气如祖豫州,乃遇晋元,空誓言于击楫。赐墓田栖霞岭下,建祀祠秋水观西。落日鼓钟,长为声冤于草木。空山香火,犹将荐爽于渊泉。岂期破荡子孙,尽坏久长规制。典祊田,堕佛宇,春秋无所烝尝。塞墓道,毁神栖,风雨遂颓庙貌。休留夜啼拱木,踯躅春开断垣。落泪路人,事关世教。盖忠臣烈士,每诏条有致祭之文。岂狂子野僧,搀国典出募缘之疏。望明有司告之台省,冀圣天子锡之珪璋。褒忠义在天之灵,激死生为臣之劝。周武封比干墓,事著遗经。唐宗建白起祠,恩覃异代。疏成,郡人王华一力兴建,于是寺与庙又复完美。且杭州路申明浙省,转咨中书,以求褒赠。适赵公子期在礼部,倡议奏闻,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2

以上资料反映出,元朝政府在灭宋后,不仅没有废止宋对岳飞封号,而“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在岳飞原有的封号上添增谥文,以示褒奖。另外,陶氏在记述入元后,岳飞寺庙由衰败到修葺情况的同时,也表彰了地方官员为收回岳庙的旧田产和新赐墓田等所做的工作。说明元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吏是把岳飞作为忠臣烈士加以推崇的。根据元朝祭祀规定,岳飞当属于被崇祭祀的对象。《元典章》中载有多件元朝崇祭祀的诏旨,现选录世祖、武宗两件如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钦此。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五日,钦奉祀南郊,诏书内一款,岳镇海渎,已议加封遣使致祭;其路府州县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在祀典者,各具事迹申闻,次第加

封。除常祀外,主者施行,严加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葺。

从以上诏令来看,元朝政府对前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的祭祀及庙宇修复是有所规定的。因此,元朝杭州地方官对岳飞庙宇的修复和祭祀,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原因,而属于职责份内之事。

元朝不仅保护先贤遗迹,而且优待先贤之后。这一政策,在岳飞后人身上也有体现。早在元太宗统治时期,蒙古灭金占领中原后,曾访得宋鄂王飞后、汤阴人岳珍,授予许州长官。1岳飞六世孙岳浚,于元成宗大德间,曾任石门县尉。英宗至治年间,任松阳县惠洽巡检司长官的岳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宜兴人”。2岳氏常州路宜兴州这一支血脉,是“岳王弟经略使之孙,自九江来居,由宋而元,子孙蕃衍,文物之盛,拔萃同里”,元代已是“常之望族”。3岳飞死后数年,其孙岳珂曾编辑岳飞传记资料,定名《金佗稡编》,后原刻散佚,元至正二十三年(1361),“江浙行省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事吴陵张公,命断事官经历吴郡朱元佑重刻之”。4由此可见,元朝对岳飞是尊崇的。

最能反映元朝政府对岳飞评价的资料,还当属《宋史.岳飞传》。由元代国家组织修撰的《宋史》,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官修正史。《宋史》对岳飞的评价,集中反映在该书的列传《岳飞传》中(杨再兴、牛皋、张宪等传也多有涉及)。可以说,《宋史.岳飞传》基本上反映了元朝官方观点。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

一是《岳飞传》在整个《宋史》列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宋史》列传共225卷,其编纂原则是:“人臣有大功者,虽父子各传。余以类相从,或数人共一传”。编纂体例分类是:“后妃、宗室、外戚、群臣、杂传”。《岳飞传》列于124卷,隶属群臣类。而且群臣类中,各人亦以类相从。于是,岳飞被归入南宋军事将领类中。在入传的南宋军事将领中,岳飞名列第二,仅次于韩世忠之后。而且,岳飞与其子岳云独占一卷。足见岳飞在元朝史官眼中的地位。

二是赞许岳飞的人品。在《岳飞传》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岳飞传》开篇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6岳飞不仅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老师周同终生不忘,“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本传说,“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等等,这类歌颂岳飞品德高尚之处颇多,其中以岳飞对待其子岳云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岳云年十二,即随军征战。“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杨么平,功在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为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飞又力辞之。”由于岳飞屡次从中作梗,使岳云职位“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元朝史官把岳飞描写成一个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

三是推崇岳飞思想境界。本传中录有不少岳飞的言论,不难看出史官是想以此表现岳飞思想境界的。如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又如,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再如,“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通过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四是表彰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本传记述了许多为国为民不避祸福的事迹。如早年岳飞以秉义郎之职,上书数千言,批评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图恢复,一味奉帝南逃,并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上,收复失地。结果,“书闻,以越职夺官归”。秦桧坚持与金

