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附表B 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表)

B.0.1“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1确定。

表B.0.1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4.1.1

建筑选址应

得分

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4.1.2

建筑场地应

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

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与周边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采取了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的影响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0.8;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8;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5;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0;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4.2.1

在满足当地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5;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5;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5;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5;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22

———2

城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场地规划宜确定合理的容积率

———4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0;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0;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0;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5.0;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2

———5

选用废弃时间超过5年的建设用地,或未被污染的工厂和仓库弃置场地

4.2.2

建筑场地宜

选用盐碱地、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沙荒地、废窑坑等场地进行建设,采取了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措施,达到相关标准选用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等已被污染的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场地污染进行治理再利用和生态修复,达到相关标准

①协调好地上及地下空间的承载、振动、污染及噪声问题,避免对既有设施造成损害,预留与未来设施连接的可能性②地下建筑容积率

优:大于1.0;良:大于0.5;一般:不大于0.5

③充分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做好平战结合(无地下人防的项目不参

4.2.3

地下空间宜

评)

④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做好引导标志和无障碍设施(无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不参评)⑤地下建筑采用加强天然采光措施

优:采光窗和采光井面积占地下一层面积比≥5%,或导光管数量≥10个,或设有下沉式庭院

良:设有采光窗、采光井或导光管一般:没有加强天然采光的措施

———1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3

———5

1——

5×(①+②+

210

③+④+⑤+⑥)/10

1——

当③不参评时:5×(①+②+

合理开发利用

2——

④+⑤+⑥)/9当④不参评时:5×(①+②+③+⑤+⑥)/8

210

1

当③和④不参

4.2.3地下空间宜

⑥地下建筑采用加强自然通风的措施

2

评时:

5×(①+②+⑤+⑥)/7

合理开发利用

①建筑中的休息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健身设施等共享②对外共享的室外或半室外公共开放空间

4.2.4

场地规划与

优:不低于基地总面积的20%;良:设有公共开放空间;一般:没有公共开放空间

③未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房间面积和层高过大;过多的交通辅助空间;较多不易使用的空间;过于高大的室内空间

④充分利用建筑的坡屋顶等不宜使用的空间(没有坡屋顶等不宜

3——

5×(①+②+③+④)/10当④不参评时:5×(①+②+③)/9

320

建筑设计宜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设置对外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

3——

1

使用的空间不参评)

4.3.1

建筑场地内

无污染源或有污染源但经过处理后不超标

——

不应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3.2

建筑物不应

———

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4.3.3

环境噪声宜

建筑物不应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

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夏季典型日室外热岛强度

(△T0-0.5)≤△Thi<△T0

————

——————4———

——————3———

345345—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3.4室外平均热

△Thi与当地过去20年夏季平

(△T0-1)≤△Thi<(△T0-0.5)—

△Thi<(△T0-1)

岛强度不宜高于1.5℃

均热岛强度△T0的关系—5211

当无法进行上述判定时,综合考虑了下垫面结构、绿化布局、室外通风、建筑外表面等措施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4.3.5

建筑周围人

①建筑周围人行风速<5m/s,风速放大系数<2②避免场地内局部出现风的漩涡和死角

③设计中考虑了盛行风等因素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不宜高于5m/s,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夏季保证建筑物前后适宜压差,避免出现漩涡和死角

5×(①+②+③+④)/5

④典型气候条件下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合理控制夏季、过度季节建筑物前后压差,保证室内可有效进行自然通风

1——

4.3.6室外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域大寒日不小于60%的区域获得两小时日照

5

域和绿地冬季宜有日照

2

①夜景照明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要求;当建筑物立面采用泛光照明时,应限制溢出场地范围以外的光线

4.3.7

建筑不宜对

②玻璃幕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中关于光污染的相关规定,避免产生光污染,且优: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不大于50%

造成光污染

良: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不大于70%一般: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大于70%

③道路照明设计与灯具选用合理,其眩光限值应符合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相关规定①到达公共交通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

优: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300m(或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良: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或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800m)

4.4.1

建筑场地与公

一般:公共交通站点超过500m(或轨道交通站点超过800m)②500m范围内公共交通站点的数量优:2个及以上良:1个或设有通勤车一般:0个

③有便捷的专用人行通道(如地道、天桥)与公共交通联系①设有自行车停车位

4.4.2

建筑场地宜

②设有专人看管或摄像监控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包括半地下车

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设施及专门的人行道

③设有安全、便利、舒适、的专用人行道,且无障碍设施齐全

4.4.3

机动停车的

①停车位数量满足且不大于城市规划规定的下限指标的110%②采用机械停车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土地资源③地面停车比例≤30%

④机动车停车场假日、夜间错时对社会开放

①建筑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

②制定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的生态恢复计划,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生态修复

233222.5

——————

——————

5×(①+②)/55×(①+②+③+④)/10

库、室内车库、停车棚等)

2

5×(①+②+③)/5

11

——

——

5

4

3——

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天空

5×(①+②+

5

3

③)/10

2——

421

共交通宜具有便捷的联系

5×(①+②+③)/10

数量和设施宜满足最基本需要,宜采用多种停车方式节约用地4.5.1

建筑场地设

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2.5

4.5.2建筑场地内

①收集、改良并利用少于30%的表层土———1

的表层土宜进行分类收集,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并在施工后充分利用表层土

③收集、改良并利用大于或等于50%的表层土

5

3

②收集、改良并利用大于或等于30%的表层土

3

4.5.3

场地内的自然

———

———

135

①对水体进行局部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50%②对大部分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70%③对全部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达到水体总面积100%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一定要求

优: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50%;良: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40%一般: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20%

②室外非透水地面(如硬质铺装地面)采用了透水性铺装材料优:50%以上采用了透水铺装材料;良:采用了透水铺装材料;

———

河流、水体及实地宜合理保护

531

21

途径1:

4.5.4地表与屋面雨

一般:未采用透水铺装材料

在设计中采取其他措施(例如采用雨水收集器、挡水石等)有效降低了地表径流及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并预测降低地③

表径流的效果(设计阶段评价)

实地查看降低地表径流的措施及效果(运行阶段评价)④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地表径流,削减暴雨洪水洪峰流量,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水量

优: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3;良:0.3<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45;一般:0.45<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6①绿化率达到一定比例

优:绿化率比规划要求提高3%,或者集中绿地面积超过1hm2良:绿地率满足规划条件要求一般:绿地率不满足规划条件要求②采用屋顶绿化方式

4

3

5×(①+②+③)/10

水径流途径宜合理规划,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

3——

途径2:5×④/10取两种途径计算结果较大值

3——

1052

4.5.5建筑场地的绿

优: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50%以上良: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20%以上一般:没有采用屋顶绿化方式③外墙采用垂直绿化方式优:外墙垂直绿化率≥6%良:外墙垂直绿化率≥3%

一般:不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或外墙垂直绿化率<3%

注:模块化外墙垂直绿化=外墙绿化面积/10m以下外墙总面积×100%

地栽藤本植物类外墙垂直绿化率=垂直绿化种植水平长度/建筑物基底周长×100%

320

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

5×(①+②+③)/10

320

4.5.6绿化设计中宜①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②采用乔、灌、草构成复层绿化

优:每100m2绿地中不少于5株乔木;良:每100m2绿地中不少于3株乔木;一般:绿地中采用复层绿化方式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良好的排水性

3——

5×(①+②+

42

③)/10

1

4

4.5.6

绿化设计中宜

③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排水性优: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1.5m

良: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0.9m且小于1.5m一般: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0.6m且小于0.9m

3

2

1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良好的排水性

5×(①+②+③)/10

①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补水时,合理控制雨水面源污染:在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设置塘、缓冲带等前处理设施,或将屋面和道路雨水接入绿地,经绿地、植草沟等处理后再进入景观水体

4.5.7

设有水景的项

②设计生态池底及驳岸

优: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条件,并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良: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但仍然需要其他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一般:采用硬质池底

3

2

2——

目,宜结合雨水收集等节水措施合理设计生态水景

5×(①+②)/5

5

B.0.2“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2确定。

表B.0.2

“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得分

条文内容5.1.1

围护结热工性

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线性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的规定

围护结构节能率&ENV(严寒地区)

5.1.2

围护结构热工

1.0≤&ENV

围护结构节能率&ENV(严寒地区)

0.5≤&ENV

采用建筑自遮阳设计

采用建筑自遮阳设计,并提供

——————

——————

——————

—123452

性能指标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

5.1.3外窗或透明针对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寒冷地区(严寒地区本条不参评)

遮阳分析报告,证明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或采用外遮阳构件采用外遮阳构件,并提供遮阳分析报告证明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3

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

———5

①屋面

优: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良: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

3

的比例不低于30%

一般: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

5.1.4

围护结构非透

5×(①

②外墙

优: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良: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

一般: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

2

1

0.5

+②)/5

明部分宜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措施

2

1

5.2.1建筑主朝向宜

建筑主朝向避免东西向——

——

——

35

6

采用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条状建筑,且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或适宜朝向

条文内容

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

5.2.2

建筑宜采用合

筑面积的3%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4%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5%②采光

5.2.3

室内和地下主

系数达标面积比例

70%≤&NL<75%

75%≤&NL<80%,或70%≤&NL<75%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地下区

域(如停车场)的天然采光效果

&NL≥80%,或75%≤&NL<80%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地下区域(如停车场)的天然采光效果

5

严寒地区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2%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2.5%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

