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2013.01
《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
李耀伟
内容摘要: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其代表作《颜氏家训》,是论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典范之作,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本文主要就颜氏书中所涉及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要素进行切入,探求其中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并期对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颜氏家训阅读教学思想策略
一.《颜氏家训》的内容和背景的说明
(一)《颜氏家训》简介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
[1]
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颜
标举读书的好处:读书“有益于身,“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心耳”
[4]
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所以
以立”(《论语·尧曰》)。颜之推首《六经》的阅读,先强调的是重视
要求子弟细览“经纬”之书(“经书”即儒家经典,“纬书”与“经书”相对,包括《诗》、《书》、《礼》、
[4]
《易》、《春秋》、《孝经》,即七纬),
说阅读文章书籍并非仅仅局限于提升自己的德性涵养,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自我心灵的陶冶和情感从的涤荡。接着颜氏又更进一步,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揭示了读书的大用。《颜氏家训》首倡修身,其次“利于行”,其次利国益民,这也正吻合了儒家所提倡的大学之道。从阅读引申开来,进而论证儒行之道对于人生的意义,这也难怪一本私人化的家训著作会包含如此丰富而深厚的读书思想。
而在日趋商业化、浮躁化的当下社会,书籍阅读正在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野,而经典也早已被弃掷在阅读的边角地带。温儒敏先生在他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中曾提到:“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颠覆经典,亵渎传统,借助愤青和炒作者“于是‘恶搞’风就酿成了的助澜,
[5]
。思想文化领域的沙尘暴了”
在阅读中注重圣人的教诲,提升自己的礼仪道德修养,使自己渐具博学达礼的君子之风。
反观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和师生对传统的文化关注明显不足,学生所具备的民族文化知识匮乏;以国学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教学更是零乱无章,缺乏明确而系统的主题,使学生不能追本溯源,反而学得一头雾水。
2.道德仪礼知识。
颜氏所推崇的道德内容,是以儒家思想为传统的基本的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知识,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基本人伦礼义。同时又要注重自身基本的礼仪修养,强调慎独。古人非常注重自己态度、进退、举止等都要的容貌、
“无礼符合礼的要求,荀子曾言: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荀子·修身》)在其书则不宁。”
中,颜氏呼吁子弟注重《尚书》、等典籍,学习古人良好的《礼记》
风俗礼仪和称谓规制。
当然,这里作者并不是想要恢复古代的道德礼仪规制,也不
氏家训》全书共有20篇,分为七卷,涉猎的内容广博,范围颇大。书中关于阅读思想的论述虽杂散于各篇之中,但加以整理归纳后,却能够呈现出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颜氏阅读思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颜氏家训》产生年代远在《弟子职》、《学记》等先秦教育书籍之后,但其广博的内容,醇厚的思想和颠扑不破的治学理念为
[2]
“古今家训,以此为主”它赢得了
的美誉。“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颜的研究性论文陆续发表,氏家训》
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宗教思想、文学以及文字、音韵等方
[3]
目前对《颜氏家训》的研究面。”
虽然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内容,然而从阅读教学的领域切入,至今还没有出现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二.《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
(一)阅读的价值和目的颜之推在其书中不止一次地
当经典阅读成为一种历史的符号,我想那些固执于经典文化的老学究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微斯风,民谁与归?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六经》著作为本。1.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颜氏家训·文章》),“不学礼,无
144
是要探讨传统与西化孰是孰非的问题,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观念: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而我们所知道的都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3.注重生活知识的学习。颜之推认为,教学既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技能。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获得道德规范知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琴、棋、书、画、数、医以及农业生产、经商等的技能。比如他在《杂艺》章中就曾提到:“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
(三)阅读的态度1.谦逊和肃敬
读先哲之书,仿佛在与其进行着一场思想的对话,肃然中古人之精神面貌跃然纸上。颜之推“吾每读圣人之在其书中坦言:
(《颜氏家书,未尝不肃敬对之。”治家》)阅读,是要学习旁人的训·
道德知识,觉察自己的缺漏并补足,“以求益耳”,因而更需要谦逊处之,否则就可能会反受其害。
2.有恒。
读书,应持之以恒,颜之推格外看重“有恒”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他曾举了梁元帝苦学的故事来劝勉子孙:昔日梁元帝十二岁时在稽郡,身患疥疮,却仍张葛帏避蝇独坐而学,一日读书二十卷“帝子之尊,童稚之而不知厌倦。
逸”,尚且能这般坚持,更何况普通之人呢?
3.质疑求证。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颜“自古宏之推治学不可谓不审慎。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就音辞、文字为例,他在书中多次告诫子孙在阅读学习中应该注意辨误,敢于质疑求证。因此,对于子女,颜之推在他们孩童时代就开始进“一言行阅读上的矫正。若子女有讹替”,他便将其视为自己的罪过;其家中各种物品,无经考证,
他也不敢随便称呼名字。
然而面对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我们却很难找到一丝欣慰。在以标准考试为尊的环境下,中学阅读几乎清一色地呈现出功利化的境况,当然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并且,较之十年前,如今的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各色各样的诱惑,谦虚、有恒等优秀品质明显缺失,这是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呢?
