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与诊治
全网发布:2009-08-06 11:47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789)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种名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疾病逐渐引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虽然1965年对这种病就有了正式报告,但由于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的渐近过程,临床症状也不十分典型,因此这一问题长期被人们忽视或被医院漏诊、误诊。医学界直到最近几年才对该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现在医学界认为,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在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累计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患者会觉得自己从未睡过一个好觉,而且还会因为呼吸气流中断,缺氧和反复从睡眠中憋醒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夜间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打鼾,一般来说鼾声越响标志着气道狭窄越明显,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鼾声不同于普通的打鼾者。这类患者的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病情严重者无论是侧卧位还是仰卧位,甚至在开会、坐车时都会鼾声大作。此外,患者在夜间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的同时,还会伴有睡眠动作异常、失眠、多梦、噩梦、多尿、遗尿等。在白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表现为嗜睡,即白天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不可抑制地打瞌睡,甚至在开会、看书、听课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梦乡,病情严重者在与别人谈话时都会不自觉地酣然入睡。由于这类病人睡眠质量太差,因此约有2/3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过多,有的人的睡眠时间常常可达十几个小时,甚至整天昏睡不醒。患者还会自觉疲劳,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激动易怒。
偶尔的一次睡眠呼吸暂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如果这种窒息长期反复发生,其危害就不可小视了。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高血压。在对460名猝死患者的分析后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引起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中风等脑血管多发生在夜间,研究发现睡觉时打鼾及呼吸暂停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53%以上男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长期习惯性打鼾史,35%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在睡眠时,与打鼾和呼吸暂停密切相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打鼾和呼吸暂停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直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如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事故统计结果显示,这类司机的事故发生率是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司机的2倍,特别是单人驾驶时的事故率则高达13倍。除交通事故外,其它操作性事故的发生,如塔吊、飞行等也与睡眠密切相关。许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社交能力下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会造成婚姻的失败。另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糖尿病、肥胖、儿童生长迟缓、阳痿、性欲减退、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复杂,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耳鼻喉科关系密切。但关键是上气道的阻塞和塌陷,如鼻息肉、软腭低垂、悬雍垂增粗或增长、扁桃体增生肥大、咽喉部软组织肥厚与脂肪沉积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常常是多种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心脏病、饮酒和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加等都将使病情明显加重。肥胖和体重超标的人应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胖人颈部脂肪沉积缩小了上呼吸道的内径,气道更容易塌陷和阻塞。肥胖患者胸腹部脂肪沉积引起呼吸负荷增加,呼吸效率下降,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方法来缓解和治疗这种疾病,目的是解除狭窄或塌陷的气道,使患者在睡眠中的呼吸更为通畅。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方法是无创性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它的原理是,由于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是上气道阻塞,因此通过给上气道的局部施加一个适当的压力,就可以防止其塌陷,此外通过高速气流对上气道内一些局部反射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扩张气道的能力。临床实践证明,使用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可以消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夜间呼吸紊乱,改善其睡眠结构,从而对因睡眠呼吸暂停而引起的机体损害及出现的并发症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气道正压通气的最大好处在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里使用,并且只在夜间睡眠时使用,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与学习,但是很多患者不能适应长期带这一个面罩睡觉。
鉴于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的阻塞引起,因此通过手术彻底切除阻塞上气道的部分软组织,就可以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了,目前这方面有解决鼻腔堵塞的微创鼻内镜手术,解决口咽软腭扁桃体堵塞的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软腭成型术,解决喉咽部舌根壅塞的颏成形舌根悬吊术等。这类手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上气道的通气情况,改善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虽然现在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不是一定要手术?
全网发布:2009-08-06 01:16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485)
患者:我从上高中时1992年就开始打鼾,一直没停过。06年,我到南京军区总院检查,做了仪器检查。被诊断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当时医生说我扁桃体肥大二度,要我带呼吸机睡觉,或者手术切除扁桃体,再将舌根弄薄点。总费用2万多。 我没用呼吸机,也没接受手术。 我想在附近地区(安徽、江苏)进行手术,请问一下能不能帮我推荐一家医院;还有,费用不能过高,我的承受能力有限。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引起打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见的就是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所造成的打鼾。总的来说:鼾症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药物、减肥、还有持续正压通气鼾症治疗仪(CPAP )和舌托等都是可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法. 一些身体肥胖、颈短的人其上呼吸道较正常人狭窄,
容易出现打鼾,还有一些人是由于睡姿不好而出现打鼾,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他减肥,戒烟酒、改变不良睡姿,或睡眠时佩戴呼吸机。那些因口腔、咽、喉、鼻、舌肌、软腭、悬雍垂等部位的病变引起上呼吸道狭窄、阻塞,而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的患者,就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了。
患者:我还想咨询您一下,是不是要重新到医院做一下检查?然后再决定做手术的方案。手术治愈是100%吗?没什么风险吧?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06年的检查到现在应该重新在做一下了,重点先做个睡眠呼吸监测看看现在打鼾的严重程度,做个纤维鼻咽喉镜看看上呼吸道的哪一段堵塞。各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是不一样的,能达到70%就很不错了。只要是外科手术都会有风险和意外情况发生。
慢性咽炎能否根治,有无偏方
全网发布:2009-08-06 11:43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8256)
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至20%左右。本病极为常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往往给人以不易治愈的印象。很多患有慢性咽炎的人都为此苦恼,总是需求有没有根治的办法,有没有偏方。那么有没有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慢性咽炎的病因:
1、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而转成慢性。
2、各种鼻部疾病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炎症的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入咽后壁,牙周炎、慢性扁桃体炎的直接蔓延等,长期张口呼吸,吸入或食入刺激性物质,如烟、酒、粉尘、有害气体及辛辣食物等。
3、 慢性咽炎职业因素。主要多发于嗓音工作者,如:教师、演员等。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4、 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肝脏病变、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容易引起慢性咽炎。最近,有研究表明,胃内容物经食管返流到咽部,对咽粘膜产生刺激,可导致返流性咽炎,这也是慢性咽炎常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由上可知,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多种多样,想要根治慢性咽炎,必需去除致病的原因,有些病因不单单是靠药物能够解决的,所以预防它的发生或复发更为重要。如戒除烟酒,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口腔、鼻、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和有害气体等。咽炎患者症状较严重,则需医药治疗。
慢性咽炎自诊要点: 症状多样,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痰粘滞感,总感到咽部有咽不下又吐不出的东西,堵塞、发胀、灼热、干燥、发痒、刺激咳嗽、微有咽痛等。常以咳嗽来清除分泌物,特别在早晨用力咳嗽消除咽部分泌物时,症状有短暂缓解。由于食道或下咽部的癌症早期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因此发现以上症状之后应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方能确诊。
慢性咽炎可分为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与干燥性四种,症状大致相同,如咽部有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有时还有微痛感等。患者常因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而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但常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并伴有恶心。萎缩性咽炎患者有时还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上述症状常在用嗓过度、气候突变、吸入干热或寒冷空气时加重,尤以干燥性与萎缩性咽炎的症状更为明显。
怎么治慢性咽炎?
