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统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目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动态数列:又称为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如年、月、日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指数:简称为指数。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例如前面讲到的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等,都是广义的指数。但是,从狭义上讲,指数是特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相对数,例如,反映多种商品的价格的综合变动、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的综合变动等。

综合指数:是直接被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两个总量指标为基础编制的总指数,它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同度量因素:能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转化成可同度量的现象的中间媒介因素。

平均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以平均数的形式来计算复杂现象总体的总指数,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种。它由综合指数公式变形而来,不改变综合指数的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

指数体系:在统计中,若干个指数由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以及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对等关系而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区间估计:就是把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起来推算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给出总体指标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保证程度。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各项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四个要素: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范畴和环境条件。

报告法:由调查单位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一的表格及填报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现象内在的性质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

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

面谈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同被调查者直接面谈,当面听取意见,收集市场反映,询问有关问题的方法。

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了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也称分布数列、次数分布。

数量指标指数:是指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

质量指标指数:是用来表明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随机变量:变量的变动没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不能预知其变动结果,这种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总体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图:用几何图形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直观、形象、鲜明的形式,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和曲线图。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由于它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他的代表性加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

时点数列:是指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 相对动态数列:又称为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

中位数:把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全距: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用以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常用R表示。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它是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平均变动程序的指标,一般用AD表示。

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标。在统计中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方差,一般用σ2表示

平均差系数:就是平均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标准差系数:就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也叫动态平均数。

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

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又称“总速度”,用“R”表示。

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又称递增率或递减率。 增加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

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又称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1、统计工作的含义

答: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索、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包括统计涉及、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答:1、数量性2、总体性3、变异性4、具体性

3、统计学的性质

答:统计学的性质从原理上看,主要研究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即可用于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也可用于对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它是各种应用统计学的共同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产生、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两个方面。从社会学角度看,主要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例如,应用于管理领域的管理统计学,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统计学,应用于人口学中的人口统计学等。作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统计学是一门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科学。

4、统计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答:1、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4、统计调查按搜索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采访调查、问卷调查。

5、统计调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准确性2、及时性3、完整性4、系统性

6、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哪几部分(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的基本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拟定调查表①表头②表体③表脚;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7、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答:1、统计整理的内容①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②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③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2、统计整理的步骤由内容来定,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涉及整理方案。第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第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第四,统计汇总。

8、统计分组的作用

答:1、可以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可以研究总体内部结构3、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9、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

答: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10、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答:1、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2、注意现象的同质性;3、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11、相对指标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1、相对指标比绝对数指标更清晰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程度、构成、强度等,充分说明事物的本质。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途径,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12、动态数列的种类

答:1、绝对数动态数列;2、相对数动态数列;3、平均数动态数列

13、抽样推断的特点

答: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用抽样指标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14、抽样推断中误差的两个来源

答: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

15、相关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答:相关关系是社会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影响的,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相关关系表现为现象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相关关系在现象间表现为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16、相关关系的种类

答:1、相关关系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关系按表现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3、相关关系按变动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17、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答: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估计标准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原理是一致的,两者都是反映平均差异程度和表明代表性的指标。

18、统计指数的作用

答:1、编制指数,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编制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编制指数数列,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19、统计指数的种类

答:1、指数按其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总指数;2、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选择的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0、指数体系的作用

答: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测定某一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方向、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的绝对额,以探索现象变动的具体原因。2、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有关指数之间的换算。

21、指数体系的种类

答:1、两因素指数体系和多因素指数体系2、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22、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

答: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

23、常用的调查方法

答:有观察法、询问调查法、实验法、报告法、网上调查法等。

24、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一份优良的问卷,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尽管不同的市场调研问卷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但是一般而言,其基本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四个部分,即前言、主体、编码和结束语。其中主体是问卷的核心部分,是每一份问卷都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其他部分则根据设计者需要进行取舍。

25、统计分组的类型

答:1、按照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主体可以采用简单分组,也可采用复合分组。2、按照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

26、分配数列的编制

答: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第二步,确定全距。第三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五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27、统计表的构成

答:1、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值四个组成部分构成。2、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28、总量指标含义

答: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29、相对指标的含义

答: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现象中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得比率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

30、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答:1、大量观察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足够量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一种统计方法。2、统计分组法: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由于总体各个单位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差别,而且还存在着属性上的差别,因此必须根据现象内在的性质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

31、典型调查的特点

答:有两点。第一,深入细致的调查,即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第二,调查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

