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语言文字学试题

语言文字学

一、语言文字学史:

1.中国语言学史:

2001-42.“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荀子》的《正名》篇。

1993-44.汉代重要的四部小学著作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1989-5.《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就是最早的一部词典。

1992-3.我国古代最早分部首的字书是汉代许慎(人名)的《说文解字》。

1991-9.《说文解宇》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1989-15.流传至今的《尔雅注》的作者是:

A.扬雄 B.顾野王 C.郭璞 D.陆德明

1987-15.隋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文”的涵义是:

A.文化 B.文学 C.文字 D.文章

1987-2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等人所编的《切韵》。

1994-31.隋朝陆法言著的书叫《切韵》。

1996-42.《切韵》一书是隋朝的陆法言等人编篡的。

2001-39.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书,原书早已失传,但它的语音系统依然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撰的《广韵》里。

1996-49.现存最早的完整的韵书是《广韵》。

1989-6.《广韵》和《集韵》是宋人所修的两本研究中古音韵的要籍。

1991-6.平水韵有两种,今存常用的一种共106韵,另一种共107韵(填入韵部数目)。

1997-35b.元代周德清著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近古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2001-40.元代周德清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归纳元曲用韵而成。

2001-41.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提出语言有历史变化的观念,清初顾炎武在他的启发下归纳《诗经》和《楚辞》用韵,分古韵为十部。

1997-8.《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所著,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很多,成绩突出的有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说文句读》是王筠的著作。

1991-15.《说文句读》的作者是:

A.段玉裁 B.朱骏声 C.桂馥 D.王筠

1994-32.《广雅疏证》的作者是清代(时代)的王念孙。

1993-28.《广雅疏证》的作者是:

A.戴震 B.段玉裁 C.王念孙 D.刘台拱

1999-3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学者王引之。

1992-14.《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A.段玉裁 B.杨树达 C.王引之 D.张相

1991-45.《经传释词》和《诗词曲语辞汇释》的著者分别是王引之和张相。

1991-51.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语法书。

1999-16.《马氏文通》的作者是:

A.马相伯 B.马建忠 C.马相伯和马建忠

1997-8.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

A.《马氏文通》(马建忠) B.《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C.《国语学草创》(胡以鲁) D.《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

1991-50.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

力的《中国现代语法》是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两部汉语语法著作。

1993-25.《语言论》(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作者是:

A.高名凯 B.岑麒祥 C.方光焘

2.外国语言学史:

1994-28.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

1994-23.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索绪尔 B.布龙菲尔德

1993-37.“现代语言学之父”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他的名著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002-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991-56.结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995-3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997-10.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是由索绪尔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先提出来的。

1997-4.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A.人类具有先天遗传的普遍语法 B.语音规律无例外

C.语言决定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D.思维能力先于语言。思维全人类相同,语言各民族不同

1991-55.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建人是美国的乔姆斯基。

1991-58.世界语由波兰(国)的柴门霍夫创建。

二、语言学理论:

1.语言总论:

(1)语言的功能、本质与习得:

1993-2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电报代码 D.手势

1995-33.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性质来看,语言是符号系统。

1998-35.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1991-1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说:

A.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B.词的语言形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C.词和词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D.音和音是可以任意拼合的

1998-36.语言符号结构具有音位层和符号层,这称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1993-38.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992-19.就“买书”、“写书”、“借米”三例看:

A.“买”与“书、米”有组合关系,与“借、写”有聚合关系

B.“买”与“书、写”有组合关系,与“借、米”有聚合关系

C.“买”与“书、借”有组合关系,与“书、米”有聚合关系

D.“买”与“米、借”有组合关系,与“书、写”有聚合关系

1989-51.掌握语言必须具有发音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才具有的。

(2)亲属语言与语言的谱系分类:

1989-50.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之间具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根据这种关系所作的语言分类称为谱系分类。

1991-57.按谱系分类法,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古梵语属印欧语系。

1996-39.根据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2002-1b.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语言的结构类型:

1990-35.世界上的语言按结构类型一般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种类型。

1996-52.世界上的语言从语法结构类型上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

2002-1a.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999-14.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四种类型,汉语和日语属于:

A.孤立语和曲折语 B.复综语和粘着语 C.粘着语和复综语 D.孤立语和粘着语

1997-12.日语属于:

A.孤立语 B.粘着语 C.复综语 D.屈折语

2.语音:

(1)语音的属性、音素与音标:

2002-3a.从语音的物理属性看,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1997-11.语音四要素指的是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1989-17.语音要素包括:

A. 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B. 音高、音强、音重、音长

C. 音高、音色、音质、音长 D. 音色、音质、音重、音强

2002-6.同一个人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语音,那是因为可以调节声带的松紧。

1987-29a.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是音素。

1997-1a.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

2002-1b.音素是根据音质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1996-26.“舌尖音”指:

A.舌尖元音 B.舌尖辅音 C.舌尖元音和舌尖辅音

D.舌尖辅音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中音

1991-18.国际音标的送气辅音指:

A.f、s、h一类的音 B.ts 、st‘、s一类的音

C.p‘、ts‘、k‘一类的音 D.l、r一类的音

1997-16.语音学里的送气辅音指的是:

A.f、s、h这一类辅音 B.z、c、h一类辅音

C.p、c、q一类辅音 D.g、k、b一类辅音

(2)音位:

1997-1b.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位。

2002-1c.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做音位。

1987-30.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之间的关系是:

A.互相补充的 B.自由替换的 C.互相对立的 D.互不对立的

1991-19.长江流域的许多方言不分n、l,就音位来说: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B.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

C.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D.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地方变体。

1987-29b.最小的语音组合单位是音节。

3.语义:

1999-15.词的本义是:

A.词的原始意义 B.字形的本来意义

C.词在文献中最初使用的意义 D.有语言文字材料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

1993-47.词义引申,从引申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隐喻引申,一类叫换喻引申。

2002-4.语言中词

义的引申大体可以分为隐喻、换喻两种途径。

2001-33.一个词在现代最常用的重要意义叫中心意义。

4.词汇:

1993-39.语言学的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种。

1989-57.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新词不断增加;2、旧词的不断消亡;3、词语的替换。

5.语法:

(1)语法单位:

1993-23.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A.词 B.句子 C.词组 D.语素

1994-25.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

A.语素 B.句子 C.词 D.语素

1996-24.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

A.词 B.字 C.义素 D.语素

1987-30b.能够在话语中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

2002-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1989-49.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语法规则临时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的词组称自由词组;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称固定词组。

(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987-30a.词类是从词的语法功能对词进行的分类;

1989-59.给词分类根据词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1998-19.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

A.词的形态变化 B.词的意义

C.词的语法功能 D.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

1994-29.常见的语法范畴是性、人称、数、格、时、体、态、级等。

6.语言的发展与接触:

1994-30.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998-37.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998-38.语言演变中的类推作用是给语言带来条理性的重要力量。

1994-24.在语言的发展中哪一部分的发展变化最快:

A.词汇 B.语法 C.语音

1995-34.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中发展变化最快的是词汇,最慢的是语法。

1998-23.语言融合是指:

A.几种语言交融在一起,成为一种语言。

B.几种语言在一个社会中共存

C.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D.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操双语者

三、汉语语言学:

1.汉语总论类:

1990-3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该语系的诸种语言在语音上较之别种语言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此外还有别种语系所没有的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1987-29.从结构类型上看,汉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孤立语 D.复综语

1989-16.汉语的语言结构类型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1993-24.按结构类型划分,汉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孤立语 D.复综语

2001-36.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曾先后叫做官话、国语和普通话。

1998-3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003-30.普通话是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991-48.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古代汉语类:

(1)音韵:

①音韵学基础:

1991-46a.音韵学中的字母指的是声母的代表字。

1999-33.古音三十六字母的“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1987-28.汉语音韵学中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分别代表发音部位上的喉、牙、舌、齿、唇五类辅音。

1998-51.唐宋时期的三十六字母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半舌和半齿等七类。

1989-14.音韵学中押韵的“韵”是指:

A.韵母 B.韵腹和韵尾 C.韵腹 D.韵头和韵腹

1998-33.“真文元寒删”一组字都是:

A.全浊声母字 B.入声字 C.合体字 D.平水韵韵目字

1989-55.传统音韵学的“四呼”中,“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_的韵母。

1994-34.历史上先后用来标注汉语语音的方法主要有譬况、直音、反切。

②语音史:

1998-52.研究上古音主要依据古代韵文资料、汉字谐声偏旁和古书中的文字通假。

1997-35a.通常所说的中古音指魏晋——两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为代表。

1996-35.中古调类在普通话中演变的主要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1998-22.普通话的去声字包括中古的:

A.全部去声字 B.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C.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D.清去字、浊去字、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③古书中的读音:

1999-34.“破读”是古人用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1999-5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的注音是yu。

(2)词汇:

①词义的发展演变:

1993-22.汉语的“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切江河,它属于:

A.词义扩大 B.词义转移 C.词义缩小

1993-26.“行”字的本义是:

A.行走 B.道路 C.行列 D.品行

1998-31.“贰”的本义为:

A.副的 B.不专一 C.不一致 D.重复

②词语训释与古籍阅读:

2002-16.《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句中“讨”的意思是治理。

2002-1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饮酒酣,曰:‘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句中“奏”的意思是弹奏。

1998-3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一句中“相”的意义和用法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相”相同:

A.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C.人主无贤,犹无相,何伥伥。 D.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

1987-3.解释下列古汉语语句中带点的词:(每个0.5分,共3分)

使者致弊(《庄子·让王》)

故人无师法而知则为盗,勇则为贼(《荀子·儒效》)

不愤不发(《论语·述而》)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有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989-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5分)

我以身代君,以被重创,若身死君全,陨没无恨。(《三国志·曹髦传注》)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三章》)

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韩非子·五蠹》)

2001-三、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带点的字词。(10分)

景公过(探望)晏子,曰:“子宫(房屋、住宅)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推辞、不接受)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通晓、熟悉)市,识(懂得、知道)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脸色、表情)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减少)刑五。或(有的人)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真心)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

  (《韩非子·难二》)

2003-33.解释下面一段短文中加点的词。

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临时驻扎或住宿)于径庭。韩万御戎(驾驭战车),梁弘为右(车右),逐翼侯于汾隰,骖(辕马中边上的马)絓(绊住、阻碍)而止。夜获之(指翼侯),及栾共投。……秋,公子翚如(到……去)齐逆(迎接)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左传·桓公三年》)

2002-a.

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犖。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犖,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

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左传成公三年》)

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的意思是:(3分)

您不把我杀掉,而让我回国被杀,这是您的恩惠。

2.解释“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 ?纾:缓解、排解 懲:惩戒

3.“首其请于寡君”所请求的事情是什么?(2分)

在宗庙中根据家法杀人。

1989-2.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其中加点的字:(10分)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而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

(《吕氏春秋·不苟》)

③同义词辨析:

1996-22.古汉语中,跟“往”构成同义关系中一组词是:

A.去、之、适 B.适、逝、如 C.赴、之、到 D.就、即、去

1998-48.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区分较细,如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疾走日奔。

2001-44.在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是哭是有声的哭,泣是无声的哭。

(3)语法:

1992-16.在“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句话中,第一个“君”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使动 B.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意动 D.仍作名词用

1987-4.指出下列语句中带点的词属于词类话用中的哪一种用法。(3分)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用作意动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用作动词

1994-3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一句中,活用的名词是兄;动词的宾语是之。

1993-27.“人立而啼”一句中,“人”字作:

A.主语 B.宾语 C.状语

1995-40.“此是之谓乎”中的“之”是代词,其作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3.现代汉语普通话类:

(1)语音:

①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2003-31.汉语每个音节一般都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1998-33.普通话最复杂的音节组成成分包含4个音素和1个声调。

1987-23.汉语中每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辅音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990-33.普通话的辅音共有22个,其中只有辅音N不作声母。

1996-23.普通话的韵尾可以分成几类:

A.元音韵尾、辅音韵尾 B.开韵尾、元音韵尾、鼻音韵尾

C.元音韵尾、鼻音韵尾、塞音韵尾 D.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991-53.北京语音有i、u两种元音韵尾和n、N

两种辅音韵尾。

1987-26.汉语普通话中,能做韵尾的辅音只有n和N,其中的N从来不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1999-26.普通话不能做声母只能做韵尾的辅音是N,既能做声母又能做韵尾的辅音是n。(填国际音标)

②普通话音位与汉语拼音方案:

2001-35.北京话塞音和塞擦音声母都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1998-24.北京话/t/音位的区别特征是:

A.舌尖清塞音 B.舌尖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不送气音 D.舌尖不送气塞音

1991-52.北京话的i韵母实际包括三个不同的音,即[ i ]、[?]、[?]。

2001-32.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代表普通话中[ i ]、[?]、[?](用国际音标填写)等几个不同的音素。

1998-29.就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看,普通话中的j、q、x和z c s, g k h, zh、ch、sh三组声母的分布是互补的。

1998-34.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韵母跟辅音声母j、q、x拼时,两点必须省略,但跟辅音声母n、l拼时,两点不能省略。

1999-50.《康熙字典》“,鬃切,……又叶音。”这里“叶”字的汉语拼音注音是xié。

2001-37.现代汉语普通话“原野”一词的汉语拼音形式是yuányě。

③普通话的韵律特征与语流音变:

1989-56.汉语里的轻音是指音节在一定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音响上具有音长较短和音强较弱的特点。

2002-13.“我想起来了”由于重音位置的不同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1991-54.北京话的上声在上声之前变阳平。

1995-36a.“打发”里“打”的调值是21;“打扫”里“打”的调值是35;

2002-7.语气词“啊”如果碰到前字的收声是前高不圆唇元音、后高圆唇元音、舌尖中浊鼻音时,读音会发生变化,文字上的写法也改为呀、哇、哪。

1993-41.在“一块”、“一本”中、“一”字分别读阳平声和去声。

1995-36b.“一窍不通”里“一”的调值是35,“不”的调值是53。

1992-17.普通话连读中,上声在另一个上声前变成阳平,“啊”在“喝”后可变成“呀”,这两种变化分别属语流音变的:

A.同化和异化 B.异化和增音 C.增音和同化 D.脱音和异化

2001-1.北京话“言语一声”(yuányiyīshēng)[yan35i0i55§?N55]中“言语”一词发生的是下列哪一种音变?