应由医生根据慢性咽炎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1. 慢性单纯性和肥厚性咽炎,将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溶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及咽部清洁;含服各种喉片如碘喉片、西瓜霜喉片、健民咽喉片、银黄喉片等,有助于减轻局部症状;将复方碘甘油、5%硝酸银溶液或10%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和消炎作用;口服清咽利喉中成药,如金果饮、金嗓利咽丸、六神丸等,对控制病情有帮助。咽部异物感症状较重者,用封闭普鲁卡因作穴位(廉泉、人迎) ,封闭可减轻症状。
肥厚性咽炎患者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是咽部组织对慢性炎症的一种反应性改变,只有增生明显时才需要治疗。方法有药物烧灼法、电凝固法、冷冻、激光、微波及射频治疗法。其中激光、微波及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无出血和疗效好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局部紫外线照射及透热疗法对肥厚性咽炎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 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处理上与单纯性咽炎相似。如果再同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口服少量碘剂(如碘化钾) ,有助于改善干燥症状;服用维生素A 、B2、
C 、E 可促进粘膜上皮生长。
3. 返流性咽炎患者,单纯采取上述治疗常难奏效,还应该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适当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甲氰咪胍等) 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以减少胃酸产生及向上返流,疗效更为可靠。
4. 如果时常把注意力放在咽部、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导致病情加重或久治不愈。因此,必要时应进行心理疏导。
中医将慢性咽炎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阴虚火炎型慢性咽炎: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慢性咽炎: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慢性咽炎: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
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患上慢性咽炎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少用烟酒,积极治疗咽部周围器官的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经常含服四季润喉片、薄荷喉症片等。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等。)
饮食调理:
利咽茶饮:双花、麦冬、木蝴蝶、胖大海、生甘草各3-5克,开水冲泡频服。
清咽饮: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元参各50克,捣碎混匀,每日3次,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冲饮。
慢性咽炎治愈后,为巩固疗效以防再发,可常吃下列食品:
绿豆海带汤
原料:绿豆一两、海带一两、白糖少许。
制法:将绿豆与海带(切丝)放于锅中,加水煮烂,后入白糖调味,每日当茶喝。
西瓜汁:将西瓜切开取汁,频频当茶饮。即可清热除烦,又能养阴润燥,甚宜常吃。
总之慢性咽炎应在积极去除病因的基础上,可内服外用,中西药并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鼾症的保健与预防
全网发布:2009-08-06 07:51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1389)
1.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5.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
睡觉打呼噜--鼾症
全网发布:2009-08-06 09:58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816)
患者:有时候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些回音。在和我一起睡的同学都说我打呼噜很大声。影响她们的睡眠,早上起来都觉的口很干很涩的感觉,嘴巴有口臭的感觉,麻烦医生进来给我一个回复好吗?真的好烦脑,这让我在同学面前都很不好意思的。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打呼噜声很大”在医学上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鼾症:即只是打呼噜声音大,并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无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憋醒,无白天嗜睡,乏力等症状,经过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者。
第二种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即打呼噜声音大,并且伴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嗜睡,易犯困打瞌睡,乏力等症状,经过睡眠呼吸监测检查证实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单纯鼾症对自己没影响,只是会影响床伴或室友的睡眠质量。如果你在意的话,可以行手术治疗,解决鼾声大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时间长了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现在证实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都挺大,这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你首先应到医院做个睡眠呼吸检测检查,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通用名称】盐酸氨溴索片
【英文名称】Ambroxol Hydrochloride Tablets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氨溴索
【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作用类别】本品为祛痰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理毒理】本品为粘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适应症】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
【用法和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饭后服。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胃部不适、食欲缺乏、腹痛、腹泻。
【注意事项】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 应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同时使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
4. 本品为一种粘液调节剂,仅对咳痰症状有一定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咳嗽、咳痰的原因,如使用7日后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5.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 儿童必须在***监护下使用。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与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新、红霉素、强力霉素)同时服用,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
咽不舒服可能是因为咽喉炎症充血导致(也容易有少量出血的),但是这种情况持续较长(半年或几年)才可能鼻咽癌(慢性病,长期刺激导致恶变)。
常见临床表现:
(一) 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二) 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 头痛 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 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 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六) 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 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 。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 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 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十) 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 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什么是乙肝的大三阳和小三阳?
简单介绍一下何为乙肝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他们各自代表什么意义,是否需要治疗?
大小三阳是大家通俗的讲法,应该是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在血液里的抗原抗体反应,对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通常把表面抗原、e 抗原、核心抗体三个阳性称为大三阳,如果是表面抗原、e 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则称为小三阳,这个是通俗的说法,实际医学上称为e 抗原阳性和e 抗原阴性。
通常来讲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大三阳说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比较强,传染性相对也比较高。如果是小三阳不是e 抗原阳性而是e 抗体阳性,相对来说在身体里面的复制可能是比较低或者是没有。
大、小三阳是否都需要治疗?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治疗吗?
对于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需不需要治疗还要参考病人肝功能的变化,就是转氨酶的变化,还要看病毒复制的程度,就是HBVDNA 的量。如果病人肝脏有炎症,表现是肝功能增高,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或者稍微高一点,像这种病人可以暂时不需要治疗。
因为肝功能间接反应了肝脏的炎症状况,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话说明肝脏基本没有什么炎症。尽管这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这个病毒进入体内和人体之间是和平共处的,或者是共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叫做免疫耐受,相互不影响,就不需要治疗,当然对周围人可能还是有威胁的,因为毕竟传染性是有的,所以对这种人从事的职业是有一点限制的,比如说餐饮业、旅游的限制是需要的,但是治疗是不需要的。
另外还要参考体内病毒复制的程度,以及转氨酶的程度,如果转氨酶在正常值(40)的两倍以上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e 抗原阳性和e 抗原阴性对HBVDNA 水平的要求可以相差一点,对e 抗原阳性的大三阳的患者一般希望HBVDNA 在10的五次方以上,这个是最好的治疗时机,而e 抗原阴性的小三阳的患者只要在10的4次方就需要治疗了。
大三阳在三种情况下转为小三阳 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更严重, 很多对大小三阳认识不是很明确,会有一些误区,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的传染性大或者大三阳比小三阳的病情严重,像这种看法是不是正确?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DNA 有复制那么都是有传染性的,当然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有不同,大三阳的人往往转氨酶比较高,HBVDNA 也比较高,小三阳可能ALT 的水平比大三阳要低一点,HBVDNA 也低一点,但是这两种都是有传染性的。
而且我们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所有的小三阳都是从大三阳变过来的,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患者身体里感染乙肝病毒以后,自己身体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以后把病毒清除,因此可以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我们医学上讲是自然转移,当然这种情况是好的,因为病毒基本控制了,ALT 水平也基本正常,有一小部分人是这样的,更多的人不会自然转阴。
第二种情况,因为乙肝病毒是复制能力很强的病毒,医学上统计,乙肝病毒每天产生的病毒量是10的12次方,就是一千亿个拷贝数,这是非常厉害的,在这么严重的复制过程中间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有一部分大三阳转小三阳就是由于乙肝病毒的变异,变异发生的部位是在乙肝病毒的前C 区或者是C 区,发生病毒变异以后,e 抗原表达不出了,就只是e 抗体了。
实际上这种小三阳患者的传染性比较高,而且危害比e 抗原阳性的可能还要大,在欧洲地中海国家,意大利南部,法国,希腊地方乙肝患者主要是e 抗原阴性的小三阳病人为主,这种病人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数在40岁以上,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肝癌的机会比大三阳还要大,这是第二种情况,病毒发生了变异,是小三阳,但是HBVDNA 是高的,ALT 水平还是高的,所以这种病人需要测定一下病毒的变异,这种病人肯定需要治疗,否则危害很厉害。
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现在希望达到的,通过抗病毒的治疗,把HBVDNA 转阴,而且把e 抗原也转掉了,产生e 抗体,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种病人是DNA 也正常了,肝功能也正常了,这是我们抗乙肝病毒治疗希望达到的一个现实的目标,或者治疗达到这个程度病人就基本稳定了。
病人如果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刚开始一般都是以大三阳为主,后面会转为三种情况,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的病情还是更加严重的,并且传染性会更大。
传染性差不多,如果不治疗可能预后会更差,有些病人会变成肝硬化,肝癌,所以对这些病人要更重视。今年5月份在香港召开的沪港肝炎会议上,当时报道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一共调查了将近2499例的
慢性乙肝病人,结果发现大概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占了60%,e 抗原阴性的占了40%,就说明e 抗原阳性在目前国内还是主要的,e 抗原阴性也不能忽视。解析:小三阳有时比大三阳更危险!
