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达以少胜多战役总结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战役的总结

在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下,我们对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战役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深入调查

了几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现总结如下:

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反秦名将项羽率领楚地义军歼灭秦军章邯、王离主力的重大作战。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

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

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

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以解钜鹿之困。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

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

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

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钜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

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

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

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钜鹿之困因而得解。

虎牢之战,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

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

重要作战。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

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

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

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

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

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 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

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

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

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

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 此战,

李世民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

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

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原因如下:第一, 袁绍选择的时机不对. 此前曹操东征徐州时, 袁绍未能抓住机会偷袭

许都. 而在曹操征徐州后选择发动战争,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战争.

第二, 因为曹操人少, 袁绍应采取数道并攻的策略进攻多线进攻. 而袁绍只有一条战线, 等于在

一棵树上吊死. 故而战略错误.

第三, 曹操在此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袁绍输了一招, 袁绍师出无名, 战争显得不正义.

道义不通.

第四, 袁绍不会用人. 对于谋士田丰, 沮授等人的正确建议置若罔闻, 而对郭图等小人的议建通

盘接受. 不用一得力之人看守粮草. 用人不当.

第五, 曹操作事果断, 用人不疑. 其集团内众志成城.

这些以少胜多战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

麻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

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

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

严骏富 计算机学院 0943041142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战役的总结

在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下,我们对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战役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深入调查

了几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现总结如下:

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反秦名将项羽率领楚地义军歼灭秦军章邯、王离主力的重大作战。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

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

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

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以解钜鹿之困。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

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

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

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钜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

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

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

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钜鹿之困因而得解。

虎牢之战,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

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

重要作战。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

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

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

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

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

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 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

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

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

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

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 此战,

李世民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

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

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原因如下:第一, 袁绍选择的时机不对. 此前曹操东征徐州时, 袁绍未能抓住机会偷袭

许都. 而在曹操征徐州后选择发动战争,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战争.

第二, 因为曹操人少, 袁绍应采取数道并攻的策略进攻多线进攻. 而袁绍只有一条战线, 等于在

一棵树上吊死. 故而战略错误.

第三, 曹操在此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袁绍输了一招, 袁绍师出无名, 战争显得不正义.

道义不通.

第四, 袁绍不会用人. 对于谋士田丰, 沮授等人的正确建议置若罔闻, 而对郭图等小人的议建通

盘接受. 不用一得力之人看守粮草. 用人不当.

第五, 曹操作事果断, 用人不疑. 其集团内众志成城.

这些以少胜多战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

麻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

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

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

严骏富 计算机学院 0943041142


相关内容

  • 常州市语文中考卷5
  •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八) 2011.5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要承受.承受是为寻求迸(▲)发而做的自我蓄结,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最完美的收敛.每一次承 ...

  • 小班音乐活动:老母鸡
  • 小班音乐活动:老母鸡 杭州市西湖区午山幼儿园 施午云 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愉快地唱歌: 2. 感受母鸡生蛋的快乐情绪,在唱唱玩玩中感受音乐活动的愉悦. 准备: 1. 物质准备:母鸡头饰一个,纸片鸡蛋若干个,泡沫垫人手一块: 2. 经验准备:认识母鸡,知道母鸡下蛋时的 ...

  •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2009年7月-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对中国境内的36处国际重要湿地(截止到2008年12月)的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价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评价结果将为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约>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际 ...

  • 09年预备党员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 尊敬的党组织: 很荣幸我现在可以骄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和肯定,同时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在我更加清晰自己的责任,我想只有通过我不断的努力才能更进一步。今天我就一个我感兴趣的哲学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很想得到党组织的指点。细细品味“舍得”二字:能开能合,能前能后,相反 ...

  • 血肉筑长城教案
  • 血肉筑长城 课程标准: 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师活动 一.1. 点击 循环播放图 片 1. 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给大 ...

  • 红色经典实践报告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浙江红色经典调研报告 考察主题:踏访历史遗迹,寻找红色记忆 考察时间:2014年12月14日 走访单位:衙前农民纪念馆.新登战役纪念馆 考察形式:实地参观 工商142班 程浩然 导语 共产党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共产党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共产党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共产党是路,引你走向 ...

  •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内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

  •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及校园义务劳动有感
  •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及校园 义务劳动活动总结 数理学院数学系 10级4班 田硕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及校园义务劳动总结 2012年10月21日,我们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解放新中国的辉煌历史,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 ...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 1 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