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眉执剑破鸿蒙

  当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报》的记者 Henri Borel在东直门外的土丘看着慈禧的送葬队伍从眼前经过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是神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当另一个新的黎明降临在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未来一部分的奇妙王国时,上述理念就会已经随她一起死去了。”这话也适合于当时的中国女性,当那个旧时代女性的最高代表在凄凉的喧闹中走完她最后一段路之后,禁锢女性的沉重帷幕彻底松动了。新的时代已经开始属于那些在帷幕缝隙中触摸到了未来曙光的女性先觉者。      旧女性时代的终结   1908年11月15日14点。   刺骨寒风肆虐着整个北京城,就连巍峨的紫禁城似乎都在瑟瑟发抖。从隆宗门旁军机处走出一个矮胖子,却立在风中遥遥望着西方。这个矮胖子就是当时位列军机大臣的袁世凯。按理说昨天一直恨他入骨的光绪皇帝在瀛台凄凉地大行而去,曾经出卖过光绪的袁世凯本该松一口气,可他却紧张地注视着紫禁城的西面,重重红墙相隔两里地外那座他其实看不到的仪鸾殿。那座被焚毁后又重建的宫殿,才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因为那里住着牢牢掌控这个庞大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老妇人。此时此刻,那个给了他权力与荣耀又将他明升暗降剥夺北洋新军兵权的老妇人,正在和死神做着最后的抗争。   这个个日后直接终结了清帝国的男人,深知仪鸾殿里的老妇人对于已经存在了200多年的庞大帝国的可怕。这个以权术、心计让当时帝国里所有男人都惧怕的老妇人,就是清帝国的圣母皇太后慈禧。可此时清帝国最具权势的人,却在仪鸾殿的榻上被痢疾折磨得奄奄一息。   在这样一个悠久的东方帝国里,女人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唯一的途径便是通过掌握皇权的男人,得宠而后母凭子贵。自从慈禧在1856年为咸丰皇帝生下唯一的皇子之后,这个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女人,在古老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就一直是赢家。不管是飞扬跋扈的肃顺、载垣还是帮她完成辛酉政变的恭亲王,不管是她溺爱的同治还是管教严厉最后决裂的光绪,都只是她成为掌控清帝国最高权力之人的垫脚石。   遵从而又利用封建帝国游戏的规则,让慈禧成为传统封建女性实现自身抱负的特例,而也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深深影响了中华大地上的无数人。《纽约时报》曾经这样评论过她:“在北京,‘老佛爷’是她的绰号。这对北京人来说是众所周知。她手下的官员们对她那可怕的脾气禀性感触尤深。不过她的性格似乎并没有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苛刻和残酷,反而对周遭之人有少许的让步。归根结底,她是她那个圈子里无可争辩的女主人,一切事情都受到她严密的控制……”   就是这个女人,曾经为了她的权力与西方列强媾和;也是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权力与西方列强宣战。权力,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也许也是唯一的追求。在慈禧作为女性让人惊叹地统治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时,在这个漠视女性的封建帝国的土壤之中,逐渐有了其它让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在悄悄萌芽着。她们拉开封建传统遮蔽女性自我的厚重帷幕一角,触摸到了即便如慈禧这样最后一个达到封建制度顶峰的女人也无法想象的新时代。      中国女学的滥觞之地   1892年3月17日,上海汉口路。   47岁的美国佐治亚州人海淑德站在中西女塾的礼堂里,满意地看着台下7位学生。这和昨天招待贵宾的开学典礼上,曾国藩的女婿上海道台聂仲芳的出席对于她来说一样的重要。聂仲芳这位上海最重要的官员能够出席中西女塾的开学典礼,无疑是对这所针对中国上层社会招生的女校是莫大的宣传。看看今天上海的各大报纸上对此事的报导,海淑德就知道中西女塾已经在上海的中国贵族圈子里打响了知名度。   不过眼前台下这7位学生,更让海淑德这个一生致力教育的虔诚基督徒高兴。自阿尔德塞在宁波兴起开办设基督教女校之风四十多年来,绝大多数女校不光是倒贴钱还招不到学生,还要面对各种针对学校的诸如招女孩进来是为了挖眼睛、制鸦片等恐怖传言。而如今入学的这7位学生都是当地的名门闺秀,还都是已经交足了学费的。这对被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用连续6年写信相邀打动来到中国的海淑德来说,无疑给了她莫大的信心。稍稍平复一下兴奋的心情,海淑德校长带领7位充满好奇和些许紧张的孩子,大声朗诵起了她们还不懂什么意思的中西女塾校训:Live、Love、Grow。在女童清脆的声音中,海淑德似乎有些恍惚,仿佛看到眼前这些女孩子已然成长为名媛……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这所上海最著名的女校历经一百多年来更名、与圣玛利亚女中合并等时代变迁,从这里走出了宋氏三姐妹、张爱玲、王世襄的母亲金章等新时代的女性。更为重要的是,中西女塾从课程到制度上,都深深影响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最重要的一所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经正女学堂)。   