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

(姓名:杨曼 班级:09中文E 班 学号:094030255)

一、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这样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内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一) 零聚焦叙述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叙述。叙述者掌控一切、统摄全局,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采用的这种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方式。通过叙述者的眼光来叙述,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揭示了曹七巧、姜长安等人的悲剧命运。我国传统的小说主要是采用全知叙述的叙述视角,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便是主要采用全知叙述方式,事态的发展变化尽在叙述者的掌控之中。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读者阅读时相对轻松。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剥夺了读者对作品探索、解释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对于作品的参与程度,不利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现当代文学写作对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少。

(二)内聚焦叙述

“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内聚焦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1、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2、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多不知道的内容,这是一种限知叙事,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即这一叙述视角带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显得不够客观。同时,叙述眼光和话语受到限制,有些事不能全面交代。但是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事情显得真实,似乎是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表现叙述者“我”的特殊心理极其感受和体验。

鲁迅的《伤逝》就是采用这种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方式的。通过涓生的一系列内心独白这种自知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子君的爱情悲剧,使得文章显得更为真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年轻人的生存状态。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是以“我”这一儿童视角为叙述视角讲述成人世界,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外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从人称而言,这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与“零聚焦”相反的是,这种叙述方式中的“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的所见所闻做出合理的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得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现代一些小说家为了对抗“全知全能”的传统叙述方式,往往刻意采用这样一种冷漠的旁观者式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是最为客观的一种呈现与记录。读者是旁观者,所以参与性很强,但是这类作品中的空白往往太多,甚至是人物和情节不是很完整,这给读者阅读和理解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就运用了外聚焦的叙述方式。莱昂和艾玛乘马车游览的场景:“市民睁大眼睛,望着这个内地罕见的怪物发愣,一辆马车,放下窗帘,一直这样行走,比坟墓还要严密,像船一样摇晃,但是没有人能说清车里坐着什么人,他们要往哪里去„„”显然,作者知道这两位乘客是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作者却采取了这种限知人物视野的外聚焦方式,以取得“戏剧性”效果。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也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安排了康普生三兄弟和女仆迪尔西四种叙事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运用外聚焦叙述较为经典的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小说自始至终所呈现的是“两个杀手”同店伙计、店老板之间的对话,至于他们两个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杀人、他们最终是否得逞,这些在读者读完作品之后都没有说明,更为奇特的是当当店伙计去报信给那个“受害者”之时,此人依然表现的镇定,小说以此结束,这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困惑。

二、结合文学实力分析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受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影响很大。作家的文学风格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后表现出地域性。

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

风格的影响。

首先,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北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而且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如张承志的创作中就带有很明显的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这主要跟他曾在内蒙古插队时领略到草原生存条件的恶劣有关。在他的《黑骏马》中,他通过塑造老额吉这一形象表现了草原人民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敬仰。而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徐志摩由于受具有柔美特性的水乡文化的影响,诗歌创作也往往表现对爱、美、自由的吟诵。他的《再别康桥》用一幅幅柔美的画面,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之情。

其次,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者很大的影响。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者明显的差异,因此南北朝的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如当时南朝民歌中以细腻缠绵的爱情长诗《西洲曲》为代表,而北朝则以刚健的《木兰诗》为代表。老舍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京味,对于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描写的淋漓尽致。沈从文的作品则主要表现的是他的家乡湖南,如他的《边城》描绘了美丽朴素的湘西世界。而回族女作家霍达正是以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为题材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穆斯林的葬礼》,让我们在领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同时了解到很多有关回族的宗教习俗。

三、什么是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本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所有这些都会引起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作品,有人称之为“严肃的主题,奇怪的书名”。在没有读具体内容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应该是不同的。有着正确积极价值观的人大概会认为这个书名应该是为吸引读者而设立的,

凭借其对莫言的了解不会往低俗的方面想,。但是对于一些本身价值观有问题的人大概会由书名联想将书的内容往低俗的方面想。2、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与之相关的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等等。例如对意识流的作家,只有有一定的相关文学素养的人才可以大概预料到其必有荒诞的情节,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大概不可能预料到。3、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所有这些,也会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如男性一般喜欢武打、战争型的作品,而女性一般喜欢描写爱情、家庭的作品,所以,一般来说,琼瑶的作品女性读者较多,而金庸、古龙等的作品男性较多。老人一般喜欢讲述历史的作品,而青年人则喜欢与爱情有关的作品,儿童对于童话作品较为感兴趣。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

(姓名:杨曼 班级:09中文E 班 学号:094030255)

一、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这样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内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一) 零聚焦叙述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叙述。叙述者掌控一切、统摄全局,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采用的这种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方式。通过叙述者的眼光来叙述,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揭示了曹七巧、姜长安等人的悲剧命运。我国传统的小说主要是采用全知叙述的叙述视角,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便是主要采用全知叙述方式,事态的发展变化尽在叙述者的掌控之中。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读者阅读时相对轻松。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剥夺了读者对作品探索、解释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对于作品的参与程度,不利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现当代文学写作对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少。

(二)内聚焦叙述

“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内聚焦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1、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2、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多不知道的内容,这是一种限知叙事,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即这一叙述视角带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显得不够客观。同时,叙述眼光和话语受到限制,有些事不能全面交代。但是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事情显得真实,似乎是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表现叙述者“我”的特殊心理极其感受和体验。

