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

k一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

Developin9

Model

of

NewUrbanization

andAgricaltural

Modernization

Integration

钟群英

Zhong

Qunying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西南昌330077)

(Jiangxi

AcademyofSocialSciences,JiangxiNanchang

330077)

摘要:面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差异,论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等理论为基础,尝试探讨生态产业镇的概念、功能、特征,提出以B生态产业模式改造农村产业组织形态,优化农村经济种植组合方式,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实现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产业支撑;B生态产业镇;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91.1;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2013)11-0172.05

ur-

Abstract:Facingthedifferencesbetweenlandurbanizationandpopulationurbanizationintheprocessof

banizationinchina,thisPaper,ontllebasisofecologicaleconomicsandcirculareconomy,attemptstoexploretheconcept,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ofeco.industrialdustrial

town,andtoputforward

theviewpointofusingB

eco.in.

town

modeto

transforill

ruralindustryorganizationform,optimizingruraleconomiccropcombinations,

makingsoundindustrysupportingsystemandachiev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ofnew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Rural

Industry

Support;B

Eco.industrial

Town;SustainableDevelopment

1城镇化理论的有关论述

1.1城镇化概念及内涵

城镇化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现象。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各国学者们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角度研究城市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我国按照北京大学周一星和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的观点,一般将城镇化定义为: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编号:2013YJ32)“根植于乡镇的B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探索江西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阶段性成果

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

在我国,“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晚于“城市化”,它是我国学者创造并使用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妇E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并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

总结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城市化)概念、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城镇化率的判断指标,城镇化的特征、发展特征等。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可以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我国含重庆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型城镇化。分析我国已有的文献资料,主要涉及对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脉络,与国际差距方面的阐述。

1.2我国对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万方数据

中国城镇化道路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以及治国理念方面。

(1)党的文献中提及的城镇化,是我国各个时期对城镇化道路探索过程的写照。十五大以前,我国城镇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出现过波动,客观上表现出一定的自发性,城镇化的概念大多限于理论界的讨论,缺乏政府主导的推动力量;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突出了其战略地位。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并在国家文件中首次使用“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制订了《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099

66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2007)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党的十八大(2012)提出新“四化”思想。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是新四化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可以起到引领四化同步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新的思路:赋予农民土地、宅基地的权益,从国家制度、社会发展层面予以确认。

(2)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念。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城镇化

万方数据

的区别在于“人的城镇化”。梳理李克强总理的观点,他的硕士论文首提“城市化”,从学术研究到执政实践,“城镇化”一直是他关注点之一。

2013年新年过后,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城镇

究院考察,首次明确表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化

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农富裕农民。”李克强强调,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业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代化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厶

融日

城镇。

发展201

1年12月15El,李克强在全国发展和改革

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式

初化。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探

内需潜力巨大。”

2012年2月,李克强在《求是》刊文,具体阐述城镇化需要破解的问题,包括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2012年9月7日,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城镇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1.3专家学者眼中的城镇化

主要是新型城镇化与户籍改革的观点。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3年两会上谈到,“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甘犁认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打破户籍歧视。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直接与社会保障、福利挂钩,对不同的户籍人El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仅制约了人口流动,还造成了与社会保障和

173

k~

福利挂钩的户籍歧视,流动人口难以与当地固定人VI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有2.64亿农业户籍人VI生活在城镇,但却没有享受到城镇人ISl的福利待

遇。

任志强认为,户籍制度阻碍城镇化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外国不一样,中国的城镇化包括了居住的城镇化;国际上城镇化的标准,不是指人住在哪里,而是指人的就业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统计上最基本条件就是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而我国的土地制度将城镇化和居住城镇化连在一起。进城农民工,虽然劳动就业已经在城市,但劳动保障、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仍在农村。对于仍然拥有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农民工来说,如果他们与土地关联的劳保、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不能得到解决,就不是真正的城镇

化。

刘晓光认为,我国的户籍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涉及到资金从哪里来,输出省和输入省之间的关系,既有居民和外来居民核心利益之争等管理的问题。

党国英认为,户籍改革看似简单,但要落实与城市户口相挂钩的利益却很难。户籍改革难的原因在于城市福利政策太多,且和居民户籍密切相关,进城的农民很难同步获得社保、就业、教育的机会。

