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http://www.kq81.com/ 时间:2009-3-4 10:39:1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564
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预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 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严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井口房和井下不准电焊、气焊或用喷灯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批准并有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备足消防用水、砂子、灭火器等,并随时检查瓦斯和煤尘浓度。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预防放炮引火。井下不准使用黑色火药,因为黑色火药爆炸后火焰存在时间长,有使瓦斯引燃或引爆的危险。井下只准使用矿用安全炸药。严格执行放炮规定,煤矿井下不准放糊炮,严禁用煤块、煤粉、炮药纸等易燃物代替炮泥,同时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预防电气引火。要正确选用易熔断丝(片)和漏电继电器,以便电流短路、过负荷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流。不准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预防摩擦生火。应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分的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加注润滑油,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因摩擦生热而引起火灾。
预防火焰蔓延。井下应使用绝缘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阻燃输送带等。
(2)采用耐火支护。
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一旦发生火灾,对整个矿井威胁很大,因此这些工程必须砌喧或采用不可燃支架进行支护。井筒与井底车场或大巷相连的地点必须砌喧。地面井架和井口建筑物必须用不可燃性材料建筑。进风井筒和平硐口由地面起向内延伸不小于20m的深度以及暖风机房、暖风道、主扇房、风硐以及井下各种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
(3)建立消防材料库地面和井下都要建立消防材料库,贮备消防器材。地面消防材料库要设在井口房附近。井下消防材料库要设在每一个运输大巷中。消防材料库贮存的消防材料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材料非因事故处理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要及时补齐。
(4)设置防火门为了防止地面火灾传入井下,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要装有防火铁门,铁门要能严密地遮盖井口,井易于关闭。矿山主管部门要对防火铁门进行定期维修。进风并筒和各个水平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都要安装两道易于关闭的铁门或木板上包有铁皮的防火门。此外,机电硐室也应装有防火门。
(5)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地面和井下都应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及其有关设施。除可利用一切天然水源外,消防供水系统一般是与生产及生活供水系统合用水池及管路等设施。井下消防既可利用地面水池供水,也可利用上部水仓的积水。消防管路应每隔50m安装标准的管接,以备连接水龙带。
(6)设置火灾信号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出,应在工业场地、井口和井下各主要工作地点设置声、光兼备的火灾信号。
2. 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并下堆积的煤、硫化矿石、含碳矸石、木料等可燃物质,在适当的环境中,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而产生热量,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向周围散发时,温度就会自行升高,出现自热现象。若自热过程得以继续,局部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着火点时就会引起自燃着火,进而引发矿井内因火灾。
矿井内因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一般是在空气有限的条件下缓慢发生的,外部征兆不明显,但会产生较多的有毒气体,发火地点多在采空区,以致人们难以接近和发现,增加了预防和扑灭它的难度。
(2)为了减少矿石自燃的机会,采用的开采技术应使矿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尽可能少地受空气的氧化,即应能够干净、快速地将矿石采出。同时,万一出现自热区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其封闭。
为此,应将开拓和采准巷道尽可能布置在脉外,这样能够减少矿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便于隔离采区,同时也可少留矿柱。应合理地划分采区尺寸并快速回采,使采区的回采时间短于自燃发火期,采完后立即将其封闭。应采取先采上层后采下层以及自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的回采顺序。应合理地选择采矿方法,采矿方法的回采强度要高,矿石损失率要低。此外,要及时从采场清除粉矿,并作好顶板管理工作。
(3)通风不良、通风系统混乱、漏风严重的矿井往往容易发生自燃火灾。有自燃危险的矿井,应该采用主要扇风机通风,不能依靠自然通风。而且,扇风机的风压大小应能保证矿井通风状况不受自然风压大的影响,但扇风机风压又不能过大。主扇应有反风装置。
应结合开拓方式和回采顺序,选择相应合理的通风系统,减少漏风。各作业区采用独立风流并联通风,不仅能降低总风压,扩大矿井通风能力,而且易于调节风量减少漏风,在火灾时期也便于稳定风流,隔绝火区。要加强通风状况和通风构筑物的检查和管理,注意降低漏风地点的巷道的风阻,严防向采空区漏风。如果为了调节通风状况而要安设风窗、风门、风墙或辅扇时,应该安装在地压小、巷道周壁无裂缝的地方。
(4)封闭可能发火的地区,杜绝空气漏入,防止矿岩氧化。对于矿柱的裂缝,一般用泥浆堵塞其入口和出口,而对采空区除了堵塞裂缝外,还要在通达采空区的巷道口上建立防火墙。
(5)将水、黄土、砂子按适当比例制成泥浆,借助输浆设备送入可能发生自燃的区域起防火作用。泥浆之所以能预防自燃是因为:泥浆灌入采空区后,隔离了矿岩、木料同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加强了采空区封闭的严密性,减少漏风。如果矿岩已经自燃或自热,泥浆也能起冷却作用,降低封闭区内的温度,阻止自燃过程的继续发展。
(6)在实施井下灭火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某些内因火灾,对火源点能基本了解,只是范围较大,并且火源点附近和周围没有瓦斯积聚和超限,具有直接灭火的可能性,但是处理时间较长。在直接灭火过程中,由于正常通风和供氧,灭火效果很差,甚至出现火势增大的局面。倘若封闭火区,防火墙往往要远离火源点布置,在封闭火区外实施灭火措施难度颇大。因矿井采用无煤柱开采,采空区呈现程度不同的联系,用窒息的方法熄灭火点很难奏效,致使有的火区封闭几年或十几年仍达不到启封条件。若用井上、下打钻注浆方法熄灭火点,因钻进距离长,落点的准确率极低,灭火效果一般不够理想。鉴于此,在矿井灭火时有必要采用既控制风流又直接进行灭火的方法,称之为“锁风直接灭火法”。
①锁风直接灭火的操作首先,在适当位置建立挡风墙(即密闭),每处设两道,间距一般5m左右。靠近火源点的一道因必须抢时间应抓紧建成,通常采用木板密闭,由救护队员佩带呼吸器施工,外面的一道应采用砖密闭,当气体浓度不超限时,可以在救护队员的监护下由井下工人施工。为了进出火区的方便,两道密闭均安设正反向两个风门,风门尺寸以满足救护人员佩带仪器和工具出入的需要即可。风门与密闭的结合应尽可能严密并能自关。安设风门的密闭位于接近火源点并作为处理火区的通道的进风侧巷道中,其他通道均需建立密闭但不必安设风门。
在对发火地点实施锁风的同时还应做好直接灭火的有关准备工作:成立临时灭火机构,组织各项工作的参加人员并明确任务和职责;建立井下指挥中心和救护基地并安设电话或联络信号;准备直接灭火所需的材料、工具;招请并组织参加灭火的救护人员;向所有参加人员贯彻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直接灭火的方法一般采用向火点以及附近灌注水或泥浆。供水(浆)的铁管在建立密闭的同时尽量敷设至密闭内的适当位置,并安设分水器和闸门。密闭内设测定CH4、Co、O2、CO2和温度的观测点和取气样的地点,有条件的安设束管进行遥测。
在锁风范围内,当甲烷的浓度符合要求时,由救护队员实施直接灭火。对暴露的明火用水(或泥浆)逐步喷洒,对深入煤体、深埋入浮煤和支架遮蔽的火点要用插管注浆(水)的方法。
为提高直接灭火的效果,有时采用在锁风范围外井下和地面打钻注浆(水)的办法,对火区实行综合治理。
②注意事项1)锁风直接灭火法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灭火方法。特定条件是指火区范围内瓦斯涌出量较小,其浓度符合或基本符合要求。该方法与正常的直接灭火法不同之处是在窒息的环境下操作,也就是对通往火区的风流进行控制,故称之为“锁风”。此种“锁风”又不同于“封闭”,封闭的火区要按有关规定要求管理和启封,而锁风却较为灵活。实践证明,锁风直接灭火在现场使用一般能取得处理火点较快的效果。
2)既然锁风直接灭火是在窒息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只能由矿山救护人员佩带呼吸器实施灭火工作。救护人员在火区的操作一定要符合《救护规程》的要求,应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确定灭火方法。因火区内的情况经常变化,要求救护人员能视客观条件灵活机动的处置。
为避免当大量泥浆或水注入火区后造成水雾和水煤气爆炸威胁救护人员的安全,在注水(泥浆)时一般应将救护人员撤出。
3)决定能否采用锁风直接灭火的关键是火区内的瓦斯浓度和空气温度。所以在实施锁风灭火的全过程中必须注意监测火区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要视火源点位置和火区状况确定固定的监测点按时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尽量采用气体分析力法和束管装置,也可在适当位置安装瓦斯报警器。一旦发现瓦斯浓度超限应停止灭火工作,采取措施后将瓦斯浓度降至规定浓度以下时再恢复灭火工作。同时还要测定火区内的空气温度,过高的气温有时也迫使灭火工作中断。
4)若采取在火区内灭火与在火区范围外(包括地面)打钻注浆相结合的方法,其效果会更好。火区范围外的地点指附近的原有巷道,专门施工的消火巷或地面。但是火区外工作应与火区内灭火相配合,不能给后者带来困难和不利影响。
在火区内实施直接灭火要坚持从边缘向中心循序渐近的程序逐步向火源点逼近。同时还应注意后路安全和已宁扑灭地区的复燃问题。
5)在实施火区内直接灭火时,一定要重视注入的水接触高温煤体后产生的蒸汽和烟雾对火区内外部的影响以及水的泄出问题。在火势较强烈的情况下,开始注水时应将救护人员撤至火区外的安全地点。高压气体的排泄需专门保留一条与火区相通的泄压巷道将气体直接排到回风巷道。另外,要加强对所排气体和波及地区的气体监测。
火区还要有泄水的通道,以便废水顺利泄出,避免在火区内形成积水。对注水(浆)和排出的水量要进行记录和比较。若采用淹没火源点的处理方法,必须考虑挡水墙的强度,掌握注水量和水位高度,力避突水酿成水患事故。
6)在锁风直接灭火的全过程均应加强对火区外围的监测,根据具体条件设置观测点,定时测定各类气体的浓度和温度。
7)当火源点熄灭后,仍有启封(即去掉锁风风门)和恢复正常通风问题,需编制措施在救护人员监护下实施。
3. 矿山地面火灾预防措施(1)地面火灾大部分是由于外来火源引起的。地面火灾,会造成地面工业设施及其他财产的损失,如不能及时扑灭,有时地面火灾的火焰还可能蔓延到井下,或者它产生的烟气随同风流进入井下,造成井下火灾或威胁井下安全。
(2)预防矿山地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严格遵守有关工矿企业地面防火的规程要求,积极取得当地消防部门的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一切隐患,并随时作好防火技术措施的准备工作。
(3)在设计和建筑厂房时,必须遵守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有火灾危险的建筑物,其建筑质量要达到要求的耐火等级。在进行地面工业广场布置方案设计时,应当考虑地形和常年风向,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厂房建于其他厂房的下风侧,并且相邻建筑物外墙之间应保持规定的防火距离。各建筑物之间还应设有通道,其宽度应能保证消防车畅通无阻。
