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核算方法
一、选择题
1、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是( ) 。 品种法
2、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是( ) 。 分批法
3、下列企业中,通常适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 。 精密仪器公司
4、不能按照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结构的分步法是( )综合结转分步法
5、半成品成本随着实物结转而分别成本项目转入下一步骤计算单的对应项目栏 内的做法是指( ) 。 分项结转分步法
6、如果企业最终产成品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顺序加工而成,则在逐步结转分步法 下,产成品成本为( ) 。 最后步骤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
7、相对于综合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的缺点在于( ) 。 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按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成本计算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 可以分为( ) 。 综合结转与分项结转
9、如果制造企业生产各步骤的半成品既用于再加工又用于对外销售,则其成本 计算方法适宜采用( ) 。 逐步结转分步法
10、 每个步骤需等到上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完毕才能进行本步骤产品成本计算的 成本核算方法是指( ) 。 逐步结转分步法
11、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 各步骤如果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费用分配, 是指 ( ) 。 最终产成品与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2、多步骤产品生产中,并不直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3、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每一步骤都需要计算( ) 。 最终产成品在本步骤的成本份额
14、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半成品种类繁多, 但很少对外销售的企业适宜采用 (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5、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当第一车间半成品 A 转入第二车间继 续加工成半成品 B 时,则其账务处理要求是( ) 。 不作账务处理
16、 各步骤中只计算本步骤各种产品发生的费用及应由产成品负担的份额的方法 是(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7、分类法下,确定产品是否归属于同一类别的依据一般不会是( ) 。 产品生产任务下达方式
18、成本计算分类法比较适用于( ) 。 品种、规格繁多并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19、下列制造企业适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 。 制鞋厂
20、定额法下,计算定额成本的依据一般是用( ) 。 现行消耗定额
21、已知期初生产余料 8 千克,本期限额领料单中规定产量为 100 件,单件材料 消耗定额为 2 千克,当期实际投产 90 件,实际领料数量为 195 千克,期末车间 有余料 4 千克。则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为( ) 。 19 千克
22、在完工产品成本中,如果本月发生的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负数,主要说明 ( ) 。 本月的消耗定额提高了
23、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当某月份消耗定额降低时,月初在产品定额成 本调整数与定额变动差异( ) 。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
24、下列成本核算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加强成本事前控制方法的是( ) 。 定额法
25、在定额法下,如果材料成本差异单独反映,则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 ) 。 一种数量差异
26、下列一般不构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成因的是( ) 。 出勤率变化
27、通常应当对不利的材料数量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 。 生产部门
28、生产 10000 件甲产品,单件工时标准为 2 小时/件,小时人工成本标准为 20 元/小时,实际耗费工时 25000 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 550000 元,则直接人工效 率差异为( ) 。
100000 元 相差 5000 小时*20=100000 元
29、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根据惯例,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 ) 。 用量脱离标准的差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30、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一般称为 ( ) 。 耗费差异
31、已知产品工时标准为 3 小时/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为 6 元/件,月生产能力 为 400 件。某月实际生产 350 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 2250 元,实际工时为 1100 小时,则该月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 。 100 元
32、 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 一般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 。材料价格差异
33、 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 额是( ) 。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4、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 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同
35、下列有关作业动因表述正确的是( ) 。 作业动因通常被用来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
36、作业的成本与产量多少成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 。 单位作业
37、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应考虑( ) 。 成本动因
38、在作业成本法下,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一般被称为( ) 。 资源动因
39、下列作业中属于批次级作业的是( ) 。 生产准备
40、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 。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1、标准成本法下,人工效率差异指的是( ) 。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42、定额法下,定额变动差异在成本计算单中一般表示为( ) 。 旧定额减去新定额的差
43、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 ) 资源→作业→产品
44、 联产品或主副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 )。分类法
二、判断题
1、在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不定期进行的。 ( × )
2、比较适合汽车修理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品种法。 ( × )
3、分批法一般以客户定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若几张定单要求生产同种产品, 可以将几张定单合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 √ )
4、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若干次品种法的连接应用。 ( √ )
5、逐步结转分步法可能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 √ )
6、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产品成本必须按照生产步骤来计算。 ( × )
7、 作为分步法核算对象的各个产品之间通常具有较大差异性。 ( × )
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 √ )
9、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 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 ( × )
10、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并不计算列示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 )
11、分步法下,无论采用逐步结转还是平行结转,均需设置 “自制半成品”科目。 ( × )
12、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产品生产成本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 √ )
13、 平行结转分步法只能用于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类型,而不能用于连续式多步骤 生产类型。 ( × )
14、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不适合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 × )
