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高三年级早读知识清单 第四周 (3月17日-3月23日)(一)
一、小题狂练之现代文阅读
古车 刘汉杰
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车辆总管),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痕迹,痕迹间距约1米,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 了两轮车。
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篇,其中就有57篇记述了车的内容。在先秦时代,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国时期出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
秦汉时期,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輚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马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
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两侧二人扶拐,前用毛驴拽引,用于搬运货物,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与黄包车。
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 000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了有关中国车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10月)
1.下面对古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
B.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
C.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其形制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
D.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其中小车地位比较高。
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他的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等。
B.《诗经》中有57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以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
C.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这是因为人们从匈奴那学会了骑马,开始用骑兵参与战争。
D.太平车有二轮、四轮两种,车行缓慢,专用载货,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很常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里鼓车和指南车都出现在汉末,其中前者是张衡发明的,后者张衡也制造过但没有流传下来。
B.隋唐时期的车的主要制式与前代相仿,高官出行用没有车轮的辇、舆,民众运输用马车、牛车。
C.独轮车也叫串车,是用于运输的车辆,运行需要四个人,前后二人、两侧各一人,并用驴牵引。
D.近年来国外也发现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所以有学者持“西来说”观点,认为中国古车的发明晚于西方。
二、小题狂练之语言知识运用
4、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善行河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以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正在中原大地上蔚然成...风,我们每天都可见可闻以各种形式进行着的善行义举。 .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少一些“拼爹门”,公民才会多一分平常心;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怨自艾,感叹什么大材小用、怀才不遇。 ....
C.只有国家为中小企业减税,他们才会有为劳动者涨薪的资本和底气,这就是所谓的“化税为薪”,可是问题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小企业一定会将减税收益用于为劳动者涨薪吗? ...D.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有时候也不觉陷入盲从的漩涡,比如“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确实是一档不错的....
娱乐节目,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为提高孩子的外语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班里的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C.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③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⑤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⑥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②⑤⑥④③① B.⑥⑤②④③① C.⑥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③⑥⑤②
三、集腋成裘之名篇名句背诵 《师说》
四、集腋成裘之文言积累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集腋成裘之成语积累(褒贬两用)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主张来显示自己。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像。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2013-2014年高三年级早读知识清单 第四周 (3月17日-3月23日)(一)
一、小题狂练之现代文阅读
古车 刘汉杰
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车辆总管),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痕迹,痕迹间距约1米,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 了两轮车。
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篇,其中就有57篇记述了车的内容。在先秦时代,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国时期出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
秦汉时期,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輚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马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
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两侧二人扶拐,前用毛驴拽引,用于搬运货物,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与黄包车。
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 000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了有关中国车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10月)
1.下面对古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
B.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
C.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其形制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
D.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其中小车地位比较高。
2.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他的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等。
B.《诗经》中有57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以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
C.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这是因为人们从匈奴那学会了骑马,开始用骑兵参与战争。
D.太平车有二轮、四轮两种,车行缓慢,专用载货,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很常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里鼓车和指南车都出现在汉末,其中前者是张衡发明的,后者张衡也制造过但没有流传下来。
B.隋唐时期的车的主要制式与前代相仿,高官出行用没有车轮的辇、舆,民众运输用马车、牛车。
C.独轮车也叫串车,是用于运输的车辆,运行需要四个人,前后二人、两侧各一人,并用驴牵引。
D.近年来国外也发现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所以有学者持“西来说”观点,认为中国古车的发明晚于西方。
二、小题狂练之语言知识运用
4、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善行河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以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正在中原大地上蔚然成...风,我们每天都可见可闻以各种形式进行着的善行义举。 .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少一些“拼爹门”,公民才会多一分平常心;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怨自艾,感叹什么大材小用、怀才不遇。 ....
C.只有国家为中小企业减税,他们才会有为劳动者涨薪的资本和底气,这就是所谓的“化税为薪”,可是问题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小企业一定会将减税收益用于为劳动者涨薪吗? ...D.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有时候也不觉陷入盲从的漩涡,比如“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确实是一档不错的....
娱乐节目,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为提高孩子的外语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班里的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C.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③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⑤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⑥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②⑤⑥④③① B.⑥⑤②④③① C.⑥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③⑥⑤②
三、集腋成裘之名篇名句背诵 《师说》
四、集腋成裘之文言积累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集腋成裘之成语积累(褒贬两用)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主张来显示自己。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像。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