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的激发研究
摘要大班多层(largemultilevelclass)集体授课方式是目前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主要课堂组织形式,这类班级学生的个体间差异较大。本文分析了大班英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就如何有效激发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班教学;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学科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外语学科是英语,其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仍以层次不一、人数众多的学生在同一班级(largemultilevelclass)集体授课为主。担任这类班级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超过50名学生的班级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促进学有余力学生的英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要帮助学力较差的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恢复他们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不少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也已出现“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然而如何在学额过多且学力差异较大的班级中有效激发全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这方面的探索尚显不足。鉴于大班化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普遍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激发的研究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班英语教学的特点
大班教学是一种异质同班教学,这类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就英语学习而言,大班学生不仅在语言知识与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学生个体自身在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诸方面的发展上也很不平衡。大班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弊端:教学内容、进度严格的一致性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其才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却迫于进度而疲于应付,往往因学业上的一再失败而丧失信心和继续学习的热情,进而造成学习纪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大班教学也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认知内驱力与英语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内驱力既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也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因此它是一种内在动机。实验证明,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欲求,以及为应付环境提出的众多问题等有关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这种对获得知识本身的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英语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最根本的要注重使学生从英语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积极意义。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内在价值体验,能够对自己
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能够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能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形成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从自我发展和人的潜能实现来看内在动机,认知内驱力就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因而也是学校教学的目的。
激发认知内驱力的策略
提高多层次大班英语教学效益,教师既要发挥这类班级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独特优势,更需要采用一些适应认知差异、能全面激发和维持各层次学生学习认知内驱力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在集体授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个别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笔者在长期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和维持全体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
大班英语教学的各类目标,如学年、学期的阶段目标,单元、课时目标,甚至听说读写技能及词汇量的掌握目标都应由师生协商、共同设立。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好动机。
此外,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而且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情况要定期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反思与调整。尤其要注意的是,为各层次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切忌对学困生要求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对他们逐步增加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还有,太多减少知识内容同样会影响挖掘后进生的潜力和妨碍他们的发展,最终导致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个合理的目标应当是:可达到的(Achievable);可相信的(Believable);可想象的(Conceivable);可向往的(Desirable)。
2.做好认知前提的准备。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学生认知结构的水平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技能的迁移。因此在大班英语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帮助一些后进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前提,以便于缩小他们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质量。
做好认知前提准备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在英语精读课上,教师可鼓励学困生在新课学习前预习新语言材料的生词或查阅同步辅导或说明。在英语听说课前,允许口头交际能力稍差的学生预先了解一部分讨论的话题,或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的表达方式或思考要点。对于优秀生,则应强调他们的英语即兴思维和当场表达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既是对学困生的一种帮助,更是对他们自身素质的挑战与提高。
3.重视学习的“情感前提特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系列学习任务中,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完成时的情感特点,可在后继学习中反映出来,并对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成功完成前项学习任务的学生往往获得满足感,受到成功的激励,具有学习的自信心。他们比前项任务失败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
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前不具备相应情感前提,教师就应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比如在课文教学前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词汇教学中例句的设计、课文内容的拓展以及话题的讨论一定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实用性,从而使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外,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任务的布置一定要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必做与选做的作
业要及时检查;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目标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配有附加题或采用A、B卷等测试方法不仅能较客观地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而且可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记住: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与让优秀生偶尔尝试失败的滋味都是激发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4.唤醒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师可积极尝试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激发其认知的需要。
首先,利用各种环境因素来唤醒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如在学习有关西方国家圣诞节知识时,课前放些圣诞音乐、歌曲,墙上张贴圣诞图片,或课间用多媒体插播圣诞节活动场景、片段等都是激发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
其次,借助roleplay(角色扮演),simulation(模拟)等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可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从而唤醒其认知的需要。如在学习课文JobInterview时,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轮流结对、成组,充当interviewer(考官)和interviewee(求职者)进行groupwork(小组活动)或pairwork(对子活动),半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以及不断与新同伴进行交流、合作的乐趣,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者,通过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学习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普遍对汉、英文化差异感兴趣的有利因素,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如禁忌习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的材料,运用讨论或评述等形式进行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归纳与对比,合理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教育。另外,鼓励同学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学习内容相关材料,自由组合编辑、张贴展示英语专刊或小报等活动,都能极大地提高所有同学的参与度,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
5.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实践证明: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的经验,并产生学习上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位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与接纳。
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首先必须强调合作(cooperative)的而不是竞争(competitive)的课堂结构和掌握目标。教师可通过增加小组活动、对子活动等集体任务的布置,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在课堂互动中不断改变小组组成人员、让学生主动承担不同角色的方法,能使学生拥有不同的合作体验,充分感受自己的价值。对学困生的评价应注重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创性和能力上,而不是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对优秀生,则要鼓励他们发展其承担挑战性学业任务所需要的个人学习技能。在合作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会激励他们不断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标去努力。
此外,采用同伴辅导(peertutoring)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也是激发全体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在多样化教学情境中,通过安排优秀生与学困生一对一的搭配,可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种教学策略能使教师在大班化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慢的学生以其所需要的个别化关注。当然,优秀生在学习如何辅导同伴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结束语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教师而言,努力促进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并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为确保多层次大班英语教学中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激发,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动机理论的学习,了解更多有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学会设计特殊的策略和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班级和学生个体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持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重燃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反思和不断完善是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固定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切记,有效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民主,热情;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任何尝试。
