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hom的回答(22票)】:
谢邀。
2000年,央行已经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后,区内外币利率已完全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走的是“相机抉择,渐进改革”的路线。
自贸区外币利率率先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以自贸区和外币进行小规模试点,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本币利率市场化提供实际的经验。
利率是资金这种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管制是要素价格的扭曲。利率管制下,存款利率远低于资金实际市场价格,使得多年来存款者一直在补贴贷款者。银行经手了一块肉,也沾到一些油。
最近几年,大额资金通过银行理财、信托,曲线获得了市场价格;去年,余额宝、理财通使得小额资金也曲线市场化。在金融机构的彼此竞争,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加入战团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已经部分实现,完全市场化也为期不远。
所以,余额宝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有可能确实打乱了央行预定的节奏,但方向完全契合改革精神,加强监管可能会,取缔完全是无稽之谈。各位知乎er就不要理会所谓的央视特别评论员了,对于这种哗众取宠炒作的跳梁小丑,最好的应对就是忽视。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我仅就自己的理解说一下。
1. 为何只放开外币存款?
1993年底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中就提及了“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到现在,已20余年。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都是一个艰难、迂回、曲折的过程,既得利益者有很多,利益过于庞大且利益的链条又异常牢固,绝不是一届政府、一个政策能够改变的。
为了回答题主,特意翻出了中国银行(601988.SH)2012年年报,选择中行是因为它在人民币和外币业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外币业务,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以中国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为例,过去三年(2010-2012),净息差分别为2.07%、2.12%、2.15%,2012年利息净收入为257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营业收入的70.19%。
这样的净息差是对普通居民的盘剥,是用居民的利益去补贴整个银行体系。具体不展开。
之所以这次央行上海总部决定从3月1日开始,在自贸区内放开外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说的不好听,也就是同时放开了下限),是因为其规模非常非常之小,小到根本无足轻重。再看中行2012年报数据,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客户存款平均余额是32719亿元人民币,同期的外币业务客户存款平均余额是750亿美元(中行外币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其他银行的占比应该都比较小),再分解到中行上海市分行的外币存款,规模实在有限。
这里插一句,以前叫保税区的时候,一般是“区内等同于国外”,区内企业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时候,账户代码和区外企业是有区分的,所以我不确定在年报中,这一部分区内企业的外币存款是归于“内地”还是“境外”的口径。
自贸区内本币利率不可能如此快放开,更不符合“可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反向信托至今的刚性兑付积聚了太多的道德风险,这层窗户纸不打破,谈何资金价格,谈何利率市场化,都是枉然。
当然,有限的推进总比没有推进要好的多,所以这次的放开,是一个折中,是可以复制到全国的政策,于是,它就落地了。
2. 小额是多少?
上面的答案已经回答了,300万美元为界。
3. 开放之后所有银行都会立即提升存款利率来招揽客户吗?
我的结论是,当然不会。
我刚才查了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表》(自2005年12月28日开始执行),其中,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1.15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3.000%,而中国银行最新一期公布的外币存款利率《外汇存款利率表2012-10-08》,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0.050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0.7500%,官方定价与市场价格的差距居然如此巨大,倒真是已经可以称之为“利率市场化了”,央行上海总部宣布放开与否,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这里再补充一下中国银行《外汇存款利率表2005-12-28》的数据,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1.150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3.0000%,说明当初大家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这8年来,外币存款利率降幅如此之大,与2005年启动的新一轮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有莫大关系,这里也就不展开了。
举个例子,
对收进美元货款的企业来说,当人民币对美元处于长期升值趋势的时候,它是希望持有美元,还是收到美元就立即结汇成人民币?我想答案一定是立即结汇,锁定汇率风险。
同样,银行是企业的交易对手,企业选择结汇成人民币之后,相应的企业手里的美元即变成了银行的资产,所有的汇率风险均转嫁给了银行。
开始银行还装装样子,你存一年我给你3%的利息(当然大多数企业不会定存一年,因为随时可能要支付国外货款,所以最多做个通知存款了不起了),美元躺你企业自己的账上,一年贬值总不会超过3%吧?没想到,人民币就这么一路不回头的升值到现在。企业不是傻子,它宁愿不要你的美元利息,也不会让美元躺在自己账户里贬值。所以后来估计银行也相通了,你爱存不存,我爱要不要。
再补充一下,中行2012年报中的汇兑收益,即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折算产生的损益,2012年为-35.27亿元、2011年为-90.51亿元。中行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实在太多了,每年都损失惨重啊。
于是,银行有什么动力去提高外币存款利率,抢占客户资源呢?