迟福林认为,以农民市民化为重点的土地、户籍等相关改革,放弃农村的土地意味着要换来城市市民的同等待遇,这事关城镇化改革的成败。

1.4当前城镇化面临的问题难点

主要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差异。根据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按照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1%,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为35%;土地的城镇化率78.5%,我国实际人口城镇化率35%。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过程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要使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真正的市民。

万方数据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农村的土地、户籍、就学、就业、产业、环境等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资源、人口就业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新、旧城镇化的本质区别,我们将十八

大之后的城镇化建设称之为“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粗放扩张和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镇化模式而言,希望找到一条新的城镇化道路。2013年以来,在国内各界的讨论背景下,中央高层开始强调新型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而是“人的城镇化”。从扩大内需到强调城镇化质量,再到强调人的城镇化,我国决策层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综上所述,其本质就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的问题。2生态产业镇的理论基础与范式

2.1

13生态产业镇设计理念及基础2.1.1

B生态产业镇的概念

B生态产业镇,是一个基于植物提取为主导的具有全产业链的生态产业镇(Ecology

IndustryTown

BasedOnPlant

Extract),是一个具有自稳态功能的

顶级产业群落,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及一定抗市场风险稳健赢利的产品体系。B生态产业镇的设计遵循适度性、循环性和群落性原则。

2.1.2

B生态产业镇的特征

从社会文明进步看,这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稳健赢利的区域产业组织,而不仅仅是与绿色农业、原生态有关的生产与服务方式,是一个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居民区的复合产业社区。生态产业镇的建设,是基于乡镇资源禀赋承载力的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过

程。

从生态学理论看,生态产业是指产业生态化,依据生态学原理,师法自然而构建“顶级产业群落”,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稳健赢利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产业镇要遵循产业组织学在目标、组织

和功能方面的三大要求。适度性是对生态产业的目标性要求,主要是对资源开发的适度性和人口规模的适度性方面的要求,是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基础和前提;循环性是对生态产业的结构性要求,主要包括对资源充分利用和向环境排污最小化。这样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稳健赢利的竞争优势;群落性是生态产业的功能性方面的产业集群和自稳态平衡方面的要求。由此形成“产消合一”自稳态机制,使生态产业具有自稳态功能;形成“消投合一”机制,使生态产业具有竞争性赢利功能。

从技术手段看,生态产业是现代高新科技集成的产业而不是“原生态”。由于生态产业结构的循环性要求,必须做到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和向环境排污最小化,这些都需要现代工业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撑。如丹麦卡伦堡镇的生态产业园就运用了25项生态工程技术,建立了12个资源循环渠道。

2.2“生态产业镇”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B生态产业镇是以追求“用强劲而持续的产业体系支持优美环境的可持续”为宗旨,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发展模式之一。根据江西“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大省”的经济地理特征,延续江西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探索以江西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资源承载能力状况为依据,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根植于我省乡镇资源的、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环境优美可持续的宜业宜商宜居的乡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有产业支撑能力的新型城镇化。

为区别其他产业镇的特色,文中称其为p生态产业镇。其重要意义在于:(1)建设生态产业镇、发展生态产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稳健赢利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能有效化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产业及资金问题。(2)以经济植物分离提取和分解发酵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链接切

万方数据

人点的p生态产业镇,可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改善县域经济结构。(3)创新招商引资思路,解决以往招商活动中的资金瓶颈,进行“定向”招新型

商引资。13生态产业镇所需要的l7类企业或机构,城镇

可通过组建生态产业联盟,搭建投融平台,以联盟为化与渠道、用投融服务来吸引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农(4)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笔者对六个业现乡镇实地调研,以及和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访代

化谈,初步估算,全省约有20%左右的乡镇适宜8生融

态产业镇发展模式。以6000万元作为全省乡镇的平发

均GDP,如果采取B生态产业镇模式,其GDP保展模

守估计能提高1倍左右。(5)促使江西生态经济发展式初战略落到实处。以往提出的生态经济战略思路,由于探

没有找到具体的载体“抓手”,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层面。通过规划布局并实施生态产业镇模式,可以促进江西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实现。