鲁迅的《伤逝》就是采用这种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方式的。通过涓生的一系列内心独白这种自知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子君的爱情悲剧,使得文章显得更为真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年轻人的生存状态。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是以“我”这一儿童视角为叙述视角讲述成人世界,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外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从人称而言,这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与“零聚焦”相反的是,这种叙述方式中的“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的所见所闻做出合理的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得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现代一些小说家为了对抗“全知全能”的传统叙述方式,往往刻意采用这样一种冷漠的旁观者式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是最为客观的一种呈现与记录。读者是旁观者,所以参与性很强,但是这类作品中的空白往往太多,甚至是人物和情节不是很完整,这给读者阅读和理解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就运用了外聚焦的叙述方式。莱昂和艾玛乘马车游览的场景:“市民睁大眼睛,望着这个内地罕见的怪物发愣,一辆马车,放下窗帘,一直这样行走,比坟墓还要严密,像船一样摇晃,但是没有人能说清车里坐着什么人,他们要往哪里去„„”显然,作者知道这两位乘客是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作者却采取了这种限知人物视野的外聚焦方式,以取得“戏剧性”效果。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也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安排了康普生三兄弟和女仆迪尔西四种叙事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运用外聚焦叙述较为经典的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小说自始至终所呈现的是“两个杀手”同店伙计、店老板之间的对话,至于他们两个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杀人、他们最终是否得逞,这些在读者读完作品之后都没有说明,更为奇特的是当当店伙计去报信给那个“受害者”之时,此人依然表现的镇定,小说以此结束,这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困惑。

二、结合文学实力分析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受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影响很大。作家的文学风格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后表现出地域性。

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

风格的影响。

首先,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北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而且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如张承志的创作中就带有很明显的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这主要跟他曾在内蒙古插队时领略到草原生存条件的恶劣有关。在他的《黑骏马》中,他通过塑造老额吉这一形象表现了草原人民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敬仰。而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徐志摩由于受具有柔美特性的水乡文化的影响,诗歌创作也往往表现对爱、美、自由的吟诵。他的《再别康桥》用一幅幅柔美的画面,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之情。

其次,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者很大的影响。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者明显的差异,因此南北朝的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如当时南朝民歌中以细腻缠绵的爱情长诗《西洲曲》为代表,而北朝则以刚健的《木兰诗》为代表。老舍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京味,对于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描写的淋漓尽致。沈从文的作品则主要表现的是他的家乡湖南,如他的《边城》描绘了美丽朴素的湘西世界。而回族女作家霍达正是以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为题材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穆斯林的葬礼》,让我们在领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同时了解到很多有关回族的宗教习俗。

三、什么是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本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所有这些都会引起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作品,有人称之为“严肃的主题,奇怪的书名”。在没有读具体内容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应该是不同的。有着正确积极价值观的人大概会认为这个书名应该是为吸引读者而设立的,

凭借其对莫言的了解不会往低俗的方面想,。但是对于一些本身价值观有问题的人大概会由书名联想将书的内容往低俗的方面想。2、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与之相关的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等等。例如对意识流的作家,只有有一定的相关文学素养的人才可以大概预料到其必有荒诞的情节,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大概不可能预料到。3、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所有这些,也会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如男性一般喜欢武打、战争型的作品,而女性一般喜欢描写爱情、家庭的作品,所以,一般来说,琼瑶的作品女性读者较多,而金庸、古龙等的作品男性较多。老人一般喜欢讲述历史的作品,而青年人则喜欢与爱情有关的作品,儿童对于童话作品较为感兴趣。


相关内容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宽城四中 袁瑞庆 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 ...

  • 对于深度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 对于深度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徐国源 2007年05月10日08:5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语言学以句子为研究单位,超越句子的单位称之为"话语".话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整部作品.换言之,话语是一个语句系列或语句系统. 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机制,话 ...

  • 如何刷分呵呵呵呵呵
  •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对应表达方式) 3.材料的安排(主次 详略 繁简) 4.结构技巧(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 5.意境 6.人物形象的塑造 7.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叙述 叙述顺序: 顺 ...

  • 记叙文的概念
  • 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 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 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 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 ...

  •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王晓兰钟鸣. 内窖提要:本文以"叙述视角的转换"为切入点,探讨莫里森如何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或 "对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 ...

  • 农村留守儿童电影叙事策略反思
  • [摘要]2012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 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 200万,围绕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了多种多样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各界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从2006年开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电影的创作已经超过30余部,在获得了众多国内外电影艺术专业化奖励之余,在市场上的反响则寥寥无几.本文 ...

  • 文学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 文学理论练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____________"说.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____________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3.文学形象主要有文学意象._____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1)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 ...

  • 诗歌中的叙事Microsoft Word 文档
  • 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 董乃斌 摘 要:从文学表现的内涵.特质和基本手段看,中国文学存在两大传统,即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学界对前者研究得较多较细,而对后者似乎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其实也包括曲赋) 的研究中,未能将两大传统充分贯通融合,往往强调了抒情面而忽略了叙事面.这不但局限了读解诗词的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