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性保护宋哲元旧居

  2012年4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武定侯胡同、大乘胡同、华嘉胡同的宋哲元旧居、孙殿英旧居传来房屋征收工作即将启动的消息,作为一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本人立即将以往对这两处名人旧居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时隔两年多,尚未得到认定结果,而宋哲元旧居的拆迁已经开始。为此再次发出抢救性保护的呼吁。

  大乘胡同1号、3号、5号、华嘉胡同4号原为宅邸,民国年间为宋哲元旧居,据院内居民介绍,大乘胡同5号、1号和华嘉胡同4号原为这个大宅院的西花园和东花园。大乘胡同原名武衣库,1965年更名大乘胡同。

  院内居民介绍,此院在民国年间曾为宋哲元住宅。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将萧克居5号院,孙毅中将(两位都是开国将军)居华嘉胡同4号院,1号、3号为三位少将居住。现为其后人和亲属居住。1号院内现已与3号院打通为一个大院,第一进仅有北房,月亮门后为通3号院第三进院的夹道,从这里往北,1号院东部划为华嘉胡同4号。第三进院内建筑经过翻建,但格局仍在。3号院第一进院十分完整,中有垂花门通往第二进院。大乘胡同5号和华嘉胡同4号由于有门禁不得进入。

  在各种文献资料和网上很容易找到对抗日名将宋哲元的介绍,那著名的喜峰口之战让《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传唱至今。宋哲元旧居在武衣库的记录也很容易找到。

  在冯其利先生所著《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记述了大乘胡同东口路北老门牌2号、3号清末为大学士额勒和布宅,前身为道光朝大学士穆彰阿宅。这两个院落分别售予爱国将领宋哲元和自来水公司周某。5号以西为夹道,夹道中19号21号院为镇国公奎瑛宅。现已随胡同西段整体消失。

  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2007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爱国将领宋哲元的抗日生涯》的文章,在介绍宋哲元的抗战历程中提到: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纠集伪军达10多万人向热河进犯,热河驻军是东北军汤玉麟部,汤征集200辆汽车,满载私家财产及大量鸦片向天津租界转送,不战而逃。就在汤逃离二小时后,日军骑兵就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热河省会承德。承德失守,激起了全国军民的义愤,宋哲元所部29军已经做好了迎击日寇的准备。宋将眷属送往天津,并对副官刘汉勋说:如果我战死,就把我在北平武衣库的房子烧掉,不能留给日本鬼子。

  《看历史》杂志2010年9月号发表的题为《张自忠之女首次澄清将军之死:父亲不是以死明志》的文章中写道:

  张自忠上将之女,张廉云老人说:“七七事变爆发时,父亲正因病在北平家中休养,当时宋哲元军长尚在山东老家,父亲就抱病与日军进行交涉。7月11日宋哲元到了天津,14日父亲赶到天津去见他,然后奉命在天津继续与日军交涉。7月19日宋哲元返回北平。23日父亲在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自信爱国尤向不后人’。7月25日父亲奉宋哲元召,于下午五时乘平榆(北平-榆关,榆关即山海关)四次列车离开天津,当晚七时半抵北平,秦德纯(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和石友三(冀北保安司令)等到车站迎接。下车后,父亲即赶赴西城武衣库(现政协礼堂南面)的宋宅见宋哲元,然后到东城铁狮子胡同的进德社出席冀察要员会议。26日发生了广安门事件,日军向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7月27日宋哲元严词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并通电全国,表明了‘自卫守土’的决心。”

  据北京市档案馆的资料记载,1945年10月19日,国军第十一战区第一路司令部驻平办公处迁移武衣库2号办公。也许,宋哲元的家人是将这处房产交给国家使用。

  大乘胡同、华嘉胡同位于武定侯街之北,随着城市建设,已经拆除大半,大乘胡同1号、3号、5号和华嘉胡同4号都是胡同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见证着清代、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也是城市的地标和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桃木

  2012年4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武定侯胡同、大乘胡同、华嘉胡同的宋哲元旧居、孙殿英旧居传来房屋征收工作即将启动的消息,作为一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本人立即将以往对这两处名人旧居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时隔两年多,尚未得到认定结果,而宋哲元旧居的拆迁已经开始。为此再次发出抢救性保护的呼吁。

  大乘胡同1号、3号、5号、华嘉胡同4号原为宅邸,民国年间为宋哲元旧居,据院内居民介绍,大乘胡同5号、1号和华嘉胡同4号原为这个大宅院的西花园和东花园。大乘胡同原名武衣库,1965年更名大乘胡同。

  院内居民介绍,此院在民国年间曾为宋哲元住宅。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将萧克居5号院,孙毅中将(两位都是开国将军)居华嘉胡同4号院,1号、3号为三位少将居住。现为其后人和亲属居住。1号院内现已与3号院打通为一个大院,第一进仅有北房,月亮门后为通3号院第三进院的夹道,从这里往北,1号院东部划为华嘉胡同4号。第三进院内建筑经过翻建,但格局仍在。3号院第一进院十分完整,中有垂花门通往第二进院。大乘胡同5号和华嘉胡同4号由于有门禁不得进入。