4. 矿山火灾的处理程序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根据平时制定的救灾计划采取紧急援救和灭火措施,迅速撤出灾区及危险区的人员;稳定矿井风流,控制火灾的发展和火烟的蔓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灭火灾。矿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
(1)撤离人员发生火灾时,灾区人员必须按照救灾计划中规定的路线撤出矿井,因此,工人必须熟悉避灾路线。为了容易辨别方向,可以采取各种标志(如设置巷道名称牌、通往安全出口指示牌或指示灯等),以便能迅速地组织工人沿规定的路线及时撤出。避难人员要迎着新鲜风流撤退。如撤退线路已被火烟隔断时,应尽快构筑临时避难室自救。
(2)侦查火区要尽快查明火灾发生地点、灾区是否还有遇险人员。由矿山救护队执行火区侦查任务。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侦查火区时应沿着新鲜风流方向接近火源。
(3)控制风流井下火灾可能会引起风流的逆转等紊乱现象。控制风流就是保证矿井正常通风系统不为火灾所改变。为控制火灾的发展和蔓延以及避免工人遭受火烟的有毒气体的毒害,控制风流是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
火灾发生时,火源地的空气由于温度的升高,将会产生局部的自然风压,这种风压称为火风压或热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矿内局部或全矿的风流状况发生变化,扰乱正常的通风系统,甚至会造成井下风流方向的逆转。火烟随着风流的传播,引起井下工人中毒,同时给灭火工作增加困难。此外,在高温火烟流经的非水平巷道中,还可能相继产生火风压。矿内出现火风压的地点越多,对通风系统的扰乱程度及危害就越严重。
由于矿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不同,通风系统又复杂多变,因此,控制风流和火烟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人们一直在深入研究的课题。概括起来,采用过的风流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正常通风或降低一些风量。一般在回风巷道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法。
②人工反风。当总进风道及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此法,但要慎重。
③停风。全矿停风很少采用,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中断局部地区的风流&④风流短路和用防火门遮断风流。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在局部地区采用此法。
5. 矿山火灾灭火措施
(1)带式输送机火灾的防治措施
①国内外多次发生过带式输送机火灾事故,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发火原因是:输送带为非阻燃胶带,驱动滚筒与胶带间过度打滑,托辊不转,胶带跑偏与机架摩擦,转换地点积煤过多,胶带被积煤压住造成过载等。
②为避免带式输送机火灾,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必须装设驱动轮防滑保护、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和堆煤保护装置;必须装设防跑偏装置、过速保护、过电流和欠电压保护、过载保护和输送带脱槽保护等装置;保证安装质量、加强维护、改善装载条件等。
③为测报和扑灭带式输送机的火灾,必须装设带式输送机火灾测报和灭火系统。国产的现有型号有KHJ-1 型、MPZ-1 型、DMH型和MZS-1 型等。KHJ-1 型矿井火灾监测系统及自动灭火装置,用于监测与扑灭胶带火灾,并可与矿井环境监测系统联机。
它由速差、温度、烟雾等传感器及电源控制箱、灭火控制阀和水喷雾系统组成,对矿井带式输送机进行火灾监测、报警、断电和自动喷雾灭火。MPZ-1型矿用带式输送机自动防灭火装置,由单片微机实现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贮存、显示和有选择地输出指令及相应执行元件动作的全部自动化,具有预警、报警、断电和喷水冷却灭阴火和喷泡沫灭火等功能。MZS-1 型煤矿自动洒水灭火系统,是用水力驱动的机械式自动灭火装备,该系统无电源、安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动作报警灵敏、维护简单。
(2)注浆防灭火措施
①预防性灌浆,就是用黄泥、沙子或其代用品和水按适当比例调制成泥浆,通过管路或钻孔灌进采空区。泥浆包住碎煤,使之与空气隔绝,防止氧化;泥浆堵塞采空区中的空隙,减少了漏风;泥浆水使密闭区内冷却、降温。注浆方法有:
1)随采随灌。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向采空区灌浆。在回风道或专门开掘的灌浆巷道中,每隔10~15米向采空区打钻孔灌浆,或沿灌浆巷道每隔20~30米开一个小巷道,再从此巷道向采空区打钻灌浆。随采随灌的优缺点是灌浆及时、效果好,故适用于自然发火期短的煤层。但是泥浆有可能流窜到工作面而影响生产,在运输巷道中常积水,恶化工作环境。
2)工作面洒浆。在回柱放顶班,从灌浆管接出一段胶管,沿倾斜向采空区均匀洒浆,回柱前和回柱后各洒一次。洒浆均匀,效果好,但仅能作辅助措施。
3)采后封闭灌浆。工作面采完并封闭,然后在集中回风巷打钻,钻孔倾角30°~40°;钻孔终点间的距离30米,钻孔中下套管,封孔后即可向采空区灌浆。
②灌浆材料的选取。应选择渗水性强、脱水快、收缩量小、不含可燃物、能就地取材、便于开采、运输和制备的灌浆材料。可选用含沙量不超过30%的沙质粘土,或者用粘土和10%的沙子(按体积计)配制成泥浆。缺土地区用破碎的页岩或电厂炉渣作灌浆材料,效果也很好。
通过钻孔向自燃火区或火源点注浆,可起灭火作用。
(3)阻化剂防灭火措施
①凡是能抑制煤在空气中氧化,或者能够降低煤氧化活性的物质和药剂称为煤的阻化剂。最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硝石灰和水玻璃等。它们都是吸水性很强的无机盐类,当附着在煤的表面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的液膜,从而阻止煤和氧接触。这些药剂能使煤体长期处于含水潮湿状态,水在蒸发时的吸热降温作用,使煤在低温氧化时温度不升高,抑制煤的自热和自燃。
②阻化剂防火是采用一种或几种阻化剂的溶液或乳浊液喷洒在煤柱、煤堆上或灌注到采空区等易于自然发火的地点,阻止或延缓煤炭氧化。通过钻孔压注阻化剂溶液或阻化泥浆进行灭火。
③阻化剂溶液浓度是决定防灭火效果和影响工作面吨煤成本的一个重要参数。药剂浓度越大,防灭火效果越好,但吨煤成本也将提高。一般使用的浓度为10%~20%。阻化剂喷洒压注系统有三种:
1)机动性喷注系统将喷注装备和药剂溶液池均安装在矿用平板车上,运到自然发火处使用。
2)半永久性喷注系统在采区上下山或硐室内设置贮液池和注液泵,通过铁管进行喷洒或压注。此系统能为几个工作面服务。
3)永久性喷注系统矿井范围不大的中小型矿井、开采工作面距地表较浅的矿井,可在地面设置永久性贮液池,利用自然压头通过管道进行喷注。它可为几个工作面服务多年。阻化剂防灭火广泛应用于缺土、缺水的矿区。
(4)氮气防灭火措施
①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其沸点低,蒸发汽化潜热大,冷却火源及火区围岩的降温效果好。将氮气注入采空区可使采空区内氧浓度相对降低。氮气渗入煤体裂隙后,可阻止煤体的氧化和燃烧。采空区注入氮气后,提高了其间的气体压力,减少了漏入风量。氮气注入明火火区后,大量吸热,体积急剧膨胀,使火区氧浓度下降、温度降低,从而使火灾熄灭,并能抑制可燃气体爆炸。
②用于防灭火的氮气有气氮和液氮二种。用管道输送液氮时,管道易受到剧冷而冻裂,加上液氮难于大量制取和贮存,因而,目前我国煤矿中多用气氮,很少应用液氮。
③利用空气分离机制取气氮,经压缩和深冷等技术流程即可提取纯液氮,然后利用低温贮备容器(贮槽、槽车、贮罐)运到矿井。井下输氮的方式有:
1)地面汽化井下管路输送法利用汽化器在地面将液氮汽化成!"(的气氮,通过管道将气氮压入火区或采空区。
2)直接喷洒液氮法在地面将贮槽或槽车中的液氮注入适宜于井下运输的贮罐中,运往井下,在火区附近选定地点,通过管道和雾化喷嘴直接压人火区或采空区。
④当需氮量不大时,也可利用移动式制氮机在井下火区或采空区附近制氮注入火区或采空区。
向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时,要采取堵漏措施,以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氮气窒息事故。氮气能渗入采空区内任何部位的火源点,将火灾扑灭;火区恢复工作量少;火区内机电设备不易受损。但氮气防灭火成本较黄泥注浆高,且火灾易于复燃。
(5)用水灭火措施用水扑灭井下火灾,简单、经济、效果好。
①从水枪射出的强力水流,可以扑灭燃烧的火焰,并使燃烧物潮湿,阻止其继续燃烧;水蒸发时要吸收很多热量,所以它有很好的冷却、降温作用;大量的水蒸汽降低了燃烧物附近的含氧量,从而使火熄灭。
②用水灭火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否则在高温条件下少量的水可以分解成具有爆炸性的氢气和助燃的氧气。用水灭火时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回风道要畅通,以便烟雾和水蒸汽及时排出。但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因为油比水轻,而且不易与水混合,它总是浮在水上面,可以随水流动而扩大火灾面积。由于水能导电,也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电气火灾只有首先停电,才可用水灭火。
③灭火时,水不能直接射向火源中心,以防产生大量的蒸汽灼人,也避免高温火源使水分解为氢和氧,灭火的水只能由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靠近。
④用水淹没火区或矿井,使井下火灾熄灭,这是在万不得已时才可采用的方法,因为水淹后造成较长时间的停产,火熄灭后又要排水,重新整修巷道。尤其对于自然发火,水淹后,煤经过水洗,恢复时更容易自燃,所以煤矿一般不应采用此法灭火。
⑤在井下灭火时,灭火人员一定要在火源的上风侧工作,尤其用水灭火,必须保证回风路线畅通,以便防止高温烟流和水蒸汽产生“热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⑥灭火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防止产生瓦斯爆炸。
(6)用化学灭火器灭火措施我国目前常用的化学灭火器所用灭火材料有液体、气体和干粉三种状态。
①手提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将灭火器倒过来,其中的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在容器中混合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液体泡沫,从喷嘴喷出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把燃烧物体表面与空气隔绝,泡沫还有冷却作用,因而使火熄灭。用它来扑灭初起的外因火灾,使用方便,机动灵活,效果也好。用它灭火时,应尽可能接近火源,先从火源四周向火源中心喷射;由于泡沫能导电,所以在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喷射泡沫灭火。
②手提式喷粉灭火器。灭火器中的干粉成分是碳酸氢钠,还有氧化硅、砂藻土等用以防潮避免胶结。用液体二氧化碳作喷粉的动力。由于干粉不导电,所以这种灭火器适于扑灭电气火灾。碳酸氢钠粉末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而使火灭。
还有一种磷酸铵粉末,在高温下产生一种浆糊状物质,能渗透到燃烧着的木材和煤炭内部,使之与空气隔绝迫使火熄灭。
③卤代烷灭火机。卤代烷(如二氟二溴甲烷、四氟二溴乙烷等)是新型的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速度快、毒性低和绝缘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扑灭电气、油类和气体等初起的火灾。912 灭火机和1211 灭火器都是卤代烷灭火机的一种。
(7)扑灭电气火灾的措施发生电气火灾时,要先切断电源,再选用不导电的器材(如砂子、岩粉和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来扑灭。
①用砂子、岩粉扑灭电气火灾。砂子、岩粉不导电,把它们撒向燃烧着的物体,使燃烧物体与空气隔绝,可以扑灭电气设备和电缆火灾。它使用简便,成本低廉。材料仓库、火药库以及机电硐室都应设置防火砂箱。但正在旋转的设备,不能用砂子灭火,以免磨损设备。
②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这种灭火器的机体内盛四氯化碳溶液,用时抽动泵,将溶液抽射到燃烧物上,它接触到火焰受高温作用后生成比空气重四倍多的气体,将燃烧物包围使其与空气隔绝,使燃烧的火焰被闷熄。四氯化碳溶液不导电而且对金属物体不锈蚀,所以它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或机器火灾。但溶液挥发后具有使人麻醉的毒性,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使用后,应立即离开,以防中毒,它不适于在井下使用,对高处的火灾使用它也不能奏效。
③用二氧化碳灭火机灭火。将二氧化碳高压液化后装入容器,用时只要打开开关,二氧化碳即从喇叭管中喷出。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变成气体时吸热冷却,并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而使火焰熄灭。二氧化碳不导电对机器也无腐蚀作用,故适用于扑灭电气或机器火灾。
