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解和阅读训练5-25

仕林作文——作文讲解和阅读训练

让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是的,真正好的文章总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每一个心灵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世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请读一位男生的文章片段——

挤 痘

晚上刷牙时,一不留神,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惊恐万分,看见了已变黑变粗的胡须,凑近了镜子,端详镜里睁大眼睛的我,扯下了一根长须,嘴皮抽搐一下,倒吸一口冷气。痛定之后,忽然在镜子里看见另一个我。那是第一次长青春痘时,我正用手挤痘,疼痛使我面部肌肉向痘聚拢,脸像面团一样被揉成麻花状。看着这张被扭曲的脸,现在我又平静下来。我想,当初挤痘,只求美容,不想却留下一块小疤,反而弄巧成拙。后来青春痘不但不减,反而倍增,加之学习紧张,便没有去理它。如今痘不仅没有影响容颜,反倒引得老人们羡慕我一脸青春气息。他们告诉我:青春才是最美的。然而,如“挤痘”一样的现象却时常发生。有的中学生为求潇洒,不惜抽烟喝酒,故作玩世不恭状;有的中学生为求“成熟”,不惜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刻意模仿一切,最终失去了自我。我承认我不美,但我以自然为美;我不想美上加“美”,只求保住青春之美。

所写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不过就是一次“挤痘”;但作者的感悟却是独特的:以自然为美,保住青春之美。写出了这独特的感悟,文章也就显出了个性,而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与其他任何文章雷同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生活海洋,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也会从中获取不同的东西。只要捕捉住了这个“不同的东西”,所写出的文章就不可能是别人的思想感情。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挤痘》的个性化,还体现在作者选材的生活化。认为只有“感人肺腑的”、“终生难忘的”、“惊天动地的”、“曲折惊险的”的“大事”才能够进入我们的作文,这无疑是同学们长期以来作文过程中的一个误区。难怪不少同学只要没有“捡钱包”、“扶盲人”或学校班级没有开展“歌咏”、“运动会”、“植树”等活动就写不出作文,于是,他们埋怨自己“生活单调写不好作文”就是很自然的了。其实,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生活内容的真实和思想感情的真实!世界上绝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道理,每个同学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也绝不会完全一样。只要同学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打开自己心灵的闸门和生活的窗户——

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 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 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 一缕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慨叹,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鸣,一簇思想的火花,一份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啊!

写出个性,除了写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外,还包括文章内容的“与众不同”,比如,议论文中独有的见解,说明文中独到的发现,记叙文中独特的人物形象等等。

比如议论文,一味重复伟人名人豪言壮语的文章,当然无所谓“个性”可言。而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这样的文章绝对不可能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我在乐山一中任教时,曾组织过一次征文比赛,征文的题目是《写在郭沫若的故乡》。面对这个题目,按一般的定势思维,不少学生容易写成赞美郭沫若、反映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等等,但我班的学生却以这个题目写出了不少充满个性富有思想的文章:或描写中学生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未来“郭沫若”,或批评郭沫若家乡至今

还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还有一个学生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郭沫若无疑是我们故乡的骄傲,但是,作为他的家乡人和后辈,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脚下而仰视巨人,是没有出息的。只有一个勇于超越前人的民族才是有活力也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今天我们对郭沫若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郭沫若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记叙文也应该使所写人物富有个性。长期以来,我们不少同学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少写人的框框套套。以写老师为例,很多同学写老师,多半要写老师“慈祥得像妈妈”,而且事迹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带病坚持上课呀,熬夜批改作业呀,等等。本来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了某种思想品德的符号,自然就无所谓“个性”了。这样的文章,谁看?不是不能写老师对学生的爱,因为爱学生的确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品质,但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爱学生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如果写出了“这一个”老师爱学生的独特表现,文章不就显出了个性了吗?另外,老师的个性也包括了其弱点甚至缺点,可不可以写?我认为,当然可以写。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写了藤野先生“穿衣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藤野先生的可敬形象,反而让我们更觉得他亲切可信。我曾给学生出过一道作文题:《爸爸,我的启蒙老师》,不少同学都是从慈父或严父的角度写爸爸对自己的教育培养;但有一名同学却严格按照他父亲的本来面目,写出了一位既有独特个性又有相当典型性的父亲的形象:这位父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三岁就强迫儿子背唐诗,四岁强迫儿子学小提琴,五岁强迫儿子练书法,六岁强迫儿子学国画„„十二岁的作者写道:“爸爸,我的启蒙老师!在他的‘启蒙’下,我被人称为‘神童’,而且也的确拿回了这种金牌、那样大奖;可是,在他的‘启蒙’下,我没有童年!”如果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还人物以真实的本来面目,那么,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出这样独具特色的作文的。

由此看来,写出个性,从根本上讲,并不只是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而是忠实于生活真实的问题。唯有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才能使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风雨中,我的独白