议和,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结果“桧衔

之”。原岳飞部将李宝陷于金,后从海道归宋,被韩世忠留之,李宝痛哭愿归岳飞麾下。韩世忠将此事写信告知岳飞,岳飞回复说:“均为国家,何分彼此?”这种做事完全从国家利益出发,使“世忠叹服”。在敌军进犯之时,岳飞有时带病出征,“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本传中以岳飞背部刺字最为感人。“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此外,诸如“复仇报国” 这类表现岳飞常怀报国之心的言行,在本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五是对岳飞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本传分量最重的部分,当属表现岳飞军事成就方面。用现代军事术语来概括本传所表述岳飞军事成就,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丰富的战争实践。本传从岳飞宣和四年应募入伍始,详尽地叙述了他“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的参战经历。据本传统计,岳飞参与较大的战斗六十余次。基本反映出岳飞“自结发从军,大约经百战,未尝败北”的战绩。1岳飞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二)卓越的军队建设。本传中对岳飞在治军方面成就是大加肯定的。对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等方面都不乏记述。如说岳飞训练军队十分严格,平时常按实战和临战进行训练。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如“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在作战中贯彻“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的原则。岳飞从严治军,训练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卤掠”的严明纪律,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三)富有哲理的军事思想。本传不仅称道岳飞的治军风范,更盛赞他善于谋略和灵活用兵。岳飞要求将士除了有勇敢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谋略的作用。早年,岳飞为张所部将时就说过:“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

谋”,强调作战要谋略在先。以后,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时,对谋略的认识更加深刻。《金佗续编》亦载有岳飞对谋略的看法,他曾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本传说岳飞也很注重灵活用兵,不赞同将帅作战按照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的做法,认为阵图乃定局,而战场千变万化,“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种根据作战情况灵活运用战法的思想,对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皆可以一当十百”,所向无敌,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除以上我们归纳几点之外,《岳飞传》末所附之“论”,是元朝官方对岳飞所做出一个带结论性地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岳飞传》对岳飞的这一评论,与《宋史.高宗本纪》中的评论是相对应的。《高宗本纪》:“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联系元朝史官把秦桧列入《奸臣传》,并对其杀害岳飞、与金议和等卖国行径进行鞭鞑,说明元朝官方在此问题上是非是很明确的,对正义与邪恶的看法也是符合中国传统标准的。总之,元代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很高的,并未因为岳飞是汉人而诋毁其成就。同时,亦未因南宋曾为敌国,而曲解前代宋金之战。

我个人一向认为,蒙元是蒙古国占领中国的殖民伪政权,是中国的亡国时代,但联系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某些人不感到羞愧吗?!

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及评价

蒙古人占领中国后,官方对岳飞态度及评价如何?有关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传世的并不多见。但是,仍可以从这些少许遗存资料和相关材料中,较为准确地了解到元朝官方对岳飞的态度和评价。

元朝灭亡南宋后,对原属南宋的臣民有明确的政策。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曾颁布一份安抚亡宋臣民的诏书,可以反映元朝政府对前朝的态度。现引录于下:

间者,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遣使来奏,宋母后、幼主暨大臣百官,已于正月十八日斋玺表绶奉并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觐之礼,已遣使特往迎致。尔等各守职业,其勿妄生疑畏。凡归附前犯罪,悉从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应抗拒王师及逃往啸聚者,并赦其罪。百官有司、诸邸第、三学、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除巨木花果外,余物权免征税。秘书省图书,太常寺祭器、乐器、法服、乐工、卤簿、仪卫,宗正谱牒,天文地理图册,凡典故文字,并户口版籍,尽仰收拾。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巫,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量加赡给。

在改朝换代之后,元朝政府明确地宣布了对原宋臣民政策,而且实际上也是遵守的诺言的。优待前贤之后,保护寺观庙宇和前代名人遗迹等等,都是做得很不错的。尤其对原南宋封授的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并未有拆毁的举动。元朝政府对于岳飞不仅给与封谥,而支持对杭州的岳庙及坟墓的修缮。对此,元人陶宗仪曾有记述,现转录于下:

岳武穆王飞墓,在杭栖霞岭下,王之子云祔焉。自国初以来,坟渐倾圮。江州岳氏讳士迪者,于王为六世孙,与宜兴州岳氏通谱,合力以起废,庙与寺复完美。久之,王之诸孙有为僧者,居坟之西,为其废坏,庙与寺靡有孑遗,天台僧可观以诉于官。时何君颐贞为湖州推官,柯君敬仲九思以书白其事,田之没于人者复归,然庙与寺无寸椽片瓦。会李君全初为杭总管府经历,慨然以兴废为己任。而郑君明德,元佑为作疏语曰:西湖北山褒忠演禅寺,窥见故宋赠太师武穆岳鄂王,忠孝绝人,功名盖世,方略如霍骠姚,不逢汉武,徒结志于亡家,意气如祖豫州,乃遇晋元,空誓言于击楫。赐墓田栖霞岭下,建祀祠秋水观西。落日鼓钟,长为声冤于草木。空山香火,犹将荐爽于渊泉。岂期破荡子孙,尽坏久长规制。典祊田,堕佛宇,春秋无所烝尝。塞墓道,毁神栖,风雨遂颓庙貌。休留夜啼拱木,踯躅春开断垣。落泪路人,事关世教。盖忠臣烈士,每诏条有致祭之文。岂狂子野僧,搀国典出募缘之疏。望明有司告之台省,冀圣天子锡之珪璋。褒忠义在天之灵,激死生为臣之劝。周武封比干墓,事著遗经。唐宗建白起祠,恩覃异代。疏成,郡人王华一力兴建,于是寺与庙又复完美。且杭州路申明浙省,转咨中书,以求褒赠。适赵公子期在礼部,倡议奏闻,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2

以上资料反映出,元朝政府在灭宋后,不仅没有废止宋对岳飞封号,而“降命敕封并如宋,止加„保义‟二字。”在岳飞原有的封号上添增谥文,以示褒奖。另外,陶氏在记述入元后,岳飞寺庙由衰败到修葺情况的同时,也表彰了地方官员为收回岳庙的旧田产和新赐墓田等所做的工作。说明元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吏是把岳飞作为忠臣烈士加以推崇的。根据元朝祭祀规定,岳飞当属于被崇祭祀的对象。《元典章》中载有多件元朝崇祭祀的诏旨,现选录世祖、武宗两件如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钦此。

至大四年(1311)正月初五日,钦奉祀南郊,诏书内一款,岳镇海渎,已议加封遣使致祭;其路府州县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在祀典者,各具事迹申闻,次第加

封。除常祀外,主者施行,严加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葺。

从以上诏令来看,元朝政府对前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的祭祀及庙宇修复是有所规定的。因此,元朝杭州地方官对岳飞庙宇的修复和祭祀,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原因,而属于职责份内之事。

元朝不仅保护先贤遗迹,而且优待先贤之后。这一政策,在岳飞后人身上也有体现。早在元太宗统治时期,蒙古灭金占领中原后,曾访得宋鄂王飞后、汤阴人岳珍,授予许州长官。1岳飞六世孙岳浚,于元成宗大德间,曾任石门县尉。英宗至治年间,任松阳县惠洽巡检司长官的岳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宜兴人”。2岳氏常州路宜兴州这一支血脉,是“岳王弟经略使之孙,自九江来居,由宋而元,子孙蕃衍,文物之盛,拔萃同里”,元代已是“常之望族”。3岳飞死后数年,其孙岳珂曾编辑岳飞传记资料,定名《金佗稡编》,后原刻散佚,元至正二十三年(1361),“江浙行省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行枢密事吴陵张公,命断事官经历吴郡朱元佑重刻之”。4由此可见,元朝对岳飞是尊崇的。

最能反映元朝政府对岳飞评价的资料,还当属《宋史.岳飞传》。由元代国家组织修撰的《宋史》,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官修正史。《宋史》对岳飞的评价,集中反映在该书的列传《岳飞传》中(杨再兴、牛皋、张宪等传也多有涉及)。可以说,《宋史.岳飞传》基本上反映了元朝官方观点。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

一是《岳飞传》在整个《宋史》列传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宋史》列传共225卷,其编纂原则是:“人臣有大功者,虽父子各传。余以类相从,或数人共一传”。编纂体例分类是:“后妃、宗室、外戚、群臣、杂传”。《岳飞传》列于124卷,隶属群臣类。而且群臣类中,各人亦以类相从。于是,岳飞被归入南宋军事将领类中。在入传的南宋军事将领中,岳飞名列第二,仅次于韩世忠之后。而且,岳飞与其子岳云独占一卷。足见岳飞在元朝史官眼中的地位。

二是赞许岳飞的人品。在《岳飞传》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岳飞传》开篇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6岳飞不仅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老师周同终生不忘,“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本传说,“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等等,这类歌颂岳飞品德高尚之处颇多,其中以岳飞对待其子岳云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岳云年十二,即随军征战。“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杨么平,功在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为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飞又力辞之。”由于岳飞屡次从中作梗,使岳云职位“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元朝史官把岳飞描写成一个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

三是推崇岳飞思想境界。本传中录有不少岳飞的言论,不难看出史官是想以此表现岳飞思想境界的。如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又如,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再如,“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通过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