32、统计指标的类型

答: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统计指标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33、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两者的区别:第一,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即个体)特征的。第二,统计指标都必须可量,而标志未必都可量。2、二者的联系:第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第二,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34、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答: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

35、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五种

答: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

36、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答:1、总体标志变动度2、抽样极限误差3、概率保证程度4、抽样方式和方法

37、合理确定样本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样本容量过大,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样本容量过小,则样本对总体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从而难以保证推算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所以,样本容量的确定得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在既定的调查费用下,使抽样误差尽可能小,以保证推算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在既定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下,使调查费用尽可能少,以保证抽样推断的最大效果。

38、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

答:1、变量间的关系2、变量的随机性3、变量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39、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答: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结合使用。2、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3、回归系数。

40、在典型调查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哪几种选典方法

答: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部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3、“两头抓”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断整体的发展。

41、平均发展速度的含义及其与平均增速度的关系

答: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42、区间估计的一般模式

答:1、根据已给定的误差范围进行区间估计;2、根据给定的概率保证度进行区间估计。

43、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不能用相关系数解释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警惕“虚假相关”

44、建立一元线回归方程的条件

答:1、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3、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观测值。

45、保持指数体系完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指数体系的建立,应根据现象的内在经济联系来确定各因素指数;2、要根据指数的编制原则,来编制各个因素指数。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动态数列:又称为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如年、月、日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指数:简称为指数。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例如前面讲到的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等,都是广义的指数。但是,从狭义上讲,指数是特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相对数,例如,反映多种商品的价格的综合变动、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的综合变动等。

综合指数:是直接被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两个总量指标为基础编制的总指数,它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同度量因素:能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转化成可同度量的现象的中间媒介因素。

平均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以平均数的形式来计算复杂现象总体的总指数,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种。它由综合指数公式变形而来,不改变综合指数的经济内容和计算结果,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

指数体系:在统计中,若干个指数由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以及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对等关系而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区间估计:就是把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起来推算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给出总体指标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保证程度。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各项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四个要素: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范畴和环境条件。

报告法:由调查单位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一的表格及填报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现象内在的性质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

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

面谈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同被调查者直接面谈,当面听取意见,收集市场反映,询问有关问题的方法。

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了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也称分布数列、次数分布。

数量指标指数:是指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的相对数。

质量指标指数:是用来表明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随机变量:变量的变动没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不能预知其变动结果,这种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总体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图:用几何图形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直观、形象、鲜明的形式,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和曲线图。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差异程度。

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由于它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他的代表性加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

时点数列:是指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 相对动态数列:又称为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

中位数:把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全距: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用以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常用R表示。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它是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平均变动程序的指标,一般用AD表示。

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标。在统计中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方差,一般用σ2表示

平均差系数:就是平均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标准差系数:就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也叫动态平均数。

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

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又称“总速度”,用“R”表示。

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又称递增率或递减率。 增加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

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又称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1、统计工作的含义

答: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索、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包括统计涉及、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答:1、数量性2、总体性3、变异性4、具体性

3、统计学的性质

答:统计学的性质从原理上看,主要研究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即可用于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也可用于对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它是各种应用统计学的共同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产生、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两个方面。从社会学角度看,主要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例如,应用于管理领域的管理统计学,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统计学,应用于人口学中的人口统计学等。作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统计学是一门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科学。

4、统计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答:1、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4、统计调查按搜索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采访调查、问卷调查。

5、统计调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准确性2、及时性3、完整性4、系统性

6、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哪几部分(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的基本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拟定调查表①表头②表体③表脚;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7、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答:1、统计整理的内容①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②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③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2、统计整理的步骤由内容来定,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涉及整理方案。第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第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第四,统计汇总。

8、统计分组的作用

答:1、可以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可以研究总体内部结构3、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9、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

答: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10、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答:1、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2、注意现象的同质性;3、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11、相对指标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1、相对指标比绝对数指标更清晰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程度、构成、强度等,充分说明事物的本质。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途径,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12、动态数列的种类

答:1、绝对数动态数列;2、相对数动态数列;3、平均数动态数列

13、抽样推断的特点

答: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用抽样指标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14、抽样推断中误差的两个来源

答: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

15、相关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答:相关关系是社会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影响的,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相关关系表现为现象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相关关系在现象间表现为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16、相关关系的种类