【名师指导】

一、审题:《风雨中,我的独白》是由两个名词性结构的短语构成的文题,两个短语都必须在文章中得以体现,不可偏废。“我的独白”中重点是“我的”,是区别于其他人的、有个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内心表达。“风雨中”是“我的独白”的背景,容易被轻视或者忽略。

二、立意:“风雨中”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短语,更多地偏向于人生和社会的“风雨”,这一点必须在立意时铭记在心。一个人如何面对遭受挫折、遭遇灾难,这是人生的大课题。“我的独白”虽然要有个性,有独到见解,但是不能把它变成发泄内心不满的工具,而应该将它变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的门径。

三、选材:自身的经历、自己的体悟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充分挖掘自己的生活之井,努力开拓自己的思维疆土,找出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内心的种种感触、感受、感悟,比较、筛选、整合、提炼、加工,选择其有积极意义的,避免横生枝节,为进一步深化立意服务。

【训练示例】

风雨中,我的独白

徐乐怡

我从黑暗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蛹,确切地说,我是生活在茧里面的那只白花花的大虫子。

直到不久前那一天,我一直浑浑噩噩地生活在茧里,不知道时间,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伏在茧里闷吃闷睡闷长。直到后来那一天,我闻到了一股腐烂的味道。我想看个究竟,我惊恐地发现那腐臭竟是从我自己身体里散发出来的。我剧烈地扭动着肥硕的身躯,再仔细地辨别,没错,那就是从我的身体下面散出的,沾染着死亡与腐朽的酸臭味,不会错。

难道我已经死了吗?我努力地睁开双眼,打量着自己。我被卡着了,厚厚的姜黄色的茧

像倒塌的楼板一样压在我身上,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并非生来就在这茧中,这是我自己作茧自缚!想起小时候,我想到海边捡拾美丽的贝壳,却被妈妈拉住,说海边有巨浪滔天,会吞噬我的生命;我想到山里采摘鲜嫩的蘑菇,但被老师劝回,说山里有毒蛇猛兽,会咬断我的双腿。是的,我不敢去沙漠,不敢去河里,不敢去草原,甚至不敢去公园。日复一日,我终于养成了习惯,不再有出逃的欲望。昏暗的环境使我的视力退化,狭小的空间使我的四肢萎缩,丰衣足食让我的大脑逐渐废弃,现在,我的心也已开始腐烂。

透过厚厚的茧,我看到了一道闪电,照亮了天空,我深埋在内心的渴望突然被它点燃了。“冲出去!”我低声对自己说。我用肩膀扛住茧子,使自己的手抽出来,奋力地向茧砍去,但是我太柔弱了,茧子动也不动。我又尝试用身体顶住茧子,这时候茧子剧烈地晃动起来。起风了,摇晃的枝条仿佛把我的五脏六腑都要倒出来。我又似乎听到了咚咚的敲打声。“下雨了。”我在想。刺耳的回声,把我的头都炸裂开来了。一次,两次,我的身体太弱了。我只好停下来,我几乎要放弃了。这时,我忽然听到一声闷闷的雷声,熄灭的心火似乎又重新燃烧。我再次转过身又冲向坚硬的茧。“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不停地叫着。

“呼!呼!呼!”风越刮越大,越刮越凶。“咚!咚!咚!”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即使外面有狂风暴雨,我也不要在这里发臭,我这样想着,更加不要命地撞向那捆绑我手脚的链锁。我开始用嘴撕咬茧子。牙磕掉了,嘴角破了,流血了,但我已感觉不到疼痛,或者说,我喜欢那种感觉,它至少表明我还没有死去。“咔嚓”,茧又破了一层。我心下一震,对自己说道:“是夸父就该去追逐太阳,是骏马就该驰骋草原,有灵魂的人就应该点燃生命之火,像闪电般发出耀眼的光芒。”

渐渐薄了一点,又薄了一点,我的视力和肢体开始恢复。终于,最后一层茧被我咬破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躺在地上,想张开双手来拥抱这世界,结果发现举起的是两只稚嫩的翅膀。冰凉的雨点亲吻我发烫的皮肤,风在耳边呼啸。未来不可预知,我却无所畏惧。仰望着深邃的苍穹,我一字一句地说:“生当如夏花之灿烂,死当如流星之闪耀。”

【分析】

文贵曲,理贵直。曲之法,在于“似非而是”;直之神,在于“近人情”、“通事理”。“独白”当然要敞开心扉,但心扉如何敞开,其美学意蕴不尽相同。作者自如地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选取破茧之蛹作为表意媒介,选取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生活背景,促人联想,巧妙地回避了直白表达可能出现的缺点但仍有直白的效果,是寓言,也是写实,是心灵放飞的纪实。同时,作为新一代,拥有破茧而飞的心愿,拥有灿烂辉煌的生活理想,让我们内心储满了豪迈,看到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

①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这片堪称遍地荒芜的环境中却活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猫鼬。