④用912 灭火机灭火。该机的耐压钢筒内储存有二氟二溴甲烷。其有效射程一般为6~8 米,喷射时间为8~20秒 秒。
(8)隔绝灭火措施矿井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扑灭时,应迅速隔绝,即迅速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建筑密闭墙,切断向火区的供风。
密闭墙有临时密闭、防爆密闭和永久密闭三种。
①临时密闭墙。为了迅速控制火势,阻止火灾的蔓延,应尽快在火源的上风侧建筑临时密闭,暂时阻断风流。建筑临时密闭墙要迅速,一般用风筒布或木板来建筑临时密闭墙。
近年来研制了充气密闭、伞式密闭和泡沫塑料密闭等临时密闭。充气密闭又称气囊快速临时防火墙,是一个由塑料、尼龙等制成并充满压气(或CO2、N2)的柔性容器。通过充气或放气,予以装拆,可重复使用。泡沫塑料密闭是以聚醚树脂和多异氰酸为基料,配以辅助剂喷涂在草帘、麻布等底衬上而成。伞式密闭用乳胶玻璃丝纤维布做成,借助风流压力在巷道内迅速张开而阻断风流。
②防爆密闭墙。密闭瓦斯矿井中的火区时,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为保证救灾人员和建筑永久密闭人员的安全,应尽快地建筑一道防爆墙。一般用砂子、黄土、岩粉、炉灰等装入麻袋,然后砌成5~6 米厚的砂包墙。
③永久密闭墙。要求坚固、严密不漏风,可用料石或砖建筑。
它适用于顶板压力不大的巷道中。为提高耐压性,可在砖、石墙中间砌入1~2层木砖。还可以用两层木板,中间注入黄土或混凝土或石膏构成永久密闭墙。永久密闭墙的位置应选择在压力小、无裂缝、无空顶空帮,并尽可能靠近火源的地方建筑。为防止或减少漏风,建筑时要先掏槽。在密闭墙的上部应安设取样管和注浆管,下部安设放水管。
(9)“均压”法灭火措施闭区均压的具体措施有:连通管气室调压,风机气室调压,风机风筒调压和改变通风系统调压。
①连通管气室调压是在已封闭的火区(或采空区)进出风侧原有密闭墙外侧5 米左右再各建一道密闭墙,利用金属管穿过外密闭墙将火区进出侧的两气室连通,这样既增加了火区的漏风风阻,又降低了其风压差,使漏入火区的风量减少,迫使火灾尽快熄灭。对于一个封闭火区,可在进出风侧同时建气室,也可只在进风侧或出风侧建气室。
②为克服铺设连通管的麻烦,可采用风机气室调压,即在原密闭墙外建一道带调节风窗的密闭墙,然后在外墙上安设小风机,利用风机抽出(火区进风侧)或压入(火区出风侧)风流,尽量使原密闭墙内外压差为零。通过U 形水柱计监视原密闭墙内外风压差,并据此调节风窗开口面积的大小。
③风机风筒调压就是在火区进风侧原有密闭墙外设小风机,通过风筒将墙外的风流送到火区出风侧密闭墙处,以减少火区的漏风量。
④通过调整通风系统,也能达到减少封闭火区两端压差,加速火灾熄灭的目的。
6. 矿井火灾紧急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尽可能进行直接灭火,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说明发火地点、性质(胶带输送机着火?电缆着火?木支架着火?... ...)、影响范围等情况;调度室要立即通知矿领导等有关人员,立即向上级汇报,立即召请救护队,立即停止灾区供电和撤出灾区人员。灾区人员要迎着新风撤退或尽快进入新鲜风流撤退。若通路被阻时应尽快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待救。
(2)矿长到达调度室后,要立即询问灾区停电撤人、向上级汇报和灾区情况,立即召集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组成抢救指挥部,尽快制定救灾方案,向救护队下达救人、侦察灾情、处理灾变的任务。
(3)火灾时期风流控制是关键,应坚持以下原则:灾区人员未爆炸;负撤出前不准减少灾区风量,以免灾区出现贫氧或引起瓦斯责火区排烟的主要通风机绝对不能停转;当火区瓦斯浓度上升、达到或超过2%时,要立即增加灾区风量,否则撤出救灾人员;当灭火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要立即增大灾区风量,以排除爆炸产物和火灾气体,避免再次爆炸;在进风井口附近、进风井筒或井底车场及其硐室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命令主要通风机反风,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让火灾烟流短路到回风并排出等。
(4)在瓦斯矿井处理火灾时,首先应制定避免瓦斯爆炸的措施,与此同时制定直接灭火方案和封闭火区的方案。制定和实施救灾方案要用科学方法,勇敢果断,不能犹豫不决或存侥幸心理。灾情瞬息万变,要沉着冷静组织救灾,不能心慌意乱、急躁冒进,否则事故可能扩大。
(5)火区封闭的措施①先封闭进风侧,后封闭回风侧。先封闭进风侧,能很快隔断通向火源的风流,控制住火势,人员可在新鲜风流中建筑密闭墙。在密闭墙后侧的火区内,空气的绝对压力将大幅度降低,容易造成火区内瓦斯大量涌出和积聚。这种密闭顺序只适用于低瓦斯矿井。
②先封闭回风侧,后封闭进风侧。理论分析表明,先封闭回风侧,能使火区内的绝对压力提高,对火区内瓦斯的涌出有抑制作用。但是人员须在高温烟流的环境中工作,所以是极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切断了火烟的出路,迫使火烟倒流,热烟流经过火源时往往引起爆炸,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密闭顺序。
③火区的进、回风侧同时密闭。在我国瓦斯矿井中,一般都用这种密闭顺序。在火区的进、回风两侧同时建筑密闭墙,墙上各留一个小孔口,以保持火区内的通风,防止火区中的瓦斯积聚。最后封闭两侧小孔口时,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同时进行。封孔口时,必须动作迅速,封完后人员要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因为封口时最易产生瓦斯爆炸。
④火区封闭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担任,同时应有专人随时观察、检查瓦斯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如瓦斯浓度不断增高,有爆炸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密闭工作,迅速撤出人员。
(6)掘进巷道火灾的处理措施
①独头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局部通风机的控制是关键。发火后,任何人不得停止局部通风机的运转,要在维持正常通风的情况下,积极灭火。矿山救护队到达现场后,要保持独头巷道的通风原状,即正在运转的风机,不要停转;已经停转的风机,不要盲目开启,待侦察后再决定是否启动,若发火巷道内瓦斯浓度低于2%,可开动风机排烟降温,若瓦斯浓度高于16%,则不准启动风机,以免引起瓦斯爆炸。
②发火巷道的进回风侧若有积存瓦斯的地点(如盲巷等),应予封闭,避免火灾引起瓦斯爆炸。独头掘进水平巷道中不同部位(入口、中部、迎头)发火,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迎头发火,一般没有救人任务,应集中力量灭火。入口部位发火,一旦风筒烧断,巷内缺氧,火焰不会无限制向里蔓延,而是迎风向外燃烧;甚至将贯穿风流巷道中可燃物点燃。中间部位发火,是最难处理的,最易发生瓦斯爆炸,扩大人员伤亡,当人员抢救出后,应果断进行远距离封闭。
③火灾发生在上山或下山独头煤巷迎头时,在通风情况下,瓦斯浓度不超过2%,可直接进行灭火;瓦斯浓度超过16%仍在继续上升,应立即撤出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若火灾发生在中段时,不得直接灭火,要远距离封闭。
④上山独头煤巷火灾不管发生在什么地点,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在无需救人时,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
(7)硐室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①煤矿井下设置有变电所、火药库、绞车房、充电硐室等机电硐室。为预防火灾,这些硐室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室内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严禁将剩油和废油泼洒在硐室内;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
(8)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应遵守规定:
①井下和井口房内一般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②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 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的分支,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两个灭火器。
③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承接火星。
④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⑤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⑥在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中,进行电焊和喷灯焊接时,在突出危险区内必须停止可能引起突出的一切工作。
(9)在处理矿井火灾过程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①硐室内发生了明火火灾,现场人员应利用身边灭火器材尽力进行灭火(电气着火先断电),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②爆炸材料库着火时,应先将雷管运出,然后运出炸药。如因高温运不出时,则关闭防火门,退往安全地点。
③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火源下方的矿车固定,或将矿车放到下方车场,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④蓄电池机车库着火时,为防止氢气爆炸,应切断电源,停止充电,加强通风并及时把蓄电池运出硐室。
5)硐室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防火门,无防火门肘,应采取挂风幛控制入风,积极灭火。着火硐室位于矿井总进风道时,应反风或让火烟短路。位于采区进风道时,若条件具备可采取短路通风或局部反风。
(10)火区的管理措施
①建立健全火区的管理卡片制度。将每个火区的确切位置标注在矿井通风系统图上,注明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并记录火区的地质条件、采矿情况、火区的范围,以及处理时所采取的措施。
②火区密闭墙附近应设置栅栏和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设立记录牌,记录密闭墙内外的温度、瓦斯浓度、空气压力差及气体成分。
③每天最少检查一次火区密闭情况。火区内的空气成分要定期从观察孔中采样送化验室分析。要选择接近火区的密闭墙来采火区的气样。
④经过气样分析和各种检查,如火区符合以下条件,可认为火区已熄灭。
1)一氧化碳完全绝迹或稳定保持在0.001%以下。
2)火区内的空气温度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气温相同。
3)从火区流出的水的温度已降到25℃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4)氧气浓度低于5%以下。
⑤一旦发现密闭墙不严而漏风,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堵塞密闭墙的裂隙或采取“均压”法使火区两侧的压力均衡,杜绝向火区漏风。封闭的火区只有经过取样化验分析,上述四一个月以上,证明火已确实熄灭,才准启封。
(11)重开火区措施
①对需要启封的火区,须经过取样分析,证明火区已经熄灭,制定安全措施后,才能重开火区。
②重开火区之前,先将火区的回风引入矿井回风巷道。重开火区的工作,由矿山救护队进行。在回风流中,测定并控制瓦斯不超过1%,并且无一氧化碳出现。如发现一氧化碳,表明火区没有完全熄灭,或又复燃了,因此,必须立即停止送风,重新封闭。重开火区在恢复通风前,火区回风流所经过巷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并切断供电,防止引起瓦斯爆炸。重开火区前,应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工具,以备必要时能最迅速地重新封闭火区。
③重开火区的方法有两种:
1)一次打开火区。如火区范围不大,并且确定火源已完全熄灭,可采取一次打开火区的方法,即先打开火区回风侧的密闭墙,由救护队进入火区进行侦察,如证明火源已熄灭,再打开进风侧的密闭墙,同时加强通风。
2)分段打开火区。如果火区封闭范围很大,难以判断火是否完全熄灭,可以采取分段打开火区的方法,即先在火区的进风侧原密闭墙外5~6米处建一道风门,由救护队打开原密闭墙,进入墙里边检查瓦斯浓度和温度。如瓦斯大、温度高,应在原墙里边相距150~200米处建筑一道临时密闭墙,再接入风筒送风,排除积存的瓦斯并降温。这样分段前进,直到打开回风侧的密闭,并在全区恢复正常通风。
