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练习28++腐乳的制作

命题人 李中梅 审核人 赵雨润

一.选择题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青霉 B.曲霉 C.毛霉 D.根霉

2.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 )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 )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4.下列关于毛霉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属于真菌

B.它属于细菌

C.它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D.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它的直立菌丝

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需要加一些盐,下列哪项不是盐的作用 ( )

A.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调制腐乳的口味

D.主要增加腐乳的重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6.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 最有可能是( )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7.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含水量不同,下列哪种含水量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 )

A.70% B.80% C.60% D.40%

8.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9.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 )

A.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

C.使腐乳中蛋白质变性 D.防腐杀菌、延长保质期

10.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动作要迅速小心

B.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号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11.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13.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酵母菌,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14.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15.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1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已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度,并具有一定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17.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18.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细菌繁殖形成

C.人工加配料形成 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

19.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含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易于消化的小分子物质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0.腐乳制作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后期发酵过程中,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是( )

A.适量的盐 B.12%左右的酒 C.香辛料 D.以上全部

二.简答题

21.以下是证明食物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实验,阅读这段材料和图示,请回答: ①把碎肉或大豆加水煮烂,用两层纱布滤取肉

(豆)汤备用。

②在3只三角瓶里注入50ml肉(豆)汤,

第3个瓶用装有

S型弯玻璃管的药棉瓶塞

塞住。(如图所示)

③把3只三角瓶放入盛水的锅里隔水

3只三角瓶,冷却后放在温暖的阴暗处(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

④以后逐天观察肉汤的变化。结果一天后,不加塞三角瓶里的肉汤已混浊,液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细菌的群体。瓶内可能有臭味,说明肉汤已腐败。加药棉瓶塞三角瓶的肉汤几天后也开始腐败。加药棉瓶塞和S型玻璃管的三角瓶维持时间最长,但肉汤也最终腐败。

(1)本实验采用的是什么实验法? 。

(2)不加塞的瓶内肉汤为什么会腐败? 。

(3)加药棉塞三角瓶内肉汤几天后为什么也开始腐败? 。

(4)实验操作的第1个瓶起 作用

22.豆腐乳是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豆腐乳是怎样制作的呢?原来它是以大豆为原材料,先制成豆腐坯,再把毛霉接种在豆腐坯上经发酵制成的。当毛霉在豆腐坯上发酵时,它可以把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同时

00还可以产生一些有香味的酯类。接种了毛霉的豆腐坯放在15C~18C的室温中,5d后,

豆腐坯上就长满了白色的毛霉菌丝,放入缸中,层层撒盐,腌制13d~16d制成咸坯。加盐不仅可以起到防止腐败的作用,食盐还可与豆腐中分解形成的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使豆腐的味道变得更加鲜美。豆腐乳制作的前期是保持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条件,使我们需要的毛霉充分生长。制作后期还需要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如红曲、黄酒、

0香菇、桂皮及辣椒、大蒜等。再装坛封口,进行后期发酵,30C条件下,3个月后就

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豆腐乳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豆腐乳的制作原材料是什么?其中哪种有机物的含量比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成那种小分子有机物?

(2)在豆腐乳的腌制过程中,盐的作用是什么?

(3)豆腐乳的前、后期制作中温度和空气条件是否一样?

(4)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

23.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并将其切成豆腐块,放置在笼屉

然后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控制每层的盐用量,保证均衡。3天后取出,加入配制的卤汤,控制酒精含量在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差别,腐乳的咸味不均匀,表面还长了一层黄色微生物,难以下咽。

(1)请你帮他们改正制作过程中的4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霉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在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种类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腐乳的生产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腐乳的制作 答案

1—5 CACBD 6—10 CADCC 11—15 CBDBC 16—20 DCDBD

21.(1)对比实验法 (2)不加瓶塞的三角瓶直接接触空气,腐败细菌进入机会最多 (3)加有棉塞的三角瓶,尽管细菌进入机会减少但也很难防止细菌侵入,同时由于灭菌不彻底,留在瓶内的细菌芽孢可能繁殖 (4)对照