②即使是长到成年后体重也仅有七百多克的猫鼬在危机四伏的沙漠中的确算不上强悍,但数十只猫鼬聚在一起,群体生活就可以大大弥补这一不足了。

③同伴们睡觉休整或者低头觅食时,群体中总有一只猫鼬自动担当起警戒放哨的职责。猫鼬的两条后腿和长长的尾巴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来支撑直立的身子,而脖子转动的灵活性则保证了“雷达”具备全方位扫描和探测的能力。当危险迫近,正在警戒中的猫鼬会根据不同的天敌发出不同的预警信号,以便让大家做好与之相适应的准备。

④通常情况下,若是危险来自于空中,如猛雕来袭,猫鼬经常会迅疾地撤到地下有着数个出口的网状“防空洞”中,这样一来,外面长有利爪的猛雕只有望“洞”而徒自兴叹的份了;若是危险来自于陆地,如胡狼打劫,它们则往往会弓着后背,四脚踮起,毛发竖立,摇动头部甚至以吐唾沫的方式来吓阻来犯之敌,而同仇敌忾的猫鼬多半会赢得斗争的最后胜

利。而在遭遇毒蛇挑衅时,猫鼬也自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迎接挑战的好机会。

⑤一只小猫鼬因耽于玩耍而掉队,遗憾的是,它的紧急呼叫声不但没有把同伴们唤来,而且还不幸地被附近一条毒性极强的蝰蛇的热感应器官锁定。走为上计,察觉到自己身处险境的小猫鼬迅速逃离,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猫鼬家族的安全怀抱之中。 ⑥故事还没有结束。得知有一条毒蛇在附近出没后,数十只猫鼬带着刚刚受到惊吓的幼兽一起奔赴现场,然后分散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对还在原地的蝰蛇展开了围攻行动。竖起尾巴、摆开阵势,配合默契而有节奏地主动出击,又快速闪避以防遭蛇咬伤,成年猫鼬们在给幼兽做亲身示范呢!

⑦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遭遇蛇咬,成年猫鼬也可以自行恢复。在猫鼬与毒蛇的长期战斗中,前者已经进化出对蛇毒有着一定抵抗和抑制的物质。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高度紧张、疲惫不堪且意识到自己占不到丝毫便宜的蝰蛇选择了狼狈而逃,很快就消遁在猫鼬们的视野中。

⑧这是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智慧与力量的比拼。在此比拼过程中,小猫鼬曾一度掉头想要逃走,每次都被成年猫鼬成功地阻止。后来,也许是受到“大人们”的行动激励,小猫鼬竟也尝试着加入到战斗的序列并模仿成年猫鼬的一些格斗技法跃跃欲试,是成年猫鼬用自己的“身教”给幼兽上了一节重要的勇敢课。

⑨虽然“避害”与“趋利”一样是生物生存的一条重要法则,但是如果一味地选择避让,势必会失去以解决问题为途径进而推动能力增长、心智成熟的契机,势必会让自己的战略空间一再地受到压缩,况且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只靠逃避就能得到解决的。

⑩漫漫征途中,总有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我们主动地进攻,再勇一点儿风和日丽,再进一步海阔天空,就像成年猫鼬们做的那样。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7期)

1. 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猫鼬的勇敢必修课”的含义。

2. 文章第④段“猫鼬也自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迎接挑战的好机会”一句中“这样”指的是

;第⑧段“这是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智慧与力量的比拼”一句中“这”指的是 。

3. 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4. 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倒数第二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

5.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猫鼬的勇敢必修课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中午的黄昏

张爱国

放学铃一响,留留就一头扎进毒辣的太阳里,往家跑——他急于知道妈妈又在家做什么好吃的。

到了院门外,一股裹着酱香的肉味飘进了鼻孔——豆酱红烧肉!留留不由得吞了一口口水。又一股鱼香,加葱花的,钻进鼻孔里。“耶!还有鱼啊!”留留大叫着冲进家。

餐桌上,除了一盘红烧肉、一碗水煮鱼,还有一盘糖醋鸡,爷爷又端来一盘什么,妈妈还在剁着什么。“妈,我家来客人啦?谁来了?”留留边扑向厨房边问。

“你猜。”妈妈剁着瘦肉。

“小姨?姑父?不,不会的,他们都在外打工。”留留眨巴着眼睛,“妈,说嘛,谁来了?”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妈妈诡秘一笑。

留留环视四周,惊叫道:“我,我啊!妈,你为啥为我烧这么多菜?”留留突然变了脸

色,“妈,你„„你,又要„„又要走了?”

