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1.年龄

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幅度比舒张压明显。1979~1980年我国全国范围内抽样普查结果,人群血压40岁开始明显增高,60岁以上男性血压升高危险因素在增多。幼年期或青年期血压偏高者,随年龄增大血压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2.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在绝经前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与男性差别不大。提示女性绝经后随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血压升高危险因素在增多。3

3.地区

不同地区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不同,人群血压水平不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值比南方高,高血压患病率亦比南方高。

4.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人群,如高校教师、飞行员等职业压力大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较早。紧张刺激是内外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相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明显提高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引起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器质性损害。5

5.饮食

饮食结构、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共识是摄入过多钠盐、长期喝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饱和脂肪酸过多,导致血压升高。经常吃鱼地区,血压水平较低。因摄入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等)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由此可见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解有重要意义。盐与高血压关系证据来自人群间比较研究。限制高血压病人摄钠则血压下降,利用利尿剂、排钠利水,血压也下降。6

6.体重

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病,而且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通常以腰围/臀围比例来衡量)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7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使周围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时间一久,小动脉的动脉壁上的平滑肌就会变性,损害血管内膜,使小动脉的血管壁增厚,而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

8.饮酒

长期中度(每天饮酒50毫升)以上的饮酒,肯定对血压有不良影响。长期饮白酒每天50毫升以上,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1.年龄

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幅度比舒张压明显。1979~1980年我国全国范围内抽样普查结果,人群血压40岁开始明显增高,60岁以上男性血压升高危险因素在增多。幼年期或青年期血压偏高者,随年龄增大血压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2.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在绝经前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与男性差别不大。提示女性绝经后随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血压升高危险因素在增多。3

3.地区

不同地区因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不同,人群血压水平不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值比南方高,高血压患病率亦比南方高。

4.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人群,如高校教师、飞行员等职业压力大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较早。紧张刺激是内外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相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明显提高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引起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器质性损害。5

5.饮食

饮食结构、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共识是摄入过多钠盐、长期喝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饱和脂肪酸过多,导致血压升高。经常吃鱼地区,血压水平较低。因摄入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等)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由此可见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解有重要意义。盐与高血压关系证据来自人群间比较研究。限制高血压病人摄钠则血压下降,利用利尿剂、排钠利水,血压也下降。6

6.体重

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病,而且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通常以腰围/臀围比例来衡量)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7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使周围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时间一久,小动脉的动脉壁上的平滑肌就会变性,损害血管内膜,使小动脉的血管壁增厚,而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

8.饮酒

长期中度(每天饮酒50毫升)以上的饮酒,肯定对血压有不良影响。长期饮白酒每天50毫升以上,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关内容

  •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 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3个方面: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5个方面. 我们 ...

  • 高血压的分类.危险分层与治疗原则
  • 高血压的分类.危险分层与治疗原则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征候群,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掌握该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危害性一方面与患者的血压水平正相 ...

  •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浅析 周 铜 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根据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的.国际上不同国家或国际高血压组织,如美国联合委员会(JN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指南委员会,在不同时间颁布了不同的高血压定义.我国也根据不同时期国情需要颁布了高血压诊断标准.第 ...

  • 中国高血压指南2
  • 表4列出了危险分层中常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和并存的临床情况.对1999年指南相应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危险因素增加了"腹部肥胖",突出强调了它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体征之一: ⑵ 糖尿病被列在单独一栏,主要是为了强调它作为危险因素 ...

  • 浅谈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作者:孙毅钧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有上升的趋势.大量实践研究证实,利用现有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摘要]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

  • 冠心病二级预防
  • 冠心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冠心病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是属于发病率高的进展性慢性疾病,所以冠心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冠心病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冠心病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和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预防措施无论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冠心病二级预防,就是指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讲稿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学习目的: 1.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主要的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我国 的流行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2. 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主要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防治策 略和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3.掌握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的定义.相关的指标,熟悉高血压 ...

  • 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及行为方式放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比例提升,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很快.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曾进行了4次高血压病抽样调查,60年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从50年代的5.11%,约为3千万增加 ...

  • 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