大班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的激发研究
摘要大班多层(largemultilevelclass)集体授课方式是目前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主要课堂组织形式,这类班级学生的个体间差异较大。本文分析了大班英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就如何有效激发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班教学;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学科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外语学科是英语,其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仍以层次不一、人数众多的学生在同一班级(largemultilevelclass)集体授课为主。担任这类班级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超过50名学生的班级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促进学有余力学生的英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要帮助学力较差的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恢复他们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不少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也已出现“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然而如何在学额过多且学力差异较大的班级中有效激发全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这方面的探索尚显不足。鉴于大班化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普遍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认知内驱力激发的研究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班英语教学的特点
大班教学是一种异质同班教学,这类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就英语学习而言,大班学生不仅在语言知识与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学生个体自身在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诸方面的发展上也很不平衡。大班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弊端:教学内容、进度严格的一致性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其才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却迫于进度而疲于应付,往往因学业上的一再失败而丧失信心和继续学习的热情,进而造成学习纪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大班教学也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认知内驱力与英语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内驱力既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也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因此它是一种内在动机。实验证明,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欲求,以及为应付环境提出的众多问题等有关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这种对获得知识本身的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英语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最根本的要注重使学生从英语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积极意义。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内在价值体验,能够对自己
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能够为自己的进步而激动,能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形成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从自我发展和人的潜能实现来看内在动机,认知内驱力就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因而也是学校教学的目的。
激发认知内驱力的策略
提高多层次大班英语教学效益,教师既要发挥这类班级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独特优势,更需要采用一些适应认知差异、能全面激发和维持各层次学生学习认知内驱力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在集体授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个别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笔者在长期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和维持全体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
大班英语教学的各类目标,如学年、学期的阶段目标,单元、课时目标,甚至听说读写技能及词汇量的掌握目标都应由师生协商、共同设立。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好动机。
此外,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而且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达成情况要定期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反思与调整。尤其要注意的是,为各层次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切忌对学困生要求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对他们逐步增加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还有,太多减少知识内容同样会影响挖掘后进生的潜力和妨碍他们的发展,最终导致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个合理的目标应当是:可达到的(Achievable);可相信的(Believable);可想象的(Conceivable);可向往的(Desirable)。
2.做好认知前提的准备。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学生认知结构的水平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技能的迁移。因此在大班英语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帮助一些后进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前提,以便于缩小他们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质量。
做好认知前提准备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在英语精读课上,教师可鼓励学困生在新课学习前预习新语言材料的生词或查阅同步辅导或说明。在英语听说课前,允许口头交际能力稍差的学生预先了解一部分讨论的话题,或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的表达方式或思考要点。对于优秀生,则应强调他们的英语即兴思维和当场表达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既是对学困生的一种帮助,更是对他们自身素质的挑战与提高。
3.重视学习的“情感前提特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系列学习任务中,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完成时的情感特点,可在后继学习中反映出来,并对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成功完成前项学习任务的学生往往获得满足感,受到成功的激励,具有学习的自信心。他们比前项任务失败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
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前不具备相应情感前提,教师就应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比如在课文教学前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词汇教学中例句的设计、课文内容的拓展以及话题的讨论一定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实用性,从而使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外,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任务的布置一定要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必做与选做的作
业要及时检查;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目标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配有附加题或采用A、B卷等测试方法不仅能较客观地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而且可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记住: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与让优秀生偶尔尝试失败的滋味都是激发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4.唤醒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师可积极尝试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激发其认知的需要。
首先,利用各种环境因素来唤醒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如在学习有关西方国家圣诞节知识时,课前放些圣诞音乐、歌曲,墙上张贴圣诞图片,或课间用多媒体插播圣诞节活动场景、片段等都是激发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
其次,借助roleplay(角色扮演),simulation(模拟)等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可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从而唤醒其认知的需要。如在学习课文JobInterview时,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轮流结对、成组,充当interviewer(考官)和interviewee(求职者)进行groupwork(小组活动)或pairwork(对子活动),半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以及不断与新同伴进行交流、合作的乐趣,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者,通过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学习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普遍对汉、英文化差异感兴趣的有利因素,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如禁忌习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的材料,运用讨论或评述等形式进行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归纳与对比,合理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教育。另外,鼓励同学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学习内容相关材料,自由组合编辑、张贴展示英语专刊或小报等活动,都能极大地提高所有同学的参与度,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
5.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实践证明: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的经验,并产生学习上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位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与接纳。
多层次大班英语学习首先必须强调合作(cooperative)的而不是竞争(competitive)的课堂结构和掌握目标。教师可通过增加小组活动、对子活动等集体任务的布置,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在课堂互动中不断改变小组组成人员、让学生主动承担不同角色的方法,能使学生拥有不同的合作体验,充分感受自己的价值。对学困生的评价应注重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创性和能力上,而不是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对优秀生,则要鼓励他们发展其承担挑战性学业任务所需要的个人学习技能。在合作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会激励他们不断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标去努力。
此外,采用同伴辅导(peertutoring)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也是激发全体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在多样化教学情境中,通过安排优秀生与学困生一对一的搭配,可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种教学策略能使教师在大班化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慢的学生以其所需要的个别化关注。当然,优秀生在学习如何辅导同伴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结束语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教师而言,努力促进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并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
为确保多层次大班英语教学中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激发,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动机理论的学习,了解更多有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知识,学会设计特殊的策略和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班级和学生个体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持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重燃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反思和不断完善是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固定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切记,有效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民主,热情;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任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