15、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可各自进行最终产成品和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 间的费用分配,而不用考虑上一步骤成本计算是否已经完成。 ( √ )
16、副产品可以和主产品采用一定标准共同分配联合成本,也可以考虑先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 √
17、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于类内产品成本分配,各成本项目应当采用相同的分配标准。 ( × )
18、 分类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可以在各种工艺类型的生产中 采用。 ( √ )
19、 产品规格繁多的, 可以将产品结构、 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 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 √ )
20、定额法的适用范围与产品生产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 × )
21、定额法下,如果月内因技术升级而调低定额成本,则当月产品实际成本就会 提高。 ( × )
22、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新旧定额调整而形成的差异,该差异与定额成本调整数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 √ )
23、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变动差异能够反映变动当期成本的超支或 节约情况。 ( × )
24、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一般属于定额变动差异。 ( × )
25、采用定额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也应当是实际生产成本。 ( √ )
26、定额法下,定额成本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数额。 ( √ )
2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差。( × )
28、在标准成本核算制度中,对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所选取的工资率因 子通常采用实际数计算。 ( × )
29、 标准成本差异期末在销货成本与存货之间予以分配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制度要 求以实际成本反映
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 √ )
3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有企业工人工资调整、工资等级的变更等所引起的。 ( × )
31、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共同优点在于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 ( √ )
32、在标准成本制度下,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一般是标准数量× (实际价格-标准 价格)。 ( × )
33、标准成本制度下,相关差异在期末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 × )
34、相对于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 × )
35、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 品的依据。 ( √ )
36、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 √ )
37、 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归集和分配。 ( √ )
38、作业成本法下,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成本,都应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 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 × )
39、动因追溯虽然不像直接追溯那样准确,但只要因果关系建立适当,成本分配 结果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 √ )
40、逐步结转分步法可能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 √ )
41、 标准成本制度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是将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 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 √ )
42、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共同优点在于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 ( √ )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核算方法
一、选择题
1、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是( ) 。 品种法
2、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是( ) 。 分批法
3、下列企业中,通常适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 。 精密仪器公司
4、不能按照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结构的分步法是( )综合结转分步法
5、半成品成本随着实物结转而分别成本项目转入下一步骤计算单的对应项目栏 内的做法是指( ) 。 分项结转分步法
6、如果企业最终产成品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顺序加工而成,则在逐步结转分步法 下,产成品成本为( ) 。 最后步骤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
7、相对于综合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的缺点在于( ) 。 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按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成本计算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 可以分为( ) 。 综合结转与分项结转
9、如果制造企业生产各步骤的半成品既用于再加工又用于对外销售,则其成本 计算方法适宜采用( ) 。 逐步结转分步法
10、 每个步骤需等到上一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完毕才能进行本步骤产品成本计算的 成本核算方法是指( ) 。 逐步结转分步法
11、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 各步骤如果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费用分配, 是指 ( ) 。 最终产成品与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2、多步骤产品生产中,并不直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是(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3、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每一步骤都需要计算( ) 。 最终产成品在本步骤的成本份额
14、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半成品种类繁多, 但很少对外销售的企业适宜采用 (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5、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当第一车间半成品 A 转入第二车间继 续加工成半成品 B 时,则其账务处理要求是( ) 。 不作账务处理
16、 各步骤中只计算本步骤各种产品发生的费用及应由产成品负担的份额的方法 是( ) 。 平行结转分步法
17、分类法下,确定产品是否归属于同一类别的依据一般不会是( ) 。 产品生产任务下达方式
18、成本计算分类法比较适用于( ) 。 品种、规格繁多并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19、下列制造企业适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 。 制鞋厂
20、定额法下,计算定额成本的依据一般是用( ) 。 现行消耗定额
21、已知期初生产余料 8 千克,本期限额领料单中规定产量为 100 件,单件材料 消耗定额为 2 千克,当期实际投产 90 件,实际领料数量为 195 千克,期末车间 有余料 4 千克。则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为( ) 。 19 千克
22、在完工产品成本中,如果本月发生的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负数,主要说明 ( ) 。 本月的消耗定额提高了
23、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当某月份消耗定额降低时,月初在产品定额成 本调整数与定额变动差异( ) 。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
24、下列成本核算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加强成本事前控制方法的是( ) 。 定额法
25、在定额法下,如果材料成本差异单独反映,则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 ) 。 一种数量差异
26、下列一般不构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成因的是( ) 。 出勤率变化
27、通常应当对不利的材料数量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 。 生产部门
28、生产 10000 件甲产品,单件工时标准为 2 小时/件,小时人工成本标准为 20 元/小时,实际耗费工时 25000 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 550000 元,则直接人工效 率差异为( ) 。
