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物象作用题方法指要

散文阅读物象作用题方法指要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作者塑造物象就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根据考纲要求,学生要学会感受形象,这形象在散文阅读中既包括物象,也包括人物形象。命题者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现在就这一考点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拨开迷雾,见得光明。

【方法指要】

物象作用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 文章的结构形式;2. 内容、主旨(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1. 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紧凑。

2. 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 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了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以《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为例来谈谈散文中物象的作用。《荷塘月色》写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下荷塘,荷塘和月色贯穿始终;《听听那冷雨》中,从江南的杏花、春雨写到美国丹佛山的黄昏的雨,从绵绵春雨写到潇潇秋雨,“雨”贯穿始终。这是物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朱自清借对月下那繁盛茂密、幽微清雅的荷塘的描写和荷塘上的那淡淡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雅致的境界,让作者沉迷其中,表达出暂时忘却内心的烦恼,幻想超脱但又无法超脱的心境;余光中借对各地的雨的描写、抒情,写出领略最美的意境仍需回到中国,表达出作者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这是物象对情感、主旨的作用,借这些物象的描绘来点明文章主旨,抒发情感。当然对各地、各种情境下的雨的描写,对内容也起到一种充实的作用。

【典例展示】

牛铃叮当

李清明

水乡多水牛。

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

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

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

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头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问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2013高考浙江卷)

【解析】本题其实就是考查物象的作用,那就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结构、内容、情感。①从结构上看:题目是“牛铃叮当”,明显地呼应题目,同时,牛铃出现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明显地起到了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从内容上看:小时候牛铃叮当,水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农人很爱护它,水牛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而如今,“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身上的铃铛刻有记号,只是作为一个标识,为了点滴的利益,人们争得不可开交,淳朴、诗意乡村不见了,虽然“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用“牛铃”来形成背景旋律,写出世间的变化,点出了文章的主旨。③从情感上看:“牛铃”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借“牛铃”来表达对农耕时代的情感,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参考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散文阅读物象作用题方法指要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作者塑造物象就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根据考纲要求,学生要学会感受形象,这形象在散文阅读中既包括物象,也包括人物形象。命题者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现在就这一考点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拨开迷雾,见得光明。

【方法指要】

物象作用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 文章的结构形式;2. 内容、主旨(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1. 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紧凑。

2. 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 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了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以《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为例来谈谈散文中物象的作用。《荷塘月色》写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下荷塘,荷塘和月色贯穿始终;《听听那冷雨》中,从江南的杏花、春雨写到美国丹佛山的黄昏的雨,从绵绵春雨写到潇潇秋雨,“雨”贯穿始终。这是物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朱自清借对月下那繁盛茂密、幽微清雅的荷塘的描写和荷塘上的那淡淡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雅致的境界,让作者沉迷其中,表达出暂时忘却内心的烦恼,幻想超脱但又无法超脱的心境;余光中借对各地的雨的描写、抒情,写出领略最美的意境仍需回到中国,表达出作者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这是物象对情感、主旨的作用,借这些物象的描绘来点明文章主旨,抒发情感。当然对各地、各种情境下的雨的描写,对内容也起到一种充实的作用。

【典例展示】

牛铃叮当

李清明

水乡多水牛。

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

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

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

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头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问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2013高考浙江卷)

【解析】本题其实就是考查物象的作用,那就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结构、内容、情感。①从结构上看:题目是“牛铃叮当”,明显地呼应题目,同时,牛铃出现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明显地起到了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从内容上看:小时候牛铃叮当,水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农人很爱护它,水牛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而如今,“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身上的铃铛刻有记号,只是作为一个标识,为了点滴的利益,人们争得不可开交,淳朴、诗意乡村不见了,虽然“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用“牛铃”来形成背景旋律,写出世间的变化,点出了文章的主旨。③从情感上看:“牛铃”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借“牛铃”来表达对农耕时代的情感,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参考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相关内容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仍是不会?名师携答题模板来袭轻松拿分!
  • 针对散文阅读总是不会的问题,上学君特邀冯叶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语文散文阅读有所帮助. 问题1:小说和散文的答题格式 老师:小说结合三要素作答,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题型较多,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解释该词语或者句子的字面义 2.若有修辞,先点名 ...

  • 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 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知识精华版) 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小结. 一.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 ...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014.6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类型一: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 ...

  • 现代文阅读方法
  • 现代文阅读方法提示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 ...

  • 散文的形象
  •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 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 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1)环境和情节 ...

  • 散文阅读理解001
  • 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理解词义.理解句意.分析语句作用. 题型一:理解词义 ...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阅读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 ...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 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 ...

  • 物象作用题
  • 高考散文阅读"物象"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重庆市求精中学 廖朝安 散文多以某种特定的"物象"来抒情言志,因而"物象"多成为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重点内容.07年18套高考试题,以"物象"命题的有8套,它们在命 题上有何特点?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