13生态产业镇的空间布局与功能

生态产业镇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而构建的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稳健赢利的区域产业组织,它不仅与绿色农业、原生态的生产与服务方式有关,而且还是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居民区的复合产业社区。

3.1

B生态产业镇的产业构成与模式设计

由三个密切关联的部分,按照主导产业、关联企业和支撑机构精心布局和设计而成。

第一部分为主导产业,都是生产加工企业。由植物鲜品制作厂、植物储藏加工厂、植物分离提取厂、植物分解发酵厂(即绿色饲料或有机肥料厂)、酶化制剂厂、微生态制剂厂7类生产性企业组成,目的是对植物“从头到脚、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其核一tL,是植物分离提取厂、植物分解发酵厂和植物鲜品制作厂3家企业。

第二部分是支撑机构,服务于主导产业和关联企业。由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文化旅游服务公司6类服务性配套企业组成,目的是服务于第一

175

k—~

部分企业,并且协助其延伸产业链。其核心是投资担保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3家企

业。

第三部分是与种植业组成的关联企业。由种植村庄公司、养殖村庄公司、养老村庄公司、度假村庄公司4类生产与服务性企业组成,通过对自然村进行公司化改制,使之成为村庄公司,让村民种植原材料,获得就业收入,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将农民变镇民,提高城镇化率。其核心企业为种植村庄公司和养殖村庄公司。

由此可知,以植物分离提取和分解发酵复合为主导产业的13生态产业镇,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能稳健赢利的生态产业体系。

3.2

B生态产业结构布局与功能特色

上述第一、二部分共13类B项目布局在中心镇科技产业园中,第三部分共4类B村庄公司分布在自然村。迈克尔波特说,高关联度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效应”,能极大地降低群内企业的综合成本,从而形成强劲而持续的产业竞争力,并能提高群内企业的赢利能力。按照该观点,布局在13生态产业镇是高关联度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B生态产业结构的功能特色:(1)实现经济植物的优化组合。例如,农村在种植水稻基础上,导入适合在南方普遍生长的杂交狼尾草、大豆、甜叶菊、淡竹、楠竹、美国黑核桃“草豆菊竹桃”种植体系,综合利用每种植物茎叶果,分离提取甜菊糖、黄酮、小肽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取后的残渣分解发酵为优质饲料,喂养鱼、猪、鸡。(2)注重产业体系内循环,上述17类公司不是随意组合,而是通过两个关联形成高关联度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这

万方数据

个产业集群,是指产业内部存在着两个食物链式的循环经济关系:一是植物离解后的废渣可转变为优质饲料和肥料,用于植物种植的“废渣”循环;二是全

产业链结构能满足全镇居民的食品供给的“内需”循环,使其具有自稳态功能的顶级产业群落。

总之,开发建设B生态产业镇,需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来实施。但在招商引资的方法上,需要创新,一是采取“两重”策略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选择的“三有”招商;二是用信贷资金引导B生态产业镇开发建设,减轻生态产业镇开发资金难题,通过信贷资金引导第一步做园,第二步修村,第三步建镇逐步实

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ld-

hd/2012~1/17/content一2268826.htm.2012一11一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EB/OL].http:llwww.

zhb.gov.cn/g虹垤bb/bwj/20l005/t20100527—189995.

htm.2010.01.28.

[3]西蒙・库兹涅茨,著.戴睿,易诚,译.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任志强:户籍制度阻碍城镇化发展[EB/OL].

http://finance.sina.COrn.cn/hy/20130302/155714698889.shtml.2013.03.02.

作者简介

钟群英,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金融。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钟群英, Zhong Qunying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西南昌,330077科技广场

Science Mosaic2013(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gc201311039.aspx

k一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

Developin9

Model

of

NewUrbanization

andAgricaltural

Modernization

Integration

钟群英

Zhong

Qunying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西南昌330077)

(Jiangxi

AcademyofSocialSciences,JiangxiNanchang

330077)

摘要:面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差异,论文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等理论为基础,尝试探讨生态产业镇的概念、功能、特征,提出以B生态产业模式改造农村产业组织形态,优化农村经济种植组合方式,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实现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产业支撑;B生态产业镇;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91.1;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2013)11-0172.05

ur-

Abstract:Facingthedifferencesbetweenlandurbanizationandpopulationurbanizationintheprocessof

banizationinchina,thisPaper,ontllebasisofecologicaleconomicsandcirculareconomy,attemptstoexploretheconcept,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ofeco.industrialdustrial

town,andtoputforward

theviewpointofusingB

eco.in.