100000 元 相差 5000 小时*20=100000 元
29、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根据惯例,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 ) 。 用量脱离标准的差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30、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一般称为 ( ) 。 耗费差异
31、已知产品工时标准为 3 小时/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为 6 元/件,月生产能力 为 400 件。某月实际生产 350 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 2250 元,实际工时为 1100 小时,则该月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 。 100 元
32、 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 一般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 ) 。材料价格差异
33、 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 额是( ) 。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4、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 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同
35、下列有关作业动因表述正确的是( ) 。 作业动因通常被用来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
36、作业的成本与产量多少成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 。 单位作业
37、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应考虑( ) 。 成本动因
38、在作业成本法下,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一般被称为( ) 。 资源动因
39、下列作业中属于批次级作业的是( ) 。 生产准备
40、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 。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1、标准成本法下,人工效率差异指的是( ) 。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42、定额法下,定额变动差异在成本计算单中一般表示为( ) 。 旧定额减去新定额的差
43、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 ) 资源→作业→产品
44、 联产品或主副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 )。分类法
二、判断题
1、在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不定期进行的。 ( × )
2、比较适合汽车修理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品种法。 ( × )
3、分批法一般以客户定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若几张定单要求生产同种产品, 可以将几张定单合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 √ )
4、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若干次品种法的连接应用。 ( √ )
5、逐步结转分步法可能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 √ )
6、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产品成本必须按照生产步骤来计算。 ( × )
7、 作为分步法核算对象的各个产品之间通常具有较大差异性。 ( × )
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 √ )
9、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 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 ( × )
10、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并不计算列示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 )
11、分步法下,无论采用逐步结转还是平行结转,均需设置 “自制半成品”科目。 ( × )
12、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产品生产成本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 √ )
13、 平行结转分步法只能用于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类型,而不能用于连续式多步骤 生产类型。 ( × )
14、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不适合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 × )
15、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各步骤可各自进行最终产成品和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 间的费用分配,而不用考虑上一步骤成本计算是否已经完成。 ( √ )
16、副产品可以和主产品采用一定标准共同分配联合成本,也可以考虑先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 √
17、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于类内产品成本分配,各成本项目应当采用相同的分配标准。 ( × )
18、 分类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可以在各种工艺类型的生产中 采用。 ( √ )
19、 产品规格繁多的, 可以将产品结构、 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 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 √ )
20、定额法的适用范围与产品生产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 × )
21、定额法下,如果月内因技术升级而调低定额成本,则当月产品实际成本就会 提高。 ( × )
22、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新旧定额调整而形成的差异,该差异与定额成本调整数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 √ )
23、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变动差异能够反映变动当期成本的超支或 节约情况。 ( × )
24、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一般属于定额变动差异。 ( × )
25、采用定额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也应当是实际生产成本。 ( √ )
26、定额法下,定额成本是根据现行定额计算的数额。 ( √ )
2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差。( × )
28、在标准成本核算制度中,对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所选取的工资率因 子通常采用实际数计算。 ( × )
29、 标准成本差异期末在销货成本与存货之间予以分配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制度要 求以实际成本反映
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 √ )
3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有企业工人工资调整、工资等级的变更等所引起的。 ( × )
31、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共同优点在于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 ( √ )
32、在标准成本制度下,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一般是标准数量× (实际价格-标准 价格)。 ( × )
33、标准成本制度下,相关差异在期末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 × )
34、相对于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 × )
35、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 品的依据。 ( √ )
36、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 √ )
37、 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制造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归集和分配。 ( √ )
38、作业成本法下,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成本,都应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 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 × )
39、动因追溯虽然不像直接追溯那样准确,但只要因果关系建立适当,成本分配 结果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 √ )
40、逐步结转分步法可能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 √ )
41、 标准成本制度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是将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 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 √ )
42、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共同优点在于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