答:1、相关关系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关系按表现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3、相关关系按变动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17、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答: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估计标准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原理是一致的,两者都是反映平均差异程度和表明代表性的指标。

18、统计指数的作用

答:1、编制指数,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编制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编制指数数列,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19、统计指数的种类

答:1、指数按其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总指数;2、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选择的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0、指数体系的作用

答: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因素分析,测定某一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方向、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的绝对额,以探索现象变动的具体原因。2、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有关指数之间的换算。

21、指数体系的种类

答:1、两因素指数体系和多因素指数体系2、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22、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

答: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

23、常用的调查方法

答:有观察法、询问调查法、实验法、报告法、网上调查法等。

24、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一份优良的问卷,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尽管不同的市场调研问卷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但是一般而言,其基本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四个部分,即前言、主体、编码和结束语。其中主体是问卷的核心部分,是每一份问卷都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其他部分则根据设计者需要进行取舍。

25、统计分组的类型

答:1、按照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主体可以采用简单分组,也可采用复合分组。2、按照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

26、分配数列的编制

答: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第二步,确定全距。第三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五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27、统计表的构成

答:1、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值四个组成部分构成。2、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28、总量指标含义

答: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29、相对指标的含义

答: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现象中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得比率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

30、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答:1、大量观察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足够量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一种统计方法。2、统计分组法: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由于总体各个单位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差别,而且还存在着属性上的差别,因此必须根据现象内在的性质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

31、典型调查的特点

答:有两点。第一,深入细致的调查,即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第二,调查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

32、统计指标的类型

答: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统计指标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33、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两者的区别:第一,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即个体)特征的。第二,统计指标都必须可量,而标志未必都可量。2、二者的联系:第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第二,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34、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答: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

35、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五种

答: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

36、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答:1、总体标志变动度2、抽样极限误差3、概率保证程度4、抽样方式和方法

37、合理确定样本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样本容量过大,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样本容量过小,则样本对总体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从而难以保证推算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所以,样本容量的确定得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在既定的调查费用下,使抽样误差尽可能小,以保证推算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在既定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下,使调查费用尽可能少,以保证抽样推断的最大效果。

38、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

答:1、变量间的关系2、变量的随机性3、变量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39、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答: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结合使用。2、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3、回归系数。

40、在典型调查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哪几种选典方法

答: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部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3、“两头抓”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断整体的发展。

41、平均发展速度的含义及其与平均增速度的关系

答: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42、区间估计的一般模式

答:1、根据已给定的误差范围进行区间估计;2、根据给定的概率保证度进行区间估计。

43、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不能用相关系数解释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警惕“虚假相关”

44、建立一元线回归方程的条件

答:1、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3、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观测值。

45、保持指数体系完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指数体系的建立,应根据现象的内在经济联系来确定各因素指数;2、要根据指数的编制原则,来编制各个因素指数。


相关内容

  • 2015广州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 2015广州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5年广州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报名人数统计.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查看:http://gd.huatu.com/zt/gzgwyzkz/ 网上打印准考证.报名确认成功后,报考人员应于201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8︰30期间 ...

  • 06069审计学原理
  • 高纲125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69 审计学原理 南京审计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必考课目,是审计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主干课. 审计学原理作 ...

  • 网上阅卷系统建设方案
  • 具体方案 .................................................................................................... 2 项目组成 ..................................... ...

  • 中国银行去年校园招聘笔试的时间安排
  • 中国银行去年校园招聘笔试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 14:00~15:30 英语 16:00~17:00 认知能力 17:05~18:05 综合知识 [中国银行笔试通用资料:] 一:中行英语笔试 中行英语笔试总题量:20 道单词选择,10 道挑错,20 道完型,四篇常规阅读(每篇 5 题),1 篇文章排 ...

  • 地理命题中的新课程理念
  • 地理命题中的新课程理念 罗定 刘伟华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指引,而新的教学观念将最终由新的评价观念来体现.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考试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命题观念,在当前也就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将会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 ...

  • 如何进行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
  • 如何进行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 在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使复习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阶段由于复习不得法而导致基础知识还依然有欠缺,能力也没得到相应的提升,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使二.三轮复习步履维艰,最终导致高考成绩很不乐观.因而如何根据高考要求,科学有效地引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08江苏申论
  • 一.申论给定材料(节选): 1. 主要谈论"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现在俨然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各界人士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2."中国制造"带来的好效应,从世界角度看,带来产业升级.利益的增长.是世界经济秩序的载体: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