四是表彰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本传记述了许多为国为民不避祸福的事迹。如早年岳飞以秉义郎之职,上书数千言,批评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图恢复,一味奉帝南逃,并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上,收复失地。结果,“书闻,以越职夺官归”。秦桧坚持与金

议和,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结果“桧衔

之”。原岳飞部将李宝陷于金,后从海道归宋,被韩世忠留之,李宝痛哭愿归岳飞麾下。韩世忠将此事写信告知岳飞,岳飞回复说:“均为国家,何分彼此?”这种做事完全从国家利益出发,使“世忠叹服”。在敌军进犯之时,岳飞有时带病出征,“时飞苦寒嗽,力疾而行”。本传中以岳飞背部刺字最为感人。“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此外,诸如“复仇报国” 这类表现岳飞常怀报国之心的言行,在本传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五是对岳飞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本传分量最重的部分,当属表现岳飞军事成就方面。用现代军事术语来概括本传所表述岳飞军事成就,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丰富的战争实践。本传从岳飞宣和四年应募入伍始,详尽地叙述了他“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的参战经历。据本传统计,岳飞参与较大的战斗六十余次。基本反映出岳飞“自结发从军,大约经百战,未尝败北”的战绩。1岳飞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二)卓越的军队建设。本传中对岳飞在治军方面成就是大加肯定的。对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等方面都不乏记述。如说岳飞训练军队十分严格,平时常按实战和临战进行训练。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如“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在作战中贯彻“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的原则。岳飞从严治军,训练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且保持了“冻死不拆屋,饿死卤掠”的严明纪律,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三)富有哲理的军事思想。本传不仅称道岳飞的治军风范,更盛赞他善于谋略和灵活用兵。岳飞要求将士除了有勇敢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谋略的作用。早年,岳飞为张所部将时就说过:“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

谋”,强调作战要谋略在先。以后,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时,对谋略的认识更加深刻。《金佗续编》亦载有岳飞对谋略的看法,他曾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本传说岳飞也很注重灵活用兵,不赞同将帅作战按照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的做法,认为阵图乃定局,而战场千变万化,“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种根据作战情况灵活运用战法的思想,对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皆可以一当十百”,所向无敌,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除以上我们归纳几点之外,《岳飞传》末所附之“论”,是元朝官方对岳飞所做出一个带结论性地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岳飞传》对岳飞的这一评论,与《宋史.高宗本纪》中的评论是相对应的。《高宗本纪》:“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联系元朝史官把秦桧列入《奸臣传》,并对其杀害岳飞、与金议和等卖国行径进行鞭鞑,说明元朝官方在此问题上是非是很明确的,对正义与邪恶的看法也是符合中国传统标准的。总之,元代官方对岳飞的评价是很高的,并未因为岳飞是汉人而诋毁其成就。同时,亦未因南宋曾为敌国,而曲解前代宋金之战。

我个人一向认为,蒙元是蒙古国占领中国的殖民伪政权,是中国的亡国时代,但联系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某些人不感到羞愧吗?!


相关内容

  •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 10 课设计理念元朝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 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卡尔森也说过: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 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 ...

  • 元朝海禁政策研究
  • 鸡西大学学报第13卷 第8期Vol.13 No.8 2013年8月文章编号:1672-6758(2013)08-0153-2 元朝海禁政策研究 刘 幸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元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范围最广的王朝,对外海陆贸易也最为繁荣.但是鲜有人知道元 ...

  •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初一历史备课组) 教案: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 ...

  •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 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总特征] (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2)经济:封建经济 ...

  • 宋朝文明的中断
  • 吴钩 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既然早在11~13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那为什么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要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这么重大的问题当然不适宜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不过如果要找出最深刻的历史远因,我认为,那便是 "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南 ...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2013-12-23 10:27阅读:2,992 一.开篇诗词 <临江仙>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 ...

  • 高中历史复习第三册
  • 第三册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一.宋朝的建立(A)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二.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的基本内容(B) 1.内容: 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中央政 ...

  • 吴思柏:[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究竟是谁?
  • 金庸先生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加入历史真实人物,,如<鹿鼎记>中的康熙皇帝和清廷大臣们.<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皇族.<倚天屠龙记>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时间脉络上沿袭了三部曲横跨宋.元.明三朝的大背景,聚焦于元末明初的群雄时代,不可避免地 ...

  • 明清的民族政策与正史的民族观念_许曾会
  • 2013年第1期(总第210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1,2013Serial.No.21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明清的民族政策与正史的民族观念 许 摘 曾会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要:民族政策作为时代政治的重要内涵,必然会对时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