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课后反思
一、主要亮点
1.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塑料袋、饮料瓶等日常生活用品研究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增加了学生对身边物理知识的关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注重科学探究的多样化。通过用饮料瓶及压强计两种方法研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观察饮料瓶小孔喷水和压强计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自主探究得到了充分体现。
3.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通过设计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独立推导、演板展示评价,培养学生推导能力,同时利于公式的记忆与理解。
4. 本节课学生发言人数多,动静结合,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存在的不足
1.用塑料袋演示液体内部有压强时,教师设问不够明确,学生没有重点关注塑料袋鼓起来,导致因不够流畅而费时。
2.演示塑料瓶喷水时,喷出的水与周围物体颜色反差小,不易观察。
3.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的研究中,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采用取读盛液筒中探头深度的刻度,有点费时。
4. 连通器水面相平的研究,何以见得水面相平?不直观。
三、改进策略
1.实验中强调观察内容及要思考的问题。
2.将水瓶中的水染成蓝色,以白墙为参照面,或在教室中巡回演示。
3.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的研究中,在两盛液筒中分别盛深度相同的液体,将探头放入深度相同的位置,节约读数时间。
4.连通器水面相平的研究,可以在黑板上划线,方法简便,便于观察。
《液体的压强》课后反思
一、主要亮点
1.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塑料袋、饮料瓶等日常生活用品研究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增加了学生对身边物理知识的关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注重科学探究的多样化。通过用饮料瓶及压强计两种方法研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观察饮料瓶小孔喷水和压强计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自主探究得到了充分体现。
3.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通过设计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独立推导、演板展示评价,培养学生推导能力,同时利于公式的记忆与理解。
4. 本节课学生发言人数多,动静结合,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存在的不足
1.用塑料袋演示液体内部有压强时,教师设问不够明确,学生没有重点关注塑料袋鼓起来,导致因不够流畅而费时。
2.演示塑料瓶喷水时,喷出的水与周围物体颜色反差小,不易观察。
3.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的研究中,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采用取读盛液筒中探头深度的刻度,有点费时。
4. 连通器水面相平的研究,何以见得水面相平?不直观。
三、改进策略
1.实验中强调观察内容及要思考的问题。
2.将水瓶中的水染成蓝色,以白墙为参照面,或在教室中巡回演示。
3.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的研究中,在两盛液筒中分别盛深度相同的液体,将探头放入深度相同的位置,节约读数时间。
4.连通器水面相平的研究,可以在黑板上划线,方法简便,便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