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阅读答案附赏析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①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 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3分)参考答案(1)借代手法。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2)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应先指出手法,再具体分析。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应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三春白雪归青冢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万里黄河绕黑山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 字,充分地表现出边地生活的单调困苦不尽无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显示出一片萧杀凄绝的景象。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写征人联想到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却具有回肠荡气的力量。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

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征人怨(柳中庸)听筝 柳中庸阅读答案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①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 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3分)参考答案(1)借代手法。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2)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应先指出手法,再具体分析。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应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三春白雪归青冢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万里黄河绕黑山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 字,充分地表现出边地生活的单调困苦不尽无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显示出一片萧杀凄绝的景象。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写征人联想到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却具有回肠荡气的力量。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

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征人怨(柳中庸)听筝 柳中庸阅读答案


相关内容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淇上送赵仙舟 阅读答案附赏析
  •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22.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2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 ...

  • 宋祁[锦缠道·春游]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 锦缠道·春游是北宋文学家宋祁的一首咏春词.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 ...

  • 李欣[古从军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李欣<古从军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

  •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林峰 教案背景: 现代文阅读中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赏析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也是一种热点题型,但在具体考试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问题却无从下手,或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作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该类型题,区分该种题型的各种变式和注意事项,是每位教师必 ...

  • 立春日感怀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答案
  • 立春日感怀 ?? (0人评分) 0.0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写翻译 写赏析 评分: 678910很差 阅读答案 写翻译 [立春日感怀译文及注释] 一年年 ...

  • [宋]华岳[骤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 ...

  • 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像蓬草一样飘浮无定.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 ...

  • 中考现代文文答题格式和诗歌赏析答题格式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与古诗鉴赏攻关秘籍 考查现代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 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 ...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