A.顺同化 B.异化 C.换位 D.逆同化

(2)词汇:

①词的音形义关系:

1999-12.根据下面四个词的用例判断它们是单义词、多义词还是同音词:

零钱:(1)这是找给你的~

(2)每月吃饭之外,花不了多少~

(3)只有大票,没有~

机要:(1)他做的是~工作

(2)他分配到了~部门

(3)~秘书是老张

读:(1)这本书值得~

(2)老师正在~课文

(3)去年他~完了大学

拐:(1)车~了个弯

(2)钱被~走了

(3)这个人~进胡同里去了

A.“零钱、读”是多

义词,“机要”是单义词,“拐”是同音词

B.“机要、读”是多义词,“零钱”是单义词,“拐”是同音词

C.“机要、拐”是多义词,“零钱”是单义词,“读”是同音词

D.“零钱、拐”是多义词,“机要”是单义词,“读”是同音词

1998-21.“光明”一词可以指:

(1)亮光: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2)明亮:这条街上的路灯,一个个都像通体光明的水晶球。

(3)正义的或有希望的(事物):光明大道/光明的远景。

其中:

A.(2)是本义,(1)是(2)的引申,(3)是(2)的比喻

B.(1)是本义,(2)是(1)的引申,(3)是(2)的比喻

C.(1)是本义,(2)是(1)的引申,(3)是(1)的比喻

D.(1)是本义,(2)是(1)的比喻,(3)是(2)的引申

1987-25.“会计”的“会”和“会议”的“会”是:

A.同音词 B.同义词 C.多义词 D.同形词

1987-28.“一百米”和“大米”的“米”是:

A.一对同音词 B.两个近义词 C.一词多义 D.一对同义词

②词义的聚合:

1994-28.“黑夜—白天”是反义词,“黑—白”也是反义词,它们的类型是:

A.都是绝对反义词 B.都是相对反义词

C.前者是绝对反义词,后者是相对反义词 D.前者是相对反义词,后者是绝对反义词

③普通话词汇的构成:

1994-39.现代汉语词汇除大量创造新词以外,同时不断吸收方言词、外来词和古语词。

1998-32.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有译音、译音兼译义和半译音半译义三种。

1995-38.汉语吸收外来词由多种手段,如:“逻辑”属于音译,“卡车”属于半译音半译义。

1989-58.熟语主要包括:成语、习惯语、歇后语、谚语和术语。

1993-42.成语填空:沆瀣一气;行同狗彘。

(3)语法:

①音节、语素、词和汉字的关系:

1995-22.汉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

A.字 B.音节 C.语素 D.词

1989-18.字、语素、词三者的关系,以下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

A.三者相同 B.三者不同 C.字和语素相同,同词有区别 D.字和词相同,同语素有区别

1991-20.在汉语里:

A.一个语素是一个词

B.两个语素是一个词

C.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词,也可能不是一个词

D.一个语素不一定是一个词,两个语素一定是一个词

1987-24.汉语普通话中“给我个亮儿”的“亮儿”是由2个语素构成的词,这个词有1个音节。

1987-24.“沙发椅套”是由几个语素合成的词: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998-20.“坐在沙发床上喝啤酒、说笑话儿”这句话有:

A.13个音节13个语素8个词 B.12个音节12个语素7个词

C.12个音节13个语素9个词 D.12个音节12个语素8个词

1999-29.“美国的葡萄干儿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儿”

这句话包含了15个音节、15个语素和10个词。

2001-3.“啤酒瓶儿里装的是葡萄酒”这个结构共有:

A.11个音节,11个语素 B.10个音节,11个语素

C.11个音节,10个语素 D.10个音节,10个语素

2002-8.“他今儿个要运走一卡车道林纸。”这句话包含了12个音节,12个语素。

②现代汉语的构词法:

1990-32.“猩猩”和“弟弟”的构词性质不同,前者是音节的重复,因此是单纯词。后者是语素的重复,因此是合成词。

1991-44.一般地说,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代表1个语素,例如参差。

1993-46.联绵字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双声是声母相同,叠韵是韵母相同。

1991-46b.“双声”指的是联绵词中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1994-38.“莲子”和“帘子”中的“子”从语音上说是轻重音的不同,从结构上说是词根和词缀的不同。

1997-20.从词的构造说,“山头”是复合词,“骨头”是附加词。

1987-22.“理发”、“站岗”、“鞠躬”这一类词,从它的组合类型上看,是:

A.合成词 B.派生词 C.离合词 D.复合词

1994-35.合成词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例如:“矛盾”是并列式,“放心”是支配式,“放松”是补充式。

1995-37.合成词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例如:“鲜红”是偏正式,“眼红”是陈述式,“火红”是偏正式,“分红”是支配式。

1997-25.“狐疑、头绪、瓦解、司仪”这四个词的构词方式,分别是:

A.偏正、并列、陈述、并列 B.陈述、支配、偏正、陈述

C.偏正、并列、偏正、支配 D.陈述、偏正、陈述、补充

③现代汉语的词类:

A.实词:

1989-60.区别动词和形容词可以根据两个标准:1、能否带宾语;2、能否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2001-34.“公、母、金、银、新型、特色、高等”等词一般的语法书把它们归结为形容词,叫非谓形容词。

1998-30.区别词的语法功能很窄,只能直接修饰名词,或跟结构助词“的”组合。

1987-25.从词类上看,“试了一试”中后一个“试”是量词;“这个办法好得很”的“很”是形容词。

1990-31.“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因为它只作状语。

1994-37.“热闹”的词类是动兼形;重叠形式“热闹热闹”的词性是动词;“热热闹闹”的词性是状态词。

1999-27.“悄悄、渐渐、偷偷儿”是副词,加“的”后是副词;“好好儿、大大、慢慢儿”也是副词,加“的”后是状态词。

B.虚词:

1987-26.虚词在语言中的功能是表达

A.词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附加意义 D.引申意义

1994-36.词类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介词属于虚词。

1989-65.在下列两个句子的空格里,分别填上“的”或“地”:

这个案件我们希望认真地进行查处。 这

个案件我们希望进行认真的查处。

1989-19.“就”属于什么词类?

A.介词和副词 B.副词、连词和助词 C.副词、介词和连词 D.副词、介词和助词

1994-29.“他在家里”、“他在家里看书”、“他在看书”中“在”的词类分别是:

A.介词、介词、副词 B.介词、副词、介词

C.动词、介词、副词 D.动词、介词、介词

1989-20.“刚、才、刚刚、刚才”这四个词的词类是否相同:

A.“刚、才”相同,“刚刚、刚才”相同 B“刚、刚刚”相同,“才,刚才”相同

C.“刚、才、刚刚”相同 D.全都相同

C.其它词类:

1989-61.象声词在句中经常作独立的成分,不同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还可以作动词用;此外,也常充当定语和状语。

④结构类型:

1993-40.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1996-38.下面述宾词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吃面条”为受事宾语;“吃火锅”为工具宾语;“吃食堂”为处所宾语;“吃快餐”为方式宾语。

1995-42.指出下面一些词组的结构类型:

有动静:述宾结构;有人进来:主谓结构;

有目的的行窃:偏正结构;有本事抓住他:并列结构。

1996-37.下面词组的结构类型是:“想不想”为联合词组;“想是想”为主谓词组:“想一想”为述宾词组。

2001-2.“显得很有教养。”这句话属于下列哪种句法结构类型?