1897年5月31日年经元善在梁启超等人的协助宣传之下,高调地在上海开办了经正女学堂。虽然经过考据,它不是国人最早开办的女学,但是善于利用媒体宣传的经元善把它办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女学。经正女学堂的规章制度大多直接借鉴中西女塾,其西文教习徐贤梅是海淑德的学生,就连中西女塾创办人林乐知之女林美丽,也在1898年出任经正女学堂的西文总教习,可见两校之间的渊源之深。得益于不少维新变法人士如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张謇等人的大力推广,经正女学堂刚一开办就有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学校的发展则更加迅速,到了10月份就因为学生众多而开设分校,其势之猛令人惊讶。受经正女学堂的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女学,中国自己的女学从此而兴。特别是惠兴女士在杭州创办了贞文女子学堂,后因无力为继而以身殉学从而震动清政府将其改为官办惠兴女子学堂。此事也成为清政府在1906年2月,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三十六条,女子小学章程二十六条,兴女学之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章程颁布后,自北京至各个省较大城市,女子师范学堂纷纷成立。   女学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兴起,在现在看来,还只是蒙昧初开的奋斗时期。它拔开封建旧体制的浓重黑雾,让被压抑在家庭里如奴隶般的女性第一次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念头。它造就了一批女性革命先驱,也唤醒了二万万被欺压的旧社会妇女。在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风雷中,她们用自己的血肉之驱书写了中国女性解放的鸿篇巨制。      唤醒女性的先声      1898年9月24日,清晨。   上海,桂墅里,经正女学堂。   一位早起的女学生,在灯下打开了昨天她用3文钱买来的《女学报》。女学生羡慕地看着这份尚有油墨之香的报纸之上,学校提调刘可青画的插图。尚在幻想自己能成为刘提调一般的女画家的这位小姑娘,此刻全然不知年号铸在她买这份报纸所花三枚铜钱之上的皇帝,这个时候已被囚禁在离她几千里外的中南海瀛台。她也不会知道同样在遥远的北京菜市口,4天之后会发生怎样惨烈的事情。她更不知道,这份报纸上赫然在印的主编之一康同薇,已经匆匆逃往更加遥远的澳门。而这位主编的父亲,那位大名鼎鼎的康有为,此刻正在上海吴淞口外的海面上,正随着想要营救他的英国特使转船仓皇而逃……朝晖已然洒入屋内,小姑娘还在仔细读着这份小小的报纸。而窗外那些改变这个帝国未来的人和事,离这个小姑娘还很远很远。   海面的轮船上,正在逃亡途中的康同薇,得知她那才过而立之年的叔叔康广仁已经入狱,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为叔叔悲伤之余,她更担心被通缉的父亲如今的安危。那个不让她裹脚,鼓励她学日语的父亲,到底能不能安然脱险呢?几个月前,父亲昼夜奋笔写《日本变政考》,光绪帝看完一卷催一卷,这成了父亲生平最得意的几件事情之一。而这件父亲的得意之举,她康同薇可谓功劳最大。早在十多年前,收集日本变法维新资料的父亲就为看不懂日本而鼓励自己去学习日文。那如山的日文资料,正是康同薇一字一字为父亲译出来的。父亲如此得意此事,她自然也与有荣焉。可是政治之事波谲云诡,不过百日有余,父亲就从维新功臣变成了通缉要犯,全家亦不得不亡命天涯。自己与裘毓芳、李惠仙她们开办的《女学报》才两月有余,已然阅者上千。还记得印完首期报,看着上面无锡乡贤、无锡县中校长陶守恒手书评语“我国女报自此始”时大家的兴奋之情,只觉中国妇女觉醒之日不远。如今自己远遁异乡,尚不知此报与女学会还能支撑多久。想到这里,康同薇只有慨叹。   在那个封建男权坚如磐石的年代,康同薇是女性中少数的先觉者。身为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女儿,是她的幸运。在开明的父亲的教育之下,康同薇不仅免去了裹脚之苦,还接触了国外的思想。小时候梁启超就鼓励她学习日语,从15岁开始康同薇就为父亲翻译日本维新变法的资料。这为日后梁启超写下《日本变政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康同薇还翻译整理了不少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家的著作,像《动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族制进化论》、《宗教进化论》、《社会平权论》、《社会学原理》等,梁启超在研究这些著作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进化理论,并以此为据写出了《新民说》。   不过康同薇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协助父亲的工作,而是她开创了中国女报的先河。自她始,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新闻工作之中。1897年19岁的康同薇来到澳门,成为《知新报》的记者,她也因此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记者。在《知新报》期间,康同薇发表了《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女学利弊说》等文,倡导女学的兴办。次年她和清末才女裘毓芳、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女性报纸《女学报》,并担任主笔之一。