2——

———

———

1234

3

2

1

优—

良—

一般—

当①得分为0时,本项得分为0当①得分为0时,本项目得分为5×(①+得分

夏热冬冷/寒冷地区

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5%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4%

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风,降低采暖空调负荷

②)/5

采用多种措施改善自然通风效果60%≤&NL<65%65%≤&NL<70%

要功能空间宜采用合理的天然采光措施,降低照明能耗

&NL

5.3.1

空气调节与采

暖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3.2

采暖、通风和

采暖、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节能率&HVAC

4%≤&HVAC<8%8%≤&HVAC<12%12%≤&HVAC<16%16%≤&HVAC<20%&HVAC≥20%4%≤&cop<8%

冷热源能效比提升比例&cop

12%≤&cop<16%16%≤&cop<20%&cop≥20%

———

———

———

3457

8%≤&cop<12%

———————

———————

———————

1234512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空气调节系统宜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高设备及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耗能5.3.3

空气调节与采

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条文内容5.3.4

采暖、通风和空

满足要求降低5%降低10%

①采取了系统分区配置和控制的方法②针对部分负荷运行时提高系统能耗效率措施

针对集中或半集中空调

5.3.5

建筑物处于部

采暖系统

③提供空气调节和采暖系统全年运行说明书,设计阶段对全年预期负荷进行分析,用于指导实际运行

④有部分负荷下的具体控制方案说明⑤具体说明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上述控制方案,包括控制方式、测点布置等

针对分散式空调采暖系统若项目中部分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部分采用非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

5.4.1

个房间或场所

个房间或场所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加权计算最终得分

55—

33—

11—

根据二者面积比例

5

3

1

优———55

良———33

一般———11

5×(①+②+③+④+⑤)/25得分135

针对集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针对通风空调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针对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

当采用多套输配系统时,按各系统全年耗能率的比例折算到一次能源计算

气调节系统的输配系统效率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宜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能耗

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4.2

照明灯具及其附

1.00≤LEE<1.051.05≤LEE<1.10

照明系统用能效率LEE

1.10≤LEE<1.151.15≤LEE<1.20LEE≥1.20

照明系统宜合

采用照明自控面积比例&BAS.L对于小型建筑,合理设计照明回路,采用就地照明控制方式可得3分

25%≤&BAS.L<50%50%≤&BAS.L<75%

&BAS.L≥75%

①对电梯设备采用了合理的

针对采用电梯的建筑

控制方法

②采用高效节能电梯

针对未采用电梯的建筑

————————55—

————————33—

————————11—

[1**********]×(①+②)/10

属装置宜合理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的灯用附件,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4.3

理设计控制方式,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5.1

电梯系统宜合

理选用高效节能电梯和合理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建筑电梯运行能耗

条文内容

优2

良—

一般1

得分

①充分利用市政来水的水压,合理采用叠压供水技术等

②对竖向分区加压供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采用相关措施,减少水泵的供水净扬程

③适当减少管网中的局部阻力配件的

5.5.2

给排水输配

不适用技术对应的得分项按不参评处理,但需要提供合理性论证报告

数量,改善配件的水力性能差,以减少官网的阻力

④合理采用水泵变频技术或无负压供述系统,提高水泵的日常运行效率,根据水泵的日常运行工况合理选用高效水泵,加压供水泵组在各用水工况的运行效率处于高效区或不得偏离高效区10%~20%

⑤合理配置供水设施的供水压力,最不利点的供水器具选用配水压小的产品,以控制最不利点水压

①采用高翔的能源理由系统提供生活热水优:合理控制出水温度,采用分散式生活热水系统

良:采用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利用空调余热或其他废热制备生活热水

一般:采用其他形式的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

5.5.3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降低生活热水能耗

无生活热水需求,此项不参评

②采用高翔的能源理由系统提供生活热水优:利用空调余热或其他废热或可再生能源良:城市热网一般:热水锅炉

③采用高效热水供应设备

优:设备能效比比设备节能标准要求高两个等级良:设备能效比比设备节能标准要求高一个等级一般:设备能效比符合相关设备能源标准要求

5.5.4

输配电和变

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运输配电和变配

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的损耗

9

电系统损耗

5

3

1

5

3

5

3

1

无集中生活热水需求:5×(①+③)/10有集中生活热水需求:5×(②+③)/10

2

1

2

1

2

1

2

1

5×(①+②+③+④+⑤)/10有不参评项的,分母对应减少

系统宜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降低给排水系统输配能耗

配电系统宜合理选用高

5

3

1

条文内容

采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时,等小太阳能光电

时,地源热泵承担的负

板面积占建筑基地面

5.6.1

可再生能源

积的比例&A

4%≤&A<8%8%≤&A<12%12%≤&A<16%16%≤&A<20%

&A≥20%

10%≤&B<20%20%≤&B<30%30%≤&B<40%40%≤&B<50%

&B≥50%荷比例&B

筑总能耗可再生能源替代率&REN

0.5%≤&REN<1%1%≤&REN<1.5%1.5%≤&REN<2%2%≤&REN<2.5%&REN≥2.5%

—————

—————

—————

12345

采用其他形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时,建

一般

得分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

①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优:在同一建筑中根据建筑的功能、归属等情况,做到分区、分系统、分层、分项对能耗进行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一般: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能耗环节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②专业设计说明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使用功能条件下各种设备(如冷机、锅炉、空调箱、水泵等)的启停状态、投入顺序、运行参数等给出详细描述,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设计说明书描述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

一般:设计说明书中有相关描述,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7.1

能耗计量与

③给出对各自动调节装置(如风阀、水阀)在不同设备运行状态下相应的调节要求(如启停、开度大小等),以及对各参数测量装置精度、测

行合理设置

量范围的要求,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要求合理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一般:有相关要求,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④设计说明书中需要给出针对设备专业设计说明书中对设备、调节装置、测量装置在不同季节不同使用功能条件下相应工况的实现方式的详细描述,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设计说明书描述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

一般:设计说明书中有相关描述,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⑤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完善,能实现对各设备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优:功能完善,系统运行良好,记录完整一般:功能基本完善,系统运行良好

2

1

2

1

2

1

5×(①+②+③+④+⑤)/10

用能设备监控系统宜进

2

1

2

1

10

B.0.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3确定。

表B.0.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6.1.1

方案规划阶段

得分

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

方案规划阶段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6.1.2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应根据用水特点合理确定

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应根据用水特点合理确定

①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②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6.2.1

管网漏损宜采

③给水管网系统采取预防、监测管网漏损的技术和措施

④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的报告,报告包括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用水计量实测记录、管道漏损率计算和原因分析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要求:0.35MPa<P≤0.45MPa

6.2.2

给水系统不宜

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要求:P≤0.35MPa

采取减压限流措施,用水点处供水压力P≤0.2MPa;或采取自带减压装置的用水器具

按使用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6.2.3水表宜分区域、分用途设置

按水平衡测试要求设置水表,安装率达100%

6.2.4

卫生器具的用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

按缴费单元和使用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取有效措施避免

555

———

———

5×(①+②+③+④)/25

10——

1

353

453

5

出现超压出流现象

水效率等级宜达到节水评价值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

①洗衣设备、厨房设备、洗车设备等用水设备采用节水设备优:全部用水设备均采用节水设备

良:用水量占总用水量50%及以上的用水设备采用节水设备

6.2.5

用水设备宜采

一般:用部分用水设备采用了节水设备

②采用节水灌溉,节水灌溉面积比例>70%;节水灌溉系统的管网出水压力的差别控制在20%以内

优:节水灌溉系统设有土壤适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良:在采用高效节水光该系统基础之上设置合理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

一般: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531

用节水设备或节水措施。绿化灌溉宜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①+②)/15

10

5

1

续表B.0.3

条文内容6.2.6

冷却水系统宜

采用循环冷却塔

采用冷却水节水措施,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水处理措施和/或加药措施,以减少排污的水量损失;采取加大积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采用闭式冷却塔

6.3.1

使用非传统水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安全用水保障措施,不应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3.2

景观用水不应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5

3

一般

得分1

采用循环冷却塔、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型冷却塔设备或其他冷却水节水措施

源时,应采取安全用水保障措施,不应对人体健康

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6.3.3

项目周边有市

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且周边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Ru(有市政再生水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Ru(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15%≤Ru<25%

3—

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宜低于4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宜低于15%

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利用条件)并且项目建筑面积小于5万m2或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时(如地方标准中有更高要求,应按地方标准实施),此项不参评

项目周边有市

当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并且项目建筑面积小于5万m2或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时(如地方标准中有更高要求,应按地方标准实施),此项不参评

6.3.5

雨水回用率不

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时,此项不参评

雨水回用率Ry35%≤RR<40%再生水利用率RR(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

30%≤RR<35%

50%≤Ru40%≤Ru<50%

25%≤Ru

再生水利用率RR(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

RR<10%

5

6.3.4

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宜低于3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宜低于10%

3

10%≤RR<20%5

40%≤Ry<60%

60%≤Ry

35

宜低于40%

B.0.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4确定。

表B.0.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7.1.1

禁用国家和地

得分

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禁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永久性利用或改造后永久性利用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构筑

7.1.2

场址范围内的

物。当申报项目场址范围内无建筑物、构筑物,或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面面积(含构筑物的等效

利用

面积)不足100m2时,本条不参评;超过1000m2时,按1000m2计算利用率

7.1.3

建筑构、配件宜

其利用率不低于1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50m2

其利用率不低于2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100m2

其利用率不低于3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100m2

1

已有建筑、构筑物宜合理3

5

工厂化率>10%

工厂化生产7.1.4

在保证安全和

工厂化率>15%工厂化率>2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2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30%

