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D、零下5度

答案:-5℃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能够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

【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____℃。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案:0.91℃/格;10.9℃

【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例题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当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如果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这一点与非晶体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答案:不变,熔点,熔点,凝固点。

【例题8】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状态。

分析答案:观察图像,这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我们根据BC段、EF段温度保持不变,判断出锡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230℃,在BC段时锡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DE段处于液态,温度逐渐降低,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此时吸热,温度不变,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处于凝结过程,慢慢从液态凝结成固态。是固液共存状态。

【例题9】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答案:根据晶体熔化和凝固时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是C。

【例题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熔点“0℃”,当处于冰水混合时,温度不变。正确答案是D。

【例题11】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分析答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萘的熔化图像,萘是晶体, 80℃是它的熔点和凝固点,萘的熔化时间是“12min~20min”,共用了8min。

【例12】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__,反映的一

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杯中冰水,水结冰”是凝固现象.“盘内水冰,冰化水”是熔化现象。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温未降”和“水温不升”反映的是温度不变这个共同特点,此时均为“冰水”混合状态。

答案:凝固,熔化,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13】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分析答案:铝是晶体,铝的熔点是 660℃,铝壶中装有水,加热时温度升高,由于装有水,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铝壶的温度只比水的沸点稍高一些,未达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会被烧坏.若铝壶内没有装水,铝壶的温度会一直升高到铝的熔点,铝壶就会熔化,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

【例题1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当水的温度为 100℃时,水( )。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 C、可能沸腾

分析:水的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还有就是必须继续加热水才会沸腾,也就是说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沸点和吸热。因此答案是C。

【例题15】物质由( )变( )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两种,即( )和( )。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煤气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另一种是沸腾,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

【例题16】小明在游泳时发现,从水中出来时感到冷,风一吹更冷,这是因为从水中出来后,身体表面的水份在蒸发时要从身体上( ),因此比较冷。有风时,使水的蒸发( ),更快地从身体( ) ,因此感到更冷。

分析: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答案:吸热,加快,吸热。

【例题17】煮鸡蛋时,小明和小华分别把水加热沸腾后,小明继续用大火加热,小华改用小火加热并保持水的沸腾状态,请问谁先把鸡蛋煮熟?谁的做法较好些?

分析:当水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此时所吸收的热量都用来帮助水的汽化。 答案:两者同时把鸡蛋煮熟,小华的做法好。

【例题18】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解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B选项是升华现象,它是冰冻的衣服直接变成水蒸气。

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B

【例题1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解析:凝华现象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它不经过液态。A选项铁水浇铸成工件是凝固过程;B选项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是升华现象;C选项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它是凝华现象;D选项,湿手是指液态水,粘手是指水滴遇冷结成冰,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

答案:C

【例题20】.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解析:寒冷的冬天,窗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水蒸气在很冷的窗玻璃上就会放热凝华成固态的窗花,所以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

【例题2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部分小水珠又继续放热凝固形成小冰晶,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漂渺的雾气。选项D正确。

答案:D

【例题22】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解析:灯泡使用时,灯丝发热且温度很高,有些钨会升华变成气体,当钨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时在灯泡内壁凝华而成固体小颗粒。久而久之灯泡就会发黑,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D

【例题23】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

A.露

B.雾

C.雹

D.雪

解析: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雪。所以D正确。

答案:D

【例题2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

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

解析: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是蒸发;C选项是液化现象;D选项是凝华现象。 答案:A

【例题25】.关于棒冰周围为什么会冒汽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解成水

B.冰升华成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D

【例题26】.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答案:A C

【例题27】.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

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

答案:D

【例题28】.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

答案:A

【例题29】.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液化的是(

华的是( )。

A. 寒冷的北方门窗上出现的“冰花”

B. 夏天早晨在草叶上出现的“露珠”

C.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够晾干

答案:C、B、A

【例题30】.雾的形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B

【例题31】.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放热是( )。

A.液化、熔化和升华 ) ,属于凝

B.凝固、汽化和凝华

C.凝华、凝固和液化

D.升华、熔化和汽化

答案:C

【例题32】.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B.夏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的露水;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D.冬天进人温暖房间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雾”

答案:A B C D

【例题33】.关于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出现的黑斑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是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B.是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

C.是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D.是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

答案:B

【例题34】.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

是 、 、 。物质由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称之为 ,需要 热。

答案: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吸

【例题35】.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

(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

(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4)寒冷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

(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

(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答案:液化 液化 蒸发 凝华 凝固 熔化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 B、负摄氏5度 C、摄氏负5度 D、零下5度

答案:-5℃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能够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

【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____℃。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案:0.91℃/格;10.9℃

【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例题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当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如果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这一点与非晶体不同,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答案:不变,熔点,熔点,凝固点。

【例题8】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状态。

分析答案:观察图像,这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我们根据BC段、EF段温度保持不变,判断出锡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230℃,在BC段时锡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DE段处于液态,温度逐渐降低,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此时吸热,温度不变,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处于凝结过程,慢慢从液态凝结成固态。是固液共存状态。

【例题9】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答案:根据晶体熔化和凝固时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是C。

【例题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熔点“0℃”,当处于冰水混合时,温度不变。正确答案是D。

【例题11】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分析答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萘的熔化图像,萘是晶体, 80℃是它的熔点和凝固点,萘的熔化时间是“12min~20min”,共用了8min。