《女学报》的诞生,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报刊的滥觞,也是唤醒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工具。当时的《女学报》宣传男女平等,施教劝学,提倡兴女学,开女智,争女权,相信科学,强调劳动,认为办女学堂是中国妇女解放、国富民强的一个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女子要爱国、要参政的主张,宣传了西方的婚姻自由思想。   可惜戊戌变法失败后,虽然《女学报》取消了康同薇、李惠仙等改良派人士家属主笔的名字,可还是没能摆脱停刊的命运。1898年的10月29日,出版了12期的《女学报》被迫停刊。虽然《女学报》停刊了,但是女性参与新闻活动、启发民智之风,却自此开始。其后如陈撷芬的《女报》、秋瑾的《女子世界》等女报,在内容与风格上多受《女学报》之影响。虽然这些女报大多也是旋生即灭,但是这些报纸和为女性发声的女报人,却如燎原的星火,点燃了被封建社会压抑的女性思想之火光,开始唤醒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引领如秋瑾、徐宗汉、张竹君这样的女杰积极投身到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      樱花飘飞的留学胜地      1904年4月,东京。   这个樱花最灿烂的时节,上野公园犹如被覆在一片绯红的轻云之下。一阵风过,千多株樱花同时落英缤纷、吹花如雪,登时迷醉了满园如织的游人。在和服的世界里,一群盘着辫子的留学生颇为惹眼,他们兴奋地看着这被称为“花吹雪”的日本胜景,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不远处,一位剃了平头的浓眉青年冷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轻哼了一声。这个刚刚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名叫鲁迅的青年,似乎隐隐感到自己打算在9月份去仙台学医的选择未必正确,“也许国人最需要强健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罢”,青年暗自喃喃道。   在这个本应欢快的樱花之日,有人比冷眼看人的鲁迅更为悲愤。在上野公园的另一处,十数发炮弹辅以铁链围成了一圈,拱卫着两个巨大的首锚。不少日本人在这里祈求他们和俄国人的战争早日获胜。三位身着东京士官学校制服的中国青年默然肃立其前,面上满是羞辱与愤慨之情。   十年前,这两个铁锚还装在朝廷花了两百多万两白银买回的巨舰镇远、靖远之上。甲午一声炮响,曾是清朝海军骄傲的两艘巨舰,竟成了在樱花飞舞的上野公园颂扬日本战功的一堆废铁,也刺痛了蔡锷、蒋百里、张孝准这三位在东京士官学校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的青年。将在这年秋年毕业的蔡锷,已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归国一展他军事强国的理想。   无心看樱花的,还有刚刚从香港回到日本继续求学的何香凝。在忍痛将出生两个月的女儿留给家人照顾后,心系身在日本的丈夫廖仲恺和救国大愿的她,抛开私念再赴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继续她的学业。那时的何香凝刚刚结识孙文不过一年的时间,却早已为他革命救国的理念而折服。   作为当时妇女意识鲜为觉醒时代中的先觉者,何香凝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当年她顶着家庭的压力坚决不缠足,这在当时的社会中颇为异类,以至于她的富商父亲一直担心她能否嫁得出去。也许是缘分亦或是性格所决定的命运使然,何香凝的外祖父听到有人大张旗鼓地寻求不缠足的女孩结婚,便迫不及待地将她嫁了出去。这个寻找不缠足女孩的人,就是廖仲恺。结婚之后,志趣相投的两人颇有情趣地将居住的阁楼斗室取名为双清楼,意为“人月双清”。其后她又变卖了首饰资助丈夫去以变法成为列强的日本,探寻救国的道路,而她自己也在两个月后跟随丈夫的脚步到日本求学。   1903年5月,何香凝在《江苏》杂志上发表了《警告我同胞姐妹》一文。文中倡议中国妇女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能觉醒和振作,与男子一起共同担负起保卫国家民族生存的重任。此文也成为中国女权运动萌芽阶段的重要发声之作。在何香凝看来,命运悲惨的中国妇女不光要唤醒自己的女权意识,还要担负起国家的兴亡重任。   其言如此,其行也如此。在何香凝夫妇结识孙文之后,他们的寓所成为当时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组织成员和留学日本的中华精英乃至日后同盟会成员的聚会之所。为了保证这些革命者的安全,何香凝辞退了女佣,自己承担起接待照顾的职责。除此之外,她还将家里资助留学的汇款用于革命活动,发动亲友为革命筹集费用。   何香凝追随廖仲恺成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在抗战时期裙上题诗羞辱消极抗日的蒋介石;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在日本学画期间,何香凝先是随端管子川学绘山水、花卉,其后又和田中赖章学画老虎、狮子。她的画多以猛虎与寒梅为题,其心性境界可见一斑。      第一女博士的革命传奇      1919年6月27日,法国巴黎   顾维钧在桌前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呆坐着,英俊的脸上满是无力的憔悴。房间角落里5个月前的《费加罗报》上,他那句折服了英美法三国首脑的话还依稀可见:“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只是正如已经附上灰尘的报纸一样,再完美的外交辩论也抵不过强国坚船利炮的威慑。