装饰装修材料

———

———

———

345

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宜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7.1.5

———3

———4

———5

单位建筑面积装饰装修材料用量的经济适应性

选用了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新材料及新产品

选用基于新型材料及产品的使用量超过了同类建材的50%以上,或选用一种以上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新型材料及新产品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2%,但不低于1%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1%,但不低于5%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5%主要结构材料用量均低于当地层数(高度)相近的同类建筑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8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7倍不低于平均值的0.98倍

5—

3—

1—

3

宜经济适用7.1.6

基于当地资源

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宜合理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及产品7.2.1

建筑造型要素

5

————

————

————

1351

宜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7.2.2在保证安全的

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的材料用量平均值,且

———2

条文内容

优—

良—

一般

得分3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

7.2.2

在保证安全的

主要结构材料用量均低于当地层数(高度)相近的同类建筑的材料用量平均值,且

0.97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6倍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6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5倍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5倍

7.2.3则7.2.4

在保证安全的建筑方案宜规

申报项目的建筑方案不规则;或特别不规则但城市建设需要申报项目的建筑方案规则;或不规则但城市建设需要①对上部结构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②对基础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但低于70%;或对40%~6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7.2.5

主体结构宜使

对于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本条不参评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但低于80%;或对60%~8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或对8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60%,但低于70%;或对40%~60%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7.2.6

主体结构宜合

对于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本条不参评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70%,但低于80%;或对60%~80%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80%;或对80%以上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①采取减轻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含所有湿作业部分)的自重

7.2.7

建筑设计时宜

优: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不高于1.5kPa良: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不高于1.8kPa一般: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高于1.8kPa②采取措施减少地上建筑墙面抹灰

优: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不超过0.008(包括墙面无抹灰)

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4

———32

———21

———

00

5355×(①+②)/5

前提下,建筑结构方案宜进行优化设计

———3

用高强混凝土

———4

———5

———3

理使用高强度钢

———4

———5

530

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

①+②+③且不超过5

530

条文内容

一般

得分

②采取措施减少地上建筑墙面抹灰

7.2.7

建筑设计时宜

良: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不超过0.012一般: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超过0.012③采取本标准未涉及的其他措施减轻建筑自重(根据该措施的节材效果给予恰当分值)

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本条不

7.2.8

可变换功能的

参评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内,不可循环利用隔断(墙)围合的房间总面积与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总面积之比

不超过10%

5

超过10%,但不超过20%

3

超过20%,但不超过30%

5

3

530

①+②+③且不超过5

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

———1

室内空间宜灵活分隔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纸中,注明了预留空洞的位置、大小,给出了土建和装修阶段所需要预埋件的位置和详图。土建开工前,燃气、强电弱电、热力、给排水专业的市政接口配合完毕

②土建开工前,土建、装修各专业施工图纸及图纸上的签字(包括装修等专业设计师在土建图上的会签)、盖章均齐全

③需专业公司完成的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幕墙、厨房、屋顶绿化、

7.2.9

建筑土建与装

弱电等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其完成情况

优:在土建施工前完成8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良:在土建施工前完成7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一般:在土建施工前完成6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④扶梯、电梯、空调机组、制冷机主、变配电设备、主要给排水设备等订货和相关手续完成情况

优:在土建施工前完成6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良:在土建施工前完成5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一般:在土建施工前完成4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

7.3.1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总质量的60%以上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材总质量的70%以上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材总质量的80%以上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占建筑砂浆总质

7.3.2

现浇混凝土应

量的50%以上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占建筑砂浆总质量的80%以上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使用预拌砂浆①正式施工前,土建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全

7.3.3

建筑土建与装

面、合理且已签字盖章

②正式施工前,装修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全面、合理且已签字盖章

—2

——

——

55×(①+②+③)/5

2

———

———

———

1351

3

2

1

4——

4——

5×(①+

4

2

1

②+③+④)/15

修宜一体化设计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60%以上

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宜使用预拌砂浆

———3

修宜一体化施工

续表B.0.4

条文内容7.3.3

建筑土建与装

优1—————

良——————

一般

得分5×(①+②+③)/5

13513

③正式施工前,土建、装修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已得到监理单位(甲方)的正式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包含节材措施的相关内容

修宜一体化施工7.3.4

施工组织设计

——————

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并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节材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节材措施,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制订了废弃物管理规划

中宜制定节材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

7.3.5对旧建筑拆除、

场地清理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宜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7.3.6

施工过程中主

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划,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并留存记

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划将施工现场废弃物分类处理后,并对大部分的可再循环利用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40%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50%①利用场地已有围墙,或采用了装配式可重复使用的围挡

———12

————1

————

5345

要材料的损耗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7.3.7现场施工中宜

②临时围挡材料的重复使用率,70%为中等水平③模板的周转次数

(对于木模板,周转次数达到5次以上得1分;达到7次以上得2分。对于起塔模板,周转次数达到10次以上得1分,达到30次以上得2分)

提高围挡、,模板等设施的重复使用率

5×(①+②+③)/5

2

1

B.0.5“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5确定。

表B.0.5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8.1.1

主要功能空间

得分

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的颜色质量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室内空间(包括地下主要功能房间)的采

8.1.2

主要功能房间

光系数达到面积比例

(地下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达标的区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

母不加)

8.1.3

建筑宜鼓励采

域,在计算面积百分比的时候其面积仅仅计人分子,同时可以乘以1.5的权重系数,分

≥85%

5

≥80%

3

≥75%

2

的采光系数宜达到现行

主要功能空间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的颜色质量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①合理设计外窗及室内表面反射比,引入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改善室内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采光均匀度不小于0.7②地下一层10%以上面积或不少于100m2地下空间可以直接利用天然光

(没有地下空间的办公室,该项不参评)①设计考虑了照明眩光措施

优:全部区域采用了避免眩光的灯具或防眩光措施

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作为辅助设

5——

5×(①+②)/10

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控制眩光

5——

5×①/5

5—5

8.1.4设计中宜充分

一般:70%区域采用了避免眩光的灯具或防眩光措施

②对90%以上的建筑用户提供独立的照明控制,能够调节灯光适应个人工作需求和个人爱好;对于多人共同使用的空间,照明控制也应该瞒足各组需求和喜好

③能根据空间天然采光的有、无和强弱开关或调节灯光明暗

5

10

5×(①+②+③)/20

考虑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

8.2.1室内噪声级应

各类噪声在建筑室内形成的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低限要求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低限要求8.2.2

隔墙、楼板、门

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低限要求

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低限要求

8.2.3

除开放式办公

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GB50118隔声设计规范)室内允许噪声级的高限要求8.2.4

建筑平面布局

①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

②空调机房、水泵房、开水房等集中布置,远离工作区、休息区等重要活动场所

③主要办公空间、休息空间不与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④主要办公空间、休息空间不临近交通干道对于设备的噪声和振动基本无改善措施

8.2.5

建筑中宜合理

对于设备的噪声和振动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室内声环境状况有一定改善

对各种隔声和振动都采取了合理的减噪、隔振措施,或室内无设备噪声和振动

8.3.1

采用集中空调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度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①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②围护结构以及热桥部位采取有效防结露措施,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进行热桥内表面结露验算

8.3.2

建筑围墙结构

(南方潮湿天气下在空调未开启的季节难以保证结构内部和表面绝对无结露的情况不在评价范围内)

③冬、夏季均设计遮阳(包括内遮阳或外遮阳)等可控制室内长短波辐射、改善室内热舒适的措施(根据效果的好坏以及规模情况综合评价)

④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

优:主要朝向/朝阳面朝向窗墙比低于0.4一般:未达到上述要求

10

15

10

5

除开放式办公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高限要求

5

5555——

——————

——————

035×(①+②+③+④)/20

和空间功能宜合理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设计设备减噪、隔振措施

———5

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

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对于高大空间或特殊功能空间,其风速及气流组织也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5——

5——

5×(①+②+③+④)/35

内部和表面宜无结露、发霉现象;减少围护结构带来室内环境的不舒适性

①有效通风面积控制:

优: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12,无可开启外窗房间,有效通风面积应满足100cm2/m2

良: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15,无可开启外窗房间,有效通风面积应满足50cm2/m2

一般: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20,无可开启

8.3.3

建筑设计和构

外窗房间设计了换气装置注:

1)对于严寒地区,有效可开启面积比可以考虑0.8的修正系数作为控制要求

2)对于全年平均风速低于1m/s的地区,有效可开启面积比乘以1.25作为控制要求

②建筑公共内部区域可利用热压或诱导通风等措施进行自然通风(没有内区域或内区仅仅是走廊,此项可不参评)③合理通过模拟分析手段,优化自然通风设计

①使用者可自主通过开窗,调整主要功能空间室内局部热环境(根据可开启外窗对应室内房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评价,只评价外区进深6m的区域)

优:≥80%;良:≥70%;一般:≥60%

②:使用者可自主通过遮阳等被动式措施,调整主要功能空间室内局部热环境

(根据可开启外窗对应室内房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评价,只评价外区进深6m的区域:区分可调节外遮阳、中空玻璃夹层可调节遮阳和内部高反射率百叶可调节遮阳三类,对应的房间面积分别乘上1.4、1.2和1

