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研究

小仪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的不同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根据绿色食品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国的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AA级和有机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品质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代表了未来农业、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主动环保典范,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就是强化农业环境管理的过程,获得一个“绿色机器”,就是保护和改善了一片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建设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基础,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二是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安全又有生态功能的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已由“数量型消费”转换为“质量型消费”,人们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性”,而且要求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因之产生。绿色食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消费心理和历史潮流。三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的产业性质,说明了绿色食品符合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的。四是能够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也日益强劲。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其中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国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根据SOEL统计,到2002年地,全球有23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050万公顷、阿根廷320万公顷和意大利120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全球有机食品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全球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的贸易不断扩大。根据2002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年全球有机农业贸易额为160亿美元,2001年为190亿美元。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年有机食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5%以上。

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

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及产品生产总值20.6亿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绿色食品在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是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3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面粉63.9万吨,占1.1%;食用植物油31.6万吨,占2.4%;蔬菜3000.8万吨,占0.6%;水果435.5万吨,占5.8%;茶叶13.8万吨,占17.9%;肉类15.5万吨,占0.2%;液体乳及乳制品336.5万吨,占67.3%;水产品2.6万吨,占0.05%。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596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产品占17.3%。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合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点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综合这四方面的特点,就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但很难说是健康发展,产业风险似乎在显现之中。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预期

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打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并首先实施了加快总量扩张的发展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食品产业,有的还对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绿色食品产业既是政府鼓励,又是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朝阳产业,那么,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理应都会有较好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不会主动退出这个产业,这就是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良好预期,也是进入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最初想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理想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度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要求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士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

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观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食品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发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国。

参考文献

[0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02]周志祥、曾寅初.农村产业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

[03]汪斌,陈旭东,郑勇军等.产业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04]尹志超,曾毅等.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分析.软科学,2001,01;37—46.

[05]张叶.论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浙江学刊,2001,02;88—91.

[06]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世界农业,2004,06:35—37.

小仪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的不同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根据绿色食品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国的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AA级和有机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品质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代表了未来农业、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主动环保典范,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就是强化农业环境管理的过程,获得一个“绿色机器”,就是保护和改善了一片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建设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基础,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二是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安全又有生态功能的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已由“数量型消费”转换为“质量型消费”,人们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性”,而且要求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因之产生。绿色食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消费心理和历史潮流。三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的产业性质,说明了绿色食品符合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的。四是能够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也日益强劲。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其中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国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根据SOEL统计,到2002年地,全球有23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050万公顷、阿根廷320万公顷和意大利120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全球有机食品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全球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的贸易不断扩大。根据2002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年全球有机农业贸易额为160亿美元,2001年为190亿美元。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年有机食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5%以上。

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

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及产品生产总值20.6亿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绿色食品在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是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3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面粉63.9万吨,占1.1%;食用植物油31.6万吨,占2.4%;蔬菜3000.8万吨,占0.6%;水果435.5万吨,占5.8%;茶叶13.8万吨,占17.9%;肉类15.5万吨,占0.2%;液体乳及乳制品336.5万吨,占67.3%;水产品2.6万吨,占0.05%。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596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产品占17.3%。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合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点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综合这四方面的特点,就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但很难说是健康发展,产业风险似乎在显现之中。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预期

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打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并首先实施了加快总量扩张的发展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食品产业,有的还对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绿色食品产业既是政府鼓励,又是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朝阳产业,那么,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理应都会有较好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不会主动退出这个产业,这就是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良好预期,也是进入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最初想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理想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度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要求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士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

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观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食品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发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国。

参考文献

[0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02]周志祥、曾寅初.农村产业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

[03]汪斌,陈旭东,郑勇军等.产业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04]尹志超,曾毅等.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分析.软科学,2001,01;37—46.

[05]张叶.论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浙江学刊,2001,02;88—91.

[06]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世界农业,2004,06:35—37.


相关内容

  •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绿色物流下的绿色包装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 目录 1 引言 ...................................................................... 2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

  • 毕业论文[绿色会计]--经管系
  • 编号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 (职称:教授 )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摘 要 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

  • 中国食品软包装行业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频繁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了公众健康的严重损害,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并且加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精度.速度的基础上,切实保障我 ...

  • 关于我国绿色金融法制的思考_肇恒野
  • 2016年4月总第9期第4期 依法治国研究 ·绿色法制专题·知与行CognitionandPracticeApr.2016SerialNo.9No.4 关于我国绿色金融法制的思考 肇恒野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上海201201) [摘2015年4月,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绿色 ...

  • 中国进口食品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2022年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 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 ...

  •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综述_陆小成
  • VIEWPOINTS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综述 ◎ 陆小成 李宝洋 摘 要: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阐释.国际经验.问题研究以及对策选择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从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等视角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为我国 ...

  • 我国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课题:我国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班级:酒店管理132 姓名:田昌 前言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GDP 成直线上涨,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一大部分人拥有了漂亮的房子,方便的私家车,可口的食物.在我们享受这些的时候发现绿色植物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