像大三阳转小三阳的病人,最后会不会也变成第二种,也会出现小三阳变异的情况?
实际上有时候在用药治疗过程中间病毒发生了变异,生物学就是这样的,你要消灭它,它要不被你消灭,这样的话就会发生耐药变异,在S 区,在C 区,在P 区都可能发生变异,所以有时候抗病毒治疗,特别是有一些核苷类药物的治疗都可能发生,比如说用拉米夫定治疗以后大三阳转小三阳,但是DNA 还是高的,后来一查是变异了,就说明不是病情好转了,而是病发生变异以后成为一个小三阳。
有些小三阳治疗的时间要比大三阳时间长, 像这种小三阳患者和大三阳患者治疗难度比起来会不会更大? 从我们现在治疗的目标和策略来看,无论是e 抗原阳性还是e 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这样的话可以达到减轻肝脏病理炎症坏死的目的,肝功能能够恢复正常,这是我们一开始希望达到的,当然长期的目标是要阻止病人演变到肝硬化或者肝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能够很好的保证,而且像这种病人可以减少以后由于中末期肝病而需要进行的肝脏移植,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这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药用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要终身用药,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这样的提法,不像对糖尿病,高血压要提终身用药,特别是对e 抗原阳性的慢乙肝,经过治疗DNA 转阴了,肝功能正常了,e 抗原转阴了产生e 抗体,达到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巩固治疗半年到一年这种病人就可以停药了,当然这种病人停药以后观察一年到两年以上,80%的病人都可以很好的稳定,所以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个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要求,比DNA 的转阴意义更大。
对e 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在治疗过程中的HBVDNA 抑制是可以见到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也可以见到,但是它没有一个e 抗原的血清学转变,所以对e 抗原阴性的人来讲,治疗的时间就要长。
根据我们国家的指南,达到很好治疗效果的e 抗原的阳性是两年,对e 抗原阴性的至少是两年半,像2007年美国肝脏病学会对e 抗原阳性和阴性都要求最高目标实现表面抗原的转阴,实际上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如果说按照这个目标来讲e 抗原阴性的人治疗的时间就很长了,三年、五年甚至于终身都有可能的。
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能提高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几率
慢性乙肝如果是大三阳的患者变为小三阳的话再巩固一段时间就可以停药了,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指标,现在我们的乙肝治疗最主要的是抗病毒治疗,像这种需要治疗的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或者大三阳患者治疗用什么样的药物可以达到多大的机率转化为小三阳?
现在我们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是很明确的,这个是国内、国际一致的看法一定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就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第二大类就是核苷(酸)类似物,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批准的干扰素有三个,核苷类药物有四种,我们从上市的前后来讲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对待一个具体的病人怎么来考虑抗病毒治疗,第一个要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我们希望治疗的时候转氨酶要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上,DNA 复制到十的四次方以上,这种病人都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的中间也要考虑很多问题,第一个希望抑制病毒效果很快的,一个是恩替卡韦,一个是替比夫定,这两个药抑制病毒的作用是很快的,一般治疗三到六个月可以下降6个LOG 左右,而拉米夫定是5个LOG 左右,阿德福韦只有4个LOG 左右。干扰素相应的比较慢。
第二个就是希望有比较高的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比率,我们为什么对e 抗原阳性的病人强调要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里面有几个理由,第一个就是出现了血清学转换后停药病情比较稳定,复发的机会比较少,第二个DNA 也已经恢复正常了,肝功能也好了,病情稳定了,停药以后复发也少,另外今后再发生到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就非常少了,在这个前提下治疗好的话病情就能得到持续的缓解,工作、生活、婚姻等等就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e 抗原阳性要强调实现e 抗原血清转换。
现在看起来在核苷类药物里面,国际上的实验,包括中国的实验看起来,用替比夫定治疗以后两年大概可以有47%的人可以e 抗原血清转换,其他核苷类的药物大概只有10%到20%,这个是比较高的,当然干扰素治疗了以后经过一年的治疗停药半年后观察大概是32%,到两年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水平,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替比夫定既有比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另外对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也具有比较好的作用。 替比夫定两年能达到47%的血清学转换,选择的患者有些什么特点吗?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包括这次在香港会议上公布的资料,我们大陆、台湾和韩国,大概e 抗原阳性的患者90%以上DNA 是小于9个LOG ,另外81%的ALT 大于正常的两倍,像这种病人取得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另外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一些什么?需不需要定期的去监测? 慢性乙肝治疗的技术性要求很强,对患者来讲一定要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碰到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随时和医生沟通,或者有什么疑问要根据医嘱很好的吃药,有时候我接触的一些病人往往在某一个医生看的时候是隔天吃药的或者有的时候是吃半片,有时候出差药都不带的,这种都不太好,会影响医生的治疗。
如果有什么不良的反应要跟医生反馈,同时,作为传染科的专科医生应该对国内的指南,国际的指南了解得非常透,经常把这些指南复习一下,因为有时候医生还要温故而知新,核苷类药物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发展很快,新的东西很多,我们2005年12月份颁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到现在将近3年,这三年里面科学发展很多,所以今年中华医学会把我们的指南要进行更新。今年9月份在杭州全国感染病学上面要提交大家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更新还有很多,医生要跟上这方面抗病毒知识的更新,要吸收。
比如说我们过去对抗病毒治疗有一个续贯治疗,这个比较容易发生耐药变异,发生耐药变异以后现在主张联合治疗,另外要定期的进行检测,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预测的,对于乙肝病毒的治疗有一个路线图,根据某一个抗病毒药物的特性往往在半年的时候检测是很重要,判断这个药效果好不好,需不需要加药,根据路线图可以优化治疗。现在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所以也要因人而异,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还要加强监测,加强医患之间相互的沟通,当然还有医生本身不断的学习提高,这样可以把治疗的效果提得更高。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 病情是否会反复, 大三阳患者转为小三阳以后是不是预示着病情就这样稳定下去了,还是会出现反复?