8.3.4

建筑中宜合理

的权重系数,求和后除以进深6m的外区总面积(权重系数仅在分子有)得到可调节面积比例)

优:≥80%;良:≥70%;一般:≥60%

③办公空间使用者对于空调设备的自主调节方式以及大型公共区域的控制方式(以标准层、主要楼层为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整栋建筑评价)优:办公空间能够由使用者设定空调设备参数值或分区灵活控制,大型公共该区域能够分区、分时控制调节

良:办公空间设备能够分档调节。大型公共该区域能够分区或分时控制调节

一般:办公空间空调设备仅能进行开关调节,大型公共区域不能分区或分时控制调节

④:建筑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功能相同的房间(办公室、会议室、大堂)采用了新型空调采暖方式,改善室内热舒适,包括减少室内上下温差和空气流速小的空调方式等

优:超过50%;良:超过30%

7

4

15105

造设计宜具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可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

5×(①+②+③)/26

56

——

——

531

531

设计各种被动措施、主动措施,加强室内热环境可控性,改善热舒适

5×(①+②+③+④)/25

840

8.4.1

建筑材料中有害

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害物质限量》GB18584、量》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有关规定,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

害物质限量》GB18586、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有关规定,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8.4.2

建筑中游离甲

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

规定,建筑运行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

定,建筑在运行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中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

条文内容8.4.3

采用集中空调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8.4.4

新风采气口应

GB50189的设计要求

一般

得分

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

合理设计,保证新风质量及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8.4.5

在建筑中宜采

新风采气口位置设计在无污染的方位,且与各排风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以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无措施

吸烟控制

设置专门负压吸烟室建筑内禁止吸烟

预评估中考虑了建筑结构性污染,以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

———

———

———

035

取禁烟措施,或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室内用户以及送回风系统直接暴露在吸烟环境中

———3

8.4.6在装饰装修设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措施

制规范》GB50325为最终目标进行设计

预评估中综合考虑了建筑结构性污染和家具等用品性污染,以《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为最终目标进行设计

5

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措施

8.4.7报告厅、会议

报告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有空气品质实时中央监测系统或人工监测设施(如CO2监测)

无监测措施有人监控措施有中央监控系统

有中央监控系统并能与进排风设备联动

小于50%区域或没有

地下车库设计有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

50%以上区域100%区域

———————

———————

———————

0135035

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宜有针对空气品质的实时监测或人工监测措施8.4.8

地下停车场宜

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8.5.1

建筑入口和主

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5

21

条文内容

≥70%

优—

良—

一般

得分1

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70%以

8.5.2

主要功能房间

上的区域都能通过地面0.80~2.3m高度处的玻璃窗看到室外环境(地下如果有可以看到室外视野的,计算面积百分比时其面积仅计入分子,同时可以成因1.5的权重系数,分母不加)

8.5.3

公共场所宜设

①公共场所有专门的休憩空间②公共空间有室内绿化

外窗宜合理设计,具有良好的外景视野

≥80%———3

≥90%———5

55

——

——

有专门的休憩空间和绿化空间

5×(①+②)/10

22

B.0.6“运营管理”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6确定。

表B.0.6

“运营管理”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9.1.1

物业管理组织

得分

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

物业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专业应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

专业应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9.1.2

物业管理部门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与绿色化、垃圾管理制度

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与绿色化、垃圾管理制度9.1.3

物业管理单位

物业管理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物业管理单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①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和管理能源计量,有健全的原始记录合统计台账

②业主方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资源节约的奖惩措施与考核办法,管理业绩与物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③资源管理奖励计算和考核方法应简单且易于实施

9.1.5

物业管理部门

①物业部门与业主共同制定节能、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为模式与规范

②有定期的培训与宣传③有跟踪检查措施与记录

①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

3

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宜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1.4

物业管理部门

5

210

宜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宜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①+

222223

111112

②+③)/6

00

宜引导规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模式,定期进行培训与宣传

9.1.6

物业管理部

5×(①+

00

②+③)/6

门宜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并有持续改进措施9.2.1

建筑能耗和水

建筑能耗和水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收费,有完整的记录、分析与管理

有完整的记录、分析与管理9.2.2

物业管理宜采

①对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管理,采用定量化、分项化、数字化管理

②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③物业管理服务运用智能化监控技术及信息化系统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并合理、有效运用绩效评价改进项目管理

222

111

5×(①+②)/5

②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有持续改进措施21

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收费,

用信息化手段,并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

5×(①+

②+③)/6

23

9.2.3

建筑智能化系

设计阶段评价时,智能化系统设计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中有关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信息设施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功能完善

运行阶段评价时,智能化各子系统通过相关行业第三方检测,验收合格

设计阶段评价时,智能化系统设计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

运行阶段评价时,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历史运行数据保存完好①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故障报警记录及主要设备运行参数记录完整

②空调和采暖的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功能应成功运行,控

9.2.4

建筑通风、空

制及故障报警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③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照明自动控制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⑤电梯控制方式合理,满足实际功能要求

⑥给排水系统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⑦供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数据采集应符合设计要求

9.2.5

设备维护保养

①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齐全,具有应急措施,有具体落实人员②日常运行、检测、维护措施合理有效③运行数据及处理记录完整,保存完好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备、管道的设置必须方便维修、改造、更换,公共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①

9.2.6

设备、管线的

运行阶段评价时,机房、设备、管线等应标识清楚,便于查找和维护

设计阶段评价时,建筑中强电和弱电管线应分管路布设,强电间不宜和弱电间设置在同一房间②

运行阶段评价时,管线和末端设备的调整或变更应具有完整的记录

9.2.7

空调通过风系

①空调通过风系统按照《空调通过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进行检查和清理

4

2

841

统定位合理,配置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有关规定,并瞒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5×(①+

8222

4111

②)/10

00

1052222222

531111111

5×(①+②+③+④⑤+⑥+⑦)/25

调、照明等设备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满足设计要求

000000

措施齐全,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及应急措施合理有效,运行记录保存完整

00

5×(①+②+③)/6

421

421

设置宜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2

1

5×(①+②)/6

210

统宜按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过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的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照明灯具宜定期清洁并对室内照度进行检测

5×(①+②)/6

②对照明灯具定期清理并对照明进行检测

2

1

24

9.2.8

建设用地内

①提供自行车服务设施

3

2

停车场闲置时间内宜对外开放,并设置自行车服务设施9.3.1

建筑运营管理

建筑运营管理过程中噪声监测达标,无不达标废弃、废水排放;危险

无不达标废弃、废水排放;危险废弃物按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9.3.2

建筑中应配置

废弃物按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

②内部停车场在节假日,晚上等闲置时间对外部车辆开放

3

2

5×(①+②)/6

过程中噪声监测达标,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合理,垃圾处理间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清洗9.3.3

垃圾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率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率95%以上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置符合标准的容器,用于存放餐厨垃圾

9.3.4

设有餐厅或厨

对于未设置厨房和餐厅的办公建

厨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并及时清运

筑,本条不参评

运行阶段评价时,设置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有效

9.3.5

栽种和移植的

老树成活率达98%,新栽树木成活率低于90%高于85%老树成活率达98%,新栽树木成活率达90%

①建立有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②对化学品有完备的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

③严格控制化学品使用剂量,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3——222

2——111

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合理,垃圾处理间设有风道或

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清洗

——3

——2

——

35

率宜达到90%以上

运行阶段评价时,对餐厨垃圾单独进行收集,及时清运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置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用于收集废弃食用油脂

3

2

房的办公建筑,宜对餐5×(①+②)/6

32

——

35

树成活率宜大于90%,宜植物生长状态良好9.3.6

病虫害防治宜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00

5×(①+②+③)/6

25

B.0.1“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1确定。

表B.0.1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4.1.1

建筑选址应

得分

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4.1.2

建筑场地应

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

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与周边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采取了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的影响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0.8;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8;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5;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0;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4.2.1

在满足当地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5;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5;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5;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5;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22

———2

城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场地规划宜确定合理的容积率

———4

24m以下多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0;24m~6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3.0;60m~100m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4.0;100m以上高层建筑容积率不低于5.0;且建筑附属的广场不超过2hm

2

———5

选用废弃时间超过5年的建设用地,或未被污染的工厂和仓库弃置场地

4.2.2

建筑场地宜

选用盐碱地、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沙荒地、废窑坑等场地进行建设,采取了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措施,达到相关标准选用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等已被污染的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场地污染进行治理再利用和生态修复,达到相关标准

①协调好地上及地下空间的承载、振动、污染及噪声问题,避免对既有设施造成损害,预留与未来设施连接的可能性②地下建筑容积率

优:大于1.0;良:大于0.5;一般:不大于0.5

③充分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做好平战结合(无地下人防的项目不参

4.2.3

地下空间宜

评)

④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做好引导标志和无障碍设施(无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不参评)⑤地下建筑采用加强天然采光措施

优:采光窗和采光井面积占地下一层面积比≥5%,或导光管数量≥10个,或设有下沉式庭院

良:设有采光窗、采光井或导光管一般:没有加强天然采光的措施

———1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3

———5

1——

5×(①+②+

210

③+④+⑤+⑥)/10

1——

当③不参评时:5×(①+②+

合理开发利用

2——

④+⑤+⑥)/9当④不参评时:5×(①+②+③+⑤+⑥)/8

210

1

当③和④不参

4.2.3地下空间宜

⑥地下建筑采用加强自然通风的措施

2

评时:

5×(①+②+⑤+⑥)/7

合理开发利用

①建筑中的休息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健身设施等共享②对外共享的室外或半室外公共开放空间