“傻儿子,妈妈不出去,你和爷爷吃啥?还有爸爸,一个人在外边,饭都吃不上„„”妈妈一抬头,留留已闷头闷脸地走了。

留留的饭碗里已堆满了鱼啊肉的,妈妈还在不断地往里夹。留留不作声,只低着头,从碗底掏饭,一粒一粒,塞进嘴。爷爷在一旁催他:“留留下劲吃,过了今天,爷爷可烧不出„„”爷爷突然闭了嘴。留留一推碗筷,走了。鱼啊肉的,堆在碗里,还是小山似的,没动。 内房里,妈妈的行李都打点好了——两大包,一包是爷爷晒的干豆角、干笋子、干咸菜,一包是大米和包谷面。看着两个大包,留留又想起了一周前,妈妈就是背着这两个大包回来的,只是里面装的是玩具和零食。

那天下午的事留留永远忘不掉。放学路上,留留正和同学小守争论着什么,就听有人喊他。留留一眼就看出跑向自己的人是妈妈,但还是愣住了——他刹那间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妈妈——直到妈妈蹲下身,抱住他,脸贴着他的脸。留留突然从妈妈怀里挣出来,指着一旁傻看着他们的小守说:“你,刚才还说啥的?说我是骗子,说我明明没有妈妈却非说有妈妈。”留留将妈妈递来的糖果塞进小守手里,认真地说,“这下你信了吧?我不是骗子,我真有妈妈呢。倒是你,才真是骗子呢„„”

留留到现在都不明白,妈妈听了他这些话,为啥直掉眼泪?

妈妈端着留留的碗进来了,夹一块瘦肉,说:“好儿子,吃一块,就一块„„”留留不想吃,一抬头,看到了妈妈的眼,红红的,亮闪闪的,留留就吃了。

爷爷也跟了进来,接过妈妈手里的碗,对留留说:“走,我们外面去,让妈妈睡一会儿。妈妈马上要坐火车,一天一夜呢。”

“睡不睡都行,这大亮的天,怕也睡不着。”妈妈说。

“躺一会儿也好,到车上就没地方了。”爷爷说着就来拉留留。

“妈,你怎么才能不走?”留留突然硬生生地问。

“傻儿子,厂里催得紧,妈妈车票都买了,除非误了时,搭不上车。”妈妈转过脸说。 留留出来时,轻轻关了门——妈妈这几天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清洗了,太累了。 爷爷还想留留再吃点,留留却背起书包,跑出门外。

妈妈实在太累了,一躺上床就睡着了,等她猛然醒来时,房子里一片阴暗。她暗叫不好,都黄昏了,误了乘车时间了。她立即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一看,唯一的窗子——没有窗帘的窗子,被什么东西从外面严严地蒙上了。她快步走出门,中午的阳光正烈,直灼人。她蹑手蹑脚地绕到窗后,一看,愣住了——

白花花的阳光下,她的留留,满身满脸的汗和泥,正和小守,站在窗下的一条长凳上,踮着脚,挺着腰,仰着头,双手高举,轻轻地,慢慢地,将一块床单往窗子上挂——窗上已挂了一床灯草绒凉席„„

一看见妈妈,留留就愣住了。小守急忙说:“婶,不怪我,是留留求我帮他的,他说屋里一黑,你就会睡过头,就搭不上车了„„”

妈妈一把揽过留留,终于哭出了声。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7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章开头极力渲染鱼、肉的香味有何用意?

3. 认真揣摩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说说妈妈“哭出了声”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4. 文中画线的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

1.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指成年猫鼬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小猫鼬如何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战斗,使小猫鼬在这样的学习中增加勇气与能力。

2. 遭遇毒蛇挑衅 猫鼬与毒蛇的战斗

3. 比喻 将猫鼬的头部比喻为雷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鼬的机敏,以及它的脖子灵活的特点,能保证猫鼬全方位观察并及时报警。

4. 议论 运用议论,点明猫鼬的勇敢必修课的意义:推动能力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5. 示例:生活中面对困难,不能一味退缩,要敢于勇往直前,才能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让自己获得成长。

《中午的黄昏》

1. 留留为了留住外出打工刚回家一周的妈妈,想尽办法让妈妈搭不上车而留下来。

2. 以鱼、肉对留留强烈的吸引力与后文留留碗里堆得“小山”似的肉形成对比,突出妈妈在留留心里的地位,更强烈地表现留守儿童留留对亲人的依恋与思念。

3. 对儿子的不舍,对多年来未能照顾儿子的愧疚,因生活艰辛不得不外出务工的无奈,对儿子需要母亲想方设法留住母亲这一真挚情感的理解,百感交集,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能理解情感的复杂,意近即可)

4. 不能删去。这句话为后文写妈妈一躺上床就睡着作了必要的铺垫,使文章情节过渡更自然。

仕林作文——作文讲解和阅读训练

让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是的,真正好的文章总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每一个心灵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世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请读一位男生的文章片段——

挤 痘

晚上刷牙时,一不留神,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惊恐万分,看见了已变黑变粗的胡须,凑近了镜子,端详镜里睁大眼睛的我,扯下了一根长须,嘴皮抽搐一下,倒吸一口冷气。痛定之后,忽然在镜子里看见另一个我。那是第一次长青春痘时,我正用手挤痘,疼痛使我面部肌肉向痘聚拢,脸像面团一样被揉成麻花状。看着这张被扭曲的脸,现在我又平静下来。我想,当初挤痘,只求美容,不想却留下一块小疤,反而弄巧成拙。后来青春痘不但不减,反而倍增,加之学习紧张,便没有去理它。如今痘不仅没有影响容颜,反倒引得老人们羡慕我一脸青春气息。他们告诉我:青春才是最美的。然而,如“挤痘”一样的现象却时常发生。有的中学生为求潇洒,不惜抽烟喝酒,故作玩世不恭状;有的中学生为求“成熟”,不惜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刻意模仿一切,最终失去了自我。我承认我不美,但我以自然为美;我不想美上加“美”,只求保住青春之美。