经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了DNA 转阴,e 抗原血清学转换以后,只要再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甚至一年,这种情况下停药以后80%的人病情一直是很稳定的,当然对这些病人以后还要进行定期的监测,随访,刚开始停止治疗的时候每三个月一次,过了一年以后比较好的话每四个月一次,每半年一次,还有患者不要认为万事大吉了,有一些自我保健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酒是肝脏的大敌,喝酒这个不良的习惯要改掉,还有就是生活的作息习惯要规律,包括晚上打牌,下棋,看电视,夜生活都要注意,生活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现在已经有16、7年的随访结果了,只要e 抗原血清发生转换以后,再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情况是非常低的,我这里有一个数字,如果患者表面抗原和e 抗原全部转掉了,肝功能正常的,这种病人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作为1的话,如果他是e 抗原阴性的,表面抗原阳性的危险性要增加将近10倍,如果是e 抗原还是阳性的,危险性是60倍,把e 抗原阴性和阳性的以后转为肝癌的危险性大概要高六倍。如果e 抗原血清转换以后肝硬化的发生率就很少,经过16年的随访由e 抗原血清转换发生肝硬化的大概只有10%,没有转换的是45%,大概相差差不多将近5倍,经过长时间随访说明e 抗原血清转换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
单纯保肝降酶的药物最好少用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讲除了大三阳,小三阳这个指标以外,患者还应该注意一些DNA 和转氨酶这些指标,不能只是单纯的看大小三阳。这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我们在抗病毒治疗的时候,有明显降酶作用的药还是不用用,因为有时候会造成临床上的假象,我们过去也碰到很多人经过5年的保肝治疗,肝功能好了,但是DNA 还是高,甚至于体检发现已经变成肝硬化了,单纯的降酶药还是少用。反过来有的人讲经过三年治疗病情怎么还没好,关键问题是没有抗病毒,抗病毒是主要的,当然保肝、降酶也是需要的,但是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我是大三阳的患者,DNA 是10的七次方,肝功正常,前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医院采用体细胞治疗法,这个可靠吗?
目前国内、国际经过我们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这些被证明是有抗病毒作用的,是安全可靠的。建议患者不应该随便把自己作为动物实验一样的用一些药,这些药严格来讲都是违反我们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种治疗性的疫苗,国家已经同意三期临床,在某一些医院进行观察,在最终报告没有出来以前也不可能随便加以运用,所以一定要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没有这个批准有很多东西可能就是违法的。毕竟人的生命是第一的,我劝这位患者不要轻易的去尝试,尽管现在媒体、宣传部门抓了很多不实的宣传,但是在半夜里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广告,我再次很慎重的奉劝大家不要去轻信。
患乙肝十多年了,现在要考大学了,是小三阳,肝功正常,DNA 是10的四次方以下,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治疗? 小三阳正好是四次方,肝功能也好,这种情况是病人处于一个免疫耐受期,病毒和我们人体之间和平共处,根据我们临床的经验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是不好的,再用下去还可能发生病毒的变异,我的建议最好还是加强观
察,我们希望治疗要在一个最适宜的时候进行,如果转氨酶高上来了,抓住这个机会治疗,药物和钱都要用在刀口上,如果家里面有肝癌的家族史的或者本人在这方面要求很迫切的话,可以考虑做一个肝活检,如果证明有炎症也是可以接受治疗的,如果没有什么炎症或者轻度炎症也不需要治疗。
小三阳的患者也会处于免疫耐受期?
大三阳,小三阳都可能有免疫耐受期,如果这种病人有家族史的或者有迫切要求的,我们都建议做一个肝活检,而且这个技术是很安全的,这样的话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要及时的治疗,医生定期随访毕竟还是消极的,能不能及早来访肝活检是很好的办法,出现了肝炎再进行治疗,我们也发现极少数的在不知不觉中间已经发展到肝硬化了,那这个治疗就晚一点了,所以要加强观察,如果本人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懂的话我还是建议做肝活检。
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以后会变成小三阳,这个依然是乙肝病毒还是会变异成另外一个病毒?
乙肝病毒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病毒株,所有的e 抗原阴性,小三阳的病毒都是从大三阳转过去的,不是另外的病毒株,一种是身体自己出现免疫力把病毒清除掉了,第二种就是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间或者由于治疗不当发生变异了,另外是大三阳经过治疗以后变成小三阳。
一年前知道自己得了乙肝,高考的时候检查是大三阳,肝功正常,现在大学毕业肝功不正常了,用了几个月的药物把肝功恢复正常变成小三阳了,像这种情况还需要继续吃药吗?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尽头? 一定要查DNA ,如果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DNA 转阴了,肝功能也正常了,这种情况就说明实现了e 抗原的血清转换,这是非常好的,按照我们国家的指南,第一年是一个基础治疗,如果现在e 抗原转掉了变小三阳了,而且DNA 也正常了,ALT 也正常了,这样坚持再用一年,期间每隔四到六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好了就停药。还有就是不用抗病毒治疗,病毒本身发生变异,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DNA 首先要做检测,DNA 如果是阴性的要祝贺他,治疗的现实目标达到了,只要再巩固治疗一年就可以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现在分为两种,一种叫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就是单独的第一个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也可以e 抗体阳性,但是DNA 是正常的,肝功能正常的,这个叫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另外一种叫非活动性的乙
肝病毒感染者,这个就是指大三阳经过治疗以后转成小三阳了,DNA 转阴了,肝功能也好了,这个就说明病情没有活动,这个是得了病以后,经过治疗以后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没有发病的。小三阳的患者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是患者,所以现在健康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基本不太用了,就分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和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建议
要正确的理解和对待大小三阳,另外我们不能光孤立的看大小三阳,还需要进行肝功能和DNA 同步的检测,这样就有利于医生来判断需不需要治疗,怎么治疗,治疗的疗程应该是多少,现在抗病毒治疗发展了十几年,乙肝患者不要紧张,不要恐慌,按照我们目前的手段对乙肝治疗应该充满信心。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
多汗症可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可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为甲亢。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时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三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四是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小常识: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专家提醒: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 的含量。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与诊治
全网发布:2009-08-06 11:47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789)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种名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疾病逐渐引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虽然1965年对这种病就有了正式报告,但由于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的渐近过程,临床症状也不十分典型,因此这一问题长期被人们忽视或被医院漏诊、误诊。医学界直到最近几年才对该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现在医学界认为,夜间睡眠时如果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是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在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累计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患者会觉得自己从未睡过一个好觉,而且还会因为呼吸气流中断,缺氧和反复从睡眠中憋醒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夜间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打鼾,一般来说鼾声越响标志着气道狭窄越明显,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鼾声不同于普通的打鼾者。这类患者的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病情严重者无论是侧卧位还是仰卧位,甚至在开会、坐车时都会鼾声大作。此外,患者在夜间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的同时,还会伴有睡眠动作异常、失眠、多梦、噩梦、多尿、遗尿等。在白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表现为嗜睡,即白天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不可抑制地打瞌睡,甚至在开会、看书、听课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梦乡,病情严重者在与别人谈话时都会不自觉地酣然入睡。由于这类病人睡眠质量太差,因此约有2/3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过多,有的人的睡眠时间常常可达十几个小时,甚至整天昏睡不醒。患者还会自觉疲劳,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激动易怒。