4.2.4

场地规划与

优:不低于基地总面积的20%;良:设有公共开放空间;一般:没有公共开放空间

③未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房间面积和层高过大;过多的交通辅助空间;较多不易使用的空间;过于高大的室内空间

④充分利用建筑的坡屋顶等不宜使用的空间(没有坡屋顶等不宜

3——

5×(①+②+③+④)/10当④不参评时:5×(①+②+③)/9

320

建筑设计宜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设置对外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

3——

1

使用的空间不参评)

4.3.1

建筑场地内

无污染源或有污染源但经过处理后不超标

——

不应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3.2

建筑物不应

———

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4.3.3

环境噪声宜

建筑物不应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

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达到4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夏季典型日室外热岛强度

(△T0-0.5)≤△Thi<△T0

————

——————4———

——————3———

345345—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3.4室外平均热

△Thi与当地过去20年夏季平

(△T0-1)≤△Thi<(△T0-0.5)—

△Thi<(△T0-1)

岛强度不宜高于1.5℃

均热岛强度△T0的关系—5211

当无法进行上述判定时,综合考虑了下垫面结构、绿化布局、室外通风、建筑外表面等措施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4.3.5

建筑周围人

①建筑周围人行风速<5m/s,风速放大系数<2②避免场地内局部出现风的漩涡和死角

③设计中考虑了盛行风等因素对污染扩散的影响

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不宜高于5m/s,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夏季保证建筑物前后适宜压差,避免出现漩涡和死角

5×(①+②+③+④)/5

④典型气候条件下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合理控制夏季、过度季节建筑物前后压差,保证室内可有效进行自然通风

1——

4.3.6室外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域大寒日不小于60%的区域获得两小时日照

5

域和绿地冬季宜有日照

2

①夜景照明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要求;当建筑物立面采用泛光照明时,应限制溢出场地范围以外的光线

4.3.7

建筑不宜对

②玻璃幕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中关于光污染的相关规定,避免产生光污染,且优: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不大于50%

造成光污染

良: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不大于70%一般:玻璃面积占外墙面总面积大于70%

③道路照明设计与灯具选用合理,其眩光限值应符合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相关规定①到达公共交通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

优: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300m(或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良: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或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800m)

4.4.1

建筑场地与公

一般:公共交通站点超过500m(或轨道交通站点超过800m)②500m范围内公共交通站点的数量优:2个及以上良:1个或设有通勤车一般:0个

③有便捷的专用人行通道(如地道、天桥)与公共交通联系①设有自行车停车位

4.4.2

建筑场地宜

②设有专人看管或摄像监控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包括半地下车

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设施及专门的人行道

③设有安全、便利、舒适、的专用人行道,且无障碍设施齐全

4.4.3

机动停车的

①停车位数量满足且不大于城市规划规定的下限指标的110%②采用机械停车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土地资源③地面停车比例≤30%

④机动车停车场假日、夜间错时对社会开放

①建筑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

②制定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的生态恢复计划,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生态修复

233222.5

——————

——————

5×(①+②)/55×(①+②+③+④)/10

库、室内车库、停车棚等)

2

5×(①+②+③)/5

11

——

——

5

4

3——

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天空

5×(①+②+

5

3

③)/10

2——

421

共交通宜具有便捷的联系

5×(①+②+③)/10

数量和设施宜满足最基本需要,宜采用多种停车方式节约用地4.5.1

建筑场地设

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2.5

4.5.2建筑场地内

①收集、改良并利用少于30%的表层土———1

的表层土宜进行分类收集,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并在施工后充分利用表层土

③收集、改良并利用大于或等于50%的表层土

5

3

②收集、改良并利用大于或等于30%的表层土

3

4.5.3

场地内的自然

———

———

135

①对水体进行局部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50%②对大部分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与水体总面积之比≥70%③对全部水体进行保护,保护面积达到水体总面积100%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一定要求

优: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50%;良: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40%一般: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20%

②室外非透水地面(如硬质铺装地面)采用了透水性铺装材料优:50%以上采用了透水铺装材料;良:采用了透水铺装材料;

———

河流、水体及实地宜合理保护

531

21

途径1:

4.5.4地表与屋面雨

一般:未采用透水铺装材料

在设计中采取其他措施(例如采用雨水收集器、挡水石等)有效降低了地表径流及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并预测降低地③

表径流的效果(设计阶段评价)

实地查看降低地表径流的措施及效果(运行阶段评价)④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地表径流,削减暴雨洪水洪峰流量,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水量

优: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3;良:0.3<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45;一般:0.45<地表综合径流系数≤0.6①绿化率达到一定比例

优:绿化率比规划要求提高3%,或者集中绿地面积超过1hm2良:绿地率满足规划条件要求一般:绿地率不满足规划条件要求②采用屋顶绿化方式

4

3

5×(①+②+③)/10

水径流途径宜合理规划,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

3——

途径2:5×④/10取两种途径计算结果较大值

3——

1052

4.5.5建筑场地的绿

优: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50%以上良: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20%以上一般:没有采用屋顶绿化方式③外墙采用垂直绿化方式优:外墙垂直绿化率≥6%良:外墙垂直绿化率≥3%

一般:不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或外墙垂直绿化率<3%

注:模块化外墙垂直绿化=外墙绿化面积/10m以下外墙总面积×100%

地栽藤本植物类外墙垂直绿化率=垂直绿化种植水平长度/建筑物基底周长×100%

320

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

5×(①+②+③)/10

320

4.5.6绿化设计中宜①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②采用乔、灌、草构成复层绿化

优:每100m2绿地中不少于5株乔木;良:每100m2绿地中不少于3株乔木;一般:绿地中采用复层绿化方式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良好的排水性

3——

5×(①+②+

42

③)/10

1

4

4.5.6

绿化设计中宜

③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排水性优: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1.5m

良: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0.9m且小于1.5m一般:种植区域70%的覆土深度大于0.6m且小于0.9m

3

2

1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良好的排水性

5×(①+②+③)/10

①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补水时,合理控制雨水面源污染:在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设置塘、缓冲带等前处理设施,或将屋面和道路雨水接入绿地,经绿地、植草沟等处理后再进入景观水体

4.5.7

设有水景的项

②设计生态池底及驳岸

优: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条件,并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良: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但仍然需要其他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一般:采用硬质池底

3

2

2——

目,宜结合雨水收集等节水措施合理设计生态水景

5×(①+②)/5

5

B.0.2“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2确定。

表B.0.2

“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得分

条文内容5.1.1

围护结热工性

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线性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的规定

围护结构节能率&ENV(严寒地区)

5.1.2

围护结构热工

1.0≤&ENV

围护结构节能率&ENV(严寒地区)

0.5≤&ENV

采用建筑自遮阳设计

采用建筑自遮阳设计,并提供

——————

——————

——————

—123452

性能指标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

5.1.3外窗或透明针对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寒冷地区(严寒地区本条不参评)

遮阳分析报告,证明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或采用外遮阳构件采用外遮阳构件,并提供遮阳分析报告证明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3

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

———5

①屋面

优: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良: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

3

的比例不低于30%

一般: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屋面面积占可处理屋面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

5.1.4

围护结构非透

5×(①

②外墙

优: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良: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

一般:采用适宜性保温隔热改善措施处理的外墙面积占可处理外墙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

2

1

0.5

+②)/5

明部分宜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措施

2

1

5.2.1建筑主朝向宜

建筑主朝向避免东西向——

——

——

35

6

采用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条状建筑,且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或适宜朝向

条文内容

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

5.2.2

建筑宜采用合

筑面积的3%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4%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5%②采光

5.2.3

室内和地下主

系数达标面积比例

70%≤&NL<75%

75%≤&NL<80%,或70%≤&NL<75%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地下区

域(如停车场)的天然采光效果

&NL≥80%,或75%≤&NL<80%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地下区域(如停车场)的天然采光效果

5

严寒地区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2%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2.5%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

2——

———

———

1234

3

2

1

优—

良—

一般—

当①得分为0时,本项得分为0当①得分为0时,本项目得分为5×(①+得分

夏热冬冷/寒冷地区

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3.5%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的4%

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风,降低采暖空调负荷

②)/5

采用多种措施改善自然通风效果60%≤&NL<65%65%≤&NL<70%

要功能空间宜采用合理的天然采光措施,降低照明能耗

&NL

5.3.1

空气调节与采

暖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3.2

采暖、通风和

采暖、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节能率&HVAC

4%≤&HVAC<8%8%≤&HVAC<12%12%≤&HVAC<16%16%≤&HVAC<20%&HVAC≥20%4%≤&cop<8%

冷热源能效比提升比例&cop

12%≤&cop<16%16%≤&cop<20%&cop≥20%

———

———

———

3457

8%≤&cop<12%

———————

———————

———————

1234512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空气调节系统宜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高设备及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耗能5.3.3

空气调节与采

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条文内容5.3.4

采暖、通风和空

满足要求降低5%降低10%

①采取了系统分区配置和控制的方法②针对部分负荷运行时提高系统能耗效率措施

针对集中或半集中空调

5.3.5

建筑物处于部

采暖系统

③提供空气调节和采暖系统全年运行说明书,设计阶段对全年预期负荷进行分析,用于指导实际运行

④有部分负荷下的具体控制方案说明⑤具体说明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上述控制方案,包括控制方式、测点布置等

针对分散式空调采暖系统若项目中部分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部分采用非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

