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DOI:10.15912/j.cnki.gocm.2014.15.094

352

• 临床护理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周 特  兰孝忠

(吉林农业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52-02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在输液过程中常因巡视不到位、技术不娴熟和缺乏有关药理知识等主客观原因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问题。如不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一般出现局部组织发红、肿胀、胀痛和不同程度的疼痛,皮肤暗紫、变硬,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加重患者的痛苦和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出现输液外渗或渗漏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一旦发生应给予妥善处理和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为此,笔者总结分析导致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其预防性护理和临床护理措施如下,以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药物、疾病、护士技术和物理等因素。1.1 患者因素

对于新生儿患者,因胎脂分布全身,皮肤苍白或青紫,此时头皮

[1]

是唯一能穿刺的部位,但少有可见血管,穿刺较难,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可致药物外渗。对于婴幼儿患者,其血管短而不直,加之穿刺时哭闹、不配合,家长比较急躁,护士的压力较大,静脉穿刺难度加大;穿刺后难以固定,由于天性好动,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难以表达,易发生药物外渗。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反应能力下降,痛感减低,注射针头易出现移位,增加了药物外渗的概率。对于无法沟通的患者,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患者较为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如护士没有加强巡视,易出现药物外渗。对于严重脱水和急危重症等患者,受损的微循环血管由于通透性增加,外渗较易发生。在输液过程中,患者不自主活动造成针头不稳定,移位,针尖刺破血管壁。多组液体输液过程长,患者大小便或进餐时,针尖位置随患者活动引起角度改变,易刺破血管而造成外渗。1.2 药物因素

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本身的毒性作用都能刺激血管,造成损伤。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主要包括:①抗生素类。如青

3.2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3.2.1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衰减,对自身状况比较悲观,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非常希望被重视,被尊重。虽然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减退,但对长期记忆较好,经常回忆过去,不愿意面对现实。因身患淋巴瘤,极易产生悲观、失望、抑郁的心理,情绪低落。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命不久矣,不愿意积极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有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里带来经济问题,认为自己不但不能为家里人做什么还要成为拖累,每天心事重重,忧郁悲观,拒绝介绍治疗。

3.2.2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眼花、耳聋等老年症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于老年人接触时要有耐心、细心、不怕麻烦,一定要注意语言和态度。老年人一般都害怕孤独,渴望被尊重,护理人员要专心倾听、耐心陪伴。并且多鼓励患者家属前来探望,多与老人交流,减少孤独感和被遗弃感。针对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该鼓励老年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热情的与他们交谈,耐心和蔼的教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告诉他们肿瘤虽为难治之症,却非不治之症。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肿瘤长的不同位置,进行手术、化疗、放疗,争取延长或保持生命。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根据个人特点,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实施相关的措施。帮助老年人克服生理功能减退带来的不便,减少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在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信心、表示绝望,拒绝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不可强制和责难,要有耐心,有耐性的解释,缓解患者的悲

观情绪。主动的和老年人患者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与安慰,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有的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这事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的倾听,对于他们过去的成就给与肯定,是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改善心理和情绪,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对于老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时要保持镇静,正确引导,不可态度过硬或回避,要理解患者的一时之过,并鼓励老年淋巴瘤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鼓励亲人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如经济,家庭等。

从医学模式上来看,人是一个整体,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而且包括心理上。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在医院护理中,心理护理已成为现在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淋巴瘤患者有特定的人格特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心理压力。临床实践证明,护理人员热心接待,重视健康教育,良好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正确面对事实,认识到凭借现代先进的医疗手段,淋巴瘤还是有可能治愈的,鼓励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要,使患者建立起与疾病抗战的心理准备,对未来充满信心。参考文献

[1] 熊蓓, 陈燕. 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临床血

液学杂志,2006,19(5):276-278.

[2] 黄芳. 不同年龄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及护理体会[J].柳州医学,

2012,25(4):230-232.

[3] 周菲.2000-2004年心理护理方面文献统计分析[J].长江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2(3):85-87.

