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两会精神

2013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人大(3月5日-3月17日)全国政协(3月3日-3月12日)

13年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的决策性信息。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温总理总理做客网站,同网民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在线访谈,就网民所关心的国内经济发展、民工荒和户籍改革,物价与‚三公‛消费、房地产政策、教改、医改等问题,用一种平等、亲和的方式一一做了解答。从访谈所触及的这些内容以及温总理的回答所透露的

信息来看,

两会‛应该重点讨论上述问题,并做出一个有利于民众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或已经见底,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正如温总理所说,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去年在中央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初步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但是,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最明显的就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物价尤其是房价有了大幅度的上涨,通胀有所抬头。再加上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城乡二元化、腐败、上学难、看病贵、非法拆迁等依然在困扰着民众。而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两会‛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上有什么变、怎样变、变多或变少。

但是,这个‚变‛并非仅是经济和产业结构上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现在的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而消费从而内需的提升根本有赖于收入,收入又与就业和财产的分配有莫大关系。事实上,中国的结构调整是一个整体,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还包括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分配结构等。就目前来看,民众最关注的是分配结构尤其收入分配的不公和差距扩大。如温总理所说,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知。在这一问题上,国家发改委最近向全国人大提议从四方面,即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加强个人收入调节来调整,

‚两会‛应该对此做出一个具体的安排。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不公和医疗不公都与民众的切实利益挂钩,还有暴力拆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所以,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两会‛,人大和政协应该运用自身的权威,制定一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给民众以希望和信心。

2013全国两会主要内容

一: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机构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务院下属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做出过12次不同程度的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进行了第一轮政府部门大部制调整,组建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大部‛,并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至27个。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人代会将要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

三:六份报告关切民生热点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人们关心的增加收入、降低房价、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等一系列国计民生的话题,都有望在这次会议上得到回应。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按惯例,每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这些报告,不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将全面总结梳理五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

四:履职新面孔

2987--虽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与上届相同,但数字背后的意义却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此,各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重新进行了分配,以实现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在2987名代表中,新任代表有1960名,占代表总数近三分之二。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数量比上一届提高5.18%;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降低

6.93%。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也是本届的一个亮点。一批‚80后‛甚至还有‚90后‛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曾几何时,人们把受到父母宠爱的‚80后‛戏称为家中的‚小皇帝‛。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停转。这代人经过实践的磨砺,已经登上时代舞台,终将成长为社会中坚。

五:清新会风

中央提出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在这次人代会上如何体现? 严控会议经费、简化会场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仪式、代表房间不摆鲜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已向社会作出改进会风的15项承诺。比起‚形式新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实质新风‛。对于人大代表而言,能否做到不讲空话套话,不作汇

报工作性和一般表态性发言,在审议中敢不敢触碰那些人民群众意见集中的尖锐问题,这才是转变作风的试金石。与以往一样,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一系列记者见面会、新闻发布会。在‚微博‛时代,政府官员怎样面对媒体,对网友的‚拍砖‛如何接招,值得关注。相信这次会议的透明开放程度将是前所未有的。

重点:中国外交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由于历史认知差异及担心既得利益受损等因素,面对‚中国梦‛,外界心态复杂,其中不乏误解、嫉妒、担忧。如何对外讲述‚中国梦‛,维护好、实现好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就成为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阐明中国的发展将打破‚零和结构‛局限,是‚大而不霸、怀德为远‛的发展。

因此,中国外交积极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说明‚中国梦‛不仅中国人需要,世界同样需要。‚新时代必须要有共赢的理念,不能奢望自己利益最大化,要把‘蛋糕’做大。‛舆论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许多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广为受益,这就是基于对‚中国梦‛的共享。

‚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因

而,实现中国梦,还须中国外交坚持中国的‚底线‛,维护好中国利益。‚该‘软’时‘软’,该‘硬’时‘硬’‛,如果对方强行把冲突强加给中方,那么中方也不能退避,要敢于接招、坚决反击,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如其所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委屈求全,一味忍让。

2013年全国两会将通过法定程序把有关中国外交未来部署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国外交定将依既定方针,续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十大数字引人注目,凸显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经济增速7.5%左右:重在调结构。这已是连续两年将增速调低、设在这一数值。先前这一指标曾连续7年设为8%左右。国际横向比,在全球低迷状况下,这依然是高速度;自身纵向比,速度略低符合实际,也说明中国经济将在调结构、重质量上下工夫。

物价3.5%左右:警惕上涨冲动。这比去年4%的预期目标低,而又高于去年2.6%的实际执行数。近期物价又有抬头趋势,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老目标背后有压力。这和前4年目标相同。但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而当前经济复杂多变,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就业并不容易。

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但赤字率约为2%,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仍在警戒线3%内。增加赤字,将有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但需警惕地方投资热。

M2增长13%:释放控物价信号。相比去年14%的目标,今年下调一个百分点,也创3年来的最低值。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

18亿亩耕地:坚持不变的红线。这曾在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此次重申,深意凸显。粮食九连增,但依然处于紧平衡。城镇化快速发展,令土地供需矛盾更突出。民以食为天,这道红线仍需严守。