  在各种文献资料和网上很容易找到对抗日名将宋哲元的介绍,那著名的喜峰口之战让《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传唱至今。宋哲元旧居在武衣库的记录也很容易找到。

  在冯其利先生所著《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记述了大乘胡同东口路北老门牌2号、3号清末为大学士额勒和布宅,前身为道光朝大学士穆彰阿宅。这两个院落分别售予爱国将领宋哲元和自来水公司周某。5号以西为夹道,夹道中19号21号院为镇国公奎瑛宅。现已随胡同西段整体消失。

  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2007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爱国将领宋哲元的抗日生涯》的文章,在介绍宋哲元的抗战历程中提到: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纠集伪军达10多万人向热河进犯,热河驻军是东北军汤玉麟部,汤征集200辆汽车,满载私家财产及大量鸦片向天津租界转送,不战而逃。就在汤逃离二小时后,日军骑兵就不费一枪一弹侵占了热河省会承德。承德失守,激起了全国军民的义愤,宋哲元所部29军已经做好了迎击日寇的准备。宋将眷属送往天津,并对副官刘汉勋说:如果我战死,就把我在北平武衣库的房子烧掉,不能留给日本鬼子。

  《看历史》杂志2010年9月号发表的题为《张自忠之女首次澄清将军之死:父亲不是以死明志》的文章中写道:

  张自忠上将之女,张廉云老人说:“七七事变爆发时,父亲正因病在北平家中休养,当时宋哲元军长尚在山东老家,父亲就抱病与日军进行交涉。7月11日宋哲元到了天津,14日父亲赶到天津去见他,然后奉命在天津继续与日军交涉。7月19日宋哲元返回北平。23日父亲在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自信爱国尤向不后人’。7月25日父亲奉宋哲元召,于下午五时乘平榆(北平-榆关,榆关即山海关)四次列车离开天津,当晚七时半抵北平,秦德纯(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和石友三(冀北保安司令)等到车站迎接。下车后,父亲即赶赴西城武衣库(现政协礼堂南面)的宋宅见宋哲元,然后到东城铁狮子胡同的进德社出席冀察要员会议。26日发生了广安门事件,日军向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7月27日宋哲元严词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并通电全国,表明了‘自卫守土’的决心。”

  据北京市档案馆的资料记载,1945年10月19日,国军第十一战区第一路司令部驻平办公处迁移武衣库2号办公。也许,宋哲元的家人是将这处房产交给国家使用。

  大乘胡同、华嘉胡同位于武定侯街之北,随着城市建设,已经拆除大半,大乘胡同1号、3号、5号和华嘉胡同4号都是胡同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见证着清代、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也是城市的地标和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桃木


相关内容

  • 作文集锦6.25
  • 忆<秋菊吊芙蓉>及其作者 <秋菊吊芙蓉>一文,是我在曹县县立第三小学(仲堤圈寨小学)上五年级时,国文老师教我们的课外文章.老师是曹县简易师范毕业(已忘其名).我对他的印象是年轻很有才学,锋芒外露.记得他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订,讲到高兴时哈哈笑,引起全班40多位同学的一片欢腾, ...

  • 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
  •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 一.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文化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 ...

  • 昆明市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 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一.太和宫金殿 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殿的全部构件都用青铜冶炼铸造组装而成,熠熠生辉,故名金殿.殿周筑有砖城环护,名太和宫,宫城高5米许,厚约1米余,四面有门,正门上建有城楼.殿为仿木结构的铜铸殿,重达二百五十余吨,重檐歇山顶,边长6.2米,高约 6.7米.殿 ...

  • 地大物博的中国咋就容不下刘亚楼的小小旧居
  • 作者:特约评论员陈卓 转载请联系授权 痛心!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开国上将刘亚楼长眠半个世纪之后,8月25日,却传来其位于哈尔滨的旧居遭强拆的消息. 提起刘亚楼,不可谓不是中国空军史乃至世界空军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一生战功卓著,有"智将"之称. 辽沈战役,他与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氏光禄公祠将进行修缮
  • 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组群,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三进大厅光禄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东西各二直巷,共有大小房屋99间,地下室1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在潮汕地 ...

  •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简介
  • 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有"老五虎将",宋哲元.鹿种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有些人我们是知道的.但这十三人都是谁?有的人就不了解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人们对冯玉祥军旅中期,一般认为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时,他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战的军 ...

  •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

  •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
  •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 ...

  • 非物质文化的社会社会调研
  •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左权非物质文化保护状况的调查 学 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 模具一班 学 号: [1**********]3 姓 名: 王晓飞 指导老师: 向长生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分工 姓名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