不管顾维钧在和会上多少次把日本代表牧野辨得哑口无言,也无法改变中国将失去山东这一西方列强早已决定了的事实。   此时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正在和巴黎留学生推选的一位女代表争辩。在女代表的步步逼问之下,陆征祥只能无奈地搪塞。这个有些懦弱的男人当初意气风发地从北京带领代表团出发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料到本该满载荣耀而归的一战战胜国代表团团长的位子,现在已经是一个被火烤得通红的铁椅子。更让他郁闷地是,这个位子不光辞也辞不掉,就连装病也还是要被北京那边逼着签字。突然这位女青年一直用袖子挡住的右手抵住了陆征祥。一个坚硬的物体让陆征祥出了一身冷汗:“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女青年厉声说道,无奈的陆征祥只好连口称是。   6月28日15点,顾维钧代表中国代表团宣布不去凡尔赛宫签字,为中国保留了最后的一丝尊严。而那位女青年,则将昨晚袖子中的“枪”――从花园折下的玫瑰枝珍藏了起来。其实对这个叫郑毓秀的女青年来说,这样看上去很冒险的事情比起当年她参与的刺杀良弼、袁世凯的几次行动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了。   与何香凝一样,郑毓秀选择留学的地方也是日本。当时的日本是立志于救国强民的中国人取法变革的首选之地。一则是赴欧美路途遥远,费用高昂,若非公派、大富大贵之家或是传教士学校的学生,很少会有人选择去美国;二则“泰西诸国”与中国非同源同宗,生活方式较难适应;三则日本以皇权之国变法而强,在很多人看来正是最适合中国的良师。   1907年,16岁的郑毓秀跟随姐姐东渡日本。在那里她结识了何香凝,两个小时候都为不缠脚而抗争过的女人成为挚友。从何香凝那里,郑毓秀认识到了要救中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是唯一的出路。于是第二年她就在廖仲恺的介绍之下加入了同盟会。介绍郑毓秀入会的廖仲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才十几岁的女孩子竟然会是同盟会里少有的激进派革命悍将。   当时由于孙文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批判孙文式的革命是:“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远距离革命家”这6个字不光刺痛了同盟会的成员,也引起海外华人对革命方式的怀疑,甚至影响了他们对革命的资助。   当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汪精卫决定以血唤醒革命热情,去刺杀摄政王载沣。在天津的郑毓秀收到廖仲恺的一封信,让她全力帮助这次刺杀活动。郑毓秀以她当时在社交界的人脉,借用一位追求她的欧洲外交官为掩护,将炸弹带到了准备刺杀载沣弟弟的地点北京前门车站,只是当时汪精卫等人没能找到目标而失败。   其后郑毓秀又策划刺杀时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一次失败。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了刺杀顽固派头子良弼的计划当中。在这次刺杀中,她姐姐的恋人彭家珍牺牲,换来了刺杀良弼的成功。   多次参与刺杀活动,郑毓秀成了袁世凯要除掉的危险人物之一。为了安全考虑,郑毓秀赴法国留学,并在1924 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其后她又在上海与丈夫魏道明开办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律师。当年轰动全国的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离婚案中,郑毓秀作为孟小冬的辩护律师进行调解。   1959 年,这位奇女子在美国洛杉矶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当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报》的记者 Henri Borel在东直门外的土丘看着慈禧的送葬队伍从眼前经过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是神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当另一个新的黎明降临在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未来一部分的奇妙王国时,上述理念就会已经随她一起死去了。”这话也适合于当时的中国女性,当那个旧时代女性的最高代表在凄凉的喧闹中走完她最后一段路之后,禁锢女性的沉重帷幕彻底松动了。新的时代已经开始属于那些在帷幕缝隙中触摸到了未来曙光的女性先觉者。      旧女性时代的终结   1908年11月15日14点。   刺骨寒风肆虐着整个北京城,就连巍峨的紫禁城似乎都在瑟瑟发抖。从隆宗门旁军机处走出一个矮胖子,却立在风中遥遥望着西方。这个矮胖子就是当时位列军机大臣的袁世凯。按理说昨天一直恨他入骨的光绪皇帝在瀛台凄凉地大行而去,曾经出卖过光绪的袁世凯本该松一口气,可他却紧张地注视着紫禁城的西面,重重红墙相隔两里地外那座他其实看不到的仪鸾殿。那座被焚毁后又重建的宫殿,才是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因为那里住着牢牢掌控这个庞大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老妇人。此时此刻,那个给了他权力与荣耀又将他明升暗降剥夺北洋新军兵权的老妇人,正在和死神做着最后的抗争。   这个个日后直接终结了清帝国的男人,深知仪鸾殿里的老妇人对于已经存在了200多年的庞大帝国的可怕。这个以权术、心计让当时帝国里所有男人都惧怕的老妇人,就是清帝国的圣母皇太后慈禧。