• 临床护理 •

353

霉素钠、舒氨西林、氨苄青霉素、新治君等青霉素类,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新钠、头孢噻肟钠、头孢米诺钠等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磷霉素、白霉素等其他抗生素;②甘露醇、山梨醇等等高渗溶液;③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阳离子溶液;④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⑤葛根素、丹参、培丙脂、碟脉灵、血栓通、丹奥等扩血管药;⑤某些抗癌药物。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将会影响患者治疗或危害机体健康。如动物实验显示,静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1.3 疾病因素

①癌症:这类患者在反复接受化疗后,血管变得较脆,穿刺较难,可致药物外渗。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发生硬化,药物易外渗。③糖尿病:由于患者的三大营养素代谢失调,所致血管硬化易出现药物外渗。④静脉压增高:如患者右心衰竭,全身静脉淤血,阻碍血液回流,药物易发生外渗。1.4 技术因素

①操作前对血管条件评估欠准确,致使针尖斜面在血管内外各半;或穿透血管,一次穿刺在血管壁上留有两处针眼,在松开调节器便发生,见于输液时。未能掌握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角度技术、进针长度掌握不熟练,进针后在皮下反复进退刺破血管造成渗漏。②穿刺部位用敷料覆盖,不利于外渗的观察;没有定时巡视。③护士不甚了解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④钢针所致外渗的发生机会高于留置针。⑤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⑥长时间在同一个部位穿刺或使用输液泵' 输液。1.5 血管因素

①外周静脉发生外渗的机会高于中心静脉;②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况,病理原因造成缺血缺氧;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提高了血管内压力和通透性,易致药物外渗;③穿刺部位如在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易发生外渗。1.6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液体的输入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机械刺激等。2 药物外渗的预防性护理2.1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士要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正确选择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力求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做到松紧适宜。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教会患者或其陪伴者正确的护理方法。2.2 静脉血管的合理选择

首先,应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和适宜的针头,应避开有硬结、瘢痕、炎症或皮肤病等部位作为穿刺点。其次,准确评估静脉血管具体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静脉血管要有计划使用,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并左右交替进行。如果需要长期输液、穿刺较为困难的患者,应尽量选择直的血管以留置针形式输液,因留置针导管柔软,少见血管损伤,轻微活动外渗亦少见,留置针保留时间在3~5 d,避免反复穿刺,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有利于后续用药。2.3 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有些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以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产生的炎性反应使组织液生成增多,因此应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以免引起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药液外渗。间羟胺、多巴胺持续给药时,应建立2条留置针静脉通道,每2~3 h交替使用,这可防止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必须用生理盐水

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滴入该药物。滴注甘露醇时,为确保血管通畅,应热敷穿刺部位或采取提高药物温度的措施。如遇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让家属及患者知道注意要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2.4 加强护士责任心

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及精湛的操作技术。穿刺前,护士应用热情肯定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简要操作过程,不会疼痛,鼓励患者,转移其注意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输液时应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以及输注化疗药和易致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做到床头交接班,并密切观察和检查穿刺部位,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穿刺部位。2.5 输液时的健康教育

输液前,护士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外渗后的严重性,使用留置针的好处;输液时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穿刺肢体尽量不要活动尤其是输注高危药物时,指导其学会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预防和减少药物外渗。2.6 正确拔针和按压

输液后,将调节器和胶贴依次拧紧、去除,快速拔针,沿血管方向用干棉签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按压5~10 min左右直至不出血为止。但应注意不得在按压处揉动,力度要适宜。最佳拔针时间应选择在输液瓶内药液输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正确拔针可避免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可避免输液管内回流血液,提高血管的利用率,有效阻止皮下瘀血和在同一部位输液再次发生药物外渗。3 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药物外渗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积极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促进液体重吸收,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除根据外渗范围及其性质的不同采取的护理措施[1]外,尚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3.1 基本临床护理措施

①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置20~30 cm。②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③热敷:主要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润,每10~20 min更换1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④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作用。3.2 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外渗的护理