所写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不过就是一次“挤痘”;但作者的感悟却是独特的:以自然为美,保住青春之美。写出了这独特的感悟,文章也就显出了个性,而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与其他任何文章雷同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生活海洋,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也会从中获取不同的东西。只要捕捉住了这个“不同的东西”,所写出的文章就不可能是别人的思想感情。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挤痘》的个性化,还体现在作者选材的生活化。认为只有“感人肺腑的”、“终生难忘的”、“惊天动地的”、“曲折惊险的”的“大事”才能够进入我们的作文,这无疑是同学们长期以来作文过程中的一个误区。难怪不少同学只要没有“捡钱包”、“扶盲人”或学校班级没有开展“歌咏”、“运动会”、“植树”等活动就写不出作文,于是,他们埋怨自己“生活单调写不好作文”就是很自然的了。其实,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生活内容的真实和思想感情的真实!世界上绝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道理,每个同学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也绝不会完全一样。只要同学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打开自己心灵的闸门和生活的窗户——

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 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 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 一缕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慨叹,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鸣,一簇思想的火花,一份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啊!

写出个性,除了写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外,还包括文章内容的“与众不同”,比如,议论文中独有的见解,说明文中独到的发现,记叙文中独特的人物形象等等。

比如议论文,一味重复伟人名人豪言壮语的文章,当然无所谓“个性”可言。而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这样的文章绝对不可能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我在乐山一中任教时,曾组织过一次征文比赛,征文的题目是《写在郭沫若的故乡》。面对这个题目,按一般的定势思维,不少学生容易写成赞美郭沫若、反映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等等,但我班的学生却以这个题目写出了不少充满个性富有思想的文章:或描写中学生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未来“郭沫若”,或批评郭沫若家乡至今

还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还有一个学生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郭沫若无疑是我们故乡的骄傲,但是,作为他的家乡人和后辈,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脚下而仰视巨人,是没有出息的。只有一个勇于超越前人的民族才是有活力也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今天我们对郭沫若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郭沫若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记叙文也应该使所写人物富有个性。长期以来,我们不少同学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不少写人的框框套套。以写老师为例,很多同学写老师,多半要写老师“慈祥得像妈妈”,而且事迹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带病坚持上课呀,熬夜批改作业呀,等等。本来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了某种思想品德的符号,自然就无所谓“个性”了。这样的文章,谁看?不是不能写老师对学生的爱,因为爱学生的确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品质,但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爱学生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如果写出了“这一个”老师爱学生的独特表现,文章不就显出了个性了吗?另外,老师的个性也包括了其弱点甚至缺点,可不可以写?我认为,当然可以写。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写了藤野先生“穿衣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藤野先生的可敬形象,反而让我们更觉得他亲切可信。我曾给学生出过一道作文题:《爸爸,我的启蒙老师》,不少同学都是从慈父或严父的角度写爸爸对自己的教育培养;但有一名同学却严格按照他父亲的本来面目,写出了一位既有独特个性又有相当典型性的父亲的形象:这位父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三岁就强迫儿子背唐诗,四岁强迫儿子学小提琴,五岁强迫儿子练书法,六岁强迫儿子学国画„„十二岁的作者写道:“爸爸,我的启蒙老师!在他的‘启蒙’下,我被人称为‘神童’,而且也的确拿回了这种金牌、那样大奖;可是,在他的‘启蒙’下,我没有童年!”如果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还人物以真实的本来面目,那么,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出这样独具特色的作文的。

由此看来,写出个性,从根本上讲,并不只是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而是忠实于生活真实的问题。唯有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才能使文章充满个性的魅力。

风雨中,我的独白

【名师指导】

一、审题:《风雨中,我的独白》是由两个名词性结构的短语构成的文题,两个短语都必须在文章中得以体现,不可偏废。“我的独白”中重点是“我的”,是区别于其他人的、有个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内心表达。“风雨中”是“我的独白”的背景,容易被轻视或者忽略。

二、立意:“风雨中”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短语,更多地偏向于人生和社会的“风雨”,这一点必须在立意时铭记在心。一个人如何面对遭受挫折、遭遇灾难,这是人生的大课题。“我的独白”虽然要有个性,有独到见解,但是不能把它变成发泄内心不满的工具,而应该将它变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的门径。

三、选材:自身的经历、自己的体悟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充分挖掘自己的生活之井,努力开拓自己的思维疆土,找出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内心的种种感触、感受、感悟,比较、筛选、整合、提炼、加工,选择其有积极意义的,避免横生枝节,为进一步深化立意服务。