偶尔的一次睡眠呼吸暂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如果这种窒息长期反复发生,其危害就不可小视了。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是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高血压。在对460名猝死患者的分析后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引起夜间猝死的元凶之一。中风等脑血管多发生在夜间,研究发现睡觉时打鼾及呼吸暂停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53%以上男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长期习惯性打鼾史,35%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在睡眠时,与打鼾和呼吸暂停密切相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打鼾和呼吸暂停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直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如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事故统计结果显示,这类司机的事故发生率是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司机的2倍,特别是单人驾驶时的事故率则高达13倍。除交通事故外,其它操作性事故的发生,如塔吊、飞行等也与睡眠密切相关。许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社交能力下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会造成婚姻的失败。另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糖尿病、肥胖、儿童生长迟缓、阳痿、性欲减退、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复杂,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耳鼻喉科关系密切。但关键是上气道的阻塞和塌陷,如鼻息肉、软腭低垂、悬雍垂增粗或增长、扁桃体增生肥大、咽喉部软组织肥厚与脂肪沉积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常常是多种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心脏病、饮酒和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加等都将使病情明显加重。肥胖和体重超标的人应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胖人颈部脂肪沉积缩小了上呼吸道的内径,气道更容易塌陷和阻塞。肥胖患者胸腹部脂肪沉积引起呼吸负荷增加,呼吸效率下降,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方法来缓解和治疗这种疾病,目的是解除狭窄或塌陷的气道,使患者在睡眠中的呼吸更为通畅。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方法是无创性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它的原理是,由于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是上气道阻塞,因此通过给上气道的局部施加一个适当的压力,就可以防止其塌陷,此外通过高速气流对上气道内一些局部反射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扩张气道的能力。临床实践证明,使用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可以消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夜间呼吸紊乱,改善其睡眠结构,从而对因睡眠呼吸暂停而引起的机体损害及出现的并发症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气道正压通气的最大好处在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里使用,并且只在夜间睡眠时使用,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与学习,但是很多患者不能适应长期带这一个面罩睡觉。
鉴于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的阻塞引起,因此通过手术彻底切除阻塞上气道的部分软组织,就可以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了,目前这方面有解决鼻腔堵塞的微创鼻内镜手术,解决口咽软腭扁桃体堵塞的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软腭成型术,解决喉咽部舌根壅塞的颏成形舌根悬吊术等。这类手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上气道的通气情况,改善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虽然现在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不是一定要手术?
全网发布:2009-08-06 01:16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485)
患者:我从上高中时1992年就开始打鼾,一直没停过。06年,我到南京军区总院检查,做了仪器检查。被诊断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当时医生说我扁桃体肥大二度,要我带呼吸机睡觉,或者手术切除扁桃体,再将舌根弄薄点。总费用2万多。 我没用呼吸机,也没接受手术。 我想在附近地区(安徽、江苏)进行手术,请问一下能不能帮我推荐一家医院;还有,费用不能过高,我的承受能力有限。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引起打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见的就是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所造成的打鼾。总的来说:鼾症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药物、减肥、还有持续正压通气鼾症治疗仪(CPAP )和舌托等都是可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法. 一些身体肥胖、颈短的人其上呼吸道较正常人狭窄,
容易出现打鼾,还有一些人是由于睡姿不好而出现打鼾,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他减肥,戒烟酒、改变不良睡姿,或睡眠时佩戴呼吸机。那些因口腔、咽、喉、鼻、舌肌、软腭、悬雍垂等部位的病变引起上呼吸道狭窄、阻塞,而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的患者,就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了。
患者:我还想咨询您一下,是不是要重新到医院做一下检查?然后再决定做手术的方案。手术治愈是100%吗?没什么风险吧?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06年的检查到现在应该重新在做一下了,重点先做个睡眠呼吸监测看看现在打鼾的严重程度,做个纤维鼻咽喉镜看看上呼吸道的哪一段堵塞。各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是不一样的,能达到70%就很不错了。只要是外科手术都会有风险和意外情况发生。
慢性咽炎能否根治,有无偏方
全网发布:2009-08-06 11:43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8256)
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至20%左右。本病极为常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往往给人以不易治愈的印象。很多患有慢性咽炎的人都为此苦恼,总是需求有没有根治的办法,有没有偏方。那么有没有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慢性咽炎的病因:
1、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而转成慢性。
2、各种鼻部疾病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炎症的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入咽后壁,牙周炎、慢性扁桃体炎的直接蔓延等,长期张口呼吸,吸入或食入刺激性物质,如烟、酒、粉尘、有害气体及辛辣食物等。
3、 慢性咽炎职业因素。主要多发于嗓音工作者,如:教师、演员等。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4、 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肝脏病变、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容易引起慢性咽炎。最近,有研究表明,胃内容物经食管返流到咽部,对咽粘膜产生刺激,可导致返流性咽炎,这也是慢性咽炎常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由上可知,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多种多样,想要根治慢性咽炎,必需去除致病的原因,有些病因不单单是靠药物能够解决的,所以预防它的发生或复发更为重要。如戒除烟酒,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口腔、鼻、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和有害气体等。咽炎患者症状较严重,则需医药治疗。
慢性咽炎自诊要点: 症状多样,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痰粘滞感,总感到咽部有咽不下又吐不出的东西,堵塞、发胀、灼热、干燥、发痒、刺激咳嗽、微有咽痛等。常以咳嗽来清除分泌物,特别在早晨用力咳嗽消除咽部分泌物时,症状有短暂缓解。由于食道或下咽部的癌症早期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因此发现以上症状之后应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方能确诊。
慢性咽炎可分为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与干燥性四种,症状大致相同,如咽部有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有时还有微痛感等。患者常因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而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但常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并伴有恶心。萎缩性咽炎患者有时还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上述症状常在用嗓过度、气候突变、吸入干热或寒冷空气时加重,尤以干燥性与萎缩性咽炎的症状更为明显。
怎么治慢性咽炎?