①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当肿块5 cm×5 cm时,应及时湿敷硫酸镁或呋喃西林。②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应给予冷敷或湿敷硫酸镁,也可湿敷0.5% 654-2溶液。③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钙剂外渗首选湿敷硫酸镁,其次也可湿敷0.5% 654-2溶液;甘露醇渗漏初期可热敷,也可湿敷硫酸镁或75%乙醇溶液。④扩血管药物:上述方法均可采用。⑤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渗漏轻微时热敷,严重时按医嘱处理,可局部封闭,湿敷654-2溶液等,也可用酚妥拉明封闭,湿敷氢化可的松。⑥抗肿瘤药物: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注,然后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再注入5~10 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冰敷,其他按医嘱执行。⑦化疗药物外渗时,立即停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降低药物浓度,避免局部肿胀和坏死的发生。参考文献

[1] 段立春.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

南,2012,10(21):393-394.

DOI:10.15912/j.cnki.gocm.2014.15.094

352

• 临床护理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周 特  兰孝忠

(吉林农业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52-02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在输液过程中常因巡视不到位、技术不娴熟和缺乏有关药理知识等主客观原因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问题。如不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一般出现局部组织发红、肿胀、胀痛和不同程度的疼痛,皮肤暗紫、变硬,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加重患者的痛苦和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出现输液外渗或渗漏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一旦发生应给予妥善处理和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为此,笔者总结分析导致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其预防性护理和临床护理措施如下,以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药物、疾病、护士技术和物理等因素。1.1 患者因素

对于新生儿患者,因胎脂分布全身,皮肤苍白或青紫,此时头皮

[1]

是唯一能穿刺的部位,但少有可见血管,穿刺较难,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可致药物外渗。对于婴幼儿患者,其血管短而不直,加之穿刺时哭闹、不配合,家长比较急躁,护士的压力较大,静脉穿刺难度加大;穿刺后难以固定,由于天性好动,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难以表达,易发生药物外渗。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反应能力下降,痛感减低,注射针头易出现移位,增加了药物外渗的概率。对于无法沟通的患者,不能进行语言交流,患者较为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如护士没有加强巡视,易出现药物外渗。对于严重脱水和急危重症等患者,受损的微循环血管由于通透性增加,外渗较易发生。在输液过程中,患者不自主活动造成针头不稳定,移位,针尖刺破血管壁。多组液体输液过程长,患者大小便或进餐时,针尖位置随患者活动引起角度改变,易刺破血管而造成外渗。1.2 药物因素

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本身的毒性作用都能刺激血管,造成损伤。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主要包括:①抗生素类。如青

3.2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3.2.1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衰减,对自身状况比较悲观,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非常希望被重视,被尊重。虽然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减退,但对长期记忆较好,经常回忆过去,不愿意面对现实。因身患淋巴瘤,极易产生悲观、失望、抑郁的心理,情绪低落。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命不久矣,不愿意积极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有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里带来经济问题,认为自己不但不能为家里人做什么还要成为拖累,每天心事重重,忧郁悲观,拒绝介绍治疗。

3.2.2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眼花、耳聋等老年症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于老年人接触时要有耐心、细心、不怕麻烦,一定要注意语言和态度。老年人一般都害怕孤独,渴望被尊重,护理人员要专心倾听、耐心陪伴。并且多鼓励患者家属前来探望,多与老人交流,减少孤独感和被遗弃感。针对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该鼓励老年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热情的与他们交谈,耐心和蔼的教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告诉他们肿瘤虽为难治之症,却非不治之症。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肿瘤长的不同位置,进行手术、化疗、放疗,争取延长或保持生命。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根据个人特点,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实施相关的措施。帮助老年人克服生理功能减退带来的不便,减少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在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信心、表示绝望,拒绝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不可强制和责难,要有耐心,有耐性的解释,缓解患者的悲