可此时清帝国最具权势的人,却在仪鸾殿的榻上被痢疾折磨得奄奄一息。   在这样一个悠久的东方帝国里,女人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唯一的途径便是通过掌握皇权的男人,得宠而后母凭子贵。自从慈禧在1856年为咸丰皇帝生下唯一的皇子之后,这个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女人,在古老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就一直是赢家。不管是飞扬跋扈的肃顺、载垣还是帮她完成辛酉政变的恭亲王,不管是她溺爱的同治还是管教严厉最后决裂的光绪,都只是她成为掌控清帝国最高权力之人的垫脚石。   遵从而又利用封建帝国游戏的规则,让慈禧成为传统封建女性实现自身抱负的特例,而也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期间深深影响了中华大地上的无数人。《纽约时报》曾经这样评论过她:“在北京,‘老佛爷’是她的绰号。这对北京人来说是众所周知。她手下的官员们对她那可怕的脾气禀性感触尤深。不过她的性格似乎并没有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苛刻和残酷,反而对周遭之人有少许的让步。归根结底,她是她那个圈子里无可争辩的女主人,一切事情都受到她严密的控制……”   就是这个女人,曾经为了她的权力与西方列强媾和;也是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权力与西方列强宣战。权力,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也许也是唯一的追求。在慈禧作为女性让人惊叹地统治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时,在这个漠视女性的封建帝国的土壤之中,逐渐有了其它让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在悄悄萌芽着。她们拉开封建传统遮蔽女性自我的厚重帷幕一角,触摸到了即便如慈禧这样最后一个达到封建制度顶峰的女人也无法想象的新时代。      中国女学的滥觞之地   1892年3月17日,上海汉口路。   47岁的美国佐治亚州人海淑德站在中西女塾的礼堂里,满意地看着台下7位学生。这和昨天招待贵宾的开学典礼上,曾国藩的女婿上海道台聂仲芳的出席对于她来说一样的重要。聂仲芳这位上海最重要的官员能够出席中西女塾的开学典礼,无疑是对这所针对中国上层社会招生的女校是莫大的宣传。看看今天上海的各大报纸上对此事的报导,海淑德就知道中西女塾已经在上海的中国贵族圈子里打响了知名度。   不过眼前台下这7位学生,更让海淑德这个一生致力教育的虔诚基督徒高兴。自阿尔德塞在宁波兴起开办设基督教女校之风四十多年来,绝大多数女校不光是倒贴钱还招不到学生,还要面对各种针对学校的诸如招女孩进来是为了挖眼睛、制鸦片等恐怖传言。而如今入学的这7位学生都是当地的名门闺秀,还都是已经交足了学费的。这对被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用连续6年写信相邀打动来到中国的海淑德来说,无疑给了她莫大的信心。稍稍平复一下兴奋的心情,海淑德校长带领7位充满好奇和些许紧张的孩子,大声朗诵起了她们还不懂什么意思的中西女塾校训:Live、Love、Grow。在女童清脆的声音中,海淑德似乎有些恍惚,仿佛看到眼前这些女孩子已然成长为名媛……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这所上海最著名的女校历经一百多年来更名、与圣玛利亚女中合并等时代变迁,从这里走出了宋氏三姐妹、张爱玲、王世襄的母亲金章等新时代的女性。更为重要的是,中西女塾从课程到制度上,都深深影响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最重要的一所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经正女学堂)。   1897年5月31日年经元善在梁启超等人的协助宣传之下,高调地在上海开办了经正女学堂。虽然经过考据,它不是国人最早开办的女学,但是善于利用媒体宣传的经元善把它办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女学。经正女学堂的规章制度大多直接借鉴中西女塾,其西文教习徐贤梅是海淑德的学生,就连中西女塾创办人林乐知之女林美丽,也在1898年出任经正女学堂的西文总教习,可见两校之间的渊源之深。得益于不少维新变法人士如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张謇等人的大力推广,经正女学堂刚一开办就有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学校的发展则更加迅速,到了10月份就因为学生众多而开设分校,其势之猛令人惊讶。受经正女学堂的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女学,中国自己的女学从此而兴。特别是惠兴女士在杭州创办了贞文女子学堂,后因无力为继而以身殉学从而震动清政府将其改为官办惠兴女子学堂。此事也成为清政府在1906年2月,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三十六条,女子小学章程二十六条,兴女学之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章程颁布后,自北京至各个省较大城市,女子师范学堂纷纷成立。   女学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兴起,在现在看来,还只是蒙昧初开的奋斗时期。它拔开封建旧体制的浓重黑雾,让被压抑在家庭里如奴隶般的女性第一次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念头。它造就了一批女性革命先驱,也唤醒了二万万被欺压的旧社会妇女。