应由医生根据慢性咽炎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1. 慢性单纯性和肥厚性咽炎,将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溶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及咽部清洁;含服各种喉片如碘喉片、西瓜霜喉片、健民咽喉片、银黄喉片等,有助于减轻局部症状;将复方碘甘油、5%硝酸银溶液或10%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和消炎作用;口服清咽利喉中成药,如金果饮、金嗓利咽丸、六神丸等,对控制病情有帮助。咽部异物感症状较重者,用封闭普鲁卡因作穴位(廉泉、人迎) ,封闭可减轻症状。
肥厚性咽炎患者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是咽部组织对慢性炎症的一种反应性改变,只有增生明显时才需要治疗。方法有药物烧灼法、电凝固法、冷冻、激光、微波及射频治疗法。其中激光、微波及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无出血和疗效好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局部紫外线照射及透热疗法对肥厚性咽炎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 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处理上与单纯性咽炎相似。如果再同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口服少量碘剂(如碘化钾) ,有助于改善干燥症状;服用维生素A 、B2、
C 、E 可促进粘膜上皮生长。
3. 返流性咽炎患者,单纯采取上述治疗常难奏效,还应该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适当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甲氰咪胍等) 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以减少胃酸产生及向上返流,疗效更为可靠。
4. 如果时常把注意力放在咽部、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导致病情加重或久治不愈。因此,必要时应进行心理疏导。
中医将慢性咽炎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阴虚火炎型慢性咽炎: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慢性咽炎: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慢性咽炎: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
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患上慢性咽炎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少用烟酒,积极治疗咽部周围器官的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经常含服四季润喉片、薄荷喉症片等。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等。)
饮食调理:
利咽茶饮:双花、麦冬、木蝴蝶、胖大海、生甘草各3-5克,开水冲泡频服。
清咽饮: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元参各50克,捣碎混匀,每日3次,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冲饮。
慢性咽炎治愈后,为巩固疗效以防再发,可常吃下列食品:
绿豆海带汤
原料:绿豆一两、海带一两、白糖少许。
制法:将绿豆与海带(切丝)放于锅中,加水煮烂,后入白糖调味,每日当茶喝。
西瓜汁:将西瓜切开取汁,频频当茶饮。即可清热除烦,又能养阴润燥,甚宜常吃。
总之慢性咽炎应在积极去除病因的基础上,可内服外用,中西药并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鼾症的保健与预防
全网发布:2009-08-06 07:51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1389)
1.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5.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
睡觉打呼噜--鼾症
全网发布:2009-08-06 09:58 发表者:余斌 (访问人次:2816)
患者:有时候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些回音。在和我一起睡的同学都说我打呼噜很大声。影响她们的睡眠,早上起来都觉的口很干很涩的感觉,嘴巴有口臭的感觉,麻烦医生进来给我一个回复好吗?真的好烦脑,这让我在同学面前都很不好意思的。
厦门中医院耳鼻喉科余斌:“打呼噜声很大”在医学上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鼾症:即只是打呼噜声音大,并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无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憋醒,无白天嗜睡,乏力等症状,经过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者。
第二种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即打呼噜声音大,并且伴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嗜睡,易犯困打瞌睡,乏力等症状,经过睡眠呼吸监测检查证实有睡眠呼吸暂停者。
单纯鼾症对自己没影响,只是会影响床伴或室友的睡眠质量。如果你在意的话,可以行手术治疗,解决鼾声大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时间长了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现在证实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都挺大,这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你首先应到医院做个睡眠呼吸检测检查,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通用名称】盐酸氨溴索片
【英文名称】Ambroxol Hydrochloride Tablets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氨溴索
【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作用类别】本品为祛痰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理毒理】本品为粘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适应症】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
【用法和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饭后服。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胃部不适、食欲缺乏、腹痛、腹泻。
【注意事项】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 应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同时使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
4. 本品为一种粘液调节剂,仅对咳痰症状有一定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咳嗽、咳痰的原因,如使用7日后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5.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 儿童必须在***监护下使用。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与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新、红霉素、强力霉素)同时服用,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
咽不舒服可能是因为咽喉炎症充血导致(也容易有少量出血的),但是这种情况持续较长(半年或几年)才可能鼻咽癌(慢性病,长期刺激导致恶变)。
常见临床表现:
(一) 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二) 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 头痛 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 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 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六) 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 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 。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 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 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十) 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 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什么是乙肝的大三阳和小三阳?
简单介绍一下何为乙肝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他们各自代表什么意义,是否需要治疗?
大小三阳是大家通俗的讲法,应该是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在血液里的抗原抗体反应,对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通常把表面抗原、e 抗原、核心抗体三个阳性称为大三阳,如果是表面抗原、e 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则称为小三阳,这个是通俗的说法,实际医学上称为e 抗原阳性和e 抗原阴性。
通常来讲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大三阳说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比较强,传染性相对也比较高。如果是小三阳不是e 抗原阳性而是e 抗体阳性,相对来说在身体里面的复制可能是比较低或者是没有。
大、小三阳是否都需要治疗?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治疗吗?