town

modeto

transforill

ruralindustryorganizationform,optimizingruraleconomiccropcombinations,

makingsoundindustrysupportingsystemandachiev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ofnew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Rural

Industry

Support;B

Eco.industrial

Town;SustainableDevelopment

1城镇化理论的有关论述

1.1城镇化概念及内涵

城镇化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性现象。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各国学者们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角度研究城市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我国按照北京大学周一星和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的观点,一般将城镇化定义为: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编号:2013YJ32)“根植于乡镇的B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探索江西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阶段性成果

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

在我国,“城镇化”一词的出现晚于“城市化”,它是我国学者创造并使用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妇E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并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

总结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城市化)概念、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城镇化率的判断指标,城镇化的特征、发展特征等。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可以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我国含重庆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型城镇化。分析我国已有的文献资料,主要涉及对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脉络,与国际差距方面的阐述。

1.2我国对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万方数据

中国城镇化道路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以及治国理念方面。

(1)党的文献中提及的城镇化,是我国各个时期对城镇化道路探索过程的写照。十五大以前,我国城镇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出现过波动,客观上表现出一定的自发性,城镇化的概念大多限于理论界的讨论,缺乏政府主导的推动力量;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突出了其战略地位。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并在国家文件中首次使用“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制订了《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099

66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2007)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党的十八大(2012)提出新“四化”思想。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是新四化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可以起到引领四化同步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新的思路:赋予农民土地、宅基地的权益,从国家制度、社会发展层面予以确认。

(2)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念。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城镇化

万方数据

的区别在于“人的城镇化”。梳理李克强总理的观点,他的硕士论文首提“城市化”,从学术研究到执政实践,“城镇化”一直是他关注点之一。

2013年新年过后,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城镇

究院考察,首次明确表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化

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农富裕农民。”李克强强调,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业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代化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厶

融日

城镇。

发展201

1年12月15El,李克强在全国发展和改革

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式

初化。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探

内需潜力巨大。”

2012年2月,李克强在《求是》刊文,具体阐述城镇化需要破解的问题,包括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2012年9月7日,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城镇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1.3专家学者眼中的城镇化

主要是新型城镇化与户籍改革的观点。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3年两会上谈到,“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甘犁认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打破户籍歧视。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直接与社会保障、福利挂钩,对不同的户籍人El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仅制约了人口流动,还造成了与社会保障和

173

k~

福利挂钩的户籍歧视,流动人口难以与当地固定人VI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有2.64亿农业户籍人VI生活在城镇,但却没有享受到城镇人ISl的福利待

遇。

任志强认为,户籍制度阻碍城镇化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外国不一样,中国的城镇化包括了居住的城镇化;国际上城镇化的标准,不是指人住在哪里,而是指人的就业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统计上最基本条件就是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而我国的土地制度将城镇化和居住城镇化连在一起。进城农民工,虽然劳动就业已经在城市,但劳动保障、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仍在农村。对于仍然拥有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农民工来说,如果他们与土地关联的劳保、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不能得到解决,就不是真正的城镇

化。

刘晓光认为,我国的户籍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涉及到资金从哪里来,输出省和输入省之间的关系,既有居民和外来居民核心利益之争等管理的问题。

党国英认为,户籍改革看似简单,但要落实与城市户口相挂钩的利益却很难。户籍改革难的原因在于城市福利政策太多,且和居民户籍密切相关,进城的农民很难同步获得社保、就业、教育的机会。

迟福林认为,以农民市民化为重点的土地、户籍等相关改革,放弃农村的土地意味着要换来城市市民的同等待遇,这事关城镇化改革的成败。

1.4当前城镇化面临的问题难点

主要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差异。根据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按照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1%,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为35%;土地的城镇化率78.5%,我国实际人口城镇化率35%。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过程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要使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真正的市民。

万方数据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农村的土地、户籍、就学、就业、产业、环境等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资源、人口就业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新、旧城镇化的本质区别,我们将十八