养老金提高10%:‚九连涨‛殊为不易。国家此前已连续8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小数据背后是大民生。这一公共服务覆盖13亿多全体城乡居民,人均经费已从2009年的15元实现翻番,但难点在于这项服务如何更好覆盖流动人群。

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助力改变房地产结构。今年还将基本建成470万套。保障房大规模投入,将有效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正效应‛。

教育经费支出超过2万亿元: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投入今后还要继续加大,但如何花好钱更为关键,要堵住浪费漏洞,百姓也有权知道经费信息。

聚焦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

[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

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兰州市民李小强盼望两会上改善民生的新信号,对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帮助。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

[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

学优高考网 > 文章频道 > 正文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

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聚焦,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使光线或电子束等集中于一点。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的聚焦点是什么?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规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

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

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格外希望代表委员能够以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两会”,千万不要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以下从9大热点话题解读

一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 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

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三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

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顺利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发展奇迹。

但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环境高恶化的特征,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之一,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

[现状]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四 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重视违法违纪监

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

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

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

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九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2013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人大(3月5日-3月17日)全国政协(3月3日-3月12日)

13年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的决策性信息。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温总理总理做客网站,同网民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在线访谈,就网民所关心的国内经济发展、民工荒和户籍改革,物价与‚三公‛消费、房地产政策、教改、医改等问题,用一种平等、亲和的方式一一做了解答。从访谈所触及的这些内容以及温总理的回答所透露的

信息来看,

两会‛应该重点讨论上述问题,并做出一个有利于民众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或已经见底,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正如温总理所说,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去年在中央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初步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但是,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最明显的就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物价尤其是房价有了大幅度的上涨,通胀有所抬头。再加上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城乡二元化、腐败、上学难、看病贵、非法拆迁等依然在困扰着民众。而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两会‛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上有什么变、怎样变、变多或变少。

但是,这个‚变‛并非仅是经济和产业结构上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现在的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而消费从而内需的提升根本有赖于收入,收入又与就业和财产的分配有莫大关系。事实上,中国的结构调整是一个整体,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还包括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分配结构等。就目前来看,民众最关注的是分配结构尤其收入分配的不公和差距扩大。如温总理所说,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知。在这一问题上,国家发改委最近向全国人大提议从四方面,即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加强个人收入调节来调整,

‚两会‛应该对此做出一个具体的安排。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不公和医疗不公都与民众的切实利益挂钩,还有暴力拆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所以,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两会‛,人大和政协应该运用自身的权威,制定一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给民众以希望和信心。

2013全国两会主要内容

一: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机构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务院下属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做出过12次不同程度的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进行了第一轮政府部门大部制调整,组建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大部‛,并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至27个。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人代会将要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

三:六份报告关切民生热点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人们关心的增加收入、降低房价、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等一系列国计民生的话题,都有望在这次会议上得到回应。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按惯例,每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这些报告,不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将全面总结梳理五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

四:履职新面孔

2987--虽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与上届相同,但数字背后的意义却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此,各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重新进行了分配,以实现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在2987名代表中,新任代表有1960名,占代表总数近三分之二。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数量比上一届提高5.18%;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降低

6.93%。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也是本届的一个亮点。一批‚80后‛甚至还有‚90后‛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曾几何时,人们把受到父母宠爱的‚80后‛戏称为家中的‚小皇帝‛。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停转。这代人经过实践的磨砺,已经登上时代舞台,终将成长为社会中坚。

五:清新会风

中央提出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在这次人代会上如何体现? 严控会议经费、简化会场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仪式、代表房间不摆鲜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已向社会作出改进会风的15项承诺。比起‚形式新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实质新风‛。对于人大代表而言,能否做到不讲空话套话,不作汇

报工作性和一般表态性发言,在审议中敢不敢触碰那些人民群众意见集中的尖锐问题,这才是转变作风的试金石。与以往一样,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一系列记者见面会、新闻发布会。在‚微博‛时代,政府官员怎样面对媒体,对网友的‚拍砖‛如何接招,值得关注。相信这次会议的透明开放程度将是前所未有的。

重点:中国外交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由于历史认知差异及担心既得利益受损等因素,面对‚中国梦‛,外界心态复杂,其中不乏误解、嫉妒、担忧。如何对外讲述‚中国梦‛,维护好、实现好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就成为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阐明中国的发展将打破‚零和结构‛局限,是‚大而不霸、怀德为远‛的发展。

因此,中国外交积极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说明‚中国梦‛不仅中国人需要,世界同样需要。‚新时代必须要有共赢的理念,不能奢望自己利益最大化,要把‘蛋糕’做大。‛舆论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许多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广为受益,这就是基于对‚中国梦‛的共享。

‚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因

而,实现中国梦,还须中国外交坚持中国的‚底线‛,维护好中国利益。‚该‘软’时‘软’,该‘硬’时‘硬’‛,如果对方强行把冲突强加给中方,那么中方也不能退避,要敢于接招、坚决反击,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如其所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委屈求全,一味忍让。