7.火灾现场人员避灾措施井下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尤其是一氧化碳中毒。能否避免或减轻伤亡,主要决定于现场人员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地自救互救的避灾措施:
(1)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是保证取得自救与互救成功的关键。
①火灾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火灾初发时灾害程度、波及范围及危害作用都较小,是消灭事故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最宝贵的有利时机。火灾一旦发展扩大,甚至发生风流逆转或爆炸等意外突变,再进行自救互救就晚了。
②气体中毒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容易使人轻视麻痹。轻微中毒尚可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分析判断能力及行动能力已经下降,严重中毒者虽然自己心里明白但已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此时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有脱离危险的希望。因此,一旦贻误了自救互救的时机,有了中毒反应或出现烟雾再自救及互救就困难了,只要延误几秒钟、几分钟、多吸几口气就可能会决定人的生死。
(2)自救与互救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每个职工必须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当井下发生意外火灾时,每个人要进行避灾,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有效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开展互救和共同避灾。要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必须具备和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和矿井火灾的有关知识;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熟悉矿井的通风状况、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熟练地使用自救器,发生火灾时判断分析事故的能力和避灾方法;自救与互救的技术与方法等。正确及时的组织自救与互救,对于避免或减少伤亡具有重大意义,历史上有不少自救互救的成功经验和忽视自救互救的惨痛教训。如某矿皮带巷发生电气火灾,当其中两人发现烟雾由进风方向袭来后,立即顺着风流穿过横硐,由上工作面的回风巷绕出火区进入新鲜风流区脱险。另一名工人当烟雾袭来后因精神紧张及缺乏避灾知识等,迎着烟雾袭来的方向奔向火区,结果死在火源附近。再如某矿因煤尘爆炸引起井下多处大火和冒顶,灾害波及整个矿井。在这种意外的严重灾害面前,不少人缺乏知识,惊慌失措,盲目冲撞而不幸丧生。一些有经验的采取了积极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措施:有组织的派人侦察灾情和撤退路线,当发现退路已被堵截无法撤出时,采取了吊挂风幛、构筑临时风墙、或是撤到烟雾扩散不到的独头巷道,以及利用衣物等防堵有害烟气侵入等措施,同时派人监视风流及烟气变化的情况,教育大家静卧少动、减少体力及氧气消耗,轮流使用矿灯、集中食品统一节制食用,稳定思想情绪,鼓舞坚定避灾待救的信念,积极争取与外界的联系,终于分别在事故后的第二天到第五天被营救脱险。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救与互救。
(3)火灾现场人员应采取哪些避灾自救措施井下发现了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员。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救护队的援救,同时立即投入抢救。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
(4)火灾事故如果不能直接扑灭或控制灾情,在火灾现场组织撤离或是当接到邻近地区发生火灾要求撤退的通知时:
①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事故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的撤退。
③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④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是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⑤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⑥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⑦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5)发现和抢救受火灾烟气中毒和窒息的人员时,要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抢救:
①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抢救遇险人员时,抢救人员应佩戴自救器或呼吸器。对被抢救的遇险人员要立即给他们带好自救器,同时迅速救出灾区。
②迅速把伤员运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如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道不通畅,应当将污物等清理取出,使呼吸道通畅。
③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要立即搓摩他的皮肤,使他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即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④如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太严重时,将伤员抬到新鲜风流中稍作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搓擦他的皮肤。
⑤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熟练。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可请求派医生救治。
(6)爆炸事故产生很强烈的高温高压冲击气浪(即冲击波)和大量的有害气体。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冲击波的伤害和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千万不可惊慌,更不能乱喊乱跑。
在火灾事故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风流会有短暂的停顿或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爬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稍事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辨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撤退中要由有经验和熟悉路线的老工人带领同行。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到附近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这些地方要尽可能选择没有有害气体,有压风管路及水或距水较近的地方,并要随时注意观察附近情况的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应采取防范措施或转换地点。
(7)在火灾事故中,当人处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时,撤退及避灾自救会遇到困难,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有烟雾的巷道里,停留避灾或是建立避灾场所的可能性一般不大。所以,应当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现场,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巷道。
②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必须及时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应捂湿毛巾)。但是应当注意当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超过1.5%或氧含量低于18%时,应当佩戴隔离式自救器。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佩戴过滤式自救器进行自救将不能保证安全。
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避免深呼吸和急促呼吸。如果巷道内有仍在送风的局部通风机的风筒、压缩空气管路等,要尽量利用这些条件。在没有自救器或是自救器的使用超过了有效保护时间时,可以切断或打开压风管路的阀门或对着有风(但必须是新鲜无害的)的风筒呼吸;在避灾硐室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条件供风送气,既能供人呼吸和延长避灾的时间,又能提高避难场所的空气压力,防范有害烟气的侵入。
④烟雾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除了烟气的特性(如烟气的浓度、成分、颜色、温度及刺激性的大小等)和周围环境的特点(火源的性质、范围、火势大小、距火源的远近、通风状况、巷道的断面及坡度等)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和体质条件。当精神上处于恐慌紧张的状态时,人的呼吸、心跳就会加快、容易疲劳,抵抗能力、行动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都会降低。过度的紧张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及行动失常。为此,在危险紧急的情况下,不能惊慌,不要狂奔乱跑。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同时还要善于根据感觉和观察迅速辨认方向及自己所处位置与周围巷道之间的关系,要善于根据风流的大小和方向、烟气的来源及温度的高低等,判断火灾的大体方位和情况,以便做出决策,迅速通过捷径脱离危险区。
⑤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⑥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⑦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为此,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撤退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⑧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8)在矿井火灾事故中当无法撤出灾区时,遇险人员应立即进入灾区内的避难硐室,或是选择安全的地点设法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难自救。在避难待救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遗留衣物、矿灯等能表明有人避难的明显标志。以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②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将出入口严密封堵,预防有害烟气的侵入。要充分利用避难场所的水、压缩空气及各种材料等改善维持生存的条件,保证避难的安全。
③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
④注意经常敲打铁器、管道、煤帮等,发出呼救信号,争取与外界的联系。
⑤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要相信党和领导一定会设法营救自己安全脱险;要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同甘苦共患难、饮食用水等应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制饮用。
⑥经常注意检查避难场所及其附近烟气,温度、风流的变化,当出现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侦察活动。侦察时应指派有经验、熟悉巷道及通风情况的人员,同行人员不得少于2 人,侦察活动要逐段进行,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发现有危险时应及时退回避难硐室。