22.⑴豆腐制作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⑵盐不仅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与豆腐中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氨基酸钠,使腐乳味道鲜美

00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C~18C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

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0C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封口

⑷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瓶子消毒、装瓶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瓶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3.⑴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d左右 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④酒精含量太高,应该为12%左右 ⑵异养需氧型 孢子生殖 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增加 ⑶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28腐乳的制作 答案

1—5 CACBD 6—10 CADCC 11—15 CBDBC 16—20 DCDBD

21.(1)对比实验法 (2)不加瓶塞的三角瓶直接接触空气,腐败细菌进入机会最多 (3)加有棉塞的三角瓶,尽管细菌进入机会减少但也很难防止细菌侵入,同时由于灭菌不彻底,留在瓶内的细菌芽孢可能繁殖 (4)对照

22.⑴豆腐制作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⑵盐不仅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与豆腐中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氨基酸钠,使腐乳味道鲜美

00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C~18C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

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0C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封口

⑷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瓶子消毒、装瓶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瓶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3.⑴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d左右 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④酒精含量太高,应该为12%左右 ⑵异养需氧型 孢子生殖 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

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命题人 李中梅 审核人 赵雨润

一.选择题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青霉 B.曲霉 C.毛霉 D.根霉

2.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 )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酶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 )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

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C.温度为15~18℃,并保持一定湿度

D.温度为25℃,并保持一定湿度

4.下列关于毛霉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属于真菌

B.它属于细菌

C.它有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D.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它的直立菌丝

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需要加一些盐,下列哪项不是盐的作用 ( )

A.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调制腐乳的口味

D.主要增加腐乳的重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6.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 最有可能是( )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 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 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7.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含水量不同,下列哪种含水量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 )

A.70% B.80% C.60% D.40%

8.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9.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 )

A.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

C.使腐乳中蛋白质变性 D.防腐杀菌、延长保质期

10.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动作要迅速小心

B.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号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11.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13.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酵母菌,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14.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15.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1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已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度,并具有一定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17.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18.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细菌繁殖形成

C.人工加配料形成 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

19.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含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易于消化的小分子物质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0.腐乳制作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后期发酵过程中,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是( )

A.适量的盐 B.12%左右的酒 C.香辛料 D.以上全部

二.简答题

21.以下是证明食物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实验,阅读这段材料和图示,请回答: ①把碎肉或大豆加水煮烂,用两层纱布滤取肉

(豆)汤备用。

②在3只三角瓶里注入50ml肉(豆)汤,

第3个瓶用装有

S型弯玻璃管的药棉瓶塞

塞住。(如图所示)

③把3只三角瓶放入盛水的锅里隔水

3只三角瓶,冷却后放在温暖的阴暗处(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

④以后逐天观察肉汤的变化。结果一天后,不加塞三角瓶里的肉汤已混浊,液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细菌的群体。瓶内可能有臭味,说明肉汤已腐败。加药棉瓶塞三角瓶的肉汤几天后也开始腐败。加药棉瓶塞和S型玻璃管的三角瓶维持时间最长,但肉汤也最终腐败。

(1)本实验采用的是什么实验法? 。

(2)不加塞的瓶内肉汤为什么会腐败? 。

(3)加药棉塞三角瓶内肉汤几天后为什么也开始腐败? 。

(4)实验操作的第1个瓶起 作用

22.豆腐乳是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豆腐乳是怎样制作的呢?原来它是以大豆为原材料,先制成豆腐坯,再把毛霉接种在豆腐坯上经发酵制成的。当毛霉在豆腐坯上发酵时,它可以把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同时

00还可以产生一些有香味的酯类。接种了毛霉的豆腐坯放在15C~18C的室温中,5d后,

豆腐坯上就长满了白色的毛霉菌丝,放入缸中,层层撒盐,腌制13d~16d制成咸坯。加盐不仅可以起到防止腐败的作用,食盐还可与豆腐中分解形成的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使豆腐的味道变得更加鲜美。豆腐乳制作的前期是保持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条件,使我们需要的毛霉充分生长。制作后期还需要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如红曲、黄酒、

0香菇、桂皮及辣椒、大蒜等。再装坛封口,进行后期发酵,30C条件下,3个月后就

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豆腐乳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豆腐乳的制作原材料是什么?其中哪种有机物的含量比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成那种小分子有机物?