参考: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3)91号。
http://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eport/201304/P[***********]430.pdf。
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表。
外汇存款利率表2012-10-08。
外汇存款利率表2005-12-28。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谢邀。今天不在电脑旁,手机简单说几句,回去第一时间补充。(今天看到昨天的答案上了知乎日报,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啊。)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外币。因为外币可是为一种资产,而不是通货。简单的说,就是美元再膨胀紧缩,只要能钉住汇率(其实不能),人民币不受影响,自贸区里美元再多,吃饭也得花人民币。这种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方式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国际通用惯例。
第二个问题,小额是多少,不知道,还没查清。
第三个问题,不会。因为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去最后时期,仅剩本币存款利率下限和本币贷款利率上限没有市场化。各种利率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不一,但基本稳定(具体的之后补充)。
原文地址:知乎
【garhom的回答(22票)】:
谢邀。
2000年,央行已经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后,区内外币利率已完全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走的是“相机抉择,渐进改革”的路线。
自贸区外币利率率先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以自贸区和外币进行小规模试点,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本币利率市场化提供实际的经验。
利率是资金这种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管制是要素价格的扭曲。利率管制下,存款利率远低于资金实际市场价格,使得多年来存款者一直在补贴贷款者。银行经手了一块肉,也沾到一些油。
最近几年,大额资金通过银行理财、信托,曲线获得了市场价格;去年,余额宝、理财通使得小额资金也曲线市场化。在金融机构的彼此竞争,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加入战团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已经部分实现,完全市场化也为期不远。
所以,余额宝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有可能确实打乱了央行预定的节奏,但方向完全契合改革精神,加强监管可能会,取缔完全是无稽之谈。各位知乎er就不要理会所谓的央视特别评论员了,对于这种哗众取宠炒作的跳梁小丑,最好的应对就是忽视。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我仅就自己的理解说一下。
1. 为何只放开外币存款?
1993年底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中就提及了“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到现在,已20余年。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都是一个艰难、迂回、曲折的过程,既得利益者有很多,利益过于庞大且利益的链条又异常牢固,绝不是一届政府、一个政策能够改变的。
为了回答题主,特意翻出了中国银行(601988.SH)2012年年报,选择中行是因为它在人民币和外币业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外币业务,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以中国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为例,过去三年(2010-2012),净息差分别为2.07%、2.12%、2.15%,2012年利息净收入为257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营业收入的70.19%。
这样的净息差是对普通居民的盘剥,是用居民的利益去补贴整个银行体系。具体不展开。
之所以这次央行上海总部决定从3月1日开始,在自贸区内放开外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说的不好听,也就是同时放开了下限),是因为其规模非常非常之小,小到根本无足轻重。再看中行2012年报数据,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客户存款平均余额是32719亿元人民币,同期的外币业务客户存款平均余额是750亿美元(中行外币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其他银行的占比应该都比较小),再分解到中行上海市分行的外币存款,规模实在有限。
这里插一句,以前叫保税区的时候,一般是“区内等同于国外”,区内企业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时候,账户代码和区外企业是有区分的,所以我不确定在年报中,这一部分区内企业的外币存款是归于“内地”还是“境外”的口径。
自贸区内本币利率不可能如此快放开,更不符合“可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反向信托至今的刚性兑付积聚了太多的道德风险,这层窗户纸不打破,谈何资金价格,谈何利率市场化,都是枉然。
当然,有限的推进总比没有推进要好的多,所以这次的放开,是一个折中,是可以复制到全国的政策,于是,它就落地了。
2. 小额是多少?
上面的答案已经回答了,300万美元为界。
3. 开放之后所有银行都会立即提升存款利率来招揽客户吗?
我的结论是,当然不会。
我刚才查了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表》(自2005年12月28日开始执行),其中,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1.15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3.000%,而中国银行最新一期公布的外币存款利率《外汇存款利率表2012-10-08》,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0.050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0.7500%,官方定价与市场价格的差距居然如此巨大,倒真是已经可以称之为“利率市场化了”,央行上海总部宣布放开与否,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这里再补充一下中国银行《外汇存款利率表2005-12-28》的数据,活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1.1500%,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年利率是3.0000%,说明当初大家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这8年来,外币存款利率降幅如此之大,与2005年启动的新一轮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有莫大关系,这里也就不展开了。
举个例子,
对收进美元货款的企业来说,当人民币对美元处于长期升值趋势的时候,它是希望持有美元,还是收到美元就立即结汇成人民币?我想答案一定是立即结汇,锁定汇率风险。
同样,银行是企业的交易对手,企业选择结汇成人民币之后,相应的企业手里的美元即变成了银行的资产,所有的汇率风险均转嫁给了银行。
开始银行还装装样子,你存一年我给你3%的利息(当然大多数企业不会定存一年,因为随时可能要支付国外货款,所以最多做个通知存款了不起了),美元躺你企业自己的账上,一年贬值总不会超过3%吧?没想到,人民币就这么一路不回头的升值到现在。企业不是傻子,它宁愿不要你的美元利息,也不会让美元躺在自己账户里贬值。所以后来估计银行也相通了,你爱存不存,我爱要不要。
再补充一下,中行2012年报中的汇兑收益,即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折算产生的损益,2012年为-35.27亿元、2011年为-90.51亿元。中行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实在太多了,每年都损失惨重啊。
于是,银行有什么动力去提高外币存款利率,抢占客户资源呢?
参考: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3)91号。
http://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eport/201304/P[***********]430.pdf。
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表。
外汇存款利率表2012-10-08。
外汇存款利率表2005-12-28。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谢邀。今天不在电脑旁,手机简单说几句,回去第一时间补充。(今天看到昨天的答案上了知乎日报,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啊。)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外币。因为外币可是为一种资产,而不是通货。简单的说,就是美元再膨胀紧缩,只要能钉住汇率(其实不能),人民币不受影响,自贸区里美元再多,吃饭也得花人民币。这种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方式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国际通用惯例。
第二个问题,小额是多少,不知道,还没查清。
第三个问题,不会。因为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去最后时期,仅剩本币存款利率下限和本币贷款利率上限没有市场化。各种利率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不一,但基本稳定(具体的之后补充)。
原文地址:知乎