5.4.1

个房间或场所

个房间或场所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加权计算最终得分

55—

33—

11—

根据二者面积比例

5

3

1

优———55

良———33

一般———11

5×(①+②+③+④+⑤)/25得分135

针对集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针对通风空调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针对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

当采用多套输配系统时,按各系统全年耗能率的比例折算到一次能源计算

气调节系统的输配系统效率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规定

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宜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能耗

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4.2

照明灯具及其附

1.00≤LEE<1.051.05≤LEE<1.10

照明系统用能效率LEE

1.10≤LEE<1.151.15≤LEE<1.20LEE≥1.20

照明系统宜合

采用照明自控面积比例&BAS.L对于小型建筑,合理设计照明回路,采用就地照明控制方式可得3分

25%≤&BAS.L<50%50%≤&BAS.L<75%

&BAS.L≥75%

①对电梯设备采用了合理的

针对采用电梯的建筑

控制方法

②采用高效节能电梯

针对未采用电梯的建筑

————————55—

————————33—

————————11—

[1**********]×(①+②)/10

属装置宜合理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的灯用附件,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4.3

理设计控制方式,降低建筑照明能耗5.5.1

电梯系统宜合

理选用高效节能电梯和合理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建筑电梯运行能耗

条文内容

优2

良—

一般1

得分

①充分利用市政来水的水压,合理采用叠压供水技术等

②对竖向分区加压供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采用相关措施,减少水泵的供水净扬程

③适当减少管网中的局部阻力配件的

5.5.2

给排水输配

不适用技术对应的得分项按不参评处理,但需要提供合理性论证报告

数量,改善配件的水力性能差,以减少官网的阻力

④合理采用水泵变频技术或无负压供述系统,提高水泵的日常运行效率,根据水泵的日常运行工况合理选用高效水泵,加压供水泵组在各用水工况的运行效率处于高效区或不得偏离高效区10%~20%

⑤合理配置供水设施的供水压力,最不利点的供水器具选用配水压小的产品,以控制最不利点水压

①采用高翔的能源理由系统提供生活热水优:合理控制出水温度,采用分散式生活热水系统

良:采用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利用空调余热或其他废热制备生活热水

一般:采用其他形式的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

5.5.3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降低生活热水能耗

无生活热水需求,此项不参评

②采用高翔的能源理由系统提供生活热水优:利用空调余热或其他废热或可再生能源良:城市热网一般:热水锅炉

③采用高效热水供应设备

优:设备能效比比设备节能标准要求高两个等级良:设备能效比比设备节能标准要求高一个等级一般:设备能效比符合相关设备能源标准要求

5.5.4

输配电和变

合理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运输配电和变配

效节能设备和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建筑输配电和变配电系统的损耗

9

电系统损耗

5

3

1

5

3

5

3

1

无集中生活热水需求:5×(①+③)/10有集中生活热水需求:5×(②+③)/10

2

1

2

1

2

1

2

1

5×(①+②+③+④+⑤)/10有不参评项的,分母对应减少

系统宜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降低给排水系统输配能耗

配电系统宜合理选用高

5

3

1

条文内容

采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时,等小太阳能光电

时,地源热泵承担的负

板面积占建筑基地面

5.6.1

可再生能源

积的比例&A

4%≤&A<8%8%≤&A<12%12%≤&A<16%16%≤&A<20%

&A≥20%

10%≤&B<20%20%≤&B<30%30%≤&B<40%40%≤&B<50%

&B≥50%荷比例&B

筑总能耗可再生能源替代率&REN

0.5%≤&REN<1%1%≤&REN<1.5%1.5%≤&REN<2%2%≤&REN<2.5%&REN≥2.5%

—————

—————

—————

12345

采用其他形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时,建

一般

得分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

①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优:在同一建筑中根据建筑的功能、归属等情况,做到分区、分系统、分层、分项对能耗进行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一般: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能耗环节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物业有定期记录

②专业设计说明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使用功能条件下各种设备(如冷机、锅炉、空调箱、水泵等)的启停状态、投入顺序、运行参数等给出详细描述,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设计说明书描述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

一般:设计说明书中有相关描述,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7.1

能耗计量与

③给出对各自动调节装置(如风阀、水阀)在不同设备运行状态下相应的调节要求(如启停、开度大小等),以及对各参数测量装置精度、测

行合理设置

量范围的要求,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要求合理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一般:有相关要求,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④设计说明书中需要给出针对设备专业设计说明书中对设备、调节装置、测量装置在不同季节不同使用功能条件下相应工况的实现方式的详细描述,并落实到节能管理制度中,指导运营优:设计说明书描述详细,能很好地指导节能运行

一般:设计说明书中有相关描述,对节能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⑤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完善,能实现对各设备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优:功能完善,系统运行良好,记录完整一般:功能基本完善,系统运行良好

2

1

2

1

2

1

5×(①+②+③+④+⑤)/10

用能设备监控系统宜进

2

1

2

1

10

B.0.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3确定。

表B.0.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6.1.1

方案规划阶段

得分

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

方案规划阶段应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6.1.2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应根据用水特点合理确定

的设置应合理、完善。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应根据用水特点合理确定

①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②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6.2.1

管网漏损宜采

③给水管网系统采取预防、监测管网漏损的技术和措施

④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的报告,报告包括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用水计量实测记录、管道漏损率计算和原因分析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要求:0.35MPa<P≤0.45MPa

6.2.2

给水系统不宜

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要求:P≤0.35MPa

采取减压限流措施,用水点处供水压力P≤0.2MPa;或采取自带减压装置的用水器具

按使用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6.2.3水表宜分区域、分用途设置

按水平衡测试要求设置水表,安装率达100%

6.2.4

卫生器具的用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

按缴费单元和使用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取有效措施避免

555

———

———

5×(①+②+③+④)/25

10——

1

353

453

5

出现超压出流现象

水效率等级宜达到节水评价值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

①洗衣设备、厨房设备、洗车设备等用水设备采用节水设备优:全部用水设备均采用节水设备

良:用水量占总用水量50%及以上的用水设备采用节水设备

6.2.5

用水设备宜采

一般:用部分用水设备采用了节水设备

②采用节水灌溉,节水灌溉面积比例>70%;节水灌溉系统的管网出水压力的差别控制在20%以内

优:节水灌溉系统设有土壤适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良:在采用高效节水光该系统基础之上设置合理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

一般: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531

用节水设备或节水措施。绿化灌溉宜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①+②)/15

10

5

1

续表B.0.3

条文内容6.2.6

冷却水系统宜

采用循环冷却塔

采用冷却水节水措施,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水处理措施和/或加药措施,以减少排污的水量损失;采取加大积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采用闭式冷却塔

6.3.1

使用非传统水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安全用水保障措施,不应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3.2

景观用水不应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5

3

一般

得分1

采用循环冷却塔、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型冷却塔设备或其他冷却水节水措施

源时,应采取安全用水保障措施,不应对人体健康

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6.3.3

项目周边有市

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且周边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Ru(有市政再生水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Ru(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15%≤Ru<25%

3—

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宜低于4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宜低于15%

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利用条件)并且项目建筑面积小于5万m2或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时(如地方标准中有更高要求,应按地方标准实施),此项不参评

项目周边有市

当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并且项目建筑面积小于5万m2或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3/d时(如地方标准中有更高要求,应按地方标准实施),此项不参评

6.3.5

雨水回用率不

当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时,此项不参评

雨水回用率Ry35%≤RR<40%再生水利用率RR(有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

30%≤RR<35%

50%≤Ru40%≤Ru<50%

25%≤Ru

再生水利用率RR(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

RR<10%

5

6.3.4

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宜低于30%;项目周边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时,再生水利用率不宜低于10%

3

10%≤RR<20%5

40%≤Ry<60%

60%≤Ry

35

宜低于40%

B.0.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4确定。

表B.0.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7.1.1

禁用国家和地

得分

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禁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永久性利用或改造后永久性利用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构筑

7.1.2

场址范围内的

物。当申报项目场址范围内无建筑物、构筑物,或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面面积(含构筑物的等效

利用

面积)不足100m2时,本条不参评;超过1000m2时,按1000m2计算利用率

7.1.3

建筑构、配件宜

其利用率不低于1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50m2

其利用率不低于2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100m2

其利用率不低于30%,且利用面积不小于100m2

1

已有建筑、构筑物宜合理3

5

工厂化率>10%

工厂化生产7.1.4

在保证安全和

工厂化率>15%工厂化率>2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20%

可再利用建材、可再循环建材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30%

装饰装修材料

———

———

———

345

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宜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7.1.5

———3

———4

———5

单位建筑面积装饰装修材料用量的经济适应性

选用了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新材料及新产品

选用基于新型材料及产品的使用量超过了同类建材的50%以上,或选用一种以上基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的新型材料及新产品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2%,但不低于1%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1%,但不低于5%所有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之和低于工程总造价的5%主要结构材料用量均低于当地层数(高度)相近的同类建筑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8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7倍不低于平均值的0.98倍

5—

3—

1—

3

宜经济适用7.1.6

基于当地资源

条件和发展水平,建筑宜合理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及产品7.2.1

建筑造型要素

5

————

————

————

1351

宜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7.2.2在保证安全的

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的材料用量平均值,且

———2

条文内容

优—

良—

一般

得分3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

7.2.2

在保证安全的

主要结构材料用量均低于当地层数(高度)相近的同类建筑的材料用量平均值,且

0.97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6倍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6倍,但不低于平均值的0.95倍