(2)在豆腐乳的腌制过程中,盐的作用是什么?

(3)豆腐乳的前、后期制作中温度和空气条件是否一样?

(4)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

23.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并将其切成豆腐块,放置在笼屉

然后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控制每层的盐用量,保证均衡。3天后取出,加入配制的卤汤,控制酒精含量在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差别,腐乳的咸味不均匀,表面还长了一层黄色微生物,难以下咽。

(1)请你帮他们改正制作过程中的4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霉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在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种类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腐乳的生产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腐乳的制作 答案

1—5 CACBD 6—10 CADCC 11—15 CBDBC 16—20 DCDBD

21.(1)对比实验法 (2)不加瓶塞的三角瓶直接接触空气,腐败细菌进入机会最多 (3)加有棉塞的三角瓶,尽管细菌进入机会减少但也很难防止细菌侵入,同时由于灭菌不彻底,留在瓶内的细菌芽孢可能繁殖 (4)对照

22.⑴豆腐制作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⑵盐不仅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与豆腐中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氨基酸钠,使腐乳味道鲜美

00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C~18C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

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0C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封口

⑷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瓶子消毒、装瓶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瓶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3.⑴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d左右 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④酒精含量太高,应该为12%左右 ⑵异养需氧型 孢子生殖 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增加 ⑶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28腐乳的制作 答案

1—5 CACBD 6—10 CADCC 11—15 CBDBC 16—20 DCDBD

21.(1)对比实验法 (2)不加瓶塞的三角瓶直接接触空气,腐败细菌进入机会最多 (3)加有棉塞的三角瓶,尽管细菌进入机会减少但也很难防止细菌侵入,同时由于灭菌不彻底,留在瓶内的细菌芽孢可能繁殖 (4)对照

22.⑴豆腐制作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⑵盐不仅可以防止腐败,还可与豆腐中分解成的氨基酸合成氨基酸钠,使腐乳味道鲜美

00⑶豆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C~18C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

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0C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封口

⑷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瓶子消毒、装瓶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瓶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23.⑴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d左右 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④酒精含量太高,应该为12%左右 ⑵异养需氧型 孢子生殖 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

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相关内容

  • 2015-2016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制作菌种 (1)毛霉(起主要作用): 丝状真菌⎧⎪特点⎨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2)其他微生物:如青霉.曲霉.酵母. 2.发酵原因 蛋白酶(1)蛋白质――→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2)脂 ...

  • 高中生物选修一测试题
  • 高二生物生物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作腐乳时只有毛霉发挥作用 B.豆腐 ...

  •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 菌种:酵母菌 细胞结构:真核细胞 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适宜温度:20℃左右.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条件下,附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进行 ...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 听写题答案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从发酵类型上分析,果酒制作是酒精发酵,果醋制作是醋酸发酵或需氧发酵. 2.果酒制作的菌种为酵母菌,果醋制作的菌种为醋酸菌. 3.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是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性:培养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 ...

  •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选修①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泡菜制作.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例1(2008年潍坊模拟)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有 ...

  • 高中生物选修1测试题
  • 高二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出题人:胡玉香 组长签字:吕如楠 日期:2013/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生物选修一专题一二
  • 单元检测题(专题一.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某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 ...

  •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易考知识点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

  • 高二上生物期未试卷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选修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腺体分泌的物质,均能够直接排放到血浆中的是 A .唾液腺,垂体,肠腺 B. 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 睾丸,汗腺,皮脂腺 D. 卵巢,胃腺,肝脏 2.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 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