【例12】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__,反映的一

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杯中冰水,水结冰”是凝固现象.“盘内水冰,冰化水”是熔化现象。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温未降”和“水温不升”反映的是温度不变这个共同特点,此时均为“冰水”混合状态。

答案:凝固,熔化,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13】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分析答案:铝是晶体,铝的熔点是 660℃,铝壶中装有水,加热时温度升高,由于装有水,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铝壶的温度只比水的沸点稍高一些,未达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会被烧坏.若铝壶内没有装水,铝壶的温度会一直升高到铝的熔点,铝壶就会熔化,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

【例题14】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当水的温度为 100℃时,水( )。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 C、可能沸腾

分析:水的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还有就是必须继续加热水才会沸腾,也就是说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沸点和吸热。因此答案是C。

【例题15】物质由( )变( )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两种,即( )和( )。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煤气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另一种是沸腾,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

【例题16】小明在游泳时发现,从水中出来时感到冷,风一吹更冷,这是因为从水中出来后,身体表面的水份在蒸发时要从身体上( ),因此比较冷。有风时,使水的蒸发( ),更快地从身体( ) ,因此感到更冷。

分析: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答案:吸热,加快,吸热。

【例题17】煮鸡蛋时,小明和小华分别把水加热沸腾后,小明继续用大火加热,小华改用小火加热并保持水的沸腾状态,请问谁先把鸡蛋煮熟?谁的做法较好些?

分析:当水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此时所吸收的热量都用来帮助水的汽化。 答案:两者同时把鸡蛋煮熟,小华的做法好。

【例题18】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解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B选项是升华现象,它是冰冻的衣服直接变成水蒸气。

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B

【例题1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解析:凝华现象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它不经过液态。A选项铁水浇铸成工件是凝固过程;B选项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是升华现象;C选项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它是凝华现象;D选项,湿手是指液态水,粘手是指水滴遇冷结成冰,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

答案:C

【例题20】.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解析:寒冷的冬天,窗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水蒸气在很冷的窗玻璃上就会放热凝华成固态的窗花,所以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

【例题2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部分小水珠又继续放热凝固形成小冰晶,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漂渺的雾气。选项D正确。

答案:D

【例题22】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解析:灯泡使用时,灯丝发热且温度很高,有些钨会升华变成气体,当钨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时在灯泡内壁凝华而成固体小颗粒。久而久之灯泡就会发黑,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D

【例题23】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

A.露

B.雾

C.雹

D.雪

解析: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雪。所以D正确。

答案:D

【例题2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

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

解析: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是蒸发;C选项是液化现象;D选项是凝华现象。 答案:A

【例题25】.关于棒冰周围为什么会冒汽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解成水

B.冰升华成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D

【例题26】.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答案:A C

【例题27】.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

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

答案:D

【例题28】.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

答案:A

【例题29】.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液化的是(

华的是( )。

A. 寒冷的北方门窗上出现的“冰花”

B. 夏天早晨在草叶上出现的“露珠”

C.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够晾干

答案:C、B、A

【例题30】.雾的形成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B

【例题31】.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放热是( )。

A.液化、熔化和升华 ) ,属于凝

B.凝固、汽化和凝华

C.凝华、凝固和液化

D.升华、熔化和汽化

答案:C

【例题32】.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B.夏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的露水;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D.冬天进人温暖房间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雾”

答案:A B C D

【例题33】.关于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出现的黑斑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是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B.是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

C.是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

D.是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

答案:B

【例题34】.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

是 、 、 。物质由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称之为 ,需要 热。

答案: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吸

【例题35】.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

(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

(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4)寒冷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

(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

(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答案:液化 液化 蒸发 凝华 凝固 熔化


相关内容

  •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 专题分类训练一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典型例题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 (2)铁铸成锅__: (3)浓硫酸具有腐蚀性__: (4)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潮解__: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 (6)铁能生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清单(含答案)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主题2-5) 1.遵守实验室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典型例题]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标志.下列化 ...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力学重点,本册重点)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践中的应用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 ...

  • 2010-2011学年度第期高中化学教学计划表--高三化学
  • 高三化学: 一.课时安排 建议每周化学复习课时为5课时,一轮复习的时间为:2010年9月初--2011年3月初.具体可分为:10年9月初--10年10月下旬,复习必修1及其与必修2部分的整合:10年11月初--10年11月中旬,复习选修3及其与必修2部分的整合:10年11月下旬--2011年元月中旬 ...

  • 中考化学复习重点 煤和石油 典型例题
  • 中考化学复习重点  煤和石油 典型例题 [例1]为什么说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分析与解答 当煤以及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可用来烹饪食物.取暖.用作化学反应的热源以制取新物质,也可用来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如电能),使机器转动.汽车奔驰 ...

  •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刘颖 一.设计思想 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常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 ...

  • 初二(上)物理期末考试总结
  • 声音的特征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为340m/s.固体>液体>气体 3.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 )来表示. 4.音调的高低 ...

  • 给九年级学生的一封信
  • 给九年级学生的一封信 还记得三年前背着崭新的书包跨进中学大门的心情吗?还能体会到当初的那份好奇.喜悦.激动与憧憬吗?家长的叮咛,老师的呵护,社会的关爱,让你们一天天健康幸福地成长着.你们看,男孩更帅了,女孩更靓了,与小学相比,知识丰富了,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做人更有修养了„„平日,老师看着你们谈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