观情绪。主动的和老年人患者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与安慰,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有的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这事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的倾听,对于他们过去的成就给与肯定,是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改善心理和情绪,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对于老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时要保持镇静,正确引导,不可态度过硬或回避,要理解患者的一时之过,并鼓励老年淋巴瘤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鼓励亲人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如经济,家庭等。

从医学模式上来看,人是一个整体,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而且包括心理上。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在医院护理中,心理护理已成为现在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淋巴瘤患者有特定的人格特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心理压力。临床实践证明,护理人员热心接待,重视健康教育,良好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正确面对事实,认识到凭借现代先进的医疗手段,淋巴瘤还是有可能治愈的,鼓励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要,使患者建立起与疾病抗战的心理准备,对未来充满信心。参考文献

[1] 熊蓓, 陈燕. 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临床血

液学杂志,2006,19(5):276-278.

[2] 黄芳. 不同年龄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及护理体会[J].柳州医学,

2012,25(4):230-232.

[3] 周菲.2000-2004年心理护理方面文献统计分析[J].长江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2(3):85-87.

• 临床护理 •

353

霉素钠、舒氨西林、氨苄青霉素、新治君等青霉素类,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新钠、头孢噻肟钠、头孢米诺钠等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磷霉素、白霉素等其他抗生素;②甘露醇、山梨醇等等高渗溶液;③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阳离子溶液;④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⑤葛根素、丹参、培丙脂、碟脉灵、血栓通、丹奥等扩血管药;⑤某些抗癌药物。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将会影响患者治疗或危害机体健康。如动物实验显示,静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1.3 疾病因素

①癌症:这类患者在反复接受化疗后,血管变得较脆,穿刺较难,可致药物外渗。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发生硬化,药物易外渗。③糖尿病:由于患者的三大营养素代谢失调,所致血管硬化易出现药物外渗。④静脉压增高:如患者右心衰竭,全身静脉淤血,阻碍血液回流,药物易发生外渗。1.4 技术因素

①操作前对血管条件评估欠准确,致使针尖斜面在血管内外各半;或穿透血管,一次穿刺在血管壁上留有两处针眼,在松开调节器便发生,见于输液时。未能掌握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角度技术、进针长度掌握不熟练,进针后在皮下反复进退刺破血管造成渗漏。②穿刺部位用敷料覆盖,不利于外渗的观察;没有定时巡视。③护士不甚了解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④钢针所致外渗的发生机会高于留置针。⑤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⑥长时间在同一个部位穿刺或使用输液泵' 输液。1.5 血管因素

①外周静脉发生外渗的机会高于中心静脉;②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况,病理原因造成缺血缺氧;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提高了血管内压力和通透性,易致药物外渗;③穿刺部位如在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易发生外渗。1.6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液体的输入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机械刺激等。2 药物外渗的预防性护理2.1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士要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正确选择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力求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做到松紧适宜。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教会患者或其陪伴者正确的护理方法。2.2 静脉血管的合理选择

首先,应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和适宜的针头,应避开有硬结、瘢痕、炎症或皮肤病等部位作为穿刺点。其次,准确评估静脉血管具体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静脉血管要有计划使用,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并左右交替进行。如果需要长期输液、穿刺较为困难的患者,应尽量选择直的血管以留置针形式输液,因留置针导管柔软,少见血管损伤,轻微活动外渗亦少见,留置针保留时间在3~5 d,避免反复穿刺,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有利于后续用药。2.3 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有些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以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产生的炎性反应使组织液生成增多,因此应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以免引起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药液外渗。间羟胺、多巴胺持续给药时,应建立2条留置针静脉通道,每2~3 h交替使用,这可防止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必须用生理盐水

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滴入该药物。滴注甘露醇时,为确保血管通畅,应热敷穿刺部位或采取提高药物温度的措施。如遇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让家属及患者知道注意要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2.4 加强护士责任心

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及精湛的操作技术。穿刺前,护士应用热情肯定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简要操作过程,不会疼痛,鼓励患者,转移其注意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输液时应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以及输注化疗药和易致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做到床头交接班,并密切观察和检查穿刺部位,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穿刺部位。2.5 输液时的健康教育