(四)阅读的方法1.博览与专精相结合。是颜之推阅读观的重“博览”
要内容,从《颜氏家训》这部书中不难发现,书中涉及内容丰富繁地理兵务、器物名杂,天象历法、书证杂艺等无所不包。尽管颜什、
之推强调博览,认为读书贵能博闻多识,但他更侧重于专精。他视专精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通过对学问深入的研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康有为认为读书当分专精、涉猎两类:“惟专乃可致精,惟涉
[6]
猎乃能致博,二者不可偏废。”同
2013.01
学教育
[9]
是与朋友讲治。”
3.知行合一。
受汉末玄学空谈之风的影响,魏晋时代的读书人大都只知“诵师言”。晋朝南渡以空守章句,
来,已历经八九代,而当时世人却从未整理荒秽、戴月而归,只是全凭借俸禄生活罢了。在这种状况下,颜之推强调重视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期望子孙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可以说是《颜氏家训》中关于读书的重要原则。
博览、切磋、知行合一,将古人这类基本的阅读理念同现今的新课改理念相观照,可谓不谋而合。历史和现实再次启示我们: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标准答案的传声筒,而在于引导学生要通过自主讨论,在亲身实践中挖掘教材和文本,来探索和求证自己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品格;这才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王钺.《读书丛残》[M],转引自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第l页。
[2]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上海书店,1987年3月第l版,第34页。
[3]刘莹.《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06。
[4]颜之推著
姜岸编译.《颜氏家训》
[M].内蒙古人们出版社,2008,03。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
[6]康有为著有为全集版社,2007,09。
[7]名人读书法[J].2012/04,第59页。
[8]马新峰.颜之推教学思想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燕良轼
曾练平.现代视野中的中
国古代若干学习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7月第四期第118页。
无作者
今日教育
姜义华、张荣华校.《康
第二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
样,鲁迅先生也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或几门读书虽多,终深入地研读。否则,
究无甚可资。因此,颜之推非常
[7]
重视处理好专与博二者的关系,“学贵在领会精要。做到专,然后能博则博,如能‘兼美’就更好
[8]
了。”
2.互相切磋
《尚书·仲虺之诰》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作为一名博古通今的学者,颜之推非常注意汲“独取古人优秀的学习理念,针对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弊端,“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在他提出
其看来,“闭门读书,师心自是”,只会徒增谬误和偏见,唯有结师交友、相观而善,方能不断获取新思想知。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家张载也看到了个人见闻的狭隘性,他写道:“学不长者无他术,惟
李耀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
145
学教育2013.01
《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
李耀伟
内容摘要: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其代表作《颜氏家训》,是论及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典范之作,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本文主要就颜氏书中所涉及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要素进行切入,探求其中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并期对现实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颜氏家训阅读教学思想策略
一.《颜氏家训》的内容和背景的说明
(一)《颜氏家训》简介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
[1]
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颜
标举读书的好处:读书“有益于身,“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心耳”
[4]
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所以
以立”(《论语·尧曰》)。颜之推首《六经》的阅读,先强调的是重视
要求子弟细览“经纬”之书(“经书”即儒家经典,“纬书”与“经书”相对,包括《诗》、《书》、《礼》、
[4]
《易》、《春秋》、《孝经》,即七纬),
说阅读文章书籍并非仅仅局限于提升自己的德性涵养,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自我心灵的陶冶和情感从的涤荡。接着颜氏又更进一步,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揭示了读书的大用。《颜氏家训》首倡修身,其次“利于行”,其次利国益民,这也正吻合了儒家所提倡的大学之道。从阅读引申开来,进而论证儒行之道对于人生的意义,这也难怪一本私人化的家训著作会包含如此丰富而深厚的读书思想。
而在日趋商业化、浮躁化的当下社会,书籍阅读正在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野,而经典也早已被弃掷在阅读的边角地带。温儒敏先生在他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中曾提到:“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颠覆经典,亵渎传统,借助愤青和炒作者“于是‘恶搞’风就酿成了的助澜,
[5]
。思想文化领域的沙尘暴了”
在阅读中注重圣人的教诲,提升自己的礼仪道德修养,使自己渐具博学达礼的君子之风。
反观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和师生对传统的文化关注明显不足,学生所具备的民族文化知识匮乏;以国学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教学更是零乱无章,缺乏明确而系统的主题,使学生不能追本溯源,反而学得一头雾水。
2.道德仪礼知识。
颜氏所推崇的道德内容,是以儒家思想为传统的基本的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知识,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基本人伦礼义。同时又要注重自身基本的礼仪修养,强调慎独。古人非常注重自己态度、进退、举止等都要的容貌、
“无礼符合礼的要求,荀子曾言: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荀子·修身》)在其书则不宁。”
中,颜氏呼吁子弟注重《尚书》、等典籍,学习古人良好的《礼记》
风俗礼仪和称谓规制。
当然,这里作者并不是想要恢复古代的道德礼仪规制,也不
氏家训》全书共有20篇,分为七卷,涉猎的内容广博,范围颇大。书中关于阅读思想的论述虽杂散于各篇之中,但加以整理归纳后,却能够呈现出较为完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颜氏阅读思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颜氏家训》产生年代远在《弟子职》、《学记》等先秦教育书籍之后,但其广博的内容,醇厚的思想和颠扑不破的治学理念为
