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后感

“真实”的悲剧

---浅读《李尔王》有感

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有人认为《李尔王》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我也认同,《李尔王》的确写得更发人深省。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李尔王》中那么多被扭曲的人物性格正加强了此剧的悲剧性。一位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竟然被自己的女儿迫害,沦落到无家可归,街头行乞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

《李尔王》出自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我想倘若让中国人来改编成戏剧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把它变成喜剧。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有根深蒂固的“邪不胜正”的思想,纵使黑暗势力再强大,最终一定是正义的力量会战胜一切!大团圆的结局,似乎更被我们所热衷。(就算是《窦娥冤》,它最终也还是沉冤得雪)。

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李尔王》是一个大悲剧。其主要讲述了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给3个女儿,幻想着摆脱一切政务的牵挂,让自己一身轻以终天年。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最终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故事的起初,就指出了人性的一大弱点: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被奉承。尤其是人到了老年,总喜欢居功自傲,也因此总被遮蔽了耳目。正如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在一片奉承和盛赞中自封为“十

全老人”一样,大女儿和二女儿竭尽所能地渲染,令这位不列颠国王陶醉了,醉得飘飘然,醉得一塌糊涂,醉得忘乎所以。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列颠与我国相去甚远,大概很难懂得这个道理。于是那个讲真话、说实话、向父亲真诚坦白的小女儿成了悲剧。这似乎和我国的一个小故事有些相似:某人得子,大喜,众人探望,皆以“此子富贵“此子长寿”“必有大才”谓之。唯一人曰:“此子终为死焉。”众皆愕然,鄙视之。说了实话而惨遭厌弃,而那些虚情假意、口沫横飞、恨不得将所有溢美之词基于此子一身的人却广受欢迎,甚至以高尚者自居,而讲真话赶出门外。这与考狄利亚惨遭两位姐姐的鄙视和父亲的厌弃如出一辙。人性的弱点也正在于此:人都喜欢被赞美都喜欢溢美之词。但人们还希望这些话都是真诚的。于是乎,就又形成了悖论:美言绚烂而多虚假,真话逆耳而多诚意。正如饮料和白开水之于人,饮料尽管味美如饴,但真正解渴的还得是白开水。李尔王最后总还是依靠着自己的小女儿,不正是如此吗?

悲剧,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李尔王》中,不仅是美好东西被毁灭了,连丑恶的东西也被毁灭了,而且是毁于“恶”本身。高纳里尔和里根的自相残杀以及爱德蒙之死,不仅仅在于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更在于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希望。正如中国那句老话:“恶有恶报”,他们的下场恰恰验证了“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这也是他们应得的结局。

“真实”的悲剧

---浅读《李尔王》有感

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有人认为《李尔王》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我也认同,《李尔王》的确写得更发人深省。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李尔王》中那么多被扭曲的人物性格正加强了此剧的悲剧性。一位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竟然被自己的女儿迫害,沦落到无家可归,街头行乞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

《李尔王》出自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我想倘若让中国人来改编成戏剧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把它变成喜剧。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有根深蒂固的“邪不胜正”的思想,纵使黑暗势力再强大,最终一定是正义的力量会战胜一切!大团圆的结局,似乎更被我们所热衷。(就算是《窦娥冤》,它最终也还是沉冤得雪)。

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李尔王》是一个大悲剧。其主要讲述了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给3个女儿,幻想着摆脱一切政务的牵挂,让自己一身轻以终天年。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最终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故事的起初,就指出了人性的一大弱点: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被奉承。尤其是人到了老年,总喜欢居功自傲,也因此总被遮蔽了耳目。正如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在一片奉承和盛赞中自封为“十

全老人”一样,大女儿和二女儿竭尽所能地渲染,令这位不列颠国王陶醉了,醉得飘飘然,醉得一塌糊涂,醉得忘乎所以。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列颠与我国相去甚远,大概很难懂得这个道理。于是那个讲真话、说实话、向父亲真诚坦白的小女儿成了悲剧。这似乎和我国的一个小故事有些相似:某人得子,大喜,众人探望,皆以“此子富贵“此子长寿”“必有大才”谓之。唯一人曰:“此子终为死焉。”众皆愕然,鄙视之。说了实话而惨遭厌弃,而那些虚情假意、口沫横飞、恨不得将所有溢美之词基于此子一身的人却广受欢迎,甚至以高尚者自居,而讲真话赶出门外。这与考狄利亚惨遭两位姐姐的鄙视和父亲的厌弃如出一辙。人性的弱点也正在于此:人都喜欢被赞美都喜欢溢美之词。但人们还希望这些话都是真诚的。于是乎,就又形成了悖论:美言绚烂而多虚假,真话逆耳而多诚意。正如饮料和白开水之于人,饮料尽管味美如饴,但真正解渴的还得是白开水。李尔王最后总还是依靠着自己的小女儿,不正是如此吗?

悲剧,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李尔王》中,不仅是美好东西被毁灭了,连丑恶的东西也被毁灭了,而且是毁于“恶”本身。高纳里尔和里根的自相残杀以及爱德蒙之死,不仅仅在于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更在于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希望。正如中国那句老话:“恶有恶报”,他们的下场恰恰验证了“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这也是他们应得的结局。


相关内容

  • 李尔王摘抄
  • 肯特 你究竟要怎样,老头儿?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职守的臣僚就不敢 说话了吗? 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保留你的权力,仔细考虑一下你的举措,收回这种鲁莽灭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儿并不是最不孝顺你: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就是无情无义. ...

  • 莎士比亚戏剧观后感
  • <威尼斯商人>与<哈姆雷特> 汉语言文学2009101201姚伟鸿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其戏剧既洋溢着现世的欢乐,又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如同灯塔一般,引导着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剧本,塑造了许 ...

  •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 文/陆嘉敏 我在图书馆借了这样一本书,我知道了惨剧是若何发生的,就是如许发生的.他们来源于民气中最悲伤地题材.可以说是运气,由于运气奉告了麦克白他后来的运气,以及最悲惨的终局.也可以说是昏庸.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就像是李尔王,喜好听攀龙趋凤的话,到末了使自己和小女儿落了个悲惨的终局. 本书其中有最 ...

  • 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
  •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包含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富有诗意.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题材新颖.深刻,突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面目.可谓是值得我们高中生细细品读的一部佳作. 一.题材新颖.丰富.深刻 例如<哈姆雷特>中,哈 ...

  • 地球公民 观后感
  • <地球公民>观后感 商学院 会计121 许睿琳 [1**********]4 其实,并没有想到,在现代影视中的医学这门课上我会看到像<地球公民>这样的纪录片.人类对动物的杀害,我并不是不知道,并不是不了解,只是从来没有这么深的体会过,原来人类对待动物是如此的残忍.不得不说,这 ...

  • 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
  • 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怕以后找不到了) 炫电影> 部落杂文 2011年03月06日 编辑:炫小编 在线观看 暂无评论 QQ 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搜狐微博百度贴吧复制网址更多: [两仪]阴.阳 [三才]天.地.人 [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金.木.水.火.土 [ ...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摘要: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朱丽叶假死了以后,罗密欧以为朱丽 ...

  •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性格
  • 浅析<李尔王>中李尔王的性格悲剧 摘要:<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 ...

  • [李尔王]读书报告
  • <李尔王>读书报告 --面对亲情的抉择 内容提要 主线: 年老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以她们对他爱戴的程度给她们分配国土.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