在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风雷中,她们用自己的血肉之驱书写了中国女性解放的鸿篇巨制。      唤醒女性的先声      1898年9月24日,清晨。   上海,桂墅里,经正女学堂。   一位早起的女学生,在灯下打开了昨天她用3文钱买来的《女学报》。女学生羡慕地看着这份尚有油墨之香的报纸之上,学校提调刘可青画的插图。尚在幻想自己能成为刘提调一般的女画家的这位小姑娘,此刻全然不知年号铸在她买这份报纸所花三枚铜钱之上的皇帝,这个时候已被囚禁在离她几千里外的中南海瀛台。她也不会知道同样在遥远的北京菜市口,4天之后会发生怎样惨烈的事情。她更不知道,这份报纸上赫然在印的主编之一康同薇,已经匆匆逃往更加遥远的澳门。而这位主编的父亲,那位大名鼎鼎的康有为,此刻正在上海吴淞口外的海面上,正随着想要营救他的英国特使转船仓皇而逃……朝晖已然洒入屋内,小姑娘还在仔细读着这份小小的报纸。而窗外那些改变这个帝国未来的人和事,离这个小姑娘还很远很远。   海面的轮船上,正在逃亡途中的康同薇,得知她那才过而立之年的叔叔康广仁已经入狱,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为叔叔悲伤之余,她更担心被通缉的父亲如今的安危。那个不让她裹脚,鼓励她学日语的父亲,到底能不能安然脱险呢?几个月前,父亲昼夜奋笔写《日本变政考》,光绪帝看完一卷催一卷,这成了父亲生平最得意的几件事情之一。而这件父亲的得意之举,她康同薇可谓功劳最大。早在十多年前,收集日本变法维新资料的父亲就为看不懂日本而鼓励自己去学习日文。那如山的日文资料,正是康同薇一字一字为父亲译出来的。父亲如此得意此事,她自然也与有荣焉。可是政治之事波谲云诡,不过百日有余,父亲就从维新功臣变成了通缉要犯,全家亦不得不亡命天涯。自己与裘毓芳、李惠仙她们开办的《女学报》才两月有余,已然阅者上千。还记得印完首期报,看着上面无锡乡贤、无锡县中校长陶守恒手书评语“我国女报自此始”时大家的兴奋之情,只觉中国妇女觉醒之日不远。如今自己远遁异乡,尚不知此报与女学会还能支撑多久。想到这里,康同薇只有慨叹。   在那个封建男权坚如磐石的年代,康同薇是女性中少数的先觉者。身为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女儿,是她的幸运。在开明的父亲的教育之下,康同薇不仅免去了裹脚之苦,还接触了国外的思想。小时候梁启超就鼓励她学习日语,从15岁开始康同薇就为父亲翻译日本维新变法的资料。这为日后梁启超写下《日本变政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康同薇还翻译整理了不少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家的著作,像《动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族制进化论》、《宗教进化论》、《社会平权论》、《社会学原理》等,梁启超在研究这些著作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进化理论,并以此为据写出了《新民说》。   不过康同薇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协助父亲的工作,而是她开创了中国女报的先河。自她始,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新闻工作之中。1897年19岁的康同薇来到澳门,成为《知新报》的记者,她也因此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记者。在《知新报》期间,康同薇发表了《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女学利弊说》等文,倡导女学的兴办。次年她和清末才女裘毓芳、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女性报纸《女学报》,并担任主笔之一。《女学报》的诞生,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报刊的滥觞,也是唤醒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工具。当时的《女学报》宣传男女平等,施教劝学,提倡兴女学,开女智,争女权,相信科学,强调劳动,认为办女学堂是中国妇女解放、国富民强的一个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女子要爱国、要参政的主张,宣传了西方的婚姻自由思想。   可惜戊戌变法失败后,虽然《女学报》取消了康同薇、李惠仙等改良派人士家属主笔的名字,可还是没能摆脱停刊的命运。1898年的10月29日,出版了12期的《女学报》被迫停刊。虽然《女学报》停刊了,但是女性参与新闻活动、启发民智之风,却自此开始。其后如陈撷芬的《女报》、秋瑾的《女子世界》等女报,在内容与风格上多受《女学报》之影响。虽然这些女报大多也是旋生即灭,但是这些报纸和为女性发声的女报人,却如燎原的星火,点燃了被封建社会压抑的女性思想之火光,开始唤醒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引领如秋瑾、徐宗汉、张竹君这样的女杰积极投身到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      樱花飘飞的留学胜地      1904年4月,东京。   这个樱花最灿烂的时节,上野公园犹如被覆在一片绯红的轻云之下。一阵风过,千多株樱花同时落英缤纷、吹花如雪,登时迷醉了满园如织的游人。在和服的世界里,一群盘着辫子的留学生颇为惹眼,他们兴奋地看着这被称为“花吹雪”的日本胜景,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不远处,一位剃了平头的浓眉青年冷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轻哼了一声。