其中至少一种材料的用量低于平均值的0.95倍

7.2.3则7.2.4

在保证安全的建筑方案宜规

申报项目的建筑方案不规则;或特别不规则但城市建设需要申报项目的建筑方案规则;或不规则但城市建设需要①对上部结构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②对基础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但低于70%;或对40%~6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7.2.5

主体结构宜使

对于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本条不参评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但低于80%;或对60%~8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C50及以上混凝土在竖向承重结构中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或对80%结构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60%,但低于70%;或对40%~60%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7.2.6

主体结构宜合

对于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本条不参评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70%,但低于80%;或对60%~80%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80%;或对80%以上的结构构件所采用的钢强度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①采取减轻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含所有湿作业部分)的自重

7.2.7

建筑设计时宜

优: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不高于1.5kPa良: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不高于1.8kPa一般:室内办公空间楼地面现浇面层的平均自重高于1.8kPa②采取措施减少地上建筑墙面抹灰

优: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不超过0.008(包括墙面无抹灰)

前提下,宜控制主要结构材料的用量

———4

———32

———21

———

00

5355×(①+②)/5

前提下,建筑结构方案宜进行优化设计

———3

用高强混凝土

———4

———5

———3

理使用高强度钢

———4

———5

530

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

①+②+③且不超过5

530

条文内容

一般

得分

②采取措施减少地上建筑墙面抹灰

7.2.7

建筑设计时宜

良: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不超过0.012一般:地上建筑墙面抹灰体积与地上建筑总体积之比超过0.012③采取本标准未涉及的其他措施减轻建筑自重(根据该措施的节材效果给予恰当分值)

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本条不

7.2.8

可变换功能的

参评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内,不可循环利用隔断(墙)围合的房间总面积与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总面积之比

不超过10%

5

超过10%,但不超过20%

3

超过20%,但不超过30%

5

3

530

①+②+③且不超过5

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

———1

室内空间宜灵活分隔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纸中,注明了预留空洞的位置、大小,给出了土建和装修阶段所需要预埋件的位置和详图。土建开工前,燃气、强电弱电、热力、给排水专业的市政接口配合完毕

②土建开工前,土建、装修各专业施工图纸及图纸上的签字(包括装修等专业设计师在土建图上的会签)、盖章均齐全

③需专业公司完成的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幕墙、厨房、屋顶绿化、

7.2.9

建筑土建与装

弱电等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其完成情况

优:在土建施工前完成8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良:在土建施工前完成7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一般:在土建施工前完成60%以上子项的设计和相关会签手续④扶梯、电梯、空调机组、制冷机主、变配电设备、主要给排水设备等订货和相关手续完成情况

优:在土建施工前完成6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良:在土建施工前完成5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一般:在土建施工前完成40%以上设备的订货和相关手续

7.3.1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总质量的60%以上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材总质量的70%以上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材总质量的80%以上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占建筑砂浆总质

7.3.2

现浇混凝土应

量的50%以上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占建筑砂浆总质量的80%以上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使用预拌砂浆①正式施工前,土建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全

7.3.3

建筑土建与装

面、合理且已签字盖章

②正式施工前,装修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内容全面、合理且已签字盖章

—2

——

——

55×(①+②+③)/5

2

———

———

———

1351

3

2

1

4——

4——

5×(①+

4

2

1

②+③+④)/15

修宜一体化设计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应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60%以上

使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宜使用预拌砂浆

———3

修宜一体化施工

续表B.0.4

条文内容7.3.3

建筑土建与装

优1—————

良——————

一般

得分5×(①+②+③)/5

13513

③正式施工前,土建、装修各工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已得到监理单位(甲方)的正式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包含节材措施的相关内容

修宜一体化施工7.3.4

施工组织设计

——————

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并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节材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了节材方案,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节材措施,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制订了废弃物管理规划

中宜制定节材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

7.3.5对旧建筑拆除、

场地清理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宜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7.3.6

施工过程中主

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划,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并留存记

按照废弃物管理规划将施工现场废弃物分类处理后,并对大部分的可再循环利用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40%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降低50%①利用场地已有围墙,或采用了装配式可重复使用的围挡

———12

————1

————

5345

要材料的损耗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7.3.7现场施工中宜

②临时围挡材料的重复使用率,70%为中等水平③模板的周转次数

(对于木模板,周转次数达到5次以上得1分;达到7次以上得2分。对于起塔模板,周转次数达到10次以上得1分,达到30次以上得2分)

提高围挡、,模板等设施的重复使用率

5×(①+②+③)/5

2

1

B.0.5“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5确定。

表B.0.5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8.1.1

主要功能空间

得分

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的颜色质量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室内空间(包括地下主要功能房间)的采

8.1.2

主要功能房间

光系数达到面积比例

(地下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达标的区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

母不加)

8.1.3

建筑宜鼓励采

域,在计算面积百分比的时候其面积仅仅计人分子,同时可以乘以1.5的权重系数,分

≥85%

5

≥80%

3

≥75%

2

的采光系数宜达到现行

主要功能空间室内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的颜色质量等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①合理设计外窗及室内表面反射比,引入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改善室内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采光均匀度不小于0.7②地下一层10%以上面积或不少于100m2地下空间可以直接利用天然光

(没有地下空间的办公室,该项不参评)①设计考虑了照明眩光措施

优:全部区域采用了避免眩光的灯具或防眩光措施

用反光、遮光、导光等新装置、新材料作为辅助设

5——

5×(①+②)/10

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质量,控制眩光

5——

5×①/5

5—5

8.1.4设计中宜充分

一般:70%区域采用了避免眩光的灯具或防眩光措施

②对90%以上的建筑用户提供独立的照明控制,能够调节灯光适应个人工作需求和个人爱好;对于多人共同使用的空间,照明控制也应该瞒足各组需求和喜好

③能根据空间天然采光的有、无和强弱开关或调节灯光明暗

5

10

5×(①+②+③)/20

考虑照明可控性及灯具防眩光措施

8.2.1室内噪声级应

各类噪声在建筑室内形成的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低限要求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低限要求8.2.2

隔墙、楼板、门

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低限要求

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低限要求

8.2.3

除开放式办公

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GB50118隔声设计规范)室内允许噪声级的高限要求8.2.4

建筑平面布局

①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

②空调机房、水泵房、开水房等集中布置,远离工作区、休息区等重要活动场所

③主要办公空间、休息空间不与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④主要办公空间、休息空间不临近交通干道对于设备的噪声和振动基本无改善措施

8.2.5

建筑中宜合理

对于设备的噪声和振动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室内声环境状况有一定改善

对各种隔声和振动都采取了合理的减噪、隔振措施,或室内无设备噪声和振动

8.3.1

采用集中空调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度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①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②围护结构以及热桥部位采取有效防结露措施,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进行热桥内表面结露验算

8.3.2

建筑围墙结构

(南方潮湿天气下在空调未开启的季节难以保证结构内部和表面绝对无结露的情况不在评价范围内)

③冬、夏季均设计遮阳(包括内遮阳或外遮阳)等可控制室内长短波辐射、改善室内热舒适的措施(根据效果的好坏以及规模情况综合评价)

④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

优:主要朝向/朝阳面朝向窗墙比低于0.4一般:未达到上述要求

10

15

10

5

除开放式办公室之外,室内其他主要功能空间的噪声级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室内允许噪声级的高限要求

5

5555——

——————

——————

035×(①+②+③+④)/20

和空间功能宜合理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设计设备减噪、隔振措施

———5

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

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对于高大空间或特殊功能空间,其风速及气流组织也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5——

5——

5×(①+②+③+④)/35

内部和表面宜无结露、发霉现象;减少围护结构带来室内环境的不舒适性

①有效通风面积控制:

优: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12,无可开启外窗房间,有效通风面积应满足100cm2/m2

良: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15,无可开启外窗房间,有效通风面积应满足50cm2/m2

一般:房间外窗有效可开启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1/20,无可开启

8.3.3

建筑设计和构

外窗房间设计了换气装置注:

1)对于严寒地区,有效可开启面积比可以考虑0.8的修正系数作为控制要求

2)对于全年平均风速低于1m/s的地区,有效可开启面积比乘以1.25作为控制要求

②建筑公共内部区域可利用热压或诱导通风等措施进行自然通风(没有内区域或内区仅仅是走廊,此项可不参评)③合理通过模拟分析手段,优化自然通风设计

①使用者可自主通过开窗,调整主要功能空间室内局部热环境(根据可开启外窗对应室内房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评价,只评价外区进深6m的区域)

优:≥80%;良:≥70%;一般:≥60%

②:使用者可自主通过遮阳等被动式措施,调整主要功能空间室内局部热环境

(根据可开启外窗对应室内房间的面积比例进行评价,只评价外区进深6m的区域:区分可调节外遮阳、中空玻璃夹层可调节遮阳和内部高反射率百叶可调节遮阳三类,对应的房间面积分别乘上1.4、1.2和1

8.3.4

建筑中宜合理

的权重系数,求和后除以进深6m的外区总面积(权重系数仅在分子有)得到可调节面积比例)

优:≥80%;良:≥70%;一般:≥60%

③办公空间使用者对于空调设备的自主调节方式以及大型公共区域的控制方式(以标准层、主要楼层为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整栋建筑评价)优:办公空间能够由使用者设定空调设备参数值或分区灵活控制,大型公共该区域能够分区、分时控制调节