大之后的城镇化建设称之为“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粗放扩张和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镇化模式而言,希望找到一条新的城镇化道路。2013年以来,在国内各界的讨论背景下,中央高层开始强调新型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而是“人的城镇化”。从扩大内需到强调城镇化质量,再到强调人的城镇化,我国决策层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综上所述,其本质就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的问题。2生态产业镇的理论基础与范式

2.1

13生态产业镇设计理念及基础2.1.1

B生态产业镇的概念

B生态产业镇,是一个基于植物提取为主导的具有全产业链的生态产业镇(Ecology

IndustryTown

BasedOnPlant

Extract),是一个具有自稳态功能的

顶级产业群落,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及一定抗市场风险稳健赢利的产品体系。B生态产业镇的设计遵循适度性、循环性和群落性原则。

2.1.2

B生态产业镇的特征

从社会文明进步看,这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稳健赢利的区域产业组织,而不仅仅是与绿色农业、原生态有关的生产与服务方式,是一个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居民区的复合产业社区。生态产业镇的建设,是基于乡镇资源禀赋承载力的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过

程。

从生态学理论看,生态产业是指产业生态化,依据生态学原理,师法自然而构建“顶级产业群落”,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稳健赢利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产业镇要遵循产业组织学在目标、组织

和功能方面的三大要求。适度性是对生态产业的目标性要求,主要是对资源开发的适度性和人口规模的适度性方面的要求,是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基础和前提;循环性是对生态产业的结构性要求,主要包括对资源充分利用和向环境排污最小化。这样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稳健赢利的竞争优势;群落性是生态产业的功能性方面的产业集群和自稳态平衡方面的要求。由此形成“产消合一”自稳态机制,使生态产业具有自稳态功能;形成“消投合一”机制,使生态产业具有竞争性赢利功能。

从技术手段看,生态产业是现代高新科技集成的产业而不是“原生态”。由于生态产业结构的循环性要求,必须做到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和向环境排污最小化,这些都需要现代工业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撑。如丹麦卡伦堡镇的生态产业园就运用了25项生态工程技术,建立了12个资源循环渠道。

2.2“生态产业镇”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B生态产业镇是以追求“用强劲而持续的产业体系支持优美环境的可持续”为宗旨,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发展模式之一。根据江西“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大省”的经济地理特征,延续江西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探索以江西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资源承载能力状况为依据,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根植于我省乡镇资源的、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环境优美可持续的宜业宜商宜居的乡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有产业支撑能力的新型城镇化。

为区别其他产业镇的特色,文中称其为p生态产业镇。其重要意义在于:(1)建设生态产业镇、发展生态产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稳健赢利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能有效化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产业及资金问题。(2)以经济植物分离提取和分解发酵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链接切

万方数据

人点的p生态产业镇,可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改善县域经济结构。(3)创新招商引资思路,解决以往招商活动中的资金瓶颈,进行“定向”招新型

商引资。13生态产业镇所需要的l7类企业或机构,城镇

可通过组建生态产业联盟,搭建投融平台,以联盟为化与渠道、用投融服务来吸引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农(4)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笔者对六个业现乡镇实地调研,以及和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访代

化谈,初步估算,全省约有20%左右的乡镇适宜8生融

态产业镇发展模式。以6000万元作为全省乡镇的平发

均GDP,如果采取B生态产业镇模式,其GDP保展模

守估计能提高1倍左右。(5)促使江西生态经济发展式初战略落到实处。以往提出的生态经济战略思路,由于探

没有找到具体的载体“抓手”,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层面。通过规划布局并实施生态产业镇模式,可以促进江西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实现。

13生态产业镇的空间布局与功能

生态产业镇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而构建的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稳健赢利的区域产业组织,它不仅与绿色农业、原生态的生产与服务方式有关,而且还是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居民区的复合产业社区。

3.1

B生态产业镇的产业构成与模式设计

由三个密切关联的部分,按照主导产业、关联企业和支撑机构精心布局和设计而成。

第一部分为主导产业,都是生产加工企业。由植物鲜品制作厂、植物储藏加工厂、植物分离提取厂、植物分解发酵厂(即绿色饲料或有机肥料厂)、酶化制剂厂、微生态制剂厂7类生产性企业组成,目的是对植物“从头到脚、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其核一tL,是植物分离提取厂、植物分解发酵厂和植物鲜品制作厂3家企业。