输液前,护士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外渗后的严重性,使用留置针的好处;输液时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穿刺肢体尽量不要活动尤其是输注高危药物时,指导其学会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预防和减少药物外渗。2.6 正确拔针和按压

输液后,将调节器和胶贴依次拧紧、去除,快速拔针,沿血管方向用干棉签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按压5~10 min左右直至不出血为止。但应注意不得在按压处揉动,力度要适宜。最佳拔针时间应选择在输液瓶内药液输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正确拔针可避免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可避免输液管内回流血液,提高血管的利用率,有效阻止皮下瘀血和在同一部位输液再次发生药物外渗。3 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药物外渗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积极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促进液体重吸收,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除根据外渗范围及其性质的不同采取的护理措施[1]外,尚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3.1 基本临床护理措施

①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置20~30 cm。②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③热敷:主要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润,每10~20 min更换1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④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作用。3.2 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外渗的护理

①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当肿块5 cm×5 cm时,应及时湿敷硫酸镁或呋喃西林。②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应给予冷敷或湿敷硫酸镁,也可湿敷0.5% 654-2溶液。③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钙剂外渗首选湿敷硫酸镁,其次也可湿敷0.5% 654-2溶液;甘露醇渗漏初期可热敷,也可湿敷硫酸镁或75%乙醇溶液。④扩血管药物:上述方法均可采用。⑤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渗漏轻微时热敷,严重时按医嘱处理,可局部封闭,湿敷654-2溶液等,也可用酚妥拉明封闭,湿敷氢化可的松。⑥抗肿瘤药物: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注,然后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再注入5~10 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冰敷,其他按医嘱执行。⑦化疗药物外渗时,立即停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降低药物浓度,避免局部肿胀和坏死的发生。参考文献

[1] 段立春.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

南,2012,10(21):393-394.


相关内容

  •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 ...

  • 精密过滤输液器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 [摘要] 目的 采用SYQ-系列,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材料,过滤器过滤介质孔径小于等于3.0μm的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带配套自用静脉输液针)对静脉输注的化疗药液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10 ...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浅析
  •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61-01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护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寻求护理对策,改善操作技巧,减少病人痛苦, ...

  •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74・ 主国塞厦坦理塞盍2Q12玺2旦!!旦筮婴鲞筮堑翅£h也』旦墼盟!望:勘鲤匹照堕!12Q12.y丛:垫,№!堑 ・iy-司l查分析・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黄利娥李小梅谢肖霞 [摘要] 201 目的探索sl,JL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 1年5- ...

  • 临床常见的输血,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 临床常见的输血,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不良反应.原因.症状及护理措施: (一) .什么是静脉输血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是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 静脉输血的目的: 正常成人的血容量应占体重的8%.一般情况失血不超过人体血量的10%时,对健康无明显 ...

  • 深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
  • [摘 要]在临床中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主要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深静脉置管术,与此同时,深静脉置管术自身还可以进行输血.输液等,尤其是在肿瘤化疗和肠外营养的输送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之中,若可以建立一条既保证高质量又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因穿刺所承受的痛苦,还可以 ...

  • 综合干预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 ・1604・ 生堡塑岱坦堡苤查垫!!生i旦!旦筮!!鲞筮!!翅g塾i旦』丛堂盟坚望:丛型!:!Q!!:!坐:!!:型!:!! .综述. 综合干预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张学萍马小燕李桂英姜明慧 戴庆妍 [关键词]综述:护理:静脉炎:胺碘酮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是一种苯芘 ...

  •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
  • #76# 临床护理杂志2010年2月第9卷第1期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 周晓菲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 将静脉留置针患者205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穿刺) 107例, 对照组(手背穿刺) 98例, 从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比较两种穿刺部位的留置 ...

  • 2015年静疗小组计划
  • 2015年静疗小组工作计划 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同时发现并解决目前临床输液中的问题,促进我院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现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2015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