对于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需不需要治疗还要参考病人肝功能的变化,就是转氨酶的变化,还要看病毒复制的程度,就是HBVDNA 的量。如果病人肝脏有炎症,表现是肝功能增高,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或者稍微高一点,像这种病人可以暂时不需要治疗。
因为肝功能间接反应了肝脏的炎症状况,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话说明肝脏基本没有什么炎症。尽管这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这个病毒进入体内和人体之间是和平共处的,或者是共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叫做免疫耐受,相互不影响,就不需要治疗,当然对周围人可能还是有威胁的,因为毕竟传染性是有的,所以对这种人从事的职业是有一点限制的,比如说餐饮业、旅游的限制是需要的,但是治疗是不需要的。
另外还要参考体内病毒复制的程度,以及转氨酶的程度,如果转氨酶在正常值(40)的两倍以上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e 抗原阳性和e 抗原阴性对HBVDNA 水平的要求可以相差一点,对e 抗原阳性的大三阳的患者一般希望HBVDNA 在10的五次方以上,这个是最好的治疗时机,而e 抗原阴性的小三阳的患者只要在10的4次方就需要治疗了。
大三阳在三种情况下转为小三阳 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更严重, 很多对大小三阳认识不是很明确,会有一些误区,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的传染性大或者大三阳比小三阳的病情严重,像这种看法是不是正确?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DNA 有复制那么都是有传染性的,当然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有不同,大三阳的人往往转氨酶比较高,HBVDNA 也比较高,小三阳可能ALT 的水平比大三阳要低一点,HBVDNA 也低一点,但是这两种都是有传染性的。
而且我们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所有的小三阳都是从大三阳变过来的,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患者身体里感染乙肝病毒以后,自己身体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以后把病毒清除,因此可以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我们医学上讲是自然转移,当然这种情况是好的,因为病毒基本控制了,ALT 水平也基本正常,有一小部分人是这样的,更多的人不会自然转阴。
第二种情况,因为乙肝病毒是复制能力很强的病毒,医学上统计,乙肝病毒每天产生的病毒量是10的12次方,就是一千亿个拷贝数,这是非常厉害的,在这么严重的复制过程中间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有一部分大三阳转小三阳就是由于乙肝病毒的变异,变异发生的部位是在乙肝病毒的前C 区或者是C 区,发生病毒变异以后,e 抗原表达不出了,就只是e 抗体了。
实际上这种小三阳患者的传染性比较高,而且危害比e 抗原阳性的可能还要大,在欧洲地中海国家,意大利南部,法国,希腊地方乙肝患者主要是e 抗原阴性的小三阳病人为主,这种病人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数在40岁以上,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肝癌的机会比大三阳还要大,这是第二种情况,病毒发生了变异,是小三阳,但是HBVDNA 是高的,ALT 水平还是高的,所以这种病人需要测定一下病毒的变异,这种病人肯定需要治疗,否则危害很厉害。
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现在希望达到的,通过抗病毒的治疗,把HBVDNA 转阴,而且把e 抗原也转掉了,产生e 抗体,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种病人是DNA 也正常了,肝功能也正常了,这是我们抗乙肝病毒治疗希望达到的一个现实的目标,或者治疗达到这个程度病人就基本稳定了。
病人如果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刚开始一般都是以大三阳为主,后面会转为三种情况,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的病情还是更加严重的,并且传染性会更大。
传染性差不多,如果不治疗可能预后会更差,有些病人会变成肝硬化,肝癌,所以对这些病人要更重视。今年5月份在香港召开的沪港肝炎会议上,当时报道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一共调查了将近2499例的
慢性乙肝病人,结果发现大概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占了60%,e 抗原阴性的占了40%,就说明e 抗原阳性在目前国内还是主要的,e 抗原阴性也不能忽视。解析:小三阳有时比大三阳更危险!
像大三阳转小三阳的病人,最后会不会也变成第二种,也会出现小三阳变异的情况?
实际上有时候在用药治疗过程中间病毒发生了变异,生物学就是这样的,你要消灭它,它要不被你消灭,这样的话就会发生耐药变异,在S 区,在C 区,在P 区都可能发生变异,所以有时候抗病毒治疗,特别是有一些核苷类药物的治疗都可能发生,比如说用拉米夫定治疗以后大三阳转小三阳,但是DNA 还是高的,后来一查是变异了,就说明不是病情好转了,而是病发生变异以后成为一个小三阳。
有些小三阳治疗的时间要比大三阳时间长, 像这种小三阳患者和大三阳患者治疗难度比起来会不会更大? 从我们现在治疗的目标和策略来看,无论是e 抗原阳性还是e 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这样的话可以达到减轻肝脏病理炎症坏死的目的,肝功能能够恢复正常,这是我们一开始希望达到的,当然长期的目标是要阻止病人演变到肝硬化或者肝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能够很好的保证,而且像这种病人可以减少以后由于中末期肝病而需要进行的肝脏移植,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这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药用到什么时候,是不是要终身用药,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这样的提法,不像对糖尿病,高血压要提终身用药,特别是对e 抗原阳性的慢乙肝,经过治疗DNA 转阴了,肝功能正常了,e 抗原转阴了产生e 抗体,达到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巩固治疗半年到一年这种病人就可以停药了,当然这种病人停药以后观察一年到两年以上,80%的病人都可以很好的稳定,所以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个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要求,比DNA 的转阴意义更大。
对e 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在治疗过程中的HBVDNA 抑制是可以见到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也可以见到,但是它没有一个e 抗原的血清学转变,所以对e 抗原阴性的人来讲,治疗的时间就要长。
根据我们国家的指南,达到很好治疗效果的e 抗原的阳性是两年,对e 抗原阴性的至少是两年半,像2007年美国肝脏病学会对e 抗原阳性和阴性都要求最高目标实现表面抗原的转阴,实际上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如果说按照这个目标来讲e 抗原阴性的人治疗的时间就很长了,三年、五年甚至于终身都有可能的。
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能提高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几率
慢性乙肝如果是大三阳的患者变为小三阳的话再巩固一段时间就可以停药了,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指标,现在我们的乙肝治疗最主要的是抗病毒治疗,像这种需要治疗的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或者大三阳患者治疗用什么样的药物可以达到多大的机率转化为小三阳?
现在我们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是很明确的,这个是国内、国际一致的看法一定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就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第二大类就是核苷(酸)类似物,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批准的干扰素有三个,核苷类药物有四种,我们从上市的前后来讲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对待一个具体的病人怎么来考虑抗病毒治疗,第一个要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我们希望治疗的时候转氨酶要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上,DNA 复制到十的四次方以上,这种病人都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的中间也要考虑很多问题,第一个希望抑制病毒效果很快的,一个是恩替卡韦,一个是替比夫定,这两个药抑制病毒的作用是很快的,一般治疗三到六个月可以下降6个LOG 左右,而拉米夫定是5个LOG 左右,阿德福韦只有4个LOG 左右。干扰素相应的比较慢。
第二个就是希望有比较高的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比率,我们为什么对e 抗原阳性的病人强调要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里面有几个理由,第一个就是出现了血清学转换后停药病情比较稳定,复发的机会比较少,第二个DNA 也已经恢复正常了,肝功能也好了,病情稳定了,停药以后复发也少,另外今后再发生到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就非常少了,在这个前提下治疗好的话病情就能得到持续的缓解,工作、生活、婚姻等等就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e 抗原阳性要强调实现e 抗原血清转换。
现在看起来在核苷类药物里面,国际上的实验,包括中国的实验看起来,用替比夫定治疗以后两年大概可以有47%的人可以e 抗原血清转换,其他核苷类的药物大概只有10%到20%,这个是比较高的,当然干扰素治疗了以后经过一年的治疗停药半年后观察大概是32%,到两年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水平,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替比夫定既有比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另外对e 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也具有比较好的作用。 替比夫定两年能达到47%的血清学转换,选择的患者有些什么特点吗?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包括这次在香港会议上公布的资料,我们大陆、台湾和韩国,大概e 抗原阳性的患者90%以上DNA 是小于9个LOG ,另外81%的ALT 大于正常的两倍,像这种病人取得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另外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一些什么?需不需要定期的去监测? 慢性乙肝治疗的技术性要求很强,对患者来讲一定要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碰到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随时和医生沟通,或者有什么疑问要根据医嘱很好的吃药,有时候我接触的一些病人往往在某一个医生看的时候是隔天吃药的或者有的时候是吃半片,有时候出差药都不带的,这种都不太好,会影响医生的治疗。
如果有什么不良的反应要跟医生反馈,同时,作为传染科的专科医生应该对国内的指南,国际的指南了解得非常透,经常把这些指南复习一下,因为有时候医生还要温故而知新,核苷类药物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发展很快,新的东西很多,我们2005年12月份颁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到现在将近3年,这三年里面科学发展很多,所以今年中华医学会把我们的指南要进行更新。今年9月份在杭州全国感染病学上面要提交大家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更新还有很多,医生要跟上这方面抗病毒知识的更新,要吸收。
比如说我们过去对抗病毒治疗有一个续贯治疗,这个比较容易发生耐药变异,发生耐药变异以后现在主张联合治疗,另外要定期的进行检测,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预测的,对于乙肝病毒的治疗有一个路线图,根据某一个抗病毒药物的特性往往在半年的时候检测是很重要,判断这个药效果好不好,需不需要加药,根据路线图可以优化治疗。现在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所以也要因人而异,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还要加强监测,加强医患之间相互的沟通,当然还有医生本身不断的学习提高,这样可以把治疗的效果提得更高。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 病情是否会反复, 大三阳患者转为小三阳以后是不是预示着病情就这样稳定下去了,还是会出现反复?