第二部分是支撑机构,服务于主导产业和关联企业。由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文化旅游服务公司6类服务性配套企业组成,目的是服务于第一

175

k—~

部分企业,并且协助其延伸产业链。其核心是投资担保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3家企

业。

第三部分是与种植业组成的关联企业。由种植村庄公司、养殖村庄公司、养老村庄公司、度假村庄公司4类生产与服务性企业组成,通过对自然村进行公司化改制,使之成为村庄公司,让村民种植原材料,获得就业收入,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将农民变镇民,提高城镇化率。其核心企业为种植村庄公司和养殖村庄公司。

由此可知,以植物分离提取和分解发酵复合为主导产业的13生态产业镇,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能稳健赢利的生态产业体系。

3.2

B生态产业结构布局与功能特色

上述第一、二部分共13类B项目布局在中心镇科技产业园中,第三部分共4类B村庄公司分布在自然村。迈克尔波特说,高关联度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效应”,能极大地降低群内企业的综合成本,从而形成强劲而持续的产业竞争力,并能提高群内企业的赢利能力。按照该观点,布局在13生态产业镇是高关联度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B生态产业结构的功能特色:(1)实现经济植物的优化组合。例如,农村在种植水稻基础上,导入适合在南方普遍生长的杂交狼尾草、大豆、甜叶菊、淡竹、楠竹、美国黑核桃“草豆菊竹桃”种植体系,综合利用每种植物茎叶果,分离提取甜菊糖、黄酮、小肽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取后的残渣分解发酵为优质饲料,喂养鱼、猪、鸡。(2)注重产业体系内循环,上述17类公司不是随意组合,而是通过两个关联形成高关联度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这

万方数据

个产业集群,是指产业内部存在着两个食物链式的循环经济关系:一是植物离解后的废渣可转变为优质饲料和肥料,用于植物种植的“废渣”循环;二是全

产业链结构能满足全镇居民的食品供给的“内需”循环,使其具有自稳态功能的顶级产业群落。

总之,开发建设B生态产业镇,需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来实施。但在招商引资的方法上,需要创新,一是采取“两重”策略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选择的“三有”招商;二是用信贷资金引导B生态产业镇开发建设,减轻生态产业镇开发资金难题,通过信贷资金引导第一步做园,第二步修村,第三步建镇逐步实

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ld-

hd/2012~1/17/content一2268826.htm.2012一11一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EB/OL].http:llwww.

zhb.gov.cn/g虹垤bb/bwj/20l005/t20100527—189995.

htm.2010.01.28.

[3]西蒙・库兹涅茨,著.戴睿,易诚,译.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任志强:户籍制度阻碍城镇化发展[EB/OL].

http://finance.sina.COrn.cn/hy/20130302/155714698889.shtml.2013.03.02.

作者简介

钟群英,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金融。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钟群英, Zhong Qunying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西南昌,330077科技广场

Science Mosaic2013(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gc201311039.aspx


相关内容

  • 国家农业公园发展模式初探
  • 国家农业公园是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的集群,是以现代高效农业为本,融地方文化.特色创意为一体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业态,其具体发展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索与实践的初期阶段,本文在总结相关学者对国家农业公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家农业公园的理论体系和相关典型案例,初步提出了国家农业公园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 2012届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1.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研究 2.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 3.陕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4.我国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5.××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6.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7.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幸福 ...

  • 2014届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 1、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研究 2、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 3、陕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4、我国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5、××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6、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7、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幸福指数调查研究 8、渭南地区特色 ...

  • 新都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意义问题措施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新都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意义|问题|措施论文选题题目 新都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意义|问题|措施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

  •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附全文)
  •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 ...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摘 要:城镇化从传统到新型的转型,绝不单是时间的递延,而是内涵与本质的嬗变.它不仅引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而且引领要素空间重组.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空间拓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是顺应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然要求,是 ...

  • 物联网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物联网工程毕业论文选题(1435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发改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线是融合|农村|产业融合
  • 资料图 朱柳融 摄 原标题:发改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线是融合 中新网1月8日电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今日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的把握和基本方向,主线是融合. 国家发改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