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

G.1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规)

G.1.1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本规范第6.1.1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时,可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按本节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时,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6.1.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二者最大适用高度的平均值。超过最大适用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G.1.2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钢支撑框架部分应比本规范第8.1.3条和第6.1.2条框架结构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仍按本规范第6.1.2条框架结构确定。

G.1.3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支撑框架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同时设置。

2 钢支撑宜上下连续布置,当受建筑方案影响无法连续布置时,宜在邻跨延续布置。 3 钢支撑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V形支撑;采用单支撑时,两方向的斜杆应基本对称布置。

4 钢支撑在平面内的布置应避免导致扭转效应;钢支撑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符合本规范6.1.6条对抗震墙间距的要求;楼梯间宜布置钢支撑。

5 底层的钢支撑框架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G.1.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混凝土框架部分和钢支撑部分在结构总变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2 钢支撑框架部分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当支撑斜杆的轴线偏离混凝土柱轴线超过柱宽1/4时,应考虑附加弯矩。

3 混凝土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应按框架结构和支撑框架结构两种模型计算,并宜取二者的较大值。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限值,宜按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内插。

G.1.5 钢支撑与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9.1节关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支撑与柱连接的相关要求。钢支撑与混凝土梁的连接构造,应符合连接不先于支撑破坏的要求。

G.1.6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钢支撑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8章、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进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进行设计。

G.2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G.2.1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本规范第6.1.1条规定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最大适用高度时,可采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按本节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时,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6.1.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本规范第8.1.1条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最大适用

高度二者的平均值。超过最大适用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G.2.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钢框架部分仍按本规范第8.1.3条确定,混凝土部分应比本规范第6.1.2条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8度时应高于一级)。

G.2.3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钢外框架梁、柱的连接应采用刚接;楼面梁宜采用钢梁。混凝土墙体与钢梁刚接的部位宜设置连接用的构造型钢。

2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结构总地震剪力的10%。当小于10%时,核心筒的墙体承担的地震作用应适当增大;墙体构造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一级时应适当提高。

3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盖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并确保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楼盖应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盖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并采取措施加强楼盖与钢梁的连接。当楼面有较大开口或属于转换层楼面时,应采用现浇实心楼盖等措施加强。

4 当钢框架柱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时,不同材料的框架柱连接处应设置过渡层,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过渡层钢柱计入外包混凝土后,其截面刚度可按过渡层下部型钢混凝土柱和过渡层上部钢柱二者截面刚度的平均值设计。

G.2.4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钢筋混凝土筒体部分和钢框架部分在结构总变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2 钢框架部分除伸臂加强层及相邻楼层外的任一楼层按计算分配的地震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楼层地震剪力1.5倍二者的较小值,且不少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15%。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该楼层框架各构件的剪力、弯矩、轴力计算值均应进行相应调整。

3 结构计算宜考虑钢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墙体轴向变形差异的影响。

4 结构层间位移限值,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限值。

G.2.5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中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6章、第8章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及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G.1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规)

G.1.1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本规范第6.1.1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时,可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按本节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时,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6.1.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二者最大适用高度的平均值。超过最大适用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G.1.2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钢支撑框架部分应比本规范第8.1.3条和第6.1.2条框架结构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仍按本规范第6.1.2条框架结构确定。

G.1.3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支撑框架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同时设置。

2 钢支撑宜上下连续布置,当受建筑方案影响无法连续布置时,宜在邻跨延续布置。 3 钢支撑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V形支撑;采用单支撑时,两方向的斜杆应基本对称布置。

4 钢支撑在平面内的布置应避免导致扭转效应;钢支撑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符合本规范6.1.6条对抗震墙间距的要求;楼梯间宜布置钢支撑。

5 底层的钢支撑框架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G.1.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混凝土框架部分和钢支撑部分在结构总变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2 钢支撑框架部分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当支撑斜杆的轴线偏离混凝土柱轴线超过柱宽1/4时,应考虑附加弯矩。

3 混凝土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应按框架结构和支撑框架结构两种模型计算,并宜取二者的较大值。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限值,宜按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内插。

G.1.5 钢支撑与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9.1节关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支撑与柱连接的相关要求。钢支撑与混凝土梁的连接构造,应符合连接不先于支撑破坏的要求。

G.1.6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钢支撑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8章、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进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进行设计。