2013年全国两会将通过法定程序把有关中国外交未来部署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国外交定将依既定方针,续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十大数字引人注目,凸显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经济增速7.5%左右:重在调结构。这已是连续两年将增速调低、设在这一数值。先前这一指标曾连续7年设为8%左右。国际横向比,在全球低迷状况下,这依然是高速度;自身纵向比,速度略低符合实际,也说明中国经济将在调结构、重质量上下工夫。

物价3.5%左右:警惕上涨冲动。这比去年4%的预期目标低,而又高于去年2.6%的实际执行数。近期物价又有抬头趋势,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积聚,预计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

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老目标背后有压力。这和前4年目标相同。但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而当前经济复杂多变,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就业并不容易。

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但赤字率约为2%,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仍在警戒线3%内。增加赤字,将有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力,向调结构、惠民生倾斜,但需警惕地方投资热。

M2增长13%:释放控物价信号。相比去年14%的目标,今年下调一个百分点,也创3年来的最低值。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

18亿亩耕地:坚持不变的红线。这曾在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此次重申,深意凸显。粮食九连增,但依然处于紧平衡。城镇化快速发展,令土地供需矛盾更突出。民以食为天,这道红线仍需严守。

养老金提高10%:‚九连涨‛殊为不易。国家此前已连续8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小数据背后是大民生。这一公共服务覆盖13亿多全体城乡居民,人均经费已从2009年的15元实现翻番,但难点在于这项服务如何更好覆盖流动人群。

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助力改变房地产结构。今年还将基本建成470万套。保障房大规模投入,将有效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正效应‛。

教育经费支出超过2万亿元: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投入今后还要继续加大,但如何花好钱更为关键,要堵住浪费漏洞,百姓也有权知道经费信息。

聚焦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

[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

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兰州市民李小强盼望两会上改善民生的新信号,对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帮助。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

[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

学优高考网 > 文章频道 > 正文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

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聚焦,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使光线或电子束等集中于一点。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的聚焦点是什么?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规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

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

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格外希望代表委员能够以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两会”,千万不要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以下从9大热点话题解读

一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 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

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三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

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顺利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发展奇迹。

但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环境高恶化的特征,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之一,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

[现状]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四 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重视违法违纪监

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

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

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

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九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相关内容

  • 中纪委监察部今天通报2013年全国查办案件情况
  •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天上午举行新闻通报会,通报了2013年查办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巡视工作等情况.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从十点钟正式开始的,持续了40分钟左右,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主持了发布会,中央计委副书记检察部部长 ...

  • 两会知识竞赛题库
  • 两会知识竞赛题库 1.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是第( C )届一次会议. A.十 B.十一 C.十二 D.十四 2.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 C )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A.1 B.2 C.3 D.4 3.全国人大每( A )年一届? A.5 B.4 C.3 D.6 4.习近平主席 ...

  • 二十一实现共同理想
  • 二十一.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目前小康.全面小康.和谐社会.艰苦奋斗) 选择题 [2013年四川省内江市思品中考真题]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答9 ...

  • 2013年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有感
  • 今年的全国两会, 会场安排更加紧凑,餐桌上的盘子一律清光,代表的房间更加清爽--这一系列的会风改变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热议,透过这一清新两会的信号,我们能感受到更多传递开来的正能量. 厉行节约,该减的一定减.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为改进会风出台了多达15项措施:全国政协也提出了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其中仅 ...

  • 大庄小学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会议记录
  • 大庄小学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会议记录 大庄小学 关于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会议的通知 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决定,全体中层干部于2013年4月10日下午2:30分在道德讲堂召开学校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会议,特此通知. 大庄小学校委会 2013年4月10日 大庄小学 关于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会议的通知 经学校校委会研 ...

  • 善于比较发现变化
  • 摘 要: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2013 年版的和2010 年版共有 10 处变化,其中大多数变化有意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作为教科书严谨的态度,只有少部分变化显得有些敷衍.所以我们说,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2013 年版和2010 年版教材的变化总体上值得肯定.希望在下次教材修订时,编者能将有关问题解 ...

  •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主要提案议题内容
  •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主要提案议题内容 热点一 新中国成立65周年: "中国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梦"将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 ...

  • 2013年高考作文习作实例关于两会的作文素材之教育
  • 2013年高考作文习作实例:关于两会的作文素材之教育 过去10年,我国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教育投入在去年历史性地达到GDP的4%,教育公平也进一步扩大.可是,长期困惑我国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依旧存在,"择校热"高烧不退,应试教育趋向严重,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学 ...

  • 地信11-3班学习两会精神主题班简报
  • " 两会我知道"主题班会 地信11-3班 参加人数:32人 班会目的:为深入学习两会的精神内涵, 时刻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明确自身以后发展方向. 班会流程: (一).介绍班会主题及班会流程,对"两会"进行简单的说明. "两会 ...

  •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3年06月20日
  •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3年06月20日 同志们: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感到很高兴.刚才,9位劳模代表先后发言,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挥才干的先进事迹,抒发了为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听后很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