经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了DNA 转阴,e 抗原血清学转换以后,只要再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甚至一年,这种情况下停药以后80%的人病情一直是很稳定的,当然对这些病人以后还要进行定期的监测,随访,刚开始停止治疗的时候每三个月一次,过了一年以后比较好的话每四个月一次,每半年一次,还有患者不要认为万事大吉了,有一些自我保健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酒是肝脏的大敌,喝酒这个不良的习惯要改掉,还有就是生活的作息习惯要规律,包括晚上打牌,下棋,看电视,夜生活都要注意,生活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现在已经有16、7年的随访结果了,只要e 抗原血清发生转换以后,再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情况是非常低的,我这里有一个数字,如果患者表面抗原和e 抗原全部转掉了,肝功能正常的,这种病人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作为1的话,如果他是e 抗原阴性的,表面抗原阳性的危险性要增加将近10倍,如果是e 抗原还是阳性的,危险性是60倍,把e 抗原阴性和阳性的以后转为肝癌的危险性大概要高六倍。如果e 抗原血清转换以后肝硬化的发生率就很少,经过16年的随访由e 抗原血清转换发生肝硬化的大概只有10%,没有转换的是45%,大概相差差不多将近5倍,经过长时间随访说明e 抗原血清转换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
单纯保肝降酶的药物最好少用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讲除了大三阳,小三阳这个指标以外,患者还应该注意一些DNA 和转氨酶这些指标,不能只是单纯的看大小三阳。这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我们在抗病毒治疗的时候,有明显降酶作用的药还是不用用,因为有时候会造成临床上的假象,我们过去也碰到很多人经过5年的保肝治疗,肝功能好了,但是DNA 还是高,甚至于体检发现已经变成肝硬化了,单纯的降酶药还是少用。反过来有的人讲经过三年治疗病情怎么还没好,关键问题是没有抗病毒,抗病毒是主要的,当然保肝、降酶也是需要的,但是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我是大三阳的患者,DNA 是10的七次方,肝功正常,前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医院采用体细胞治疗法,这个可靠吗?
目前国内、国际经过我们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这些被证明是有抗病毒作用的,是安全可靠的。建议患者不应该随便把自己作为动物实验一样的用一些药,这些药严格来讲都是违反我们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种治疗性的疫苗,国家已经同意三期临床,在某一些医院进行观察,在最终报告没有出来以前也不可能随便加以运用,所以一定要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没有这个批准有很多东西可能就是违法的。毕竟人的生命是第一的,我劝这位患者不要轻易的去尝试,尽管现在媒体、宣传部门抓了很多不实的宣传,但是在半夜里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广告,我再次很慎重的奉劝大家不要去轻信。
患乙肝十多年了,现在要考大学了,是小三阳,肝功正常,DNA 是10的四次方以下,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治疗? 小三阳正好是四次方,肝功能也好,这种情况是病人处于一个免疫耐受期,病毒和我们人体之间和平共处,根据我们临床的经验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是不好的,再用下去还可能发生病毒的变异,我的建议最好还是加强观
察,我们希望治疗要在一个最适宜的时候进行,如果转氨酶高上来了,抓住这个机会治疗,药物和钱都要用在刀口上,如果家里面有肝癌的家族史的或者本人在这方面要求很迫切的话,可以考虑做一个肝活检,如果证明有炎症也是可以接受治疗的,如果没有什么炎症或者轻度炎症也不需要治疗。
小三阳的患者也会处于免疫耐受期?
大三阳,小三阳都可能有免疫耐受期,如果这种病人有家族史的或者有迫切要求的,我们都建议做一个肝活检,而且这个技术是很安全的,这样的话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要及时的治疗,医生定期随访毕竟还是消极的,能不能及早来访肝活检是很好的办法,出现了肝炎再进行治疗,我们也发现极少数的在不知不觉中间已经发展到肝硬化了,那这个治疗就晚一点了,所以要加强观察,如果本人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懂的话我还是建议做肝活检。
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以后会变成小三阳,这个依然是乙肝病毒还是会变异成另外一个病毒?
乙肝病毒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病毒株,所有的e 抗原阴性,小三阳的病毒都是从大三阳转过去的,不是另外的病毒株,一种是身体自己出现免疫力把病毒清除掉了,第二种就是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间或者由于治疗不当发生变异了,另外是大三阳经过治疗以后变成小三阳。
一年前知道自己得了乙肝,高考的时候检查是大三阳,肝功正常,现在大学毕业肝功不正常了,用了几个月的药物把肝功恢复正常变成小三阳了,像这种情况还需要继续吃药吗?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尽头? 一定要查DNA ,如果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DNA 转阴了,肝功能也正常了,这种情况就说明实现了e 抗原的血清转换,这是非常好的,按照我们国家的指南,第一年是一个基础治疗,如果现在e 抗原转掉了变小三阳了,而且DNA 也正常了,ALT 也正常了,这样坚持再用一年,期间每隔四到六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好了就停药。还有就是不用抗病毒治疗,病毒本身发生变异,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DNA 首先要做检测,DNA 如果是阴性的要祝贺他,治疗的现实目标达到了,只要再巩固治疗一年就可以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现在分为两种,一种叫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就是单独的第一个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也可以e 抗体阳性,但是DNA 是正常的,肝功能正常的,这个叫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另外一种叫非活动性的乙
肝病毒感染者,这个就是指大三阳经过治疗以后转成小三阳了,DNA 转阴了,肝功能也好了,这个就说明病情没有活动,这个是得了病以后,经过治疗以后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没有发病的。小三阳的患者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是患者,所以现在健康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基本不太用了,就分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和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建议
要正确的理解和对待大小三阳,另外我们不能光孤立的看大小三阳,还需要进行肝功能和DNA 同步的检测,这样就有利于医生来判断需不需要治疗,怎么治疗,治疗的疗程应该是多少,现在抗病毒治疗发展了十几年,乙肝患者不要紧张,不要恐慌,按照我们目前的手段对乙肝治疗应该充满信心。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
多汗症可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可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为甲亢。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时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三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四是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小常识: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专家提醒: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 的含量。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