【训练示例】

风雨中,我的独白

徐乐怡

我从黑暗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蛹,确切地说,我是生活在茧里面的那只白花花的大虫子。

直到不久前那一天,我一直浑浑噩噩地生活在茧里,不知道时间,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伏在茧里闷吃闷睡闷长。直到后来那一天,我闻到了一股腐烂的味道。我想看个究竟,我惊恐地发现那腐臭竟是从我自己身体里散发出来的。我剧烈地扭动着肥硕的身躯,再仔细地辨别,没错,那就是从我的身体下面散出的,沾染着死亡与腐朽的酸臭味,不会错。

难道我已经死了吗?我努力地睁开双眼,打量着自己。我被卡着了,厚厚的姜黄色的茧

像倒塌的楼板一样压在我身上,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并非生来就在这茧中,这是我自己作茧自缚!想起小时候,我想到海边捡拾美丽的贝壳,却被妈妈拉住,说海边有巨浪滔天,会吞噬我的生命;我想到山里采摘鲜嫩的蘑菇,但被老师劝回,说山里有毒蛇猛兽,会咬断我的双腿。是的,我不敢去沙漠,不敢去河里,不敢去草原,甚至不敢去公园。日复一日,我终于养成了习惯,不再有出逃的欲望。昏暗的环境使我的视力退化,狭小的空间使我的四肢萎缩,丰衣足食让我的大脑逐渐废弃,现在,我的心也已开始腐烂。

透过厚厚的茧,我看到了一道闪电,照亮了天空,我深埋在内心的渴望突然被它点燃了。“冲出去!”我低声对自己说。我用肩膀扛住茧子,使自己的手抽出来,奋力地向茧砍去,但是我太柔弱了,茧子动也不动。我又尝试用身体顶住茧子,这时候茧子剧烈地晃动起来。起风了,摇晃的枝条仿佛把我的五脏六腑都要倒出来。我又似乎听到了咚咚的敲打声。“下雨了。”我在想。刺耳的回声,把我的头都炸裂开来了。一次,两次,我的身体太弱了。我只好停下来,我几乎要放弃了。这时,我忽然听到一声闷闷的雷声,熄灭的心火似乎又重新燃烧。我再次转过身又冲向坚硬的茧。“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不停地叫着。

“呼!呼!呼!”风越刮越大,越刮越凶。“咚!咚!咚!”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猛。即使外面有狂风暴雨,我也不要在这里发臭,我这样想着,更加不要命地撞向那捆绑我手脚的链锁。我开始用嘴撕咬茧子。牙磕掉了,嘴角破了,流血了,但我已感觉不到疼痛,或者说,我喜欢那种感觉,它至少表明我还没有死去。“咔嚓”,茧又破了一层。我心下一震,对自己说道:“是夸父就该去追逐太阳,是骏马就该驰骋草原,有灵魂的人就应该点燃生命之火,像闪电般发出耀眼的光芒。”

渐渐薄了一点,又薄了一点,我的视力和肢体开始恢复。终于,最后一层茧被我咬破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躺在地上,想张开双手来拥抱这世界,结果发现举起的是两只稚嫩的翅膀。冰凉的雨点亲吻我发烫的皮肤,风在耳边呼啸。未来不可预知,我却无所畏惧。仰望着深邃的苍穹,我一字一句地说:“生当如夏花之灿烂,死当如流星之闪耀。”

【分析】

文贵曲,理贵直。曲之法,在于“似非而是”;直之神,在于“近人情”、“通事理”。“独白”当然要敞开心扉,但心扉如何敞开,其美学意蕴不尽相同。作者自如地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选取破茧之蛹作为表意媒介,选取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生活背景,促人联想,巧妙地回避了直白表达可能出现的缺点但仍有直白的效果,是寓言,也是写实,是心灵放飞的纪实。同时,作为新一代,拥有破茧而飞的心愿,拥有灿烂辉煌的生活理想,让我们内心储满了豪迈,看到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

①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这片堪称遍地荒芜的环境中却活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猫鼬。

②即使是长到成年后体重也仅有七百多克的猫鼬在危机四伏的沙漠中的确算不上强悍,但数十只猫鼬聚在一起,群体生活就可以大大弥补这一不足了。

③同伴们睡觉休整或者低头觅食时,群体中总有一只猫鼬自动担当起警戒放哨的职责。猫鼬的两条后腿和长长的尾巴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来支撑直立的身子,而脖子转动的灵活性则保证了“雷达”具备全方位扫描和探测的能力。当危险迫近,正在警戒中的猫鼬会根据不同的天敌发出不同的预警信号,以便让大家做好与之相适应的准备。

④通常情况下,若是危险来自于空中,如猛雕来袭,猫鼬经常会迅疾地撤到地下有着数个出口的网状“防空洞”中,这样一来,外面长有利爪的猛雕只有望“洞”而徒自兴叹的份了;若是危险来自于陆地,如胡狼打劫,它们则往往会弓着后背,四脚踮起,毛发竖立,摇动头部甚至以吐唾沫的方式来吓阻来犯之敌,而同仇敌忾的猫鼬多半会赢得斗争的最后胜

