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的杏花

任崇喜

春天来到,首先展示的是花朵的笑容。杏花的确该开了。在我国传统中,杏花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神。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相对于桃李之花,杏花的开谢实在让人难以把握,就像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氏的本意是写叩访友人不遇只好返回,回头望去,却看到友人种植的杏花出墙闹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杏花的秉性。后人读书不求甚解,竟专用最后一句形容风情万种的女子,让人实在无奈得很。“魏紫姚黄各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早开的杏花,在风寒的侵袭下,更易飘零。或许,一片随风而谢的杏花,更能让人愁思满怀。相信眼见红销香尽的杏花,黛玉的内心更是一片荒芜。

因为红杏的别样寓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才更显得清纯。一袭素衣的杏花,恰如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乡下女子,远离都市的霓虹,出现在乡间篱落,风光着,也寂寞着。“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杏花占尽春光,为春着色,让大地春回,唤醒春天更多花朵的笑脸。妖娆的桃花有单瓣、复瓣之分,而杏花似乎只有单瓣的,清清寡寡,色淡香幽,让人勾不起更多的兴致。

有一个人,连这样清寡的花朵也是不敢看的。作为一个国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觉,他体会得更深。他的名字叫赵佶,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昏君”。说起他,人们不免有些感叹——天生一个艺术才华出众的人,却偏偏生在了皇室。

他见到的杏花不在北宋都城东京,而在他被金兵押往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北行的途中。看到杏花,他写下了《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北国的杏花要比中原的杏花绽放得晚。作为一个有独特眼光的艺术家,赵佶看到途中那些开放的杏花,如同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还晕染上淡淡的胭脂。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妆束别致、美貌绝伦的仕女,连天上宫阙里的仙女也比不上。

当年的东京,何尝不是此般的一派清明上河的盛景呢?

那时的东京“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辏,万国咸通”,赵佶挥霍无度,穷奢极欲,“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作为一个浪漫的艺术家,赵佶宽容不遵纪守法的浪漫艺术家。大书法家米芾目无尊礼,对皇帝及内侍均不恭敬,他竟然称赞说:“对俊逸之士,且勿用礼法来拘束。”为了满足私欲,他以倾城倾国倾天下之力,花费几年的光阴,让平洼的开封城东北角凭空增添一座大型皇家御园,一座北宋王朝的文化景观——艮岳。艮岳占地750亩,有40多个景点,处处都堪称登峰造极的艺术精品。赵佶自己就这样形容过艮岳:“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只不过,这样的胜景遮掩不了积贫难疗的现实,更挡不住女真人的铁蹄。“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赵佶对亡国的原因作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却是,“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自己根本没什么责任。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胭脂万点,占尽春色。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这样的杏花,自然“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赵佶的人生命运,不也像一朵杏花吗?“故国不堪回首”,自然“和梦也,新来不做”。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尼采说,一切文学,最爱以血泪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李煜)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宋道君(赵佶)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对于他们悲惨的人生结局,再谈论文采还有什么意义呢?

被掳后,赵佶在女真人的统治下活了9年,54岁时在远离开封万里之外的五国城老病而死。《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词。

任崇喜

春天来到,首先展示的是花朵的笑容。杏花的确该开了。在我国传统中,杏花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神。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相对于桃李之花,杏花的开谢实在让人难以把握,就像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氏的本意是写叩访友人不遇只好返回,回头望去,却看到友人种植的杏花出墙闹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杏花的秉性。后人读书不求甚解,竟专用最后一句形容风情万种的女子,让人实在无奈得很。“魏紫姚黄各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早开的杏花,在风寒的侵袭下,更易飘零。或许,一片随风而谢的杏花,更能让人愁思满怀。相信眼见红销香尽的杏花,黛玉的内心更是一片荒芜。

因为红杏的别样寓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才更显得清纯。一袭素衣的杏花,恰如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乡下女子,远离都市的霓虹,出现在乡间篱落,风光着,也寂寞着。“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杏花占尽春光,为春着色,让大地春回,唤醒春天更多花朵的笑脸。妖娆的桃花有单瓣、复瓣之分,而杏花似乎只有单瓣的,清清寡寡,色淡香幽,让人勾不起更多的兴致。

有一个人,连这样清寡的花朵也是不敢看的。作为一个国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觉,他体会得更深。他的名字叫赵佶,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昏君”。说起他,人们不免有些感叹——天生一个艺术才华出众的人,却偏偏生在了皇室。

他见到的杏花不在北宋都城东京,而在他被金兵押往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北行的途中。看到杏花,他写下了《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北国的杏花要比中原的杏花绽放得晚。作为一个有独特眼光的艺术家,赵佶看到途中那些开放的杏花,如同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还晕染上淡淡的胭脂。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妆束别致、美貌绝伦的仕女,连天上宫阙里的仙女也比不上。

当年的东京,何尝不是此般的一派清明上河的盛景呢?