A.偏正结构  B.主谓结构  C.述补结构  D.述宾结构

2002-9—12.判断下列句法结构所属的类型:

明天晴天:主谓结构;说话不清楚:主谓结构;讲不明白:述补;觉得好得很:述宾结构。

⑤层次分析:

1992-18.“啃骨头的狗”和“借我们的书”的层次应分别分析为:

A.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B.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C.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D.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1987-2.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2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a)当其中的“和”做连词用时,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其层次?偏正结构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 斗争

▏ 偏 ▕ ▏正▏

▏ ▕ ▏▏的字结构

▏ 并 ▕ ▏ 列 ▕

b)当其中的“和”做介词用时,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其层次?主谓结构

无产阶级 和 资产阶级 的 斗争

▏ 主 ▕ ▏ 谓 ▕

▏ 偏 ▕ ▏正▏

▏▏▏ ▕ 介词结构

1999-28.造成句法歧义的主要因素是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

2002-14.“咬死了猎人的狗”之所以有歧义是由于内部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

⑥句子成分:

1989-63.下列两个句子中,“他们自己清楚”的主

语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解决”的主语是他们。

1995-24.“定语”指

A.名词前的修饰成分 B.动词前的修饰成分

C.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充当的修饰成分

D.形容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

⑦句型:

1987-23.“你去,我也去。”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因果关系 D.选择关系

1989-62.连词和有连接作用的副词、短语可以统称为关联词语。

1995-43.给下面的复句加上关联词语:

因为昨天下午下了一场雨,所以以为可以凉快些,可是,不但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闷热了。

1987-1.指出下列两个句子在句型上的区别:(2分)

只要雨停了,马上就开船。条件关系复句

雨一停就开船。条件关系的紧缩复句

⑧句类:

1996-36.汉语的“句子”按语气和用途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1989-64.疑问句包括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三类。

1995-25.“我的帽子呢?”属于什么类型的疑问句:

A.是非问句 B.特指问句 C.选择问句 D.特指问句或选择问句

4.现代汉语方言类:

1991-4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2002-15.1987—1988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汉语分成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和平话等10种。

2001-38.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分歧最大、语言现象最为复杂的一个方言。

1997-30.汉语分七大方言区,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2003-32.汉语有七大方言,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

四、语用与修辞:

2001-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交际中的“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并说明为什么存在这两种现象。

“言不尽意”现象是说意思寄于“言”,而在“言”的基础上又可以离开“言”,使“不尽”之意含于“言外”。这说明,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依托。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言之状”需要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就出现了“言内意外”的现象。这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说话人往往注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尽的意思。

比如: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以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为例,表面的诗意很简单,描写宫女用扇子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但实际上在这个“言内”寄寓着很多“意外”,十分含蓄,耐人寻味。第一,萤火虫出没在

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却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冷宫生活环境的凄凉;第二,从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孤独和无聊,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这些意思都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言内”的“意外”,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感受去补充这“意外”的寓意。

总之,“言不尽意”是由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造成的,即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有些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是无法借助语言传达的。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言内意外”则是人们发现了这一客观现象之后,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造成的,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1998-5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使用了倒置的修辞。

1992-20.“危害棉花的害虫有七百多种”这句话后面接上下列表达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A.危害水稻的有一百多种害虫 B.水稻的害虫有一百多种

C.有一百多种害虫危害水稻 D.危害水稻的害虫有一百多种

五、文字学:

1.文字总论:

1989-52.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音和表义两大类。

1998-34.“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句的正确翻译是:

A.文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没有多大用处)

B.文字,能够记记姓名就行了(用不着多学)

C.书本,只能记载姓名而已(用不着多学)

D.书本,只要能记载姓名就足够了(不用太复杂)。

2.汉字学:

(1)汉字的性质:

1987-27.汉字是一种:

A.象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表音文字 D.意音文字

1991-16.汉字的性质是:

A.音节文字 B.语素文字 C.象形文字 D.形声字

1995-21.汉字属于:

A.音义文字 B.音节文字 C.音节-语素文字

(2)汉字形体的演变:

1990-34.汉字形体演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到隶书,再到楷书。

1996-53.“关”的繁体为關,“斋”的繁体为齋。

1997-47.“听”的繁体字是聽;“义”的繁体字是義。

1999-30.“丑恶”的“丑”的繁体字是醜。

(3)汉字的结构方式:

1993-45.传统分析汉字的方法称作六书,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990-38.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的方法,因为后者不能产生新字。

1989-53.汉字的构造法一般说来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1996-21.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牧、题、意 B.引、发、用 C.集、更、表 D.及、步、涉

1998-49.会意字中的某个部分既表意,又表音

,这种现象叫亦声。

1996-25.古人造字时采同“同声必同符”原则是指使用相同声符的形声字:

A.声母一定相同 B.声调一定相同 C.声母、韵母一定相同 D.声调一定相同

1997-三、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它们分别属于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和本字后造的假借里的哪一种假借?后两种假借,要求写出本字。(5分)

筒策、其他、花草、衰弱、莫如、皮球

无本字的:

其,“箕”的初文,借为代词,无本字。

莫,“暮”的初文,借为副词,无本字。

有本字的:

策:本义指赶马的杆子,本字为“册”。

草:本义指栎树的果实“草(音造)斗”,本字为“艹(小篆)”。

球:本义指美玉,本字为“毬”。

本字后造的:

衰,本是“蓑”的初文,借为“衰弱”的衰,后来曾有后造本字“(病字头加衰)”。

(4)字与字的关系:

1989-13.“昏”和“婚”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昏是婚的简化字 B.昏是婚的古字 C.昏是婚的假借字 D.两个不同的字

1991-14.“要”是“腰”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要是腰的简化字 B.要是腰的古字 C.要是腰的假借字 D.这是两个不同的字

1992-15.“田”和“畋”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田是畋的简化字 B.田是畋的古字 C.田是畋的假借字 D.两个字没有关系

(5)汉字的使用:

1990-37.古汉语书面语言中同音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如女子出嫁的“归”(之子于归)。可用为“赠送”(归孔子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借。

2001-43.《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中的“直”假借为只。

1989-54.通常人们所说的“错别字”,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语言文字学

一、语言文字学史:

1.中国语言学史:

2001-42.“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荀子》的《正名》篇。

1993-44.汉代重要的四部小学著作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1989-5.《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就是最早的一部词典。

1992-3.我国古代最早分部首的字书是汉代许慎(人名)的《说文解字》。

1991-9.《说文解宇》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1989-15.流传至今的《尔雅注》的作者是:

A.扬雄 B.顾野王 C.郭璞 D.陆德明

1987-15.隋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文”的涵义是:

A.文化 B.文学 C.文字 D.文章

1987-2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等人所编的《切韵》。

1994-31.隋朝陆法言著的书叫《切韵》。

1996-42.《切韵》一书是隋朝的陆法言等人编篡的。

2001-39.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书,原书早已失传,但它的语音系统依然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撰的《广韵》里。

1996-49.现存最早的完整的韵书是《广韵》。

1989-6.《广韵》和《集韵》是宋人所修的两本研究中古音韵的要籍。

1991-6.平水韵有两种,今存常用的一种共106韵,另一种共107韵(填入韵部数目)。

1997-35b.元代周德清著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近古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2001-40.元代周德清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归纳元曲用韵而成。

