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核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就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 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核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侵蚀⎨风蚀沟谷、洼地⎧⎪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戈壁、裸岩荒漠⎩

形成

沟谷、瀑布、峡谷⎧⎪形成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红色沙漠”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沉积

⎧⎪

沙丘、沙垄

⎪风力沉积――→⎩黄土高原的形成

⎪形成⎧

⎪⎩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②风力作用

3. 河流堆积地貌

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核心点三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 ”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答题模板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分析思路

(2)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地表形态的塑造

核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就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 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核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侵蚀⎨风蚀沟谷、洼地⎧⎪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戈壁、裸岩荒漠⎩

形成

沟谷、瀑布、峡谷⎧⎪形成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红色沙漠”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沉积

⎧⎪

沙丘、沙垄

⎪风力沉积――→⎩黄土高原的形成

⎪形成⎧

⎪⎩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②风力作用

3. 河流堆积地貌

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核心点三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 ”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答题模板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分析思路

(2)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相关内容

  • 教学设计山地的形成
  •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2011级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一班 鲁林润 [**************] 一.课程题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73页--76页) 二.课标解读 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 ...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 一.课程标准 1.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 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 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 ...

  •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
  •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外力作用 疑难点:1. 结合情景和材料判断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 2. 分析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思路方法 3.外力作用的形式和方法 规律方法: 1.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雕塑着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示: 外力作用 ...

  • 地表形态的塑造1-4-1
  • 导学案 学科:地理 编号:一轮1-4-1-1 编写人:黄海峰 审核人: 使用时间:10-18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 ...

  •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丁舒
  •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板块不可能位于:(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 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 板块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 ...

  • 第二十四课时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 第二十四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编写人:梁宝平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学习目标: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 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内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 ...

  •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表格
  • 内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名称?哪些环节是属于内力作用?哪些环节是属于外力作用? 1 结合课本案例一分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分别属于内力作用中的什么作用?作用速度有何差异? 2 完成课本P70活动题 3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 ...

  • 鲁教版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word教案
  •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④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⑤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 ...

  •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一地理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