这个刚刚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名叫鲁迅的青年,似乎隐隐感到自己打算在9月份去仙台学医的选择未必正确,“也许国人最需要强健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罢”,青年暗自喃喃道。   在这个本应欢快的樱花之日,有人比冷眼看人的鲁迅更为悲愤。在上野公园的另一处,十数发炮弹辅以铁链围成了一圈,拱卫着两个巨大的首锚。不少日本人在这里祈求他们和俄国人的战争早日获胜。三位身着东京士官学校制服的中国青年默然肃立其前,面上满是羞辱与愤慨之情。   十年前,这两个铁锚还装在朝廷花了两百多万两白银买回的巨舰镇远、靖远之上。甲午一声炮响,曾是清朝海军骄傲的两艘巨舰,竟成了在樱花飞舞的上野公园颂扬日本战功的一堆废铁,也刺痛了蔡锷、蒋百里、张孝准这三位在东京士官学校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的青年。将在这年秋年毕业的蔡锷,已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归国一展他军事强国的理想。   无心看樱花的,还有刚刚从香港回到日本继续求学的何香凝。在忍痛将出生两个月的女儿留给家人照顾后,心系身在日本的丈夫廖仲恺和救国大愿的她,抛开私念再赴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继续她的学业。那时的何香凝刚刚结识孙文不过一年的时间,却早已为他革命救国的理念而折服。   作为当时妇女意识鲜为觉醒时代中的先觉者,何香凝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当年她顶着家庭的压力坚决不缠足,这在当时的社会中颇为异类,以至于她的富商父亲一直担心她能否嫁得出去。也许是缘分亦或是性格所决定的命运使然,何香凝的外祖父听到有人大张旗鼓地寻求不缠足的女孩结婚,便迫不及待地将她嫁了出去。这个寻找不缠足女孩的人,就是廖仲恺。结婚之后,志趣相投的两人颇有情趣地将居住的阁楼斗室取名为双清楼,意为“人月双清”。其后她又变卖了首饰资助丈夫去以变法成为列强的日本,探寻救国的道路,而她自己也在两个月后跟随丈夫的脚步到日本求学。   1903年5月,何香凝在《江苏》杂志上发表了《警告我同胞姐妹》一文。文中倡议中国妇女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能觉醒和振作,与男子一起共同担负起保卫国家民族生存的重任。此文也成为中国女权运动萌芽阶段的重要发声之作。在何香凝看来,命运悲惨的中国妇女不光要唤醒自己的女权意识,还要担负起国家的兴亡重任。   其言如此,其行也如此。在何香凝夫妇结识孙文之后,他们的寓所成为当时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组织成员和留学日本的中华精英乃至日后同盟会成员的聚会之所。为了保证这些革命者的安全,何香凝辞退了女佣,自己承担起接待照顾的职责。除此之外,她还将家里资助留学的汇款用于革命活动,发动亲友为革命筹集费用。   何香凝追随廖仲恺成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在抗战时期裙上题诗羞辱消极抗日的蒋介石;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在日本学画期间,何香凝先是随端管子川学绘山水、花卉,其后又和田中赖章学画老虎、狮子。她的画多以猛虎与寒梅为题,其心性境界可见一斑。      第一女博士的革命传奇      1919年6月27日,法国巴黎   顾维钧在桌前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呆坐着,英俊的脸上满是无力的憔悴。房间角落里5个月前的《费加罗报》上,他那句折服了英美法三国首脑的话还依稀可见:“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只是正如已经附上灰尘的报纸一样,再完美的外交辩论也抵不过强国坚船利炮的威慑。不管顾维钧在和会上多少次把日本代表牧野辨得哑口无言,也无法改变中国将失去山东这一西方列强早已决定了的事实。   此时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正在和巴黎留学生推选的一位女代表争辩。在女代表的步步逼问之下,陆征祥只能无奈地搪塞。这个有些懦弱的男人当初意气风发地从北京带领代表团出发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料到本该满载荣耀而归的一战战胜国代表团团长的位子,现在已经是一个被火烤得通红的铁椅子。更让他郁闷地是,这个位子不光辞也辞不掉,就连装病也还是要被北京那边逼着签字。突然这位女青年一直用袖子挡住的右手抵住了陆征祥。一个坚硬的物体让陆征祥出了一身冷汗:“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女青年厉声说道,无奈的陆征祥只好连口称是。   6月28日15点,顾维钧代表中国代表团宣布不去凡尔赛宫签字,为中国保留了最后的一丝尊严。而那位女青年,则将昨晚袖子中的“枪”――从花园折下的玫瑰枝珍藏了起来。其实对这个叫郑毓秀的女青年来说,这样看上去很冒险的事情比起当年她参与的刺杀良弼、袁世凯的几次行动来说却是再平常不过了。   与何香凝一样,郑毓秀选择留学的地方也是日本。当时的日本是立志于救国强民的中国人取法变革的首选之地。一则是赴欧美路途遥远,费用高昂,若非公派、大富大贵之家或是传教士学校的学生,很少会有人选择去美国;二则“泰西诸国”与中国非同源同宗,生活方式较难适应;三则日本以皇权之国变法而强,在很多人看来正是最适合中国的良师。   1907年,16岁的郑毓秀跟随姐姐东渡日本。在那里她结识了何香凝,两个小时候都为不缠脚而抗争过的女人成为挚友。从何香凝那里,郑毓秀认识到了要救中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是唯一的出路。于是第二年她就在廖仲恺的介绍之下加入了同盟会。