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四知”的故事,东汉名士杨震在任东莱太守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的门生,也就是杨震在任荆州太守的时候,推荐的一个“茂才”。
(杨震像)
东汉实施的是举荐制,也就是说,每一位官员都是被前辈官员推荐起来的。所有被推荐的官员,都会自称门生。王密见老师来,于是晚上的时候,提了十斤金子去送杨震,并对杨震说:“老师啊,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带了一点小礼物来送给你,希望你不要推辞!”杨震叹口气说:“哎,老朋友啊,我知道你,可是你不知道我啊!”
王密说:“我当然知道你,但是现在天黑,大家都不知道就无所谓了。”杨震正色道:“怎能说没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四知啊!”王密很惭愧,把金子带了回去。从此,杨震“四知”的故事就天下闻名了。
问题来了,王密在送扬震金子的时候,除了杨震和王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虽说还有天知地知,但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问题是,这件事怎么就流传出来了,还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呢?是谁把这件事传出来的?
(杨震拒金连环画)
现场只有两个人,杨震和王密。不是杨震就是王密,那么究竟是杨震还是王密呢?
杨震传出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咱们来看杨震一生的行事,可真算得上是光明磊落。不管怎么说,王密是他推荐的门生,如果他把这件事说出去,那王密这一生也就毁了,今后就别想在官场上混,这对王密是很不利的。如果王密十恶不赦,不知悔改,杨震把他揭发出来,是有可能的。但王密不是这样的人,他当时就表达了惭愧的意思,以后也没有做过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杨震没有来由把他揭发出去。再说了,王密是杨震举荐起来的人,在东汉有这样一条规矩,一个官员犯了事,最初举荐他进官场的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于人于己,杨震都不可能把这件事捅出去。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王密自己把这件事说出去。
如果真是王密说出去,那么王密为什么要说呢?这不是自己抹黑自己吗?我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王密被杨震批评以后,他已经有了悔过之意,那么,把这件事情捅出去,也就是他悔过的具体表现,这是说得过去的。
其次,王密为什么要送杨震金子?是他想求杨震办事儿吗?或者,王密想请作为太守的杨震以后关照关照自己?显然都不是的。因为,王密知道,杨震是不吃这一套的。既然如此,王密送杨震金子,唯一的想法就是敬重老师。知道老师没钱,两袖清风,敬重他。从他和杨震的对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目的。但是杨震没有收,他敬重的目的没有达到,很尴尬。因此出来以后,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其实是另外一种敬重的方式。就是给老师传名。而这个目的,王密显然达到了,杨震此后真是千古扬名。
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王密把自己这件事情说出去以后,会不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官场升迁呢?影响是肯定有的,因为自此后,历史上再也没有记载过王密的什么事情,应该他当的官不是很大。不过,作为被杨震看得上而举荐起来的人,应该是最重德而不重利。
(所有杨震拒金的画都把王密画得很不堪)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在颂扬廉洁的杨震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忽略甚至歪曲了同样有高尚品德的王密,这对王密是不公平的。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四知”的故事,东汉名士杨震在任东莱太守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的门生,也就是杨震在任荆州太守的时候,推荐的一个“茂才”。
(杨震像)
东汉实施的是举荐制,也就是说,每一位官员都是被前辈官员推荐起来的。所有被推荐的官员,都会自称门生。王密见老师来,于是晚上的时候,提了十斤金子去送杨震,并对杨震说:“老师啊,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带了一点小礼物来送给你,希望你不要推辞!”杨震叹口气说:“哎,老朋友啊,我知道你,可是你不知道我啊!”
王密说:“我当然知道你,但是现在天黑,大家都不知道就无所谓了。”杨震正色道:“怎能说没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四知啊!”王密很惭愧,把金子带了回去。从此,杨震“四知”的故事就天下闻名了。
问题来了,王密在送扬震金子的时候,除了杨震和王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虽说还有天知地知,但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问题是,这件事怎么就流传出来了,还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呢?是谁把这件事传出来的?
(杨震拒金连环画)
现场只有两个人,杨震和王密。不是杨震就是王密,那么究竟是杨震还是王密呢?
杨震传出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咱们来看杨震一生的行事,可真算得上是光明磊落。不管怎么说,王密是他推荐的门生,如果他把这件事说出去,那王密这一生也就毁了,今后就别想在官场上混,这对王密是很不利的。如果王密十恶不赦,不知悔改,杨震把他揭发出来,是有可能的。但王密不是这样的人,他当时就表达了惭愧的意思,以后也没有做过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杨震没有来由把他揭发出去。再说了,王密是杨震举荐起来的人,在东汉有这样一条规矩,一个官员犯了事,最初举荐他进官场的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于人于己,杨震都不可能把这件事捅出去。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王密自己把这件事说出去。
如果真是王密说出去,那么王密为什么要说呢?这不是自己抹黑自己吗?我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王密被杨震批评以后,他已经有了悔过之意,那么,把这件事情捅出去,也就是他悔过的具体表现,这是说得过去的。
其次,王密为什么要送杨震金子?是他想求杨震办事儿吗?或者,王密想请作为太守的杨震以后关照关照自己?显然都不是的。因为,王密知道,杨震是不吃这一套的。既然如此,王密送杨震金子,唯一的想法就是敬重老师。知道老师没钱,两袖清风,敬重他。从他和杨震的对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目的。但是杨震没有收,他敬重的目的没有达到,很尴尬。因此出来以后,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其实是另外一种敬重的方式。就是给老师传名。而这个目的,王密显然达到了,杨震此后真是千古扬名。
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王密把自己这件事情说出去以后,会不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官场升迁呢?影响是肯定有的,因为自此后,历史上再也没有记载过王密的什么事情,应该他当的官不是很大。不过,作为被杨震看得上而举荐起来的人,应该是最重德而不重利。
(所有杨震拒金的画都把王密画得很不堪)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在颂扬廉洁的杨震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忽略甚至歪曲了同样有高尚品德的王密,这对王密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