如果需要并且具备转移的条件,应有组织的进行安全转移。转移时应在沿途做出撤退标记,以便营救人员跟踪追寻。
火灾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http://www.kq81.com/ 时间:2009-3-4 10:39:1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564
1.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预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 米内禁止烟火,也不准用火炉取暖。严禁携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井口房和井下不准电焊、气焊或用喷灯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批准并有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备足消防用水、砂子、灭火器等,并随时检查瓦斯和煤尘浓度。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预防放炮引火。井下不准使用黑色火药,因为黑色火药爆炸后火焰存在时间长,有使瓦斯引燃或引爆的危险。井下只准使用矿用安全炸药。严格执行放炮规定,煤矿井下不准放糊炮,严禁用煤块、煤粉、炮药纸等易燃物代替炮泥,同时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预防电气引火。要正确选用易熔断丝(片)和漏电继电器,以便电流短路、过负荷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流。不准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预防摩擦生火。应做好井下机械运转部分的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加注润滑油,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因摩擦生热而引起火灾。
预防火焰蔓延。井下应使用绝缘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阻燃输送带等。
(2)采用耐火支护。
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一旦发生火灾,对整个矿井威胁很大,因此这些工程必须砌喧或采用不可燃支架进行支护。井筒与井底车场或大巷相连的地点必须砌喧。地面井架和井口建筑物必须用不可燃性材料建筑。进风井筒和平硐口由地面起向内延伸不小于20m的深度以及暖风机房、暖风道、主扇房、风硐以及井下各种硐室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
(3)建立消防材料库地面和井下都要建立消防材料库,贮备消防器材。地面消防材料库要设在井口房附近。井下消防材料库要设在每一个运输大巷中。消防材料库贮存的消防材料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材料非因事故处理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要及时补齐。
(4)设置防火门为了防止地面火灾传入井下,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要装有防火铁门,铁门要能严密地遮盖井口,井易于关闭。矿山主管部门要对防火铁门进行定期维修。进风并筒和各个水平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都要安装两道易于关闭的铁门或木板上包有铁皮的防火门。此外,机电硐室也应装有防火门。
(5)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地面和井下都应建立消防供水系统及其有关设施。除可利用一切天然水源外,消防供水系统一般是与生产及生活供水系统合用水池及管路等设施。井下消防既可利用地面水池供水,也可利用上部水仓的积水。消防管路应每隔50m安装标准的管接,以备连接水龙带。
(6)设置火灾信号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出,应在工业场地、井口和井下各主要工作地点设置声、光兼备的火灾信号。
2. 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并下堆积的煤、硫化矿石、含碳矸石、木料等可燃物质,在适当的环境中,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而产生热量,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向周围散发时,温度就会自行升高,出现自热现象。若自热过程得以继续,局部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着火点时就会引起自燃着火,进而引发矿井内因火灾。
矿井内因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一般是在空气有限的条件下缓慢发生的,外部征兆不明显,但会产生较多的有毒气体,发火地点多在采空区,以致人们难以接近和发现,增加了预防和扑灭它的难度。
(2)为了减少矿石自燃的机会,采用的开采技术应使矿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尽可能少地受空气的氧化,即应能够干净、快速地将矿石采出。同时,万一出现自热区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其封闭。
为此,应将开拓和采准巷道尽可能布置在脉外,这样能够减少矿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便于隔离采区,同时也可少留矿柱。应合理地划分采区尺寸并快速回采,使采区的回采时间短于自燃发火期,采完后立即将其封闭。应采取先采上层后采下层以及自井田边界向井田中央的回采顺序。应合理地选择采矿方法,采矿方法的回采强度要高,矿石损失率要低。此外,要及时从采场清除粉矿,并作好顶板管理工作。
(3)通风不良、通风系统混乱、漏风严重的矿井往往容易发生自燃火灾。有自燃危险的矿井,应该采用主要扇风机通风,不能依靠自然通风。而且,扇风机的风压大小应能保证矿井通风状况不受自然风压大的影响,但扇风机风压又不能过大。主扇应有反风装置。
应结合开拓方式和回采顺序,选择相应合理的通风系统,减少漏风。各作业区采用独立风流并联通风,不仅能降低总风压,扩大矿井通风能力,而且易于调节风量减少漏风,在火灾时期也便于稳定风流,隔绝火区。要加强通风状况和通风构筑物的检查和管理,注意降低漏风地点的巷道的风阻,严防向采空区漏风。如果为了调节通风状况而要安设风窗、风门、风墙或辅扇时,应该安装在地压小、巷道周壁无裂缝的地方。
(4)封闭可能发火的地区,杜绝空气漏入,防止矿岩氧化。对于矿柱的裂缝,一般用泥浆堵塞其入口和出口,而对采空区除了堵塞裂缝外,还要在通达采空区的巷道口上建立防火墙。
(5)将水、黄土、砂子按适当比例制成泥浆,借助输浆设备送入可能发生自燃的区域起防火作用。泥浆之所以能预防自燃是因为:泥浆灌入采空区后,隔离了矿岩、木料同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加强了采空区封闭的严密性,减少漏风。如果矿岩已经自燃或自热,泥浆也能起冷却作用,降低封闭区内的温度,阻止自燃过程的继续发展。
(6)在实施井下灭火中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某些内因火灾,对火源点能基本了解,只是范围较大,并且火源点附近和周围没有瓦斯积聚和超限,具有直接灭火的可能性,但是处理时间较长。在直接灭火过程中,由于正常通风和供氧,灭火效果很差,甚至出现火势增大的局面。倘若封闭火区,防火墙往往要远离火源点布置,在封闭火区外实施灭火措施难度颇大。因矿井采用无煤柱开采,采空区呈现程度不同的联系,用窒息的方法熄灭火点很难奏效,致使有的火区封闭几年或十几年仍达不到启封条件。若用井上、下打钻注浆方法熄灭火点,因钻进距离长,落点的准确率极低,灭火效果一般不够理想。鉴于此,在矿井灭火时有必要采用既控制风流又直接进行灭火的方法,称之为“锁风直接灭火法”。
①锁风直接灭火的操作首先,在适当位置建立挡风墙(即密闭),每处设两道,间距一般5m左右。靠近火源点的一道因必须抢时间应抓紧建成,通常采用木板密闭,由救护队员佩带呼吸器施工,外面的一道应采用砖密闭,当气体浓度不超限时,可以在救护队员的监护下由井下工人施工。为了进出火区的方便,两道密闭均安设正反向两个风门,风门尺寸以满足救护人员佩带仪器和工具出入的需要即可。风门与密闭的结合应尽可能严密并能自关。安设风门的密闭位于接近火源点并作为处理火区的通道的进风侧巷道中,其他通道均需建立密闭但不必安设风门。
在对发火地点实施锁风的同时还应做好直接灭火的有关准备工作:成立临时灭火机构,组织各项工作的参加人员并明确任务和职责;建立井下指挥中心和救护基地并安设电话或联络信号;准备直接灭火所需的材料、工具;招请并组织参加灭火的救护人员;向所有参加人员贯彻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直接灭火的方法一般采用向火点以及附近灌注水或泥浆。供水(浆)的铁管在建立密闭的同时尽量敷设至密闭内的适当位置,并安设分水器和闸门。密闭内设测定CH4、Co、O2、CO2和温度的观测点和取气样的地点,有条件的安设束管进行遥测。
在锁风范围内,当甲烷的浓度符合要求时,由救护队员实施直接灭火。对暴露的明火用水(或泥浆)逐步喷洒,对深入煤体、深埋入浮煤和支架遮蔽的火点要用插管注浆(水)的方法。
为提高直接灭火的效果,有时采用在锁风范围外井下和地面打钻注浆(水)的办法,对火区实行综合治理。
②注意事项1)锁风直接灭火法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灭火方法。特定条件是指火区范围内瓦斯涌出量较小,其浓度符合或基本符合要求。该方法与正常的直接灭火法不同之处是在窒息的环境下操作,也就是对通往火区的风流进行控制,故称之为“锁风”。此种“锁风”又不同于“封闭”,封闭的火区要按有关规定要求管理和启封,而锁风却较为灵活。实践证明,锁风直接灭火在现场使用一般能取得处理火点较快的效果。
2)既然锁风直接灭火是在窒息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只能由矿山救护人员佩带呼吸器实施灭火工作。救护人员在火区的操作一定要符合《救护规程》的要求,应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确定灭火方法。因火区内的情况经常变化,要求救护人员能视客观条件灵活机动的处置。
为避免当大量泥浆或水注入火区后造成水雾和水煤气爆炸威胁救护人员的安全,在注水(泥浆)时一般应将救护人员撤出。
3)决定能否采用锁风直接灭火的关键是火区内的瓦斯浓度和空气温度。所以在实施锁风灭火的全过程中必须注意监测火区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要视火源点位置和火区状况确定固定的监测点按时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尽量采用气体分析力法和束管装置,也可在适当位置安装瓦斯报警器。一旦发现瓦斯浓度超限应停止灭火工作,采取措施后将瓦斯浓度降至规定浓度以下时再恢复灭火工作。同时还要测定火区内的空气温度,过高的气温有时也迫使灭火工作中断。
4)若采取在火区内灭火与在火区范围外(包括地面)打钻注浆相结合的方法,其效果会更好。火区范围外的地点指附近的原有巷道,专门施工的消火巷或地面。但是火区外工作应与火区内灭火相配合,不能给后者带来困难和不利影响。
在火区内实施直接灭火要坚持从边缘向中心循序渐近的程序逐步向火源点逼近。同时还应注意后路安全和已宁扑灭地区的复燃问题。
5)在实施火区内直接灭火时,一定要重视注入的水接触高温煤体后产生的蒸汽和烟雾对火区内外部的影响以及水的泄出问题。在火势较强烈的情况下,开始注水时应将救护人员撤至火区外的安全地点。高压气体的排泄需专门保留一条与火区相通的泄压巷道将气体直接排到回风巷道。另外,要加强对所排气体和波及地区的气体监测。
火区还要有泄水的通道,以便废水顺利泄出,避免在火区内形成积水。对注水(浆)和排出的水量要进行记录和比较。若采用淹没火源点的处理方法,必须考虑挡水墙的强度,掌握注水量和水位高度,力避突水酿成水患事故。
6)在锁风直接灭火的全过程均应加强对火区外围的监测,根据具体条件设置观测点,定时测定各类气体的浓度和温度。
7)当火源点熄灭后,仍有启封(即去掉锁风风门)和恢复正常通风问题,需编制措施在救护人员监护下实施。
3. 矿山地面火灾预防措施(1)地面火灾大部分是由于外来火源引起的。地面火灾,会造成地面工业设施及其他财产的损失,如不能及时扑灭,有时地面火灾的火焰还可能蔓延到井下,或者它产生的烟气随同风流进入井下,造成井下火灾或威胁井下安全。
(2)预防矿山地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严格遵守有关工矿企业地面防火的规程要求,积极取得当地消防部门的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一切隐患,并随时作好防火技术措施的准备工作。
(3)在设计和建筑厂房时,必须遵守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有火灾危险的建筑物,其建筑质量要达到要求的耐火等级。在进行地面工业广场布置方案设计时,应当考虑地形和常年风向,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厂房建于其他厂房的下风侧,并且相邻建筑物外墙之间应保持规定的防火距离。各建筑物之间还应设有通道,其宽度应能保证消防车畅通无阻。
4. 矿山火灾的处理程序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根据平时制定的救灾计划采取紧急援救和灭火措施,迅速撤出灾区及危险区的人员;稳定矿井风流,控制火灾的发展和火烟的蔓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灭火灾。矿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