良:办公空间设备能够分档调节。大型公共该区域能够分区或分时控制调节

一般:办公空间空调设备仅能进行开关调节,大型公共区域不能分区或分时控制调节

④:建筑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功能相同的房间(办公室、会议室、大堂)采用了新型空调采暖方式,改善室内热舒适,包括减少室内上下温差和空气流速小的空调方式等

优:超过50%;良:超过30%

7

4

15105

造设计宜具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可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

5×(①+②+③)/26

56

——

——

531

531

设计各种被动措施、主动措施,加强室内热环境可控性,改善热舒适

5×(①+②+③+④)/25

840

8.4.1

建筑材料中有害

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害物质限量》GB18584、量》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有关规定,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

害物质限量》GB18586、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有关规定,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8.4.2

建筑中游离甲

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

规定,建筑运行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

定,建筑在运行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中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

条文内容8.4.3

采用集中空调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8.4.4

新风采气口应

GB50189的设计要求

一般

得分

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

合理设计,保证新风质量及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8.4.5

在建筑中宜采

新风采气口位置设计在无污染的方位,且与各排风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以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无措施

吸烟控制

设置专门负压吸烟室建筑内禁止吸烟

预评估中考虑了建筑结构性污染,以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

———

———

———

035

取禁烟措施,或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室内用户以及送回风系统直接暴露在吸烟环境中

———3

8.4.6在装饰装修设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措施

制规范》GB50325为最终目标进行设计

预评估中综合考虑了建筑结构性污染和家具等用品性污染,以《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为最终目标进行设计

5

计中,宜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措施

8.4.7报告厅、会议

报告厅、会议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有空气品质实时中央监测系统或人工监测设施(如CO2监测)

无监测措施有人监控措施有中央监控系统

有中央监控系统并能与进排风设备联动

小于50%区域或没有

地下车库设计有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

50%以上区域100%区域

———————

———————

———————

0135035

室、公共区域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宜有针对空气品质的实时监测或人工监测措施8.4.8

地下停车场宜

有针对一氧化碳浓度监控措施8.5.1

建筑入口和主

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宜设有无障碍设施———5

21

条文内容

≥70%

优—

良—

一般

得分1

在规定的使用区域,主要功能房间70%以

8.5.2

主要功能房间

上的区域都能通过地面0.80~2.3m高度处的玻璃窗看到室外环境(地下如果有可以看到室外视野的,计算面积百分比时其面积仅计入分子,同时可以成因1.5的权重系数,分母不加)

8.5.3

公共场所宜设

①公共场所有专门的休憩空间②公共空间有室内绿化

外窗宜合理设计,具有良好的外景视野

≥80%———3

≥90%———5

55

——

——

有专门的休憩空间和绿化空间

5×(①+②)/10

22

B.0.6“运营管理”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应按表B.0.6确定。

表B.0.6

“运营管理”部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一般

条文内容9.1.1

物业管理组织

得分

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

物业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合理,人员及专业应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

专业应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9.1.2

物业管理部门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与绿色化、垃圾管理制度

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与绿色化、垃圾管理制度9.1.3

物业管理单位

物业管理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物业管理单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①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和管理能源计量,有健全的原始记录合统计台账

②业主方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资源节约的奖惩措施与考核办法,管理业绩与物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③资源管理奖励计算和考核方法应简单且易于实施

9.1.5

物业管理部门

①物业部门与业主共同制定节能、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为模式与规范

②有定期的培训与宣传③有跟踪检查措施与记录

①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

3

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宜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1.4

物业管理部门

5

210

宜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宜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①+

222223

111112

②+③)/6

00

宜引导规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模式,定期进行培训与宣传

9.1.6

物业管理部

5×(①+

00

②+③)/6

门宜定期进行办公建筑环境满意度评价,并有持续改进措施9.2.1

建筑能耗和水

建筑能耗和水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收费,有完整的记录、分析与管理

有完整的记录、分析与管理9.2.2

物业管理宜采

①对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管理,采用定量化、分项化、数字化管理

②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③物业管理服务运用智能化监控技术及信息化系统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并合理、有效运用绩效评价改进项目管理

222

111

5×(①+②)/5

②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有持续改进措施21

耗应实行分类、分项计量与分用户计量收费,

用信息化手段,并建立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等的档案及记录

5×(①+

②+③)/6

23

9.2.3

建筑智能化系

设计阶段评价时,智能化系统设计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中有关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信息设施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功能完善

运行阶段评价时,智能化各子系统通过相关行业第三方检测,验收合格

设计阶段评价时,智能化系统设计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

运行阶段评价时,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历史运行数据保存完好①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故障报警记录及主要设备运行参数记录完整

②空调和采暖的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功能应成功运行,控

9.2.4

建筑通风、空

制及故障报警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③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照明自动控制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⑤电梯控制方式合理,满足实际功能要求

⑥给排水系统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⑦供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数据采集应符合设计要求

9.2.5

设备维护保养

①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齐全,具有应急措施,有具体落实人员②日常运行、检测、维护措施合理有效③运行数据及处理记录完整,保存完好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备、管道的设置必须方便维修、改造、更换,公共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①

9.2.6

设备、管线的

运行阶段评价时,机房、设备、管线等应标识清楚,便于查找和维护

设计阶段评价时,建筑中强电和弱电管线应分管路布设,强电间不宜和弱电间设置在同一房间②

运行阶段评价时,管线和末端设备的调整或变更应具有完整的记录

9.2.7

空调通过风系

①空调通过风系统按照《空调通过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进行检查和清理

4

2

841

统定位合理,配置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有关规定,并瞒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5×(①+

8222

4111

②)/10

00

1052222222

531111111

5×(①+②+③+④⑤+⑥+⑦)/25

调、照明等设备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满足设计要求

000000

措施齐全,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及应急措施合理有效,运行记录保存完整

00

5×(①+②+③)/6

421

421

设置宜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2

1

5×(①+②)/6

210

统宜按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过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的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照明灯具宜定期清洁并对室内照度进行检测

5×(①+②)/6

②对照明灯具定期清理并对照明进行检测

2

1

24

9.2.8

建设用地内

①提供自行车服务设施

3

2

停车场闲置时间内宜对外开放,并设置自行车服务设施9.3.1

建筑运营管理

建筑运营管理过程中噪声监测达标,无不达标废弃、废水排放;危险

无不达标废弃、废水排放;危险废弃物按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9.3.2

建筑中应配置

废弃物按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

②内部停车场在节假日,晚上等闲置时间对外部车辆开放

3

2

5×(①+②)/6

过程中噪声监测达标,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合理,垃圾处理间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清洗9.3.3

垃圾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率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率95%以上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置符合标准的容器,用于存放餐厨垃圾

9.3.4

设有餐厅或厨

对于未设置厨房和餐厅的办公建

厨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并及时清运

筑,本条不参评

运行阶段评价时,设置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有效

9.3.5

栽种和移植的

老树成活率达98%,新栽树木成活率低于90%高于85%老树成活率达98%,新栽树木成活率达90%

①建立有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②对化学品有完备的进货清单与使用记录

③严格控制化学品使用剂量,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3——222

2——111

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合理,垃圾处理间设有风道或

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清洗

——3

——2

——

35

率宜达到90%以上

运行阶段评价时,对餐厨垃圾单独进行收集,及时清运

设计阶段评价时,设置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用于收集废弃食用油脂

3

2

房的办公建筑,宜对餐5×(①+②)/6

32

——

35

树成活率宜大于90%,宜植物生长状态良好9.3.6

病虫害防治宜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00

5×(①+②+③)/6

25


相关内容

  • 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要点
  • 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要点 一.导言 (一)计划.策划.规划 计划--打算与安排(单一的) 策划--决策(群体的.如某公司.某集团) 规划--全局性的.宏观.长远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计划与安排.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的布局.城市规划的分类: 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 ...

  • 重庆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 重庆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时间:2010-01-08 14:57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X 点击: 1672次 各区.县(自治县.市)物价局: 由于新的<重庆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还在研究制定之中,为了便于正常工作,要求各 区.县(自治县.市)物价部门仍按<重庆市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 ...

  • 公共场所申请表
  • 附件1: 江西省卫生监督文书 受理编号: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江西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表 申请项目: 办证□ 延续□ 复核□ 变更□ 申请单位(公章): 江西省卫生厅制 附件2: 江西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现场审查表 现 场 审 查 说 明 一.卫生管理 (一)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人员 要求公共场所 ...

  • 绿色环保建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编号: . 绿色环保建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范 本) 项目名称: 编 制: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审 批:(总监理工程师签名) 日 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

  • 夏县金融机构考核办法
  • 夏县金融机构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 (意见稿)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金融生态环境,激励金融机构更好的支持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的枢纽作用,并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靖边县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具体办法如下: 一.考核对象 农业发展银行靖边县支行,七家商业银行靖 ...

  • 公立医院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探索
  • 该项目为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课题号:201202036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立以社会公益性为导向,从病人满意度为出发点,以工作岗位和特色发挥.服务数量与质量等要素为主要依据,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主要 ...

  • 绿色环保施工方案(尔多)
  • 忻州广宇二期2×350MW热电机组工程 绿色环保施工方案 太原市尔多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2015年07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 4 第一节 编制说明 ............................ ...

  • 绿色施工方案
  • 绿色环保施工专项方案 审 批: 审 核: 编 制: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中筑兰庭项目经理部 第一章 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50325-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 ...

  • 重大环境风险源管理办法
  •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征求意见稿) 2012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