2001-41.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提出语言有历史变化的观念,清初顾炎武在他的启发下归纳《诗经》和《楚辞》用韵,分古韵为十部。

1997-8.《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所著,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很多,成绩突出的有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说文句读》是王筠的著作。

1991-15.《说文句读》的作者是:

A.段玉裁 B.朱骏声 C.桂馥 D.王筠

1994-32.《广雅疏证》的作者是清代(时代)的王念孙。

1993-28.《广雅疏证》的作者是:

A.戴震 B.段玉裁 C.王念孙 D.刘台拱

1999-3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学者王引之。

1992-14.《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A.段玉裁 B.杨树达 C.王引之 D.张相

1991-45.《经传释词》和《诗词曲语辞汇释》的著者分别是王引之和张相。

1991-51.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语法书。

1999-16.《马氏文通》的作者是:

A.马相伯 B.马建忠 C.马相伯和马建忠

1997-8.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

A.《马氏文通》(马建忠) B.《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C.《国语学草创》(胡以鲁) D.《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

1991-50.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

力的《中国现代语法》是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两部汉语语法著作。

1993-25.《语言论》(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作者是:

A.高名凯 B.岑麒祥 C.方光焘

2.外国语言学史:

1994-28.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

1994-23.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

A.索绪尔 B.布龙菲尔德

1993-37.“现代语言学之父”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他的名著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002-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991-56.结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995-3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997-10.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是由索绪尔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先提出来的。

1997-4.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A.人类具有先天遗传的普遍语法 B.语音规律无例外

C.语言决定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D.思维能力先于语言。思维全人类相同,语言各民族不同

1991-55.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建人是美国的乔姆斯基。

1991-58.世界语由波兰(国)的柴门霍夫创建。

二、语言学理论:

1.语言总论:

(1)语言的功能、本质与习得:

1993-2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电报代码 D.手势

1995-33.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性质来看,语言是符号系统。

1998-35.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1991-1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说:

A.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B.词的语言形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C.词和词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D.音和音是可以任意拼合的

1998-36.语言符号结构具有音位层和符号层,这称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1993-38.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992-19.就“买书”、“写书”、“借米”三例看:

A.“买”与“书、米”有组合关系,与“借、写”有聚合关系

B.“买”与“书、写”有组合关系,与“借、米”有聚合关系

C.“买”与“书、借”有组合关系,与“书、米”有聚合关系

D.“买”与“米、借”有组合关系,与“书、写”有聚合关系

1989-51.掌握语言必须具有发音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才具有的。

(2)亲属语言与语言的谱系分类:

1989-50.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之间具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根据这种关系所作的语言分类称为谱系分类。

1991-57.按谱系分类法,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古梵语属印欧语系。

1996-39.根据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2002-1b.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语言的结构类型:

1990-35.世界上的语言按结构类型一般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种类型。

1996-52.世界上的语言从语法结构类型上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

2002-1a.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999-14.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四种类型,汉语和日语属于:

A.孤立语和曲折语 B.复综语和粘着语 C.粘着语和复综语 D.孤立语和粘着语

1997-12.日语属于:

A.孤立语 B.粘着语 C.复综语 D.屈折语

2.语音:

(1)语音的属性、音素与音标:

2002-3a.从语音的物理属性看,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1997-11.语音四要素指的是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1989-17.语音要素包括:

A. 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B. 音高、音强、音重、音长

C. 音高、音色、音质、音长 D. 音色、音质、音重、音强

2002-6.同一个人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语音,那是因为可以调节声带的松紧。

1987-29a.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是音素。

1997-1a.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

2002-1b.音素是根据音质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1996-26.“舌尖音”指:

A.舌尖元音 B.舌尖辅音 C.舌尖元音和舌尖辅音

D.舌尖辅音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中音

1991-18.国际音标的送气辅音指:

A.f、s、h一类的音 B.ts 、st‘、s一类的音

C.p‘、ts‘、k‘一类的音 D.l、r一类的音

1997-16.语音学里的送气辅音指的是:

A.f、s、h这一类辅音 B.z、c、h一类辅音

C.p、c、q一类辅音 D.g、k、b一类辅音

(2)音位:

1997-1b.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位。

2002-1c.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做音位。

1987-30.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之间的关系是:

A.互相补充的 B.自由替换的 C.互相对立的 D.互不对立的

1991-19.长江流域的许多方言不分n、l,就音位来说: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B.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

C.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D.它们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地方变体。

1987-29b.最小的语音组合单位是音节。

3.语义:

1999-15.词的本义是:

A.词的原始意义 B.字形的本来意义

C.词在文献中最初使用的意义 D.有语言文字材料证明的词的本来意义

1993-47.词义引申,从引申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隐喻引申,一类叫换喻引申。

2002-4.语言中词

义的引申大体可以分为隐喻、换喻两种途径。

2001-33.一个词在现代最常用的重要意义叫中心意义。

4.词汇:

1993-39.语言学的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种。

1989-57.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新词不断增加;2、旧词的不断消亡;3、词语的替换。

5.语法:

(1)语法单位:

1993-23.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A.词 B.句子 C.词组 D.语素

1994-25.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

A.语素 B.句子 C.词 D.语素

1996-24.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

A.词 B.字 C.义素 D.语素

1987-30b.能够在话语中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

2002-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1989-49.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语法规则临时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的词组称自由词组;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称固定词组。

(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987-30a.词类是从词的语法功能对词进行的分类;

1989-59.给词分类根据词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1998-19.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

A.词的形态变化 B.词的意义

C.词的语法功能 D.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

1994-29.常见的语法范畴是性、人称、数、格、时、体、态、级等。

6.语言的发展与接触:

1994-30.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998-37.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998-38.语言演变中的类推作用是给语言带来条理性的重要力量。

1994-24.在语言的发展中哪一部分的发展变化最快:

A.词汇 B.语法 C.语音

1995-34.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中发展变化最快的是词汇,最慢的是语法。

1998-23.语言融合是指:

A.几种语言交融在一起,成为一种语言。

B.几种语言在一个社会中共存

C.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D.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操双语者

三、汉语语言学:

1.汉语总论类:

1990-3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该语系的诸种语言在语音上较之别种语言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此外还有别种语系所没有的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1987-29.从结构类型上看,汉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孤立语 D.复综语

1989-16.汉语的语言结构类型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1993-24.按结构类型划分,汉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孤立语 D.复综语

2001-36.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曾先后叫做官话、国语和普通话。

1998-3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003-30.普通话是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991-48.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古代汉语类:

(1)音韵:

①音韵学基础:

1991-46a.音韵学中的字母指的是声母的代表字。

1999-33.古音三十六字母的“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1987-28.汉语音韵学中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分别代表发音部位上的喉、牙、舌、齿、唇五类辅音。

1998-51.唐宋时期的三十六字母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半舌和半齿等七类。

1989-14.音韵学中押韵的“韵”是指:

A.韵母 B.韵腹和韵尾 C.韵腹 D.韵头和韵腹

1998-33.“真文元寒删”一组字都是:

A.全浊声母字 B.入声字 C.合体字 D.平水韵韵目字

1989-55.传统音韵学的“四呼”中,“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_的韵母。

1994-34.历史上先后用来标注汉语语音的方法主要有譬况、直音、反切。

②语音史:

1998-52.研究上古音主要依据古代韵文资料、汉字谐声偏旁和古书中的文字通假。

1997-35a.通常所说的中古音指魏晋——两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为代表。

1996-35.中古调类在普通话中演变的主要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1998-22.普通话的去声字包括中古的:

A.全部去声字 B.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C.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D.清去字、浊去字、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

③古书中的读音:

1999-34.“破读”是古人用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1999-5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的注音是yu。

(2)词汇:

①词义的发展演变:

1993-22.汉语的“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切江河,它属于:

A.词义扩大 B.词义转移 C.词义缩小

1993-26.“行”字的本义是:

A.行走 B.道路 C.行列 D.品行

1998-31.“贰”的本义为:

A.副的 B.不专一 C.不一致 D.重复

②词语训释与古籍阅读:

2002-16.《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句中“讨”的意思是治理。

2002-1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饮酒酣,曰:‘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句中“奏”的意思是弹奏。

1998-3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一句中“相”的意义和用法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相”相同:

A.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C.人主无贤,犹无相,何伥伥。 D.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

1987-3.解释下列古汉语语句中带点的词:(每个0.5分,共3分)

使者致弊(《庄子·让王》)

故人无师法而知则为盗,勇则为贼(《荀子·儒效》)

不愤不发(《论语·述而》)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有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989-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5分)

我以身代君,以被重创,若身死君全,陨没无恨。(《三国志·曹髦传注》)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三章》)

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韩非子·五蠹》)

2001-三、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带点的字词。(10分)

景公过(探望)晏子,曰:“子宫(房屋、住宅)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推辞、不接受)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通晓、熟悉)市,识(懂得、知道)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脸色、表情)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减少)刑五。或(有的人)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真心)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

  (《韩非子·难二》)

2003-33.解释下面一段短文中加点的词。

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临时驻扎或住宿)于径庭。韩万御戎(驾驭战车),梁弘为右(车右),逐翼侯于汾隰,骖(辕马中边上的马)絓(绊住、阻碍)而止。夜获之(指翼侯),及栾共投。……秋,公子翚如(到……去)齐逆(迎接)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左传·桓公三年》)

2002-a.

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犖。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犖,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

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左传成公三年》)

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的意思是:(3分)

您不把我杀掉,而让我回国被杀,这是您的恩惠。

2.解释“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 ?纾:缓解、排解 懲:惩戒

3.“首其请于寡君”所请求的事情是什么?(2分)

在宗庙中根据家法杀人。

1989-2.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其中加点的字:(10分)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而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

(《吕氏春秋·不苟》)

③同义词辨析:

1996-22.古汉语中,跟“往”构成同义关系中一组词是:

A.去、之、适 B.适、逝、如 C.赴、之、到 D.就、即、去

1998-48.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区分较细,如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疾走日奔。

2001-44.在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是哭是有声的哭,泣是无声的哭。

(3)语法:

1992-16.在“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句话中,第一个“君”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使动 B.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意动 D.仍作名词用

1987-4.指出下列语句中带点的词属于词类话用中的哪一种用法。(3分)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用作意动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用作动词

1994-3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一句中,活用的名词是兄;动词的宾语是之。

1993-27.“人立而啼”一句中,“人”字作:

A.主语 B.宾语 C.状语

1995-40.“此是之谓乎”中的“之”是代词,其作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3.现代汉语普通话类:

(1)语音:

①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2003-31.汉语每个音节一般都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1998-33.普通话最复杂的音节组成成分包含4个音素和1个声调。

1987-23.汉语中每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辅音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

1990-33.普通话的辅音共有22个,其中只有辅音N不作声母。

1996-23.普通话的韵尾可以分成几类:

A.元音韵尾、辅音韵尾 B.开韵尾、元音韵尾、鼻音韵尾

C.元音韵尾、鼻音韵尾、塞音韵尾 D.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991-53.北京语音有i、u两种元音韵尾和n、N

两种辅音韵尾。

1987-26.汉语普通话中,能做韵尾的辅音只有n和N,其中的N从来不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1999-26.普通话不能做声母只能做韵尾的辅音是N,既能做声母又能做韵尾的辅音是n。(填国际音标)

②普通话音位与汉语拼音方案:

2001-35.北京话塞音和塞擦音声母都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1998-24.北京话/t/音位的区别特征是:

A.舌尖清塞音 B.舌尖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不送气音 D.舌尖不送气塞音

1991-52.北京话的i韵母实际包括三个不同的音,即[ i ]、[?]、[?]。

2001-32.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代表普通话中[ i ]、[?]、[?](用国际音标填写)等几个不同的音素。

1998-29.就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看,普通话中的j、q、x和z c s, g k h, zh、ch、sh三组声母的分布是互补的。

1998-34.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韵母跟辅音声母j、q、x拼时,两点必须省略,但跟辅音声母n、l拼时,两点不能省略。

1999-50.《康熙字典》“,鬃切,……又叶音。”这里“叶”字的汉语拼音注音是xié。

2001-37.现代汉语普通话“原野”一词的汉语拼音形式是yuányě。

③普通话的韵律特征与语流音变:

1989-56.汉语里的轻音是指音节在一定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音响上具有音长较短和音强较弱的特点。

2002-13.“我想起来了”由于重音位置的不同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1991-54.北京话的上声在上声之前变阳平。

1995-36a.“打发”里“打”的调值是21;“打扫”里“打”的调值是35;

2002-7.语气词“啊”如果碰到前字的收声是前高不圆唇元音、后高圆唇元音、舌尖中浊鼻音时,读音会发生变化,文字上的写法也改为呀、哇、哪。

1993-41.在“一块”、“一本”中、“一”字分别读阳平声和去声。

1995-36b.“一窍不通”里“一”的调值是35,“不”的调值是53。

1992-17.普通话连读中,上声在另一个上声前变成阳平,“啊”在“喝”后可变成“呀”,这两种变化分别属语流音变的:

A.同化和异化 B.异化和增音 C.增音和同化 D.脱音和异化

2001-1.北京话“言语一声”(yuányiyīshēng)[yan35i0i55§?N55]中“言语”一词发生的是下列哪一种音变?

A.顺同化 B.异化 C.换位 D.逆同化

(2)词汇:

①词的音形义关系:

1999-12.根据下面四个词的用例判断它们是单义词、多义词还是同音词:

零钱:(1)这是找给你的~

(2)每月吃饭之外,花不了多少~

(3)只有大票,没有~

机要:(1)他做的是~工作

(2)他分配到了~部门

(3)~秘书是老张

读:(1)这本书值得~

(2)老师正在~课文

(3)去年他~完了大学

拐:(1)车~了个弯

(2)钱被~走了

(3)这个人~进胡同里去了

A.“零钱、读”是多

义词,“机要”是单义词,“拐”是同音词

B.“机要、读”是多义词,“零钱”是单义词,“拐”是同音词

C.“机要、拐”是多义词,“零钱”是单义词,“读”是同音词

D.“零钱、拐”是多义词,“机要”是单义词,“读”是同音词

1998-21.“光明”一词可以指:

(1)亮光: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2)明亮:这条街上的路灯,一个个都像通体光明的水晶球。

(3)正义的或有希望的(事物):光明大道/光明的远景。

其中:

A.(2)是本义,(1)是(2)的引申,(3)是(2)的比喻

B.(1)是本义,(2)是(1)的引申,(3)是(2)的比喻

C.(1)是本义,(2)是(1)的引申,(3)是(1)的比喻

D.(1)是本义,(2)是(1)的比喻,(3)是(2)的引申

1987-25.“会计”的“会”和“会议”的“会”是:

A.同音词 B.同义词 C.多义词 D.同形词

1987-28.“一百米”和“大米”的“米”是:

A.一对同音词 B.两个近义词 C.一词多义 D.一对同义词

②词义的聚合:

1994-28.“黑夜—白天”是反义词,“黑—白”也是反义词,它们的类型是:

A.都是绝对反义词 B.都是相对反义词

C.前者是绝对反义词,后者是相对反义词 D.前者是相对反义词,后者是绝对反义词

③普通话词汇的构成:

1994-39.现代汉语词汇除大量创造新词以外,同时不断吸收方言词、外来词和古语词。

1998-32.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有译音、译音兼译义和半译音半译义三种。

1995-38.汉语吸收外来词由多种手段,如:“逻辑”属于音译,“卡车”属于半译音半译义。

1989-58.熟语主要包括:成语、习惯语、歇后语、谚语和术语。

1993-42.成语填空:沆瀣一气;行同狗彘。

(3)语法:

①音节、语素、词和汉字的关系:

1995-22.汉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

A.字 B.音节 C.语素 D.词

1989-18.字、语素、词三者的关系,以下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

A.三者相同 B.三者不同 C.字和语素相同,同词有区别 D.字和词相同,同语素有区别

1991-20.在汉语里:

A.一个语素是一个词

B.两个语素是一个词

C.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词,也可能不是一个词

D.一个语素不一定是一个词,两个语素一定是一个词

1987-24.汉语普通话中“给我个亮儿”的“亮儿”是由2个语素构成的词,这个词有1个音节。

1987-24.“沙发椅套”是由几个语素合成的词: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998-20.“坐在沙发床上喝啤酒、说笑话儿”这句话有:

A.13个音节13个语素8个词 B.12个音节12个语素7个词

C.12个音节13个语素9个词 D.12个音节12个语素8个词

1999-29.“美国的葡萄干儿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儿”

这句话包含了15个音节、15个语素和10个词。

2001-3.“啤酒瓶儿里装的是葡萄酒”这个结构共有:

A.11个音节,11个语素 B.10个音节,11个语素

C.11个音节,10个语素 D.10个音节,10个语素

2002-8.“他今儿个要运走一卡车道林纸。”这句话包含了12个音节,12个语素。

②现代汉语的构词法:

1990-32.“猩猩”和“弟弟”的构词性质不同,前者是音节的重复,因此是单纯词。后者是语素的重复,因此是合成词。

1991-44.一般地说,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代表1个语素,例如参差。

1993-46.联绵字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双声是声母相同,叠韵是韵母相同。

1991-46b.“双声”指的是联绵词中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1994-38.“莲子”和“帘子”中的“子”从语音上说是轻重音的不同,从结构上说是词根和词缀的不同。

1997-20.从词的构造说,“山头”是复合词,“骨头”是附加词。

1987-22.“理发”、“站岗”、“鞠躬”这一类词,从它的组合类型上看,是:

A.合成词 B.派生词 C.离合词 D.复合词

1994-35.合成词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例如:“矛盾”是并列式,“放心”是支配式,“放松”是补充式。

1995-37.合成词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例如:“鲜红”是偏正式,“眼红”是陈述式,“火红”是偏正式,“分红”是支配式。

1997-25.“狐疑、头绪、瓦解、司仪”这四个词的构词方式,分别是:

A.偏正、并列、陈述、并列 B.陈述、支配、偏正、陈述

C.偏正、并列、偏正、支配 D.陈述、偏正、陈述、补充

③现代汉语的词类:

A.实词:

1989-60.区别动词和形容词可以根据两个标准:1、能否带宾语;2、能否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2001-34.“公、母、金、银、新型、特色、高等”等词一般的语法书把它们归结为形容词,叫非谓形容词。

1998-30.区别词的语法功能很窄,只能直接修饰名词,或跟结构助词“的”组合。

1987-25.从词类上看,“试了一试”中后一个“试”是量词;“这个办法好得很”的“很”是形容词。

1990-31.“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因为它只作状语。

1994-37.“热闹”的词类是动兼形;重叠形式“热闹热闹”的词性是动词;“热热闹闹”的词性是状态词。

1999-27.“悄悄、渐渐、偷偷儿”是副词,加“的”后是副词;“好好儿、大大、慢慢儿”也是副词,加“的”后是状态词。

B.虚词:

1987-26.虚词在语言中的功能是表达

A.词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附加意义 D.引申意义

1994-36.词类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介词属于虚词。

1989-65.在下列两个句子的空格里,分别填上“的”或“地”:

这个案件我们希望认真地进行查处。 这

个案件我们希望进行认真的查处。

1989-19.“就”属于什么词类?

A.介词和副词 B.副词、连词和助词 C.副词、介词和连词 D.副词、介词和助词

1994-29.“他在家里”、“他在家里看书”、“他在看书”中“在”的词类分别是:

A.介词、介词、副词 B.介词、副词、介词

C.动词、介词、副词 D.动词、介词、介词

1989-20.“刚、才、刚刚、刚才”这四个词的词类是否相同:

A.“刚、才”相同,“刚刚、刚才”相同 B“刚、刚刚”相同,“才,刚才”相同

C.“刚、才、刚刚”相同 D.全都相同

C.其它词类:

1989-61.象声词在句中经常作独立的成分,不同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还可以作动词用;此外,也常充当定语和状语。

④结构类型:

1993-40.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1996-38.下面述宾词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吃面条”为受事宾语;“吃火锅”为工具宾语;“吃食堂”为处所宾语;“吃快餐”为方式宾语。

1995-42.指出下面一些词组的结构类型:

有动静:述宾结构;有人进来:主谓结构;

有目的的行窃:偏正结构;有本事抓住他:并列结构。

1996-37.下面词组的结构类型是:“想不想”为联合词组;“想是想”为主谓词组:“想一想”为述宾词组。

2001-2.“显得很有教养。”这句话属于下列哪种句法结构类型?

A.偏正结构  B.主谓结构  C.述补结构  D.述宾结构

2002-9—12.判断下列句法结构所属的类型:

明天晴天:主谓结构;说话不清楚:主谓结构;讲不明白:述补;觉得好得很:述宾结构。

⑤层次分析:

1992-18.“啃骨头的狗”和“借我们的书”的层次应分别分析为:

A.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B.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C.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D.啃/骨头的狗;借我们的/书

1987-2.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2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a)当其中的“和”做连词用时,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其层次?偏正结构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 斗争

▏ 偏 ▕ ▏正▏

▏ ▕ ▏▏的字结构

▏ 并 ▕ ▏ 列 ▕

b)当其中的“和”做介词用时,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其层次?主谓结构

无产阶级 和 资产阶级 的 斗争

▏ 主 ▕ ▏ 谓 ▕

▏ 偏 ▕ ▏正▏

▏▏▏ ▕ 介词结构

1999-28.造成句法歧义的主要因素是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

2002-14.“咬死了猎人的狗”之所以有歧义是由于内部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

⑥句子成分:

1989-63.下列两个句子中,“他们自己清楚”的主

语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解决”的主语是他们。

1995-24.“定语”指

A.名词前的修饰成分 B.动词前的修饰成分

C.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充当的修饰成分

D.形容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

⑦句型:

1987-23.“你去,我也去。”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因果关系 D.选择关系

1989-62.连词和有连接作用的副词、短语可以统称为关联词语。

1995-43.给下面的复句加上关联词语:

因为昨天下午下了一场雨,所以以为可以凉快些,可是,不但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闷热了。

1987-1.指出下列两个句子在句型上的区别:(2分)

只要雨停了,马上就开船。条件关系复句

雨一停就开船。条件关系的紧缩复句

⑧句类:

1996-36.汉语的“句子”按语气和用途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1989-64.疑问句包括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三类。

1995-25.“我的帽子呢?”属于什么类型的疑问句:

A.是非问句 B.特指问句 C.选择问句 D.特指问句或选择问句

4.现代汉语方言类:

1991-4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2002-15.1987—1988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汉语分成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和平话等10种。

2001-38.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分歧最大、语言现象最为复杂的一个方言。

1997-30.汉语分七大方言区,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南昌话属于赣方言。

2003-32.汉语有七大方言,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

四、语用与修辞:

2001-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交际中的“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并说明为什么存在这两种现象。

“言不尽意”现象是说意思寄于“言”,而在“言”的基础上又可以离开“言”,使“不尽”之意含于“言外”。这说明,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依托。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言之状”需要听话人自己去补充。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就出现了“言内意外”的现象。这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说话人往往注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在有限的言辞中寄寓着无尽的意思。

比如: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以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为例,表面的诗意很简单,描写宫女用扇子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但实际上在这个“言内”寄寓着很多“意外”,十分含蓄,耐人寻味。第一,萤火虫出没在

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却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冷宫生活环境的凄凉;第二,从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孤独和无聊,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这些意思都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言内”的“意外”,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感受去补充这“意外”的寓意。

总之,“言不尽意”是由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造成的,即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有些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是无法借助语言传达的。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言内意外”则是人们发现了这一客观现象之后,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造成的,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1998-5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使用了倒置的修辞。

1992-20.“危害棉花的害虫有七百多种”这句话后面接上下列表达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A.危害水稻的有一百多种害虫 B.水稻的害虫有一百多种

C.有一百多种害虫危害水稻 D.危害水稻的害虫有一百多种

五、文字学:

1.文字总论:

1989-52.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音和表义两大类。

1998-34.“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句的正确翻译是:

A.文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没有多大用处)

B.文字,能够记记姓名就行了(用不着多学)

C.书本,只能记载姓名而已(用不着多学)

D.书本,只要能记载姓名就足够了(不用太复杂)。

2.汉字学:

(1)汉字的性质:

1987-27.汉字是一种:

A.象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表音文字 D.意音文字

1991-16.汉字的性质是:

A.音节文字 B.语素文字 C.象形文字 D.形声字

1995-21.汉字属于:

A.音义文字 B.音节文字 C.音节-语素文字

(2)汉字形体的演变:

1990-34.汉字形体演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到隶书,再到楷书。

1996-53.“关”的繁体为關,“斋”的繁体为齋。

1997-47.“听”的繁体字是聽;“义”的繁体字是義。

1999-30.“丑恶”的“丑”的繁体字是醜。

(3)汉字的结构方式:

1993-45.传统分析汉字的方法称作六书,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990-38.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的方法,因为后者不能产生新字。

1989-53.汉字的构造法一般说来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1996-21.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牧、题、意 B.引、发、用 C.集、更、表 D.及、步、涉

1998-49.会意字中的某个部分既表意,又表音

,这种现象叫亦声。

1996-25.古人造字时采同“同声必同符”原则是指使用相同声符的形声字:

A.声母一定相同 B.声调一定相同 C.声母、韵母一定相同 D.声调一定相同

1997-三、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它们分别属于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和本字后造的假借里的哪一种假借?后两种假借,要求写出本字。(5分)

筒策、其他、花草、衰弱、莫如、皮球

无本字的:

其,“箕”的初文,借为代词,无本字。

莫,“暮”的初文,借为副词,无本字。

有本字的:

策:本义指赶马的杆子,本字为“册”。

草:本义指栎树的果实“草(音造)斗”,本字为“艹(小篆)”。

球:本义指美玉,本字为“毬”。

本字后造的:

衰,本是“蓑”的初文,借为“衰弱”的衰,后来曾有后造本字“(病字头加衰)”。

(4)字与字的关系:

1989-13.“昏”和“婚”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昏是婚的简化字 B.昏是婚的古字 C.昏是婚的假借字 D.两个不同的字

1991-14.“要”是“腰”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要是腰的简化字 B.要是腰的古字 C.要是腰的假借字 D.这是两个不同的字

1992-15.“田”和“畋”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田是畋的简化字 B.田是畋的古字 C.田是畋的假借字 D.两个字没有关系

(5)汉字的使用:

1990-37.古汉语书面语言中同音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如女子出嫁的“归”(之子于归)。可用为“赠送”(归孔子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借。

2001-43.《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中的“直”假借为只。

1989-54.通常人们所说的“错别字”,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相关内容

  •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 专题引导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就其内容看,包括字音识记.字形书写.词语把握.标点使用.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的掌握和文化文学常识的记忆等.要把这部分内容学习好,应着重从积累和运用两方面入手,把功夫下在平时. 高校自主招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更 ...

  • 语言文字法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本法") 1.本法是于2000年10月31日,第几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几次会议通过? 2.本法是根据什么法制定的? 3.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

  •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09-12-30 14:46:37 广西师范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 科目名称:西方哲学史 科目代码:811 (答案必须写在考试专用答题纸上,否则造成错批.漏批等后果自 ...

  • 最新现代汉语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
  • 最新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任务 01-09 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本人通过对历年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任务 01-09 试题的研究,汇总了这个考试题库完整版,内容包含了 简答题.客观题.论述题.作品题等,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 ...

  • 语言文字法规及其知识能力测试题
  • 语言文字法规及其知识能力测试题 姓名 年龄 所在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 起施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 有利于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 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 ...

  •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试题
  •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 得分 一.选择填空(某些题目答案是多选)(20分) 1.( )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A.<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C.<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实施细则> 2.国家和省级电 ...

  • 稳中求变气象万千
  • [考情剖析] 语言表达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最前列,被称为语文试题的"试验田",每年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表达试题命制的质量,是评价一份高考语文试题改革创新力度大小的关键. 综观2009年高考语言表达试题,稳中求变, ...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流程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流程 8:50--9:00试音时间 9:00--9:10播放考场指令,发放作文考卷 9:10取下耳机,开始作文考试 9:35发放含有快速阅读的试题册(但9:40才允许开始做) 9:40--9:55做快速阅读 9:55--10:00收答题卡一(即作文和快速阅读) 9:55--10:00 ...

  • 普通话考试试题
  • 普通话考试试题 河南省教育网 www.haedu.cn 时间: 2006-3-2 浏览次数:14017 一.政策法规,汉语知识 1.今年9月12日至18日是全国第 七 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汉语方言复杂,我国有八大方言区,其中使用人数占汉语总人口70%以上的是 北方 方言. 3.江苏有四大方言区 ...

  • 对外汉语4
  • 转]对外汉语考研谈 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对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根据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对2006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类A等学校的排名,结合我所了解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各大学的实力和声誉,向大家推荐以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