(1)撤离人员发生火灾时,灾区人员必须按照救灾计划中规定的路线撤出矿井,因此,工人必须熟悉避灾路线。为了容易辨别方向,可以采取各种标志(如设置巷道名称牌、通往安全出口指示牌或指示灯等),以便能迅速地组织工人沿规定的路线及时撤出。避难人员要迎着新鲜风流撤退。如撤退线路已被火烟隔断时,应尽快构筑临时避难室自救。
(2)侦查火区要尽快查明火灾发生地点、灾区是否还有遇险人员。由矿山救护队执行火区侦查任务。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侦查火区时应沿着新鲜风流方向接近火源。
(3)控制风流井下火灾可能会引起风流的逆转等紊乱现象。控制风流就是保证矿井正常通风系统不为火灾所改变。为控制火灾的发展和蔓延以及避免工人遭受火烟的有毒气体的毒害,控制风流是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
火灾发生时,火源地的空气由于温度的升高,将会产生局部的自然风压,这种风压称为火风压或热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矿内局部或全矿的风流状况发生变化,扰乱正常的通风系统,甚至会造成井下风流方向的逆转。火烟随着风流的传播,引起井下工人中毒,同时给灭火工作增加困难。此外,在高温火烟流经的非水平巷道中,还可能相继产生火风压。矿内出现火风压的地点越多,对通风系统的扰乱程度及危害就越严重。
由于矿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不同,通风系统又复杂多变,因此,控制风流和火烟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人们一直在深入研究的课题。概括起来,采用过的风流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正常通风或降低一些风量。一般在回风巷道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法。
②人工反风。当总进风道及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此法,但要慎重。
③停风。全矿停风很少采用,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中断局部地区的风流&④风流短路和用防火门遮断风流。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在局部地区采用此法。
5. 矿山火灾灭火措施
(1)带式输送机火灾的防治措施
①国内外多次发生过带式输送机火灾事故,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发火原因是:输送带为非阻燃胶带,驱动滚筒与胶带间过度打滑,托辊不转,胶带跑偏与机架摩擦,转换地点积煤过多,胶带被积煤压住造成过载等。
②为避免带式输送机火灾,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必须装设驱动轮防滑保护、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和堆煤保护装置;必须装设防跑偏装置、过速保护、过电流和欠电压保护、过载保护和输送带脱槽保护等装置;保证安装质量、加强维护、改善装载条件等。
③为测报和扑灭带式输送机的火灾,必须装设带式输送机火灾测报和灭火系统。国产的现有型号有KHJ-1 型、MPZ-1 型、DMH型和MZS-1 型等。KHJ-1 型矿井火灾监测系统及自动灭火装置,用于监测与扑灭胶带火灾,并可与矿井环境监测系统联机。
它由速差、温度、烟雾等传感器及电源控制箱、灭火控制阀和水喷雾系统组成,对矿井带式输送机进行火灾监测、报警、断电和自动喷雾灭火。MPZ-1型矿用带式输送机自动防灭火装置,由单片微机实现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贮存、显示和有选择地输出指令及相应执行元件动作的全部自动化,具有预警、报警、断电和喷水冷却灭阴火和喷泡沫灭火等功能。MZS-1 型煤矿自动洒水灭火系统,是用水力驱动的机械式自动灭火装备,该系统无电源、安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动作报警灵敏、维护简单。
(2)注浆防灭火措施
①预防性灌浆,就是用黄泥、沙子或其代用品和水按适当比例调制成泥浆,通过管路或钻孔灌进采空区。泥浆包住碎煤,使之与空气隔绝,防止氧化;泥浆堵塞采空区中的空隙,减少了漏风;泥浆水使密闭区内冷却、降温。注浆方法有:
1)随采随灌。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向采空区灌浆。在回风道或专门开掘的灌浆巷道中,每隔10~15米向采空区打钻孔灌浆,或沿灌浆巷道每隔20~30米开一个小巷道,再从此巷道向采空区打钻灌浆。随采随灌的优缺点是灌浆及时、效果好,故适用于自然发火期短的煤层。但是泥浆有可能流窜到工作面而影响生产,在运输巷道中常积水,恶化工作环境。
2)工作面洒浆。在回柱放顶班,从灌浆管接出一段胶管,沿倾斜向采空区均匀洒浆,回柱前和回柱后各洒一次。洒浆均匀,效果好,但仅能作辅助措施。
3)采后封闭灌浆。工作面采完并封闭,然后在集中回风巷打钻,钻孔倾角30°~40°;钻孔终点间的距离30米,钻孔中下套管,封孔后即可向采空区灌浆。
②灌浆材料的选取。应选择渗水性强、脱水快、收缩量小、不含可燃物、能就地取材、便于开采、运输和制备的灌浆材料。可选用含沙量不超过30%的沙质粘土,或者用粘土和10%的沙子(按体积计)配制成泥浆。缺土地区用破碎的页岩或电厂炉渣作灌浆材料,效果也很好。
通过钻孔向自燃火区或火源点注浆,可起灭火作用。
(3)阻化剂防灭火措施
①凡是能抑制煤在空气中氧化,或者能够降低煤氧化活性的物质和药剂称为煤的阻化剂。最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硝石灰和水玻璃等。它们都是吸水性很强的无机盐类,当附着在煤的表面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的液膜,从而阻止煤和氧接触。这些药剂能使煤体长期处于含水潮湿状态,水在蒸发时的吸热降温作用,使煤在低温氧化时温度不升高,抑制煤的自热和自燃。
②阻化剂防火是采用一种或几种阻化剂的溶液或乳浊液喷洒在煤柱、煤堆上或灌注到采空区等易于自然发火的地点,阻止或延缓煤炭氧化。通过钻孔压注阻化剂溶液或阻化泥浆进行灭火。
③阻化剂溶液浓度是决定防灭火效果和影响工作面吨煤成本的一个重要参数。药剂浓度越大,防灭火效果越好,但吨煤成本也将提高。一般使用的浓度为10%~20%。阻化剂喷洒压注系统有三种:
1)机动性喷注系统将喷注装备和药剂溶液池均安装在矿用平板车上,运到自然发火处使用。
2)半永久性喷注系统在采区上下山或硐室内设置贮液池和注液泵,通过铁管进行喷洒或压注。此系统能为几个工作面服务。
3)永久性喷注系统矿井范围不大的中小型矿井、开采工作面距地表较浅的矿井,可在地面设置永久性贮液池,利用自然压头通过管道进行喷注。它可为几个工作面服务多年。阻化剂防灭火广泛应用于缺土、缺水的矿区。
(4)氮气防灭火措施
①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其沸点低,蒸发汽化潜热大,冷却火源及火区围岩的降温效果好。将氮气注入采空区可使采空区内氧浓度相对降低。氮气渗入煤体裂隙后,可阻止煤体的氧化和燃烧。采空区注入氮气后,提高了其间的气体压力,减少了漏入风量。氮气注入明火火区后,大量吸热,体积急剧膨胀,使火区氧浓度下降、温度降低,从而使火灾熄灭,并能抑制可燃气体爆炸。
②用于防灭火的氮气有气氮和液氮二种。用管道输送液氮时,管道易受到剧冷而冻裂,加上液氮难于大量制取和贮存,因而,目前我国煤矿中多用气氮,很少应用液氮。
③利用空气分离机制取气氮,经压缩和深冷等技术流程即可提取纯液氮,然后利用低温贮备容器(贮槽、槽车、贮罐)运到矿井。井下输氮的方式有:
1)地面汽化井下管路输送法利用汽化器在地面将液氮汽化成!"(的气氮,通过管道将气氮压入火区或采空区。
2)直接喷洒液氮法在地面将贮槽或槽车中的液氮注入适宜于井下运输的贮罐中,运往井下,在火区附近选定地点,通过管道和雾化喷嘴直接压人火区或采空区。
④当需氮量不大时,也可利用移动式制氮机在井下火区或采空区附近制氮注入火区或采空区。
向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时,要采取堵漏措施,以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氮气窒息事故。氮气能渗入采空区内任何部位的火源点,将火灾扑灭;火区恢复工作量少;火区内机电设备不易受损。但氮气防灭火成本较黄泥注浆高,且火灾易于复燃。
(5)用水灭火措施用水扑灭井下火灾,简单、经济、效果好。
①从水枪射出的强力水流,可以扑灭燃烧的火焰,并使燃烧物潮湿,阻止其继续燃烧;水蒸发时要吸收很多热量,所以它有很好的冷却、降温作用;大量的水蒸汽降低了燃烧物附近的含氧量,从而使火熄灭。
②用水灭火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否则在高温条件下少量的水可以分解成具有爆炸性的氢气和助燃的氧气。用水灭火时必须保持正常通风,回风道要畅通,以便烟雾和水蒸汽及时排出。但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因为油比水轻,而且不易与水混合,它总是浮在水上面,可以随水流动而扩大火灾面积。由于水能导电,也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电气火灾只有首先停电,才可用水灭火。
③灭火时,水不能直接射向火源中心,以防产生大量的蒸汽灼人,也避免高温火源使水分解为氢和氧,灭火的水只能由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靠近。
④用水淹没火区或矿井,使井下火灾熄灭,这是在万不得已时才可采用的方法,因为水淹后造成较长时间的停产,火熄灭后又要排水,重新整修巷道。尤其对于自然发火,水淹后,煤经过水洗,恢复时更容易自燃,所以煤矿一般不应采用此法灭火。
⑤在井下灭火时,灭火人员一定要在火源的上风侧工作,尤其用水灭火,必须保证回风路线畅通,以便防止高温烟流和水蒸汽产生“热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⑥灭火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防止产生瓦斯爆炸。
(6)用化学灭火器灭火措施我国目前常用的化学灭火器所用灭火材料有液体、气体和干粉三种状态。
①手提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将灭火器倒过来,其中的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在容器中混合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液体泡沫,从喷嘴喷出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把燃烧物体表面与空气隔绝,泡沫还有冷却作用,因而使火熄灭。用它来扑灭初起的外因火灾,使用方便,机动灵活,效果也好。用它灭火时,应尽可能接近火源,先从火源四周向火源中心喷射;由于泡沫能导电,所以在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喷射泡沫灭火。
②手提式喷粉灭火器。灭火器中的干粉成分是碳酸氢钠,还有氧化硅、砂藻土等用以防潮避免胶结。用液体二氧化碳作喷粉的动力。由于干粉不导电,所以这种灭火器适于扑灭电气火灾。碳酸氢钠粉末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而使火灭。
还有一种磷酸铵粉末,在高温下产生一种浆糊状物质,能渗透到燃烧着的木材和煤炭内部,使之与空气隔绝迫使火熄灭。
③卤代烷灭火机。卤代烷(如二氟二溴甲烷、四氟二溴乙烷等)是新型的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速度快、毒性低和绝缘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扑灭电气、油类和气体等初起的火灾。912 灭火机和1211 灭火器都是卤代烷灭火机的一种。
(7)扑灭电气火灾的措施发生电气火灾时,要先切断电源,再选用不导电的器材(如砂子、岩粉和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来扑灭。
①用砂子、岩粉扑灭电气火灾。砂子、岩粉不导电,把它们撒向燃烧着的物体,使燃烧物体与空气隔绝,可以扑灭电气设备和电缆火灾。它使用简便,成本低廉。材料仓库、火药库以及机电硐室都应设置防火砂箱。但正在旋转的设备,不能用砂子灭火,以免磨损设备。
②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这种灭火器的机体内盛四氯化碳溶液,用时抽动泵,将溶液抽射到燃烧物上,它接触到火焰受高温作用后生成比空气重四倍多的气体,将燃烧物包围使其与空气隔绝,使燃烧的火焰被闷熄。四氯化碳溶液不导电而且对金属物体不锈蚀,所以它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或机器火灾。但溶液挥发后具有使人麻醉的毒性,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使用后,应立即离开,以防中毒,它不适于在井下使用,对高处的火灾使用它也不能奏效。
③用二氧化碳灭火机灭火。将二氧化碳高压液化后装入容器,用时只要打开开关,二氧化碳即从喇叭管中喷出。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变成气体时吸热冷却,并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而使火焰熄灭。二氧化碳不导电对机器也无腐蚀作用,故适用于扑灭电气或机器火灾。
④用912 灭火机灭火。该机的耐压钢筒内储存有二氟二溴甲烷。其有效射程一般为6~8 米,喷射时间为8~20秒 秒。