那时的东京“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辏,万国咸通”,赵佶挥霍无度,穷奢极欲,“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作为一个浪漫的艺术家,赵佶宽容不遵纪守法的浪漫艺术家。大书法家米芾目无尊礼,对皇帝及内侍均不恭敬,他竟然称赞说:“对俊逸之士,且勿用礼法来拘束。”为了满足私欲,他以倾城倾国倾天下之力,花费几年的光阴,让平洼的开封城东北角凭空增添一座大型皇家御园,一座北宋王朝的文化景观——艮岳。艮岳占地750亩,有40多个景点,处处都堪称登峰造极的艺术精品。赵佶自己就这样形容过艮岳:“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只不过,这样的胜景遮掩不了积贫难疗的现实,更挡不住女真人的铁蹄。“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赵佶对亡国的原因作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却是,“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自己根本没什么责任。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胭脂万点,占尽春色。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这样的杏花,自然“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赵佶的人生命运,不也像一朵杏花吗?“故国不堪回首”,自然“和梦也,新来不做”。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尼采说,一切文学,最爱以血泪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李煜)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宋道君(赵佶)皇帝《燕山亭》词略似之。对于他们悲惨的人生结局,再谈论文采还有什么意义呢?

被掳后,赵佶在女真人的统治下活了9年,54岁时在远离开封万里之外的五国城老病而死。《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词。


相关内容

  • 赵佶--[宴山亭]
  • [年代]:宋 [作者]:赵佶--<宴山亭> [内容]: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

  • 读[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有感作文
  • 读<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有感 读宋词赵佶的<燕山亭·北见杏花>,我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这首词是赵佶即宋徽宗在沦为阶下囚后,偶遇盛开的杏花,所作的自悼词."裁剪冰绡,打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把杏花花瓣比喻成轻薄洁白的绢 ...

  • [古韵昔风(9)]红杏出墙,行人正愁.
  • [所有资料选自网络] 吴 融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 ...

  • 赵佶与赵构的词
  • [作者简介] 赵佶绘画作品<腊梅山禽图>赵佶书法作品<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与宋高宗赵构,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两位皇帝.他们又都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其绘画.书法.词作,在中国艺术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作为词人,他们存词不多而艺术性都较高,徽宗的<燕山亭>词广为流传,这 ...

  • 北行见杏花赏析
  •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 ...

  • 倾国倾城的面塑美人,配上古人诗句,如此美轮美奂
  • 来源:网络 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再把这些形象配上古人的诗句,你能想象有多美吗?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曹雪芹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东坡 抱琴归去碧山空,一路松声两鬓风. --唐伯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 ...

  • [芙蓉锦鸡图]赏析
  • 作者简介:吕佳静,(1987-),女,籍贯:浙江,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务或职称:学生,学位: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王欢欢,(1987-),女,籍贯:江苏,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务或职称:学生,学位: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2.27 文献标识码:A 文 ...

  • 书法鉴赏论文
  • 赵佶作品 <欲借风霜二诗帖> 赏析 <书法鉴赏>期末论文 班级:建筑12 姓名:王帅中 学号:2110703044 <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 中国书法已经有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了,纵览古今,可谓群芳争艳.百舸争流,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无数宗师级的人物,他们的风格也是各 ...

  • 笔势劲逸-变法于薛稷-赵佶--瘦金体[千字文]
  • 书法欣赏-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书法早年学习唐初四家之一的薛稷,瘦金体被后世誉为第一奇书,长横例作鱼头状,中截细若游丝,收笔重顿,竖笔很少作悬针,大多呈一右向倒钩,横与竖过渡折笔侧锋明显,运笔步骤展露无遗,的确不同于任何书体.明<书史会要>说徽宗:行昔日.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