G.2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G.2.1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本规范第6.1.1条规定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最大适用高度时,可采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按本节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时,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6.1.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本规范第8.1.1条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最大适用

高度二者的平均值。超过最大适用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G.2.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钢框架部分仍按本规范第8.1.3条确定,混凝土部分应比本规范第6.1.2条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8度时应高于一级)。

G.2.3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钢外框架梁、柱的连接应采用刚接;楼面梁宜采用钢梁。混凝土墙体与钢梁刚接的部位宜设置连接用的构造型钢。

2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结构总地震剪力的10%。当小于10%时,核心筒的墙体承担的地震作用应适当增大;墙体构造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一级时应适当提高。

3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盖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并确保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楼盖应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盖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并采取措施加强楼盖与钢梁的连接。当楼面有较大开口或属于转换层楼面时,应采用现浇实心楼盖等措施加强。

4 当钢框架柱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时,不同材料的框架柱连接处应设置过渡层,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过渡层钢柱计入外包混凝土后,其截面刚度可按过渡层下部型钢混凝土柱和过渡层上部钢柱二者截面刚度的平均值设计。

G.2.4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钢筋混凝土筒体部分和钢框架部分在结构总变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2 钢框架部分除伸臂加强层及相邻楼层外的任一楼层按计算分配的地震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楼层地震剪力1.5倍二者的较小值,且不少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15%。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该楼层框架各构件的剪力、弯矩、轴力计算值均应进行相应调整。

3 结构计算宜考虑钢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墙体轴向变形差异的影响。

4 结构层间位移限值,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限值。

G.2.5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中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部分尚应按本规范第6章、第8章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及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相关内容

  • 钢筋混凝土框架
  • [摘 要]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框架――斜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结合某五层办公楼工程的实际特征,通过图文表并茂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计算与分析,较为完整地论述分享了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斜撑结构:抗震设计 引言 传统的框架结构仅有一道抗震防线,根本不能够满足多道抗震防线概念设计的要求.钢 ...

  • 防屈曲支撑
  •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减震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减震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刘余宏* (上海希艾目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50) 摘 要:甘肃兰州某医院项目,其11层主楼采用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减震结构,通过与传统抗震设计采用的框架-抗震墙结构相比较,对两种结构的自 ...

  • 某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分析
  • 摘 要:现代建筑要求结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所以钢结构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作者结合多年结构设计经验,从钢结构的特点出发,结合某高层钢结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设计:钢框架-支撑体系:稳定问题: 1.钢结构的特点 随着建筑物越来越向着大跨度.大空间 ...

  • 防屈曲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_刘珩
  • 第35卷第1期2013年2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ResistantEngineeringandRetrofitting Vol.35,No.1Feb.2013 [文章编号]1002-8412(2013)01-0023-07DOI:10.3969/j.issn.1002-8412 ...

  • 云南省建设工程措施项目计价办法
  •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措施定额 第一节 模板工程 一.现浇混凝土模板 1. 基础 带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有梁式.无梁式):独立基础(毛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

  • 主体结构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企业家总部基地-昆仑·东湖1号 8#.9#.14#.16#-19#楼 主 体 框 架 梁 改 造 施 工 方 案 编 制 人:程兴元 审 核 人:张 明 审 批 人:陈伟明 编制日期:2015年5月15日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昆仑东湖1号8#.9#.14#.16#-19#楼 主体框架梁改造施工 ...

  • 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教学楼减震加固设计
  • 2015年4月 第41卷第4期 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Vol.41No.4Apr.2015 单跨多层混凝土框架教学楼减震加固设计 (1.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2.中建八局第二建设 ...

  • 多层钢框架结构是多层厂房最常用的结构
  • 多层钢框架结构是多层厂房最常用的结构,也是将来建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框架结构体系横向刚度较好,横梁高度也较小,是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从目前来看,钢结构建筑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结构之一,在西方已被广泛采用 ...

  • 钢结构试题题库
  • 钢结构设计样题 参考资料:魏明钟.钢结构.武汉理工大学.第二版 一.填空题. 1.在设置柱间支撑的开间,应同时设置(屋盖横向支撑),以构成几何不变体系.(Page 246) 2.当横向水平支撑支撑设置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二个柱间时,在第一个柱间的相应位置应设置(刚性系杆).(Page 21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