(8)隔绝灭火措施矿井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扑灭时,应迅速隔绝,即迅速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建筑密闭墙,切断向火区的供风。
密闭墙有临时密闭、防爆密闭和永久密闭三种。
①临时密闭墙。为了迅速控制火势,阻止火灾的蔓延,应尽快在火源的上风侧建筑临时密闭,暂时阻断风流。建筑临时密闭墙要迅速,一般用风筒布或木板来建筑临时密闭墙。
近年来研制了充气密闭、伞式密闭和泡沫塑料密闭等临时密闭。充气密闭又称气囊快速临时防火墙,是一个由塑料、尼龙等制成并充满压气(或CO2、N2)的柔性容器。通过充气或放气,予以装拆,可重复使用。泡沫塑料密闭是以聚醚树脂和多异氰酸为基料,配以辅助剂喷涂在草帘、麻布等底衬上而成。伞式密闭用乳胶玻璃丝纤维布做成,借助风流压力在巷道内迅速张开而阻断风流。
②防爆密闭墙。密闭瓦斯矿井中的火区时,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为保证救灾人员和建筑永久密闭人员的安全,应尽快地建筑一道防爆墙。一般用砂子、黄土、岩粉、炉灰等装入麻袋,然后砌成5~6 米厚的砂包墙。
③永久密闭墙。要求坚固、严密不漏风,可用料石或砖建筑。
它适用于顶板压力不大的巷道中。为提高耐压性,可在砖、石墙中间砌入1~2层木砖。还可以用两层木板,中间注入黄土或混凝土或石膏构成永久密闭墙。永久密闭墙的位置应选择在压力小、无裂缝、无空顶空帮,并尽可能靠近火源的地方建筑。为防止或减少漏风,建筑时要先掏槽。在密闭墙的上部应安设取样管和注浆管,下部安设放水管。
(9)“均压”法灭火措施闭区均压的具体措施有:连通管气室调压,风机气室调压,风机风筒调压和改变通风系统调压。
①连通管气室调压是在已封闭的火区(或采空区)进出风侧原有密闭墙外侧5 米左右再各建一道密闭墙,利用金属管穿过外密闭墙将火区进出侧的两气室连通,这样既增加了火区的漏风风阻,又降低了其风压差,使漏入火区的风量减少,迫使火灾尽快熄灭。对于一个封闭火区,可在进出风侧同时建气室,也可只在进风侧或出风侧建气室。
②为克服铺设连通管的麻烦,可采用风机气室调压,即在原密闭墙外建一道带调节风窗的密闭墙,然后在外墙上安设小风机,利用风机抽出(火区进风侧)或压入(火区出风侧)风流,尽量使原密闭墙内外压差为零。通过U 形水柱计监视原密闭墙内外风压差,并据此调节风窗开口面积的大小。
③风机风筒调压就是在火区进风侧原有密闭墙外设小风机,通过风筒将墙外的风流送到火区出风侧密闭墙处,以减少火区的漏风量。
④通过调整通风系统,也能达到减少封闭火区两端压差,加速火灾熄灭的目的。
6. 矿井火灾紧急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尽可能进行直接灭火,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说明发火地点、性质(胶带输送机着火?电缆着火?木支架着火?... ...)、影响范围等情况;调度室要立即通知矿领导等有关人员,立即向上级汇报,立即召请救护队,立即停止灾区供电和撤出灾区人员。灾区人员要迎着新风撤退或尽快进入新鲜风流撤退。若通路被阻时应尽快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待救。
(2)矿长到达调度室后,要立即询问灾区停电撤人、向上级汇报和灾区情况,立即召集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组成抢救指挥部,尽快制定救灾方案,向救护队下达救人、侦察灾情、处理灾变的任务。
(3)火灾时期风流控制是关键,应坚持以下原则:灾区人员未爆炸;负撤出前不准减少灾区风量,以免灾区出现贫氧或引起瓦斯责火区排烟的主要通风机绝对不能停转;当火区瓦斯浓度上升、达到或超过2%时,要立即增加灾区风量,否则撤出救灾人员;当灭火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要立即增大灾区风量,以排除爆炸产物和火灾气体,避免再次爆炸;在进风井口附近、进风井筒或井底车场及其硐室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命令主要通风机反风,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让火灾烟流短路到回风并排出等。
(4)在瓦斯矿井处理火灾时,首先应制定避免瓦斯爆炸的措施,与此同时制定直接灭火方案和封闭火区的方案。制定和实施救灾方案要用科学方法,勇敢果断,不能犹豫不决或存侥幸心理。灾情瞬息万变,要沉着冷静组织救灾,不能心慌意乱、急躁冒进,否则事故可能扩大。
(5)火区封闭的措施①先封闭进风侧,后封闭回风侧。先封闭进风侧,能很快隔断通向火源的风流,控制住火势,人员可在新鲜风流中建筑密闭墙。在密闭墙后侧的火区内,空气的绝对压力将大幅度降低,容易造成火区内瓦斯大量涌出和积聚。这种密闭顺序只适用于低瓦斯矿井。
②先封闭回风侧,后封闭进风侧。理论分析表明,先封闭回风侧,能使火区内的绝对压力提高,对火区内瓦斯的涌出有抑制作用。但是人员须在高温烟流的环境中工作,所以是极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切断了火烟的出路,迫使火烟倒流,热烟流经过火源时往往引起爆炸,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密闭顺序。
③火区的进、回风侧同时密闭。在我国瓦斯矿井中,一般都用这种密闭顺序。在火区的进、回风两侧同时建筑密闭墙,墙上各留一个小孔口,以保持火区内的通风,防止火区中的瓦斯积聚。最后封闭两侧小孔口时,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同时进行。封孔口时,必须动作迅速,封完后人员要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因为封口时最易产生瓦斯爆炸。
④火区封闭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担任,同时应有专人随时观察、检查瓦斯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如瓦斯浓度不断增高,有爆炸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密闭工作,迅速撤出人员。
(6)掘进巷道火灾的处理措施
①独头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局部通风机的控制是关键。发火后,任何人不得停止局部通风机的运转,要在维持正常通风的情况下,积极灭火。矿山救护队到达现场后,要保持独头巷道的通风原状,即正在运转的风机,不要停转;已经停转的风机,不要盲目开启,待侦察后再决定是否启动,若发火巷道内瓦斯浓度低于2%,可开动风机排烟降温,若瓦斯浓度高于16%,则不准启动风机,以免引起瓦斯爆炸。
②发火巷道的进回风侧若有积存瓦斯的地点(如盲巷等),应予封闭,避免火灾引起瓦斯爆炸。独头掘进水平巷道中不同部位(入口、中部、迎头)发火,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迎头发火,一般没有救人任务,应集中力量灭火。入口部位发火,一旦风筒烧断,巷内缺氧,火焰不会无限制向里蔓延,而是迎风向外燃烧;甚至将贯穿风流巷道中可燃物点燃。中间部位发火,是最难处理的,最易发生瓦斯爆炸,扩大人员伤亡,当人员抢救出后,应果断进行远距离封闭。
③火灾发生在上山或下山独头煤巷迎头时,在通风情况下,瓦斯浓度不超过2%,可直接进行灭火;瓦斯浓度超过16%仍在继续上升,应立即撤出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若火灾发生在中段时,不得直接灭火,要远距离封闭。
④上山独头煤巷火灾不管发生在什么地点,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在无需救人时,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
(7)硐室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①煤矿井下设置有变电所、火药库、绞车房、充电硐室等机电硐室。为预防火灾,这些硐室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室内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严禁将剩油和废油泼洒在硐室内;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和布头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
(8)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工作,应遵守规定:
①井下和井口房内一般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②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 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的分支,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两个灭火器。
③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承接火星。
④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⑤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⑥在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中,进行电焊和喷灯焊接时,在突出危险区内必须停止可能引起突出的一切工作。
(9)在处理矿井火灾过程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①硐室内发生了明火火灾,现场人员应利用身边灭火器材尽力进行灭火(电气着火先断电),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②爆炸材料库着火时,应先将雷管运出,然后运出炸药。如因高温运不出时,则关闭防火门,退往安全地点。
③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火源下方的矿车固定,或将矿车放到下方车场,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④蓄电池机车库着火时,为防止氢气爆炸,应切断电源,停止充电,加强通风并及时把蓄电池运出硐室。
5)硐室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防火门,无防火门肘,应采取挂风幛控制入风,积极灭火。着火硐室位于矿井总进风道时,应反风或让火烟短路。位于采区进风道时,若条件具备可采取短路通风或局部反风。
(10)火区的管理措施
①建立健全火区的管理卡片制度。将每个火区的确切位置标注在矿井通风系统图上,注明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并记录火区的地质条件、采矿情况、火区的范围,以及处理时所采取的措施。
②火区密闭墙附近应设置栅栏和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设立记录牌,记录密闭墙内外的温度、瓦斯浓度、空气压力差及气体成分。
③每天最少检查一次火区密闭情况。火区内的空气成分要定期从观察孔中采样送化验室分析。要选择接近火区的密闭墙来采火区的气样。
④经过气样分析和各种检查,如火区符合以下条件,可认为火区已熄灭。
1)一氧化碳完全绝迹或稳定保持在0.001%以下。
2)火区内的空气温度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气温相同。
3)从火区流出的水的温度已降到25℃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4)氧气浓度低于5%以下。
⑤一旦发现密闭墙不严而漏风,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堵塞密闭墙的裂隙或采取“均压”法使火区两侧的压力均衡,杜绝向火区漏风。封闭的火区只有经过取样化验分析,上述四一个月以上,证明火已确实熄灭,才准启封。
(11)重开火区措施
①对需要启封的火区,须经过取样分析,证明火区已经熄灭,制定安全措施后,才能重开火区。
②重开火区之前,先将火区的回风引入矿井回风巷道。重开火区的工作,由矿山救护队进行。在回风流中,测定并控制瓦斯不超过1%,并且无一氧化碳出现。如发现一氧化碳,表明火区没有完全熄灭,或又复燃了,因此,必须立即停止送风,重新封闭。重开火区在恢复通风前,火区回风流所经过巷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并切断供电,防止引起瓦斯爆炸。重开火区前,应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工具,以备必要时能最迅速地重新封闭火区。
③重开火区的方法有两种:
1)一次打开火区。如火区范围不大,并且确定火源已完全熄灭,可采取一次打开火区的方法,即先打开火区回风侧的密闭墙,由救护队进入火区进行侦察,如证明火源已熄灭,再打开进风侧的密闭墙,同时加强通风。
2)分段打开火区。如果火区封闭范围很大,难以判断火是否完全熄灭,可以采取分段打开火区的方法,即先在火区的进风侧原密闭墙外5~6米处建一道风门,由救护队打开原密闭墙,进入墙里边检查瓦斯浓度和温度。如瓦斯大、温度高,应在原墙里边相距150~200米处建筑一道临时密闭墙,再接入风筒送风,排除积存的瓦斯并降温。这样分段前进,直到打开回风侧的密闭,并在全区恢复正常通风。
7.火灾现场人员避灾措施井下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尤其是一氧化碳中毒。能否避免或减轻伤亡,主要决定于现场人员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地自救互救的避灾措施:
(1)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是保证取得自救与互救成功的关键。
①火灾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火灾初发时灾害程度、波及范围及危害作用都较小,是消灭事故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最宝贵的有利时机。火灾一旦发展扩大,甚至发生风流逆转或爆炸等意外突变,再进行自救互救就晚了。
②气体中毒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容易使人轻视麻痹。轻微中毒尚可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分析判断能力及行动能力已经下降,严重中毒者虽然自己心里明白但已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此时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有脱离危险的希望。因此,一旦贻误了自救互救的时机,有了中毒反应或出现烟雾再自救及互救就困难了,只要延误几秒钟、几分钟、多吸几口气就可能会决定人的生死。
(2)自救与互救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每个职工必须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当井下发生意外火灾时,每个人要进行避灾,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有效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开展互救和共同避灾。要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必须具备和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和矿井火灾的有关知识;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熟悉矿井的通风状况、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熟练地使用自救器,发生火灾时判断分析事故的能力和避灾方法;自救与互救的技术与方法等。正确及时的组织自救与互救,对于避免或减少伤亡具有重大意义,历史上有不少自救互救的成功经验和忽视自救互救的惨痛教训。如某矿皮带巷发生电气火灾,当其中两人发现烟雾由进风方向袭来后,立即顺着风流穿过横硐,由上工作面的回风巷绕出火区进入新鲜风流区脱险。另一名工人当烟雾袭来后因精神紧张及缺乏避灾知识等,迎着烟雾袭来的方向奔向火区,结果死在火源附近。再如某矿因煤尘爆炸引起井下多处大火和冒顶,灾害波及整个矿井。在这种意外的严重灾害面前,不少人缺乏知识,惊慌失措,盲目冲撞而不幸丧生。一些有经验的采取了积极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措施:有组织的派人侦察灾情和撤退路线,当发现退路已被堵截无法撤出时,采取了吊挂风幛、构筑临时风墙、或是撤到烟雾扩散不到的独头巷道,以及利用衣物等防堵有害烟气侵入等措施,同时派人监视风流及烟气变化的情况,教育大家静卧少动、减少体力及氧气消耗,轮流使用矿灯、集中食品统一节制食用,稳定思想情绪,鼓舞坚定避灾待救的信念,积极争取与外界的联系,终于分别在事故后的第二天到第五天被营救脱险。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救与互救。
(3)火灾现场人员应采取哪些避灾自救措施井下发现了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员。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救护队的援救,同时立即投入抢救。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
(4)火灾事故如果不能直接扑灭或控制灾情,在火灾现场组织撤离或是当接到邻近地区发生火灾要求撤退的通知时:
①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事故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的撤退。
③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④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是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⑤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⑥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⑦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5)发现和抢救受火灾烟气中毒和窒息的人员时,要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抢救:
①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抢救遇险人员时,抢救人员应佩戴自救器或呼吸器。对被抢救的遇险人员要立即给他们带好自救器,同时迅速救出灾区。
②迅速把伤员运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如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道不通畅,应当将污物等清理取出,使呼吸道通畅。
③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要立即搓摩他的皮肤,使他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即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④如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太严重时,将伤员抬到新鲜风流中稍作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搓擦他的皮肤。
⑤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熟练。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可请求派医生救治。
(6)爆炸事故产生很强烈的高温高压冲击气浪(即冲击波)和大量的有害气体。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冲击波的伤害和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千万不可惊慌,更不能乱喊乱跑。
在火灾事故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风流会有短暂的停顿或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爬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稍事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辨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撤退中要由有经验和熟悉路线的老工人带领同行。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到附近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这些地方要尽可能选择没有有害气体,有压风管路及水或距水较近的地方,并要随时注意观察附近情况的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应采取防范措施或转换地点。
(7)在火灾事故中,当人处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时,撤退及避灾自救会遇到困难,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有烟雾的巷道里,停留避灾或是建立避灾场所的可能性一般不大。所以,应当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现场,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巷道。
②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必须及时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应捂湿毛巾)。但是应当注意当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超过1.5%或氧含量低于18%时,应当佩戴隔离式自救器。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佩戴过滤式自救器进行自救将不能保证安全。
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避免深呼吸和急促呼吸。如果巷道内有仍在送风的局部通风机的风筒、压缩空气管路等,要尽量利用这些条件。在没有自救器或是自救器的使用超过了有效保护时间时,可以切断或打开压风管路的阀门或对着有风(但必须是新鲜无害的)的风筒呼吸;在避灾硐室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条件供风送气,既能供人呼吸和延长避灾的时间,又能提高避难场所的空气压力,防范有害烟气的侵入。
④烟雾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除了烟气的特性(如烟气的浓度、成分、颜色、温度及刺激性的大小等)和周围环境的特点(火源的性质、范围、火势大小、距火源的远近、通风状况、巷道的断面及坡度等)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和体质条件。当精神上处于恐慌紧张的状态时,人的呼吸、心跳就会加快、容易疲劳,抵抗能力、行动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都会降低。过度的紧张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及行动失常。为此,在危险紧急的情况下,不能惊慌,不要狂奔乱跑。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同时还要善于根据感觉和观察迅速辨认方向及自己所处位置与周围巷道之间的关系,要善于根据风流的大小和方向、烟气的来源及温度的高低等,判断火灾的大体方位和情况,以便做出决策,迅速通过捷径脱离危险区。
⑤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⑥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⑦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为此,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撤退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⑧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8)在矿井火灾事故中当无法撤出灾区时,遇险人员应立即进入灾区内的避难硐室,或是选择安全的地点设法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难自救。在避难待救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遗留衣物、矿灯等能表明有人避难的明显标志。以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②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将出入口严密封堵,预防有害烟气的侵入。要充分利用避难场所的水、压缩空气及各种材料等改善维持生存的条件,保证避难的安全。
③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
④注意经常敲打铁器、管道、煤帮等,发出呼救信号,争取与外界的联系。
⑤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要相信党和领导一定会设法营救自己安全脱险;要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同甘苦共患难、饮食用水等应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制饮用。
⑥经常注意检查避难场所及其附近烟气,温度、风流的变化,当出现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侦察活动。侦察时应指派有经验、熟悉巷道及通风情况的人员,同行人员不得少于2 人,侦察活动要逐段进行,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发现有危险时应及时退回避难硐室。
如果需要并且具备转移的条件,应有组织的进行安全转移。转移时应在沿途做出撤退标记,以便营救人员跟踪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