利。而在遭遇毒蛇挑衅时,猫鼬也自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迎接挑战的好机会。

⑤一只小猫鼬因耽于玩耍而掉队,遗憾的是,它的紧急呼叫声不但没有把同伴们唤来,而且还不幸地被附近一条毒性极强的蝰蛇的热感应器官锁定。走为上计,察觉到自己身处险境的小猫鼬迅速逃离,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猫鼬家族的安全怀抱之中。 ⑥故事还没有结束。得知有一条毒蛇在附近出没后,数十只猫鼬带着刚刚受到惊吓的幼兽一起奔赴现场,然后分散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对还在原地的蝰蛇展开了围攻行动。竖起尾巴、摆开阵势,配合默契而有节奏地主动出击,又快速闪避以防遭蛇咬伤,成年猫鼬们在给幼兽做亲身示范呢!

⑦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遭遇蛇咬,成年猫鼬也可以自行恢复。在猫鼬与毒蛇的长期战斗中,前者已经进化出对蛇毒有着一定抵抗和抑制的物质。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高度紧张、疲惫不堪且意识到自己占不到丝毫便宜的蝰蛇选择了狼狈而逃,很快就消遁在猫鼬们的视野中。

⑧这是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智慧与力量的比拼。在此比拼过程中,小猫鼬曾一度掉头想要逃走,每次都被成年猫鼬成功地阻止。后来,也许是受到“大人们”的行动激励,小猫鼬竟也尝试着加入到战斗的序列并模仿成年猫鼬的一些格斗技法跃跃欲试,是成年猫鼬用自己的“身教”给幼兽上了一节重要的勇敢课。

⑨虽然“避害”与“趋利”一样是生物生存的一条重要法则,但是如果一味地选择避让,势必会失去以解决问题为途径进而推动能力增长、心智成熟的契机,势必会让自己的战略空间一再地受到压缩,况且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只靠逃避就能得到解决的。

⑩漫漫征途中,总有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我们主动地进攻,再勇一点儿风和日丽,再进一步海阔天空,就像成年猫鼬们做的那样。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7期)

1. 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猫鼬的勇敢必修课”的含义。

2. 文章第④段“猫鼬也自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迎接挑战的好机会”一句中“这样”指的是

;第⑧段“这是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智慧与力量的比拼”一句中“这”指的是 。

3. 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4. 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倒数第二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

5.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猫鼬的勇敢必修课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中午的黄昏

张爱国

放学铃一响,留留就一头扎进毒辣的太阳里,往家跑——他急于知道妈妈又在家做什么好吃的。

到了院门外,一股裹着酱香的肉味飘进了鼻孔——豆酱红烧肉!留留不由得吞了一口口水。又一股鱼香,加葱花的,钻进鼻孔里。“耶!还有鱼啊!”留留大叫着冲进家。

餐桌上,除了一盘红烧肉、一碗水煮鱼,还有一盘糖醋鸡,爷爷又端来一盘什么,妈妈还在剁着什么。“妈,我家来客人啦?谁来了?”留留边扑向厨房边问。

“你猜。”妈妈剁着瘦肉。

“小姨?姑父?不,不会的,他们都在外打工。”留留眨巴着眼睛,“妈,说嘛,谁来了?”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妈妈诡秘一笑。

留留环视四周,惊叫道:“我,我啊!妈,你为啥为我烧这么多菜?”留留突然变了脸

色,“妈,你„„你,又要„„又要走了?”

“傻儿子,妈妈不出去,你和爷爷吃啥?还有爸爸,一个人在外边,饭都吃不上„„”妈妈一抬头,留留已闷头闷脸地走了。

留留的饭碗里已堆满了鱼啊肉的,妈妈还在不断地往里夹。留留不作声,只低着头,从碗底掏饭,一粒一粒,塞进嘴。爷爷在一旁催他:“留留下劲吃,过了今天,爷爷可烧不出„„”爷爷突然闭了嘴。留留一推碗筷,走了。鱼啊肉的,堆在碗里,还是小山似的,没动。 内房里,妈妈的行李都打点好了——两大包,一包是爷爷晒的干豆角、干笋子、干咸菜,一包是大米和包谷面。看着两个大包,留留又想起了一周前,妈妈就是背着这两个大包回来的,只是里面装的是玩具和零食。

那天下午的事留留永远忘不掉。放学路上,留留正和同学小守争论着什么,就听有人喊他。留留一眼就看出跑向自己的人是妈妈,但还是愣住了——他刹那间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妈妈——直到妈妈蹲下身,抱住他,脸贴着他的脸。留留突然从妈妈怀里挣出来,指着一旁傻看着他们的小守说:“你,刚才还说啥的?说我是骗子,说我明明没有妈妈却非说有妈妈。”留留将妈妈递来的糖果塞进小守手里,认真地说,“这下你信了吧?我不是骗子,我真有妈妈呢。倒是你,才真是骗子呢„„”

留留到现在都不明白,妈妈听了他这些话,为啥直掉眼泪?