[2]
“古今家训,以此为主”它赢得了
的美誉。“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颜的研究性论文陆续发表,氏家训》
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宗教思想、文学以及文字、音韵等方
[3]
目前对《颜氏家训》的研究面。”
虽然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内容,然而从阅读教学的领域切入,至今还没有出现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二.《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
(一)阅读的价值和目的颜之推在其书中不止一次地
当经典阅读成为一种历史的符号,我想那些固执于经典文化的老学究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微斯风,民谁与归?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六经》著作为本。1.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颜氏家训·文章》),“不学礼,无
144
是要探讨传统与西化孰是孰非的问题,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观念: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而我们所知道的都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3.注重生活知识的学习。颜之推认为,教学既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技能。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获得道德规范知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琴、棋、书、画、数、医以及农业生产、经商等的技能。比如他在《杂艺》章中就曾提到:“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
(三)阅读的态度1.谦逊和肃敬
读先哲之书,仿佛在与其进行着一场思想的对话,肃然中古人之精神面貌跃然纸上。颜之推“吾每读圣人之在其书中坦言:
(《颜氏家书,未尝不肃敬对之。”治家》)阅读,是要学习旁人的训·
道德知识,觉察自己的缺漏并补足,“以求益耳”,因而更需要谦逊处之,否则就可能会反受其害。
2.有恒。
读书,应持之以恒,颜之推格外看重“有恒”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他曾举了梁元帝苦学的故事来劝勉子孙:昔日梁元帝十二岁时在稽郡,身患疥疮,却仍张葛帏避蝇独坐而学,一日读书二十卷“帝子之尊,童稚之而不知厌倦。
逸”,尚且能这般坚持,更何况普通之人呢?
3.质疑求证。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颜“自古宏之推治学不可谓不审慎。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就音辞、文字为例,他在书中多次告诫子孙在阅读学习中应该注意辨误,敢于质疑求证。因此,对于子女,颜之推在他们孩童时代就开始进“一言行阅读上的矫正。若子女有讹替”,他便将其视为自己的罪过;其家中各种物品,无经考证,
他也不敢随便称呼名字。
然而面对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我们却很难找到一丝欣慰。在以标准考试为尊的环境下,中学阅读几乎清一色地呈现出功利化的境况,当然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并且,较之十年前,如今的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各色各样的诱惑,谦虚、有恒等优秀品质明显缺失,这是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呢?
(四)阅读的方法1.博览与专精相结合。是颜之推阅读观的重“博览”
要内容,从《颜氏家训》这部书中不难发现,书中涉及内容丰富繁地理兵务、器物名杂,天象历法、书证杂艺等无所不包。尽管颜什、
之推强调博览,认为读书贵能博闻多识,但他更侧重于专精。他视专精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通过对学问深入的研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康有为认为读书当分专精、涉猎两类:“惟专乃可致精,惟涉
[6]
猎乃能致博,二者不可偏废。”同
2013.01
学教育
[9]
是与朋友讲治。”
3.知行合一。
受汉末玄学空谈之风的影响,魏晋时代的读书人大都只知“诵师言”。晋朝南渡以空守章句,
来,已历经八九代,而当时世人却从未整理荒秽、戴月而归,只是全凭借俸禄生活罢了。在这种状况下,颜之推强调重视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期望子孙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可以说是《颜氏家训》中关于读书的重要原则。
博览、切磋、知行合一,将古人这类基本的阅读理念同现今的新课改理念相观照,可谓不谋而合。历史和现实再次启示我们: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标准答案的传声筒,而在于引导学生要通过自主讨论,在亲身实践中挖掘教材和文本,来探索和求证自己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品格;这才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王钺.《读书丛残》[M],转引自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第l页。
[2]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上海书店,1987年3月第l版,第34页。
[3]刘莹.《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06。
[4]颜之推著
姜岸编译.《颜氏家训》
[M].内蒙古人们出版社,2008,03。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1。
[6]康有为著有为全集版社,2007,09。
[7]名人读书法[J].2012/04,第59页。
[8]马新峰.颜之推教学思想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燕良轼
曾练平.现代视野中的中
国古代若干学习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7月第四期第118页。
无作者
今日教育
姜义华、张荣华校.《康
第二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
样,鲁迅先生也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或几门读书虽多,终深入地研读。否则,
究无甚可资。因此,颜之推非常
[7]
重视处理好专与博二者的关系,“学贵在领会精要。做到专,然后能博则博,如能‘兼美’就更好
[8]
了。”
2.互相切磋
《尚书·仲虺之诰》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作为一名博古通今的学者,颜之推非常注意汲“独取古人优秀的学习理念,针对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弊端,“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在他提出
其看来,“闭门读书,师心自是”,只会徒增谬误和偏见,唯有结师交友、相观而善,方能不断获取新思想知。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家张载也看到了个人见闻的狭隘性,他写道:“学不长者无他术,惟
李耀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