介绍郑毓秀入会的廖仲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才十几岁的女孩子竟然会是同盟会里少有的激进派革命悍将。   当时由于孙文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批判孙文式的革命是:“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远距离革命家”这6个字不光刺痛了同盟会的成员,也引起海外华人对革命方式的怀疑,甚至影响了他们对革命的资助。   当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汪精卫决定以血唤醒革命热情,去刺杀摄政王载沣。在天津的郑毓秀收到廖仲恺的一封信,让她全力帮助这次刺杀活动。郑毓秀以她当时在社交界的人脉,借用一位追求她的欧洲外交官为掩护,将炸弹带到了准备刺杀载沣弟弟的地点北京前门车站,只是当时汪精卫等人没能找到目标而失败。   其后郑毓秀又策划刺杀时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又一次失败。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了刺杀顽固派头子良弼的计划当中。在这次刺杀中,她姐姐的恋人彭家珍牺牲,换来了刺杀良弼的成功。   多次参与刺杀活动,郑毓秀成了袁世凯要除掉的危险人物之一。为了安全考虑,郑毓秀赴法国留学,并在1924 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其后她又在上海与丈夫魏道明开办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律师。当年轰动全国的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离婚案中,郑毓秀作为孟小冬的辩护律师进行调解。   1959 年,这位奇女子在美国洛杉矶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相关内容

  • 红楼梦歌词
  • 空牵念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风 ...

  • 4.要求人从自觉存在回归到自然存在的状态
  • [原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鸿蒙拊髀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6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qu ...

  • 近世几百年来可能无一人成仙 - 道教信仰周潜川的所谓娥眉派就是
  • 近世几百年来可能无一人成仙 - 道教信仰 - 武当网 - 武当生活综合... 传媒高手;至于易筋经,要知道,在宋代,蜀中就流行密宗,周潜川的所谓娥眉派就是...如果是用现在人的话来说,请看王松龄自述的一段文字<返老还童>(在超星里有,... cn.wudang.org/thread-19 ...

  • 读[娥眉道上]有感
  • 江西省定南县 江西省定南县实验小学五一班 胡雨楠     我爱上了一篇课文--<娥眉道上>.它主要写了"我"在登娥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问,所思所想,赞美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像小鸡啄米,一字不漏的读,这篇课文太好了,想磁铁一样把我吸引住了.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舅舅,他 ...

  • 一下识字8教案
  • <识字8>教学设计 执笔:潘玲 活动目标: 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湖‛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匹配 ...

  • [转] 娥眉月的-----酒醉春风
  • 娥眉月的-----酒醉春风 风暖了,柳绿了,春天来了.你是否和月一样想要一条漂亮的裙子,仙仙地醉在春风里呢,那么,动手吧! 上图: 图解: 原版: 成衣尺寸: 裙摆:1.8尺*2(61厘米*2) 腰围1.15尺*2(39厘米*2  胸围:1.2尺*2(41厘米*2) 裙长:2.3尺*2(76厘米)  ...

  • 3-6岁儿童毛衣雪公主 娥眉月编织
  • 线很粗,两天织好. 白色,很纯净的颜色,取名雪公主. 上图: 图解(羽柔百忙之中帮忙画的十分感谢)我的和原版稍有不同. 成衣尺寸:裙摆1.6尺*2  胸围1尺*2(大概尺寸)裙长:1.6尺 很多姐妹都在问这个适合几岁孩子,月身边没有小姑娘,只能估计是适合四岁左右的,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大家可根据自己孩 ...

  • 娥眉月作品--橄榄(遮肚肚的时尚美衣)
  • 9 \4 L9 ^5 ^5 I3 C2 M& u+ }; J* I 月是一个保守派,织的衣服也是中规中矩. 也想做些改变,但总是觉得那样的风格自己hold不住,再者这样的款式工程都很大,月很懒. 这个款式是水若在群里发的,月一眼就喜欢上了.( e2 [) V6 R& s% M 一来, ...

  • 名著歌曲词
  • 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 一.西游记 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 01敢问路在何方 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蒋大为 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05一个师傅仨徒弟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