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1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

城市是所有市民的生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城市生活共同体的有效运行,需要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让各类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成为城市政府的伙伴和助手,这既是“中国梦”具体实践的要求,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城市管理就是典型的社会事务,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三方面实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有赖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的实践。法治思维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决定的认识活动过程;法治方式则是法律执行者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争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辩证统一体现在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法律执行者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体现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渐上水平。但与践行精细化理念、向一流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标准看齐相比,城市管理中尚有四大乱象比较突出。一是车辆乱象。表现为非法运营,违章行驶,乱停乱放,违规超车,随意上下车。二是行人乱象。表现为多人并行,不管车辆行驶;爱走捷径,不走斑马线;抢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翻越护栏,不走人行天桥。三是行为乱象。表现为沿城市主干道散发小广告;沿马路堵车乞讨;烟花爆竹随意燃放,加重雾霾天气;乱堆乱放乱丢垃圾。四是养犬乱象。无证养犬,饲养烈性犬,犬伤人,粪便污染;将犬随便带至公园、广场、公交车、乃至餐馆影院等公共场所。针对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各种乱象,不从立法、执法、监督上加以制止,长期下去势必变成隐患,治理的难度将会增大。因此,应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这些乱象。在立法上,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及时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用明确的法律来规范调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在执法上,做到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么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在监督上,做到公正司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为让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有序、美丽和美好,必须以更好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更有效的举措,继续破解管理难题、加大管理创新。城市治理这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多机制、多方向、多依据的现代执法观念和制度,由政府和民众共同治理城市,建设城市命运共同体,实现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当今,城市管理工作已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能,如何更好地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职能配置,健全长效体制,激发机制活力,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好适应城市化发展需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统筹解决。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更需要加大城市政府统筹协调。即:地方政府负责,城市管理部门执行,其他部门配合。而这种配合不能理解为各职能部门简单的业务配合,而是需要首先理清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进一步明确相对集中执法权,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权责交叉问题,真正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

三、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当下有一种现象,当城市管理出现问题时,往往大家都会批评城市管理部门,可是其他部门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做出了什么贡献?市民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没有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仅靠一个部门,城

市是无法管理好的。因为,城市管理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共同管好城市,既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份内之事,也是其他部门有所担当之事;既是社会组织的事情,也是人民群众的事情,更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共同享用。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稳健推动城市生活共同体建设,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必然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四、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管理创新水平,而前提是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既是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己遵守法律的需要,更是能有效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法制教育、崇尚法治思维。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摒弃人治思维、政策治市、权威决断、权力决策等一系列“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治理城市的老套路、老路子。要崇尚法治思维,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倡导全社会尊崇法律,引导全体市民遵守法律,坚决改变在城市管理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正确把握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在破解城管难点顽症上见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城市管理中的各项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做到在法律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全力推进依法治市,紧紧依靠法治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一流的管理上体现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内涵和品位。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城市

城市是所有市民的生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城市生活共同体的有效运行,需要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让各类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成为城市政府的伙伴和助手,这既是“中国梦”具体实践的要求,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城市管理就是典型的社会事务,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三方面实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有赖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的实践。法治思维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决定的认识活动过程;法治方式则是法律执行者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争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辩证统一体现在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法律执行者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体现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渐上水平。但与践行精细化理念、向一流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标准看齐相比,城市管理中尚有四大乱象比较突出。一是车辆乱象。表现为非法运营,违章行驶,乱停乱放,违规超车,随意上下车。二是行人乱象。表现为多人并行,不管车辆行驶;爱走捷径,不走斑马线;抢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翻越护栏,不走人行天桥。三是行为乱象。表现为沿城市主干道散发小广告;沿马路堵车乞讨;烟花爆竹随意燃放,加重雾霾天气;乱堆乱放乱丢垃圾。四是养犬乱象。无证养犬,饲养烈性犬,犬伤人,粪便污染;将犬随便带至公园、广场、公交车、乃至餐馆影院等公共场所。针对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各种乱象,不从立法、执法、监督上加以制止,长期下去势必变成隐患,治理的难度将会增大。因此,应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这些乱象。在立法上,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及时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用明确的法律来规范调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在执法上,做到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么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在监督上,做到公正司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为让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有序、美丽和美好,必须以更好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更有效的举措,继续破解管理难题、加大管理创新。城市治理这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多机制、多方向、多依据的现代执法观念和制度,由政府和民众共同治理城市,建设城市命运共同体,实现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当今,城市管理工作已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能,如何更好地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职能配置,健全长效体制,激发机制活力,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好适应城市化发展需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统筹解决。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更需要加大城市政府统筹协调。即:地方政府负责,城市管理部门执行,其他部门配合。而这种配合不能理解为各职能部门简单的业务配合,而是需要首先理清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进一步明确相对集中执法权,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权责交叉问题,真正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

三、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当下有一种现象,当城市管理出现问题时,往往大家都会批评城市管理部门,可是其他部门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做出了什么贡献?市民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没有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仅靠一个部门,城

市是无法管理好的。因为,城市管理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共同管好城市,既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份内之事,也是其他部门有所担当之事;既是社会组织的事情,也是人民群众的事情,更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共同享用。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稳健推动城市生活共同体建设,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必然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四、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管理创新水平,而前提是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既是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己遵守法律的需要,更是能有效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法制教育、崇尚法治思维。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摒弃人治思维、政策治市、权威决断、权力决策等一系列“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治理城市的老套路、老路子。要崇尚法治思维,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倡导全社会尊崇法律,引导全体市民遵守法律,坚决改变在城市管理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正确把握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在破解城管难点顽症上见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城市管理中的各项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做到在法律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全力推进依法治市,紧紧依靠法治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一流的管理上体现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内涵和品位。


相关内容

  • 浅谈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浅谈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了"法治思维"概念,强调了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方向及意义. ...

  • 以法治精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法治精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作者:王喜权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10期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贯彻"法治"价值, ...

  •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材料
  •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材料 第四期 安监局党组编印 2014年04月03日 目 录 1.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02-07 2.用好与群众沟通的新抓手-----------08-11 3.如何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12-18 4.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展与挑战 ...

  •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现路径
  • 生态文明是人类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正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层面.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力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执法. ...

  • 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与法治社会建设讲座文稿201504
  • 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法治国家建设与法治思维 王晨光*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谈一谈现在比较热门的三个话题,即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法治国家建设和法治思维的确立.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的领导集体,非常强调"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强调要确立法治思维, ...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
  • [热点透视] 案例一:钓鱼执法 几年前上海私家车主孙中界遭遇"钓鱼执法",自断手指以示清白,招致舆论和法律界人士猛烈炮轰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原以为自此各地当引以为戒,这种本质是"公权碰瓷"的恶劣执法方式当会绝迹.但不成想其依然僵而不死 ...

  • 试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 试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内容摘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指明了具体路径.法治思维强调思维的定势,突出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和逻辑,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强调各种措施.方式.方法的法的规定性,突出法治实践和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 ...

  •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_王增杰
  • 政治·社会建设 ZHENGZHISHEHUIJIANSHE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王增杰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河南 [摘要] 郑州450002) 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基层的依法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 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 ...

  • 中层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感受
  • 2017年5月21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省戒毒系统中层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为期1周的学习中,虽然课程不多,但针对性强,通过老师精彩的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使我内心为之一振,获益匪浅,感触颇深,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并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更加坚定了做好党建工作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