妈妈端着留留的碗进来了,夹一块瘦肉,说:“好儿子,吃一块,就一块„„”留留不想吃,一抬头,看到了妈妈的眼,红红的,亮闪闪的,留留就吃了。

爷爷也跟了进来,接过妈妈手里的碗,对留留说:“走,我们外面去,让妈妈睡一会儿。妈妈马上要坐火车,一天一夜呢。”

“睡不睡都行,这大亮的天,怕也睡不着。”妈妈说。

“躺一会儿也好,到车上就没地方了。”爷爷说着就来拉留留。

“妈,你怎么才能不走?”留留突然硬生生地问。

“傻儿子,厂里催得紧,妈妈车票都买了,除非误了时,搭不上车。”妈妈转过脸说。 留留出来时,轻轻关了门——妈妈这几天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清洗了,太累了。 爷爷还想留留再吃点,留留却背起书包,跑出门外。

妈妈实在太累了,一躺上床就睡着了,等她猛然醒来时,房子里一片阴暗。她暗叫不好,都黄昏了,误了乘车时间了。她立即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一看,唯一的窗子——没有窗帘的窗子,被什么东西从外面严严地蒙上了。她快步走出门,中午的阳光正烈,直灼人。她蹑手蹑脚地绕到窗后,一看,愣住了——

白花花的阳光下,她的留留,满身满脸的汗和泥,正和小守,站在窗下的一条长凳上,踮着脚,挺着腰,仰着头,双手高举,轻轻地,慢慢地,将一块床单往窗子上挂——窗上已挂了一床灯草绒凉席„„

一看见妈妈,留留就愣住了。小守急忙说:“婶,不怪我,是留留求我帮他的,他说屋里一黑,你就会睡过头,就搭不上车了„„”

妈妈一把揽过留留,终于哭出了声。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7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章开头极力渲染鱼、肉的香味有何用意?

3. 认真揣摩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说说妈妈“哭出了声”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4. 文中画线的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

1. “猫鼬的勇敢必修课”指成年猫鼬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小猫鼬如何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战斗,使小猫鼬在这样的学习中增加勇气与能力。

2. 遭遇毒蛇挑衅 猫鼬与毒蛇的战斗

3. 比喻 将猫鼬的头部比喻为雷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鼬的机敏,以及它的脖子灵活的特点,能保证猫鼬全方位观察并及时报警。

4. 议论 运用议论,点明猫鼬的勇敢必修课的意义:推动能力的增长、心智的成熟。

5. 示例:生活中面对困难,不能一味退缩,要敢于勇往直前,才能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让自己获得成长。

《中午的黄昏》

1. 留留为了留住外出打工刚回家一周的妈妈,想尽办法让妈妈搭不上车而留下来。

2. 以鱼、肉对留留强烈的吸引力与后文留留碗里堆得“小山”似的肉形成对比,突出妈妈在留留心里的地位,更强烈地表现留守儿童留留对亲人的依恋与思念。

3. 对儿子的不舍,对多年来未能照顾儿子的愧疚,因生活艰辛不得不外出务工的无奈,对儿子需要母亲想方设法留住母亲这一真挚情感的理解,百感交集,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能理解情感的复杂,意近即可)

4. 不能删去。这句话为后文写妈妈一躺上床就睡着作了必要的铺垫,使文章情节过渡更自然。


相关内容

  •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2013 3) 学校:双桥中学 教师:张燕 许洪丽 学生现状分析 升入初三后,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初三中考任务的加重,原来基础差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明显跟不上,再加之学习能力本来有限,整体上感觉复习会很吃力.好在,他们现在有明 ...

  • 七上语文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 篇一: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梁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 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 ...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语文基础一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和词语,能比较准确的朗读课文,掌握了比较简单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在文字书写方面欠佳,书写较马虎。作文方面部分学生养成了写周记的良好习惯,但多数内容较空洞,形 ...

  • 安阳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 2014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安阳县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高三备课组 2013-9 为迎接2014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打整体战,特拟定以下计划. 第一部分 复习指导思想 本年度的高三语文教学将继续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

  • 七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 ...

  • 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2014--2015年度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使学生树立信心,力争使本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地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 ...

  •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白羊小学 储晓玲 一.参考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参加考试的学生为16人.平均分76.5,及格人数为13人,及格率为81.25%.优秀人数为5人,优秀率29.41%. 二.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检测的内容依托于湘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一到六单元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 ...

  • 初中作文训练基本要求和技巧
  • 初中作文训练基本要求和技巧 摘要:初中生学习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占了语文学科检测的近"半壁江山".它既是语文运用的基本技能,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以往,我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对作文训练重视不够,忽略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初中语文,是各门课程的基础,作文 ...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学校 石 染 小 学 班级 四 年 级 教师 吕 秋 宣 时间 2011.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石染小学 吕秋宣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